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hua - 标记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 豆瓣
作者: 桑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庚子勤王问题加以详细的阐释,深入分析了趋新各派以及海外华侨、外国来华势力、地方督抚、秘密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确证了以康有为为主导的保皇会在“庚子勤王”这一晚清政局重要事件中的历史作用,细致描述了保皇会的组织状况、活动过程及结果,全面、生动地阐释了“庚子勤王”运动之于晚清政局变化的深刻影响。
2018年5月12日 想读
农民与市场 豆瓣
作者: 潘维 商务印书馆 2003 - 1
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早已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同爆发农民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因果关系。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中国的市场化在农村没有引发普遍的农民抗议运动,反而促成了中国特有的“乡村工业”。而且,新兴的乡村工业也没有催生早期欧美式的工人运动。相反,市场化时代的小农为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做了重大贡献。为什么?
潘维以市场化为框架,以中国农村工业的兴衰史为主线索来研究当代农村。他指出,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基层政权承担了国家不可能承担的责任,为中国农民走向市场架起了一座精致的桥梁,扮演了市场中介的角色。在基层政权的带领下,亿万农村人以小型农村集体为单位,扶老携幼闯荡工业市场,保障了自身的安全,赢得了全世界市场对手的尊重,换取了本地社区的文明与进步,乃至全中国的稳定和繁荣。
一个地区的基层政权能否扮演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介,决定这个地区的农民在市场中的命运。农民在市场中的不同命运则决定中国社会的现状。潘维指出,基层政权能否发挥市场中介作用,取决于继承回归家庭耕作之前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于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也在于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
对于中国农村问题,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主流思路,视基层政权为农民贫困的原因,号召通过“转制”、“海选”、“费改税”来削弱基层政权。另一个是此书表达的思路,即视基层政权为农村社会的脊梁,认为农民、农村社区、农村基层政权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所以号召信任、加强、和改善基层政权。
潘维警告说,抽掉了基层政权这根脊梁,农民就会重新沦落成一盘散沙,变成亿万条蠕虫,积累贫困;农村社会就会退化,甚至变成不安定因素的沃土。继承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传统,在基层政权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农民是千万条龙,是中国现代化列车的发动机。
2018年4月30日 想读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 豆瓣
作者: 竹内实 译者: 张会才 / 程麻 2012 - 1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进了竹内实的重要著作《毛泽东的诗与人生》,作者从分析研究毛泽东的诗词入手,对毛泽东的人生历程做了描述和分析;第二部分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部分。《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是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毛泽东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是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唯一系统论著,其结合历史实际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竹内实写有多种毛泽东传记,《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所选《毛泽东》一书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选译竹内实研究毛泽东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毛泽东错误的质疑与批评。历史证明作者的见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2018年4月27日 想读
陶淵明集校箋 豆瓣
作者: 陶渊明 / 校注 龔斌 译者: 龔斌 校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子,注本众多。本书最为后出采百家之长,集古今陶学研之大成,而独出己见,成一家言。本书以陶澎《陶靖节集为底本,以宋绍熙曾集刻本等多种有价值的本子校勘,细审密校,用甚勤。笺注合前贤旧说,而又多所匡正、补阙。于陶渊明生平经历、交友、诗背景、主旨等项创见尤多。取精用宏,言之凿凿。书后附有“各本序跋”、“陶氏宗谱节录”、“陶氏宗谱中之问题”、“陶渊明年谱简编”、“陶渊评论选辑”等栏目。
2018年4月27日 想读
Santa Fe 宮沢りえ 豆瓣
8.3 (18 个评分) 作者: 篠山紀信 Kishin Shinoyama 朝日出版社 1991 - 11
『Santa Fe』(サンタフェ)とは、1991年(平成3年)11月13日に朝日发行商から発売された宮沢りえのヌード写真集です。撮影したのは、有名な摄影师・篠山紀信です。発売当時の宮沢は18歳であったが、撮影時点では17歳であったとも言われています。宮沢が当時人気絶頂だったこともあって150万部の畅销产品となり、これは日本における芸能人写真集の売上部数としては未だに破られていません。従って、日本一の写真集と言えます。当時は品切れなどで手に入らなかった人もたくさんいました。現在では购买二手货することが出来ますので、一度は見た方が良いと思います。
2018年4月22日 想读
