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
檀香刑 Goodreads 豆瓣
9.0 (57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檀香刑》,给人一种穿行在现实与幻象之中的错觉。故事的地基架构在1900年戊戌变法前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德国人在山东强行修建胶济铁路的大背景上,而人物间跌宕起伏的恩怨情仇、色彩斑斓的民间故事、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又营造了一种富有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学叙述氛围。正是在这种时而真实、时而魔幻的叙述中,小说呈现出一幅大开大合、活色生香的高密东北乡图景,活跃在这幅图景中的是一个个鲜活而立体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他们上演的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那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戏,共同呈现了高密东北乡摇曳多姿的广袤大地。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恣肆的语言建构之下的戏台上,关于痛苦、死亡、尊严、欲望、友谊、忠诚等一系列命题的大戏正在上演……
本书获得2002年首届“鼎钧文华奖”,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022年8月29日 已读
莫言 2001 丨个人认为全书写得最好的两句:您这官,是为上司当的,不是为老百姓当的。要当官,就不能讲良心;要讲良心,就不要当官。
叙述手法上比较特别:《凤头部》用四个人的叙述拼凑了故事的大概,《猪肚部》讲述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豹尾部》交代故事结局以及每个人的结局。视角上最精彩的当数小甲部分,作者正是借他来讲一些魔幻现实的东西,比如每个人的本尊等等。赵甲作为一名刽子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技术工,其实站在了大清朝传统封建思想之上,誓死捍卫的是皇帝和老佛爷,但他仅仅是狐假虎威,并不真正代表权力。权力的代表者是袁世凯,但他掌权并且有自己的算盘。这让还想着大清朝好的钱丁左右为难,一面看着大清危,一面看着百姓难。写刑法残酷,其实写权力可以作践生命到什么程度,让人死这件事如何取得最大的威慑效果。猫腔写太多,性别观依然落后。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生者的眼睛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아름다운 그이는 사람이어라
作者: [韩]金琸桓 译者: 胡椒筒 Zhongguo you yi chu ban gong si 2022 - 8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故事背景,讲述心灵的破碎与重生
那天以后,人生不可扭转地改变了
但伤痛过后,还要继续前行
🔸编辑推荐
《潜入谎言之海》姊妹篇
那一年,在春天的大海上,年轻的生命被弃置不顾……
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因沉船事件而发生重大人生转折的人们在哀痛中前行的八个故事。作家金琸桓采访诸多相关人员,倾听微小的声音,记录守望的姿态,用小说抵御“强制遗忘”。
“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悦。一个小小的喜悦,也能熬过巨大的悲痛。”
作者如实呈现了相关人员承受的巨大伤痛,同时展现了主人公在与其他人的联结中彼此抚慰、在黑暗中相互照亮的可能。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当时船上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然而悲痛过后,生者还要继续前行。
饱受创伤的船难生还者偶然遇到在沉船上见过的一双眼睛;承受丧妻之痛的海关工作人员接到为死者盖出境章的请求;船难的生还学生如今成为教师,带领学生乘船出海旅行……
本书收录八篇与世越号沉船事件中的人有关的短篇故事。作家金琸桓以温柔的笔触书写无法挽回的灾难,亦让微弱的希望之光照临哀痛的人。
🔸名人推荐
哪怕是现在才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想必也可以从书中看到关于这个时代的激烈譬喻。再者,金琸桓选择了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不同的路,应该可以成为他在世越号之后做出耀眼“献身”的线索。
那天之后,很多作家感到苦恼和悲痛,却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去行动,去写作。
若用一句话来形容世越号之后才认识的金琸桓,他就是“世越号的人”。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
