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莫雷尔的发明 豆瓣
7.5 (19 个评分) 作者: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 译者: 赵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4
我要向全人类证明,这世界是所有逃亡者的地狱。
小说主人公为躲避警方追捕,来到一座偏僻的孤岛上,从此踏入一段交错的时空;在这个有着两个太阳和两个月亮的奇妙世界中,他遭遇了一群神秘人物,他们在岛上的生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仿佛某种无止境的轮回。逃亡者爱上了其中一名叫福斯蒂妮的女子,然而最终发现她的世界于自己可见却不可及。为接近自己的所爱,他必须利用科学家莫雷尔留下的发明,为追求灵魂的永恒牺牲一切……
小说集丰富的想象、周密的逻辑和纤细浪漫的叙述风格为一体,兼具斯蒂文森的科幻悬疑与爱伦•坡的幽暗神秘,是西语幻想文学的巅峰之作。小说出版后的几十年来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并为多部影视剧提供了灵感来源,2004年以来在美国大获成功的电视剧《迷失》(LOST)亦深受该书影响。
命运的嘲弄 拉杜比丝 底比斯之战 豆瓣
作者: (埃及)马哈福兹 译者: 孟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1
历史三部曲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哈福兹早期的重要作品. 纯属虚构的故事.主人公达达夫是个英俊的青年,在军事院校毕业典礼上被王储选为禁卫军官.以后,在狩猎场上,达达夫挺身从猛狮口中救出了王储,并在统率大军付伐贝都因部落的战斗中,获得了全胜,于是国王把心爱的公主许配给了他.以后,达达夫登上了王位.然而,最终令国王感到意外的是,达达夫竟然就是他在二十几年前率兵追杀的那个被预言将是王位继承人的婴儿达达夫.命运无情地嘲弄了统治者.
是一出精彩的爱情悲剧.舞女拉杜比丝和年轻的国王坠入了情网,不可自拔.祭司们利用了国王的这一风流韵事,挑起百姓对国王的仇恨,并让他们把仇恨的箭射进了国王的胸膛.弥留之际,这对情人生离死别,恋恋不舍,场面十分感人.最后,拉杜比丝服毒自尽,随国王而去.
是一部战争小说.古城底比斯是南方人的国都,侵略者不断要南方人进贡,他们欲难填.终于,一场难免的战争爆发了.南方人战败了.然而,他们卧薪尝胆,十年后,震撼阿拉伯世界的底比斯之战爆发了.从此,一个统一的埃及屹立在尼罗河畔.
抑郁,撒由那拉! 豆瓣
作者: 最上悠 华夏出版社 2010 - 10
《抑郁,撒由那拉!》内容主要包括:序——抑郁不能单靠药物治疗、第1章不必急着去医院、日本的现状——对抑郁症只给予药物治疗、一种很好的方法——转换心情、补充营养辅助食品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你听说过圣约翰草吗?轻度抑郁症,中药也有疗效、欧美国家常用的现代精神疗法、心理咨询在日本不普及的原因、心理咨询就是听你说话吗?通过自助治疗发挥现代精神疗法的疗效、第2章什么是抑郁?怎样的精神状态是抑郁?时间有多久?
伊甸园的鹦鹉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罗琳·帕克丝特 译者: 张琰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2
《伊甸园的鹦鹉》是卡罗琳的第二部小说。
一个真人实况直播的电视竞赛节目中,关系紧张的母女、过气的男女童星、原为同性恋的夫妻……七对组合各怀心事,纷纷上场,只为成为最后的冠军,以获得100万美元奖励。面对巨额奖金,他们能否在摄像机镜头前守住秘密?能否避开出卖丑闻、昧着良心说谎的陷阱?能否抵挡节目制作组刻意安排的诱惑?能否顺利走过人生险境,抵达心灵的伊甸园?只有一路同行的鹦鹉,始终静观一切。
卡罗琳以一如既往的尖锐和直指人心的文字魔力,探讨人与人之间幽微难测的关系,以及生命最深处的失落、哀伤、孤独、欲念和希望,将参赛者们把获得冠军视为迈入伊甸园的踏脚石,甚至人生重大转折的复杂心态,描绘得惊心动魄。
蜜蜂的秘密生活 豆瓣
作者: [美国] 苏·蒙克·基德 译者: 侯萍 / 宋苏晨 译林出版社 2007 - 6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她的生活因为某天下午母亲的突然亡故而完全改变。一张黑色圣母的画像,一个突然惊现的声音:“你的蜜蜂瓶盖子打开了”,向她开启了寻求封尘多年的故事的可能。这个完全被自己否定的女孩将踏上一段奇妙的蜂园之旅,在那里有几个奇特的养蜂人,去寻找母亲的点点滴滴,唤回迷失的自己。
蜜蜂的生活 豆瓣
作者: [比利时] 莫里斯·梅特林克 译者: 张恒 金城出版社 2012 - 1
梅特林克是一位狂热的养蜂人,相当熟悉蜜蜂的生活,但这一著作不是一本关于蜜蜂的科学论文,不是观察摘要,远非自然史,也不止是寓言作品,而是一部关于蜜蜂的赞美诗和关于人类理智的哲学反省。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紧凑的结构,详细介绍了蜜蜂这一生物种群在生存过程中的各种习性、状态、制度,以及蜜蜂在各个生存时期的不同进化过程,并通过对这些状态诙谐浅显地描写,来隐喻人类的处境以及人类对其自身处境的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科学启发与哲学思考。
苹果籽的味道 豆瓣
Der Geschmack von Apfelkernen
