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
猜谜秀 豆瓣
作者: [韩] 金英夏 译者: 薛舟 / 徐丽红 花城出版社 2009 - 1
《猜谜秀》完成于2007年,这是一部描写韩国社会最孤独的“80”后群体既沉重又轻松的成长小说。对生于80年代的青年而言,网络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他们成长的背景和精神的寄托。小说描写了非婚生子李民洙在失去家庭与工作之后参加了网络上举办的有奖猜谜活动,遇到恋人,因为阶层悬殊又躲避恋人,之后他为谋生经历了一段奇特的生活。
2023年3月7日 已读
金英夏 2007 丨读完“孤儿三部曲”的最后一本后再回来读第一本是感觉“清淡”很多的。背景是金融危机,崔女士去世后李民洙继承了崔女士的债务,瞬间失去了所有。网络聊天室的出现是那个时代网络情愿的兴起,当然猜谜活动也具有强烈的初代网络色彩。找不到工作既与大环境相关,也与孤儿个人信用低相关。难得的一点温暖是发展了一段恋爱,富家女,不愁吃穿,自卑然后进入“传销公司”。对于《公司》两章的写作甚至有一点科幻感,非常不真实,误入桃花源的错觉,事实证明是高级赚钱组织,个体不过是公司的赚钱工具,虽然打着猜谜的名号。民洙的结局指向了不确定,可能也是作者对现实个的表态了。解读写的过于拔高,完全看不下去。
2009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兰陵缭乱 豆瓣
6.2 (10 个评分) 作者: Vivibear 朝华出版社 2008 - 2
属于她的宿命,在出生那天起已经开始改变。
她是天真明媚的绝色女子,他们是风华绝代的世家公子。生存于南北乱世,挣扎于禽兽王朝,上演着曼妙离奇、清绝感人的家仇、国恨、爱情、亲情、友情的一幕。看世事缭乱,她笑,她哭,她喜,她悲,她乐,她怒……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心底那抹与生俱来的温情与善良,犀利地刺破黑暗,呈现着最美丽的性灵。
合上那张狰狞的面具,从这一刻起,她就是——绝世惊人的兰陵王。
2023年3月7日 已读
Vivibear 2008 丨第一部结束于高湛登基,可以说前面一直在铺垫此人的心机深沉和做事杀伐果断。依然对皇权更替的血腥印象深刻。
关于玛丽苏的铺垫太多了,狐狸斛律恒伽、九叔叔高湛、三哥高孝宛、周国皇帝宇文邕、突厥大汗阿景,稍带提及的这些男性角色最后都会看上高长恭,但只有狐狸和九叔叔的两条线是主力,狐狸线前面极尽写他的自私,用他自己的表态多次强调是不会为任何人冒险,最后终究是要打脸的;九叔叔主要写他长于权谋,心狠手辣,但是长恭是一个例外。狐狸的优势在于长恭的成长在他眼中是一个女子的成长,这更增添一份心动,少一分禁忌;而高湛必定是要到喜欢到在性别上纠结很久,最后才会发现侄子其实是侄女。
关于抄袭,根本不能想象,喜欢的这两个男性角色的描写,可能几乎都不是作者原创,而是其他文章中东拼八凑来的。
时间戳:正值阅读北魏
2008 中国大陆 虚构 言情小说
陀螺 豆瓣
译者: 周作人 译 / 鍾叔河 编订 2019 - 7
《陀螺》是周作人译作的一本“诗歌小品集”,是二十世纪初文坛的一抹亮色。书内收录200多篇包括古希腊、日本、法兰西等国的诗歌小品,是周作人开始将古希腊文学、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古代文学介绍到中国的一种尝试。该书重点选取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记录日常琐事、描写世相人情的诗歌和拟曲作品,将其以分行散文的形式编译出来,反映出周作人独特的审美选择和文学旨趣,也是他将新文学全面化的大胆尝试
2023年3月7日 已读
周作人 1925 丨译文集,且文章出自不同年间,且是不相统的零篇。我理解为看到喜欢的国外作品忍不住翻译过来,有一些发表了,有一些译着玩,最后统在一起出了个小集子,“陀螺”这一意向就是愉快玩耍的纪念。因为篇目零散,大致是不知道前因后果的,特别是希腊合和法兰西部分,只能从周氏的译注补充了解翻译文章的初衷和文学、民俗价值。即使是在译文集也能看到周二的性别观:P128 希腊结婚沿用三千年前的媒婆制,女人全然是家庭的奴隶。接《菊与刀》阅读还是有联系到一些点,比如《女鸟王的恋爱》中最后将大栒连处以死刑,可以看成是等级观念在《古事记》中的体现,《俗歌》篇 54 “虽然不是彼此嫌憎的交情,也只好休了你罢,为的是双亲的缘故。”也是日本人“义理”“报恩”“孝道”的表现。喜欢波德莱尔和一茶的几篇。“我们翻译介绍外国作品的愿意,一般是
2019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周作人 虚构
奥兰多 豆瓣
Orlando
8.8 (74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任一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美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廷。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2023年3月7日 已读 Woolf 1928 丨正好接上月《激情耗尽》。伍尔夫的这本自传写法非常新式,作者不断现身文本进行点评。奥兰多性别的转变也是服务于女性题材的彰显,突破时代的为女性作传的限制。两性一体思想的体现还需要放到伍尔夫整个创作中去琢磨。还是看到了一些内容是可以支撑《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的观点。女性不断生孩子,为家庭消耗自己,也是《激情耗尽》中表达的。
2014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我聽見你的聲音 豆瓣