本书在写作上,采取了相当了不起的策略:他把同一件事所弥漫的涟漪,派分给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腔调、口吻、声调诉说。读者于是洞见了,从船难中幸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行入另一道幽谷。
金琸桓在此的调度相当完美,八位主角的身份、功能均不同,一定有一位的声音,跟我们是近似的,一旦感到近似,在那瞬间,我们也钻进了角色的内心,体悟到身为罹难者家属、生还者,以及 协助生还者的相关人员的痛苦,而若我们理解了这份痛苦,也不难同理,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在光华门广场进行悼念与抗争,因为这份痛苦尚未得到应有的正视。
——作家 吴晓乐
2022年8月26日 已读
金琸桓 2017 丨首先:一定要先看《潜入谎言之海》再看这本。这本小说集是写给生还者的,我记得《潜》中写到了生还者面临的精神创伤,一方面看着同学沉没在面前却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回到学校面临空荡荡的教室,活下来的惊险喜悦无法cover失去的创伤。作者再次借生还者的立场质问了事发当场让大家不要动的指令,以及大家会服从的心态——相信险境下的所谓专业和权威。作者很会写主要是八个小说的构思,写了很多种职业,后记中写到很多是作者访谈的对象,切入的角度看似无关生还者,却兜兜转转得能联系上。我喜欢小说笔触的细腻和柔软,很多观查、感受和描写不像是一个男性作家的手笔,非常厉害。但总体读感比之《潜入》还是差一点的。
2022 纪实小说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上海往事 豆瓣
7.1 (15 个评分) 作者: 张浩音(美)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 - 3
那个夏天我失业在家。朋友来信说,写点什么呢。于是我就在一个叫做“笑语扬眉”的BBS上开始每天打上几千字。这一种互动的写作方式和以往闷头写作的感受完全不同,类似被抛在舞台上的个唱会。于是,在掌声、欢笑声和叹息声中慢慢磨出了今天这个样子;这是一个忧伤无奈的故事,浓缩着很多人的影子和心迹,甚至也许有素不相识的你的一些偶合的境遇。很久以前,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不相信爱情的人了。但这部小说已在她诞生的过程让我重新又变成了一个相信爱情的人。需要解释一下的是,文中的“伴你到黎明”因为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伴到黎明”相似,以至于不少读者来信问我这是不是某个著名女播音员的私人生活。其实很简单,因为想做播音员是我的一个梦想、所以我就在小说里让主人公代替实现了。按照先前的承诺,小说出版,我会写上: 送给一群充满阳光欢笑和智慧的女孩子,送给她们的“笑语扬眉”。
一部填补中国当代文学“空白”的情爱长篇“上海往事,她和她的故事”网站的经典作品。
2022年8月25日 已读
张浩音 2003 丨故事在现在看来挺俗套的。一个因为未婚夫出国深造,而爱上另一个女人的故事。在这段爱情里,因为性别的鸿沟,两个人只能相守于当下,而无法畅想两个人的未来。双方都无法承诺对方未来和永远,仅仅是因为大家都是女人,而且生活在这个无法被接受同性之爱的社会。对我来说,第一人称的讲述只是更让我为安的犹豫不决,不够深爱而可惜。舍不得未婚夫,得不到内心渴望的真爱,这段连上床都没上的女女恋情,败在人还是自私和不勇敢的动物。而伤得更深的是成全对方的那一个。我想梅蕊应该是不在了。
2003 中国大陆 同性小说 虚构
茶馆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老舍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1
一句台词一个人物
演绎可感可叹的悲喜人生
一爿茶馆一个社会
映射沧桑变幻的炎凉世态
——曹禺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将其语言功力发挥到极致,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真相与文学高度。
《茶馆》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书中包含《茶馆》和《龙须沟》两本老舍经典代表作。
2022年8月25日 已读
老舍 1950-1957丨《茶馆》通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想读这本书最早已经是在《收获》60周年纪念文丛里,《茶馆》刊登在了《收获》的创刊号上,时任编辑正是老舍。“茶馆”不仅仅是一个接头小摊,更是人员混杂、信息交错的地方。各方势力在此汇聚,此消彼长的背后是中国历史的变化。这么多年来“莫谈国事”的规矩以及权力更替下受苦的总是老百姓的规律一直没有变。裕泰茶馆最后没有办法经营下去而吊死的掌柜王利发、龙须沟结尾歌颂政府为民服务的群众、以及选择自沉太平湖的作者,三种结局互相映证着什么,令人颇感讽刺。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戏剧 虚构
潜入谎言之海 豆瓣 Goodreads
거짓말이다
