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下載的書籍

Zeitgeist

Zeitgeist @Zeitgeist

170 本书  

需要下載的書籍To Be Downloaded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 [图书] 豆瓣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作者: [美]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 译者: 林弘宣 前衛出版社 2009
一部塵封百餘年的珍貴書稿,首次曝光!
1873年,Steere親身踏查台灣,走訪各地平埔族、福佬人、客家人及部分高山族,以生動趣味的筆調,記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原貌,及史上西洋人在台灣的探險紀事,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珍貴經典。
1873年,年輕的美國博物學者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遊遍中南美洲後,轉而橫越太平洋,一舉深入外人眼中神秘詭譎的福爾摩沙島,展開長達半年的調查採集之旅。當時島上的西方人士極少,像史蒂瑞這種專業的博物學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他以超越前人的專業視野,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踏查記錄。
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史蒂瑞走訪邵族、巴宰族、賽德克族、西拉雅族及排灣族等族群的詳實記錄。他具體描繪了當地的風俗、生態、住屋、服飾、刺青、獵首、語言、音樂等面向,為消失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傳統文化,留下一幅權威性的生命圖像。另一方面,他也努力追溯南島民族的過往,從偏遠山區的八十多歲老嫗口中,記錄下一百多個西拉雅語詞彙,更從崗仔林的頭人處,用槍枝換取近30份的「新港文書」。當然,島上隨處可見的福佬人、客家人,以及各地的交通狀況、城鎮、族群關係、習俗、營生方式等,史蒂瑞也沒錯過,透過他的描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社會重現在前,彷彿觸手可及。
史蒂瑞返國途中,還特別前往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檢視福爾摩沙的相關文獻。在浩繁書帙間,他搜尋到17世紀的荷蘭牧師干治士、蘇格蘭旅人萊特,18世紀的傳奇冒險家貝尼奧斯基伯爵,以及19世紀的「安妮號事件」船難者金理、史溫侯領事等人所寫下的探險紀事、獄中日記,很多都是今日難以窺見的作品,再加上他本人的所見所聞,就構成了本書的第二部份。
本書雖寫成於1870年代,卻命運乖舛,塵封了百餘年後,才在2002年由李壬癸院士整理出版。但經典畢竟是經典,一經問世,即躋身台灣史的重要文獻,並以生動趣味的筆調,娓娓道出原汁原味的先祖歲月,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李任癸
有關台灣早期的歷史文獻,自從荷西時代以後,因為清朝的閉關政策,很少西方人士能夠到台灣來做較長時間的逗留,也就沒有多少這一方面的西方文獻記錄。台灣開埠之後,從1860年起才有較多的歐美人士陸續到台灣來,他們留下不少第一手的訪查記錄,如Swinhoe (1858), Bullock (1874), Collingwood (1868), Mackay (1896), Ritchie (1875), Steere (1874, 1875), Taintor (1874)等等,時間大都集中在1860至1875年之間。這些第一手的訪查記錄大都是刊登在期刊上的報導文章,後來成為專書的只有馬偕博士(Mackay 1896)的那一部《台灣遙寄》,可惜那是在他去世之後才由別人代為編輯出版,可能被刪掉不少有價值的資訊。直到最近我們才發現美籍學者Joseph Beal Steere(史蒂瑞)曾經於1873至1874年間在台灣調查研究長達半年之久,而且在1878年撰成了一部書稿: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福爾摩沙及其住民》),收藏在密西根大學圖書館Bentley Historical Library,一直都沒有出版。
