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
奔跑吧,爸爸 豆瓣
달려라, 아비
7.1 (25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徐丽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10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 首部短篇小说集
九个故事 惊喜文坛
《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 来颖燕 作序《她知道如何描写孤独》
“最初的写作阶段总是最能显现出小说家的原始性力量……金爱烂在这本最初的集子里,显露出独特的描写孤独的天分,她让孤独这样近,又那样远。”
《奔跑吧,爸爸》是金爱烂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九篇作品。这些小说写还未出生就被爸爸抛弃的孩子,写女大学生如何选择光顾哪家便利店,写永远有失眠理由的职场社畜,写五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合租,写一个青年用小说的句子便条贴满首尔的出租屋……相较金爱烂后期写法上更为成熟、关涉面更广的作品,它们更显轻盈灵动,书中塑造的多位“爸爸”表现出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这一问题的关注,由此可窥见作者的文学原动力。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金爱烂首部短篇集。 《奔跑吧,爸爸》作者用这么轻松的方式去描写抛弃怀孕妻子离家而去的、不负责任的男人。爸爸的形象需要靠女儿的想象来填充,母亲一个人承担了抚养女儿的重任。“妈妈独自在半地下的房子里生下了我”,想到了《多雅生活》里面对地下室生活的描写,《寄生虫》也丰富了我对韩国底层生活环境的一些想象。 《我去便利店》这篇很细腻。一方面是内向人格湾千弯百绕的小心思,另一方面是你以为自己受到过度关注,但其实只是顾客A而已。ps.2003年这个时间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 《爱的问候》意外的是和同名篇目一样回到了缺失爸爸(的爱)这样的设定。应该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男人在没有准备好当父亲的时候既控制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又没有做好避孕措施。大背景是韩国1953年以来就设有堕胎罪。
2022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豆瓣
8.5 (20 个评分) 作者: Twentine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6 - 9
如果那个夜晚,杨昭没有接到那个电话,
大概她这辈子都遇不到陈铭生。
如果没有陈铭生,她或许就这样平淡地过一生,
只是,她遇到了陈铭生,那“或许”也就不会出现了。
她与他都庆幸,那个夜晚的相遇,
让他们成了彼此最无法割舍的安息之地。
只是这样的时光太短暂,
就像是一个故事刚有了开篇就戛然而止。
她开始尝试开启新的故事,
但没有成功。
如果生命变成只能用“很多年过去了”来形容,
还不如成全这个故事的结局。
让无畏世俗的种子,藏在某个角落,开出明艳的花,
如同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完整怒放!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重读:这次读纸书发现观感很不好的一点就是段落都太短了,几乎都不足一行。这在当年用手机读的时侯完全没感觉到。
这一遍我想记录的是出现了四次的“陈铭生,我来找你了。”
第一次出现在杨昭第一次没有提前告知,就上陈铭生家找他,靠猜敲对了门。虽然才见了没几面,这种主动,作为成年人都心知肚明了。第二次出现的时侯,陈铭生刚得知自己以前的工作需要自己,面临舍弃当下继续过去的重大抉择。杨昭电话里三言两语试出了他撒谎隐瞒行踪的行为,去他家里找他。第三次的这句话出现在杨昭去病床前看陈铭生,两人很久没见又可能面临生死相隔,这句话是表白终于能够彼此陪伴了。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杨昭写的小纸条上,她尝试了过一个人的日子,然后还是决定去找他。
电子书和纸书除了杨昭最后亲吻了陈铭生的全身,包括性器的删减,还有《后记》里作者说杨昭特别的“性癖”改成了“癖好”。其实这没什么,要不怎么说“慕残”呢,对于残缺美的喜爱,甚至产生欲望,我觉得很正常。
2016 中国 虚构 言情小说
他人 豆瓣
다른 사람
7.8 (8 个评分) 作者: [韩] 姜禾吉 译者: 简郁璇 台海出版社 2023 - 4
★韩国文学至高荣誉——韩民族文学奖获奖作品,韩国《中央日报》推荐好书。《他人》体现出女性对女性的诚实。
她们都是受害者,她们也是加害者。不仅是来自受害者的漫长煎熬与群体自白,更是一面残酷的镜子,直射每个人内心的阴暗。
★“姜禾吉是韩国文学的未来”,赵南柱、崔真英外,韩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他人》是其代表作。
本书从不同人物视角,拼凑出三个东亚女孩的人生。从家乡到都市,从校园到职场与家庭生活......她们为何竭尽全力,想做“他人”?《他人》作为姜禾吉首部长篇作品即斩获第22届韩民族文学奖。
★《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一部必看的东亚女性小说。
一部勇触敏感话题的作品,撕开社会厌女面目,揭露女性焦虑与恐惧。这明明是我的身体、我的人生,为何我却控制不了?