너의 목소리가 들려
作者: 金英夏 译者: 安松元 漫遊者文化 2020 - 5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2012年度選書
《猜謎秀》、《黑色花》之後,「孤兒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不懂悲傷、不知道自己不被當人看、痛苦時只會以憤怒表現的靈魂,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見其他孤單存在的故事。
我認為現代人某種程度認為自己是「孤兒」……必須獨自在這陌生的世界生活。因此,我覺得「孤兒」或是「孤兒般的存在」,對現代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角色。――金英夏
「聽說我出生在路和路相遇的地方,以後應該也會繼續住在路上,有這種預感。」
傑伊:出生在高速巴士轉運站廁所的棄嬰,後又遭吸毒的養母遺棄,被抓到孤兒院兩年後,開始在街上遊盪,最後成為飆車族首領。他在街上目睹了弱肉強食,也學會了以暴制暴,甚至自稱能感知物體與人類的痛苦,吸引了大批追隨者……
「我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方出現的不速之客。沒有任何人需要我……唯一願意和我這樣的人在一起的,只有傑伊。」
東奎:幼時罹患失語症,無法與傑伊以外的任何人交流。歷經媽媽不倫、爸爸再婚,受繼母猜忌,他再次遇到傑伊,決定找回兩人之間的連結……
故事以圍繞著傑伊的人物群為核心所構成,一個接著一個,讓不同的聲音彼此呼應:罹患失語症的童年玩伴東奎;對傑伊一見鍾情的富家女木蘭;靠援交買食物的翹家少女;送披薩外賣維生的少年;以公權力恃強凌弱、人稱「騎哈雷的條子」的朴勝泰;曾經收留傑伊的女人Y,以及,記錄下這些人活過痕跡的作者……
在追溯傑伊的過往而展開的故事中,我們能發現傑伊的憤怒、東奎的悲哀,孤兒們的暴力,還有在野生現實世界流浪的青少年與成年人,他們寂寞而荒涼的生活中,所有的悲傷。
在文壇出道十七年,金英夏以十七歲少年的生命和死亡,預告自己小說世界的轉換。本書是《猜謎秀》、《黑色花》之後,「孤兒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敘述的是傑伊和東奎這兩個「孤兒」,還有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所遇見的其他孤兒的故事。
2023年3月7日 已读
金英夏 2012 丨这个作品如果有其现实意义,比如影射街头流浪少年生存状态、社会对于孤儿的救济程度、孤儿院的管理制度,以及青少年跷家的动机分析等,那这个深度就有了。如果仅仅是用文字来写孤儿的这种无可依靠,打拼街头江山就局限很多。女孩子卖淫然后消费,看着难受,因为没有意识。开篇对车站各类人群像刻画就立刻被吸引,文字功力还是不错的。
书名对这个“特异能力”是富于杰伊的强烈感知能力,指向万物有表达,这个设定猜测应该和前两部相关,某种隐喻。
2020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豆瓣
Brief einer Unbekannten
8.4 (30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韩耀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10
- 茨威格擅长抒写心灵和情绪的激荡,被誉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 茨威格是当今拥有读者最多、最受读者喜爱的奥地利籍德语作家,销量长盛不衰
- 收录茨威格经典名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灼人的秘密》《朦胧夜的故事》等
中短篇小说集,收录8篇,其中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等名篇。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广为人知,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舞台剧。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Zweig 1922?丨《家庭女教师》:本篇开始于两个小女孩对于家庭教师偷哭行为的好奇,结束于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他们不理解老师的孩子在哪里、她为什么难过、母亲为什么必须辞退她、更不理解她最后去了哪里。
原本是两个成年人的性事,因为男方不承担责任,是所有的错都需要女方来承担。她在被情人抛弃、未婚怀孕、失去工作后不堪打击,选择轻生解脱。
两个娃娃是女娃娃啊,她们的恐惧,确实是性别可能对未来的他们会带来的伤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记得第几遍看了,这一遍非常流畅。篇名“陌生”就已经解释了男人完全不记得有这样一个人。这种极端的爱,看看就行,没什么值得歌颂和模仿的。女人这样的一辈子虽然她不悔,但没多大意思。文字是真的厉害。
2016 奥地利 奥地利文学 虚构 鱼空共读
薩哈公寓 豆瓣
사하맨션
作者: 趙南柱 译者: 張雅眉 漫遊者文化 2020 - 7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教保文庫網路書店、 阿拉丁網路書店暢銷榜
◎韓國《中央日報》、《東亞日報》、《韓民族日報》、《京鄉新聞》推薦選書
繼《82年生的金智英》享譽國際之後,
趙南柱再度為弱勢發聲!
