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猫鱼 豆瓣
8.4 (37 个评分) 作者: 陈冲 上海三联书店 2024 - 6
★备受期待的华语重磅新书,电影人陈冲自传性散文作品——从上海童年的老房子到旧金山的家;从少女时代“小花”剧组到《末代皇帝》《太阳照常升起》的银幕背后;从祖辈的往事到父母、哥哥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猫鱼》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回忆录,是知识人的心灵史,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也是一部当代女性的成长之书、勇气之书。
★金宇澄、罗新、姜文、许知远诚意推荐——“《猫鱼》是高水准的自传体散文集,既是个体生命史,又是时代大记录,一字一句,真气充盈。”(罗新)“陈冲建立的纸上王国,细腻、自由、直率,她的人与事,尤其几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填补了文学上海的叙事空白。”(金宇澄)“《猫鱼》是陈冲珍贵的个人记忆,写得鲜活、深邃。她毫不畏惧地邀请你踏入其中,经历她的人生……这种勇气,不是谁都有。”(姜文)
★人的生命就像猫鱼,始终卑微、弱小,却坚韧地活着。在日常之中,期待奇迹发生——“‘猫鱼’是当年的上海话,菜场出售一种实该漏网的小鱼,用以喂猫,沪语发音‘毛鱼’。随着以后猫粮的出现,它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上海之冬,一只“猫鱼”死而复生,成了我和哥哥童年唯一的奇迹。“猫鱼”是生命里转瞬即逝的灵感,是人的本性里被遗忘或隐藏的真相,是日常生活中体验的每一个奇迹。
★《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获奖作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文学意义上独特又深沉的陈冲,她以克制内敛的笔法向着家族历史征进,踏进如烟的家族往事又不沉溺其中,通过众多日常的生活细节完成了对家人形象的刻写和赋形,从而与历史生活达成了深沉又动人的联系,作品呈现出的沉郁悲悯让人为之动容。”
《猫鱼》是电影人陈冲的自传性散文作品。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写家族故事,是独特的上海叙事、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从《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阳照常升起》等等的银幕前后,是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从上海童年到异国打拼,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与柔情的私语。
2024年8月4日 已读
很动人的叙述。回忆录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谈到自己不小心丢失的初吻,谈到对唐国强的喜爱和“奶油小生”的由来,谈到和伴侣对于柏拉图的定义,也有外婆艰难地带孩子入渝,更有外公不堪受辱自杀时外婆那张无泪的脸,陈冲描述它“哭泣意味着一个悲剧还有救赎价值,给人宣泄和升华;而外公的自杀,是一个没有任何救赎价值的事,如外公所说它轻于鸿毛。”
所以什么时候能看到《英格力士》??
回忆录 陈冲
怪画谜案 豆瓣
変な絵
6.6 (48 个评分) 作者: [日] 雨穴 译者: 烨伊 台海出版社 2024 - 7
日本国民级推理小说!《怪屋谜案》后,网红作家雨穴惊喜新作!
单本爆卖80万册,作品狂销300万册!
神级伏笔,高能反转,中文简体版专属双重赠品!
·
【编辑推荐】
★超越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日本亚马逊悬疑推理榜单前列!《怪屋谜案》后,超人气作家雨穴惊喜新作!
日本亚马逊4.7星高分好评,评论数超6000;日本豆瓣bookmeter标记数超8000;畅销日本,全国书店大力推荐。
★单本爆卖80万册,作品狂销300万册;单集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次,改编漫画持续热销。日本国民级推理小说!轰动日本社会的网红作家!雨穴作品总销量超300万册,《怪屋》超100万,《怪画》超80万。看似平静的家庭之下,暗藏处心积虑的谋杀!
★神级伏笔!高能反转!安乐椅侦探×图片型推理×沉浸式解谜......中文简体版专属双重赠品!
冲击性的反转·噩梦般的罪行·夹缝中的人性。隐藏在这些画中的秘密,你有勇气去揭开吗?随书附赠作者亲绘印签+PVC线索透卡,一秒入局!
·
博客网站上,名叫REN的男子记录着与妻子YUKI的恩爱日常,怀孕的YUKI不断用画笔描绘出对孩子和未来的美好憧憬。
但奇怪的是,洋溢着幸福的博客在一年半前突然停止了更新......
上幼儿园的优太为母亲节准备了一幅温馨的画,画面中优太和母亲直美并肩站在他们居住的公寓大楼旁,可诡异的是,只有优太住的房间被蜡笔杂乱地涂灰......