-
贞雅无法忍受男友的施暴,将自身遭遇发布到网络诉诸公评。起初大众与她同一战线,却在同事爆出不利于她的聊天截图后,舆论瞬间反转,贞雅成为“说谎精”“活该被打的女人”。这让她想起自己两个大学同学,秀珍和宥利。被妈妈抛弃、由外婆抚养长大、大家都说没家教的秀珍,居然厚脸皮搭上了全校完美的学长;而外形出众的宥利,却因为全身散发着主动气息,被男人们唾弃........
本书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拼凑出三个女孩的人生,她们都竭尽全力,想做个与自己无关的“他人”,却用自己所受的伤,伤害了彼此。
2023年9月17日 已读
越看越觉得写得好。又是一本多角色叙述的小说,开始的时侯甚至觉得优点混乱,直到贞雅开始调查宥利死前经历了什么,才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小说开头男友施暴、网络世界对女性的恶意这么简单。
小说对女性成长过程的难处细节描写太多了,不胜枚举:贞雅的实话污名为撒谎精、谣言背后是来自曾经的朋友秀珍;秀珍无法拜托春子女儿的标签,而在被性侵后更不敢寻求正义,因为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宥利被贴上了“吸尘器”的标签,一直承受着来自男友无法拒绝的性侵,哪怕性病缠身。当然小说也塑造了康贤这样“成功”的女性角色,深谙社会规则。
其实令我最难过的是贞雅和秀珍没有成为朋友;宥利最难的时候求助于贞雅,却遭到了拒绝!来自同性的伤害丝毫不亚于异性。女性过得很难的时候却没有因为大家都是女性而互相帮助。
2023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他人 豆瓣
作者: 姜禾吉 译者: 简郁璇 时报出版 2019 - 8
我想成為無情踐踏我的人,不再被隨意對待的人,
成為與自己徹底無關的──他人。
與其再次被強暴,不如成為強暴他人的人?!
#MeToo後,她踏上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未知旅程
貞雅再也無法忍受男友的施暴,將自己的遭遇上傳到網路訴諸公評。起初大眾與她同一陣線,卻在同事流出不利於她的對話截圖後,輿論瞬間翻轉,貞雅成為了「活該被打的女人」。
「金貞雅是說謊精,是個跟吸塵器沒兩樣的女人。」
這句話讓她想起她的大學同學,秀珍和宥利。
秀珍總坐在教室最後面,嘲笑老師、排擠同學。那個被媽媽拋棄、由外婆撫養長大、沒家教的女人,居然厚臉皮的主動勾搭上全校最完美的賢圭學長。
漂亮的宥利,走到哪都是男生注目的焦點,但她一開口,男生的眼神就起了微妙變化。因為她總是用全身心在呼喊:快向我搭話!聽我說!──那女的太容易把了。
沒有人知道,她曾為保護自己,無情甩開了她的手;
她鼓起勇氣、開口求助時,她卻冷漠的轉身離開;
她為了忘掉難堪的過去,徹底與她斷絕關係……
貞雅、秀珍、宥利,竭盡全力想當個與自己無關的「他人」,
卻用自己所受的傷,傷害了彼此。
#貞雅
他動手打我,但我仍試著理解他,因為我不想承認自己是會被男人毒打的女人,所以我接受了他說:他也被我傷害,他的人生很辛苦,他真心感到抱歉,還有──他真的很愛我。
#秀珍
究竟能讓我不會被盯上的是什麼?變強就行了嗎?明明沒有做錯事,為什麼老覺得是我毀了自己?被「也許我不值得被愛,我大概就是那種可以被強暴的女人」的想法糾纏不休……
#宥利
倘若是性侵,那麼每次都該拒絕才對。但她很害怕若這麼做,自己真的會成為孤零零的一個人。因此她告訴自己:男人沒有那麼惡劣,在得到想要的之前,男人都非常溫柔。
姜禾吉以性暴力、霸凌為主題,赤裸揭開潛藏社會的各種暴力型態,以不同人物的視角,拼湊出三個女孩的人生。看不見的傷口被漠視,求助的吶喊被迫消音,而能將這個故事畫上句點的,正是你。
──是的,現在輪到你了。
过去的生命 豆瓣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锺叔河 编订 岳麓书社 2019 - 1
《过去的生命》,周作人的新诗集,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北新书局初版,为《苦雨斋小书》之五,有序一篇,收作品三十五篇。
周氏在序文中说:“这里所收集的三十多篇东西,是我所写的诗的一切。”他所说的诗,指的都是新诗,即“这些‘诗’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而且,其中的《西山小品》二篇,本来就是散文,原系以日文写成,曾刊于日本杂志,后又自己译成中文,一九二二年二月刊于《小说月报》十三卷二号。将其入集,大概是作者认为,“能够表现出当时的情意,亦即是过去的生命”的“别种的散文小品”,其实也就是诗的缘故吧。
《昼梦》和《寻路的人》二篇,也是标准的散文——散文诗,后者曾收入晨报版《自己的园地》作为代跋,北新版将其抽出,又改入《谈虎集》了。
本社一九八七年七月据北新本校订印行,此次仍据该本加校重版。
原未入集的和周氏后来写作的“文句都是散文的”诗作,有的虽是游戏文章,但于了解作者思想情绪仍有参考价值,重版时搜集到的有一十五首,遂援《知堂杂诗抄》例编为“外编”。
2023年6月30日 已读
周作人 1929丨周二的诗集,简单翻过,看了和没看差不多...三篇同名《小孩》、绍兴方言《题半农《瓦釜集》》有意思。(已经在考虑读完卖掉了...
