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香港重庆大厦 豆瓣 豆瓣
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所属 作品: 香港重庆大厦
7.5 (54 个评分) 作者: [美] 麦高登 译者: 杨旸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1 其它标题: 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
位于香港尖沙咀的重庆大厦,看上去十分老旧,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闹市如同孤岛一般,但它是世界各地背包客的 廉价落脚点,是非洲、南亚商家的重要 交易场所。据估计,从重庆大厦出货的手机,大约占撒哈拉以南手机交易的20%。这种与中环所代表的香港全球化枢纽角色反差极大 的角色,被作者麦高登 称为“低端全球化”。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了大厦居民与国际商品、金钱、理念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
这座被评为”全球化最佳案例“的大厦,收容的住客来自百多个不同国家,这些住客在这座“小联合国”如何互动,亦可成为一个“另类联合国”的田野调研。虽然重庆大厦就在香港的闹市中心,但内部运作自有其规律,和尖沙咀仿佛属于两个世界,成了特区中的特区。在重庆大厦活动的人,缩影了三千宇宙,那些寻求庇护的人,自然各有其传奇出处;慕名而来找廉价旅馆的游客,会发现香港对第三世界最包容的地方;依靠重庆大厦地下经济生存的异乡人,则往往有着比狮子山下更励志的故事。这些背景,令不同学科近年都对“重庆大厦学”趋之若鹜,令这座大厦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后,得到另一个身份被重构的契机。
——沈旭辉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暨全球研究课程主任
重庆大厦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但有种不同的味道:它收容和养育了生存在跨国资本主义底层的微不足道的玩家。香港仍然是手提箱商人的平台,他们环游世界以牟取利益和业务联系。在经营香港的巨头们眼中,这栋大厦也许看起来危险破旧,但正如麦高登指出的,这是一个人们以最低预算进行商务旅行的天堂。任何想要探索全球资本主义软肋的人都应该阅读此书。
——詹姆斯•华琛,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7-04 22:07:53 @2021-11-13 01:42:38
社会学
再造“病人” 豆瓣
所属 作品: 再造“病人”
作者: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3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7-04 10:27:24 @2021-11-13 01:42:31
你国 社会学
简单的形式 豆瓣
作者: [德]安德烈·约勒斯 译者: 户晓辉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8 - 11
《简单的形式:圣徒传说传说神话谜语格言案例回忆录童话笑话》不仅是一部红极一时的名著,更被欧美学术界纳入文学研究经典著作之列。作者以理性直观的穿透力、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披沙拣金的鉴别力和干净利落的表达力研究了前文学形式或“简单形式”(即圣徒传说、传说、神话、谜语、格言、案例、回忆录、童话或笑话,实际上就是民间文学的体裁形式)的形态学和类型学。
《简单的形式:圣徒传说传说神话谜语格言案例回忆录童话笑话》对欧美学界的文学风格研究和民间文学叙事形式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国际影响,自1929年首次出版后就不断重印,至1999年已再版7次。作者的独特探索像一股徐徐清风,为学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并且继续给后人带来历久弥新的启迪。
六论自发性 豆瓣 谷歌图书
Two Cheers for Anarchism——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 Dignity, and Meaningful Work 所属 作品: 六论自发性
8.7 (90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C. 斯科特 译者: 袁子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内容简介】
著名的当代思想家、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曾告诉我们国家的视角为什么是错的。现在,在这本简短易懂、极其个人化的新作中,他论证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视角为什么重要。他用引人入胜、斗志昂扬,甚至幽默的方式,捍卫重视地方性知识、常识、个体创造力、自发性的无政府主义思维,令我们能够审视世间百态……小到学校、工厂、养老院、游乐场里的日常社会政治互动,大到民众抗议和革命。