美术老师三浦在登山时遇害,现场留下一幅似貌似是遗作的山景图,经警方确认,此画确实出自三浦之手,不过,画风却与平常截然不同......
这些画......不正常!!!那个家......不对劲!!!
2024年7月27日 已读
第一篇解谜挺有意思,反而主线上的怪画线索牵强或者说太普通了。比怪屋1好,但比怪屋2差多了。
推理 日本 雨穴
华风南下 豆瓣
作者: 宋燕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 - 4
马来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关节点马六甲海峡上,也是海外华人重要的聚居区,华人在当地占有比较大的人口比例。从17世纪开始,华人纷纷南下马来半岛谋生,经过200多年的迁徙,形塑成当今所见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本书对极乐寺与早期槟城华人社会、槟榔屿福建社群的形塑途径、霹雳州华人宗教与帮群结构、近代中国内地对新马地区的认知进行了专门的个案研究,对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研究与田野工作以会馆为例做了方法论的阐述,对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2024年7月20日 已读
你们闽粤区的强势宗族体系到了南洋依然如此稳固而散装2333。史料搜集能力很强,但趣味确实一般。
历史 马来西亚
读库2403 豆瓣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新星出版社 2024 - 5
《读库2403》共包含七篇文章。
《幸福的积分》的作者王健飞曾在《读库》发表过三篇文章,探讨过一个共同的话题:我的工作和为此付出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义。本次带来的主题是,在一个不断加速的世界中,如何在个体层面找到一个可执行的、幸福的、不被内卷的人生框架。他从幸福的定义入手,用通俗的例子结合生活场景来解读现代城市生活,可能会让很多“打工人”找到共鸣。
夏鼐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师,大约一百年前,他在国内和西方高等学府接受顶级教育,拥有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精深学问,执掌中国考古学至少二十年。可以说,夏鼐以学霸之能力、嗜书之本色、求真之态度、君子之品性,完成了时代交给他的使命。郭静超采访夏鼐的学生、同事及家人,撰写了这篇《夏鼐:塑造中国考古学》,总结他的考古人生。
2015年,赵斐通过河南省考成为一名监狱警察,同时也开始了他的高墙观察,并思考自己与犯人的关系。《狱中人》里记录了三个服刑人员的故事,包括影响他成为一名什么样警察的阿旺,悄悄纠正人生的错误的“渣男”梦龙,以及让很多狱警印象深刻、会写些东西的阿喜。狱警和服刑人员,这对“原本在制度上设计为对立的群体,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水火不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4年3月,电影《沙丘2》上映,引发观众热议。其实《沙丘》的原著小说掺杂了很多深层的西方历史、哲学、宗教甚至科学要素,没有好的解读,很难看明白。小西的这篇《看懂〈沙丘〉》从《沙丘》小说原始背景设定的来源讲起,除了对故事主线和主要人物关系做梳理,还挖掘其背后的生态学构思,让读者透过初看时“软科幻”的印象深入了解内里的硬核逻辑。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论述摄影术时,曾把凝结在作品中的艺术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称为“光晕”。艺术家的“光晕”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人工智能无法染指,但在“光晕”消失之处可能已是人工智能的天下。董舒在《仿像的光晕》里展现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现代电影产业各个工种里发挥的效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迭代也让人类认清,真正会被时代淘汰的,永远是模仿者而不是创造者。
克韩老师曾在《那些最奇怪的大脑》(刊于《读库2003》)里用丰富的案例串联起大脑奇妙而复杂的各种机关、功能和运行机制,《“觉醒”是非常罕见的》则以特朗普参选的策略技巧为例,再次聚焦大脑的运作,人类为何更容易被视觉图像、情绪、重复、简洁、充满活力的身姿等要素说服,而不是细节和事实。可悲的是,在信息过载时代,“真理越辩越明”可能不一定成立了。
据载,自十六世纪始,就有西班牙银元经由菲律宾等地流入中国,被称为“本洋”;十九世纪初,又有墨西哥银元流入,被称为“鹰洋”,很快取代本洋,成为中国境内流通量最大的外国银元,以至于清廷不得不开始考虑生产自己的机制币。杨津涛的《“袁大头”诞生记》详细回顾了清末民初历届政府实施币制改革,铸造制钱的进程和细节。
2024年7月19日 已读
很喜欢其中三篇。《幸福的积分》,非常本地化的《毫无意义的工作》,精准到位。《看懂沙丘》提供了十分新奇又开阔的解读及联想思路,很妙。《“觉醒”是非常罕见的》太适合现在读了,尤其是特朗普遇刺后。
读库
Other Rivers 豆瓣 Goodreads
9.2 (79 个评分) 作者: Peter Hessler Penguin Press 2024 - 7
An intimate and revelatory eyewitness account of two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in China’s heartland, chronicling a country in the midst of tumultuous change through the prism of its education system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fter teaching English to China’s first boom generation at a small college in Sichuan Province, Peter Hessler returned to Sichuan to teach the next gen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Hessler and his wife enrolled their twin daughters in a local state-run elementary school, where they were the only Westerners in a student body of about two thousand. Over the years, Hessler had kept in close contact with more than a hundred of his former students, who were now in their forties. By reconnecting with these individuals—members of China’s “Reform generation” —while teaching current undergrads, Hessler was able to gain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China's incredible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past quarter-century.