8.2 (6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琸桓 译者: 胡椒筒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2 - 8
被抛弃的希望,被辜负的良心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基底,书写集体创伤下的哀恸与抗争
当正义没有降临的时候,幸好还有文学
即使嘴被捂住,心也会发出呼号
🔹编辑推荐
根据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真人真事改编
“一个失踪者等于一个宇宙。”
“孩子们为了能一起活着出来,尽了最 大的努力。”
“原本只担心头灯会出问题,没想到让能见度几乎变成零的,是我的眼泪。”
“潜水员用真心在做事,政府却是依法做判断,这个国家没有良心,政府用法律践踏了潜水员的真心。”
·具有纪实色彩的长篇小说: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写作基础。该事件伤亡极惨重,死难者以学生为主,震惊国际社会,真相至今扑朔迷离。
·令人屏息的细致摹写:小说以负责进入沉船搜索的民间潜水员为人物原型,通过对水下作业专业细致的沉浸式描写,带领读者一同屏住呼吸、潜入沉船,直面惨痛现实。
·引人深思的多声部叙事:作者采访沉船事件相关人士,在故事主线之外网罗各方声音,通过不同身份的人员从不同角度还原当时当地的情景,呈现同一事件的不同面貌,促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和反思东亚社会的运作模式。
·伤痛过后的希望之书:在无法挽回的巨大悲剧中展现人性的力量,以人的体温对抗冰冷的大海和冷酷的权力机器;伤痛过后,仍有希望。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船上当时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作家金琸桓在采访、结交了许多与世越号沉船事件相关的人,倾听了无数背负苦难的心声后,写下了这部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现实根据、以民间潜水员金冠灴为人物原型的长篇小说。
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后,民间潜水员自愿参与水下搜索工作,冒着生命危险潜入黑暗的沉船中带出罹难者遗体,不仅工作强度超越人体极限,而且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冲击。然而当意外发生,民间潜水员却被追究本不该承担的责任。身心俱损的民间潜水员罗梗水决定打破保持沉默的行业惯例,向法官提交请愿书,讲述不为人知的遭遇,回应政府的背叛和社会舆论的攻讦。
小说以民间潜水员罗梗水的声音为中心,辅以罹难者家属、生还学生、记者、义警、政府官员以及医生等相关人物的叹息、哽咽与呼告,展现出灾难之后人与人重新建立联系、一同追问真相、祭奠逝者的坚韧力量。
🔹名人推荐
我强烈推荐金琸桓的小说《潜入谎言之海》作为酷暑中的读物。它是关于参与世越号搜索工作的民间潜水员的,我阅读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冷漠而痛心。我尤其想向反对扩大世越轮调查特别委员会的新国家党和青瓦台推荐。
——韩国前总统 文在寅
面对所有人的无动于衷,甚至在憎恶的情绪里渐渐被遗忘、被强迫遗忘的“世越号船难”,可以透过一部小说把这历史性的悲剧重新重新召唤回人们面前,去讨论它的写作类型又有何意义呢?
那些英雄不顾减压症和心理阴影的危险,超负荷地潜入沉船,抱着一个个孩子出来,送回家人的怀抱。他们不但没有获得补偿,还残忍地被人们遗忘。这本书代替了那些“没有嘴巴的存在”,道出民间潜水员的世界,从那以后,这炙热的故事唤醒了世越号船难的“现存性”,我想说的是,不必把这本书框架在任何写作形式里。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김명인)
🔹获奖记录
第33届乐山金廷汉文学奖
《京乡新闻》2016十大年度作家 “用全身穿透时代创伤的艺术家——金琸桓”
2022年8月20日 已读
金琸桓 2016 丨后浪这个版本做得挺好的,首先是书名的改动,保留“谎言”之外增加了潜海这一小说围绕的主题,同时副标题点出民间潜水员打捞的不仅仅是往生者的尸体,还有他们变成尸体的真相和他们出于良心冒险工作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对待的真相。第二是全书对于政府没有做出正确应对的质疑,隐瞒真相的追问,出版社并没有因为怕读者引申联想而自我阉割。
书的重点并不是请愿,而只是借请愿这个形式重现了打捞,商业潜水员变成民间潜水员的过程,所面临的风险,开展工作的困难,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面临治疗的困难,持续性的心灵创伤等等。这个事实背后是作为政府人员的海警业务能力不够,没有承担起他们的责任。而对于政府反应不及时和隐瞒真相的追问,是没有答案的,小说无法解答。简单来说这是一本给潜水员去污名化/正名的小说,他们应该受到尊重。
2022 纪实小说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弗兰肯斯坦 豆瓣 Goodreads
Frankenstein