【编辑推荐】
书中的无政府主义不是意识形态,也无关政治立场,而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可以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如红绿灯的设置、抄近道形成的小径、地名的设置、林场或种植园的管理、游乐园的设计、科学文献索引体系的意义、养老院与老人间的关系等。通过带入无政府主义者的非国家视角,斯科特讨论了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悖论。例如福特的种植园反映了一些为追求效率而设定的规程反而造成了效率的缺失,危地马拉当地农民的果园看似杂乱无章的表面安排后面之下却又更科学的逻辑。总之,作为一位社会科学大家撰写的关于自发性的随笔集,这本小册子中汇集了对生活中小事的思考,有助于读者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30 06:44:59 @2021-11-13 01:42:12
社会学
十年沧桑 豆瓣
所属 作品: 十年沧桑
8.6 (5 个评分) 作者: 金雁 / 秦晖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 1
系统介绍苏东诸国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
在维持了2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第三个十年,这时候苏东诸国的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过去与我们有着相同的体制,我们的改革也受到过东欧早期改革的启发。但苏东诸国转轨期间的情况到底如何,国内却鲜有系统介绍。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苏东研究,他们认为,苏东诸国在转轨期间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是事实,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本书在对中国与东欧改革前经济与社会的不同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比较和解释了中国与东欧改革的不同进程。
自然的政治 豆瓣
Politiques de la nature : Comment faire entrer les sciences en démocratie 所属 作品: 自然的政治
作者: [法] 布鲁诺·拉图尔 译者: 麦永雄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 4
《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学带入民主》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于1999年推出的一部政治生态学著作,全书从自然、政治和科学三大领域,探讨我们能用政治生态学做什么的问题。该书赓续拉图尔之前著作的思路与特色,在该书中力图为政治生态学(不是作为学科,而是作为生态政治运动的“绿色运动”)设计新的理论建模,开辟新的科学社会学途径与思考空间,是一部不同于寻常悲天悯人的生态忧思录。
漫长的革命 豆瓣
The Long Revolution 所属 作品: 漫长的革命
9.8 (8 个评分) 作者: [英]雷蒙德·威廉斯 译者: 倪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雷蒙德·威廉斯在本书中考察了近代英国的教育、识字(图书、新闻报刊)、“标准英语”的发展,英语作家、戏剧的社会历史进程,20世纪英国小说的形成。在这些考察的基础上,他发现一种文化的变革正在发生,并且与之前英国曾经经历过的民主革命与工业革命一样重要。正是以他的英国文化史研究为依据,雷蒙德·威廉斯提出了在长时段内存在着一种文化革命的理论。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27 17:15:51 @2021-11-13 01:41:58
社会学
人行道王国 豆瓣
Sidewalk 所属 作品: 人行道王国
9.0 (46 个评分) 作者: [美]米切尔·邓奈尔 译者: 马景超 / 刘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社会学界最高奖项 赖特·米尔斯奖
《洛杉矶时报》年度图书
全球各院校社科课程 阅读书目
《街角社会》作者 威廉·怀特力荐——
“《人行道王国》延续了参与式观察的最佳传统。如果我仍在教书,我会让我所有的学生读读这本书。”
·
一部深刻、复杂、感人的纪实作品
猛地将你从自己 的生活经验中拉出来,然后扔向另一个世界。
充满社会道义的关怀、顾虑和尊敬。
·
⊹内容简介⊹
人行道的秩序、安全来自何处?怎样的人行道,才能维系个体的尊严,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城市生活?