In the late 1990s, almost all of Hessler's students were the first member of their extended families to become educated. Their parents were subsistence farmers who could offer little guidance as their children entered a brand-new world. By 2019, when Hessler arrived at Sichuan University, he found a very different China and a new kind of student—an only child whose schooling was the object of intense focus from a much more ambitious and sophisticated cohort of parents. Hessler’s new students have a sense of irony about the regime but mostly navigate its restrictions with equanimity, and embrace the astonishing new opportunities China’s boom affords. But the pressures of this system of extreme “meritocracy” at scale can be gruesome, even for much younger children, including his own daughters, who give him and his wife an intimate view into the experience at their local school.
In Peter Hessler’s hands,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perfect vehicle for examining what’s happened to the country, where it’s going,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it, for good and ill. At a time when anti-Chinese rhetoric in America has grown blunter and uglier, Other Rivers is a tremendous, indeed an essential gift, a work of enormous human empathy that rejects cheap stereotypes and shows us China from the inside out and the bottom up, using as a measuring stick this most universally relatable set of experiences. As both a window onto China and a distant mirror onto America and its own education system, Other Rivers is a classic, a book of tremendous value and compelling human interest.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心脏地带两代学生的亲密而揭示性记录,由一位观察了过去二十五年中中国剧变的作者何伟所撰写。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初期教授英语二十多年后,何伟回到四川省,教导下一代的学生。他的这段经历也在他的书《江城》中有所记录。同时,何伟和妻子将双胞胎女儿送入了当地一所国立小学,她们是唯一的西方学生。多年来,何伟与许多他在上世纪90年代教过的人保持密切联系。这些人如今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国“改革一代”。通过与这些人重聚,同时教导当代的大学生,何伟获得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目睹了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1996年何伟抵达中国时,他班上的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代大学生。他们通常来自大型农村家庭,父母多为维持生计的农民,对孩子踏入全新世界几乎无法提供指导。到2019年,何伟来到四川大学,他见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以及一种新的学生类型——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是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家长群体的重中之重。在四川大学,许多年轻人对体制抱有一种讽刺的态度,但大多数人平静地适应着体制的限制,并拥抱中国崛起带来的机会。然而,极度竞争的压力依然让人精疲力尽,甚至影响到更年幼的孩子——包括何伟的女儿们,她们的学校经历让他得以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环境。

在何伟的笔下,中国的教育体系成了审视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完美媒介,让我们从中汲取正面和负面的经验。在美国反华言论愈加尖锐和丑陋之际,《Other Rivers》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巨著,饱含深厚的同理心,摒弃了廉价的刻板印象,从内而外、从下至上地展示了中国。这本书既是对中国的窗口,也是对美国的镜子,堪称这位大师级作者的经典之作。
2024年7月14日 已读
part 1基本上是后《江城》时代了,两代学生的差异观察是本书亮点。但是无论是书写的对象还是角度都掺杂了太多考量,甚至有一种“中国的环境对自我阉割影响恐怖如斯”的感觉。
何伟
生而不称意 豆瓣
De l'inconvénient d'être né
作者: [法] 齐奥朗 译者: 刘楠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 - 5
“”自由、幸福、空间——这些术语定义了我们不幸出生之前的状况。死亡是某种灾难;这一真实的灾难并非在我们出生之前,而是在我们出生之后。我们甫一出生,便丧失了一切。虽然不适,虽然沮丧,可恰恰正是这些不堪忍受的完满时刻让我们彻悟了生之灾难。”
——齐奥朗
齐奥朗的《生而不称意》分为十二章,以格言式的写作阐述了作者对“生而为人”的哲学反思。齐奥朗认为,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须清醒地面对所有的沮丧和不幸,当所有的决心皆被弃绝,便可轻而易举达至某种莫名的狂喜。这种纯粹的状态,即涅槃之境、解脱之境。齐奥朗引用拈花微笑的典故,说明对人生的提问不能超越限度,而微笑,就是对无意义的问题最好的回答。
2024年7月6日 已读
“一切都无话可说。所以不能限制书的数量。”
法国 萧沆
変な家 2 豆瓣 Goodreads
7.8 (20 个评分) 作者: 雨穴 飛鳥新社 2023 - 12
雨穴最新作!『変な家』第2弾!