8.1 (42 个评分) 作者: [英] 玛丽·雪莱 译者: 孙法理 译林出版社 2016 - 12
“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个鬼怪故事吧!”1816年夏天,拜伦和雪莱夫妇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度假。为打发阴雨绵绵的烦闷时光,拜伦勋爵提议。最终,两位大诗人的故事不了了之,而玛丽•雪莱的构想却丰富成书,塑造了欧美文学史上经典的怪物形象: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在传统哥特小说的基础上融入大量浪漫主义元素,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它催生了一整个系列的恐怖故事,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戏剧。
—————————————————
我原应是你的亚当,
如今,倒更像是你的堕落天使了。
—————————————————
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名疯狂痴迷于科学实验的学生,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模样奇丑无比的怪物。怪物因无法融入人类族群而生愤懑,誓死报复其缔造者。
2022年8月18日 已读
Mary Shelley 1818 丨故事比较简单,但是从弗兰肯斯坦和“魔鬼”两个角色的讲述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话题。这个创造新生命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基因编辑婴儿,在我看来创造者要为新的生命负责,不仅仅是创造这个行为,更包括这个生命体之后的生活和情感需求。科学怪人的情感需求和学习能力让我想到了电影《机器管家》,在机器人故事中,更高级的追求是情感方面的,而在这篇小说中,“魔鬼”通过惊人的学习能力完成了理解和表达行为,拥有共情和爱等多种情感,甚至他知道什么样的报复让弗兰肯斯坦最痛苦。从这方面来说,科幻鼻祖能写到这一层,我觉得非常厉害。叙述手法上有种套娃感,故事里的人讲述故事里的人在讲故事。想读这本书是在知道作者是女性&诗人雪莱妻子&《为女性辩护》作者女儿&科幻小说鼻祖之后。又一本匿名出版的书,女作者真难。
2016 科幻小说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最後一個人 豆瓣
作者: 金息 译者: 胡椒筒 時報 2021 - 10
2022年8月14日 已读
金息 2016 丨朝鲜慰安妇题材:读得我有点抑郁,好像受害者是我自己,文字非常有痛感。又一本纪实小说,取材于历史,用文学的角度呈现,把史料转换成受害者的视角,用“一个人”来讲述一个群体,用现在的生活来讲述过去那段生活所造成的持续性伤害。太多了,不胜枚举:记忆淡化了,但身体记得,子宫萎缩甚至被取走;下体经常瘙痒;不喝牛奶,因为像精液……20 万慰安妇活下来 2 万,但这些人无法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无法结婚,因为身体坏了,精神也有创伤;一些坦白经历的人甚至受到歧视。喜欢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因为题材,更因为作者会写,很多动物形象,面具等都很易懂而深刻。手里攥着 6 颗螺蛳,沾上自己的唾沫尤其好,善良无用啊。还是回到那个主题:小时候,她以为人类害怕的是黑暗、干旱和洪水等天灾人祸,但十三岁之后她发现最可怕的,其实是人类。
2021 纪实小说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近代能乐集 豆瓣 Goodreads
近代能楽集 [Kindai nōgakushū]
9.6 (48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玖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10
☆ 三岛由纪夫戏剧代表作
☆ 爱与美与死的永恒角力
☆ 传统能乐故事×现代戏剧形式×日本战后社会
☆ 在现实与梦境的交缠中追寻不屈而永恒的青春
◎ 编辑推荐
★ 三岛由纪夫戏剧代表作,“三岛”美学的戏剧呈现:
《近代能乐集》以戏剧形式展现了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作品中一再出现的爱、美、死的主题,体现了对极致之美、永恒青春的无限追求。
★ 传统能乐故事的现代演绎:
三岛由纪夫以传统能乐故事为蓝本,以日本战后社会为舞台,将故事发生地设置于法律事务所、公园、医院、公寓、家庭法院,通过对梦枕、女御、蛇妖、怨灵等元素的现代化改编,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大胆尝试。
★ 书末附有译者解题:
译者玖羽结合能乐剧目,参考多方研究,撰写作品解题。
◎ 内容简介
《近代能乐集》是三岛由纪夫对传统能乐剧目进行颠覆性改编的戏剧集。作者自幼喜爱能剧,在本书中,他着眼于能剧自由处理时间与空间的手法,大胆尝试将能剧外在的形而上学式主题在现代世界的环境中重现,创造出独特而前卫的舞台世界。相对于以现实主义为信条的现代戏剧,作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古典文学的永恒主题以“现代能剧”的形式展现,使其具有超越国界的普适性,在各国上演时备受好评。