中国新工人 豆瓣
作者: 吕途 法律出版社 2013 - 1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从新工人 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 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 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 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 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 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 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 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 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39
2018年4月22日 想读
永不抵达的列车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杜涌涛 / 徐百柯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 7
在一片纷乱喧嚣中,冰点仿佛一位笃定的观察者,将目光一次次投向大变革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注视他们被时代裹挟的命运,诉说他们微小的愿望与简单的快乐、深深的无奈与绵长的苦痛……
透过冰点所讲述的故事,你能看到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人、那些孩子、那些青年、那些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沉默的大多数——在经历怎样的命运。从关注人的命运出发,冰点一直着力维护许多最基本的价值,比如悲悯、比如同情、比如宽恕、比如正义、比如自由。它让我们相信,这个社会上不是光有丛林法则;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另一些没被压倒的、也不可能被吞噬的价值。
《永不抵达的列车》精选了20篇中青报2010~2011年最具影响力的冰点特稿,共分为“伤逝”“世相”“家国”三辑。这些文章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对我们的时代与社会进行着真诚、理性、温和、持久的思考,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对读者而言无异于一场畅快淋漓的精神洗礼。
2018年4月22日 想读
雅舍谈吃 豆瓣
8.4 (38 个评分) 作者: 梁实秋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 2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如果您也喜欢吃,就和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饱口福吧!
2018年4月22日 想读
文章作法 豆瓣
作者: 夏丏尊 / 刘薰宇 中华书局 2007 - 8
《文章作法》由开明书店初版于1922年。其原型是夏丐尊先生在长沙第一师范和白马湖春晖中学的讲义稿,后经教育家刘薰宇先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修改编辑而最后成书。本书为2007年最新版。
书中总结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类文章的具体写作方法,解答了如何通过写作篇幅短小形式多样的小品文等方法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等实际问题,并通过对鲁迅、冰心等名家名作的简明评点,对写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意见。
2018年4月22日 想读
接触 豆瓣
Contact : a novel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尔·萨根 译者: 王义豹 重庆出版社 2008
研究外太空生命和地外文明的美女科学家发现了一组从宇宙中心织女星发来的神秘信号源,破解信号后发现,这是一个能够达到外星球的飞行器设计图。全世界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五人探险小组,邀请中国在内的五国科学家作为地球使者,对宇宙智慧的中心进行探访。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这次接收大消息、制作大机器、穿梭黑洞飞抵大星系的冒险探访的全部过程。
本书为经典科幻小说。国外出版后,得到科学家、科幻小说家、读者、世界主流媒体(各平面与立体及网络媒体)的好评,推崇为很值得看的科幻小说。世界性评论很多(此处略)。本书曾连续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由好莱坞拍成电影,由著名演员珠迪•福斯特主演,电影中文名为《接触未来》。
2018年4月21日 想读
王小波全集(第八卷)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 - 1
《王小波全集》分为十卷,每卷都以平装和精装珍藏版两种装帧形式出版。第一卷、第二卷为杂文;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为长篇小说和剧本;第六卷、第七卷为中篇小说;第八卷为短篇小说;第九卷为书信;第十卷为未竟稿。本书为第八卷。
王小波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他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他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王小波全集》分为十卷,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整理出来的思想火花。全套书分为杂文、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书信集及未竟稿,约200万字。本书为第八卷,收入了原《黑铁时代》中的短篇小说。
2018年4月21日 想读
在夏天撿到拐拐 豆瓣
作者: 拐拐 木馬文化 2015 - 8
拐拐第一本私寫真珍藏上市!
一次收藏整個亞洲的晴空、海洋、沙灘,
以及拐拐最真實的私人旅行回憶。
今年有拐拐就夠夏天了!