14万字超、完全書き下ろし!
あなたは、この「11の間取り」の謎が解けますか?
前作に続き、フリーライターの筆者と設計士・栗原のコンビが
不可解な間取りの謎に挑む。
1「行先のない廊下」
2「闇をはぐくむ家」
3「林の中の水車小屋」
4「ネズミ捕りの家」
5「そこにあった事故物件」
6「再生の館」
7「おじさんの家」
8「部屋をつなぐ糸電話」
9「殺人現場へ向かう足音」
10「逃げられないアパート」
11「一度だけ現れた部屋」
後編「栗原の推理」
すべての謎が一つにつながったとき、きっとあなたは戦慄する!
2024年7月3日 已读
本来觉得串起这么多怪屋子有点过犹不及,但系列最终解还是让我意识到我的粗浅
推理 日本 雨穴
赞美闲散 豆瓣
In Praise of Idleness
作者: [英]伯特兰 ·罗素 译者: 仝欣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 - 5
“拼命工作是奴隶的道德,现代社会不需要奴隶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哲学大师罗素写给大众的“躺平”哲学
教育、爱情、犬儒主义、社会同质化……一份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急救包
-----------------
本书是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一部随笔集,分为工作、教育、爱情、社会、文明五个部分,展现了罗素对个人和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及其广博的学识。罗素强烈反对现代社会人们的超负荷工作,他认为,人类要过上幸福生活并实现全部潜能,不是通过更努力或更聪明地工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利用闲暇的非凡力量。在本书中,他还为“无用的”知识作激烈的辩护,他推崇冷静思考和自由探究的美德,认为传统的财富积累是一种文化和道德贫困。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快一百年,但对当今的读者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2024年6月30日 已读
赞美闲散的内容还蛮少的,也算是其中的精华。不少文章已经太过时了,尤其是教育和爱情两章。
伯特兰 ·罗素 英国
大逆事件 豆瓣
作者: [日] 田中伸尚 译者: 臧志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 - 11
★ 聚焦日本近代最大思想恐怖事件
★ 打破百年沉寂 照亮湮没于历史的黑暗篇章
★ 第五十九届日本散文家俱乐部奖获奖作品
以无政府主义者宫下太吉制造炸弹为开端,幸德秋水等二十六人被指企图暗杀天皇,以“大逆罪”交付法庭。大审院特别刑事部在非公开审理中,没有传唤任何证人,仅用了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在1911年1月18日做出判决,以“大逆罪”判处二十四人死刑,同时以违反《爆炸物管制处罚规定》判处另外两人有期徒刑。判决后仅过了一个星期左右,被判死刑的秋水等十二人就分别被绞死,其余十二人被减为无期徒刑。史称“大逆事件”。战后研究表明,这是一起以构陷的罪名将个人的思想——自由、平等、博爱——视为犯罪加以审判,扼杀心灵自由的国家犯罪事件。
本书作者田中伸尚自1979年左右开始踏上走访“大逆事件”遗属和周边之旅的。那些被强行连坐的人,虽然各自程度和想法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当时社会中的少数派。他们反对战争,主张不剥削他人的生活方式,作为宗教人士关心遭受歧视者,思索如何才能实现平等、自由的社会,以及如何处理国家、天皇和个人的关系等这些每一个活着的个体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们是一些生活在烦恼、冲突之中,时而又有些性急的人。他们在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影响下发现的这些问题,既是当时文学和思想的题目,也是当时媒体的课题,同时也是当今的问题。