這部書是在偶然的機會中被發掘出來的。1992年2月,我忽然收到密西根大學考古學教授Henry Wright寄來約20件新港文書的影印本,他想知道原件是否值得特別設法保存。我的初步看法是有價值,於是我就又影印了一份寄給土田滋教授,也請他鑑定,因他已研究西拉雅語多年,他很快就回我信說,那批契約文書很有價值。我把他的回信轉給Wright教授,並請他查閱有關Steere的檔案資料,特別是有關台灣的各種資料。一直到2001年7月,他才抽空到該校Bentley Historical Library去翻閱Steere生前所留下的各種手稿以及相關的資料,並且告訴我有各種資料,包括文稿“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他把Inhabitants誤記作Languages),內容似乎很值得詳讀。這引起我很大的興趣,毅然決定於2001年12月間親自到密大去看Steere的這批資料。我的興趣主要在台灣南島語言資料。我翻過各種館藏的資料之後,雖然所能找到的語言資料很有限,而且大都已發表(見Steere 1874/75),但他的詳實記錄的確有助於讓我們瞭解十九世紀下半日本人治台之前台灣島民的實際狀況,對於台灣的史學、人類學、博物學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Sterre於1873年10月初從香港搭船到淡水,他再從淡水搭船到高雄港,當時走水路比陸路要容易得多。他在高雄港附近探險之後,就從高雄坐船趕到台南的安平港,要跟蘇格蘭傳教士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英國駐外領事通譯Bullock會合,三個歐美人士要一起結伴到中部內陸去調查或傳教。從此他展開對台灣內陸地區的調查工作,採集各種動植物標本,記錄原住民的語言文化。他先後走訪了這五個族群:日月潭的水社((邵族)、埔里的埔社(烏牛欄的巴宰族)、湄溪的「生番」(賽德克亞族)、再走訪大社和內社(巴宰族),最後才到南部的崗仔林(西拉雅)、萬金庄(西拉雅)、「傀儡番」(Kalewhan,排灣族)。每到一處,他都有詳細的紀錄,包括各地的風土人情、生態環境、住屋、服飾、刺青、獵首、去齒、語言、音樂、船難等等,可說是應有盡有,鉅細靡遺。最難得的是,他不怕道路險阻,尤其生番地區處處隱伏殺機,隨時都有被獵人頭的危險。有一次他們冒險到霧社山區的湄溪(Tungan)去調查,在歸途中被數十個全副武裝的賽德克族人前後左右包圍起來,準備隨時動手。幸而他們保持冷靜,沒有被沖散。正在危急的時刻,有一隻鳥從頭上飛過去,Steere只開了一槍就把牠打了下來,這產生震懾作用,對方才不敢貿然動手。此情此景真是令人驚心動魄,可真是歷劫歸來。他們回到埔里,巴宰人都以為他們早就被宰了,竟然意外地平安歸來,大家都很熱誠地為他們慶幸一番。
且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部書價值的一斑。在他已發表的論文(Steere 1874, 1874/5)中,他雖提到他收集到的新港文書及其書寫時代和背景,但並沒有說明那些新港文書採集的地點及如何取得。在書稿中他就有詳細的交代,原來他事先已聽到有那種用羅馬字母拼音的平埔族語文,專程前往搜購,他那一批契約文書都是從崗仔林部落酋長的手中以他的槍枝換取來的。因此我們才知道那幾件新港文書確實可以反應崗仔林西拉雅家族的經濟狀況。又如,他所記錄的西拉雅一百多個語彙,都是從更偏僻的山區,根據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婦口中問到的。那時她已忘掉了許多西拉雅語,她說連她的父母在世時都很少使用西拉雅語了。他這些背景資料可以提供我們推論:大約在十九世紀上半,西拉雅語就已逐漸消失了(請參見拙著〈新發現15件新港文書的初步解讀〉)。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各有六章,前半部寫Steere到台灣蒐集動植物標本以及各種人文地理資料的經過,尤其是有關南島民族的第一手資料;後半部寫有關台灣的歷史資料,以及當時各族群的狀況,有許多是引用別人的報告(有些報告在今日很不容易看到),也有他自己的觀察和意見。他寫得非常具體和細膩。有關台灣南島民族的實際情況,在他之前還沒有人寫得那麼翔實和生動。附錄有五種參考資料,大都是史蒂瑞有關台灣的紀錄和他所採集的資料,只有地圖是顯示他在台灣各地旅行的地點和時間,由編輯者繪製。
日本帝國主義與鴉片 [图书] 豆瓣
台湾総督府専売局文書にみる阿片政策
作者: 栗原純 译者: 徐國章 臺大出版中心 2017 - 4
鴉片,是殖民地的毒藥,還是帝國主義的良方?
充滿自我矛盾的總督府鴉片政策
1895年日本正式領有臺灣。隨著十九世紀末文明與野蠻二元對立的列強思維,日本統治者也意識到鴉片問題乃是攸關「文明」能否克服「野蠻」,及統治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帝國政府於是在臺灣推展一系列漸禁、專賣、藥用、特許及戒除的鴉片政策,並自詡其為「人道」做法。
本書蒐羅臺灣總督府及專賣局的相關文書,呈現當時鴉片政策的「帝國性格」,並分析隨後如何以臺灣為中心向外推展鴉片販售以獲取利益;又如何在國際聯盟訪臺的壓力下轉變政策;及從帝國內的鴉片相關協力合作狀態、列國和國際聯盟帶來的國際及外交上的影響等內、外兩方面進行探討。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鍾淑敏──專文導讀
共同推薦:
呂紹理(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郭文華(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從海洋看歷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海から見た歴史
作者: 小島毅監修 / 羽田正編集 译者: 張雅婷 廣場 2017 - 5
從媽祖信仰的傳播與倭寇、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看這一千多年來東亞海域的故事
東亞海域不只有蒙古來襲與鎖國、「一口通商」,從媽祖信仰傳播之廣(東抵琉球、南達菲律賓印尼泰國)就足以證實東亞海域各地交流通商的活絡,當然這其中也將出陸權對於海洋的利用與警戒的矛盾、掙扎。
近代東亞世界的海域
1.跨越海洋的商品和情報
一七一五年的冬季,在大坂、道頓堀戎橋的淨瑠璃小屋竹本座,近松門左衛門作的「國姓爺合戰」開始上演,以鄭成功為原型的主角,擁有日本人母親的混血英雄和藤內,以比擬為清朝的「韃靼人」為對手,為了復興明朝而戰,這部作品立刻獲得街頭巷尾的廣大歡迎,相當賣座,破例演出長達十七個月。
2.產業、貿易構造的重整與國產化的進展
要說明十八世紀的東亞海域產業,就必須要留意到商品作物的生產。其背景是農業經營裡面,以核心家庭或者是再加上祖父母的四~七人程度為基本單位,在各地形成「小農社會」。小農社會的成立,在中國是十六世紀左右,在日本、朝鮮是十七世紀左右,以及在越南是十八世紀。伴隨小農社會的普及,適用於小農經營的農耕法和農業技術,透過農書或農業專家等方式傳播開來,同時剩餘勞動力也投入到家庭代工等的農家副業裡,以及日本的家制度與漢人的宗族等,家族、親戚組織也演變成適合這種型態的樣貌。其中,選擇生產棉、桑(採取生絲用的蠶飼料)、菸草、茶這樣的商品作物來作為本業的地區也逐漸增加,不是副業,在之前的時代已經成立的流通網絡,就支撐著這些生產與地域間的分工模式。
3.人口的增加與移動—叱吒南海的「華人世紀」
為十八世紀帶來特色的一大動態就是中國大陸的人口爆發,日本列島或朝鮮半島在十七世紀是人口增加的時代,但是十八世紀中葉呈現停滯的狀態,對此,中國大陸的人口從十七世紀末開始爆發,推估那個時候大約是一億五千萬人的人口,在一百年後的十八世紀末突破三億人,一七五○年左右的推估人口,日本大約三千萬人,朝鮮約七百萬人,可是清朝多達一億九千萬~兩億兩千萬人。
4.情報交流的印刷化
這個時期跨海移動的物品裡面,值得一提的是書籍。與上個世紀相比,雖然這個時代在東海上往來、進出四個「近世國家」的人或物品減少,但是書籍的流通卻相當興盛,移動的情報範圍擴大許多,清朝治下的以江南為首的各個都市,向日本或朝鮮、琉球、越南方面發信,透過海路和陸路傳播了大量的漢語情報。
這個時代漢籍的最大買主,是和清朝沒有正式邦交的日本,德川政權與各個大名的政治權力,積極地透過來到長崎的華商和唐通事收集漢籍,甚至是飢渴的程度。在日本,漢籍受容的重要特徵是民間書店發行和刻本。
5.航海信仰的「在地化」和「近代化」
這個時期的海域交流特徵也可從航海信仰的面貌及其變化觀察到,航海神的媽祖(天妃、天后)從中國大陸出發的船舶所到之處皆可看到,琉球有祈求保佑和福州之間航海安全的天妃宮,在南海的華人街媽祖信仰也很興盛,在日本列島裡面,華商在長崎興建的唐寺或唐人屋敷裡設有媽祖堂,提供給入港的華船可以把船上媽祖像暫時寄放,奉請船上媽祖前往媽祖堂的「菩薩揚」(護送媽祖隊伍),充滿了異國情緒的景象,成為十八世紀長崎的特色。
另一方面,九州的薩摩和北關東的常陸等地,日本人漁民或船員也在祭拜媽祖,薩摩的媽祖是從海上看很醒目的野間山頂上以娘媽權限為神名來祭拜。深見玄岱在一七○六年出現的「娘媽山碑記」裡面記載由於無法拯救哥哥心生悔恨而投海的媽祖遺骸漂抵岸邊,這是《天后顯聖錄》的改寫作品。
重要事件
蒙古襲來(西元1274年、1281年)
明太祖廢除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等三個市舶司(西元1374年)
日本南北朝結束(1392年)進入室町幕府時代
葡萄牙傳教士聖方濟‧沙勿略東來麻六甲與日本(1549年抵達鹿兒島)
1565年起,西班牙陸續征服菲律賓群島
隆慶開關(西元1567年,明穆宗)
豐臣秀吉於1587年下令驅逐傳教士、施行禁教令(針對天主教)
文禄之役(西元1592年)慶長之役(西元1597年)
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1602年)
德川幕府執行鎖國(1633年)
大清入關(西元1644年)
大清入侵台灣(西元1683年)
1757年大清乾隆帝下令只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1853美國東印度公司司令佩里率四艘軍艦駛入東京灣
本書特色
稀有權威
父輩的罪惡 [图书] 豆瓣
Learning from the Germans: race and the memory of evil
作者: 蘇珊.奈門(Susan Neiman) 译者: 張葳 衛城 2022 - 6
愛因斯坦論壇主席、前耶魯大學哲學教授蘇珊.奈門
走出學術圍牆,走入歷史記憶現場
戰後德國、美國南方如何致力釐清過往?
