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别回头 (196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Dont Look Back
8.7 (28 个评分) 导演: 彭尼贝克 演员: 鲍勃·迪伦 / Albert Grossman
其它标题: Dont Look Back / 別回頭
这部纪录片是对鲍勃迪伦1965年英国巡演的忠实记录,导演彭内贝克用影像清晰的说明那时的鲍勃迪伦与披头士是多么的不同。与同时期的《苦难日之夜》相比,《别回头》更直接,深刻,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也没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还毫不掩饰的可以嘲讽,但是,再冷静的镜头都无法掩盖年轻迪伦的灿烂光芒,同现在的老迪伦相比,年轻的他无与伦比的傲慢,机智,激情洋溢,而其中一段以垮掉派代表艾伦金斯堡为背景的开场更是弥足珍贵。
普通法西斯 (1965)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Обыкновенный фашизм
8.3 (15 个评分) 导演: 米哈伊尔·罗姆 演员: 米哈伊尔·罗姆 / 玛琳·黛德丽
其它标题: Обыкновенный фашизм / 普通的法西斯
米哈依尔·罗姆通过16章节的纪录片《普通的法西斯》,探讨了深刻的主题:“我们该如何揭示历史的秘密?德国法西斯主义如何渗透到千百万德国人心中,腐蚀其灵魂、疯狂其理智的?”另一位导演康拉德·沃尔夫对此片赞赏不已。影片各个章节的副标题也都意味深长,例如“我的奋斗”、“被宰杀的羔羊”、“残忍的梦想与行动”、“元首指挥我们前进”和“纳粹的艺术”等等。为了说明每个标题的含义,影片运用了大量史料镜头,是苏联红军从帝国电影资料库中缴获的资料或是从德军战犯手中没收的个人收藏。通过运用蒙太奇的剪切组合,罗姆将历史场景和现代画面巧妙结合起来,并加入儿童的元素,使得影片非常引人入胜。人们今天观赏这部影片的感觉与它1965年首映时别无二致。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1981) 豆瓣
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
9.0 (76 个评分) 导演: 默里·勒纳 演员: 艾萨克·斯特恩 / 戴维·戈卢布
其它标题: 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 /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1979年斯特恩在中国
艾萨克·斯特恩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在文革结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传记片、艺术纪录片导演艾伦·米勒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此电影获第7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世界纪录电影史 豆瓣
作者: 巴尔诺 译者: 张德魁 / 冷铁铮 1992 - 9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性以及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本书作者曾经长期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影广播录音资料部主任,并长期主持哥伦比亚大学电影系教学工作。为了写作《世界纪录电影史》,作者曾经访问世界各地的许多电影制片厂、电影资料馆等机构,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脉络清晰和简繁得当的梳理。本书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生动有趣的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世界纪录电影的历史,打破了同类著作的枯燥乏味,并配有百余幅珍贵图片。
无粮的土地 (1933)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Las Hurdes
7.9 (42 个评分)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演员: Abel Jacquin / Alexandre O'Neill
其它标题: Las Hurdes / As Hurdes: Terra Sem Pão
  本片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描绘了位于西班牙中西部山脉地带拉斯赫德斯(Las Hurdes)的生活状态。该地区道路崎岖出行困难,拉斯赫德斯人几乎生活在一种原始赤贫状态中,缺吃少穿,没有基本的卫生概念,疾病流行,死亡阴影挥之不去。
漂网渔船 (1929) 豆瓣
Drifters
导演: 约翰·格里尔逊
其它标题: Drifters / 拖网渔船
这部具有“交响乐式”结构的纪录片,是英国纪录片学派领袖格里尔逊亲自执导的唯一一部作品。影片反映了北海捕捞鲱鱼的渔民的日常生活。漂网渔船从灰雾蒙蒙的港湾驶向大海,渔网从颠簸摇曳的船上撒开,渔夫们紧张繁忙地劳作着,同汹涌的恶浪搏斗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影片当年在伦敦上映时,赢得了观众的欢迎和广泛的好评。本片的成功既在主题内容方面,也在艺术技巧方面。当时的英国电影被束缚在摄影棚内进行创作,这部在真实生活场景中摄制的影片,在制片方式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在艺术技巧方面,格里尔逊运用了由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发展的交响乐式的影片结构原则和强有力的剪辑手法,令本片富有诗情画意。
墨西哥万岁 (1979) 豆瓣
¡Qué viva México! - Да здравствует Мексика!