所谓家庭、国家、世界者皆为个人之聚合,只要个人具有独立、自由之精神及帮扶弱者、关爱邻人之真心并付诸行动,所有人皆能过上圆满之团体生活。故此我等人类须始终发挥独立自治、相互扶助之精神,并向反对此种精神者作殊死斗争。
——内山愚童(曹洞宗僧侣、“大逆事件”受难者)
2024年6月25日 已读
历尽万难,但勇于对国家犯罪说不。尽管作者编排叙述的能力稍显薄弱,但事件本身实在精彩。想到《少爷的时代》里把他们叫做明治流星雨,漫画可是给足了管野须贺子以篇幅和极其浓墨激烈的色彩。
历史 日本
追慕与练笔 豆瓣
Exercices d'admiration: Essais et portraits
作者: [法] 齐奥朗 译者: 刘楠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 - 5
“无论是关于亨利·米肖、圣-琼•佩斯、本雅明•方丹、塞缪尔•贝克特、米尔恰•埃利亚德和玛丽亚•桑布拉诺,还是关于博尔赫斯、奥托•魏宁格和菲茨杰拉德,肯定都是我的一些心血来潮的任性文字,因为它们皆来自赞赏、友情或冲动。”
——齐奥朗
齐奥朗在《追慕与练习》里为自己喜爱的十一位作家画肖像,字里行间充满了理解与欣赏,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两篇短文《她不是本乡人……》和《简洁的告白》,以及一篇为保罗·策兰翻译的德文版《解体概要》而作的介绍文章,讲述了作者数十年写作的心路历程,并解释了自己为何用法语而不是别的语言写作这本书。
2024年6月24日 已读
挺水的一本。齐奥朗说写《解体概要》就是为了辱骂生命,也辱骂自己。结果能更好地忍受自己了,也能更好地忍受生活了。
另外,解体概要的德语版居然是策兰译的!
法国 齐奥朗
悶悶不樂的漱石 豆瓣
新装版 不機嫌亭漱石 『坊っちゃん』の時代 第五部
作者: 谷口治郎 / 關川夏央 译者: 劉蕙菁 衛城出版社 2018 - 5
☆日本神級漫畫家谷口治郎 ╳ 著名紀實作家關川夏央,聯手呈現明治一代人的迷惘與追尋
☆第二屆手塚治虫文化獎首獎作品
☆新裝版書衣精緻呈現
近代日本的青春——明治時代——結束了。所謂的明治時代究竟是什麼呢?輾轉徘徊於生死邊緣的漱石,腦海中浮現的是:鷗外、啄木、子規、一葉、二葉亭、小泉八雲,以及始終沒有名字的「貓」。深入描繪活躍在此一時代的文人、政治家、軍人、俠客等如同織錦般交會的人生;紀實作家關川夏央與漫畫大師谷口治郎共同創作的不朽經典,在此邁向精采完結篇!
本書特色
@日本傳奇漫畫大師畢生經典
本書作畫者為知名漫畫家谷口治郎,在臺灣較為知名的作品為:《孤獨的美食家》。谷口的作品除了在日本受到歡迎外,他細膩的畫風與詮釋,也跨出亞洲,在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獲得好評,亦曾獲得法國安古蘭漫畫獎和法國文化騎士勳章,其在漫畫上的地位就如同小津安二郎在電影上的地位。
如此大師級的漫畫家,在二○一四年回顧創作生涯時,表示:《「少爺」的時代》是他花費最多心力的作品,而一般亦認為《「少爺」的時代》全五卷,是他畢生創作中的經典,值得讀者細細品讀。
@歷久彌新的敘事手法
本書並非改編自文學作品,而是基於歷史與真實事件所進行的全新創作,描繪的也不是單一的個人,而是以數個代表人物,立體呈現了日本的明治時代,一個從近現代努力走往現代的小國的努力與掙扎。故而不能只是以娛樂性的漫畫視之,這是一套以漫畫為載體的紙上電影,企圖與格局在本書初版時的一九八七年已屬罕見,時隔三十年的今日看來,依舊有不可取代的開創性。本書的原著作者關川夏央是日本知名的紀實作家,二○一○年榮獲司馬遼太郎獎。
@夢幻逸品重新登場
谷口治郎於二○一七年二月過世,當時網路上有不少漫畫迷表示憑弔,而為他出版中文版漫畫的出版社也有舉辦紀念展,其中讀者們最為懷念的作品之一,就是多年前曾經在臺灣上市,後來絕版的《「少爺」的時代》,有一定的網路聲量與注目度。此次選用的版本為日本雙葉社二○一四年新裝版,從書衣到裝裱的整體考量細緻精美,具典藏價值。
@本書不只是漫畫,是文學傳記、歷史與文學評論,是瞭解明治時代的窗口