2021 中国文学 周作人 虚构
着迷 豆瓣
作者: 阿司匹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 - 6
沈如归半生污秽黑暗,却在坠落悬崖之前抓住了一缕光,从此有了渴望。
他离开的那天,藏了多年的秘密被公之于众,慕瓷才知道他那般拼命并非为名为利,而是为了她。
十年爱一人,五年换余生。
这一次,换我等你。
2023年6月25日 已读
看了popo版和简中版第一章。
本来以为是有肉的剧情文,结果只能说是有点剧情的肉文。所以在去掉h的部分出版时,基本上就重写了,偶尔能看见一些相似的内容,但是一版基于多肉一版基于清水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读感了。
popo版写得也很差,没什么现实逻辑为了肉而肉。无非就是想写个暗恋文,然后用了强取豪夺的伎俩,在交待十年等待和设计接近部分也很敷衍。沈如归为爱从黑走到白没有任何无法脱身的难,怎么可能就只是扳倒一个老大而已。比起上半年读的暗恋文《初恋》(by雪莉)差得太远了,这本不知道能不能蹲到出版(虽然我也不会买,只是觉得写得好的作者应该赚钱
2022 虚构 言情小说
寻找金福真 豆瓣
作者: 南山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3 - 3
“妈妈,为什么你一点都不重要,我一点都不重要?
而我的女儿要用她死去的哥哥的名字?”
豆瓣阅读“女性视角的悬疑小说”最佳新人奖,
读者激赞:不逊于任何一本我看过的国内悬疑小说
📖编辑推荐
◎“妈妈,为什么你一点都不重要,我一点都不重要?而我的女儿要用她死去的哥哥的名字?”金福真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她的前半生勤劳、本分,也有过痛的时候,但想不明白,渐渐就不想了,麻木了,日复一日埋首于没有喘息的日常生活——直到她杀了人。
◎豆瓣阅读“女性视角的悬疑小说”ZUI佳新人奖。读者激赞:“不逊于任何一本我看过的国内悬疑小说”“有纪实文学的冷峻和故事会的人生百态”。
◎随书附赠独立成册的番外《星期天女孩》。
📖内容简介
2010年圣诞前夜,金福真在回家路上,遭遇抢劫,误杀了对方,开始逃亡。其间,她认识了流浪人员老酉和小春,跟他们一起流浪。但没想到的是,接连卷入几起错综复杂的命案。金福真不禁自问,怎么越逃罪孽越深,越背离初衷?
与此同时,警方调查一起溺水案,发现死者身上有金鱼印记,而这也正是十几年前别墅悬案的唯一线索。很快,警方锁定嫌疑人金福真,开始寻找她。
2023年6月19日 已读
意料之外,并不仅仅是是一个悬疑而已,更多的是关注流浪乞讨人群的生存状态。还有女性在婚姻里的无法选择,不管多难她们的选项里都没“反抗”这一项。作者一开始就没有想把凶手作为最大的谜题去写,而是将凶手的作案动机,情绪失控的深层原因来作为侦查案件的最终谜底来讲述。
金福真七年的乌龙是猜到了,有点像莫泊桑的《项链》,丈夫真是坏透了。老酉的冷漠嗜血无法共情但结合成长环境可以理解。
作者的文笔在推理小说作家里还算可以了,至少悬疑皮下面的核心还是挺能顶的,甚至觉得结尾写得很不错。
《寻找金福真》的书名有点没有契合到最后,又或者“金福真”可以理解为“女性”的代号。
2023 大陆 悬疑 虚构
编号645 豆瓣
The Investigation
作者: [韩国] 李正明 译者: 游芯歆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2
他是一名会写诗的囚犯,企图将灵魂送出被禁锢的牢笼!
韩国百万级畅销书作家李正明最新作品,同名电影拍摄中!