就算真相只帶來絕望,
我也想和你們一起活到最後……
這裡是失敗者的放逐之地,
也是我們最後能隸屬的共同體。
我們在此迎向人生的終點,
也在此萌生蛻變的勇氣。
․․․
在南邊某一處,有一座由企業收購、宣布獨立的小小城鎮。
由七人制的總理團經營,對世上築起堅固的高牆。
外人難以進入,住在裡面的人則不願出去。

城鎮有L和L2兩種人。L有居住權,具備資本、技術或專業知識。
L2只有兩年居留權,從事低新勞動工作,要接受審查才能保留身分。
另外,還有一群沒有居留權也沒有居住權、什麼都不是的人,
住在一棟日漸破敗的老舊公寓,被稱為「薩哈」。
․․․
這群受主流社會排擠、走投無路的邊緣人,都是階級、貧窮和暴力的犧牲者,40年來,彼此卻在薩哈公寓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相濡以沫,團結互助。
然而,長久平靜的生活卻因一樁命案掀起波瀾。有城鎮居民身分的小兒科醫師「秀」,被人發現陳屍在公園裡的一輛車上,身上有性侵痕跡,警察認為嫌犯正是自稱為「秀」男友的道暻……。
隨著城鎮居民對「薩哈公寓」的存在越來越不滿,公寓面臨拆除危機,此時住戶代表友美又突然失蹤……。
․․․
與《82年生的金智英》相比,本書所關注的問題更加廣泛,趙南柱這次將目光移到那些被主流社會排擠的人,書寫那些不被看見的故事。從2012年3月就開始動筆的《薩哈公寓》,在反烏托邦的世界觀架構下,刻畫在國家系統之外被邊緣化的共同體,是如何生活的。讀者可以看到難民、墮胎、育兒、邊緣化、殘障就業、人體實驗等問題,那些無法融入社會、遭受差別待遇的人們,有如居住在薩哈公寓的另一個「金智英」。
她希望可以藉由這本小說表示,即使人生沒有改善,薩哈公寓的居民也沒有癱坐在被壓榨的缺乏中,而是團結起來,一點一點地在改變自己的位置。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赵南柱 2019 丨群像小说,围绕居住在萨哈公寓里的住户讲述的故事。“萨哈”是公寓的名称,也是这个城镇国家对最低等级部分人口的称呼。L1 是 top,只有少数人可以拥有这种身份,对国家来说是有技术、有价值的人;中间的是 L2,每两年需要审核身份,来延长留在这个城镇国家的权利,萨哈最低等,低级廉价劳动力,没有上升的通道。这是这个科幻小说的背景设定。小说起源于一起城镇居民秀被奸杀的案件,疑似一个悬疑小说,但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揭示谁是凶手,小说中被官方认定的凶手道璟也可以判断并不是凶手。友美的身份牵涉多年前的新型呼吸传染病,作为幸存者一直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作为疫苗、药品等研究对象。除了最后试图射杀总理的尝试,前面都看成描写身份和等级的固化;但是结尾的尝试好像是出于某种政治隐喻,而不存在的总理更是一开始就埋下的伏笔。读
2020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韩】崔宰勋 译者: 王宁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 《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由七篇短篇小说和一篇代替后记的微型小说组成,汇集了崔宰勋的早期作品,也是他最具实验性的、类型丰富的一系列作品。
同名短篇《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追踪了库勒巴尔男爵这个人物和有关他的传闻在不同的时空间中被传达给人们时被扭曲变形的过程。小说聚焦于故事在通过民间传说、小说、电影的方式流传到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过程中,是怎样被传达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重新诠释的,通过这篇小说,作者对于“故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了疑问,进行了思索,也给出了解答。
《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隐秘案件》打造了一个由诞生于作者笔下的小说人物来侦破作者的死亡案件的莫大讽刺。《怪物的辩白》则将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进行了改写重组。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立足于被扭曲误解的弗兰肯斯坦和作家按照自己的创想所诠释的《弗兰肯斯坦》,追踪着这部小说的结局和真相,既打破了现实/非现实之间的界限,同时也让人有机会直面内心深处的怪物。收录于这本小说集中的《不过呢,玛丽亚》、《她的结》、《影子标本》等作品也无一不显示出崔宰勋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和缜密的想象力。"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崔宰勋 2010丨《库勒》是对同一个故事不同角度的评论和演绎,这个文本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将恐怖元素、吃人主题、永生欲望等串联,本质是一个巧妙的文学评论作品。《夏洛克》的有趣是将柯南道尔写成了案件的死者,矛盾的来源是柯南道尔因为自己创作的人物带给了自己自卑感,于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下了一封“战书”。《影子标本》用人格分裂作文章,一个男人因为妻儿在国外而幻想出另一个自己,去做一些原本不会做的事,并渐渐失去控制。这篇有个譬喻好笑,证明作者是个风趣的人:暗示主人公的老婆在国外已出轨,“你在这什么都干(指打工),你老婆难道会让裤裆里闲出蜘蛛网来?”《为怪物证明》是另一篇基于文学评论的再创作,评论文本为《弗兰》。这应该是读名著以来在别的作品中出场率最高的一本了,从叙事到历史地位都有很多可以评论的切入点。
2016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声息2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夏茗悠 新世界 2011 - 2