這套書與其說是漫畫,不如說是影像版的文學史,對於迷人的明治時代用文學創作者為主角,生動傳遞明治時代為何對日本重要,甚至穿越時空,至今對臺灣讀者仍有歷久彌新的影響力,夏目漱石的文學作品每年不斷有新版在臺灣書市現身,除了夏目的作品有其永恆性外,更可見明治時代的特殊性,重要導演黑澤明也是出生於明治時代,可說明治時代成為日本各領域的奠基與起源。司馬遼太郎曾在《坂上之雲》中說,明治時代的人就像在爬坡一樣,是不斷仰望向上的時期。因此,《「少爺」的時代》,應以一般書籍的方式,推薦給所有喜愛日本文學與對日本有興趣的讀者。這套作品,可以滿足所有日本文學的愛好者與入門者,甚至研究者。
明治流星雨 豆瓣
新装版 明治流星雨 『坊っちゃん』の時代 第四部
8.6 (7 个评分) 作者: 谷口治郎 / 關川夏央 译者: 劉蕙菁 衛城出版社 2018 - 4
☆日本神級漫畫家谷口治郎 ╳ 著名紀實作家關川夏央,聯手呈現明治一代人的迷惘與追尋
☆手塚治蟲文化賞史上最高分作品
☆新裝版書衣精緻呈現
明治四十三年,哈雷彗星拖著不祥的長長尾巴接近地球;幸德秋水、管野須賀子、荒畑寒村,以及一群血氣方剛的不幸青年,亦如彗星的淡淡光芒劃過了歷史舞臺。紀實作家關川夏央與與漫畫大師谷口治郎,藉由大逆事件的前後經過,刻劃出近代日本的轉捩點與映照著現代的明治時期。
☆第二屆手塚治虫文化獎首獎作品
~~~~~~~~少爺的時代共計五卷,以下各卷陸續出版~~~~~~~~
第五卷 悶悶不樂的漱石
2024年6月14日 已读
以漫画的的形式来说明大逆事件,还是有点散乱,群像表现一般。倒是给想读里的《大逆事件》插了个队。
日本 漫画 谷口治郎
物色 豆瓣
7.7 (13 个评分) 作者: 扬之水 中华书局 2018 - 4
本书是作者以学术随笔的形式辨证名物之作,部分文字曾先期刊发于《书城》杂志。一些古籍笺注著作中对于名物的注释,往往存在一些不准确或错误之处,扬之水以此为入口,对涉及到的一些名物进行细致的考订工作,并辅以大量图片为证。
2024年6月11日 已读
写金瓶梅物件却不写那些家伙事儿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扬之水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豆瓣
作者: 汪民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 - 5
- 编辑推荐 -
···学者汪民安思想访谈与随笔集
···将哲学放回生活的坐标系,让思想具体地着陆于日常
···身体·爱欲·空间·友谊·劳动·技术·艺术
···一部生命之思的交响乐:既饱含着理论的激情,又展现了批判的锋锐
- 内容简介 -
此书是学者汪民安的思想访谈与随笔集,从2006年到访巴黎寻踪法国理论,到2023年的当下对社会与技术的一系列思考,时间跨度正好是21世纪的这二十多年,综合呈现汪民安在知识与经验、理论与现实之间所进行的探索。
2024年6月10日 已读
访谈本身很好读也很贴地,但因为不少篇都是针对其他书的访谈,难免夹杂一些很无聊的问题。比较喜欢part1和part3。《我的巴黎行》里拜访了二十几位知识分子,没有一人提起萨特,真的笑出声。。。
汪民安
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演变 豆瓣
作者: 袁刚 重庆出版社 2023 - 11
本书是一部研究隋唐中枢体制发展演变的政治史作品。所谓中枢体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本书以隋唐两代“三省制”的发展演变为线索,系统考证了隋唐时期三省制确立、发展、再造的过程,及其决策与行政的具体运作方式,反映了隋唐中枢体制的发展全貌。经过系统梳理,作者特别指出中枢体制在中唐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翰林、枢密、中书门下组成的『新三头』体制取代了以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组成的旧中枢,颠覆了一般认为唐朝中枢体制始终是三省制的传统认识。本书还揭示了中枢体制演变与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和唐朝后期政局剧变的密切关系,是一部隋唐制度史研究的力作。
2024年6月6日 已读
总算认真学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含义,也很难想象一道道门禁对于权力的隔绝有如此大的效力。你们唐朝就开始搞浴堂召对了吗,坦诚相见是吧(但看起来只是单纯在浴堂殿召见而已)。
