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

半夜不睡觉又出来假扮王祖贤

半夜不睡觉又出来假扮王祖贤 @luobei

130 本书  

关于钱去哪儿了,以及将要去哪儿

王考 [图书] 豆瓣
8.4 (122 个评分) 作者: 童伟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7
一位难以解读的小说家
一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
联合报文学小说大奖得主,童伟格作品首次引进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六年级小说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文学金典奖等认可,被认为是袁哲生、骆以军之后“内向世代的集大成者”。
★ 魔幻写实、乡土主义、现代主义、内向世代……我们能从童伟格的书写轮廓中瞥见许多风格,却无法用某一个特定的形容词去概括他。如同骆以军所说:“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 作为童伟格首次引进的作品,《王考》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童伟格25岁出版的首部作品,一出版便惊艳台湾文坛,在其中他将种种小说的技艺操练到相当的高度,如黄锦树曾言:“童伟格的小说写作,几乎是一开始就很成熟了,好似直接跳过了学徒的阶段,第一部小说集《王考》里的多个短篇就几乎是杰作。”
★ “我问祖父,爱情是什么?我问他,人怎么这么愚蠢?我问,我们活着为什么?”在《王考》中,童伟格用锐利的冷调文字捕捉生命中的神秘瞬间,讲述老灵魂不欢的童年故事。他拆解具体情节、冻结叙事时光,让人物直接和命运对话。故事仓皇流转,却始终覆盖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 内容简介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童伟格运用乡土、魔幻写实,甚至是历史与神话的嫁接等各种自由的叙事,拓展出九篇面貌繁复的作品,并在这些篇章以滨海山村为原点,反复书写来去其中的人。他们跨过山,越过海,穿行公路,去往城市,最终又回返山村。不断徘徊的人们,重复出现的场景,让小说展示出一幅幅时间冻结的画面,并且在一次次静止的瞬间之中,直面命运。
◎ 名人推荐
★ 我确实为童伟格这些篇优美纯粹的小说迷惑吸引。“怎么可能那么好?”那是一个比我的小说启蒙时刻上跳了几十年的,宽阔而完整的“人直接与命运对话”“叙事尚未被污染之前”的地貌。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 《王考》彻底的抒情风格,也道出童伟格与抒情主义的亲缘性。在这一点上,他的写作可说是位于其他两个早夭的同代人袁哲生(强烈的抒情性)和黄国峻(标准的现代主义)的延长线上,企图更远地朝向其消失点——那永远不可能趋近的可能性的尽头。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 老灵魂不欢的童年,这是我对童伟格的小说看法。他几乎用小孩“我”的口吻说故事,锐利而冷静,情节流畅,难得之处是他擅用人物的动作描摹内心状态,纯然带着说故事的本色。读他的小说,我想到的画面是:“乡村杂货店前的老人,讲着童年故事。”
——台湾小说家 甘耀明
★ 在《王考》这本小说中,处处充满了死亡与失落的阴影,仿佛是不可抗拒地陷入到一个时间与时间的夹缝之中,指针卡住,故人物仓皇流转在梦境与现实的边际,而生与死俨然成为一体之两面,记忆斑驳成为拼凑的残缺碎片。
——台湾作家 郝誉翔
◎获奖记录
★《我》荣获1999年“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暗影》荣获2000年“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叁奖
★《躲》荣获2000年“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
★《王考》荣获2002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 作者以长篇小说《西北雨》成为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得主
西北雨 [图书] 豆瓣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童伟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10
联合报文学大奖得主童伟格代表作
