纪录片
北京的星期天 (1956)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Dimanche à Pekin
8.1 (175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马克 演员: Gilles Quéant
其它标题: Dimanche à Pekin / Sunday in Peking
《北京的星期天》是1956年上映的法国纪录短片,由克里斯·马克执导。
《北京的星期天》讲述了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后的北京面貌,将时空浓缩到一天中,多角度地展现了共和国诞生之初首都北京的朝气蓬勃的面貌。
更多外文片名: Sunday in Peking.....(undefined)
导演: 克利斯·马克 Chris Marker ....克里斯·马克
编剧: 克利斯·马克 Chris Marker
主演: Gilles Quéant ....Récitant/Narrator (voice)
摄影 Cinematography:克利斯·马克Chris Marker
影片类型: 短片 / 纪录片
片长:USA:22 分钟
国家/地区: 法国
摄影 Cinematography:克利斯·马克 Chris Marker
上映:1956年
《北京的星期天》是才华横溢的导演克里斯·马克于1956年制作的纪录短片。影片在20分钟的篇幅里,将时空浓缩到一天中,多角度地展现了共和国诞生之初首都北京的朝气蓬勃的面貌。
《堤》、《美好的五月》的导演克利斯·马克于1956年到中国就拍摄拍摄短片《北京的星期天》。影片拍摄了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后的北京面貌:街头处处可见老式的人力车,也出现了一些自行车,民众的体育健身气氛相当浓厚,老人击剑打太极,小伙子和小姑娘玩单杠和高低杠,小孩子们认真地做着气象分析实验,偶尔还能看到街头卖艺的人,舞刀弄枪一字步,洋洋精通;亭榭楼台等古建筑,中国水墨山水画,京戏木偶戏,还有盛大的集体演出,出游的人们闲情逸致地泛舟湖面,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民众生活角度,都给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老北京们看到此片会发出无限的感慨,新中国的首都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而我们年轻一代看了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导演在片中许多地方都加了中文注释,虽然有些地方用法古怪,简繁结合,但大致意思还是知道的。特别是片尾标志"Fin"也被翻译成了“在”,可能是通“再见”的“再”吧。
才华横溢的导演克里斯·马克
才华横溢的导演克里斯·马克
街道上老式的人力车和马车,天桥耍着大刀的艺人,天真活泼的孩子以及热闹的国庆游行,这些镜头是那个年代的珍贵历史写照。影片的中文顾问是被誉为“新浪潮祖母”的法国著名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充满浓郁中国情调的北京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给这两位大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切都反映在影片《北京的星期天》之中。
少年·小赵 (2015) 豆瓣 TMDB
Shao nian, xiao zhao
7.8 (136 个评分) 导演: Haibin Du 演员: Changtong Zhao
其它标题: Shao nian, xiao zhao / Shao nian
《少年小赵》是一部关于90后年轻人——小赵的纪录片。影片跟随19岁的小赵——一个曾经在山西平遥古城街头摇旗呐喊“中国加油,中国万岁”的年轻人,一路从他生长的平遥来到他读书的四川成都、支教的凉山州彝族自治区等地区,记录了他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这四年间感情以及思想的变化,也借由小赵的视角见证与呈现了当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焦灼与躁动。
在一起 (2010) 豆瓣
8.6 (22 个评分) 导演: 赵亮 演员: 郭富城 / 章子怡
2009年,导演顾长卫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寻人启示,邀请HIV染者参与电影《魔术外传》的演出及幕后工作,套拍记录片《在一起》则记录了从寻访到电影拍摄的整个过程。工作人员从开拍一年前便开始通过网络寻访感染者,然而由于害怕身份曝光受到歧视,绝大部分的HIV感染者不愿意接受采访。本片主要通过网络寻访,记录网络聊天内容以及口述和实地采访方式,并对不愿曝露身份的感染者进行后期遮挡处理。在多从采访者之中,有少不更事的儿童,有涉世未深的青年,有深喑世事的成人,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了解感染者的感染途径、生存现状以及之后的打算。记录片记录了寻访过程以及三位愿意在电影中以真面示人的感染者老夏、刘老师、涛涛在剧组的生活。
  本片由资深记录片导演赵亮执导,入围第6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展映单元。
纸飞机 (2001) 豆瓣
7.4 (28 个评分) 导演: 赵亮 演员: wang yi nong / zhang fang lei
其它标题: 纸飞机的故事
《纸飞机》记录了一群年轻人在北京的故事。他们为了理想和自由离开家乡去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动荡与遽变。他们选择摇滚音乐,带着些许质疑与失落,持续对抗着。他们有的开始药物上瘾,有的寻找畸形的情爱,生活也因此变得摇摆不定。 这部引人深思的影片,锁定的是怪异的朋克音乐人作为主角。导演的摄影机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一路跟拍——来到北京的街头、跟着他们回家、去到不同的官方拘留所。这是一群带着暧昧的生活价值观、不清楚自己究竟为何而活、为何而战的彷徨年轻人,药物才是他们生活里唯一永恒的确据。 全片并未出现纸飞机的形象,仅在影片结尾,躺在病榻上垂死的青年对作者说:“这部片子就叫《纸飞机的故事》吧。它想飞,但是还是飞不起来,因为它是纸做的。“