·
本书关注在街头讨生活的人。他们在街上摆摊、睡觉、捡垃圾,游走在法律边缘,看似制造了混乱和威胁。但社会学家米切尔通过长达5年的参与式观察,深入街头人的生命世界,解释了人行道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日常互动的逻辑。他提出,在街头谋生的人,实则借由在人行道上创造性地寻求生存空间,生成了一套非正式社会控制体系,维系着人行道的秩序和安全;而他们也得以“诚实谋生”,扭转自己的人生。米切尔提醒城市治理者,以及任何一位想要理解城市复杂生活的人,非正式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不必然在审美上令人不悦。这有助于我们反思社会治理的局限,和城市生活更人性化的可能。

《人行道王国》作为一个关于街道精神生活的重要研究,还包含了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详细说明和深刻反思
普利策奖得主奥维·卡特70余幅田调照片
街头书贩,一位研究对象,亲自书写的后记
·
这部迷人的研究揭示了今日都市生活的复杂性:它的活力、它的秩序和矛盾,以及它为陌生人提供共情的神奇可能。
·
⊹学界和媒体界力荐⊹
一部读起来鼓舞人心,细看之下观点饱满的作品。在民族志被陈词滥调所威胁的当下,《人行道王国》重新燃起我们对民族志的热情,打开崭新的可能。 ——乔治·E.马库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写文化》合著者
·
《人行道王国》延续了参与式观察的最佳传统。如果我仍在教书,我会让我所有的学生读读这本书。 ——威廉·怀特,《街角社会》作者,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
·
对都市生活问题的探究方式令人激动且深具原创性,信息量以长年累月密集的参与观察和对社会科学的深入理解为支撑。没人能如此成功地融合理论和关于城市街道的私密知识。田野调查中的大师之作。 ——霍华德·S.贝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和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
·
邓奈尔绝对是这个时代杰出的民族志作家之一:他向我们呈现一个通常不为人所知的街道世界。这是一部深刻的、复杂的、感人的著作,猛地将你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拉出来,然后扔向另一个世界。 ——萨斯基雅·萨森,著名人类学家
·
人行道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公共空间”的想法。 ——罗宾·D.G.凯利,美国历史学家
·
我认为这部具有示范意义的民族志会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读物。整本书显示出充满社会道义的关怀、顾虑和尊敬。邓奈尔用理论来理解和阐述他的观察,而非为了自己。就像所有经典的田野工作者那样,他心胸开放,会学习,会改变,而这正是民族志经验所带来的。 ——琼·卡塞尔,美国人类学家,执教于华盛顿大学
·
《人行道》是一场学识盛宴,会激励每一个学生。我将它用作我都市研究课程的阅读书目,并作为社会学入门的关键阅读材料。——哈维·莫罗奇(Harvey Molotch),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
一部关于纽约格林尼治村贫穷街头摊贩的研究著作,细致入微……加深我们对种族、贫穷的理解,以及让我们明白我们都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科克斯书评》
———————————————————————————
《人行道王国》在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等一系列课程中均属优秀的延伸教材:
·
社会学入门: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创造重要的联结;如何做一个研究项目;社会学如何能改变常识。
·
都市研究:公共空间如何被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富人和穷人利用且争夺,以及街头生活和政治经济结构如何交互发生作用。
·
研究方法:民族志如何书写;本书附有一份对方法论的详细说明,并以研究对象之一哈基姆·哈桑的文章作为后记。
·
越轨行为:针对无家可归者的处理方式如何成为标签化的过程;质问政策中的“破窗”理论。
·
法律和社会:近距离检视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
文化人类学:《人行道王国》纳入了当下对方法发展中的丰富命题,包括再现、书写和正当性;延续艾略特·列堡的传统,讨论了亘久不衰的问题:不平等的社会和文化经验;一部对美国边缘群体文化的生动研究。
·