德國轉型正義的漫長道路,怎樣塑造了更寬容多元的社會?
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美國南方奴役黑人……
這些發生在歷史上、父輩的罪惡,今日人們應當如何看待?
釐清過往,面對歷史上的錯,何以能幫助我們走向未來?
★誠品書店七月選書
★中文版收錄2020年新版後記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陳嘉銘專文導讀
★亞馬遜書店4.6顆星評鑑、Goodreads書評4.3顆星評鑑
愛因斯坦論壇主席、前耶魯大學哲學教授蘇珊.奈門,是一位在美國南方出生長大,長年居住在德國的猶太白人。她童年生活在60年代的美國南方,正是美國民權運動方興未艾,但種族隔離勢力也劇烈反撲的時代。成年後,80年代她居住在柏林,作為一位猶太人,體驗了冷戰尚未結束、德國人對戰爭的罪惡仍然非常敏感的時期。
當兩德統一後成立的愛因斯坦論壇,邀請奈門擔任主席時,首先出現在奈門心頭的是身為一位母親的考慮:她會讓自己的三個猶太孩子,在前納粹德國的首都生活長大嗎?
經過觀察與思考,奈門的答案是肯定的。80年代的柏林或許還不是一個外國人和猶太人能自在生活的地方。但是2000年時的柏林已經徹底轉變。她三個孩子能在當地安然成長,絲毫不感到畏縮。
這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多元文化、寬容的氣氛,如何成為當地的特質?這並不是由官方下一道命令,更不是一夕之間就能改變的。奈門身為研究「正義」的哲學家,想要瞭解面對過去、釐清過往,如何能幫助現在,為更好的未來鋪路。
對這個問題,她決定不在書房中做抽象的哲學思辨,而是走出學院圍牆,實際在德國與美國南方進行了深度的訪談。通過與德國人的對談,奈門講述了德國人面對歷史真相,漫長而艱難的道路。在美國,她也採訪了許多不畏種族主義者挑釁,持續在南方進行教育、推動正義平權的社運人士。
有人說,過去已經過去。然而釐清過往,不只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創造一個人們能誠實參與自身歷史、真實活在當下的世界,更是為了未來不會再受到過去的不平等所支配。
面對歷史上的傷,那是治癒終將開始的地方!
「釐清德國不道德的過往並不是一項學術任務,這是更為私密之事。這意味著當面質問你的雙親與老師、指出其權威的腐敗之處。……我並非中立的觀察者,這個故事中也有我的身影。不過,我決定使用第一人稱寫作不是因為我相信歷史的主觀性無可改變,而是因為這是種指認出個人主張背後之責任並且承擔起責任的做法。」——本書作者蘇珊.奈門
「『密西西比是公民運動的百老匯,沒人會離開百老匯。』較不那麼戲劇性的說法是,如果你能改變密西西比社群,你也許就能改變任何人。站在原爆點上,知道你身處美國最糟糕的核心,是否帶來一種救贖感?傑西.傑克遜說:『我仍然認為密西西比州是治癒美國的關鍵,密西西比有種魔力。』」(引自本書第四章)
釐清過往(Vergangenheitsaufarbeitung)、處理過往(Vergangenheitsverarbeitung)、克服過往(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紀念文化(Erinnerungskultur)等幾個詞彙,是用來指涉當代德國人面對納粹歷史時,國家、公共和個人多層次的處理工作和過程。它包括面對過去、釐清過去的事實、原因與影響、確認責任歸屬、承擔集體罪責、給予過去該當的正義與紀念、記憶過去、重建關係、文化和制度,並學習與過去共存等工作。不僅是以中文為主的臺灣,似乎連其他國家與語種也沒有完全對應這類行為的詞彙。而唯一比較接近於這項行為的稱呼,在臺灣或中文世界裡被稱作「轉型正義」。
普丁正傳 [图书] 豆瓣
作者: 史蒂文·李·梅耶斯(Steven Lee Myers) 译者: 陳珮榆 好優文化 2019
帝國的野心 [图书] 豆瓣
The Great Game: The Struggle for Empire in Central Asia
作者: 彼德.霍普克(Peter Hopkirk) 译者: 李易安 黑體文化 2022 - 4
維多利亞時期的大英帝國與沙皇政權下的俄羅斯帝國,
十九世紀兩大帝國在中亞展開的「大競逐」,
擘畫了今日地緣政治的面貌。
2021年末美軍撤出阿富汗,阿富汗究竟有什麼重要性,讓美國及之前的大英帝國和沙皇俄國爭相派兵進入?又是什麼樣堅強、剽悍的民族性讓這些外來入侵者灰頭土臉地一一撤出?另一方面,俄羅斯在2022年初進攻烏克蘭,是什麼樣的歷史情懷,讓俄羅斯此一龐大國家長久存在著被包圍的恐懼?不論是阿富汗的戰略位置,或俄國出兵烏克蘭背後所隱含的恐懼,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議題,卻可在十九世紀一場百年競逐中找到源頭。