作者用冷静、平等的态度记录了这群年轻人的生活经历,其中既无道德谴责的意味,也并非在猎奇一种特殊的边缘生活方式。他只是直面了对象的存在,不动声色地展示给观众:这是他们的选择,以及为此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挖眼睛 (2014) 豆瓣
7.2 (20 个评分) 导演: 徐童 演员: 二后生
其它标题: Cut Out The Eyes
二后生五十出头,是个唱二人台的江湖艺人。游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
二十四年前,他在一个村子卖唱时认识了三女子。三女子有男人,家境苦寒,男人让她跟上二后生卖唱养家。不料日久生情,二后生要带三女子远走高飞。男人知道后叫上自家的两个兄弟,把二后生诓到村里,挖掉了他的双眼。二后生死里逃生,保全性命。后来便把这段经历编成了二人台曲子,曲名叫《挖眼睛》。红及内蒙晋北一代。
纪录片《挖眼睛》记录了二后生的日常生活,追述了那些不堪的往事。呈现了他以死延生的人生境遇。
2017年1月12日 看过
离开了那些以唐小雁为中心的人物(苗苗,厉百程,唐希信),徐童对二后生的纪录显得散漫、无力。我越来越觉得,对于纪录片导演来说,在技法、思维、交流技巧之外,“身份”因素极其重要,甚至是第一位的。这不,徐童导演的下一部片又去拍了唐小雁的弟弟。
中国 徐童 纪录片
大同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he Chinese Mayor
9.0 (264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演员: 耿彥波
其它标题: The Chinese Mayor / 中國市長
DATONG follows the life and work of a controversial Chinese Communist Mayor GENG YANBO to tell the story about how he takes a radical reform to demolish 140,000 households and relocate half a million people to give way to restoration of Ancient relic walls in order to adopt a clean economic growth from tourism and culture, which he believes will do good to DA TONG citizen in the long term. With two years in the footsteps of GENG, along with the changing ideology and confrontations from the public, the film is trying to draw a looming shape of future of China.
2017年1月10日 看过
能拍到市长、能拍到一个锐意改革的市长已经是不可思议,难能可贵的是反身拍摄和各种角色的发声,这两点消解了“中心思想”和“预设立场”,我们看到的是复杂尴尬、无能为力的现实。
中国 周浩 纪录片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第3版) 豆瓣
作者: [美] 希拉·柯伦·伯纳德 译者: 孙红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顶尖纪录片大师介绍讲故事的策略
...................
※编辑推荐※
★ 顶尖纪录片大师介绍讲故事的策略。《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汇集了大量真实案例,以及十多位当代顶尖纪录片大师和专业人员的特别访谈,分享制作纪录片的宝贵经验。
★ 深入剖析多种纪录片类型,探索让故事更具吸引力的元素。《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从运用纪录片讲故事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怎 样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事件,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巧妙安排,给观众提供独特的视角与体验。
★ 教你把握故事结构,处理故事与纪录片之间的关系。作者是纪录片行业的资深行家,亲身参与制作过多部经典纪录片作品,深谙在纪录片中讲故事的策略与技巧。从拍摄前的调查研究、撰写拍摄计划,到摄影和剪辑的每一个步骤,《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一书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建议。
★ 追求兼具复杂性和完整性的故事,用影像的力量征服观众。《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一书为希望吸引到更广泛观众的纪录片制作者提供了极其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 新版本中增加了许多当代焦点问题。比如对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关注,对《超码的我》《轮椅上的竞技》《时光如水》《决堤时刻》等近几年纪录片佳作的分析。
...................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运用纪录片讲故事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怎样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事件,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巧妙安排,给观众提供独特的视角与体验。从拍摄前的调查研究、撰写拍摄计划,到摄影和剪辑的每一个步骤,作者都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建议。此外,书中汇集了大量真实案例,以及十多位当代顶尖纪录片大师和专业人员的特别访谈。本书为希望吸引到更广泛观众的纪录片制作者提供了极其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新版本中增加了许多当代焦点问题,比如对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关注,对《超码的我》《轮椅上的竞技》《时光如水》《决堤时刻》等近几年纪录片佳作的分析。
...................