知名作家张铁志、骆以军,电影导演戴立忍联袂推荐
二战时期,在日本占领下的朝鲜,许多宣扬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被关押在福冈市的监狱内,遭受到残酷虐待。尹东柱便是其中之一,编号645,一位会写诗的囚犯。他利用帮狱友代写家书的机会,在信件中传达秘密信息,逐步试探审查官的底线,尝试穿越思想的禁区。审查官杉山逐渐被645号的文字所吸引,为了能继续读到他的诗歌,不惜以身犯险。然而有一天,杉山在监狱内惨死,身上唯一的线索是上衣口袋里写着一首诗的纸片。新一轮的调查开启,揭开的将是最最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李正明 ?丨应该配合《数星星的夜》一起阅读,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3.5,小说题材是很不错的,写作手法和谋篇布局也比较老练,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写的太长了,作者铺垫了很多来制造几个人物形象的反转。小说的情节推动器是杉山的死亡真相,随着对他死亡原因的调查,出现了小说真正想写的诗人尹东柱。在尹东柱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非常不吝惜笔墨描写书籍、诗歌、文字的意义,写战争和监狱对其他囚犯的禁锢和摧残。通过杉山被诗歌感动做东柱的同谋让他看书,到真相浮出水面,杉山力所能及的“暴力”使囚犯逃避成为人体实验的候选人,他的改变和挣扎通过他的文字记录仅仅展现了一部分,还有很多是不能被公开的秘密。
联系《呼啸山庄》对小说结构的解析,这本小说人物的介入也在一个巧妙的点,即杉山被谋杀之后,再此之前的故事通过他的记录、崔致洙的口述以及尹东柱的口述补充,在此之后东柱的记忆退化和死亡是通过渡边由一的亲历。所有这些事件对于“我”的冲击延续到了战争结束以后,善良但无法摆脱背叛战友记忆的杉山、给人带去希望说要用双脚走出监狱大门的诗人都不在了。不禁让人思考战争的意义,文字和死亡的关系。
2015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找回自我的漫长旅途 豆瓣
作者: [韩] 徐承恩 著/绘 译者: 金成林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0
★★★
真情文字×治愈系画作×东方水墨与西方油彩结合的艺术。
在阅读与赏鉴之间,遇见崭新的自我。愿你像一株多肉,可爱而坚定地生长。
……………………
◎ 编辑推荐
★ 全书四色印刷,图文并茂,是作者绘画与散文作品的集合,也是多年来创作的心路历程的呈现,让读者在阅读与绘画鉴赏之间获得共鸣;
★ 故事源自作者自身的真实成长经历,文字清新、治愈、励志,充满诗意与哲思;
★ 作者的绘画风格独特,将东方水墨与西方油画相结合,其“多肉女孩”系列画蜚声海内外。本书精选60余幅作者的经典绘画作品,与诗意文字搭配呈现,温暖蕴藉;
……………………
◎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坚忍和成就的故事。
她是一个从会拿笔开始,就会画画的姑娘。儿时,父亲的强烈反对,让她一开始的艺术之路悲伤而压抑。她把自己关在房间绝食抗议,悄悄躲在被窝里画画。画中少女的泪水,终于让父亲动容:“你喜欢的话,就去做吧!”她的倔强和坚持开出花来,终于走进一所著名的艺术高中。却在毕业展览前夕,被人偷走准备了一个夏天的作品。她沉下心来重新准备,最终被启明大学美术专业录取。
探索自我的道路都不好走。对她来说也是一样。十几年的蛰伏与坚守,终于结出果实。她一路披荆斩棘,成了一名享誉海内外的画家。她在宣纸上泼洒油彩,点缀水墨,将东方艺术材料与西方艺术风格相结合,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她像她笔下的多肉,因为内在是坚韧的,所以能在没有充足水分的沙漠里扎根、茁壮。
她将自己的心路历程用绘画和文字记录下来,分享给所有迷茫徘徊的人。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借阅:应该算是画册吧,很喜欢作者的画风,多肉少女系列也很好看。文字部分简单概括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人生经历的影响,要很努力去生活,且过去经历会不断产生影响。前面写得很克制,最后还是透露父母的分开是因为家暴的父亲。
“就像多肉在任何一个贫瘠的环境中都能维系生命一样……
生命里若是蕴藏着足够大的能量,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通过进化继续走下去。
像战胜了寒冬的多肉少女一样,经过那份隐忍,最终获得果实。黄金蛋,正在酝酿中。”
2019 画册 虚构 韩国
鲸鱼安慰了大海 豆瓣
作者: 燕七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9 - 5
《鲸鱼安慰了大海》收录燕七诗138首,老树画30幅。精美彩印,值得收藏。
最简单的词语,最简单的句子,最简单的诗,映照的却是尘世的一切。“我哭,诗中已先替我哭了;我笑,诗中已先替我笑了”。诗人并不替我们哭或笑,只是把我们感觉到而没有说出的悲喜呈现到我们眼前。
————— ———
1. “最天真的诗人”燕七,用138首天真之歌,道尽了尘世的悲与喜、欢聚与离别、自然与文明、苍老与天真。著名画家老树画画极为欣赏这些诗:“燕七的诗清简,质实,明净,了无尘世的阴暗和心机”。最明净的诗,替我们找回曾经有过的天真。