◎ 名人推荐
★ (《卒塔婆小町》是)日本新剧的最高峰之一。
——唐纳德·基恩
2022年8月13日 已读
三岛由纪夫 1956 丨好看,正文后面的解读非常到位了。在看解读之前各篇目给我最大的印象是标题总是到故事接近尾声才点出,但每一篇都紧扣篇名。改编能力非常强,即使没有读过原故事都经常有出人意料的发展。没看到佛教或者战后日本的映射,但对于三岛写现在和过去的连结或者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之自然和画面感惊叹。关于男人女人的议论又不少。最爱《小町》篇。
2019 戏剧 日本 日本文学 虚构
噙满口水 豆瓣
침이 고인다
8.9 (24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徐先哲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4
《噙满口水》由8部短篇小说构成,涵盖了家庭问题,城市和年轻人,包括了城市漂泊一代的租房问题和就业困难问题、不同习惯不同世界的人因为合租而产生的摩擦和细微的心理变化、青年上班族的奔波和生计、甚至描写了韩国青年一代彷徨而迷茫的就业升学等主题。
2022年8月12日 已读
金爱烂 2007 丨第一次看金爱烂,描写很多细碎的日常,而生活的艰难就在这些碎片中体现。偶尔也会觉得女作家也女性视角独特,就是很简单地描写女性朋友、妹妹、学妹或者母亲,也让人觉得细微知著。第一次觉得文字特别有意思是在描写一个做爱的场景,描写因为没钱,选择了隔音效果较差的居室,做爱被其他吆喝声乱入的尴尬,非常好玩。对这本书的翻译也听喜欢,自然而接地气。
2014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汪曾祺全集(1)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邓九平 / 汪曾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 8
2022年8月8日 已读
汪曾祺 1940-1949 小说卷①丨借标人文社 2019 版第一册:全集前三册为小说集,第一册部份收录大约创作于1940年至1948年的小说,一部分初收于北师大版《汪曾祺全集》,一部分初收于《邂逅集》,另有几篇是佚作第一次收录。
汪曾祺早期的小说读不习惯,句法上喜欢用短句,叙事上场景进入,不介绍人物不介绍背景,要从对话和散文性的叙述中获取信息。四十年代跨越了抗战时期,很多创作于西南联大时期的小说,或多或少在文章中有提及战争。但也有不少作品非常具有实验性,文章中的哲思有但我看不明白...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夏宇詩集/Salsa 豆瓣
8.5 (61 个评分) 作者: 夏宇 現代詩 1999 - 9
这集子里的46首诗最早一首写于1991年最晚的一首1998年.其余 半在1992年至1997年以一种兴奋片段混乱探路般的方式出现在我的笔记本里.然后就搁着搁了好久.其间冒出一本古怪的剪贴诗集始料未及.
98年中在台北获得一笔写作补助回到巴黎.在蒙马特的公寓里用600字稿纸慢慢把那些片段 出来.修改润饰排列装置.直到每一个片段找到它们最好的位置.有些片段不停的走远迷路到了最远变成另一首诗.那意味着笔很重要.还有一种很黑很黑黑得令人不做他想的黑墨水.中指沾着墨水写完,笔套总是忘记套上.
最好的是工作了整个下午后有人来敲门出去喝一杯,看戏,吃饭.
99年1月终于完成诗作46首2月带得朋友为我打好字的一片磁碟回到台北.然后又终于买了电脑又一键一键五音不全地修改.
在一些美好强壮的日子里,我灵感丰沛触须密布,梦想把诗带到各各陌生异化之境予以急速冷冻,唯有读的那一端的了然的温度令其慢慢解冻.汉字,以其取象,特别美于急动后的诗之思维闪着透明冷光冒出暗示的清烟.它的无时间性,仍有某野性忧郁.
犹若在寻常茶座酒馆里看邻座不认识之人正看他们刚刚冲洗好的照片因领悟那些简单的、普通的、强大的生活动作之无可替代而感动而深感寂寞地离开而也确信一切都可以变成诗的形式也就索性全心全意地挥霍. (后记)
2022年7月30日 已读 夏宇 1999 丨很偶然的机会开始读夏宇这本诗集,原本想慢慢读,但开始以后发现不管是长诗还是短诗,读快读慢都都不懂,所以也挺快就翻完了。只是在标记的时候才发现 2019 年读席慕蓉的《迷途诗册》的时候标记了这本书,应该是提到了什么内容。读下来觉得那些拿去谱曲的是相对好共情的诗作了,因为确实很大一部分是非常私人甚至是出于艺术理解的创作和记录。喜欢周梦蝶的直接,居然周公也看不懂。“除了建议一起生一个小孩/没有其他更坏的主意”“要干就从灵魂干起经过肉体最后还是得回到灵魂里去不然就心情坏透”“因为他(周梦蝶)说他看夏宇诗集 20 遍还是不懂”“小孩长得太想你不好意思不像你也不好意思”。
1999 中国台湾 虚构 诗歌 鱼空共读
有一年 豆瓣
8.2 (20 个评分) 作者: 天然 2022 - 5
《有一年》是知名插画师、畅销漫画作品《生活蒙太奇》作者天然的插画作品集。
这是一个生活观察者对美好生活无时无刻的记录。同时也是一个关于美的创作试验:连续365天每天3小时的生活速写,700多幅作品合集,呈现如诗如画的有一年。