《声息2》内容简介:记忆可以剥离出心底的温暖,让一个女孩的歌声只剩悲凉。多年前的一场火灾,一场空难,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女孩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继承权,也失去了容貌。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最爱的人报仇,她不惜亲手埋葬过去的自己,整容,改名,叫季明樱,与另一个女孩柳溪川搭档成立了少女组合SEAL,踏上了演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音乐才能迅速走红。此后的生活便充满了怀疑与孤独。作为艺人,她负面新闻不断,在生活中,她用冷漠掩饰着一切情绪。女孩间的嫉妒、公司高层的冷血、媒体的捕风捉影、看不见的敌人、抹不去的回忆……扑面而来,她就像是四面楚歌中孤军奋战的勇士。当那个喜欢的男生仅凭歌声认出了她,当她凭电台节目的一通电话听出了当年欲置她于死地的那个人的声音——从此世界分割成黑白两色。怀疑与信任、背叛与忠诚、获得与遗失、光环与阴影、爱与恨、情与理。没有什么比青春更加赤裸裸地残酷,偶像的世界,孤独的孩子,谋杀爱情,解剖信仰,文字像游刃,无形却犀利,所过之处,疼痛如此清晰,爱比死更冷。——如果说这世上还有属于我的温暖,那么就是你温柔而漫长的声息。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夏茗悠 2009 丨第二季比第一季顺多了。溪川的身世这条线好像是新添的,因为之前并没有着力于她的过去(除了感情线),她在这一季从明樱耀眼的光环中走出来,开始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明樱的复仇计划把她的事业弱化了,几乎只是排兵布线的内容,并且顺利得有点小儿科。最终的谜题是溪川血统并不是百里家的接班人,但是姑姑确实是谋害了她的父母。父亲的抛弃和之前把所有碰到她面前的对比是对涟在最大的打击。“声息”这个书名上下两册都有点到,第一册是whisky通过声音认出Luna,第二册是即使失明也要互相陪伴。怀孕设置得不太合理。
2009 中国大陆 虚构 青春小说
声息 豆瓣
5.8 (10 个评分) 作者: 夏茗悠 新世界 2009 - 3
记忆可以剥离出心底的温暖,让一个女孩的歌声只剩悲凉。
多年前的一场火灾,一场空难,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女孩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继承权,也失去了容貌。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最爱的人报仇,她不惜亲手埋葬过去的自己,整容,改名,叫季明樱,与另一个女孩柳溪川搭档成立了少女组合SIAL,踏上了演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音乐才能迅速走红。
当那个喜欢的男生仅凭歌声认出了她,当她凭电台节目的一通电话听出了当年欲置她于死地的那个人的声音——从此世界分割成黑白两色。
怀疑与信任、背叛与忠诚、获得与遗失、光环与阴影、爱与恨、情与理
没有什么比青春更加赤裸裸地残酷
偶像的世界,孤独的孩子,谋杀爱情,解剖信仰
2023年2月20日 已读
夏茗悠 2009 丨依稀记得是一个复仇故事,但是写得太混乱了。视角不停地在变动,一会是明樱,一会是溪川。用两个相对的视角来推动明樱真实身份的揭开和明樱被迫改换身份的真相两个谜团。前面推进过于缓慢,特别是娱乐圈的内容,可以砍掉很大篇幅,而第一季最后两话极速揭开的谜题可以用更多内容来铺垫,让谜团有一个打开的过程。韩棕如果真的是百里过去的爱人,那他是隐形了,而whisky只是个一起玩了一阵子的路人,并不是百里的过去。表面看是一个公司避免艺人陷于儿女情长的谋杀,但其实是一起因为继承权引起的谋杀案。至于英文名混杂中文名毫不洋气,反而很累赘,和当年一样觉得不好看。夏茗悠的特长还是描写女生细腻的情感。
2009 中国大陆 虚构 青春小说
哀悼乳房 豆瓣
7.9 (21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一个并不比任何人勇敢的女子,乳癌下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
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叙事者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其中感叹,这许多年来人类的进展神速,我们如今的生命力,却明显相对地在萎缩呢。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台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1992
台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2
改编为任贤齐、杨千嬅主演电影《天生一对》 2006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 内地首次大规模引进出版西西作品集
王安忆 余华 陈村 陈子善 艾晓明 龚鹏程 许子东 梁文道 郑树森 王德威  荐读
2023年1月7日 已读
西西 1992 丨虽然说是小说,但是叙述上就像是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写的随笔,又插入了很多科普文章,引导读者正确对待癌症,控制饮食等等。我对这本书的喜欢大部分来自西西叙述的态度,不是被疾病打倒的惊慌,没有埋怨术后化疗的繁琐,除了肝部有扩散的担心,大部分都是坦然接受,积极治疗,术后控制饮食锻炼身体。作者写母亲是寄生在父亲家里“屈居卑微的一隅”(结合年代非常有女性意识);写化疗遇到导师带学生看如何操作,少女的说笑声是病人的“精神炼狱”,一语道出年轻与年老、健康与生病、故意沉默与无意说笑之间的巨大差异;也记录了那个年代气功大师治癌的骗局,虽然比较委婉;并且非常肯定了中医的作用,指出如今的中医没有地位。结合30年前的医疗水平,更加赞西西面对乳癌的心态,那是个大陆大部分女人还用草纸应对月经的年代。
2010 中国台湾 中国文学 虚构
李夕夜,不再沉默 豆瓣
이제야 언니에게
6.6 (8 个评分) 作者: [韩] 崔真英 译者: 山异 花城出版社 2022 - 2
亲爱的女孩,请别再沉默!
