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小说
圣殿春秋(下) 豆瓣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9.0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肯·福莱特最受欢迎的作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曾登上英、法、德、西、美等各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总销售量超过1400万本。12世纪的英格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说就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与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2011年4月22日 已读
拖拖拉拉总算看完了……审判一节大快人心
欧洲小说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8.7 (26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11年5月4日 已读
充满心理分析和隐喻。(坑爹啊……荣格。黑塞也被你勾搭上了……没法不带入,原谅我OJZ)
欧洲小说
罗斯哈尔德 豆瓣
Roßhalde
8.9 (9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谢莹莹 / 刘永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在家庭关系中,隔阂与恨意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画家约翰·维古拉特拥有令人艳羡的财富和显赫的声名,然而他的家庭生活却充斥着寂寞。画家渴望生活的激情,妻子却隐忍而沉默。家人相处的气氛极其晦暗压抑。
小说以大儿子阿尔伯特的回家度假以及小儿子皮埃尔不幸患病为线索,将这家人重又聚集在一起。可正如皮埃尔最后的回光返照一样,随着皮埃尔的病逝,这个家庭终于走到了尽头,免不了各奔东西的命运。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豆瓣
8.9 (7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杨武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2011年5月2日 已读
崇高的爱。道路的尽头。父性与母性的人的联姻。遇到这种书……好到让人无法言语啊。
欧洲小说
彼得·卡门青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胡其鼎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3 - 8
《彼得·卡门青》是黑塞的第一部小说,此书出版后立刻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赞誉,所以也是他的成名作。
当时的德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力强盛而危机四伏;民族主义、沙文主义甚嚣尘上,叔本华和尼采成为新的偶像;以新奇为时髦的风气盛行,各种现代文艺流派应运而生。然而刚刚踏上文坛的黑塞却独辟溪径,以浪漫主义的诗意的笔触塑造了彼得·卡门青这样一个不随俗合流的人物,其实也就是黑塞本人的写照。小说主人公是瑞士中部山区一个农夫的儿子,少年时好梦想,他进城念完大学,涉足上流社会,终因不能适应都市里资本主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便“力求从世界和社会返归自然”。“他在缩小的范围内重演了卢梭半是大胆勇敢、半是多愁善感的反抗,他将由这条途径成为诗人”。卡门青曾写过一些唯美之义的诗,后来读了莎士比亚、歌德和凯勒,便把自己那些“不成熟的幻想的产物”付诸一炬。他旅行意大利和瑞士的山区和农村,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和谐。他研究文艺复兴的历史,崇尚人文主义的精神,追随主张助人为乐和救孤济贫的圣徒方济格的足迹,去接近和认识下层人民,最后返回山村。
祖与占 豆瓣
Jules et Jim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亨利-皮埃尔·罗什 译者: 夏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一九零七年,巴黎,从中欧来的祖与法国人占开始了他们一见如故的情谊。
他们的生活里有许多女人,所有的女人都很美丽,他们有时候自己发现,有时候互相赠与:因为他们两个除了使对方高兴以外并不想别的。
经过绿西、杰特薇德、欧娣、玛歌塔之后,出现了凯茨。她们之中最美丽的,也是最暴烈的。
凯茨先是爱祖,嫁给祖,又在爱上别的男人要与祖分手的时候,爱上了占,他们带着祖的祝福互订婚约。
他们经历种种幸福和怀疑、嫉妒和背叛、天堂和地狱。