2. 老树画画30幅精美插画,题写书名,并为诗集绘制封面图《鲸鱼安慰了大海》。诗画和谐,浑然一体。
3.一部可以听的诗集。著名演员陈赫,朗读《鲸鱼安慰了大海》;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张执浩,分别朗诵《生而为人》《清明》;著名小说家曹军庆,朗读《喜欢是简单的事》;畅销书作家何三坡,朗读《小火车》;诗人、翻译家李以亮朗读《野火》……百位大咖献声,书中配有二维码,扫码收听。
————— ———
我从不对你说,喜欢你
我不给你尘埃给树叶的压力
我从不骗自己说,喜欢你
我是善良的蜜蜂给自己留了一点点蜜
——《从不对你说》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你走了那么久
还没有回到我身边
——《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燕七 2019 丨不少令人心动的诗句,但总体来说语言过于浅白,经不起细读。
最喜欢的一篇:《生而为人》
“梅树的香气引来很多人围观
有的人伫足欣赏
有的人折断它的枝桠
它疼得全身发抖
生而为人,我们也一次次被折断,被掠夺
最终像梅树,一样沉默”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诗歌
离别的山谷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5 (6 个评分) 作者: [韩] 林哲佑 译者: 朴春燮 / 王福栋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9 - 1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别於谷”(意为“离别的山谷”)的江原道旌善郡的小火车站。这里住着两名站务员男子和两名女性居民,还有其他人。在急剧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被边缘而淘汰的事物,这就是这个消逝的简易火车站和它的隐喻。在这个小站里并不只有沉重与痛苦。因伤感幽深而美丽、因美感深远而哀伤的故事,如质感深邃的黑白照般展现在眼前。别於谷车站年龄最小的站务员——郑东秀被称为“诗人”。有一天,“首尔茶座”的出台小姐在深夜醉酒后给他打电话诉苦后寻了短见。她为什么突然自杀,为何曾经总是给自己打骚扰电话?郑东秀陷入了困惑(“秋——别於谷的诗人”)。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站务员。老申在战争中逃难时失去了父亲和妹妹,跟母亲相依为命。他勤奋读书,考中公务员,当上了火车站站务员。他在执勤时未能及时发现蹲在身后的人就发出了信号。火车开动了,一个年轻人命丧黄泉。这场事故,害得老申一辈子不能晋升,并使他走向堕落的深渊。在巧遇那位青年的遗孀和他的女儿后,老申迎来了幸福的新生。但好景不长,当妻子得知“老申就是引发前夫失事的元凶”这一真相后,溺水自杀,女儿则因恨他而离家出走。(“夏——离别的山谷”)。“冬——归路”,是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全纯礼老太太一生凄惨的经历。她每天都拉着一个箱包、以蜗牛般的缓慢步伐走到别於谷车站,要买没有终点的火车票。她曾经被日军拉到中国的牡丹江当“慰安妇”。她想找到回家的路,但永远不可能了。在最后一个故事,“春——手指”中,在车站站前开面包店的女子在孩提时遇上了一个逃兵,随口告发了他而使对方引爆手榴弹自杀。从此,她因沉重的负罪感,一直厄运缠身。原来,那位逃兵就是郑东秀的父亲。当然,直到小说结尾,郑东秀却还依然蒙在鼓里!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林哲佑 ?丨韩国文学佳作。和《百年旅馆》一样,作者擅长群像的刻画,小说通过别於谷串联很多人物,通过不同人的人生经历展现这个国家的历史事件,当然还有这些事件对于普通人命运的影响。最好的当然是《冬——归路》阅读这篇慰安妇题材的短篇,因为有了之前金息《最后一个人》的基础,没有补充太多新的慰安妇生活的细节,但读来文字依然有痛感,不忍卒读。她们被欺骗贩卖到日本军营,以赚钱的名义被无止尽地进行精神和肉体的剥削,得不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对待,面对性疾病只能通过对身体有慢性不可逆转伤害的药剂治疗,经受不住的女子运气好的抓住机会轻生了,运气差的死不了或者受尽病痛折磨而死去。勉强活到战后的人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努力去生活也会受到慰安妇经历持续的伤害,日本、南北朝鲜政府都没有给到他们应有的补偿。
小说整体构思很巧妙,题材也足够深刻。作者后记将该小说称为“被捆绑在往昔日子里的人,或者是拒绝忘却的人们的故事”,非常到位。
2019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蔓蔓青萝(全2册) 豆瓣
6.4 (18 个评分) 作者: 桩桩 重庆出版社 2007 - 10
