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深海之镜 豆瓣
作者: 冯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7
什么是诗的陌异性?在策兰(Paul Celan)这里,出于怎样一种意欲穿透思想体系的迫切,“陌异”成为诗的内在要求?策兰诗里摄人心魄之物到底是什么或能是什么?本书追寻着这些问题,在思想史而非文学史的范围内来阅读策兰,力图打开对策兰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本书首先揭示策兰如何以被灾难标记的更改的语言来突破表象之必然,进而以德国浪漫主义哲学、观念论、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为理论钻头,深挖向策兰以黑暗之词秘密进行的对哲学、神学之至高者的内部侵蚀。策兰对虚无的凝视,对世界之为世界的穿透,其朝向“世界之背面”(无世界、弱世界)的诗化,为我们接近奥斯维辛之后诗学的无根据之物、源渊(Ungrund)开放出一条弯曲而幽深的路径。
保罗•策兰是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诗人与思想者之一。他以晦涩的文字、颠簸的生命写出,也活出,一个时代的“陌异诗学”:铭记灾难,消融理性主体,栖息危机与死亡。《深海之镜》以四重方式解读策兰的陌异诗学。纳粹浩劫的梦魇,浪漫主义的蜕化,虚无轮回的飘荡,绝地源渊的接引,无不直指二 战之后欧洲文化心灵的大裂变,叩问诗与弱世界、无世界、被毁世界、黑暗世界、陌异世界的关联,同时思索诗之本体意义的虚实。该书思维细密,文字优美,寄托深远。“艰难地轻盈,密闭地敞开。”以此,冯冬教授观照历史幽暗时刻的回旋,拟想诗歌不断生成而又弥散的因缘。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
兼具诗人与学者身份的冯冬以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博深认识和对诗歌文字意象的深刻感受力,写成《深海之镜:保罗•策兰的陌异诗学》,开启策兰诗作与黑格尔、海德格尔、解构哲学、精神分析在死亡、虚无、绝对性、诡异等议题上的精彩对话。本书在知性与感性上都极为令人振奋,是中西比较文学与思想不可多得的佳作。
——黄涵榆(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
学者诗人冯冬乃华文学术界里研究策兰的指标人物,此书乃其多年呕心沥血之作。此书纵论策兰早期、中期与晚期的诗作,带领读者穿梭其晦涩诗语之林,一探策兰如何在二战及犹太大屠杀的创伤深渊中思考神性与人性,以及如何透过诗语论证其对创伤的形而上思考。冯冬对策兰灾难之诗/思的洞见将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策兰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哲学家。此书为策兰或灾难文学的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解读范例。此外,若对自康德以降(尤其是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及海德格尔)的存有论有兴趣,读者亦可在此书中得到新的启发。
——赵顺良(台湾政治大学英语系教授)
2021年8月6日 想读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豆瓣
8.0 (21 个评分) 作者: 陈年喜 台海出版社 2021 - 6
本书是矿工诗人陈年喜首部非虚构故事集,由真故图书出品。
获得
✭6月新浪好书榜
✭7月华文好书榜、《中华读书报》好书榜、绿茶书情好书榜
✭8月文学榜好书榜
✭深港书评2021“年度十大好书”年中榜
作为巷道爆破工,陈年喜深潜于大地5000米深处,用炸药和风镐轰开山体,凿出金、银、铜、铁、镍。
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是王二、德成、小渣子等同样低微的命运。后来有的人在爆炸中跑成一蓬血雾,有的被气浪削成了两半,只有他相 对幸运,只留下颈 椎错位,尘肺病,还有一只失聪的右耳。
翻开《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这些悲怆炽烈的生命逐一呈现在你的面前。艰辛的劳绩,无常的生死,每一个故事,都像陈年喜在矿山深处敲下的石头一般坚硬,炫黑。
【编辑推荐】
1,矿工诗人陈年喜首部非虚构故事集。作者应邀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巡回演讲。《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媒体重磅报道。
2,重振《诗经》的民间叙事传统,挖掘中国人悲怆又炽烈的生存力。震得人头皮发麻。
3,茅盾文学奖评委张莉:陈年喜的散文和那些名家放在一起毫不逊色。天赋好,语言好,靠一种天性。
4,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张慧瑜:《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见证了他二十多年流离西北、西南的颠沛生活,既是一本从秦岭腹地到昆仑山脉的天地之书,也是亿万新工人从劳动中萃取的生命之书。
5,随书附赠陈年喜最新诗集《炸药与诗歌》。
6,你买1本书,我捐1块钱。本书与专注尘肺病救助的公益组织“大爱清尘”合作,你每买一本书,我们捐1块钱,给尘肺病患者子女提供助学金。
7,本书带你辗转中国边荒,遍见奇异风情。一路穿过长江、黄河、叶尔羌河,踏遍新疆的萨尔托海,内蒙的戈壁滩,大兴安岭的茫茫雪山……
2021年8月2日 想读
小说家的假期 豆瓣
小説家の休暇
8.8 (8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吴季伦 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1 - 8
从小说、戏剧、艺术、到社会问题,大胆剖析当代文艺滥觞 尖锐直指日本社会病灶
独家收录三岛由纪夫离世前未完成遗作《日本文学小史》
三岛由纪夫随笔评论代表作 简体中文版首度面世
编辑推荐:
1、三岛由纪夫文艺评论、随笔的代表作。集结其创作巅峰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与精华。
2、 知名译者吴季伦担当翻译,其功力深厚、译笔极佳。
3、中文简体首译,了解三岛由纪夫其人及其文艺思想的不可或缺的绝佳文本。
内容简介:
《小说家的假期》是三岛由纪夫在创作鼎盛期写下的随笔、评论作品。在本书中,三岛以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性深度考察了当代文明、社会、文学、艺术等诸多问题。
他只身潜入复杂多变的现代文明的丛林,以华丽大胆的文风、戏谑深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论及文艺滥觞,尖锐直指时代病灶。本书是三岛式哲学思考的原点,全面展现了三岛的文学观、艺术观、价值观,是凝结三岛思想的精华之作。
本书另收录三岛挑战历来日本文学史观的反叛之作《日本文学小史》。
2021年8月2日 想读
性经验史(第四卷):肉欲的忏悔 豆瓣
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 vol. 4: Les aveux de la chair
作者: [法]米歇尔·福柯 译者: 佘碧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本书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本经典之作,是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性经验史的第四卷,也是后一卷。本书基于对欧洲古代基督教的思想家、哲学家(查士丁、奥古斯丁等)的相关文本研究和解读,阐述了中世纪性概念的形成,以及性关系、婚姻的制度规范、伦理,等等。在哲学上看,本书是福柯的欲望主体解释学的“一个章节”。从历史上看,本书侧重于讲解早期基督教教父对主体性的重塑,福柯认为,这些教父们着手将真实的人类话语的经典逻各斯转变为神学的。这些规则和学说的本质是对西方古典时期和古代晚期希腊和拉丁哲学家所阐述的自律性的重新加工的遗产。本书的内容广泛而深刻,是一位哲学大师的力作。
封存三十多年的福柯遗著
思想史巨著“性经验史”最终卷
中文版面世
人的历史,是同一个术语的多个同义词的长期接续。反驳它,是一种责任。
——勒内·夏尔(René Char)
2021年7月30日 想读
忠诚与反叛 豆瓣
忠誠と反逆――転形期日本の精神史的位相
作者: [日本] 丸山真男 译者: 路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8
《忠诚与反叛——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最后一部著作。
从最初计划到最终出版历时8年,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最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2021年7月27日 想读
被牺牲的“局部”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2021年7月23日 想读
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 豆瓣
作者: 孙歌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9
本书第一部讨论了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结构,特别是他在经验研究中折射出来的原理性假说;第二部讨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生在日本的昭和史论争。本书通过对这两个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如何破除静态的知识感觉,建立把握动态过程的认识论课题。在形而下层面建立多元的普遍性,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相似性进入差异,并进而在差异状态中理解差异。为此,不仅需要哲学认识论的翻转,而且需要对经验的重新认识。破除旧形而上学的干扰,把世界视为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事物的集合体,这个恩格斯留下的思想课题,通过形而下之理的探讨激发出新的理论能量。
2021年7月21日 想读
齐马蓝 豆瓣
Zima Blue
7.6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译者: 陈楸帆 / 刘慧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7
2019年,Netfilx 播出 大卫·芬奇 监制剧集《爱,死亡和机器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深邃厚重的思想内涵征服了整个二次元世界,《爱死机》迅速成为全球热议的现象级爆品。作为大卫·芬奇的御用编剧,雷诺兹亲自操刀改编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齐马蓝》《天鹰座裂隙之外》,由《齐马蓝》改编的《齐马的作品》也被全球观众公选为《爱死机》第一季的 TOP1 佳作。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第7集、第14集原著小说作者,英国科幻作家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短篇小说集中文版首次推出。
★13个短篇,篇篇好!看!到!爆!炸!科幻与悬疑相交融,暗潮与波涛在孤独的宇宙中回荡。在记忆与艺术的探寻中,宇宙正在道出自己的真相。
★《齐马蓝》图书收录了《齐马蓝》《真正的故事》《伊诺拉》《从信号到噪音》《卡迪夫的消亡》《隐藏》《明拉的花》等13篇科幻短篇小说,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地球上不远的未来,有的则是跨银河系的新太空歌剧。
雷诺兹在这些科幻故事里不断地向哲学发问——
当机器托管了人类的记忆,当人类不断被机器改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艺术又何以诞生?