※媒体推荐※
这本书无疑是杰出的、有效的……《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引导读者了解创作纪录片的每一个步骤,从结构故事、规划各阶段工作到拍摄和剪辑。
——《幕后》(Backstage)
希拉精通如何通过影像的力量征服观众。她对故事复杂性和完整性的追求是贯穿此书的主题。
——独立影像与制片人协会(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Video and Filmmakers)
本书自2003 年首版以来已经多次再版。我曾写过一篇博文,题为《版次意味着图书的生命力》。这部图书的多次修订再版,足以表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本书探讨的问题“纪录片讲故事”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单万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对各种叙事方法进行剖析,探索让戏剧性故事更吸引人的种种要素,对纪录片制作者乃至想要运用资料和证据描绘真实事件的读者来说,这些指导都是十分宝贵的。
——Dr. Pennee Bender, 纽约市立大学媒体与学习中心媒介总监
如今的纪录片制作者可以享受到充分的创作自由,因为他们可以使用普通人也能负担得起的高质量的摄影机和剪辑设备,这是十年前无法想象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与此相对应的新的美学风格逐渐成形,希拉·柯伦·伯纳德的这本具有影响力的杰作,旨在通过给出重要的建议和切合实际的知识,使每个纪录片人从中受益,引出下一个埃罗尔·莫里斯。
——《幕后》(Backstage)
伯纳德向纪录片人证明了,无论从构思到发展再到前期制作,无论在现场还是在剪辑室里,制作非虚构影片时在每一个层面融入故事性元素会起到多么有效的作用。她在讨论中加入了很多近年来的纪录片片例,阐述了这些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突出特点。
——《纪录片》(Documentary,国际纪录片协会)
作者对纪录片历史和理论有着深厚的了解,并且熟知今天的纪录片人如何规划他们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希拉·柯伦·伯纳德的这本书给制作非虚构电影的学生、新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实用的常识性方法。
——Gerald Peary, 《波士顿凤凰报》(The Boston Phoenix)电影评论家
虽然纪录片不是虚构的,它们也当然不是完全客观的,即使是在撰写剧本、拍摄、采访、解说或配乐环节中作出一个最为细微的选择,都能彻底改变影片的面貌。等到播映之时,观众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感。伯纳德敏锐地觉察到这些影像的说服力,同时也在全书之中贯穿了纪录片作品应该是诚实而具有复杂性的这一始终如一的主题。
——Alyssa Worsham,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如果你想拍纪录片,或只是简单地想提高对讲故事方式的观察力与理解力,好好读这本书吧,并采用这本书中所包含的理念。
——Quentin Budworth,《焦点周刊》(Focus Magazine)
即使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能手,这本书也值得你花时间阅读,它是一本入门必读之书。我们可以打造出一部看上去非常棒的作品,但如果作品中没有故事,则会一钱不值。
——Dan Shellenbarger, 数字视频教育网(dvartdan.com)
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以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有效的策略以及合乎伦理道德的手段在纪录片中讲故事。
—Krista Galyen, AAUG Reviews
我们是共产主义省略号 (2007) 豆瓣
导演: 崔子恩
其它标题: We are the … of Communism
从夏天到冬天,从720人减少到16个人,源海实验学校的打工子弟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事件:被赶出校园,被赶出作为临时教室的厂房,露天上课,甚至连露天上课所赖以坐席的水泥电线杆也要被抽走。原本济济一堂的孩子们,流离失所。有人失学在家,有人转到路远收费高的学校,有人与父母分离回了原籍老家。直到寒冬来临,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只好挤进一辆小型公共汽车里上课,4~6年级的学生来到一位老师家里坚持全日制上课。在寒风中,孩子们依然要跑回学校大门外来做操和嬉戏,他们始终没有泯灭把学校当乐土的赤子之心。
崔子恩,独立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研究员。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论说著作16部。
乡村里的中国 (2013) 豆瓣
8.8 (64 个评分) 导演: 焦波
其它标题: Village Diary
该片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担任总导演,此前他的《俺爹俺娘》和《亲吻春天——俺和俺的地震孤儿》系列曾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是《俺爹俺娘》系列曾感动了无数儿女。