韩国文坛ZUI高荣誉“万海文学奖”获奖作品。
韩国读者一致好评:“让我又想起去年初看作家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的感受了。”
“女性主义小说”全新力作,引发万千女性震撼共鸣!
——————————
“应该是我做错了什么,都是我的错,没办法, 谁叫我是女孩子。
我希望有这些想法的女性能够阅读这本书。”——崔真英
——————————
💫编辑推荐
★“侵犯我的是他,为什么人们指责的却是我?”
从11岁起,李夕夜每天都会写两份日记,一份是交给老师检查的日记,另一份是写给自己看和珍藏的日记,在这份日记里,夕夜讲述了自己遭受性侵后心境的挣扎,以及事发前、事发后生活中和家人、和他人、和自己相处时的变化。
★“从前我因为是个小女孩而被无视,现在成了年轻女人却依然受到怀疑,未来还会因为衰老而遭到冷落。”
他强奸的不是我,而是一个女人。一个容易接近的女人,一个很听自己话的女人,一个可以用力量压制的女人,一个事发之后都在掌控之中的女人,一个不会告诉其他人、也不会惹出问题的女人,更是一个可以再次强奸的女人……
★韩民族文学奖、申东烨文化奖、白信爱文华奖得主,80后新锐小说家崔真英 ZUI高代表作。
《熔炉》作者孔枝泳、“永远的青年作家”朴范信、小说家黄玄进力荐。
“人们可能不清楚,历经过暴力和不幸的人的恐惧总是伴随着疑心。”(黄玄进)
★《82年生的金智英》插画师作画,知名设计师倾情设计,精致封面品质双封。
——————————
💫内容简介
心痛又无能为力的故事,正在你我周遭发生……
从11岁起,少女李夕夜每天都会写两份日记,一份是交给老师检查的日记,另一份是写给自己看和珍藏的日记……夕夜觉得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的错。或许这么想反而简单。
本书以日记体的方式呈现,描述少女的李夕夜遭受性侵后心境上的转折,以及事发前、事发后主人公生活上和家人、和他人、和自己相处时的变化。“从前我因为是个小女孩而被无视,现在成了年轻女人却依然受到怀疑,未来还会因为衰老而遭到冷落。”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事才发生这种事,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事还是发生这种事,注定要经历这种事的人生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6日 已读
崔真英 2019 丨夕夜用日记记录了被性侵前后的生活巨变。在性侵发生之前,堂叔不过是一个比较关心她的亲戚,在这之后变成了让夕夜恐惧的源头。虽然是我感兴趣的题材,但是作者处理得过于刻意,或者说缺一点文采,堂叔不出人意外的用了那套侵害者话术,男女朋友、不是第一次、女方主动、自己有头有脸不会做这种事云云;警察邻居朋友也不出意外地否定夕夜,质疑语言和行为完全不像受害者云云。在这个小说里,夕夜一开始就有女性保护自我,诉求法律的意识,但是她没有力量执行到底,因为家人不但不支持,他们的沉默或者让夕夜闭嘴其实是站在了堂叔(男/父权)的一方。夕夜最后躲入了阿姨的庇护内,相当程度上是和原生家庭割席了。受伤害的人还要学习自己慢慢愈合,没有人会负担她们受到的伤害,他们依然一步步晋升更高的社会等级拥有不配拥有的物质条件。
2022 虚构 韩国 韩国文学 鱼空共读
通俗小说 豆瓣
5.8 (19 个评分) 作者: 仁科 2022
“城中村存在主义文学”。
蟑螂一般的生命力,蝴蝶一样的诗意。

《通俗小说》是仁科正式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全书由五十五个精彩的短篇作品组成,是仁科过去十多年文学创作的集结。看看仁科笔下的这些人:走鬼、打工仔、发廊妹、骗子、小偷、啤酒妹、流浪歌手……再看看《通俗小说》故事发生的场景:城中村、握手楼、破旅馆、天桥、小餐馆、士多店、桑拿城、工厂、建筑工地、幻想中的疯马村……这本书为什么值得阅读?一切不言自明!