注释都在章节后,附图都在最末,实在翻得很累想撕下来。
历史 隋唐
金山的成色 豆瓣
How Much of These Hills Is Gold
8.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张辰极 译者: 陈正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 - 4
爸在夜里死去,妈早已离世,作为移民的孤儿,12岁的露西和11岁的萨姆在加州这片拒绝二人存在的土地上带 着父亲的尸体逃亡,寻找埋葬之地。一路上,两个孩子遇到巨大的水牛骨头、老虎的爪印和破败的风景,也揭开家庭秘密和手足分歧的序幕。
这是一部以华人赴美淘金热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两个孩子在无情的土地上逃亡⸺不仅要生存,还要找到一个家。
“90后”华裔作家张辰极长篇首作,入围2020年布克奖
对抗美国起源神话中对华人的长期抹杀,塑造美国西部故事里罕见的华裔形象
一本令人心碎的书,由张辰极创造的神话(包括在西部山丘漫游的老虎)、欢乐及悲伤构成。 它充满力量,令人惊喜,富有音乐感。故事本身就像主角露西和萨姆一样漫游在小道上, 蜿蜒曲折,时而冒险。到旅程结束时,你会因为所见证的生活而变得丰富,获得启迪。
——《纽约时报》
这本书提出了与美国起源的传统故事截然相反的叙述,它也审视了关于归属和记忆的更私 密的层面,书中一遍又一遍地诘问:“什么使一个家成为家?”
⸺《纽约客》
肯定是今年最大胆的新人首作。
⸺《卫报》
张辰极惊艳的首部小说在时间线上来回穿梭,直截了当地发问:要在美国梦中占据一席之 地,需要付出什么?……正如她改编了西部小说的陈词滥调,她也在语言上下了功夫,将 中文短语与牛仔口音交织在一起,将老虎的神话与水牛漫游的寓言融合在一起。她的文笔 精湛,引人入胜。
⸺《今日美国》
这本书的文字是触动直觉的、耐人寻味的、美妙的;情节令人心碎,而作者的才华令人目眩。 张辰极是一位耀眼的作家。
⸺黛西 · 约翰逊(《深水》作者)
一部写得令人陶醉的反西部小说,张辰极的首部作品就如同纯金一般。
⸺艾玛 · 多诺霍(《房间》作者)
2024年6月2日 已读
好犀利生猛的开头,汉字和拼音赐予了额外的历史感。第四部分怎么突然就这画风了…
美国
富马利中国见闻录 豆瓣
作者: [美] 富马利 著 / [美] 露西·皮博迪 整理 译者: 杨智文 / 陈安薇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 - 1
本书记录了富马利于1884—1917年在中国期间生活、行医、翻译西方著作等片段,着重反映了在广州创办女子医学堂及柔济妇孺医院(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经历、在广州行医的种种遭遇等。附录收录了收录了译者从不同的期刊杂志中搜索到的与富马利相关的文献、与原著正文相互印证的图片及清末民国时期有关广州女医学堂的文献等。
-
🔹女医为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医学为何会成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重要媒介?
🔹著名的“桂平教案”、1894年广州瘟疫等历史事件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行医与传教之外,富马利创办中国近代女医院校还有何目的?
🔹是猎奇还是文化冲突?清末民初中国女性真实生存境遇如何?
🔹中国近代第一批女医面临怎样的困境?
-
本书是中国第一所女医院校广东女医学堂及附属柔济医院(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创办者富马利中国行医期间见闻实录,中译本首次出版。
2024年5月26日 已读
内容很少,但胜在译者用心,史料价值佳。
怪屋谜案 豆瓣 谷歌图书
変な家
6.0 (46 个评分) 作者: [日] 雨穴 译者: 烨伊 台海出版社 2023 - 7
★超越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日本亚马逊悬疑推理No.1,网红视频博主、TikTok大热门、人气作家雨穴话题作品!
