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

半夜不睡觉又出来假扮王祖贤

半夜不睡觉又出来假扮王祖贤 @luobei

130 本书  

关于钱去哪儿了,以及将要去哪儿

在轮下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Untérm Rad
8.6 (30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吴忆帆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8
《在轮下》是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当代德国文学界得奖最多的抒情诗人黑塞的杰作。黑塞运用淳朴与含蓄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主角汉斯·吉本拉德少年时期的生活、青春期的迷惑、神学校的教育与家庭背景。这是黑塞亲身血泪的经历,也正是黑塞自己的画像。书中充满着田园乡土的气味,对于心灵的危机与归宿的寻求有着传神纤细的刻画。
这是一位孤独的流浪者所奏出的优美的人生之歌。是一部以描写学生的悲剧,刻画青春期陷于迷惑的新文学作品。此书问世后,一时洛阳纸贵,迄今仍为文学名著中的畅销书。
乡愁 [图书] 豆瓣
Peter Camenzind
7.9 (17 个评分)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译者: 陈晓南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8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书中所刻画的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牵系,青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育小说。
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在历经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9 (33 个评分) 作者: [德国]赫尔曼·黑塞 译者: 杨武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窄门 [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La Porte étroite
8.0 (133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桂裕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4
究竟会不会有这样一种爱情,即使毫无希望,一个人也可以将它长久地保持在心中;即使生活每天吹它,也始终无法把它吹灭……?在《窄门》中,纪德将爱情中的神秘主义体验推向极致,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纯洁炙热、却又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爱情故事:
热罗姆与他的表姐阿莉莎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爱情萌芽时,他和她各自偷偷地爱恋着彼此,以全部的纯真与热情,一心只想为对方而变成更好的人。两人自觉地披上苦行僧的袈裟,分别以爱人为自己唯一引导,竭力攀爬着通往美德巅峰的崎岖窄道。
爱恋至深时,他们间的精神交融达到如此和谐、如此愉悦的地步,以至完全无法忍受现实生活中任何不完美产生的可能。两人选择书信交流的方式,心灵愈是相通,形骸愈是相隔。事实上,母亲的不忠、妹妹平凡的婚姻使阿莉莎对尘世的幸福和爱情中欲念的成分充满了疑虑和拒斥。她疯狂地追求灵的境界,迷醉于向幸福无限趋近的过程而逃避幸福切实的降临;惟其如此,爱情才永不会“被完成”,而只可能在一种难合难离的痛苦纠结中愈发转浓转烈。阿莉莎深信唯有在上帝那里方能寻得至福,亦满心企盼与爱人绕过尘世,在上帝身边团聚。在一种迷狂的宗教情绪下,她甚至将自己的存在看做热罗姆穿越“窄门”、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碍。为了让爱人更加自由地到达天国彼岸、获得比爱情所能给与的平凡幸福“更好的”东西,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树上的男爵 [图书]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The Baron in the Trees
9.2 (38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地下室手记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
9.2 (180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曾思艺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室人是名年约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他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
《地下室手记》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预视了他后来5本重要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该书也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认为:"这部小说是他写作生涯的顶峰,是他的扛鼎之作,或者,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说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
哨鹿 [图书]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木兰”是满语,意为哨鹿,即猎人以木制的长哨仿效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雌鹿出现,然后猎杀之。小说以哨鹿为名,分两个声部平行 展开。一为乾隆秋季自紫禁城经承德避暑山庄去木兰围场打猎;一为哨鹿人阿木泰一步步陷入刺杀乾隆的迷局中。
两条线索犹如交响,独立而交叠。又像蒙太奇,在看似意料之中的地方,制造出乎其外的惊奇大戏。
呦呦鹿鸣,哨以仿之
西西看画,敷衍一场乾隆木兰围猎的刺杀迷局
当图穷匕见之时,所谓清朝盛世早已不堪回首
西西以小说演绎的《木兰图》,简体中文本首次出版
我的乔治亚 [图书]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译林出版社 2020 - 7
《我的乔治亚》是西西将纪实与虚构巧妙编织的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作家西西亲手搭建一座十八世纪英国乔治亚时代的“娃娃屋”为线索,探索彼时英国的建筑、家具、摆设,展现那时的人物会话、家居日常,并扩及当年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同时,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交织其间。如同一 次历史重构,西西以她创新的艺术布局和叙述,在分享她的丰富知识、灵慧巧思和生活乐趣的过程中,让往昔回魂翻新。
把十八世纪的英国放进一座娃娃屋
缝窗花、铺地板,与屋中人偶对话
在各个亲手搭建的角落,历史与故事次第绽放
“我经营我小小的房子,无论好歹,我是在重建自己的记忆。”
西西探求理想寓所长篇小说,简体中文本首次出版
我城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1 (32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我城》,西西传诵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我城》发表三十周年时,香港报纸曾专门设版纪念。
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髪、悠悠、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顽童体”的观察带人游走各地,刻画一代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充满可能性。
候鸟 [图书]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内容简介】
从南方来的鸟还是从北方来的鸟?