1819年至1907年英俄兩國簽訂《英俄條約》為止,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與沙皇治下的俄羅斯帝國,在中亞孤寂的高山和沙漠上進行著一場被稱為「大競逐」(The Great Game)的隱密戰爭。
十九世紀時英俄為了取得通往富饒印度與遠東通道的控制權,從高加索的荒蕪平原纏鬥到中國,穿越荒涼的帕米爾高原和喀拉崑崙山的隘口,並度過熾熱的克爾曼與赫爾曼德的沙漠,然後沿著古老絲路的驛站相互對峙。當中牽扯的民族眾多,從驍勇善戰的阿富汗人,到隱伏沙漠的土庫曼盜匪,再到逐漸衰微的鄂圖曼帝國與滿清,每個民族在這場英俄大競逐的棋盤中,都好似一顆顆身不由己的棋子。
儘管英俄在「大競逐」中都未曾正面交戰,甚至「大競逐」還被譽為君子之爭,但仍難掩其中的殘酷歷史;從英國軍官本恩斯在阿富汗慘遭殺害,到英軍撤出阿富汗時被殘忍屠戮,再到俄軍在阿富汗格克切佩堡壘對土庫曼人展開報復,種種書中提及血淋淋的歷史事件,都難掩「大競逐」百年稱霸戰的血腥味。
《華盛頓郵報》盛讚:「只要是彼德.霍普克出手,沒有故事不精采。」在這本巨著裡,其引人入勝的文字鮮明刻劃著書中角色的性格,也重現了當年兩大帝國間風雲爭奪戰的爾虞我詐。他也透過翔實的學術研究與實地探訪的經驗,捕捉這段歷史的精髓,娓娓道出影響至今的地緣政治實況。大競逐所帶來的劇烈影響,直到今天仍震撼著中亞地區。
名人推薦
李正皓|政論節目政治評論專家
侍建宇|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孫超群|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中亞事務研究員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許善德|中東國際事務專家
湯鈞佑|前進俄羅斯社群編輯
趙怡翔|前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組長
趙竹成|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劉仕傑|前外交官
中亞脈搏
前進俄羅斯 Let's go to Russia
說說伊朗
Zanst 從台灣放眼中東
(依姓氏筆劃排列)
各界好評
「『大競賽』是東印度公司的亞瑟.柯諾里上尉,在一八四二年因為間諜行動而在布哈拉被斬首之前所創造出來的詞彙,而這場競賽,就是沙皇統治的俄羅斯,和維多利亞女王的英國之間,在中亞地區進行的爭霸戰。當時危在旦夕的,就是大英帝國財富的關鍵所在:印度。當這場競賽在十九世紀初開啟時,英俄兩個帝國的邊界相距還有兩千英里,彼此之間隔著廣袤的沙漠和幾乎無法跨越的山脈;到了競賽結束之時,英俄之間的距離卻只剩下二十公里。
彼德.霍普克曾擔任倫敦《泰晤士報》的記者,在中亞地區擁有豐富的經驗;他所講述的這個特別的故事,關於野心和陰謀,也關於軍事冒險活動。他生動的敘事節奏非常輕快,儘管將各個人物都描繪得多采多姿(包括部族首領、將軍、間諜,以及維多利亞女王本人),卻又極富技巧地,為地理、外交框架提供了清晰的概觀。這場大競賽可以說是美國『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俄羅斯版,目的都是希望主宰一整個大陸,而霍普柯克也小心翼翼地兼顧俄羅斯人和英國人的觀點,對其進行了完整的解釋。雖然這個故事在一九一七年沙俄垮台時便結束了,但蘇聯的滅亡(他們在阿富汗為期十年的血腥戰役也加速了這個滅亡的過程),卻再次讓這個故事有了參照的價值,因為世界的和平和穩定,也再一次因為這個擁有豐富礦藏和戰略意義的不穩地區而受到了威脅。」──亞馬遜網路書店書評
「處於半瘋狂狀態的沙皇保羅一世,在一八〇一年派出了一支軍隊前往印度。後來保羅一世遭到刺殺之後,這支軍隊也隨即遭到了召回。然而七十年後,接連幾位野心勃勃的沙皇,相繼擊敗了中亞地區的穆斯林居民,而充滿自信的聖彼得堡,也再次將他們的目光往南望向了印度。統治印度的英國人擔心有天會遭到俄羅斯人入侵,於是派出了幾位喬裝成聖徒的英國間諜,前去釐清俄羅斯人到底在盤算什麼。一八八〇年,英國人在歷經一場血戰之後,終於消滅了俄羅斯人在阿富汗的影響力,並建立了一個緩衝國。這場英俄之間在中亞的角力被稱為大競賽;在霍普柯克鉅細彌遺的敘事中,他透過哥薩克人、穆斯林游擊隊、勇敢的旅人、間諜、地圖繪製者和軍人的輝煌事蹟,娓娓道出了一個充滿冒險經歷和政治陰謀的精彩故事。雖然大競賽已經在一九〇七年因為英俄條約而終結了,但如同霍普柯克在書中前言所指出的,一場新的帝國競賽已經開始在中亞展開了,而這次參與對抗的,則是美國、俄羅斯、土耳其、中國和伊朗。」──《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以引人入勝、充滿才華的技巧寫就⋯⋯霍普克把這個故事說得很好,突出了冒險的氣氛與魅力,卻又不失宏觀的歷史圖像。」