作者: (德)卡塔琳娜·哈格纳 译者: 安尼 / 张琳琳 接力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德语区目前销量最大的当代文学小说之一,稳居德国《明镜周刊》及《焦点》两大排行榜第一名,销量达数百万册,被誉为德国人的“国民小说”。
二战后德国国力日渐强大,经济的腾飞让世人认为,新一代的德国人早已步入富庶幸福的生活状态,犹如品尝到苹果的甜味。只有德国人自己最清楚,除了甘甜的苹果,他们还咽下了苹果籽的苦涩。二战中德国普通国民经受的伤痛记忆,像老房子一般被遗忘了。
小说通过奇妙的隐喻方式,重新拾起了这些记忆。从苹果籽的味道娓娓道出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她们生命中关于爱,死亡与遗忘的故事。
外婆贝塔过世后,因为要继承遗产,孙女伊丽斯重新回到外婆家,她站在那栋年久失修的房子前。那栋老房子蕴含着她童年,伊丽斯想起暑假跟表姐妹玩变装游戏,穿梭在不同房间和前后院的记忆。院子曾经花团锦簇,曾经果实累累。但从贝塔外婆不慎从苹果树上摔下来后,院子的荣景逐渐凋零,刚开始外婆只是精神有些涣散,而后记性有点不好,最后她不再认得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三个女儿。
哈瑞特姨妈改教易装,这位单身母亲带着自己前卫的爱情,背离自己的故乡;美丽的英格姨妈冷艳孤傲,从前爱过她的男人们现在不知身在何处;罗斯玛丽死前爬上了房顶,可没有人知道她最后想要说些什么。命运的脚步引领艾瑞斯步入回忆中,她打算先独自待上一星期,看看是不是真的要保留这栋老房子,她偶而到湖里游泳;她巧遇童年女友的哥哥,亲吻了他;她干脆认真的粉刷房子其中一面墙;她在不同房间漫游;这些不经意的动作同时探索记忆和遗忘深处中的所有疑问。
小说独辟蹊径,对男性角色刻意弱化,笔墨极简,通过三代女性传奇人生中的跌落、失忆和迷失隐喻整个德国民族和历史心路。对所有人而言,过去的伤痛记忆就像老房子一样被遗忘了,但记忆并非空空如也,苹果树见证了她们的哀伤,散文体式的小说的语言清澈优美,叙述结构独特,给读者独特的感官感受。
版权转售20个欧洲国家、全欧洲都在读
德国明镜周刊年度排行榜第一名、《焦点》畅销书榜单第一名
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爱。死亡。遗忘。
在8000万人口的德国,每25人中就有1人读过《苹果籽的味道》
《芒果街上的小屋》属于美国
《苹果籽的味道》属于德国
它们一并属于世界
盛噶仁波切心得 豆瓣
作者: 止贡噶举 2011 - 10
《盛噶仁波切心得:放不下就打碎》不但可以让大家了解到藏传佛教的基本知识、佛教的基本观念,还可以从一位转世活佛的叙述中,理解佛家弟子对社会、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方式,并在他的感悟中感受到佛家慈悲的心怀和行善的处世原则。
看不破就捅破 豆瓣
2011 - 10
《盛噶仁波切日记:看不破就捅破》用日记形式,将一位转世活佛的生活点滴娓娓道来,作者用真实的感受向世人传达了生活的哲理。书中记叙了他真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他对纯真年代的美好回忆,对生活磨难的抗争,对人生世态的真实感悟……
一本书读懂易经 豆瓣
作者: 林文崇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 9
本书结合每一卦的卦、爻辞以及彖传,大、小象传等,杂糅先秦及两汉时期各学派,并集历代易学名家之精华,使得《易经》真正变得容易,让人一目了然。
阁楼里的暴君 豆瓣
作者: 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 译者: 钱峰 2011 - 6
《阁楼里的暴君》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何为暴政领导者,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领导力的知识,极权国家的组成结构是什么,以及我们需要付诸何种行动才能遏制暴政领导者的统治。《阁楼里的暴君》就这些话题进行了适当的讨论,一共分为四个部分。
引用材料说明和简介部分是为引入话题而写的,其中解释了其他学者考察夏卡行为的视角和方法。
在第一部分的三章里,我结合祖鲁文化的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夏卡的生活。在这些开篇章节中,我讲述了这个武士首领动荡的统治生涯。
第二部分一共有五章,其中详细研究了性格这个课题,并试图解析暴君的心理特征。在研究中我结合了发展心理学、人际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动力学和生物心理学,探索了暴君的人性结构,并把研究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变态心理方面。虽然第二部分的焦点仍是夏卡,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已延伸到这个历史人物之外。许多研究结果都适用于任何一个暴君身上。
第三部分共有两章,主要内容一是领导者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了赋予暴君权力,使他们能够任意操纵百姓的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我还从实际出发,讨论了促成好领导产生的因素,以从反面强调暴君带来的危险,我还提出了一些可以从夏卡的成败当中总结出的领导力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第四部分的两章中,我分析了极权主义自我毁灭的循环规律,研究了极权领导者权力的几个层次,并考察了极权主义的生成基础。在结论中,我提出了应该如何阻止极权领导者取得统治权。