7.6 (12 个评分) 导演: 谢尔盖·爱森斯坦 演员: 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夫
其它标题: ¡Qué viva México! - Да здравствует Мексика! / ¡Que viva Mexico!
俄国电影之父,世界电影的先躯——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拍摄的关于墨西哥的历史与文化全面研究的记录片。

这部1934年拍摄的纪录电影,却直到爱森斯坦死后40多年(1979年)才由他的助手完成。
爱森斯坦和许多左翼分子一样,对墨西哥印象深刻,因为该国在20世纪初期就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艾森斯坦和亚历山卓夫把《墨西哥万岁!》设计成一系列的作品,各描述不同的地区和历史阶段,虽然这个系列作品的次序似乎经常变换,但每出戏都是墨国某一时期在某个地区的生活,同时,每一集都献给一位不同的墨西哥艺术家,从波沙达(Posada)到欧洛兹柯(Orozco)。艾森斯坦爱上了墨西哥,他把精力全数投入拍摄“一首爱、死亡与不朽的诗篇"。
影片评价
《墨西哥万岁》,是一部未完成的伟大纪念碑,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某些已经被歪曲的或拼凑起来的片断。但即使从这些残余的片断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部影片应该是爱森斯坦在美学上登峰造极的一部作品。动人心弦的人物脸谱和基赛的完美的摄影技巧,具有电影上很少见到的一种抒情情调。片中对造型的注意似乎超过了《战舰波将金号》中的那种“纪录主义”。显然这部被割裂的杰作曾广泛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庄严而古老的纪念碑以及民间的风俗和服装,在这部影片里占着相当大的位置。但只靠我们所看到的一些画面,还很难对整个影片作出正确的评语。
意志的胜利 (193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riumph des Willens
8.0 (151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Adolf Hitler / 马克斯·阿曼
其它标题: Triumph des Willens / Triumph of the Will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十六名一流摄影师、三十台 摄影机、二十二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这庞大且豪华的摄制队伍加上里芬斯塔尔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为完美也最受争议的杰作。
《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它荣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6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柏林:城市交响曲 (1927)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Berlin – Die Sinfonie der Großstadt
8.3 (41 个评分) 导演: 沃尔特·鲁特曼 演员: 保罗·冯·兴登堡
其它标题: Berlin, die Symphonie der Großstadt / Berlin, symphonie d'une grande ville
一提默片,大都以为是看不了两分钟就倒掉呼呼大睡的类型。电影怎么能没有声音呢,没有声音谁能受的了,谁能坐在硬板凳上忸怩个把钟头,现在的好莱坞时不时都会搞得昏头大睡,在没有声音的光影中恐怕谁也坚持不住,哪怕来那么丁点音乐也是大大的不同。电影从来就是有声的,即使是在没有半点声响的默片时代,不信,你去听听看---城市的交响曲。清早起来,往来上班,中午下班,吃个午饭,睡个好觉,继续开来,待到下班,生活多彩。1927年柏林平凡的一天,可是怎么奏出个交响乐呢?火车飞驰在去往柏林的路上,清晨的柏林一片宁静,空旷的街上一个人也没有,慢慢的云动起来了,一张小纸片也飞来飞去,街上出现了第一个溜狗的人,第二个,第三个,人越来越多,一扇扇窗户打开了,越来越多的人从门里出来,上学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和巡逻的士兵们遥相呼应,工厂的机器转起来了,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等等,这怎么个交响了?什么也没听到阿?看来文字是太没有表现力了,乏力,真得很乏力阿~!