日本亚马逊4.5星好评,评论数超6000,日本豆瓣bookmeter标记数超9000,火爆日本,覆面小说家雨穴代表作国内首次引进。
★单行本半年卖爆30万册,累计销量超55万;单集视频播放量超1300万次;已改编漫画,即将改编电影!
日本全国书店火热展陈,大力推荐。原书版权售出韩、泰、越等东亚多国,持续热销,韩版评分高达9.2,连续进入小说榜单!
★在不可能存在的空间,犯下不可能完成的案件!安乐椅侦探ד馆系列”式解谜×都市凶宅怪谈,中文简体版专属三重赠品!
一套房子,一张平面图,一个神秘空间......大胆的读者们,你准备好和我们一起探索这间怪屋了吗?随书附赠作者亲绘印签和怪屋大逃杀互动游戏,一秒入局!
·
东京市内一套挂牌销售的二手房,乍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独栋民宅。只是房屋平面图上有一处蹊跷,在一层的厨房和客厅之间,存在一个“神秘空间”。认真观察房屋平面图的各个角落,你会发现,令人费解的设计在屋中随处可见。双重门、没有窗户的儿童房、一览无余的更衣室……隐藏在明亮的敞开式房间背后的种种违和感交织在一起,最终指向一个真相......一个后背发凉、任何人都不愿相信的真相。
2024年5月23日 已读
绕谜题和解谜的写法蛮有意思的,也很有代入感,反倒是尾段的展开过犹不及了。
推理 日本
边界的诱惑 豆瓣 Goodreads
6.2 (8 个评分) 作者: 柏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 - 2
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
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
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2024年5月21日 已读
期待读到中立的叙述,至少不是作者这般如此立场先行的写作,看下来一直皱眉。非常文青的抒情写作。
游记
屏幕上的受苦者 豆瓣
The Wretched of the Screen
6.6 (10 个评分) 作者: [德] 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 译者: 乌兰托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3
🖥 数字时代的领军艺术家,登顶艺术权力榜的女性艺术家代表作首次中译
🖥 以犀利洞察力直刺当代碎片化影像的黑洞
“弱影像是当代的屏幕上的受苦者,是音像制品的残渣,是冲上数字经济海岸的垃圾。其存在证明了影像剧烈的错位、转移和置换——在视听资本主义的恶性循环中影像加速产生和流通。弱影像作为商品或其拙劣的拟像、作为礼物或作为赏金被拖拽到全球各地。它们传播快乐或死亡威胁,阴谋论或走私品,反抗或镇压。弱影像可以展示难得一见的、显而易见的、不可思议的事物——前提是我们还能够破译影像内容。”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资产阶级的衰败最终以经济黑洞的方式成为现实。一台排水泵开始吞噬并毁灭两百年来勤劳与集体智慧的产物,将社会文明的具体现实转化为抽象的事物——数字、算法、精确的暴行和虚无的积累。历史已经被无尽的、流动的碎片化影像的重新组合取代。然而,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正在出现,艺术家正在寻找理解这些变化的共同出发点。
黑特·史德耶尔无疑是这一潮流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写作者之一。本书是史德耶尔的一部代表性研究文集,围绕作者在艺术创作和写作里稳步推进的一种强力影像政治,收录了其近年来发表的多篇里程碑式的文章,包括名作《自由落体:关于垂直视角的思想实验》《为弱影像辩护》《博物馆是工厂吗?》等。这些独树一帜、洞察力犀利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对数字影像、博物馆、电影院甚至垃圾邮件等现象的思考,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困境的探索和拷问,不断突破传统艺术批评的界限。
----------
史德耶尔的艺术极为丰富、缜密,令人受益匪浅……在史德耶尔的作品中,你总是分不清事实和虚构,分不清哪里是玩笑的终点,哪里是严肃的起点,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谎言。
——《卫报》
理论和艺术的最高职责就是把握和阐明自己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史德耶尔无人能及。她对图像和文字在全球流通时代的命运的探究总是专注而精确,但也充满冒险精神,出人意料,引人入胜。
——鲍里斯·格罗伊斯(哲学家、艺术评论家)
史德耶尔拒绝固守单一理念,也不坚持自己的观点。相反,我们看到的艺术——她的视频——是一种正在进行的道德思考行为。
——《纽约时报》
2024年5月19日 已读
切合当下的写作,剖析在数字时代中无意识中的受苦者们,自由落体、弱影像、失踪者都很精彩。只是为弱影像辩护时脑中时常晃过包浆梗图。。。
德国 社会学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