但是,在爱情里,没有什么约定和承诺是美丽的,除了日复一日美好的爱情本身以外,什么也不得依赖。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奥] 罗伯特·穆西尔 译者: 施显松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 9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是穆西尔的处女作,发表于1906年,为作者在大学撰写哲学博士论文期间所写,先后遭到多家出版社拒绝,最后Rowohlt接受了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誉为第一部带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色的小说。不过,独具特色的穆西尔式精神探索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他精细地分析了青少年发育成长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穆西尔非常神奇地预测到日后被印证的事实——理性化的现代社会走向专制与暴力的必然性,以及制度对个人的压制。
2011年5月22日 已读
大段的思维活动。备受压抑的同性意识。将肉体和精神的侮辱当做解剖人的手段。
欧洲小说
白王后 豆瓣
THE WHITE QUEEN
作者: [英]菲莉帕·格雷戈里 译者: 江唐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 3
菲莉帕·格雷戈里是享誉全球的历史小说家,已出版14本小说,其中多部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格雷戈里继她那部著名的反映英国亨利八世家族斗争历史小说《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全球畅销及改编为电影《美人心机》后,又推出新系列“血缘之战”,此系列围绕历史上英国王室著名的王权争夺战“玫瑰战争”展开,首部曲即为此书《白王后》。这部气势宏大的作品描述了英国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即“白王后”)因其高尚的品节受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宠爱,在宫廷内部“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的纷争中,为了保有自己的地位,伊丽莎白挺身捍卫自己的家族,最后她的两个孩子在王权的争夺战中惨遭俘获,成为英格兰历史传说中神秘的“塔中王子”,他们的下落至今众说纷纭,成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具争议及离奇的事件之一。 《白王后》以解谜的手法,层层书写了阴险的宫廷斗争及重大历史人物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关头的复杂心态,悬疑重重,气势逼人,充斥着阴谋诡计、魔法巫术和谋杀,令读者难以释卷。
2011年7月9日 已读
玫瑰战争。金雀花王朝。塔里的王子。
欧洲小说
荒原狼 豆瓣
9.1 (28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赵登荣 / 倪诚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
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在轮下 豆瓣
Unterm Rad
8.1 (24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张佑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轮下》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小说叙述的故事是: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受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没有半点空闲,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
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2011年9月21日 已读
男孩子之间的爱情。尽管只有短短的一段,但就这一段关于基督的描述就催人泪下啊。黑塞的书就没有不好看的。
欧洲小说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豆瓣
A Burnt-Out Case
8.0 (13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8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大师级小说家。他悲观厌世到极点,却又最关注灵魂的挣扎和救赎;他作品中“恶”无处不在,暴力、犯罪、背叛、坠落比比皆是,可最惊心动魄的却是个人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他作品中的人物卑琐、绝望至顶点,可是污泥中却能绽放人性的光彩;他称得上20世纪最严肃最悲观最具宗教意识的作家,又是讲故事的圣手,是20世纪整个西方世界最具明星效应的作家之一,读者最多的小说家之一。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是最著名的“严肃小说”之一,以刚果殖民地和麻风病院为背景,展现一个精神极度空虚和绝望的欧洲隐居者渐渐走向新生的心路历程,着力于探索精神救赎的可能。
2013年5月31日 已读
好像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在极度厌倦之下去往了非洲。这种极端的麻木,绝望,无所畏惧反倒是他们具有了圣徒般的气质。高潮处恐怖,悲伤,可怕,又奇异地好笑。好笑这点是最具震撼力的。