2023年1月2日 已读
仁科 2022 丨仁科说城中村对他来说是 15 年前的事了,本意也并非要写自传,但是读下来就是有非常深的传记感,对仁科经历稍稍了解的读者都能感觉出来那个离开县城是闯荡,那个去走鬼买盗版碟仅仅为了维持每日生计的都是仁科。这本书是非常多非常好的素材,但很少创作技巧下的产物,与现在很多年轻的富有技巧但是缺乏经历和体验的创作者形成很鲜明的对比。比如城市的臭水沟,作为极其不起眼的几句描写,反映的是八九十年代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比如写盗版书有时难得,因为有些书会被突然封禁,买不到正版;比如那句“为了‘创文‘,城管到处抓走鬼”,直呼精彩,甚至不能直接写“创建文明城市”。《疯马村永恒的一天》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但竟然是整本书创作最早的一篇(2008 年),整体就是觉得没很大意思,文字的表达力太弱,文学创作和歌词写作还是很不一样。
2022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顾城诗全集 豆瓣
8.4 (7 个评分) 作者: 顾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4
对中过当代文学多有犀利批评的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对中国当代诗歌的成就却独具慧眼。在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评价中,似乎又对已故诗人评价尤高。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顾彬称:顾城“可能是20世纪最好的中国诗人”。虽然对什么是最好的诗人,每个论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顾彬的观点其实并不孤立,在国内相当多的诗人、诗歌研究者及诗歌读者中,顾城的人气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也许因为他人已逝,人们更可以客观地论定,也许是他的作品,曾经引起太多的争议,他作为中国当代“朦胧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文学、中国诗歌、中国当代文化思潮乃至当代人的心灵史的不容忽略的标本。“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诗歌经典。
本书收录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全部顾城诗歌,由顾城的姐姐故乡精心整理、编集。该诗集用编年结构的方式,收录了诗人自1962-1993年30年间的全部诗歌作品共2000多首,准确翔实、循序渐进地展示了诗人的创作脉络。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世界级诗人的心灵发展和文学发展的全过程。全书近1700页,堪称当代诗歌出版的鸿篇巨制。该著分为上、下两卷,硬精装。由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朱赢春担任设计,优美、大气,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是阅读、研究、收藏、馈赠的不可多得的珍品。
2022年12月24日 已读
顾城 1962-1993。2010 出版丨全集收录顾城诗歌两千多首,编者为顾城姐姐顾乡。发现顾城开始写诗的时间非常早,早期诗歌充满自然的气息,也有很浓重的时代气息,总体表现为观察细致而有感觉敏锐的创作者。感情生活几乎不体现(没感觉出来)在同时期的作品中,后期避世创作的选择,都体现了作者内心有一个属于诗歌的世界,将写诗比同呼吸一般的重要。说实话下册很多诗歌真的读不下去,因为完全读不懂,特别从组诗《水银》开始,顾城的诗歌可能需要非一般的阅读顺序和方向,意向不明。年表最后说,警方没有在现场查出顾城诗肇事者的证据,仅仅根据姐姐处的顾城书信,里面提到打了谢烨。记录《螳螂的婚事》最后几句:这螳螂的爱情/将永远从一而终/不像我们人间/总有许多变故。《英儿》或许是理解顾城的另一个入口。谢烨的视角会不会是另一本《激情耗尽》?
2010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诗歌
夜晚的潜水艇 豆瓣 谷歌图书
7.9 (475 个评分) 作者: 陈春成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9
★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 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
★ 首届pageone文学赏 首赏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笔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若干条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潜入故事深处,感知体内的星云旋动、草木蔓发;以词语的微光,探照记忆的海沟。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呈现汉语小说的一种风度与新的可能性。
【推荐语】
我非常喜欢《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给了我一个惊喜。我想起NBA,他们对那些充满潜力的年轻球员有一个形容,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这话也可以用在陈春成的身上。他比较厉害的一点是,既飘逸又扎实,想象力非常丰富,写现实的部分又很扎实,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很老练的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前程无量的作家。
——余华(作家)
读陈春成的小说,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后把问题全部想得清清楚楚,所以小说才会看起来流畅而有趣。他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不是池中之物。这注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
——阿乙(作家)
陈春成是一座傍晚的园林,每句话都值得细看,每句话都即将错过。我相信这个传说:“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暗中流传,到他出现时,我才能指给你:快看,就是这个样子。
——贾行家(作家)