大概是路过的鸟吧,
因为我家屋顶的烟囱上,
离去的鸟一直没有回来。
《候鸟》是西西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它以女孩林素素为主人公第一人称展开叙事,以忆旧的笔调回忆了少女童年成长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上海避战浙江,又辗转往复不断迁徙,最后跟随父母南迁至香港的家族故事。小说中有少女清新、轻盈笔触中艰苦、缓慢的成长,也有从普通人个体生活中投射出的大时代变迁。成长是一场漫长无目的的迷梦,时代是不为你我所撼动的前行。在作者声色不动、冷静克制的叙述中,有饱满的爱与亲情,无奈的离散与告别。温柔敦厚、真挚可感,语言朴素自然,具有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力量。
【西西】我们这一辈,的确从小就身不由己,随着父母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迁徙,在迁徙里艰苦地、缓慢地长大。稍微安定下来,又发觉身边的许多人,又开始了另外的,也许更为遥远的迁徙。
【编辑推荐】
☼莫言、王安忆、余华、梁文道推崇备至的香港作家西西长篇自传体小说。
【莫言】西西是我的老朋友和老师,她对我的帮助很大。
【王安忆】西西是香港的说梦人。
【余华】她告诉你的似乎都是你所知道的,可听完以后你又觉得和你知道的不一样。这就是西西的写作方式。在西西那里,事实所展示的只是其存在而已,注视事实的目光才具价值可言。
【梁文道】曾经有一段日子,每有人问起,香港有文学吗?香港有了不起的小说家吗?我就说:“有,西西。”……西西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认为她是作家中的作家。
☼如果你读过齐邦媛的《巨流河》,王鼎钧的《怒目少年》,读过《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这次来读西西——看她
如何轻盈讲述动荡年代历史大浪潮下个体的记忆与颠沛流离的迁徙?
如何用少女之眼洞察人世间,回望一代中国人生死流转?
如何用温情与善意,寓历史于小我,照见尘埃般的平凡人?