文化研究:摊贩和拾荒者如何利用文化知识在公共空间中生存。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25 22:34:51 @2021-11-13 01:41:51
社会学
职业系统 豆瓣
所属 作品: 职业系统
8.4 (5 个评分) 作者: 安德鲁·阿伯特 译者: 李荣山 商务印书馆 2016 - 8
作者把职业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最基本要素是职业工作,而职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对工作的合法性控制和专业知识的制度化过程。此外,阿伯特还通过本书的经验研究提出管辖权冲突理论,认为职业的管辖权要求是在国家、公众和工作场所三个领域中得到认可的,而管辖权往往具有排他性,正是由于管辖权的排他性,一个职业的管辖权变化就必然与其他职业的管辖权变化相联系,一个职业的管辖权扩张也就意味着另一个职业的管辖权收缩。因此,在职业生态系统中,不同的职业为了对于工作的管辖权而相互竞争。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25 22:34:21 @2021-11-13 01:41:51
社会学
文凭社会 豆瓣 Goodreads
The Credential Society 所属 作品: 文凭社会
7.9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兰德尔·柯林斯 译者: 刘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6
本书通过追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一百多年来的美国教育发展历史,主要以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为例,剖析了文凭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展现了文凭异化的过程,解释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最后则提出了化解文凭主义弊端的办法,预测了文凭主义在未来社会中的处境。 作者针砭时弊,揭穿了关于教育的诸多神话,认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建议废除文凭。在当下这个文凭社会的势力越来越强的时代,书中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面临的诸多教育问题,积极思谋应对之策。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划重点,“中上层阶级发现,文化资源相对于经济政治资源更容易传承。”
尽管并不能一概而论断言—教育及其文凭体系全部是阶级为维护自身地位存在而建设的东西,但根据历史现象研究,发现这作为其主要目的并不为过。就依美国自身的情况而言,优等大学申请中要求的许多项目成绩都是只有依靠中产阶级程度的力量和资源才能达成的,即使其意义实际上可能只是用来作门槛分层。
于是随后,当“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被用来作为给一个人下定义的依据,判断他是否有资格占有其地位和资源时,教育的构建已经彻底完成了。
之后的教育与文凭通货膨胀只是自然而然的演进现象,并非是什么贬值,因为它本身就不存在一个客观的价值。
然而,良好与理性地运行不是社会的真正目的,支配阶级要求社会为自身服务。
废除文凭?促进理性运作?
主允许仆与其同桌饱餐了? @2019-06-3
社会学
失控的农业 Eggplant.place 豆瓣
Farmageddon: The True Cost of Cheap Meat 所属 作品: 失控的农业
作者: [英]菲利普·林伯里(Philip Lymbery) / 伊莎贝尔·奥克肖特(Isabel Oakeshott) 译者: 郑襄忆 / 游卉庭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9 - 5
◆我们送入口中的廉价肉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致命代价?
工业化农业真是喂饱全球人口的唯一选择吗?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首席执行官 菲利普·林伯里
英国报业奖年度记者 伊莎贝尔·奥克肖特
◆历时两年多,走访亚洲、欧洲、美洲
揭露错误的农业如何牺牲弱势的农民 损害被蒙在鼓里的大众消费者的健康
这不是一本讲述“可怜的动物”的书——尽管工厂式农场里鸡、猪、奶牛和鱼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也不是要宣扬素食主义;不是反吃肉、反转基因食品,甚至反财团。它只是敢于追问,在农业上,大与坏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问题的核心:经营工厂式农场是否是提供肉品最“有效”的方法,以及喂饱全世界人类的唯一选择?
