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中世纪劳动史 豆瓣
作者: 罗贝尔·福西耶 译者: 陈青瑶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8
《中世纪劳动史》详尽描述了这段时期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它从词汇着手,以词汇为切入口,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各行各业和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内容翔实。书中突出介绍了中世纪欧洲在经济发展中重视法制,制定契约,严格依法行事,而不是只从道德层面的提倡而已。
钱袋与永生 豆瓣
La Bourse et la Vie
作者: 雅克·勒高夫 译者: 周嫄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4
《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讲述了: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黄”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系统。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中世纪文化范畴 豆瓣
Categories of medieval culture
作者: (俄)古列维奇 译者: 庞玉洁 / 李学智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书名原文:Categories of medieval culture:本书通过对时空观、宇宙观、时间观、法律观、财富和劳动观等的探讨,重建了中世纪人特有的精神世界。
夜间的战斗 豆瓣
作者: 卡洛·金斯伯格 译者: 朱歌姝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6世纪的意大利弗留利地区盛行着一种奇特的夜间活动,出生时有胎膜的农民在一年中的某些夜晚陷入沉睡,而灵魂则离开躯体去参加在田野上与巫师们的“战斗”。这一古老的祈求丰收仪式引起了天主教会的注意,一系列的调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展开,宗教裁判所竭力想把夜半外出的“本南丹蒂”纳入异端的巫术活动,他们的介入最终导致了这些传统信仰的消亡。
卡洛·金斯伯格从天主教会的档案中整理并研究了弗留利地区一系列宗教审判案例的细节,不仅生动描述了这些“本南丹蒂”如何在教会的一步步压力之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混淆,进而把自己归为巫师的过程,而且高超地复原了这一时期农民的心理状态,使得本书成为大众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欧洲中世纪生活 豆瓣
作者: 汉斯-维尔纳・格茨 译者: 王亚平 东方出版社 2002 - 8
这是一部从“日常生活”角度描述欧洲中世纪早中期历史的作品,在问世后的十余年时间内,再版六次,受到读者欢迎。与传统历史著作着重描述政治事件、经济背景的“大政治史”、经济史不同,本书关注的中心是“日常生活世界”:生活状况(食物、服装、劳动、居住环境),生活时段(出生、教育、婚姻生活、死亡),同时也提出一些与社会史有关的、完全不同于文化史的问题。它要着重描绘和探讨的是生在环境中心、受到环境制约的人。因此,家庭、修道院、领地、骑士和贵族生活、城市和市民生活成了本书的主要叙述内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豆瓣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Culture and Society in Italy
作者: 彼得·伯克 译者: 刘君 东方出版社 2007
当我们捧读伯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很容易会联想到文化史大师布克哈特的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不过,本书侧重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社会,而这恰恰是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所缺失的。研究布克哈特的学者都知道,布氏对意大利艺术有相当精深的研究。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问世前,他就出版了《意大利艺术品指南》,此后又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最近,根据其遗稿整理成书的《以题材为主的意大利绘画史》也问世了。但不知何故,布氏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并没有对意大利艺术进行任何认真的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伯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不啻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英吉利教会史 豆瓣
作者: (英)比德 译者: 陈维振 / 周清民 商务印书馆 1991 - 9
比德(约673—735)是中世纪早期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神学家及科学家,被称为“可敬的比德”。他利用了坎特伯雷大教堂的英吉利教会的文献,将以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的年代纪作为体裁,撰写了这部编年史。该书以罗马天主教会在不列颠的布教为主要内容,记述自奥古斯丁受命来不列颠布教开始直到罗马天主教在各国相继取得胜利前后一百余年的历史,也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比德因此书而被称为“英吉利历史之父”。
马丁·路德的神学 The Theology of Martin Luther 豆瓣
作者: 保罗.阿尔托依兹 Paul Althaus 译者: 段琦 / 孙善玲 译林出版社 1998 - 10
这本由美国路德会平信徒联盟支持出版的书,堪称研究马丁•路德神学思想的权威。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和阐释路德的思想。使读者明白,虽然他的神学中有反映他那个时代的情况的现实意义,假如我们试图加深和更新对福音的理解并为教会的合一做准备,本书促进那种有益于现实的对路德神学的研究。文章还有注释,《马丁•路德的神学》从学术角度讲是一本好书,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对于基督教神学研究也是一件好事。
目录
德文版前言
美国版前言
英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本书中引证书目缩写
导言
第一章 《圣经》和《信经》的权威
第二章 神学的主观内容