初读《裁云记》《竹峰寺》时,只觉得文章虽短但气象非凡,作者笔下处处是奇光异彩。读罢全书,才知道那也只是修竹茂林中隐隐露出的一角飞檐。九篇小说,如九座幽深的宫殿,殿门虚掩,静谧无人,但你侧身进去,缓缓移步,很快就能看到那些足以使人目不暇给的别致格局、精巧构件、璀璨细节。感谢作者以一己之力构筑这些美妙而深邃的宫殿,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那无数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象。
——东东枪(作家)
陈春成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页每一段,都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细致入微的文字后隐藏着很久远的情感,调动出我的记忆与触觉。每一篇看完,总是唏嘘半日。
——陆庆屹(导演)
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直是个悲壮的象征——可如果他是乐在其中,他眼中一直隐隐含着笑意呢?我读陈春成的小说,就一直觉得他是快活的西西弗斯:欣逢命运的高山,时代的陡坡,语言的巨石,他乐此不疲。我作为读者,也能拾其乐而追随。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完整;当人完整的时候,他游戏。席勒这句话,我借来说春成。
——史航(编剧)
陈春成的小说很惊艳,语言极好,且有一种整体性、批判性而又狂欢性的想象力。最厉害的是,他能使最荒诞不经的叙述毫不费力地变得可信,这个本事很难。他对自己的生活有尖锐的看法,表达十分华美飞翔。
——李静(评论家)
陈春成的《音乐家》发表在年轻人阅读社区“豆瓣”上。小说叙述的沉稳、惊悚、细致、绵密,回环往复而又一唱三叹,在不动声色中有雷霆万钧的力量。其叙述的老道、节制,想象的绚烂、丰富,意蕴的复杂与隐喻色彩,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90后作家之手。无怪乎有读者留言:“在这篇小说里感受到了希区柯克的后窗,王维的山林,和博尔赫斯的迷宫。”
——王德领(评论家)
陈春成是90后作家中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位。汪曾祺式的古典故园与博尔赫斯式的现代迷宫拆散重组,变成了他笔下的废园。但只要读完他的作品,又会发现他远比此丰富。他直接越过了写自我的阶段,一出场就以万物为题,在常识之上,就势思接万里。每一篇小说都不尽相同,又在主题上持续变奏。在一个以糙笔写浮心的时代,他反其道而行之,躲在“深山电报站”,以万物为学问,没有功利心地研究又把玩。他笔触老练,用字沉静,想象又纵肆酣快,间杂萌态。浑然一个专心研学又玩心隆盛的老顽童。
——古肩(《中华文学选刊》编辑)
2022年12月24日 已读
陈春成 2020 丨很奇妙的阅读体验。喜欢《夜晚的潜水艇》和《音乐家》。几乎所有的短篇都妙在构思,博尔赫斯的硬币、富商的潜水艇、消失的蛱蝶碑、神奇的传彩笔、中山酒记事珠、化听觉为其他感官的联觉人……但所有的巧思的设定都指向一件事,那就是专心做一件事,不管是徜徉想象力世界的孩子,专注写作的长辈叔叔、醉心洞穴探险、在限制的时代做一名作曲家(背景设置在赫鲁晓夫时代的列宁格勒,宛如某decade),可能需要点天赋,或许它转瞬即逝;可能某种才华不被人看见,但自己感受到它的存在;可能创作了某部作品成为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可能一辈子在想做一件事和不能做这件事之间挣扎。种种努力,化成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
2020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虚构
曼娜回忆录 谷歌图书
哈尔滨出版社 1998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佚名 1998 丨消失的“想读”。虽然说《少女之心》和《曼娜回忆录》是同一本书,但是我感觉这个版本和当年流行的手抄本内容相差应该挺大的,并没有出现《附录一 性文学与性意识萌动》中提到的“被林光明引诱“这样的情节。在那个盛行“禁欲主义”的年代,曼娜说连提到“喜欢”都要脸红,更不会说“爱”这个字了。这个版本也仅仅是写了曼娜对卓老师的暗恋,对表哥朦胧的喜欢,以及和凌波的初恋,也并不太体现小说人物对“性”的无知。但是社会谈性色变是很明显的,中学生早恋是要被通报记过甚至开除的。查资料提到一篇文献《少女犯罪与性爱心理初探》提供当时这本书普及度,一个班读过13/43。当年中央还有特别的运动查手抄黄色书籍,结果变成看过《少女之心》就是犯了流氓罪。上面这篇文章讲:一颗子弹只能击毙一个人,一本黄色书刊却能打倒一批天真无知的少年。
1998 中国大陆 回忆录 虚构
夹边沟记事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203 个评分) 作者: 杨显惠 广东省出版集团 2008 - 9
《夹边沟记事》从2000年春季被《上海文学》开始连载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夹边沟记事》,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2022年12月17日 已读
杨显惠 2002 丨居然是纪实小说!在夹边沟劳动教养的都是在 1957 年大鸣大放和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书中也有描述当时揪出几个右派是有KPI 指标,领导“心慈手软”导致不达标就自己遭罪了。夹边沟的粮食紧缺问题,是和当地的生产条件有关系,但很多地方是因为当地领导虚报粮食产量,导致“统购粮统过头”,留给老百姓的余粮太少才挨饿,这个是人为引起。在饥饿面前,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不得不面对“活下去”这个问题,偷盗、逃跑已经是轻的,道德在吃死人这个法律都没有条例约束的问题上,已经彻底沦丧。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还有来自农场内部发腐败举报等等。令我最难过的是,大部分人以为经过劳动教养可以摘帽,所以刚到夹边沟的时候努力劳动,直接身体干跨,然后发现摘帽希望渺茫;还有一些人不逃跑因为相信国家领导还还知道, 对党还抱有希望
2008 中国大陆 中国文学 纪实小说 虚构
诸神的黄昏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英]A.S.拜雅特 译者: 姚小菡 2020 - 8
《诸神的黄昏:北欧神话中的灾变末日》取材于北欧神话中诸神之战即世界末日的传说。二战时的英国,一个小女孩随母亲被疏散到了乡间。白昼四野明媚,夜空中却弥漫毁灭的声息。她心里知道,远赴战场的父亲已经一去不返。
无意中,她读到了《仙宫与诸神》,一本记载了世界缘起与终结的神话。世界之树,海中之树,中土之城,巨人之国,黑暗冥界……万事万物孕于混沌,又酝酿出不同的神界与国度。诸神尽享世间美好,却轻狂鲁莽,终于导致恶魔的复仇。寒冬来临,继之以血与火的战争。当恶魔之军踏碎彩虹桥,生命之树凋零枯萎,一切都坠入幽深大海,被混沌的黑暗吞没……
神话中的世界终于灭亡,可小女孩的世界,是否真的如她所知的那般绝望?