这一次《乡村里的中国》焦波仍然把镜头对准了其老家——山东淄博,不过拍的不再是自己出生的村庄,而是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影片以一个小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环境保护、农民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等诸多社会现实话题,既生动有趣,又深刻感人。
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和他的摄制组在杓峪村里呆了整整373天:“村里一共有167户人家,我们去了之后是第168户。”而焦波的摄制组,除了他一个人年龄较大(接近60岁),其它四名主创的平均年龄只有20出头:“所以我们这个片子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而且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展现的,我相信也会受到年轻人喜欢。”
最373天时间里,《乡村里的中国》摄制组和当地村民一起吃、一起住,成了一家人拍摄了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出大约两个小时的精华。
曾多次执导央视春晚的金越认为,《乡村里的中国》直观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和民俗民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片结构充满张力,故事复杂,线索清晰,画面朴实,剪辑流畅,同期声音录制完美,“是这个时代有记录意义的、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标本。”
纪录电影文献 豆瓣
作者: 单万里 2001 - 5
本文献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大型纪录电影文集,辑录文章70余篇,约110万字,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篇幅属国内首次发表或首次公开发表。本文献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纪录片的起源与历史、导演与作品、方法与技巧、理论与美学、电视与纪录、现状与未来等方面,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中外兼收,译介居多;影视兼顾,以影为主;古今兼谈,史论并重。另外,书后附有百余种纪录电影参考资料索引。
纪录片是高深的艺
制作《批判徐童》 (2012) 豆瓣
导演: 吴昊昊 演员: 吴昊昊 / 徐童
BACKGROUND
Xu Tong is a documentary director. His work “Wheat Harvest”, was opposed by a small group of people for violating the privacy of sexual workers and copyright, ironically, these complaints help to let more people to know and watch this film.
WuHaoHao failed to film Xu Tong and used his materials about such incident as he couldn't get the copyright.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he criticized himself, the society, documentary format by deconstructing video, sound and text he got when he interview Xu Tong. Like using paper cutting, or his individual voice over to repeat the interview.
CONCEPT
The way the director criticizing documentary format by deconstructing the video, sound and text of his interview with Xu Tong inspired me to deconstruct all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all the titles on the poster.
背景
徐童,紀錄片導演,他的作品《麥收》因涉及侵權與偷拍性工作者而引起小範圍反對,但諷刺地,這卻讓更多的人關注此片。
吳昊昊因未能得到徐童的允許,在製作該視頻作品中,所以他只能利用剪紙,或用個人旁白來重複訪問內容等方式製作。他解構視頻、聲音、文字的同時,發現原來也在批判自己、社會、和記錄片。
概念
海報的設計概念來自導演透過對紀錄片的視頻,聲音,文字,不斷解構而進行批判的這個行為,故海報中全部標題的漢字都被分拆,解構。
昆7.1:关系 (2009) 豆瓣
导演: 吴昊昊
其它标题: KUN7.1 Relationship
由吴昊昊对一男一女实施暴力,接着一男一女反暴力。
Again Wu Haohao commit violence to the woman and the man and they fight back.
批判电影学院 (2008) 豆瓣
导演: 吴昊昊
其它标题: Criticizeing Film Academy
吴昊昊采访自己电影学院各个系的同学,对自己的电影学院进行批判。
Haohao Wu interviewed some of the classmates in the film academy and criticized the film academy.