这儿有个关于火星拓荒者的故事,他会告诉你人类登上火星后,说出的第一个词是“狗屎”。
为战争而生的机器,会梦到和平吗?人类文明毁灭前的全部记忆都在它的脑中。
如果平行时空里,她还活着,你想不想给她“打个电话”,信号中断前的噪音里留下什么信息?
为了隐藏起来免遭屠戮,你愿意抛弃肉体,变成机器内部的一串代码吗?
也许你以为自己传授的技术可以拯救一个星球,但结局未必是你想看到的。
当整个宇宙只剩下一个人类,他得做什么才能不让自己发疯?
…………
2021年7月19日 想读
重訪革命 谷歌图书 豆瓣 Eggplant.place
作者: 李金錚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1 - 7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一,“新革命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率先提出新革命史學術概念,宣導使用常識、常情、常理以及相關學科理論對中共革命史進行重新審視和研究,以呈現中共革命的運作形態尤其是艱難、曲折與複雜性;二,中共革命與鄉村社會的互動關係。對土地改革中的農民心態、農民參加革命的動機、革命策略與傳統制約等經典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三,中共革命的其他面相。對中共革命的理論依據、革命動力、革命傳播以及中共革命形象等問題,進行了描述和分析。
2021年7月18日 想读
字母杀手俱乐部 豆瓣
Letterkiller Club
9.6 (5 个评分) 作者: 西吉茨蒙德·科尔扎诺夫斯基 译者: 方军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 3
“被划掉的大师”、天才作家西吉茨蒙德 • 科尔扎诺夫斯基首部中文译作
**********************************************************************************
每周六,“字母杀手俱乐部”秘密社团的成员们会在一间摆满空书架的房子里会面,发展其愈发不太可能也愈发完美的观念:
一个随角色消失的演员排演的哈姆雷特
一个被服饰变化所打乱的中世纪教士的双重生活
一个囚禁人的心灵并征用其身体的机器世界
一个已死的罗马抄写员被困在冥河的此岸
……
书与人开始对立,写作者凌虐字母、鞭笞词语、杀死构思;
而“词语是恶毒的、顽强的——想要杀死它们的人,会被它们更早杀死。”
同科尔扎诺夫斯基一样,我们都是被词语困住的人。
********************************************************************************
毫无疑问,科尔扎诺夫斯基是上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之一。
——《金融时报》
科尔扎诺夫斯基经常被比作博尔赫斯、斯威夫特、爱伦·坡、果戈理、卡夫卡和贝克特,然而他的小说奠基于其自身独特的异端和逻辑的混合。
——娜塔莎·兰德尔,《书吧》
人们逐渐意识到,科尔扎诺夫斯基是俄国散文家中的佼佼者,他与那些在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成长起来的俄国散文家一样,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里寻找并发展了一种新的美学。
——奥利弗·雷迪,《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2021年7月16日 想读
头发奇特的女孩 豆瓣
Girl With Curious Hair
作者: [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译者: 杨海宇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 - 7
┃ 被比尔·盖茨两度推荐的天才作家!┃
《消失的爱人》本·阿弗莱克、漫威《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推荐!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迷宫般神作《头发奇特的女孩》
《自由》乔纳森·弗兰岑热爱的天才作家;欧美意识流小说的无冕之王;
《头发奇特的女孩》是美国著名天才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不受限于长篇小说的沉重压力,你可以随时翻开任何一篇开始阅读。
● 疯狂诡谲的拼收视率的竞猜综艺秀中,一个身负巨大秘密的沉默女孩一路过关斩将,而她失踪已久的弟弟却突然出现在挑战者席位上……
● 本书标题同名作《头发奇特的女孩》中,几个游荡在底层的男女闯入音乐会,把现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 虚构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遭遇突发刺杀,并最终去世。整个故事是以白宫内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男性工作人员的角度记叙,其中夹杂了他本人的复杂情事,真真假假,虚实难辨……