一个关于离开或留下,逝去或复活,失落或寻找,溯想或遗忘……微苦、无伤的“说不完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一个家族的命运难测不可解,四代人逃离流散,死亡却始终存在。这部长篇小说被倾诉出口,却只见童伟格使用诗意轻盈的语言与多重变换的人称,让所有人 回忆、想象、造梦、书写。在种种近似呓语的碎片化叙事中,亡灵复活行走,地景流转于山村、孤岛,静谧的时光迂回周折,字里行间弥漫着恍惚停滞的气息。全书仿佛一幅卷轴,或是一个莫比乌斯环,故事永不止息;所有的记忆、伤害,甚至连命运与死亡,都在小说中无尽循环。
✨ 编辑推荐
●童伟格是台湾七零后小说家中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文学金典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认可。我们能从其书写中看见魔幻写实、现代主义、内向世代等诸多风格,却无法用单一特定的词概括他,骆以军便曾言:“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2004年夏天,童伟格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定名“西北雨”;历经五年书写、删减约五万字后正式出版,并表明:“初次见‘西北雨’这三个字,是在小说家袁哲生的《天顶的父》里。”一种联系由此而生,我们可能在本书窥见两位重要台湾小说家相互对照的隐秘痕迹。
●在2010年“台湾文学金典奖”长篇小说决选会议上,《西北雨》不仅得到所有票数而荣获这项年度大奖,更让在场评审吴达芸盛赞:“读《西北雨》,可以说整个颠覆我原先对小说的训练或是阅读习惯。”
●随着小说家操练出更繁复的时间折叠术,本书形成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作者长期关注的“死亡”“命运”“对乡土的困惑”等命题也都折叠其中,《西北雨》更因此被视为童伟格总结前两本小说的代表作。
✨ 名人推荐
我读童伟格,视觉上那翻动着空旷的场景如此像年轻时看的塔可夫斯基。但流动的诗意却让我想到以色列小说家奥兹,或较好时的石黑一雄……倒带、透明,那时间与命运的畸人之“我”背着快乐无害的他们在这片梦中荒原跑,从葬礼出逃,拉出这样一幅浩瀚如星河,让我们喟叹、悲不能抑、灵魂被塞满巨大风景的“赎回最初依偎时光”的梦的卷轴。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童伟格从容谨守他在“小说的边界”的信念,不理会乡土写实,遑论家族史写作。那芜杂不文的山村、浪打菜渣坑的孤绝海港、畸零人寄居的卫星城镇,是诗的存在,抒情的存有,也是灵光的存有。米兰·昆德拉在《相遇》赞誉某书从书写形式到美学都具深刻原创力,是为“原小说”;《西北雨》同样值得如此赞美。
——台湾小说家 林俊颖
你得要够辽阔才能够深邃,《西北雨》就是这样。像大地吸收了泪水,以一种“将死之人”特有的辽阔,穿入地心,抵达文学的心脏:一种复杂无比的善良。
——台湾小说家 胡淑雯
一整座清酽悠长的宇宙:记忆中的事物在此散放着透亮光泽,并因此乾淨与确实存在着。这是一本关于阳光、微风、空气与雨雾的信仰之书,生命的永恆哀痛被安静与饱满的文字所护卫与洗涤。我们因此懂得孤身一人却盈溢各种细致的身体感受,在童伟格所许诺的魔幻乡土中,沉静等待重生,并因生命的这个恩赐而深情地微笑。
——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域研究所教授 杨凯麟
✨ 获奖记录
《西北雨》荣获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
作者荣获“台北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省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恋爱的犀牛 [图书] 豆瓣 豆瓣
8.2 (42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8
“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
“你如同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
“对我笑吧,像你我初次见面。对我说吧,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
《恋爱的犀牛》是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开篇,讲述了一个犀牛般偏执的男人, 他爱上了一个女人,他夸大了这个女人与其他女人之间的差别,为她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故事展现了纯粹的爱情。