欧洲小说
笑面人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维克多·雨果 译者: 鲁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笑面人》中主人公格温普兰是贵族后裔,从小落入人贩子之手,被毁容摧残,脸上始终像在怪笑。好心的江湖艺人于苏斯把他收为义子,并把格温普兰从雪地上救起的盲姑娘蒂也收养了下来。他们几个四海飘泊,靠卖艺为生。后来由于偶然的因素和英国政坛的需要,格温普兰得以重获爵位,但他拒绝了这一肮脏的恩赐,宁愿回到他的患难伙伴那里;这时蒂已身患重病。在盲姑娘离开人世后,格温普兰悲痛万分,投海自杀。
2011年10月4日 已读
前半部分诡奇而阴森,后半部分至爱至纯。
欧洲小说
母与子 豆瓣
8.2 (21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译者: 柏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9
《母与子》是托宾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所收九个短篇小说均围绕母亲与儿子的关系,捕捉一个转折性时刻,在那一刻,母与之间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或者他们对彼此的认识发生改变。托宾细致、优雅、流畅地刻画了各色男女,他们受制于习俗,受制于难以言说的情感,走不出过去的阴影。许多人无可奈何地陷入了生活的泥淖,别无选择。
一个男子埋葬了母亲,用一夜放纵冲刷内心的悲伤;一位著名歌手征服了满场观众,但无法取悦在场那个多年未见的儿子。而在本书最后可能也是最出色的短篇小说《长冬》中,一个年轻人在大雪覆盖的群山中,搜寻离家出走的母亲。
托宾透过这些故事,准确展现了人的脆弱和渴望,震撼人心,令人难忘。
2011年11月22日 已读
最喜欢《长冬》那篇。热切地希望作者的其他小说被这么好的译者翻译过来并出版。
欧洲小说
移魂屋 豆瓣
The House on the Strand
作者: [英国] 达芙妮·杜穆里埃 译者: 江艳妍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瑞查德受其好友,伦敦大学化学研究员马尔纳斯的邀请,只身前往康沃尔郡度假,住在其位于海岸附近荒野中的一所古老房子里。
在远方的电话劝诱下,瑞查德喝下了马尔纳斯正在进行试验的时间旅行药水。瑞查德惊奇地发现尽管仍置身于房中,却是来到了此地的14世纪时间段里,目睹了历史上没有记载的神奇事件的发生。药水的影响减弱后瑞查德得以重返现实,却已疯狂上瘾。
瑞查德无法抗拒往返时间的强大诱惑,他一次次地前往探访那个远古的时代,进入了早期康沃尔一带庄园领主和他们的女人们的生活之中……
随着瑞查德的妻子及继子的到来,他的时间旅行变得障碍重重。他无法逃避地迷上了过去时代中的那位美人——被困于没有爱情的婚姻中,后又失去情人的爱鸥妲。然而,瑞查德既无法干预爱鸥妲的人生,又面临马尔纳斯惨死带来的打击……
2014年7月7日 已读
很难读下去,人名地名一团混乱(对于不熟悉英国地形的人来说根本记不住,劈头盖脸扔过来成十个人却没有很明确的情节),作为穿越小说却不参与过去人的生活这点不喜欢呢。
欧洲小说
黑塞之中国 豆瓣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 编者 [德] 孚克·米歇尔斯 译者: 谢莹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9
中国文化对黑塞的思想与创作影响深远,曾被他称之为自己精神上的避难所和第二故乡。在二十世纪德语作家中,很难找到一位像黑塞那样对中国如此感兴趣、如此致力于介绍宣扬中国古典文化的作家了。本书中,黑塞研究专家.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资深编辑孚克·米谢尔斯辑录了黑塞作品中关于中国的文字,以飨喜爱黑塞的读者。
2011年12月1日 已读
吕氏春秋,道德经,易经,礼记,论语……黑塞研读的中国典籍,是古老中国的源头。不过得知他连《聊斋志异》《好逑转》之类的都看了还是惊了下XDD
欧洲小说
英国病人 豆瓣
The English Patient
8.4 (3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迈克尔·翁达杰 译者: 丁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0
迈克尔•翁达杰代表作 奥斯卡9项大奖电影原著
暌违中国读者15年的布克奖经典作品 全新译本
————————————————————————
迈克尔•翁达杰用优美而抒情的笔触,描绘了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一栋废弃别墅里,四个伤心人的因缘际会。他们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的风景中,却无法享受战争结束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在战争中失去父亲与孩子,身心俱疲的安娜,固执地照顾着自己最后一个病人。卡拉瓦乔,因偷窃技能成为战争英雄,也因此失去了双手的拇指,他只能通过吗啡来重新想象自己是谁。印度士兵基普,聪明、机警,在这个除了他自己任何东西都不安全的地方拆除地雷和炸弹。全身被烧焦的英国病人,终日躺在病床上,陷于回忆和幻觉之中。为了拯救爱人,他担当卖国之名,深入大沙漠,但他整整迟到了三年……
————————————————————————