她既没有改造古代世界赢得古人景仰的宏愿,也没有成为万事通万人迷KTV麦霸的潜质,为什么会一觉醒来就从二十岁的现代大学生变成了异时空里的六岁小女孩?面对着一心让女儿攀龙附凤的宰相老爸,她只想快快长大,带着美貌娘亲早早跑路,免得被他打包发售……什么四皇子子离和小王爷刘珏,她一个都不要!然而按照穿越定律,跑也是没有用的,临南城的一场大战,把她重又拉回了刘珏身边,拉回到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里……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桩桩 2007 丨重看才发现这么长,李青萝女扮男装与子离相识相交的部份篇幅很短。捉弄刘珏隐瞒身份也维持了没太长时间就被揭穿了身份。但是印象中这两个设定很清晰。也是我看的比较早庶出小姐想方设法逃离的一部小说,包括在外面开酒楼挣钱。不过这些设定现在看来都比较小儿科,很多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比较好看的男女主角的定情,刘珏在追妻三年中情根深种,李青萝被他实际行为打动。刘绯(子离)选择权利也比较复合人设和常理。只看了60%,后面跳到结局,因为登上帝位后的感情牵涉不太想看了,更有敌国王爷因为一眼青萝女装爱上她更是离谱,属于烂尾之作。现在回头来看桩桩的文笔,着实很一般,情节发展有时候还不错,但是女主文采厨艺理财武艺上的技能,都不太真实。没有《永夜》好看,不过也算是玛丽苏经典了。
2007 大陆 虚构 言情
再見繪梨 豆瓣
さよなら絵梨
9.3 (29 个评分) 作者: 藤本樹 译者: 趙秋鳳 東立出版社 2023 - 1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藤本树 2022 丨很巧妙的构思。优太父亲的话“你已经能够自己决定要怎样回忆起一个人”确实有点到我,影像记录的内容、拍摄选取的角度都决定了这个人在永恒活下来的面貌。这一点电影是比文字和音乐更好的方式。漫画的情节设置上非常有立体感,特别是嵌套母亲的短片和绘梨重生的设定。读这本书的今天正好释出音乐家坂本龙一去世的消息,不算意外,毕竟之前身体就不太好了,举办音乐会、坚持出新专辑,这些作品都能让生命从瞬息变永恒。与漫画主题相通。
2023 日本 漫画 虚构
告别圆舞曲 豆瓣
La valse aux adieux
8.6 (7 个评分) 作者: 米兰·昆德拉 译者: 余中先 2022
★ 米兰·昆德拉最珍爱的小说作品
★ 一场黑色爱情游戏变奏曲
★ 关于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追问
《告别圆舞曲》是米兰·昆德拉重要的小说代表作,于1969-1970年间在波希米亚完成,曾荣获意大利最佳外国文学奖。该作品构思巧妙,极富黑色幽默风格,是公认的当代文学杰作。
小说以苏联入侵布拉格为政治背景,通过出轨的小号手、美国商人、医生、疗养院护士和获释囚徒等8个人物反复曲折的故事,在哲学层面深刻探讨了诸多人生繁杂矛盾的困境和难题,透视了捷克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生活和心绪。作品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人物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且不时流露出“昆德拉式”的讽刺,在貌似轻松之中透出浓郁的悲剧气氛。
2023年4月21日 已读
Kundera 1973 丨辛露娜的部分是他选择了自己孩子的父亲选择的是身份,而不是真实性,最后他通过一次做爱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却因为意外被谋害了生命。奇妙的是,找出命案凶手仿佛并不是最终目的。在此之上关于自杀和他杀认定的讨论,赋予了文本可以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
整个故事并不复杂,每一个人物又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小说内容也再一次提醒我司考文学作品中的出轨、通奸或者一夜情,应该能怎么去理解文化背景和小说发展的需要。医生的角色像是什么职能单位的化身?(看评论联系了陀,才发现是那么明显。
2022 捷克 捷克文学 法国文学 虚构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Goodread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5 (46 个评分) 作者: [美] J. D. 塞林格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18 - 10
如果青春需要一部圣经,那它只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传奇作家塞林格成名作和代表作,让青少年的质问、怀疑和逃避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发泄,一经问世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至今影响不衰,被评为20世纪百本英文小说,《时代》杂志推荐的百部文学经典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主题也深受学者重视,每一个人都能在“麦田”里找到自己青春的痕迹,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无数中学和高等院校指定《麦田里的守望者》为课外读物。