可是谁又能说没有交响呢,火车飞驰在路上,动的,清晨的柏林一片宁静,静的,云开始动了,纸片动的幅度是不是也越来越大了,街上的人是不是也在动,而且越来越多了,各个方向的运动,一扇扇窗户打开了,向上的运动,越来越多的人从门里出来,又是各个方向的运动,上学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和巡逻的士兵们遥相呼应,分别向两个方向的向左向右运动,工厂的机器装起来了,旋转的运动。
可是还是没有听到阿~!!
我说的是节奏的问题,没有节奏谈什么交响乐阿,卢特曼可是第一次把节奏试验于电影,谁说它不是一部用光 影 线条 运动奏出的一曲交响乐啊~!
不过声音我真的听到了,而且很大声,有强有弱的。还是那句话,不信,你去听听看~!
2016年9月24日 看过
“这部影片把早期电影从西洋镜与各种戏剧风格的影响下解放出来。鲁特曼的电影《柏林》很明显受到未来主义、结构主义与柏林的达达运动的影响、瓦尔特·鲁特曼是第一个敢于在电影创作上不要演员、不要预制情节,把电影从戏剧与小说常规解放出来的导演。”
德国 纪录片
DV中国 (2002) 豆瓣
导演: 郑大圣
其它标题: DV China
第二届CIFF纪录片单元
江西省景德镇市竞成镇文化站站长周元强使用SONYHi8家用摄像机和VEts录像机进行“电视剧”制作,刻录成CD-R在群众中流传,从不做商业发售或在公共媒体上播放。他自筹资金,自编自导自摄,在家中完成剪辑与混音,独立研制特殊视觉效果,虽然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但蒙太奇思维惊人成熟。乡人自娱自乐,10年来共计有2000余人次参与演出。2002年春,他带领文化站开拍武侠新戏《血海深仇》。从这个中国民间DV创作特例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特色”。
来自:
我的诗篇 (2015) 豆瓣
7.1 (78 个评分) 导演: 吴飞跃 / 秦晓宇 演员: 陈年喜 / 邬霞
其它标题: The Verse of Us
生活就是艺术,人人皆有诗心。六名打工者,六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漂泊于故乡与城市之间,忙碌于幽深的矿井与轰鸣的流水线,饱经人间冷暖,同时将这样的生活化作动人的诗篇。“我的诗篇”就是写给世界的情书,来自地心深处、矿洞尽头、归乡途中、新婚之夜,来自所有诗意照进现实的时刻;而《我的诗篇》则是关于平凡世界与非凡诗意的故事,蕴含着对陌生人最深切的祝福。
气氛 (2020) 豆瓣
Ambiancé
导演: Anders Weberg
其它标题: Ambiancé
On December 31, 2020 the Swedish artist Anders Weberg ends his 20 plus years relation with the moving image as a means of creative expression. After more than 300 films he puts an end with the premiere of what will be the longest film ever made. Ambiancé is 720 hours long (30 days) and will be shown in its full length on a single occasion syncronised in all the continents of the world and then destroyed.
In the piece Ambiancé space and time is intertwined into a surreal dream-like journey beyond places and is an abstract nonlinear narrative summary of the artist’s time spent with the moving image.
A sort of "Film memoir".