☼《候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关于家族迁徙与成长记忆。
☼《候鸟》是一本献给父亲的书,唤起每个人心底对童年、故乡、家庭与爱的回忆。
【何福仁】西西借身于林氏一家小民,在大时代里挣扎、调试,呈现坚韧的生命力,而文字质厚朴实,娓娓说来,有情韵,有余甘,也有壮阔的波澜。研究西西其人其文,《候鸟》是起点。
【马世芳】她写战争、死亡、贫穷、老病,也带着一副柔软的心肠,和一双洞烛人世、然而始终好奇的眼。
☼台湾知名平面设计艺术家黄子钦书装设计,作品多次获得金蝶奖等设计大奖。
哀悼乳房 [图书] 豆瓣
7.9 (21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
一个并不比任何人勇敢的女子,乳癌下重建信心,好好活下来。
这是一部以文学手法缜密撰写的关于乳癌,以及医疗自救的奇书。叙事者以病人的身份,打破禁忌,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描写治疗的过程,病后的种种反省,朋友的关怀支援。身罩癌症魔魅,人生体会如真似幻,面对它,化解它,更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其中感叹,这许多年来人类的进展神速,我们如今的生命力,却明显相对地在萎缩呢。所谓“哀悼”,其实含有往者不谏,来者可追,而期望重生的意思。
台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 1992
台北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1992
改编为任贤齐、杨千嬅主演电影《天生一对》 2006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 内地首次大规模引进出版西西作品集
王安忆 余华 陈村 陈子善 艾晓明 龚鹏程 许子东 梁文道 郑树森 王德威  荐读
遍地风流 [图书] 豆瓣
9.2 (32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3
《遍地风流》是阿城先生公认的经典之作,屡次再版,好评不衰,奠定了其汉语写作界塔尖的地位。
此次出版的是阿城先生亲自编订的全新版本,收录了70篇作者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十多篇是之前版本的《遍地风流》所没有的。
尘埃落定 [图书] 豆瓣
作者: 阿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用诗一般语言叙述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在崩溃前最后的幻象:喧嚣,绚丽,纷扰,尘土飞扬,而后一切归于寂静,这不仅是旧制度崩溃的哀歌,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新生。他用激情、张扬的笔调抒写土司时代的兴衰,并让它们落入幽暗的意识深处,让这美妙的音乐,余音不绝,表达出作家对人生与世界深刻的体验。
织巢 [图书]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内容简介】
时间永远只有一个方向
时间不回流
而渐渐地
有些候鸟
像时间
也不再飞回自己的旧巢了
《织巢》是西西自传体小说《候鸟》的姊妹篇。继《候鸟》之后,在《织巢》中西西的家族故事得到延续,小说讲述了一家人在香港陌生的新环境中艰辛坚韧、守望相助的生活。它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是广义的。作者分别用“姐姐素素”“妹妹妍妍”的口吻叙述,并编织糅合进母亲1960年代书写的自传小说、来自内地二姨的家书,用四种不同的女性视角将两代亲人间的家族故事细腻讲述。漂泊各地的亲人于离散后各自生活,重新筑巢成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从这一普通市民家庭生活中,亦可看到香港历史的变迁。
【西西】《织巢》是《候鸟》的姊妹篇,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不过是广义的。
这是个吵闹撕裂的年代,
大家说话时仿佛都要提高嗓门,声嘶力竭,
要证明关心社会,而如此这样的一套才能够改进社会。
我想,生活是否只容许一种模式?
我们又能否冷静下来,平实地说,耐心地听呢?
【编辑推荐】
☼莫言、余华、王安忆、梁文道推崇备至的香港作家——西西,耄耋之年重磅新作!