——菲利普·林伯里、伊莎贝尔·奥克肖特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耗时两年多,实地访察全球各地的农业状况,结合大量科学数据,揭露现代集约化农业是如何在“养活全球人口”的美好愿景下,走上了一条损害动物福利、污染地球环境乃至危害人类自身的歧途:
动物们困在狭小的农场里,超越极限地生产肉、蛋、奶,默默消耗了全球一半的抗生素,以致催生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全球1/3的谷物成了农场动物的饲料,却有大量穷人在忍饥挨饿;大型养殖场制造出巨量的排泄物和有毒气体,干净的水和空气成为其周围居民的奢求;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为购买强效农药和转基因种子,举债甚至破产,最终走上自杀一途……
当前农业是否有更好的运作方式?通过精确的数据与生动的实地调查报告,本书以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动情的人文关怀,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倘若不加以反思与改变,农业将成为我们的末日;如何发展农业,与人类的未来、地球的明天息息相关。
···
(本书)揭露廉价肉品和工业化农业背后的真相,是所有人必读之作。
──《泰晤士报》(The Times)
针对全球集约化农业的影响所做的这份调查,鞭辟入里、信息全面且令人震惊。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林伯里以资深行动人士的观点来探讨这个最根本的议题──他掌握丰富的信息,因所见所闻而震惊;他用谦逊的态度,说服我们为人类的食物系统负起责任来。
──《卫报》 (Guardian)
多亏有像菲利普·林伯里这样的行动人士,工业化农业的真相血淋淋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
鸟不见了,蜜蜂也消失了,乡村一片荒芜,而数十亿的动物连一片草也看不到。这本书警告人们认清今日大型农场的恐怖威胁。
──《每日邮报》(Daily Mail)
为了追求利益,愚蠢的科技没有尽头;但更让人忧心的是林伯里的论点:把可供人类食用的作物和鱼获浪费在喂养动物上,不只荒谬,更会造成灾难。南美洲仅存的森林遭砍伐殆尽,只为了种植大豆来饲养中国的猪和鸡。
──《伦敦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
在这本非凡的书中,林伯里对巨型农场的到来敲响了警钟……本书是对新的集约化农业令人难忘的控诉。
——《独立报》(Independent)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农业的深度调查报告,也是对人类、动物,以及环境充满关怀的写作。作者深刻省思了人类在地球食物链上所应扮演的角色,为读者带来了关于全球农业图景的新视野、新思路。本书所关注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农业发展、转基因等议题深度切合当下语境,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份思考资源和讨论参照。
◆本书作者菲利普·林伯里是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首席执行官,每年改善超过10亿农场动物的生存条件,了解集约化农业的方方面面。本书作者莎贝尔·奥克肖特,曾获英国新闻界的最高奖——英国报业奖年度政治记者奖,她用文采斐然的文字记下了实地调查中所见的触目惊心的事实,以及离奇曲折的发现真相的过程,并辅以相关的历史资料,使得本书具有故事性又数据详实。
◆本书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实。比如我们所吃的养殖鲑鱼,生活在泡有杀虫剂的水里,把牲畜排泄物用作饲料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农药和排泄物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蚊虫、气喘、癌症,以及死胎和畸形儿;工业化农业生产中的大部分利润被农药、肥料、抗生素生厂商等商人赚走,农民却越来越穷……
◆本书得到了《卫报》《独立报》《伦敦书评》《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并入选了《泰晤士报》2014年作家选择“必读之作”。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24 02:49:00 @2021-11-13 01:41:46
社会学
解码黑社会 豆瓣
所属 作品: 解码黑社会
作者: (意) 甘贝塔 译者: 任羽中 / 匡国鑫 华夏出版社 2011 - 3
《解码黑社会》内容简介:犯罪分子随时都在玩察言观色、声东击西的游戏。他们既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又要寻找同伙,同时还要提防卧底的渗透和线人的出卖。他们之间的沟通方式非常隐秘,非常需要冲破社会习俗和文明规则的约束。他们形成了一整套沟通潜规则。牛津大学社会学系的狄亚哥•甘贝塔教授跟踪研究黑手党长达十年之久。他在《解码黑社会》中结合一线调查、新闻报道、黑帮电影等资料,利用博弈论和信号理论的分析,为读者全面解读黑道沟通密码。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21 11:41:49 @2021-11-13 01:41:37
社会学
原生家庭 豆瓣
Toxic Parents 所属 作品: 原生家庭
8.3 (106 个评分)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 (美)克雷格·巴克 译者: 黄姝 / 王婷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2018 - 5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19 00:59:07 @2021-11-13 01:41:29
社会学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豆瓣 Goodreads
Les Damnés de la terre 所属 作品: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9.3 (7 个评分) 作者: Frantz Fanon 译者: Richard Philcox Grove Press 2005 - 3