第一部 认识上帝
第三章 对上帝的一般的及正确的认识
第四章 自有的上帝与启示出来的上帝
第五章 十字架神学
第六章 上帝的道和上帝的灵
第七章 信仰
第八章 理性
第九章 《圣经》
第二部 上帝的工作
第十章 上帝就是上帝
第十一章 上帝对人的旨意
第十二章 作为罪人的人
第十三章 处于上帝和撒旦之间的人类
第十四章 处于上帝愤怒之下的人类
第十五章 耶酥基督里的上帝
第十六章 三位一体
第十七章 作为中保和救主的耶酥基督
第十八章 因信称义
第十九章 律法与福音
第二十章 慈爱的上帝之自由
第二十一章 上帝的子民
第二十二章 作为圣徒团体的教会
第二十三章 圣职的职分
第二十四章 真正的教会与经验中的教会
第二十五章 圣礼
第二十六章 洗礼
第二十七章 圣餐
第二十八章 末世论
书摘
由于路德的独创性,深入研究其神学将受益匪浅。路德绝对是用他自已的声音与我们谈话。路德并不是有意要别出心裁,他只是觉得他已受命来正确地解释包含在《圣经》里的真理以及正统教会的教义。他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
这些中世纪的人 豆瓣
CES GENS DU MOYEN AGE
作者: 罗贝尔·福西耶 译者: 周嫄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1
《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不是高深博学的著作,不是任何其他主题的延续,不是中世纪历史的鸟瞰,不研究它的经济,不畅述它几百年的艺术文化史,它仅仅为我们讲述中世纪老百姓的故事,这些靠天吃饭的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盘中餐,他们女邻居的家常话题,他们那双被劣质的鞋所磨损的双脚,还有他们心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刀光剑影,听不到修士们的祷告,没有国王的心腹,没有腰缠万贯的大亨,甚至没有学校的教师,那些都是中世纪的泡沫。我们将看到的是其他的人,我们很少谈论到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漂亮的词藻。可是,他们的忧愁和快乐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两样。
苦命王后俱樂部-從埃及豔后到黛安娜王妃的薄命皇家女子錄 豆瓣
作者: 克麗絲‧沃德荷 译者: 郭乃嘉 時報出版 2009 - 10
她們框金又包銀,卻逃不過悲慘的命運
快來測測妳的苦命王后指數,及早規劃自己的保命之道!
本書附有苦命王后紙娃娃,以及苦命王后指數測驗
不要再說她們的閒話了,都已經夠解了流言還版本不一真的很那個。「她們」是「怎麼死」的婦女新知,現在終於有人幫大家整理。 by 聶永真
♀苦命王后的怨嘆♀
這段時日可憎至極,我所求者唯死而已。
──珍‧葛雷,在位只有九天的英格蘭女王
未攝政的王后,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聽天由命,準備就死。
──瑪麗‧安東妮,被推上斷頭臺的法國王后
劊子手不用花什麼力氣,因為我的脖子很細。
──安‧博林,被丈夫處決的英格蘭王后
現在不是流淚的時候;我會把心思放在如何復仇。
──瑪麗‧斯圖爾特,被囚禁半生並斬首的蘇格蘭女王
當上王后,未必就能處處吃香;身為女子,厄運離妳更加接近,即使在皇家也不例外。《苦命王后俱樂部》呈現古今中外五十位下場悽慘的皇家女子,動人的插畫和黑色的幽默文字,使她們的痛苦生命與恐怖命運加倍鮮明。她們的不幸際遇,或許可以為妳帶來一些警惕,讓妳從這些精采的故事中,學到世故的女人智慧,順便測驗一下自己的苦命指數。
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 豆瓣
作者: [美] 马克·埃德蒙森 译者: 王莉娜 / 杨万斌 2012 - 1
在《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中,马克·埃德蒙森追溯了希特勒与弗洛伊德人生中奇特的交汇点,戏剧性地描述了弗洛伊德如何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如何面对颌癌所带来的死亡威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写下了最具煽动性和最具争议的著作——《摩西与-神论》。埃德蒙森在扣人心弦的叙事中,探究了弗洛伊德关于死亡的思想,以及他对人类为何在政治领域和宗教领域产生法西斯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所进行的解释和分析。
在这两种势力又有蔓延和上升之势的当今,《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为人们指出应以何种新的方式审视弗洛伊德的精神遗产。
瑜伽呼吸控制法 豆瓣
作者: [印度]斯瓦米·库瓦雷阳南达 译者: 蔡孟梅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9 - 5
《瑜伽呼吸控制法》详细描述了每一个对身体和精神有价值的体式练习的方法。为了使描述更加清晰,便于理解,每一个体式都配以图片。为了更全面地涵盖身体练习的整个领域,在简短和完全的练习课程中,倒箭式、瑜伽身印式、收腹收束、瑙利《腹部滚动》的内容也包含在此书中。书中“体式练习的准备”和“冥想体式”两章,是为了配合这套大众瑜伽中的另一本<瑜伽呼吸控制法)中所讨论的有关于精神方面的内容,对于追求精神提升的瑜伽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非常充足的,可以给予他们一个合理的开端。
遇见一些人,流泪.第2辑 豆瓣
6.2 (8 个评分) 作者: 韩梅梅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 10
《遇见一些人,流泪(第2辑)》内容简介: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遇见一些人,流泪(第2辑)》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遇见一些人,流泪(第2辑)》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遇见一些人,流泪(第2辑)》,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翁美玲,还是林觉民,还是伍尔芙,迈克尔•杰克逊……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
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豆瓣
6.2 (27 个评分) 作者: 韩梅梅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0 - 1
“只需去做,生活就会改变”,《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是一本看了就想去做点什么的好书。提供的是生活的建议,提供一些大家平时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并且告诉读者,怎么去做,或者去哪里可以做到。