【莫言】西西是我的老朋友和老师,她对我的帮助很大。
【王安忆】西西是香港的说梦人。
【余华】她告诉你的似乎都是你所知道的,可听完以后你又觉得和你知道的不一样。这就是西西的写作方式。在西西那里,事实所展示的只是其存在而已,注视事实的目光才具价值可言。
【梁文道】曾经有一段日子,每有人问起,香港有文学吗?香港有了不起的小说家吗?我就说:“有,西西。”……西西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我认为她是作家中的作家。
【马世芳】她写战争、死亡、贫穷、老病,也带着一副柔软的心肠,和一双洞烛人世、然而始终好奇的眼。
【连明伟】有所取舍,故有所得失,唯有透过心的沉淀与安定,才能孕育温柔。这是作家西西在回溯生命历程之际,希望让人看见的,一种珍贵日常所获得的凭依感。
☼西西长篇自传体小说《候鸟》姊妹续篇。2018Openbook 年度好书
☼《织巢》是一本献给母亲的书,讲述了一家人在香港的生活。小说采用多视角叙事,并选用四种字体表达,虚实交错。
☼台湾知名平面设计艺术家黄子钦书装设计,作品多次获得金蝶奖等设计大奖。
马可瓦尔多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Marcovaldo
8.8 (136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马小漠 译林出版社 2020 - 1
一年四季轮回 一季一个故事
在沟渠里仰望星星 一个小工眼中城市的奇趣与窃喜
马可瓦尔多是位城市小工。在充满着水泥和沥青的城市森林里,他却试图寻找大自然。春天花坛里冒出来的蘑菇,秋天城市上空的候鸟,都能让他那灰色贫乏的世界变得多彩肥沃。他有一双敏锐善感的眼睛,时刻捕捉着四季的变化和都市的隐秘。对他来说,“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
读者期盼已久、简体中文版首度问世的《马可瓦尔多》,是卡尔维诺创作生涯中一部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开启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卡尔维诺在这一系列故事中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为其后来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马可瓦尔多式的那些小不幸和小欢喜,卡尔维诺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以此作为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
悉达多 [图书] 豆瓣
8.9 (370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姜乙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1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据悉市面销量最高版本译自英文版),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这本小书,请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
愿你在读了悉达多的故事后,也能有所感悟,并开始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金鸡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El gallo de oro
7.9 (14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赵振江 / 金灿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 ·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金鸡》
◎ 鲁尔福基金会百年诞辰纪念版,中文版首度引进
◎ 十五篇胡安·鲁尔福文学国度的璀璨遗珠,部分首次面世
收录《金鸡》、一封作于1947年写给爱人克拉拉的信、十二个短篇和一首诗作《秘方》及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金鸡》文本鉴赏、电影渊源等珍贵内容
◎ 同名电影由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联手改编
【内容简介】
迪奥尼西奥·宾松因手臂残疾,只能在村里做着“呼叫者”的体力活营生。一场庙会上,他救下一只奄奄一息的金鸡,悉心照料,母亲却因操劳过度去世。一穷二白的他,将命运寄托在那只雄鸡身上,决定只身出门闯荡。
金鸡在之后的斗鸡中屡战屡胜,意外地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勇气。走南闯北中,宾松认识了一位“阉鸡女郎”,有她在的地方,他无往不胜。正当他以为时来运转之时,命运却自有它的安排……
【名人评价】
卡洛斯·维罗委托我将《金鸡》改编成电影,这促使我更深刻地去了解一部我确信已比作者本人更熟悉的作品。……鲁尔福的个人魅力流露于字里行间。
——加西亚·马尔克斯
无论什么样的经典作家,倘若将《金鸡》归入次要的作品,都是愚蠢和错误的。或许这样考虑更合适:即胡安·鲁尔福感到作为电影脚本的文学能唤起内心的活力。
——赵振江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燃烧的原野 [图书] 豆瓣
El llano en llamas
8.2 (31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张伟劼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 ·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燃烧的原野》
◎ “要我说,这是一个让忧伤筑了巢的地方。”
◎ 绝望势如野火,将硬牛皮般的平原烧个干净。
◎ 鲁尔福首部短篇小说集,十七个故事讲述拉美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内容简介】