2022年12月16日 已读 A. S. Byatt 2011 丨加班听书听完,书中的大部分神的名字都没记住。总体感觉细节上描写非常丰富,不知道应该说是靠想象力还是像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想写的是我们身处的这个“米德加德”的消亡,反衬出那个世界曾经的昂然生机。其实对于这个立意我还比较喜欢,人类的种种努力确实在将自己推向灭亡。正好前两天刚读完《西方文学之旅》第一章古希腊部分,写得真好啊,本来想借做题“学习”希腊神话,翻开人文社版,被目录劝退。对这个系列其他作家的改写也挺感兴趣的。
2020 神话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圣诞故事集 豆瓣
A Christmas Carol and Other Christmas Writings
作者: [英] 狄更斯 译者: 汪倜然 / 金绍禹
从1843年到1848年间(1847年除外),狄更斯每年圣诞节发表一部中篇小说,共得五篇,集结出版后名为《圣诞故事集》。这些小说绝不仅仅是纯粹的应景式作品,它们集中表现了作者调和社会矛盾的梦想褐感伤失望的情绪。仅以其中最著名的《圣诞欢歌》为例,故事描写了一个吝啬的老商人再圣诞夜被三个幽灵带着遍览穷苦人的善意,狠心人的下场,于是从此变为慷慨仁爱之人。……《圣诞故事集》在英国深入人心,其中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许多评论家认为,它的出版,标志着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期。
◎狄更斯极为深入人心的作品,堪称改变了历史。正因为这部作品,他被称为“发明圣诞节的人”。
◎收入名家约翰•里奇、阿瑟•拉克姆等名家插图
◎小说结构非常齐整,在人物刻画方面,更是入木三分。不光主人公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配角们也是千姿百态。
上海译文出版社获企鹅-兰登独家授权装帧,通过原版装帧、传世插图和经典译本,以真正配得上其文学地位的版本,逼真还原一代英国文学巨匠狄更斯神韵雅趣。
2022年12月16日 已读
Charles Dickens 1843-1848 丨不好看,所以看了好久,硬着头皮读而产生了心力交瘁感。主要原因是翻译,太古了读起来很不顺。另外一点是篇幅限制,这个开本每篇100页,中文也就每篇六七万吧,人物多,人名昵称也多,不注读起来着实混乱,对话总是不知所云。而且狄更斯喜欢用职业指代一个人,在这些为圣诞而写的故事里,人名不重要,他们都是生活艰难,但是往往善良的小人物。我能get到的是第一篇《圣诞欢歌》和《炉边蟋蟀》的后一半,后者的反转猜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中、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体现。《圣诞欢歌》斯克掳奇在三个幽灵(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带领下顿悟,他的改变一方是回忆美好,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未来老年孤独生活的恐惧,是出于利己考量而作出的改变。立意也没有那么高,但是胜在构思巧妙,道理简单易懂。
2022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
呼啸山庄 豆瓣
Wuthering Heights
8.8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艾米莉·勃朗特 译者: 方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坛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二姐艾米莉的代表作,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小说”。弃儿希克利与“呼啸山庄”主人的独女卡瑟琳青梅竹马,却终因世俗的压力各奔东西,卡瑟琳凄然早逝后,希克利的一腔深情化成满腹怨恨,对周围所有的人展开疯狂的报复,最后感受到卡瑟琳的召唤,有情人在死后终得团圆。
两人间惊天动地、超越生死的爱情与荒原和狂暴的自然融为一体,整部小说宛如一首激情澎湃的叙事长诗。
2022年12月16日 已读
Emily Brontë 1847 丨正文前的吐槽:译者的介绍《希望在人间》居然能写整本书10%的篇幅,在下实在佩服。小说的展开宛如看虐文,想看希克厉为自己所作所为而无比后悔却无法弥补,孤独终老。可惜的是作者并没有给希克厉后悔的瞬间,他一直坚定地走在复仇的路上,因为失去凯瑟琳的爱情和婚姻的选择而走在一条孤独的路上。希克厉和凯瑟琳都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爱人的事。令我难过的事,对于诉诸暴力的欺压,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而当小凯瑟琳指出“如果你打了我哈里顿会揍你”,展现的是“衰老”和“年轻”的残酷现实,也是凯瑟琳教哈里顿识字所能唤起的记忆。整本书只有爱妻子和女儿的林敦算个正常人。嵌套讲述的记叙方式给了大部分角色一个阐述内心真实所想的机会。但是凭什么纳莉每次都是见证者?
2010 英国 英国文学 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