这一年里,天然的画笔带我们光临了生活中无数的美好场景和温柔角落。在冬日的书店,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有慵懒的猫咪和温暖的错觉;在半梦半醒的清晨,大家步履不停地梦游着奔向远方;儿时的旧物不经意地展现在眼前时,被冻结的时间似乎躲藏在弹珠里的气泡中;而猫咪们的慵懒,总是幸福得迷迷糊糊……
天然说:“有一年,有多彩的音律,有诗歌和细语,以及追逐时光时洒下的点点斑斓。”《有一年》,不只是画笔记下的那一年,更是我们所有人的任何一年。期待与各位一起回首这《有一年》的漫漫时光。
2022年7月19日 已读
天然 2019丨《生活蒙太奇》之前的作品,非常有生活的气息,可以看出来画者对生活观察入微,同时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这种细微。每天坚持画3个小时可以说热爱了,有投入有产出。
2022 中国大陆 绘本 虚构
我要活下去 豆瓣 Goodreads
살아야겠다
8.1 (17 个评分) 作者: 金琸桓 김탁환 译者: 胡椒筒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22 - 4
我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和你一样,回到熟悉的日常中而已。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还原冰冷数字背后,
一个个真实而有尊严的生命的容貌。
2015年5月20日上午11点,首尔京畿道W医院,三名流行病学调查员抵达八楼。他们戴着内外双层手套,仔细检查病床、窗框、天花板,连一根毛发也不放 过,试图找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踪迹。
那时,整个首尔都还在熙熙攘攘中运行,在MERS席卷的前夜,这座城市没有任何防备。
淋巴癌初愈回诊的牙医金石柱、刚刚在病床前见癌症晚期的父亲最后一面的实习记者李一花、身为一家人经济支柱的图书仓库管理员吉冬华,他们在同一间急诊室擦肩而过,却不知日后将迈向同样的命运。他们中有人肺功能永久受损,短短半个月内失去20公斤体重,失去自己热爱的工作,却无人向她道歉。有人失去了自己挚爱的父亲,却也因此又失去了来见父亲最后一面的亲人,被孤零零地留在这个世界。有人在隔离病房备受病痛折磨,却始终温柔地对待每一个人,被称为“微笑男孩”。
他们不只是被编码的患者,疾病风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爱,也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说出不会遗忘、会永远记住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应该记住什么,必须找回“人”,而非“数字”。——金琸桓
2022年7月14日 已读
金琸桓 2018 丨肯定书的意义,本来是一本让人反思疫情下国家制度、官僚主义、人权问题等问题的书,但指出国家和医院错误的种种表达在书中笼统地被表述为“相关部门”,在我们国家(指引进)的语言体系下,相关部门没有官方意志是不可能擅做决定的,虽然表达隐晦,但仍然是国家的意思。其次是不能读圣经不能信上帝不能信鬼怪,通通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得还不彻底,一会上帝行(各种祈祷阿门)一会上帝不行(被删),鬼压床不能压……
2022 纪实小说 虚构 韩国 鱼空共读
我要活下去 豆瓣 Goodreads
살아야겠다
8.0 (6 个评分) 作者: 金琸桓 김탁환 译者: 胡椒筒 時報文化 2020 - 1 其它标题: 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
2015年5月20日,韓國出現第一起「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確診個案,卻因政府的顢頇,導致疫情失控、甚至出現全球首例的三度人傳人,終致MERS席捲韓半島,造成186人確診,38人死亡,其中有許多醫護人員,更迫使超過千所中、小學關閉。

作者金琸桓從出版第一部小說開始,就秉持「文學應站在弱勢這一邊」的理念。他帶領我們一步步走入風暴的核心,打破冰冷的數字,重新描繪出一個個「生命」的容貌。感染者面對政府官僚、標準僵化,喪失黃金治療時機;社會彌漫著「無知、恐懼」的病毒,使痊癒者被貼上各種排擠與歧視的標籤。

一場傳染病風暴過去了,受害者卻彷彿還被隔離在隱形的病房,失去一切。本書以細膩的筆觸,寫下在被我們遺忘的時間裡,仍在無聲吶喊著「我要活下去」的人們。
2022年7月14日 已读
金琸桓 2018 丨作为纪实小说,开头的写法误导了我,以为三位患者同时为主角,并且这部分的写法小说感很强,是一种精巧安排的叙事。内容上,最感动我的是金石柱和南映亚的互相支持,理解和爱,其次是金石柱面对病魔的强大,全面诠释“我要活下去”,最后是东华被嫌弃的康复人生。涉及很多主题,包括传染病扩散对政府的问责、对医院僵化制度的揭露、康复病人面临的歧视、受害者成为加害者叙事、被毁的人生应得的赔偿问题等等。南映亚是小说的主线人,持续保持清醒,很多质问直指问题核心,可惜也无法让制度改变。如果不是 COVID-19 我可能会书中的医院很荒谬,但是经历了比这荒诞百倍的现实,就觉得不算什么了,人在这个时候是个符号,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权利。至少书中还能通过媒体和舆论自救,这个国度还能有允许写这样一本充满启发的纪实小说,而我们?