● 一篇很可能谁都看不懂,也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神章节《约翰·比利》……
● 一对参加《大卫·莱特曼深夜秀》节目的假面夫妻,嬉笑讨论娱乐行业是多么令人“娱乐至死”……
● 占据全书一半篇幅的中篇小说《帝国向西拓展》依旧是一部可能只有少数人才能看懂的神作,不幸的是,编辑本人属于那群多数人。
2021年7月16日 想读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豆瓣
作者: [英] 达纽西亚·斯多克 译者: 施丽华 文汇出版社 2011 - 8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内容简介:1996年,克里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英年早逝,电影界顿时失色。《十诫》、《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及《红》、《白》、《蓝》三部曲给基氏来了世界级电影人的美誉。基氏为人出奇低调,甚至对自己的工作和天赋也不太经意,不过书中这些坦诚、细致的访谈显示出他对电影的一种激情。正是这种激情,激励他度过了波兰在二战及战后那一段纷乱的岁月。
基氏致力于电影事业也映照出波兰重新寻找自我的斗争。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和东欧诸国变故,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重心也转向法国。辗转于波兰、法国期间,基氏创作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最重要的电影作品。
2021年7月15日 想读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豆瓣
8.4 (43 个评分) 作者: 吴晓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回顾刚刚逝去的20世纪文学,冠以经典的盖棺论定或许言之尚早。但吴晓东在经大讲坛上推崇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这九位小说家,却无疑称得上大师;他在课堂上选作阐释分析对象的九篇作品也已经或终将被证明为不朽。因此,吴晓东对他心仪小说家的独具慧眼的研究、对他欣赏 小说的别有会心的解读,不失为一种对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回顾和盘点。虽然作者无意经营小说史的契约,但其宏阔视野却有助于我们对百年文学脉络的整体关照和把握,进而领悟已经过去的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个世纪”对小说家及小说形式的深层影响,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小说令人感到“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2021年7月15日 想读
二重身 豆瓣
バイロケーション
作者: [日]法条遥 译者: 夏殊言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 - 4
第17回日本惊悚小说大奖长篇获奖作(日本ホラー小説大賞)
贵志祐介、荒俣宏、高桥克彦高度评价:5级烧脑佳作,颠覆思维的悬疑惊悚!
同名电影由水川麻美主演,极具争议的双结局在豆瓣电影引发万人讨论热潮
.
.
二重身,另一个无论从容貌还是记忆都一模一样的自己,非人却化为人形的怪物,邪恶的存在。据说,19世纪初人类便展开了对二重身的研究……
.
潦倒落魄的未成名画家桐村忍,某天在超市因涉嫌使用伪钞被抓,监控清晰地记录了“她”10分钟前确实使用了同一号码的纸币购物,然而她完全没有相关的记忆。
赶来调查的刑警加纳隆,出乎意料地相信了忍的话,之后却把她带到了一个神秘场所——“存在另一个自己即Bilocation协会”。原来在场的会员都深受虚幻之体“二重身”的困扰,二重身的容貌、记忆与本体一模一样,他们会破坏、夺取本体的生活,而且最终目的是要杀掉本体并取而代之。
协会成员一个接一个莫名死去,然而没有人能确定,死去的究竟是二重身还是本体。
忍在走投无路之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
2021年7月14日 想读
塔可夫斯基父子 豆瓣
作者: [俄]马克西姆·古列耶夫 译者: 张晓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6
关于塔可夫斯基父子关系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电影的绝佳素材。它既可以拍成一部家长里短的大众情节剧,也可以拍成一部深沉的、给观众带来启迪的艺术电影。
这是一个关于时代风暴、个人命运、创伤记忆的故事,是一个寻找父亲、不断渴望父亲认可的儿子与一个总是不想成为父亲的父亲之间的故事。故事里的父与子是两条平行线,他们分别在二十世纪诗歌与电影领域为人类做出了极大贡献,但他们却保持着精神维度的平行线的状态。对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个人生活来说这无疑是个悲剧,但这种平行运动却成就了他的艺术。