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影响了国内国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苏童、马原、苗炜都对塞林格赞誉有加,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塞林格的拥趸,并且翻译了日语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此中文版《麦田里的守望者》为著名翻译家孙仲旭呕心译作,校订重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是十六岁的中学生霍尔顿,他出身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老师要他好好读书以便将来出人头地,而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论酒精和女人。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无心学习,老是挨罚。第四次被开除时,霍尔顿没有回家,只身在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终于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2023年4月1日 已读
Salinger 1951 丨高中尝试阅读但没读下去的名著之一,这次读才发现这么有趣好读,看中文都能感受到Fucking含量很高。
小说情节不复杂,主人公霍尔顿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的离校/家经历。他内心根本无所谓被开除,学校的表现也只是尊崇内心真实的表现。因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外面遇到的陌生人,他对人的评价最频繁的形容词是“虚伪”,也就是说在他看来一切都很假,人和人之间不是感情链接的。结合小说背景,可能是利益或者金钱吧,因为他的家庭条件其实很好,但他对于父母提供的条件并无半分感激和珍惜,预感自己活不了了的感情寄托也只是妹妹而不是父母。所以游荡在街头的与其说是一具没有归属感的肉体,不如说是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的灵魂。“麦田守望者”意向真好,在利益社会应该是不被理解的选择,但有种纯真的可贵。
要重读的~
2018 美国 美国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女王回到城堡 豆瓣
作者: (马来西亚)黎紫书 / 凌鼎年 蔡晓妮 主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9
黎紫书,本名林宝玲。197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曾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十
余年,2006年至2009年间到中国大陆游历,现居英国。
《女王回到城堡》作品包括黎紫书多年的佳作。《女王回到城堡》内容
有《简写》、《花开》、《春晓》、《山云》等名篇,供读者阅读。
2023年4月1日 已读
黎紫书 2010 丨2010年编的微小说集,近百篇微小说读下来联想到了卡夫卡,特别是体裁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些篇目,主题上涉及很多方面,比方说童年、代际关系、夫妻感情等等。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同名小说《女王回到城堡》写的是母亲来到女儿和女婿家里,但是被当成外人对待,几天后回到自己的家里,感觉就像女王回到了城堡。非常好地写出了老人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老人心理上孤独的状态,以及有生活观念差异引起的代际关系的体现。《红色的声音》写了邻居之间的冷漠和由家暴产生的女性自杀事件。《人瑞》有点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意味,《消失的赵露》到《够了》的几篇有点科幻的感觉,《窃形记》致敬了卡夫卡的《变形记》,《胜利者》小说构思比较有意思。整体来说语言很一般,不管是取材、写作技巧还是遣词造句都看不到出彩之处,反而一些有一些取材生活的体现。
2010 虚构 马来文学 马来西亚
冥土旅行 豆瓣
8.6 (5 个评分) 译者: 周作人 译 / 钟叔河 编订 2019 - 7
《冥土旅行》是周作人译古希腊、英国、法国和日本剧本、小说、散文选的作品集,为“苦雨斋小书之一”。书中《<徒然草>抄》所译日本兼好法师《徒然草》,是与《枕草子》并称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双璧之作,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周作人推崇此书文字高雅,趣味浓厚,论理深刻,抄译后禅意盎然,温润而动人,闪烁着理性思辨的光辉。
2023年4月1日 已读
周作人 1927 丨小体量译文集,收录译作五篇。《冥土旅行》是对话体喜剧,和收录在《陀螺》的《娼女问答》都出自路吉亚诺思;《爱昆虫的小孩》所写法布尔的少年生活,很像《朝花夕拾》的回忆叙事,一个爱上昆虫和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过程,《昆虫记》居然有十一卷那么长,节选名著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育婴刍议》和《婢仆须知》都非常有意思,讽刺文那种暗戳戳的酸爽;《徒然草》翻译佳,“听人说是永久独居”。总体来说内容上文学性比较强,结合绍介的时代,选文眼光真不错。
2019 中国文学 大陆 虚构