老唐头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TMDB IMDb
老唐头
8.1 (98 个评分) 导演: 徐童 演员: 唐希信
其它标题: Shattered
老唐头,193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父亲唐士荣在伪满洲国期间,曾经搭救过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的性命,因此在屯子里很有威望。老唐头家里兄弟五个,按家谱上说的“仁、义、礼、智、信”的长幼顺序,他行五,本名唐希信。
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脑袋里装着近八十年过目不忘的故事。导演用一个冬天拍摄老唐头井喷式叙述着的自己的传奇一生。这是部鲜活的小人物传记,它把正在进行的生活和老唐头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时间跨度近八十年。它描述了中国社会里的小人物在宏大的历史变迁中既传奇又卑微的个人命运,同时也是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折射。
铁西区第二部分:艳粉街 (2003) 豆瓣
8.8 (48 个评分) 导演: 王兵
其它标题: 艳粉街
1999年的冬天,即开式福利彩票喧闹的发行现场不远处,有人在拆除了平房后的地表挖出金属来卖。几个十几岁的艳粉街年青人,在即将动迁的居民区里无聊漫顾,他们有时聚集在小卖部里谈论感兴趣的女孩或者其他话题,有时为女孩在寒冬中瑟瑟发抖的等待。这个冬天里,大部分艳粉街的家庭尚没有进入搬迁的实质阶段,年青人们仍然靠打架、聊天、游戏消磨度日,偶而也为工作的前途焦虑。随着越来越多的昔日邻居离开旧居,艳粉街失去了往日的格局,总有一些家庭为了切身的利益选择留下,2000年的冬天,一些年青人仍然重复着他们的生活,而遭遇断电断水的人们,开始为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苦恼……
本片是王兵《铁西区》系列纪录片的第二部。
棉花 (2014) 豆瓣 TMDB
棉花
7.7 (60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Cotton
丝棉缠绵,正蓬鬆扩张的,不只是棉花,还有整个中国。
硬铁路串起软棉花生产线,从边城棉田到城市加工厂,一粒新疆的棉花种子如何成为美国时尚舞台上正伸缩跃蹬的牛仔裤?纪录片视线紧贴产业链,第一线直击,由棉花的种植、採摘、纺织、製衣,而至销售出口,目睹中国棉花产业之全貌,直探棉花覆盖下各式产业相关人士生活,无论棉农、纺织女工、中盘商、大宗出口。棉花活儿从来不简单,指上柔软蓬鬆,日子要怎麽硬挺才能过去,一团棉花揉出千百种生活型态,耗时八年,银幕上呈现今日中国棉花史,也是一页农工生活史。
「在中国,与棉花这条生产链相关的人数以千万计,我们解读棉花,也想从中解读『中国製造』之于中国普通人的意义。」──周浩
急诊 (2013) 豆瓣
7.5 (30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其它标题: 急诊室 / 120的故事
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
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十个月的时间。这是导演有关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系列纪录片的继续……
在中国南方的最大城市--广州的一所医院的急诊室,摄制组在这前后呆了十个月的时间,他们跟随着日夜在市区内奔走的120急救车,用镜头去遭遇各种各样的急诊故事。
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政府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矛盾日益呈现。
在急诊室,表面上离奇、荒诞的故事一一在镜头前“上演”。一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不懂得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也表现出对一个健全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渴望。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孟子已经提出,理想的“大同”社会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年,中国政府大张其鼓倡导的“和谐”社会似乎就是来源于此。社会理想的状况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活着,然后有尊严地死去。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些允许我们拍摄普通的中国人,成片时我们没法一一再联系到他们,并征求得他们的同意。是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本片也将承诺不进行任何商业运作。
摇滚七纪 (2007) 豆瓣
7 Ages of Rock
8.7 (23 个评分) 演员: 吉米·亨德里克斯 / Pink Floyd
1. The Birth Of Rock (Blues-based Rock 1963-70)
Jimi Hendrix,The Rolling Stones,Cream ,The Who,Bob Dylan,The Beatles
2. White Light White Heat (Art Rock 1966-80)
Pink Floyd,The Velvet Underground,David Bowie
3. Blank Generation (Punk 1973-80)
The Sex Pistols,The Clash,Ramones,Television,Patti Smith,The Damned,Buzzcocks
4. Never Say Die (Heavy Metal 1970-91)
Black Sabbath,Deep Purple,Judas Priest,Iron Maiden,Metallica
5. We Are The Champions (Stadium Rock 1965-93)
Queen,Bruce Springsteen & The E Street Band,The Police,Dire Straits,U2
6. Left Of The Dial (Alternative Rock 1980-94)
REM,Nirvana
7. What The World Is Waiting For (Indie 1980-2007)
The Smiths,the Stone Roses,Suede,Blur ,Oasis,The Libertines, Franz Ferdinand ,The Arctic Monk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