【我们这样演出——剧本+创作手记+主创访谈+幕后故事,更多的“内幕”披露】
1. 完整收录长演不衰的戏剧之作《恋爱的犀牛》全剧本
2. 编剧、导演的创作手记:每部剧因何而起,又是经历了怎样的创作过程
3. 各版本的主创访谈:吴越、郭涛、郝蕾、段奕宏、王柠、张念骅、齐溪……袒露他们与《恋爱的犀牛》的不解情缘、心路历程和相互成就
4. 舞美、配乐、定妆照、宣传……从台前到幕后,全景展现一部剧的诞生历程
纪录片式呈现三部剧的生长过程,缘起、初衷、萌芽、雕琢、成型、壮大……记录“三部曲” 的每一个珍贵节点
【远不止话剧:收录廖一梅多年对于“爱”和“生命”的思考与回答 】
【精装封面,全彩内文,海量罕见剧照,独家公布 】
如梦之梦 [图书]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赖声川 中信出版社 2019 - 7
故事从2000年的一间台北病房里濒死的五号病人讲起。他得了一种怪病,不停地发烧,快要死了,这种来自命运的躲不掉的“消耗”的感觉促使他从台北到巴黎,从巴黎到上海去追问前世今生。故事就此展开,五号病人惊奇地发现,自己与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名叫顾香兰的上海妓女息息相关。五号病人,顾香兰,伯爵,江红……这些人的生命纠缠在一起,如真似幻,一环套一环。
在这个故事中,“梦”成为了参与现实的一部分,人可以长久地睡去,去往梦中建构的那个世界,过完全另一种人生。这种设定让人细想心惊——我们究竟是真实存在着,还仅仅生活在某一个人的梦中?如果一个人,他在你的生命里来去自如,突然出现又疏忽消失,那么是否因为,你只在他的梦中?
暗恋桃花源 [图书]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赖声川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因为剧场的时间安排有误,《暗恋》《桃花源》两个剧组同时在剧场中进行彩排,于是上演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暗恋》讲述了江柳滨和云之凡两个年轻恋人因战争失散,几十年后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垂垂老矣,才重又见面的故事;《桃花源》讲述了武陵人袁老板,发现妻子出轨,懦弱地离家捕鱼结果发现了桃花源的故事。
这部戏公演多年,有许多版本,其中林青霞版还拍成了电影。最动人的情节是,江滨柳重病,云之凡来看他,这是两人失散多年后第一次见面。千言万语,却又相对无言。此时此刻,剧本上所有的“沉默”字样都令人心惊,令人慨叹命运。
————————
【编辑推荐】
(一)“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赖声川巡演33年的经典之作
赖声川被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中国日报》),由他编剧并导演的《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面世,巡演33年,林青霞、金士杰、谢娜、何炅……接连出演,至今一票难求。
这部戏有创新的故事架构,一古一今,一悲一喜,时空交错,交替上演,首演便爆棚,后来获得台湾文学大奖;改编成同名电影之后,又获得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改编剧本奖。不仅拥有戏剧魅力,更有文学价值。
(二)赖声川亲自审订,版本权威,演出资料首度公开
赖声川本人臻选剧目版本,亲自逐字逐句审订,内容权威,适合大众阅读。
独家收藏剧目世界首演信息,包含原始演出阵容、演出年份及地点、时间,满足剧迷收藏需求。
剧本前有演出场景介绍,舞台设计细节和赖导亲自写下的时长参考,“年轻人拿在手里就可以排戏”;剧本后附有该剧每一版本的演出时间地点及演员和幕后阵容,超全演出资料首度公开。
(三)装帧精美大胆:复古节目单,手工黏贴工艺,下沉式舞台设计,可360°翻折
复古话剧节目单设计,中央美院专业人士设计专属书名字体,颜色和版式都大胆、复古,内容饱满;采用手工黏贴工艺,掀开节目单,下沉壳面上印有该书最精彩的段落,极具视觉冲击力。
裸脊锁线装帧,不仅可180°平摊,还可360°翻折,单手持书无压力。
书脊喷涂封面同色彩墨,先进工艺,高颜值收藏。
剧场刹那的光影,这一次,我们用文字凝为永恒。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图书] 豆瓣
Flowers for Algernon
8.7 (518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凯斯 译者: 陈澄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4
很多人都笑我。但他们是我的朋友我们都很快乐。