──安德魯.倫納德(Andrew Leonard)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如果你喜歡生動的英雄故事、又想清晰理解新興中亞國家的歷史,那你一定會覺得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書。」──拜倫.法威爾(Byron Farwell),《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當今世上沒有哪個人能像他一樣,如此兼具技巧、知識、熱情和洞見地處理好這個迷人的主題。」──珍.莫里斯(Jan Morris)
埃及众神 [图书] 豆瓣
The Complete Gods and Goddesses of Ancient Egypt
作者: [英] 理查德·H.威尔金森 译者: 颜海英 / 刘璠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3 - 2
国际埃及学权威精心编写的神祇大全
国内专家领衔翻译
数百彩图直观呈现
结构简明和收录全面之间的绝妙平衡
☆ 编辑推荐
◎权威:国际埃及学权威以数十年实地考察的经验为基础,为大众读者精心编撰的古埃及神祇大全;北大教授领衔翻译,力求打造准确可靠的国内埃及文化指南。
◎直观:穿插有数百幅现场拍摄制作的建筑、壁画、器件等文物的照片及线图,以色彩和光线带给读者最直观的认知震撼。
◎全面:内容涵盖大大小小数百位神祇,从大神阿蒙和奥赛里斯到无足轻重的地方小神,从神祇本身的属性起源到他们与社会、风俗乃至王权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简明的结构蕴藏着对埃及众神鸟瞰式的全面呈现。
來去滿洲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佐榮 编著 蒼璧出版有限公司 2017 - 9
一個面積大於臺灣32倍的廣袤土地、一個曾是亞洲最富強的國家、一個承載眾人理想所建的樂土、一段被刻意埋沒與曲解的歷史。本書以前所未有的壯闊規模、前所未見的240張罕見圖片、前所未聞的滿洲觀點,綜觀「大滿洲帝國」的前世與今生。滿洲的建設與成果,足以顛覆讀者的認知,同時超乎讀者的想像。無怪乎,1935年流傳於臺灣知識份子間的的流行語,即為「來去滿洲」!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國度,一個曾經璀璨高懸於東北亞的耀星。大滿洲帝國承載著數百年先祖的輝煌,懷著亡朝的委屈與重建聲威的雄心,矢志成為亂世中的煙雲樂土。倏忽十四載成就,一蹴而即,卻也暴露出處處假手於人的虛弱感,使得其歷史有如流星般美麗而又短促。來去滿洲--《大滿洲帝國史話寫真》以圖導文,是目前唯一一本講述滿洲史的寫真書,本書蒐集數百幀珍貴圖片,用一個您不曾聽聞的歷史觀點,為您述說這個您耳熟能詳卻又極度陌生的國家。
征服的時代 [图书] 豆瓣
Age of Conquests: The Greek World from Alexander to Hadrian (336 BC– AD 138)
作者: 安傑羅.查尼歐提斯(Angelos Chaniotis) 译者: 黃楷君 馬可孛羅文化 2021 - 1
馬可孛羅文化2021年全新歷史書系──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英國Profile Books出版社與哈佛大學聯手打造古代史新系列
帶領讀者重回希臘與羅馬時代,了解西方學界當前最新研究成果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翁嘉聲 審定、導讀
編輯增訂「繼業者王國世系表」、「重要名詞對照表」
【內容簡介】
《征服的時代》是專為一般大眾書寫,旨在闡述關於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以後,希臘人生活區域內政治、社會和宗教的主要歷史發展概況。書中涵蓋了兩個通常會分開闡述的歷史時期: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和羅馬帝國時期(Imperial period)。