2020 纪实小说 虚构 韩国 鱼空共读
红高粱家族 豆瓣
8.1 (15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用灵性激活历史,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国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止一新;
通过这部小说,莫言把他的“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
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75年来世界40部杰出作品”榜单;
电影、电视剧《红高粱》的原著小说。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红高粱家族》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86年,是“莫言长篇小说全编”(修订版)系列中的一册。是莫言向汉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力作,曾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和英美学界重量级期刊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来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榜单。
小说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的先辈们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个个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 “我”的先辈们一方面奋起抗击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发出可歌可泣的传奇爱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情感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陷入的冲突。
“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奇化的过程。历史是人写的,英雄是人造的。人对现实不满时便怀念过去;人对自己不满时便崇拜祖先。我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大概也就是这类东西。”——莫言
2022年7月10日 已读
莫言 1987 丨长篇处女座。不觉得多好看,甚至觉得很无聊。写家族史也写高密东北乡权力更替及抗日史。对余占鳌的书写着重在土匪的“勇”和“悍“,以及能成为英雄的“头脑”和“正确”,但除此以外也没别的了。放到民族解放救亡图存去看这篇小说也许能说主题宏大,但是从性别角度去看人物,大概也会发现好多令人作呕的片段,比如独头蒜前后,比如生气打女人称其为娼妇。无法避免成书时代的限制,但也需要看到,作为经典作品,陈腐思想还会影响一代代读者。
2017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生死疲劳 豆瓣
8.4 (24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生死疲劳》创作于2005年,是作家莫言以寓言的方式观照历史、借荒诞的想象书写现实,从而讲述一个农民家族半个多世纪以来悲欢离合、兴衰演变的长篇巨著。在小说中,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又转世为一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每一世的离奇经历。小说通过六道轮回的想象跨越生与死,悲悯着历史变迁之中无常的命运,也歌颂着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世代相继、生生不息的执着生命力。
2022年7月3日 已读
莫言 2006 丨读完的第一感觉是我又在莫言的小说中经历了一遍从建国开始到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好累。虽然莫言的小说以中国真实历史为背景,但是他很巧妙地弱化了那些十足反应时代特色的东西,或者说当局不希望被过分强调的历史阶段。有不变的人,比如单干户蓝脸,也有在正反面角色之间变化的人,如金龙,本质都是攀附当权的人,让自己站在得势的一方。西门闹的几次投胎,不过是用一种动物的身份去看人类的疯狂,并且用西门闹的记忆去解释和参与历史的进程,既有身在其中的情感投入,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因为动物而旁观。
最后,在接触到上野千鹤子的厌女理论后,再看中国男作家写的以上世纪的农村为蓝本的小说,很难真心喜欢起来。也是没想到这个月继《漂亮朋友》人生巅峰为娶个少女回家,还要再看一个小说主人公有点社会地位就能娶个少女回家,还非得写成少女为爱痴狂。
2020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漂亮朋友 豆瓣
Bel-Ami
8.8 (1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伊·德·莫泊桑 译者: 王振孙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漂亮朋友》内容简介: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如同一场假面舞会,成功青睐于道貌岸然之徒。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在退伍后只身来到巴黎,经友人介绍进入《法兰西生活报》当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将权力、财富和名望逐一收入囊中。莫泊桑向来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其文风凝练简洁,而《漂亮朋友》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使在今天同样令人深思。