— 以《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原著改编,野岛伸司编剧、山下智久主演的TBS日剧于2015年春季开播
— 《24个比利》作者人性关怀经典,全新完整译本
— 囊括科幻小说两项大奖《星云奖》《雨果奖》
— 全美销售超过500万册,多 次欧美影视、舞台剧及日剧改编
— Reddit社交网站读者最爱百大书籍
— “这个故事强烈震撼了我,他敏锐的感觉以及掌握这部非凡杰作的叙事技巧太令人惊叹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银河帝国》系列作者
— 美剧《疑犯追踪》女主之一“根姐”(Root)最喜欢的书
声称能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在白老鼠阿尔吉侬身上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下一步急需进行人体实验。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的心智障碍者查理·高登成为最佳人选。手术成功后,查理的智商从68跃升为185,然而那些从未有过的情绪和记忆也逐渐浮现。
丹尼尔.凯斯重要作品: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1966年)
《第五位莎莉》(The Fifth Sally,1980年)
《24个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1981年)
《比利战争》(The Milligan Wars,1994年)
《镜像姊妹》(The Asylum Prophecies,2009年)
天空之蓝 [图书] 豆瓣
Le Bleu du Ciel
6.8 (20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巴塔耶 (Georges Bataille) 译者: 施雪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11
巴塔耶的小说《天空之蓝》写于1935年,但直到1957年才由让-雅克•珀维尔(Jean-Jacques Pauvert)出版。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以主人公亨利·托普曼(Henri Troppmann)为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青年迷茫、绝望、耽溺酒色的黑色流浪生活。托普曼与三个女人纠缠不清:嘟蒂(Dirty),是位富有、轻佻、神经质又酗酒无度的美丽女郎;拉扎尔(Lazare),相貌丑陋的犹太女人,共产主义者、激进分子,随时愿为坚定信仰而献身;还有年轻、温顺的歌泽妮(Xénie)。故事开场于伦敦一家妓院,托普曼和多蒂一夜狂欢。随后,场景转向巴黎,托普曼向拉扎尔坦白多蒂的故事,以及自己种种不齿的痛苦与欲望。日复一日,醉生梦死,他在一夜宿醉后偶遇格泽妮,重病的托普曼得到格泽妮无微不至的照顾。康复之后,托普曼前往巴塞罗那,西班牙已在内战边缘,一场罢工正在孕育,战争的阴霾笼罩都市。托普曼收悉嘟蒂来信,得知她即将前往巴塞罗那与自己汇合;拉扎尔则谋划着向监狱发起进攻;格泽妮与托普曼的好友米歇尔相识……接二连三的动荡之后,嘟蒂和托普曼动身前往德国。故事最后,嘟蒂也离开了托普曼,主人公一个人在法兰克福,看着少年纳粹游行,预示着时代的剧变即将到来。
整个故事都沉浸在压抑、阴沉而绝望的氛围之中。托普曼在欧洲城市间酗酒、狂欢、流浪、哭泣、追寻死亡。巴塔耶说:“……《天空之蓝》中所有骇人的失常之举都源于当时撕扯我的痛苦折磨。但我从未觉得单单这个理由有足够分量,所以1935年书写完后,我放弃了出版计划。而现在,1957年,读过手稿并为之动容的朋友们希望我能发表这部作品。我最终决定相信他们的判断。”
赵南栋 [图书] 豆瓣
9.5 (20 个评分) 作者: 陈映真 九州出版社 2020 - 6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文小说经典,陈映真小说全集大陆首次出版。人的体温,人的骨头,人的勇气。走过台湾当代历史的后街,一个知识人书写他所身处的时代,最激荡的历史、最炽烈的梦想、最苛烈的青春,和狂飙般的生与死。《赵南栋》收录脍炙人口的名篇《山路》《铃铛花》《忠孝公园》等七部中短篇作品。
★梁文道《一千零一夜》讲读书目,被湮灭的历史,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灵魂,台湾左翼青年的前世今生。究竟人当如何活着?他们曾在暗夜里行路,为了信仰丢却性命,最终没有留下名字。“我写这些故事,其实就想告诉人,人的精神水位曾经这么高过。这样朗澈地赴死的一代,会只是那冷淡、长寿的历史里的,一个微末的波澜吗?”