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四世紀中建立的歐亞大帝國,卻因為他的死而天崩地裂。在接續的希臘化時期,各方割據,大國間暴力相對,小規模的政治勢力則掙扎維繫著獨立的幻覺,宛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再現。然而,如本書所揭示的,希臘化時代不是只有戰爭與殺戮、只有征服與被征服,它同時也是成長、繁榮和智識成就的時期,是個充滿文化爆發力的輝煌時代,也是古代「全球性」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過往的歷史研究會將希臘化時期和羅馬帝國時期拆開來論述,作者查尼歐提斯教授則特別發明「長希臘化時代」(long Hellenistic Age)一詞,指出打從亞歷山大創建帝國開始,希臘化文化就始終流行於歐亞兩塊大陸,其影響力東可達印度半島、西可至不列顛群島;時間上則一直延續到羅馬帝國時代的哈德良皇帝,而非傳統斷限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滅亡。
《征服的時代》是西方歷史學界對希臘化時代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想探究希臘化時代、渴求歷史知識的讀者們一讀。
【專家書評】
這是部廣泛又生動的希臘東方世界歷史,兼具博學與易讀性,難能可貴。──安德魯.爾斯金(Andrew Erskine),愛丁堡大學古代歷史教授
oikoumene(人居世界)是古希臘人對他們視為有人居住的世界的稱呼。在《征服的時代》中,安傑洛.查尼歐提斯講述希臘化人居世界的故事──其令人驚艷的文化多元性,以及將之整合長達數世紀的人民、思想和事件。查尼歐提斯大膽打破古代歷史的傳統編年分野,撰寫關於從亞歷山大到哈德良統治的長希臘化時代。任何對古代希臘世界的偉大文化成就感興趣的人,都會從這部首屈一指的歷史學家所寫的雄心著作中獲益良多──艾倫.布列松(Alain Bresson),《古代希臘經濟的形成:體制、市集與城邦的成長》作者
安傑洛.查尼歐提斯在這部新作中,傳達出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時代所有豐富且激動人心的事物。亞歷山大死後的希臘歷史時期是關於帝國和王國的興衰、從昔蘭尼加延伸至阿富汗的新全球性希臘世界,以及「舊」希臘世界的城市掙扎維持其地位。但這也是文化與科學創意蓬勃發展的時期,其間的統治者普遍被敬為神祇,也是在此時我們握有的文獻首次揭露希臘人和外邦人日常生活的細節。沒有人比查尼歐提斯更熟悉長希臘化時代的種種跡象,而在《征服的時代》一書中,他讓這張豐富多彩的畫布躍然紙上。──湯姆.哈里森(Tom Harrison),聖安德魯斯大學古代歷史教授
這個時期始於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終於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統治,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且騷亂的時代之一。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物包括耶穌基督、克麗奧佩脫拉、尤利烏斯.凱撒和尼祿,且遠不止於此。希臘人和說希臘語的人民在這些年間扮演著關鍵角色,並見證了許多令人驚嘆的現象──基督宗教出現、羅馬帝國一統鞏固、亞歷山卓圖書館建立,以及在哲學、文學、政治思想和技術方面的持續發展。安傑洛.查尼歐提斯憑藉傑出學識、精湛舉證和敏銳研究,讓希臘化時代栩栩如生。他的著作提供了一幅國際性希臘世界的燦爛圖畫,並說明為何希臘世界對今天的我們仍深具意義。──菲羅澤.瓦蘇尼亞(Phiroze Vasunia),《尼羅河的贈禮:從埃斯庫羅斯到亞歷山大的希臘化埃及》作者
【關於名家談古代世界史系列】
本系列是由英國出版社Profile Books策劃,邀集英美兩地古代史專家,包括普林斯頓大學、杜倫大學、密西根大學、賓州大學等學校的一線歷史教授,統合西方學界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專為一般讀者書寫從西元前1000到西元568年,將近一千五百年的全面古代歷史。本系列的美版由哈佛大學旗下的Belknap Press負責出版。
1.征服的時代,2020年1月出版
2.羅馬的崛起,預計2021年4月出版
3.帝國的誕生,預計2021年9月出版
4.帝國的勝利,預計2022年上半年出版
5.帝國的悲劇,預計2022年上半年出版
高丽•朝鲜的对外交流 [图书] 豆瓣
作者: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2002 - 8
세계 여러 나라와의 교류가 활발해지는 이 시점에서 고려와 조선시대를 중심으로 그 동안 별로 주목받지 못했던 한반도 대외교류의 역사를 더듬어 보는 책. 고려와 조선시대의 대외 교류와 관련된 유적들이 사진과 함께 설명되어 있다.