2022年6月26日 已读
Maupassan 1885丨整个故事从开头的极度贫困和最后的“人生赢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瓦尔特通过旧识结交上流社会的贵妇,用各种花言巧语获得贵妇的身心交付,利用关键情报和勒索敲诈完成原始财富积累,而最终选择却是年轻貌美的女孩。瓦尔特非常懂女性心理,懂得放低姿态,察言观色,当然床上肯定也是一把好手,作者也不吝啬书写瓦尔特对女人肉体的渴望,而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婚姻状态更是一剂春药。想象一下杜洛瓦的婚后生活,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看看被端掉的财政部长,名声对于身处新闻届甚至想要进入政界的人来说,一旦失去了,前途就没有了。眼看着他走向人生高峰,但本性放在那里,总有掉落的一天,况且“漂亮朋友”的皮囊也不是什么不朽的东西。喜欢玛德莱娜,丧偶、再婚、分遗产、被捉奸、离婚、隐居,可能想说明有钱有头脑的女人就能做自己的主人。
2010 法国 法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凤求凰Ⅱ 豆瓣
作者: 猗兰霓裳 2008 - 1
她为平息前朝纷争入宫为后,却始终不见天颜。是放任美貌才情在这后宫中寂寂凋零,还是努力的抓住自己遇见的幸福?是为了家族投身纷乱的后宫争斗,还是为了心爱的人舍弃所有……
当凌雪薇得知父亲竟是被皇上毒杀,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她,会做何选择?那枚纠缠在凌雪薇、沈羲遥和沈羲赫之间的碧玉木兰簪,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恩怨纠葛?这恩怨,又将给犯下大错的凌雪薇带来怎样的后果?宫外短暂而美好的日子,却因命运使然,终还是要放弃。面对沈羲遥的新宠旧爱,面对宫廷无休止的纷争,身入冷宫的凌雪薇,在重重艰难之间,又将如何自处、自决?与沈羲遥越走越远的爱,对沈羲赫无法割舍的爱……所有的一切,是否还来得及……凌雪薇的命运到底如何?到底情归何处?尽在《凤求凰Ⅱ》。
2022年6月24日 已读
重看:第二部越发讨厌女主,如果是因爱生恨而设计起码是相爱相杀,但如果利用一个人的爱去报复,那就没什么可看的了。皇帝挺可怜,对于背叛自己的女人还愿意给第二次机会,最终却还是信任不够。
2008 中国大陆 虚构 言情小说
凤求凰 豆瓣
作者: 猗兰霓裳 2007 - 11
厚重的宫门在凌雪薇身后重重地关闭……这位宰相之女之所以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当朝皇后,却是父亲与皇帝之问暗斗的权宜之计。新婚之夜,皇帝与皇后未曾谋面,便甩手而去。凌雪薇将如何面对这看似已成结局的局面?
在皇宫内,低调的凌雪薇巧遇了皇帝的弟弟裕王。威猛多情的他,让她生出了莫名的信任与依赖。在皇宫外,乔装的凌雪薇偶遇了同样乔装的皇帝。倜傥多情的他,让她感到了难言的彷徨与依恋。凌雪薇将如何应对这看似没有结局的局面?宫闱宠幸之争,柳妃、安贵嫔等因妒生恨,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嬉笑怒骂之间,却是生死两相隔。宫廷权力之争,皇帝终于暗杀手除掉了凌雪薇的父亲,却依然对凌雪薇百般宠爱。然而,她已经知道了真相凌雪薇将如何选择自己的结局?
2022年6月24日 已读
重看:本来只记得是一个不爱皇帝爱王爷的故事,但没想到皇帝的角度塑造得也不错。对王爷的爱主要是拼死会战场捡回了那个荷包并且提前一个月凯旋吧。讲实话这部分和女主才情的描写都比较浮夸,而从故事看来,凌雪薇被喜欢就是因为她的才情能机智。第一部止于凌父去世,虽然不爱皇帝但却被感动而承受他的宠爱,索性不爱也就算了……是不是可以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2007 中国大陆 虚构 言情小说
城堡 豆瓣
9.3 (19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张荣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8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表现主义在小说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德语文坛成就最高的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
《城堡》是卡夫卡三部长篇小说中的最后一部,始写于1922年,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烦琐的交涉。城堡就位于眼前的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还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很无奈,直到最后也未能进入城堡。
小说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神秘、梦魇般的气氛,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2022年6月20日 已读 卡夫卡小说全集 ① 1926丨城堡的结构本身阻断了 K 进入城堡,围绕在城堡周围的居民、官僚服务于这个体系,成为 K 最大阻力,即强压下的制度和体系以及生存于该环境下的人,前者是死板的,后者确实灵活的。反而觉得最初的到达反而是最接近目的的,因为没有牵涉人际网络和权力体系,最简单没有束缚。卡夫卡的文字还是很特别,不太习惯,等读全集的时候再来。 从卡夫卡作为犹太人角度的解读可能还是得结合传记。
2012 外国文学 奥地利 虚构 鱼空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