★白先勇、侯孝贤、林怀民、杨照、蓝博洲、许知远 诚挚推荐。“那是我第一次认识陈映真先生的作品。肿着脸,眼睛眯成一条缝,一面读一面哭,哭完再读一遍……这几年重读《山路》《铃铛花》,仍会湿了眼眶。对于弱小的、边缘的人物,他有不渝的爱,对于人世间的不公不义他充满愤怒。这么久以来,他一直在感动着我们。”(林怀民)
【内容简介】
“请硬朗地战斗去罢。”
《赵南栋》收录陈映真创作于1983-2001年的7部中短篇小说,包括脍炙人口的名篇《铃铛花》《山路》《忠孝公园》等。这一段书写主要是对历史的反省,讲述二十世纪“最激荡的历史、最炽烈的梦想、最苛烈的青春,和狂飙般的生与死”,台湾左翼青年的前世今生。穿越时光的烟尘,噙着热泪,以灵魂的战栗谛听那逝去一代的风火雷电,与被暴力和谣言所欲湮灭的“白色恐怖”的历史正面相遇。被追捕沦为山洞“野人”的莺镇老师高东茂,怀着宗教般赎罪意志的“山路”少女蔡千惠,颓废虚无度日的狱中左翼后代赵南栋,难以返乡的大陆台籍老兵杨斌……陈映真通过力透纸背的书写,将所有被时代压制、涂销的声音与足迹救赎回来,重新赋予那些历史“后街”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以眉目与声音,再现他们的现实与理想、软弱与崇高、绝望与希望,淬炼出人之为人的高贵,以及信仰一词的全部重量。
七篇小说劈开笼罩整个二十世纪的茫茫夜雾,掘开历史的幽暗岩层,擦亮人的神性之光。这是最真实的历史,与最真实的诗,为百年离乱的台湾进行精神塑型。
【名家推荐】
林怀民(作家、云门舞集创办人)——十六岁那年,我鼻窦炎动手术。朋友带了陈映真的小说来探病。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先生的作品。肿着脸,眼睛眯成一条缝,一面读一面哭,哭完再读一遍……这几年重读《山路》《铃铛花》,仍会湿了眼眶。对于弱小的、边缘的人物,他有不渝的爱,对于人世间的不公不义他充满愤怒。先生不呐喊不控诉,始终以独特的温婉的“陈映真语气”感动、激励着我。丧志,或觉得自己有“堕落倾向”时,我回去读陈映真。
梁文道(作家、媒体人、看理想策划人)——陈映真的小说,带着一种日本文学式的柔美、曲折、迂回。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各种价值上的探问。他带给读者的不是说教和灌输,而是刺激你不断地反省、怀疑、提问。这才是一个左派应该具有的批判精神。左派的爱,指的是去爱那些在社会上所有被侮辱、被伤害,同时还发不出声音,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人。
侯孝贤(电影导演)——陈映真的小说有他的一种能量,这种感动力量可以透过小说形式直接影响到我。陈映真对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还是最根本、最简单的他的“人格”。我想拍他的小说《铃铛花》《后街》《面摊》。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陈映真是我的偶像。他既代表知识分子永不停息的批判精神,拒绝与时代潮流妥协;他也充满平民意识,关切小人物的内心与命运。
我的米海尔 [图书] 豆瓣
My Michael
8.5 (8 个评分) 作者: [以]阿摩司·奥兹 译者: 钟志清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阿摩司•奥兹是以色列的世界级作家,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而《我的米海尔》正是奥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奠定了奥兹的国际地位,也是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的杰作,受到阎连科、毕飞宇、池莉、徐坤、邱华栋等作家的一致赞誉。《我的米海尔》自1968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小说采用女性话语,丰富地表达出女性意识与女性心理特征,在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女人与家庭,是奥兹笔下不断复沓的命题,他想探讨现代人怎样生活这一主题:两个普普通通年轻人的婚姻究竟错在了何处?“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了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汉娜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读者。小说通过因婚姻绝望而坠入疯狂的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感受人生,表现手法匠心独运,行文优美自然,让读者在遥远的东方大陆,一睹上世纪50年代耶路撒冷人神秘莫测的家庭生活和生动丰富、充满神奇色彩的社会文化场景。