锁春记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张欣 作家出版社 2007 - 1
《锁春记》讲述了金融界精英庄世博年届四十,事业蒸蒸日上,感情却危机四伏。三个性格、背景各异的女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因庄世博在她们生命中的意义而发生变化。沉静自若、独立自我的查宛丹原是击剑运动员,庄世博的结发妻子;人淡如菊、高洁睿智的大学教师庄芷言是庄世博的妹妹;时髦漂亮、出身低微的电视台主持人叶丛碧是庄世博的情人。作者满怀理解和同情,敏锐地抓住当代女性面临的重重无奈、压力和困窘,描写了她们背后的痛苦和艰辛。正如王尔德所感叹的“只有聪明的女人,才会犯骇人听闻的错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扼腕痛惜的人生。
张欣说:“我选择写这样一个故事,来源于对女性世界的巨大困惑。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一直是正面的,坚韧的,始终如一的。我有许多女性朋友,尤其是成功人士,她们的执著可以说无坚不摧,但对于执著背后的痛苦和艰辛,几乎很少被人关注或者关心。
2023年4月1日 已读
张欣 2007 丨先看了眼电视剧,马伊琍咏梅于和伟主演,看弹幕发现是骨科。原名《夜凉如水》,载于收获2006年第4期。三个女人围绕一个男人的故事,现实中的身份分别是妻子、妹妹和情人,但是精神上妹妹承担了这个男人母亲、妹妹和情人的角色。“我有许多女性朋友,尤其是成功人士,她们的执著可以说无坚不摧,但对于执著背后的痛苦和艰辛,几乎很少被人关注或者关心。”作者的这段表述和小说最终呈现程度是不相匹配的。三个女人围绕着一个男人不断被消耗,而被滋养的这个男人是不自知不感恩不珍惜的。他被看到的是事业和前途,理所当然地享有人生所得。作者展现女人背后的痛苦和艰辛,但是小说对于女性感情付出的单向性是没有思考的,女人为什么要无坚不摧?从这一点来看,三个女人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离婚后的宛丹可能会有新的生活,而另外两个人却没有了。
2007 中国文学 大陆 虚构
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韩]金英夏 译者: 薛舟 / 徐丽红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 - 4
《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几乎是韩国著名作家金英夏的成名之作。自写成之后,被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荷兰、波兰、土耳其等国不断翻译着。本小说围绕着“自杀”主题,对韩国当代的忧郁存在进行深刻而冷静的对视。它描写了一位虚拟职业者“自杀引导代理”如何在社会上寻找合适的“委托人”从而帮助其自杀的故事,情节看来荒诞,但内容却存在着本质上的真实,揭发了被遮闭的内心恐惧与生存的绝望感。小说穿越的场景人物很宽泛,有首尔也有维也纳,有韩国人也有香港人,叙事上可作先锋文本典范,故事上可作通行小说理解,严肃,但好读。
2023年4月1日 已读
金英夏 2005 丨“破坏自己的权利”更直接地表达是“自杀的权利”。小说就故事性而言是不太强的,但是构思可以说比较巧妙,特别是叙述者自杀向导这个身份的设定,并不是直接表明的。正如冗长的解读文章所写的,小说中自杀的两个人,部分是受到了冷漠的对待,才走向了死亡。小说的地位可能要放到韩国文学研究的视角,去解析这个小说前后对于韩国文学的影响。能看出来对于性和自杀主题的描写,“在韩国这样一个遵循儒家规范的国家”,是具有叛逆意识的。代序解析了金英夏的多部小说,而读到这本的时候里面提及的其他作品竟然都已经看过了,意外地顺畅。补充了《哥哥回来了》对父亲形象的深化解读: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国家、社会、民族理念的没落。
2015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黄柠檬 豆瓣
레몬
6.4 (8 个评分) 作者: [韩] 权汝宣 译者: 叶蕾蕾 2022 - 11
美丽女高中生海彦离奇死亡,警方锁定两名嫌疑人,案件却以一人辍学、一人出国告终。
当年的悬案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波及的人生却止步不前。妹妹多彦与妈妈相依为命,她不再写诗,开始整容,似乎要一点一点把自己变成姐姐。
黄柠檬,是姐姐遇害时穿着的裙子的颜色,是诗歌社团前辈诗里写的柠檬点心。一转念间,它化为复仇之光透射进妹妹黑暗的人生。
她找到当年的嫌犯之一,眼前的景象却使绵绵恨意化为无尽的悲凉。而在她所不知道的地方,有人也数年如一日地承受着诅咒。
权汝宣的文字像精心切割的宝石,角度稍加偏转便折射出斑驳陆离的光芒。
2023年4月1日 已读
权汝宣 2019 丨非常简单的一个谋杀和复仇故事。谋杀动机不很足,复仇过程也没有直接记叙。终点不是写悬疑或者推理,而像作者在最后写的“平凡”和“不平”。
全文用不同的人物来补充不同视角的信息:多彦—尚熙—多彦—Christ(泰琳?)—多彦—泰琳—尚熙—多彦。
是一起司法没有实现正义,而通过个人努力去达成的案件。如果我没记错可以参考《第八日的蝉》和《彷徨之刃》。
唏嘘的是错判对韩万宇人生的影响,平凡的人被强行扭转无法反抗的落魄一生。
2022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