《阁楼里的暴君》旨在研究恐怖统治的心理,并没有遵循线性结构的研究方法。在我第一次接触这个研究领域时,我发现不适合用直接考察这种方式。因此我运用了许多发散思维,不停地根据话题变换研究视角,其中涉及内省研究、人际关系研究、群体和社会研究等。我的目的是给读者展示那些领导者的“内心剧场”(innertheatre)——那些占据他们内心舞台的邪恶戏子和戏子们诵读的台词——是如何影响他们所创造出的社会构造的,以及这些影响的程度。我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每一个领导者的梦想、雄心、恐惧和不安,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所处的外部世界的。
静坐洗心500问 豆瓣
作者: 郭超 新世界 2011 - 7
《静坐洗心500问:祛病延年 疗效神奇》内容简介:从大量的历史记载来看,历史上一些人能享高寿,都与他们修习静坐法有很大的关系。如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坚持静坐,活到一百多岁;《宋史,陈抟传》说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另外,像两宋时期一些修习内丹的人,也往往获得惊人的长寿,如陈抟寿长118岁,张无梦99岁,张伯端96岁,石泰136岁,薛道光113岁,等等。静坐修炼之所以能延年益寿,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静坐时身体的能量消耗降低,自然会使身体这架机器的运行寿命延长;二是静坐让人保持心境的安乐祥和,有效防止了负面情绪产生的毒素对身体机能的伤害;三是静坐时对生命潜能的激发,使身体获得了额外的能量补充,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 豆瓣
作者: 安德鲁•纽伯格 / 马克•瓦德门 译者: 邓伯宸 译林出版社 2012 - 3
《改变大脑的灵性力量》将科学与宗教、灵修相结合,通过对大脑结构与大脑神经元的追踪与解析,以理性的态度丝丝入扣地揭露信仰、祷告与观想等修行法门对大脑的影响,阐释了宗教与灵性信仰的生物学基础。在严谨的理论部分之后提供实用的实修指南——“锻炼大脑”的八大法门,从东西方的灵修方法中汲取精华,以改善一己的觉察力与同理心。
寂静之道 豆瓣
作者: 希阿荣博堪布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7 - 5
在这个喧嚣浮躁、竞争激烈的,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视野更开阔,然而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似乎反而变得遥不可及。《寂静之道》收录了希阿荣博堪布对现代人的困惑和烦恼所做的开示,从一个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读该如何对待宝贵而短暂的生命,如何面对烦恼重重的生活。
本书不仅涵盖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样的终极命题,也包括了对治负面情绪、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有兴趣了解佛教的读者,《寂静之道》也完整地介绍了因果、缘起等基本理论以及修行的内容、方法,并解答了在学修佛法的过程中常见的疑问和误区。
修行就是修心,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增长了帮助他人的能力。《寂静之道》可以说是开卷有益,任何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解决自己困惑的方法。本书采用语录体的形式,便于阅读,也符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是你,制造了天气 豆瓣
作者: 蒂姆·富兰纳瑞 译者: 越家康 2010 - 7
《是你,制造了天气: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内容简介:蒂姆·富兰纳瑞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和叙事技巧将最难以捉摸的自然现象向普通读者娓娓道来。他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环游世界,描绘世界生态系统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并解释广阔的大气层是如何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一路上,我们遇到北极熊,金蟾蜍,从大洋深处到高山之巅,经过沙漠、沼泽和热带雨林。富兰纳瑞揭示,地球的气候在千百年中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哪怕是最细微的气候不平衡,也会造成多么深远和令人意外的后果。从飓风到热浪,每一个天气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由于《是你,制造了天气: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的强烈反响,澳大利亚环境部长表态,澳大利亚政府将正式承认全球气候变暖正日益成为人类的威胁。你我的生活习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掉我们美丽的星球,威胁到了未来的文明。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你,制造了天气: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未来》将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植物的象征 豆瓣