《我的米海尔》讲述在神秘而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文学系女大学生汉娜与地质学博士米海尔一见钟情。十年岁月悠悠而逝,往昔的对恋人在情感上悄然发生微妙变化。天生丽质而多愁善感的汉娜失望痛苦,慢慢退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尽情宣泄着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
爱与黑暗的故事 [图书] 豆瓣
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8.3 (28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钟志清 译林出版社 2014 - 3
当今以色列最富影响力的作家阿摩司·奥兹发表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学界视为奥兹最优秀的作品,短短五年就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译本。尤其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德朗士的英文译本在2004年面世后,这部作品更广泛地引起了东西方读者的兴趣,不仅促使奥兹一举夺得2005年“歌德文化奖”,又于2007年入围“ 国际布克奖”,最近还荣获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这部近六百页的长篇小说把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以娓娓动人的笔调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抑或说家族故事与民族历史。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
汤岛之恋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日) 泉镜花 译者: 文洁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4 其它标题: 汤岛之恋
出身寒苦的梓做了子爵家的上门女婿,后离家出走,与贫穷时结识的蝶吉亲近。蝶吉对梓一片痴情,但梓却念念不忘自己的社会地位,终致蝶吉精神失常。警察因此传唤了梓。梓料到自己的前程会被断送,遂拼命抱住蝶吉一道跳进河里。
纽约客 [图书] 豆瓣
9.1 (44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纽约曼哈顿像棋盘街似的街道,最有意思的是,每条街道个性分明,文化各殊,跨一条街,有时连居民的人种也变掉了,倏地由白转黑,由黄转棕。纽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移民大都会,全世界各色人等都汇聚于此,羼杂在这个人种大熔炉内,很容易便消失了自我,因为纽约是一个无限大、无限深,是一个太上无情的大千世界,个人的悲欢离合,飘浮其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了。
六三、六四那两年夏天,我心中搜集了许多幅纽约风情画,这些画片又慢慢转成了一系列的“纽约故事”……六五年的一个春天,我在爱荷华河畔公园里一张桌子上,开始撰写《谪仙记》,其时春意乍暖,爱荷华河中的冰块消融,凘凘而下,枝头芽叶初露新绿,万物欣欣复苏之际,而我写的却是一则女主角飘流到威尼斯投水自尽的悲怆故事。当时我把这篇小说定为“纽约客”系列的首篇,并引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作为题跋,大概我觉得李彤最后的孤绝之感,有“天地之悠悠”那样深远吧。……可是悠悠忽忽已跨过了一个世纪,“纽约”在我心中渐渐退隐成一个遥远的“魔都”,城门大敞,还在无条件接纳一些络绎不绝的飘荡灵魂。
——白先勇
寂寞的十七岁 [图书]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这次我的早期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又有机会重读一遍十几年前的那些作品,一面读,心中不禁纳罕:原来自己也曾那般幼稚过,而且在那种年纪,不知哪里来的那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初来美国,完全不能写作,因为环境遽变,方寸大乱,无从下笔,年底耶诞节,学校宿舍关门,我到芝加哥去过耶诞,一个人住在密歇根湖边一家小旅馆里。有一天黄昏,我走到湖边,天上飘着雪,上下苍茫,湖上一片浩瀚,沿岸摩天大楼万家灯火,四周响着耶诞福音,到处都是残年急景。我立在堤岸上,心里突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动,那种感觉,似悲似喜,是一种天地悠悠之念,顷刻间,混沌的心景,竟澄明清澈起来,蓦然回首,二十五岁的那个自己,变成了一团模糊,逐渐消隐。我感到脱胎换骨,骤然间,心里增添了许多岁月。
黄庭坚的词:“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不必十年,一年已足……
——白先勇
孽子 [图书] 豆瓣