我一直很喜欢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读到《英国病人》这部小说时,我觉得它非常美,像一首诗,所以我就想把它改编成剧本。
——安东尼•明格拉
应该给《英国病人》戴上三重冠。这本书深邃,优美,触动心灵。
——托妮•莫里森
杰作……一部丰富而引人入胜的小说。
——唐•德里罗
一部激情之作,神奇,标新立异,可以让人一直读下去。
——理查德•福特
梦的交织,罕见,诱人。
——《时代》
2012年11月14日 已读
诗一样的语言。被损毁又支离破碎的四个人,被各自的大洲流放。丧失信仰的过程残酷有力,又仿佛羽毛一般轻。
欧洲小说
盖特露德 豆瓣
Gertrud
8.6 (27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谢莹莹 / 卞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盖特露德》是黑塞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于1910年出版。
盖特露德是作者笔下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熟谙音律、嗓音优美,且相貌迷人、心地善良。与男主人公库恩因音乐相识、相知,却最终成为库恩好友穆奥特的妻子。
库恩年少轻狂时因一场恋爱事件意外残疾,尽管饱受残疾与爱情所带来的压力与折磨,仍在音乐之途不懈追求,最终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成为了一位大音乐家。
最后,盖特露德的婚姻以悲剧告终。
这既是一部关于音乐与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探究生命意义的哲思小品。书中对音乐和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而感人,在这里,音乐、爱情、友情、亲情和生命交织为一体。
2013年5月27日 已读
完全不敢相信这是早期作品。
欧洲小说
无桨行舟 豆瓣
作者: [瑞典]尤拉-卡林·林奎斯特 译者: 张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10
这是一个坚韧、乐观的女性于困境中的深刻吐呐:有涓涓的爱意,暖暖的真情,更有无处不在的坦然与冷静,让人唏嘘,更令人钦佩。不要为死亡即将到来的脚步所吓倒,在你接受并坦然理顺这一切的时候,生活依旧是绚美而光明的。因为每一天都是生活。每一刻都可以是幸福的。
该书在瑞典一经发行,立即荣登畅销书榜首,并被誉为瑞典版的《相约星期二》。
2013年10月24日 已读
很少能治愈,经常去缓解,总是给安慰。——希波克拉特。
欧洲小说
潜水钟与蝴蝶 豆瓣
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7.7 (55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多米尼克·鲍比 译者: 邱瑞銮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9
《潜水钟与蝴蝶》的作者身已残疾,不久于人世,但是整日思考的,却不是自己的疾病,也不是自己的“未来”,而是冷静地思索着人来到这个世间所会遇到的一些大问题小问题——一些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诸如爱情、信仰、慈悲、良知以及安乐死、福利社会等等,作者在自己的思索中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有忧虑,有嘲笑,有悲伤,有欢乐,还有愤怒,但是,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巨大的乐观与豁达,从而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
2013年10月24日 已读
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钥匙可以解开我的潜水钟?有没有一列没有终点的地铁?哪一种强势货币可以让我买回自由?应该要去其他的地方找。我去了,去找找。
欧洲小说
梦幻故事 豆瓣
Traumnovelle
8.1 (1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施尼茨勒 / 校注 胡小孩 译者: 林娓 (译) / 胡小孩 (校)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施尼茨勒情欲经典,库布里克的床头书,《大开眼戒》剧本原著。
……
年轻的医生费多林与妻子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维也纳。在一次轻浮的舞会之后,妻子草率地透露了自己曾经的艳遇与性幻想。在妒火与压抑之下,费多林深夜里走出家门,去为一个老病人送终,却不自觉地踏上了一场意外的性冒险之旅。一系列神秘、惊悚、荒诞的奇遇令他命悬一线,险些不得脱身……
《梦幻故事》是施尼茨勒晚年的作品,大导演库布里克读后深为着迷,一度将它当作自己的床头书,每晚必读,并立即买下版权,但之后碍于电影审查而将剧本雪藏三十年之久,最终在一九九九年把《梦幻故事》搬上荧幕,成为由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夫妇主演的充满争议的《大开眼戒》。
2014年12月21日 已读
大概没有什么书能像这本一样,带给人如此强烈的幻灭感,一切都那么的不可确定、无聊、倦怠,毫无意义。这就是真实的色彩。
欧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