高句麗史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盧泰敦 译者: 張成哲 學生書局 2007 - 10
本書乃筆者曾發表的有關高句麗史的論文彙集而成,因為內容涵蓋高句麗史的整個時期,可說具有通史的性質。本書主要陳述了筆者對高句麗史認識的基本立場,並將七百餘年的高句麗史的展開過程劃分成若干時期,把握各時期政治體制的結構特徵,並考察當時東亞國際關係的性質問題。補論部分則記述了扶餘史,以及高句麗、渤海國與中亞地區居民之間的交流關係。本書被評選為「2005年度韓國最佳圖書」,並得到韓國文學翻譯院的資助,得以譯成中文面世。
高丽时代宋商往来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韩]李镇汉 译者: 李廷青 / 戴琳剑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0 - 7
宋代中国的对外交流逐渐全面走向海洋。随着海外贸易愈发兴盛,海商群体日益壮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主要经营对高丽的贸易。在时断时续的宋丽关系中,宋商不仅灵活自主地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还充当着宋丽之间政治、文化交往的媒介,承担着使臣往来、文书传递、难民遣返、文化交流等功能。纵观整个宋代,宋商每年都会常时性地往来高丽,甚至常驻半岛,随时展开贸易;宋丽在文化上也基本实现了“实时”交流。茫茫大海并非阻断交流的重重屏障,而是你来我往的通衢大道。
本书针对宋商这一已颇有研究积淀的课题,不囿于“宋商”“来献”等字眼,通过爬梳《东国李相国集》《大觉国师文集》《湖山录》《破闲集》等高丽时代的文集和宋代相关文献,揭示出许多能够证明有更多的宋商从相当早之前开始便尤为频繁地往来于高丽的间接证据,并据此制成《宋商往来表》以示宋商往来高丽之频繁程度。在钩沉史料并另赋新解的基础上,本书重新探讨了高丽初期贸易政策、武臣执政时期宋商往来、宋商往来类型等问题,以期拓宽我们对十至十四世纪东北亚贸易史和外交史的认识。
13-14世纪高丽和元朝的贸易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韩]李康汉 译者: 秦菲 / 李彬彬
想必大家对“高丽”一词都并不陌生,但你了解“高丽王朝(918-1392)”吗?
高丽王朝国祚长达470余年,同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从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到元明时期的
大统一。在如此剧烈变动的时期,高丽王朝如何与中国进行交流自然是十分值得研
究的课题。但碍于史料的稀缺,实际研究成果却并不丰富,其中13-14世纪高丽后期的历史尤是如此。
高丽后期一直被冠以“元干涉期”之名,韩国贸易史和东亚贸易史相关论著都深受此
观点的束缚,这种刻板印象可能是此前该领域研究多少有些滞后的原因之一。而本
书作者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期随着朝鲜半岛在东亚贸易圈所处地位的变化,其对外贸易活动也在迅速增加的史实。本书也是作者努力摆脱“元干涉期”传统观点的桎梏,重新审视该时期的重要尝试,试图带我们走进一个更为真实,更为生动的高丽后期历史场景。
作为目前中文学界少有的高丽史研究译著,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不仅可
供高丽史领域的研究人员学习参考,还可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韩国史教材。
金长城之旅 [图书] 豆瓣
作者: 威廉·沙利文(口述) / 比尔·布朗(整理) 译者: 王丽平 新华出版社 2004
本书比较深刻的揭示了美国这个庞大的国内情报机构的运转情况及其统治集团的情况;对控制这个机构长达四十余年的局长胡佛的独断专行、权利熏心、刚愎自用、文过饰非,对这个机构怎样充当约翰逊总统等人得心应手的工具,怎样同肯尼迪兄弟作对,怎样同尼克松互相利用,怎样同中央情报局河外国情报机构互相拆台,怎样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交人员进行策反,怎样处理近几十年一些有影响的重大间谍案件,怎样迫害群众运动领袖人物,以及联邦调查局内部的重重矛盾、倾轧……作了相当详尽的描述。
辽代女真族群与社会研究 [图书] 豆瓣
作者: 孙昊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4
本书集中对四个专题进行考辨与分析,第一,梳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历史叙事的形成过程,分析中原王朝的肃慎史观的形成,及其对后世东北森林族群叙事的历史影响。第二,辽代“熟女真”的形成与分异过程。第三,探讨辽代生女真地区的区域分化与整合过程。第四,重新梳理与考析三十部女真的文献与史实,论证该族群并非源于黑水靺鞨,更可能是由朝鲜半岛西北迁徙而来。总而言之,本书主张从当代社会科学的立场来看待和分析古史文献,并在必要时会结合社会人类学与历史社会学的某些学说对古人的观点进行讨论,但无意对这些学科的学说或方法论进行回应。希望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能够为内陆欧亚社会多族互动与交融的历史进程再添一佐证,并引起辽金史学界重新审视旧议题的学术兴趣。
黑龙江古代民族文化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禹浪 / 都永浩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5 - 11
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几乎没有离开过这里的江、河流域及湖、海沿岸。这些族体所建立的都市文明与王朝政权的核心,都是分布在江、河流域和沿湖沿海的侧畔。
阿什河缚鹰——女真人横空出世 [图书] 豆瓣
作者: 关佰阳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7 - 4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阿城白城村为切入点,记述了10世纪出现于历史的女真族,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于12世纪初建大金国后,先后灭辽朝,亡北宋,称雄中原100余年的历史,带领读者追溯一个民族兴盛的历程。同时,以图带文,介绍了女真民族的风俗以及女真族肇兴之地——金代的一个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再现了12世纪金上京的辉煌和繁荣。
创建日期: 2023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