9.2 (72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1
《孽子》是白先勇描绘同性恋者世界的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的“孽子”是一些脆弱的孩子,被遗弃在街头、被逐出家门、屡次从家中逃跑或是未被了解,他们聚集在半明半暗的隐秘处,沉湎于为钱而做的爱,屈服于为他们短暂命运设置信标的长者。而最终,他们毕竟还是要在彼此宿命的运数中那种粗暴的、剧烈的温柔里相互取暖。听到一则这隐秘王国的传说,他们都会目瞪口呆;这些孩子虽堕落和违反常情,但却又感情丰富且乐于牺牲;前辈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往往会起一种集体身份认同的作用。这些失落而颈上未戴项圈的孩子,他们因一些从他们的失势中硬拉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事而存活着。书中的“郭老”,一位性爱市场的享乐者,就在每一位“新人”来到时为他留住影像,他的“青春鸟集”是一本永恒的相簿,留存了在危险之中却又被神化的青春少年。
——尹玲《研悲情为金粉的歌剧:白先勇小说在欧洲》
刘以鬯经典套装 [图书] 豆瓣
作者: 刘以鬯 著 / 梅子 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6
他今年一百岁了,
他是香港文学一代宗师。
他的文字醉倒一代代文青,包括导演王家卫。
电影《花样年华》《2046》分别源于他的《对倒》《酒徒》。
他说:我无意写历史小说,却有意给香港历史加一个注释。
于是,50-70年代的香港,
那些蒙尘岁月,那些潮湿记忆,被一代大师唤醒了。
刘以鬯经典(全三册:1.酒徒 2.对倒 3.寺内)
【《酒徒》内容简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对倒》内容简介】
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过……
“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借用此形式,作者于1972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对倒》,后又浓缩为短篇,本书为长、短篇合集。2000年,《对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寺内》内容简介】
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熔想象与诗意、古典与现代于一炉,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
这部结集于1977年的经典小说集,篇篇有创意,篇篇是佳构,以“求新求异”的文体实验,彰显现代小说的新锐与性灵,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维庸之妻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ヴィヨンの妻
8.4 (27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陈龄 重庆出版社 2013 - 8
《维庸之妻》是太宰治的短篇小说集,书中的同名之作是太宰的名篇。《维庸之妻》,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一个女人在自己丈夫酗酒,欠债,与女人私奔最后跳水自杀的情况下,一直维系着家庭,出门做女佣为丈夫还清债务。200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三十三届世界电影节上,由根岸吉太 郎导演、松高子和浅野忠信主演的同名电影《维庸之妻》荣获最佳导演奖。
津轻 [图书] 豆瓣
津軽
7.7 (16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吴季伦 猫头鹰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6
●○太宰治“人生三部曲”
自传性暖心归乡记,
带你重新认识太宰治
●○全新引进,
精装珍藏版,
专属颜色文艺刷边
●○太宰治鲜有自传作品,
温情描述家乡人事物,
太宰治粉丝必读之书
“读者们,请带着勇气向前走,切勿绝望!”——太宰治
~~~~ ~~~~~~~~~~~~~~~~
津轻地区位于日本本州 岛北端,太宰治在这里度过了他前二十年的人生,这里的人与景更成为太宰治日后诸多作品的原型。
一九四四年,已经有了四次自杀未遂经历的太宰治回到这个睽别许久的故乡,一扫往日的阴霾愁绪,赏山水、访旧友,展开了一场自我治愈的巡游。
此行,太宰治本是受人所托为故乡津轻创作风土记,可他不仅用幽默自嘲的口吻讲述了偕友人登高、吃蟹、饮酒、畅谈的经历,更以少有的温柔笔触,为读者描绘了这片他生命中仅存的光明之地,使得本书收获了可以媲美小说的效果。