A distinguished psychiatrist from Martinique who took part in the Algerian Nationalist Movement, Frantz Fanon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sts of revolutionary struggle, colonialism, and racial difference in history. Fanon's masterwork is a classic alongside Edward Said's Orientalism or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 and it is now available in a new translation that updates its language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readers.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is a brilliant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of the colonized and their path to liberation. Bearing singular insight into the rage and frustration of colonized peoples, and the role of violence in effecting historical change, the book incisively attacks the twin perils of post independence colonial politics: the disenfranchisement of the masses by the elites on the one hand, and intertribal and interfaith animosities on the other. Fanon's analysis, a veritable handbook of social reorganization for leaders of emerging nations, has been reflected all too clearly in the corruption and violence that has plagued present-day Africa.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has had a major impact on civil rights, anticolonialism, and black consciousness movement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is bold new translation by Richard Philcox reaffirms it as a landmark.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12 00:25:21 @2021-11-13 01:40:58
社会学
腐败与政府 豆瓣
Corruption and Government: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Reform 所属 作品: 腐败与政府
作者: [美]苏珊·罗丝-阿克曼 / [美]邦妮·J.帕利夫卡 中信出版社 2018 - 10
《腐败与政府》第1版于1999年出版,已被翻译成17 种语言,这本书引发了学界和政界对腐败问题的广泛思考。
在1999年首版《腐败与政府》的基础之上,作者在第2版《腐败与政府》中对第1版内容进行了更新,不仅评估了第1版中提出的经验性基础结论,还结合新数据对老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针对新问题的应对方法。比如,腐败的文化基础、民主社会下的腐败问题,以及如何调和加强腐败控制与发挥民主价值之间的矛盾。这本书还增设了刑法、有组织犯罪等相关章节,补充了国际社会反腐工作的最新材料。
综观全书,《腐败与政府》从四个维度分析腐败问题:从国家和社会结构的视角看公共项目如何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便利,不同社会对腐败有不同定义,公共和私人领域的基本结构能否催生或抑制腐败,怎样的国内环境可以激发卓有成效的反腐行动。在上述分析框架下,这本书描述了受贿行为的日常表现,并将腐败置于契约化与私有化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还重点关注了政治领域的腐败现象及促使各方担责的有效手段。作者指出,与建立“诚信体系”或“反腐机构”相比,有效的反腐行动的核心是政府运作方式的变化。
此外,作者综合分析了柏林墙倒塌后涌现的海量研究成果、透明国际的有关发现及世界银行将反腐作为核心议题提上议程的决定。事实证明,罗丝-阿克曼强调用机构改革手段推动反腐进程的结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
正如作者所言,腐败问题随着国家机器的产生而出现,而且在短期内不会消亡,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从改革成败中汲取经验。这本书将帮助人们深刻理解滋生腐败的环境,以及为人们制定打击腐败的政策提供启发。
打造消费天堂 豆瓣
所属 作品: 打造消费天堂
8.2 (13 个评分) 作者: 连玲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6
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借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百货公司与传统商 店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规模:建筑之大,往往占据整个街区;商品之多,足以涵盖人生所有需求;而其经营原则乃以交易量最大化,来达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过,百货公司 不只是人与物的集散地,也是观察社会关系的视镜及权力再现的空间。由于这个行业在 阶级、国族、性别等层面有较为复杂的组成元素,我们可以借此打破许多既定的界线, 重新析论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从“人”的角度来看,百货公司原意是对所有人出售所有物品的“环球供货商”,是华人/洋人、男人/女人、中产阶级/劳工阶级的交会处,然而在消费主义的运作逻辑下,不同的人群却得到不同的待遇。从“物”的角度来看, 表面上看似“中性”的商品与消费行为,却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被贴上阶级、国籍、 性别的属性卷标。因此,五光十色的百货公司不仅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展示橱窗,也是我们理解城市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近代上海的传奇建立在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人、 物关系上,而百货公司正是人、物互动的实践场域,既充满了魅惑与欲望,也承载着矛盾和争议。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6-01 22:57:57 @2021-11-13 01:40:39