作者: (德)玛莉安娜.·波伊谢特 译者: 黄明嘉 / 俞宙明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6
玛丽安娜·波伊谢特试图以类似研究植物象征史的方式探究那些以植物特性为背景的象征内容,追踪植物在地球上的蔓延途经,讲述有关植物产生的童话传说,发现不同地域、不同的象征内容。她那些亲历亲为获得的植物知识使她为植物的象征内容——即使看似矛盾——具有更深切的理解。玛丽安娜·波伊谢特以她对实例的反复观察表明:如果象征内容与相关植物的本质相一致,象征则历久不衰,因为:“倘若象征不在植物本体上真正存在,那么它就不会在思想上真正存在。”
房间 豆瓣 Goodreads
Room
7.2 (10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爱玛·多诺霍 译者: 李玉瑶 / 杨懿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比电影《美丽人生》更艰难、更伟大的爱。”
入围纽约时报2010年十佳图书、2010年曼布克奖短名单,荣获爱尔兰年度小说大奖
一个年轻妈妈的牢笼,是她五岁儿子的全世界。
我四岁的时候,对这世界一无所知,以为它只是一些故事。我五岁的时候,“妈”对我吐露真相,说真实的世界大到你无法相信,而房间只是它一个又小又臭的碎片。
对五岁的杰克而言,房间就是全世界。这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跟妈住在这里,学习、阅读、吃饭、睡觉、游戏。
但对妈而言,房间却是老尼克囚禁她七年的监狱。她在不可能的禁闭环境里尽量让杰克健康成长。每晚,她让杰克睡在衣橱里,不让他看到恶男子强暴她的恐怖画面;她也不让杰克沉溺在电视中,规定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然而,她终究只是一个母亲,而非圣母,她会不耐烦,她会生气地对着杰克大吼,她甚至间或性情绪低落到一整天不肯起床,也不给杰克做饭。正是这复杂而不完美的母性,让人纠结不已。
靠着决心、机智和强大的母爱,妈为杰克创造了人生。但她知道这样是不够的……对她不够,对杰克也不够。她想出一个大胆的脱逃计划,需要仰赖她儿子的勇气,以及大量的运气。她没想到的是,对这计划一旦成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自己竟然没有充分的准备。
《房间》以杰克的五岁的童真口吻来叙述,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它不是一个恐怖故事,也没有催泪的企图,反而处处透出人类最为纯净的亲情。五岁的杰克打动了每个人的心,他的声音、他的遭遇、他的天真、他的幽默、他对妈的爱,使得故事虽然设定在这么一个令人不安、几近恐怖的前提上,仍然令人时时感受到希望与力量。
现在开始讲解瑜伽 豆瓣
作者: 斯瓦米·帕拉瓦南达 / 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 译者: 王志成 / 杨柳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 7
《瑜伽经》 这部关于冥想的经典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虽然它写于约两千年前,但印度的学者、哲学家和宗教导师仍然认为它是冥想修习之切实稳妥并合乎道德的指导。它的首要特征在于,尽管文本明白晓畅,但仍然解释了最为深奥的秘密;它既适合于绝对的初学者,也适合于道行很高的修行者。它的另一个特征是,文本并没有抬高任何一种特殊的宗教学说。读者可以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徒、无神论者或者其他任何信仰的信徒。文本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完全理解自己的心的结构,控制心意,进入更深的意识层面。
瑜伽是一门亲证的学问,是超越怨恨对峙的学问,是引导人的心灵通向自由和平的学问,可以指导人们摆脱诸多幻相和人生烦恼。在学习瑜伽中,人们有必要了解瑜伽的内在思想,特别有必要了解瑜伽最重要经典《瑜伽经》。《瑜伽经》的原文只有几千言,但微言大义,千百年来,各种注释浩如烟海,从中衍生出和影响过众多的哲学及宗教流派。这本《瑜伽经》的注释本,可以说是当代的一部权威注释本,因为其主要的注释者就是当代这个领域内的权威学者。
这是一本集各国众多圣者、学者、官员、朋友以及未知者之智慧和精力而完成的书。这本书对形形色色的瑜伽修习方式据以产生的瑜伽思想本身进行的全面系统、客观严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并富有时代特征和当代气息的诠释,“对于各种瑜伽的修习者从精神层面上理解瑜伽精髓从而提高修习的质量和效果,很有益处”;对于生活在这个复杂而紧张的世界里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也很有价值:它将引领我们走向心灵的和平和宁静。
本书附赠瑜伽经(梵英中对照)一册和现在开始讲解瑜伽(俞亮唱诵)光盘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