“正因为我是血统纯正的津轻人,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大讲津轻的坏话。但是,如果其他地方的人听到我讲这些坏话,因而全盘尽信并且瞧不起津轻,我想自己还是会觉得不大高兴。再怎么说,我毕竟深爱着津轻。”
女生徒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8.0 (32 个评分) 作者: [日]太宰治 译者: 陆求实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 1
“在这泥沼般的人世间,好想美丽地活下去。”
——————————————————————————
太宰治"女性独白体“短篇小说集
野间文艺翻译奖得主 陆求实全新译本
——————————————————————————
本书选取太宰治作品中以女性第一人称视角叙述的10 篇作品,以其中的名篇《女生徒》为书名,并对照各个故事中女性的人生轨迹——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追忆 少年时光,对各篇顺序做出梳理。
·
他以沉郁细腻的笔触,完美展现女性内心
以一双敏锐善察的眼,看尽人间炎凉悲喜
这是太宰治对女性、对自己所做的真挚告白
“在这泥沼般的人世间,好想美丽地活下去。”
·
——————————————————————————
◇可悲,可怜,可敬,可爱——太宰治笔下的女性众生相
太宰治以他敏感善察的心和细腻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笔触,写出女人那如万花筒般变化无穷的多面性。
《女生徒》中的我既觉得年老色衰的母亲令人厌烦,又觉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应该好好照顾她;
《发妻》中的我一直卑微地注视丈夫,却也看透他的虚伪和懦弱;
《好客的夫人》中的我一边为夫人感到痛心,却也不禁折服于她的温柔;
这些被时代洪流无情冲刷的女人们,她们既浑浑噩噩,也通透无比;既卑微似尘埃,也坚韧如蒲苇。在她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的卑微无力,也能看到其中最温柔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
◇写尽世人幽微不可解的伤痛和欢喜
与《人间失格》中那份浓烈到叫人喘不过气的丧失感相比,《女生徒》中的悲喜更像是针刺般的切肤之痛——它微小,且往往没有缘由地突然到来,但你就是能切实感受它的存在。太宰治正是把人这份微妙的心绪写到了极致。
《女生徒》中的我会为衬衣上绣有一朵白蔷薇暗自开心,《皮肤与心》中的我会为鼻尖上长出一粒脓包突感光火,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但同样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喜笑颜开、雀跃不已。这很矛盾,也很滑稽,但这就是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为无数幽微不可解的悲喜所苦,同时又被它们救赎。
·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人生困境
《皮肤与心》中对相貌的自卑,《千代女》中江郎才尽的悲剧、《发妻》中爱的求而不得、《叶樱与魔笛》中独自面对病痛的孤独,这些是太宰治笔下人物的困境,是太宰治自己的困境,同时也是如今大多数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会有的经历和心境。数十年前太宰治书写的困境,如今仍存在于在我们中间。
——————————————————
太宰治一生辗转在各种女人之间。他之于女人,就如同萤火之于飞蛾,众多女人愿飞向他,与他赴死,而他终其一生也与这些“飞蛾”共舞,过着朝生暮死、放浪形骸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不难寻觅到这些女人的身影。
更进一步说,这些女人成为了太宰治作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其中以女性第一人称“我”写就的女性独白体作品。细细读来,他笔下的这些“我”既是他喜爱的、敬畏的、鄙夷的、同情的女人,同时也是在写他自己,是以女性视角
去剖析自己那颗脆弱、善感、柔软、自卑的心,并对当时的世间人情做出敏锐的体察。
这一点既让人感觉到些许奇特,也让人不禁感叹“不愧是他”。
所以,希望通过这样一本太宰治“女性独白”的短篇集子,从这样一个稍显微妙的角度,和读者们一起再次阅读太宰治。
——————————————————
能读到女生徒这样的作品,是时评家偶然的幸运。
——川端康成
台北人 [图书] 豆瓣
9.1 (93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
“一个作家,一辈子写了许多书,其实也只在重复自己的两三句话,如果能以各种角度,不同的技巧,把这两三句话说好,那就没白写了。
《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 ——白先勇
创建日期: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