社会学
想象的共同体 豆瓣 谷歌图书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所属 作品: Imagined Communities
8.8 (6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吴叡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8
本书作者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可以看得出,安德森受了本雅明相当程度上的影响。在其论述中,种种民族主义自我筑建的手段可以看作都是围绕两个主题——时间和记忆——进行发展与延伸的。
既然民族共同体是想象之集合,那么人类生发想象的出发点自然是这一共同体的重中之重。在时间层面上的历时性传承与共时性体验揭示的是个体同集体浩大无边的万般联系,而记忆对时间之物的承载又具体地将一切还原在每一个个体上。民族内部的种种因素充满着说不尽的真实与虚构,而当它被逐渐转化为一种大众共识的言语之后,新的可能也同时开启——新的危险也同时到来。
掌控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掌控了一个民族,某种程度上这句广为流传的格言所叙并不过分。
历史的天使尽管是意识与精神的集合,但它始终面对的仍然是庞大的物质与时间废墟。
人类想象的宏大叙事是否面临一个结局,是当代真正的难题。 @20
人类学 社会学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 豆瓣
所属 作品: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作者: 王学泰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 - 10
读游民文化,发现另一个中国
刘、关、张桃园结义前,为何关羽张飞要杀掉对方一家老小?
绿林好汉手中的朴刀是一种介乎农具和兵器之间的器具?
杀人放火可以当官?穷人靠着力气和胆量也能吃香喝辣?
香港影片中,为何警察和地下秘密社团都要拜关二爷?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读游民文化,发现另一个中国)
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干犯法纪、为非作歹的渊薮,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的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项“好汉”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过程与归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游民动惊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总的说来,它仍是“强盗逻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名人推荐:
要研究游民问题,实际上不能不研究整个中国社会与全盘中国历史,学泰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作为一个学者,学泰声明“本书不会介入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但是我认为,像本书这样的对游民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对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及其未来的走向也有很大的意义。
——李慎之
王学泰先生积二十年之功完成的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无疑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力作。在我看来,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也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对其所研究的对象,有精细的把握,但其解释力仅限于 “这一个”;而另一种研究,则通过 “这一个”,作出更具普遍性的概括,提出了具有更大解释力的概念,因而具有某种理论价值。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研究就属于后者。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开本大部头)
甲:将军有请。
乙:你是何人?
甲:我乃苏洪光是也。闻得五祖架桥开墟,召集天下英雄,因此奉
了高溪天佑洪之命,带了新兵数百万到来,过桥、进大洪门、入木杨城,请令定夺,烦为二位将军方便。
乙:可有忠义么?
甲:人人有忠义,十八般武艺件件俱能;文韬武略,般般俱晓,方敢到来。
乙:有何为证?
甲:有诗为证。
五湖四海集新丁,过桥起义显威名。
万望义兄协辅进,木杨盟誓号雄英。
乙:既然如此,可向桥下过来。
甲:将军无令,不敢自过。
乙:有何为证?
甲:有诗为证。诗点话,诗曰:
洪门今日已重开,五房出现祖公来。
请令通传同气度,将军把守亦无害。
太平自有兴明日,洪英聚会显奇才。
内进花亭旗色现,盟心义合五湖胎。
四海英名如川至,云集源流八面来。
文武坚心同韬略,扶持明主作龙台。 @2021-05-31 08:51:39 @2021-11-
你国 历史 社会学
启蒙与绝望 豆瓣
Enlightenment & Despair 所属 作品: 启蒙与绝望
作者: [英]杰弗里·霍松 译者: 潘建雷 / 王旭辉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1
一部西方近现代社会理论的批判史,涵盖了从18世纪直至当前的英、法、德、美等国的社会理论。
作者从学科和思想脉络的“史前史”入手,特别是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思想,讨论了社会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与假设。其主要特色在于,作者根据主要理论家的意图及其深处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来解释社会理论和知行历史。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3-02 06:32:46 @2021-11-13 01:39:17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