结实冷硬的土地上,穷苦人两肩尘土,微如草芥。
因为穷,一头牛可以决定一个少女的命运。分到了地,可那里连一棵挡风的草也没有,不小心掉下的雨滴被干渴的大地一口吞下,转瞬没了影。为给可怜的牲口讨草吃犯了事,躲了大半辈子,可他们还不肯放过他……
平原上,风是暗黑色的,时间是漫长的。谁也不记得时间,只听到这在万物的孤独中包含着的寂静。
对于所有人来说,死是一种希望。
【名人评价】
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我们所知道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
——加西亚·马尔克斯
鲁尔福的作品短而精,可以在几天内读完,但这只是进入其未知疆域的第一步。向鲁尔福世界的探索是文学史上一段颇为动人的旅程。
——《卫报》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
——余华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佩德罗·巴拉莫 [图书] 豆瓣
Pedro Páramo
8.9 (63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鲁尔福三部曲”《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
★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引领拉美“文学爆炸”的潮流
★ 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经典开篇的雏形,灵感来源于《佩德罗·巴拉莫》
从鲁尔福的作品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找到了继续写书而需寻找的道路”
★ 一生只留下篇幅极其有限的作品,却被众多作家奉为文学偶像——
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勒克莱齐奥……他们都热爱鲁尔福描写原野的笔触;
余华、莫言、苏童……他们都曾受到鲁尔福的深刻影响
★ 知名翻译家/学者赵振江、屠孟超、张伟劼、金灿从西班牙语直译,附序言导读,收录加西亚·马尔克斯长文序言、作家自述、鲁尔福基金会献词等珍贵内容
★ 丛书封面独家采用鲁尔福私人摄影,展现作家眼中广袤而迷人的墨西哥大地,藏读两宜
---------------------------------------------
《佩德罗·巴拉莫》
◎ “人生短暂,长眠无期。”
◎ 魔幻现实主义开山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倒背如流
◎ 鲁尔福最为人熟知的成名代表作,一部荒原寻根、回望百年兴衰的当代墨西哥神话
【内容简介】
为完成母亲的遗愿,我来到小城科马拉,寻找从未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好心的赶驴人指引我投宿爱杜薇海斯太太家——她似乎一早就在等待我的到来。村庄荒芜凋敝,却时常能听见擦地而行的脚步声、像蜂群一样压得紧紧的嗡嗡声,那里的生命好像在低声细语,随风荡漾……
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往日的科马拉渐渐浮现:佩德罗·巴拉莫幼年家道中落,靠着巧取豪夺一跃成为统治者,无恶不作。然而,他唯一承认的儿子坠马而亡,历经半生娶到的爱妻疯癫而死,他诅咒整个村庄,自己也在劫难逃……
【名人评价】
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哪种特点我不熟悉。
——加西亚·马尔克斯
《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最好的小说之一。
——博尔赫斯
胡安•鲁尔福反映的是我们土地上最后的男人和女人。
——卡洛斯·富恩特斯
鲁尔福的文字揭示了“一种并非我们的双眼所看到的景色,而是在我们视力所及的事物后面的景色。一种从来不叙说自身而叙说他物的景色,甚至是更加遥远的景色。这是一种形而上,一种宗教,一种人和宇宙的思想。(……)鲁尔福是唯一给了我们一种墨西哥景色的意象而不是对墨西哥景色的描写的墨西哥小说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是20世纪文学的杰作,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苏珊·桑塔格
我认为最出色的作品是墨西哥的题为《佩德罗·巴拉莫》的小说。在我的印象里,该作品说的好像是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呼吸着同一空气并在一起生活,我觉得这部小说非常棒!那位作家可是理应位于拉美文学中心的人物啊。
——大江健三郎
《佩德罗·巴拉莫》迄今仍旧被很多作家、评论家们认为是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的巅峰之作,只有《百年孤独》等少数小说才可与之争锋。
——邱华栋
是胡安·鲁尔福第一次真正打开了时间的入口,正是那种神秘的、非理性的、拥有多种时间、跨越生死、打破逻辑的观念,才让他着魔似的将“地域主义”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梦幻般的神性的极致。
——吉狄马加
胡安·鲁尔福在《佩德罗·巴拉莫》和《燃烧的原野》的写作中,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
——余华
《佩德罗·巴拉莫》是一座文学高峰,只能仰视和默默攀爬。
——苏童
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小说是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在这本小说中把阴阳之间的界限彻底打破了,它阴阳时空的转换是非常流畅的,没有膈膜感,在这点上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阎连科
鲁尔福的小说像墨西哥乡间游荡的,无头无尾,歌词迷离的忧伤歌曲。
——张佳玮
创建日期: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