书里讲的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事。但是,生活并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这些事,并不枯燥,认真看,每一个都非常有意思,如果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都去做了,生活的质量就变了。
遇见一些人,流泪 豆瓣
6.5 (13 个评分) 作者: 韩梅梅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 5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
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
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
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
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
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
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
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变化的位面 豆瓣 谷歌图书
Changing Planes
9.0 (23 个评分) 作者: 厄休拉·勒奎恩 译者: 梁宇晗 新星出版社 2007 - 4
《变化的位面》这本书是一个新型写作方法的实验品,它以一种精心设计的格式将异世界的游记和异形生物的调查报告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整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书中充斥着斯威夫特式的讽刺,而幻想的部分则与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似乎轻轻巧巧地突破了类型作家的局限,书中遍布各种各样的新奇故事:有富于教育意义的寓言,也有介绍异界风俗的逸闻,还有凄凉的恐怖故事和栩栩如生的喜剧,每个故事都能引人深思。《变化的位面》中的每一篇小文章都能满足那些喜爱富于想象力和智慧的小说的读者。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著作,而作者则是全世界最富智慧和最有创造力的作家……或者我们应该说,不管在哪个世界,我们这位叫勒奎恩的作者都是最棒的。
一无所有 豆瓣 Goodreads
The Dispossessed
8.7 (36 个评分) 作者: (美)勒古恩 / Ursula K. Le Guin 译者: 陶雪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9
同一个恒星系中,人类定居的两颗行星互为月亮,盈盈相望,却被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形态隔绝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阿纳瑞斯:贫瘠,荒芜。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人类组成一个集体至上的社会,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社会的约束虽然实现了对全体成员的保障,却渐渐成为一种禁锢。
乌拉斯:富足的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进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鼓励竞争的世界富于创造性,但也造成了个人、集团的对立和鲜明的贫富差异。
本书体现了勒古恩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主人公谢维克毅然脱离阿纳瑞斯,投奔乌拉斯,却在发现乌拉斯社会丑陋的一面后再次逃离,成为两个世界的叛离者。人类应该往何处去?勒古恩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明确的答案。
最优秀的科幻小说能让读者掩卷长思——也许答案就在读者的思索之中。
镜子外的福尔摩斯 豆瓣
Bending the Willow: Jeremy Brett as Sherlock Holmes
9.7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大卫·斯图亚特·戴维斯 译者: 王海燕 新星出版社 2012 - 3
当我揣摩福尔摩斯这个错综复杂的角色时,偶尔会觉得自己是在轻轻地弯曲一根柳条,却从不真正折断它。
——杰里米•布莱特
在许多人眼中,他是福尔摩斯的化身。
他在格兰纳达的剧集里扮演了整整十年的福尔摩斯,共出演四十一部剧集和电视电影,直到去世。
他是史上最成功的福尔摩斯扮演者,极其忠于原著,又带着危险的锋芒。
福尔摩斯不仅是他最著名的角色,也成为他的一部分,令他着迷、深陷、恐慌、挣扎;有时合二为一,有时避之不及。福尔摩斯构成了他整个后半生。
杨德昌的电影世界 豆瓣
作者: [法] 让-米歇尔·付东 译者: 杨海帝 / 冯寿农 商务印书馆 2012 - 2
世界著名影评人、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付东倾情力作
斯科塞斯、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影人温暖回忆
首次集中披露大量珍贵原始照片和手绘手稿、电影笔记
呈现世界电影殿堂级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
这是一本向已故的著名华语导演杨德昌和他的电影致敬的书。
全书分“近观杨德昌”、“电影”、“档案”、“印迹”等四个主体部分,通过对杨德昌本人电影创作生涯及其电影的深度回顾与解读,通过杨德昌的电影笔记、手绘和文章的梳理,以及诸多著名电影人的回忆或访谈(如马丁•斯科塞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侯孝贤、贾樟柯等),为我们较为完整而丰满地呈现了一代导演大师杨德昌的一生,和他的电影世界:他的电影实践、他对电影的理解、他通过电影对生命以及这个社会和时代的解读与反思,等等。
她比烟花寂寞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希拉里•杜普蕾 / 皮尔斯•杜普蕾 译者: 黄昱宁 / 管舒宁 同心出版社 2012 - 2
杰奎琳•杜普蕾,二十世纪天才大提琴家,五岁初展过人禀赋,十六岁惊艳音乐界,二十八岁因多发性硬化症告别舞台,在烟花绚烂之际,寂寞离去。她的短暂一生堪比传奇,被称为“集上帝的恩宠和撒旦的苦难于一身的绝无仅有的被神选中的人”。无人能及的天赋让她迅速登上荣誉之巅,也让她长期陷于抑郁与痛苦的深渊,以致对家人恶语相向,甚至与姐夫不伦。她是音乐的使者,也是尘世的输家,她的一生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了传奇的一部分,以爱互饲,因爱受伤。当时间抚平伤痛,姐姐希拉里和弟弟皮尔斯合著了这本传记,它系于成长、音乐、家庭,系于爱与叹息,生死之外,琴音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