2016年12月29日 看过
蚂蚁们一生都被苦役缠身,根本无暇顾及日常生活以外的事情,比如——推倒一棵树。
中国 吴昊昊 纪录片
标准流程 (200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8.4 (5 个评分) 导演: 埃罗尔·莫里斯 演员: 乔舒华·费恩曼 / Merry Grissom
其它标题: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 S.O.P标准操作程序
这部纪录片调查了巴格达附近Abu Ghraib 监狱的人权丑闻,揭示了所谓“反恐战争”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其中披露了大量的内幕,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战争的荒谬。可笑的是,其中参与虐囚事件的许多士兵到现在还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在保卫民主。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님아, 그 강을 건너지 마오
8.5 (107 个评分) 导演: 陈模瑛 演员: Cho Byeong-man / Kang Gye-yeol
其它标题: 님아, 그 강을 건너지 마오 / あなた、その川を渡らないで
在江原道横城某个村落,有一条清澈见底、涓涓流淌的小河。 89岁怀有少女情怀的老奶奶姜溪烈和98岁却依然浪漫绅士的老爷爷曹炳万住在那个小山村里。无论他们去往哪里,总会穿上色彩明亮的情侣韩服,两只手紧紧地牵在一起。春天的时候,摘下花朵给对方插在头上;夏天的时候坐在河边,用脚敲打水面;秋天的时候一起互相丢落叶玩耍;冬天的时候打雪仗。这对白发老夫妻每天过得如同新婚一般。某一天,老夫妻心爱的小狗突然死去,老夫妻埋掉小狗归来,自那天起,老爷爷的体力渐渐不支。下雨的院子里经常会传来老爷爷的咳嗽声,老奶奶的心中已经开始准备另一场离别。
走钢丝的人 (2008) IMDb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维基数据
Man on Wire
8.1 (60 个评分) 导演: 詹姆斯·马什 演员: 菲利普·帕特 / Jean François Heckel
其它标题: 맨 온 와이어 / Man on Wire
1974年8月7日,法国杂技名人菲利普·珀蒂(保罗·麦克吉尔PaulMcGill饰)在纽约世贸大厦高达110层(412米)的两座大楼之间,完成了一次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举——搭起了一条横跨天穹的钢索,完成了长达45分钟的大胆表演。谁也想不到,这个害羞的25岁男孩菲利普,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缜密调查筹划,突破层层关卡,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这次极其危险而疯狂的“艺术犯罪”。菲利普在钢索上或跪或躺,时而慢行时而舞动。影片镜头细腻地捕捉到了当年无比惊险的分秒,并生动地重演了现场,再加上人物访谈等多种手法,使得这部逐梦世贸大厦间的纪录片,在美国911事件后,弥足珍贵。
杀戮演绎 (2012)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维基数据
The Act of Killing
8.7 (90 个评分) 导演: 约书亚·奥本海默 演员: 安瓦尔·冈戈 / Herman Koto
其它标题: 액트 오브 킬링 / Jagal
1965年,印尼政府被军政府推翻,那些反对军事独裁的人都被认定为“共产党人”,并遭遇了血腥屠杀,一年之内,就有超过100万“共产党人”丧命,其中就包括农民还有一些当地的华人。本片的主角Anwar Congo和他的朋友们就参与了当年的屠杀活动,他如今是印尼最大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的元老人物。Anwar和他的朋友接受导演的邀请,在镜头前重新演绎当年他们是如何处死那些“共产党人”的,他们通过拍摄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的场景,再次拿起了那些沾满鲜血的用来勒死人的铁丝。Anwar讲述了他的故事,其中就包含着他年轻时候对美国黑帮电影的喜爱,而他所属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虽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恰恰也被人视为印尼最大的黑帮......
少年心气 (2016) 豆瓣
5.1 (11 个评分) 导演: 符榕 演员: 崔健 / 汪峰
其它标题: 中国摇滚三十年纪录片
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首唱《一无所有》,在随后出版的该演唱会拼盘音带《让世界充满爱》中收录了这首歌,这才被视为中国摇滚的开端。
本片采访了中国摇滚23组摇滚艺人,崔健,汪峰,郑钧,臧天朔,沈黎晖,张帆,唐朝老五,子曰秋野,瘦人戴秦,痛苦的信仰,铁风筝,反光镜,吴虹飞,罗琦,脑浊,面孔,天堂,夜叉,歇斯,秦勇,栾树,黄燎原,捞仔。听他们聊聊这三十年间的辉煌和低谷,传奇与非议..
三十年的中国摇滚恰如少年,这一切只不过刚刚开始……
2016年12月14日 看过
镜头乱晃,剪辑混乱,文案粗陋,空镜重复,插入镜头都是网络资源毫无诚意,字幕速度快得没有人性。
摇滚 纪录片 音乐
夏日纪事 (1961)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7.8 (54 个评分) 导演: 让·鲁什 / 埃德加·莫兰 演员: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 Marilù Parolini
其它标题: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 Chronicle of a Summer
1960年的夏天,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和让·鲁什对巴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部论述电影连续几个月跟踪调查的进行,也记录了主人公们的变化。调查中被采访的人最后在影片第一次放映的时候聚集在一起观看进行讨论,有人的赞同,有的人驳斥。两位导演通过这部真实电影,经历了既极具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体验。
"In the summer of 1960, Jean Rouch and Edgar Morin investig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people living in Paris. ""Are you happy? How do you live?"" These are some of questions they asked young people on the street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ir idea of happiness.
From manual labourers, students, to a couple of office workers, the different protagonists reveal themselves in conversation, unconcerned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e camera. With no script, and no professional actors, this film sets out to frame the limits of cinematographic truth."
1961 戛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