一本完全私拍的祕密假期相簿,偷偷寫下,偶然一日,真夏光影拼貼的美色故事。
拐拐說:「我喜歡海島國家:帛琉、沖繩、蘭卡威、蘇美島……下一次,要去哪呢?每一座島嶼,都是我的祕密假期。」
本書收錄拐拐旅行海島的私密照片與心情紀錄,讓粉絲可以一探她的真實生活與內心世界。沒有專業打光、沒有刻意做作,也沒有非去哪裡不可的既定行程表……這一次,只有最真實任性,坦白與你相見的拐拐。
2018年4月19日 想读
社会学的想象力 豆瓣 Goodreads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9.2 (68 个评分) 作者: [美] C.赖特·米尔斯 / 李钧鹏 闻翔 主编 译者: 李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要把握人与社会、人生与历史、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有特定的心智品质,而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他们没有能力以特别的方式应对自己的私人困扰,以控制通常隐伏其后的那些结构转型。 他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特定的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他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他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我的主张是,从记者到学者,从艺术家到公众,从科学家到编辑,都越来越期待具备这种心智品质,不妨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2018年4月17日 想读
青铜骑士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亚历山大·普希金 译者: 穆旦 新文艺出版社 1957
2018年4月17日 想读
拜伦 雪莱 济慈 抒情诗精选集 豆瓣
8.9 (28 个评分) 作者: G.G.拜伦 / P.B.雪莱 译者: 穆旦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7 - 5
《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是在诗歌愈见迷离的今天,我们要高规格推出一本诗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穆旦的翻译因为是“诗人译诗”,更被推崇为绝对的权威译本。选编精良,中英文对照,填补市场空白。
王小波在谈到穆旦先生译作时曾说:“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
[关于本书]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仍是任何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是西方文学爱好者、诗歌爱好者的必读。三位诗人的共同点是卓越的文思和早逝的宿命。拜伦36岁,雪莱30岁,济慈26岁。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过于凝练的生命,才使诗意爆发得愈加蓬勃。
诗人生命的传奇、坎坷无疑会让让读者的爱戴更浓厚、长久。
穆旦也是如此。
出身于海宁望族,和金庸先生为堂兄弟。11岁开始写诗;17岁入清华大学;20岁参加校护卫队,随校转移昆明,亲历了“世界教育史上艰辛而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步行3500里,历时68天;22岁执教西南联大;24岁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几度在生命的边界穿梭;27岁任《新报》主编;31岁赴美留学;33岁毕业,毅然归国要报效祖国;两年的短暂平静后,是长达十余年的迫害,直至生命终结。
苦难对于中国人而言,不算特别。特别的是穆旦的坚韧、不息。天堂、地狱般的生活反差没有让他沉沦、弃世,近距离体会过死亡的穆旦对生命的解读和掌控绝非常人可比。虽然二十多岁已经享有桂冠诗人的称号、被诗坛瞩目,但当诗歌创作不得不终止时,穆旦拿起了译诗的笔。在白日身心饱受摧残后,暗夜里他竟然还能从容创作。18年间,穆旦翻译、出版的诗集数量可观,尤其是《唐璜》和《普希金诗选》的完成令人感佩。前者体现的是穆旦的超人毅力,后者则是赤子之心——命运的不公并不能减退穆旦的爱国热情,为了国家的需要,他自学了俄语。
钻石总会闪烁。继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诗坛对穆旦的推崇后,沉寂了四十年,八十年代人们再度发现了穆旦。重新发现后的热情更是浓烈。
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穆旦的翻译因为是“诗人译诗”,更被推崇为绝对的权威译本。而且,也确实没有其他译者一个人翻译出拜伦、雪莱、济慈,让三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在同样的把握下体现鲜明。
本书的特别:
选编精良:是由专家选编,所选作品都是最被读者关注的诗篇。
中英文对照:是国内首次推出的中英对照版本。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诗意,而且能吸引英文学习者购买,满足多层次需要。
填补市场空白:首次单独结集出版。
2018年4月17日 想读
穆旦诗全集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穆旦 译者: 李方 编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 - 8
2018年4月17日 想读
十四行集 豆瓣
8.7 (12 个评分) 作者: 冯至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0 - 7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二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参与组织沉钟社。1930年去德国攻读文学和哲学。五年后回国,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抗日战争中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系主任。196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本书具时代特征和风格,值得一阅。
2018年4月17日 想读
给青年诗人的信 豆瓣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9.4 (6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冯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10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一九○三至一九○八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
2018年4月1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