通过本书作者巧妙的蒙太奇式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塔可夫斯基电影里向父亲的征询,与父亲的对话,对父亲精神的承继 ,从而为我们理解他的电影打开一扇窗户。
2021年7月3日 想读
我从哪里来 豆瓣 Goodreads
7.8 (8 个评分) 作者: [德] 萨沙·斯坦尼西奇 译者: 韩瑞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6
☆ 德国图书奖大奖、艾兴多夫文学奖获奖作品!《明镜周刊》畅销榜首,蝉联畅销榜75周!25国语言火热抢读。
☆ 作者生于波斯尼亚,14岁时与父母逃亡到德国海德堡,从波黑战争难民成长为德国文坛新星。机智、疯狂、奇妙、幽默的文风,被媒体誉为“德国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 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飞向太空的山羊、龙守护神、初恋、祖辈墓地中的井水……自由穿行于回忆与现实,在心酸与温暖交织的故事中找回故乡。
☆ 小说叙事的高度革新!最后一章《龙——守护神》是大胆的文学实验,让读者参与到结尾的叙述中,根据不同的线索和阅读顺序,展现小说结局的多种可能性。
——————————
在呈递给德国移民局的履历表上,我写道:1978年3月7日,我出生在德里纳河畔的维舍格勒。出生前的几天,德里纳河躁动不安,波涛汹涌。在我人生最初几年里,奶奶一直照看我,奶奶是黑社会的人,我给移民局这样写道,干黑社会这一行,有的是时间照看孩子。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波黑战争爆发,我和母亲逃亡到德国。我的家族分散地生活在整个世界,和南斯拉夫一样四分五裂,无法融合到一起。
2009年,我回到维舍格勒探望奶奶,第一次和她一起来到奥斯克鲁沙村:一个只剩下13个居民的村庄。爷爷就生在这里,也葬在这里。
在做梦的南斯拉夫岁月,父母仍在樱桃树下翩翩起舞;而沧桑归来,我站在古老的群山中,寻找祖先的起源。
——————————
【评价】
萨沙以丰盈的想象将小说从编年史、现实主义和精确纪事的传统中解放出来,以极大的幽默感重新呈现了历史的样貌。——德国图书奖评审委员会
《我从哪里来》书写了超越民族的、南斯拉夫理想式的、属于全欧洲的故事。萨沙已成为德国最好的作家之一。 ——《明镜》周刊
如果说德国当代文学中出现了具有移民背景的黄金一代,萨沙·斯坦尼西奇则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德国《世界报》
在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撼动欧洲之际,我们能做什么呢?也许是读萨沙·斯坦尼西奇的作品。——《南德意志报》
斯坦尼西奇笔下的每件事都在回答“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在这个美妙的故事中,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以机趣而优雅的方式展开他的想象和经验,并探索了生存的本质问题。——《南德意志报》
萨沙·斯坦尼西奇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现代民谣歌手——《我从哪里来》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滚石》杂志
机智,扣人心弦,疯狂。这本书已经登峰造极,打开看看,绝对值得!——北德广播公司
斯坦尼西奇以浓墨重彩绘出了祖先的肖像画和自己的生平——没有半点陈词滥调,而是以艺术家的绚烂手笔。——北德广播公司
《我从哪里来》塑造了全新的叙述形式:交织漫游的故事、游戏攻略式写法,令人感动、惊叹、目不暇接。——《法兰克福汇报》
2021年7月2日 想读
白噪音 豆瓣
White Noise
8.1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唐·德里罗 译者: 朱叶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继《一九八四》之后,一部现代文明的警世预言】
它所描绘的那个噩梦般的世界,连奥威尔都会不禁战栗——而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
【获美国全国图书奖 后现代文学的巅峰代表 必须要读的德里罗小说】
★《时代》“1923—2005英语小说TOP100”、《西方正典》名 著清单作品
★ 现当代文学阅读与研究的必读书目
★ 深刻影响20世纪后半期的流行文化,音乐人、编剧、小说家都从中吸取灵感
★ 它预言了化学毒品造成的环境灾难、科技发展给人带来的威胁与恐惧
★ 德里罗写后工业文明,就如马尔克斯写魔幻拉美、卡尔维诺写宇宙奇趣,他写尽了其美妙与残酷
杰克•格拉迪尼的大家庭过着平凡典型的现代生活,固定的超市购物之旅和周五的电视晚餐是他们“幸福”的基石。然而,一场化学品泄漏事故将致命毒雾送上天空,向他宣告“死亡已经到来,它就在你的体内”。恐惧已入侵心灵每个角落,它就像白噪音,始终如一,无处不在。
《白噪音》为德里罗赢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出版以来始终被誉为文学经典,也是后现代文学的巅峰代表。它精确地描述了现代文明对人类心灵和身体的伤害,呈现了人在死亡、信仰、灾难和暴力面前的惊恐,对现代人的困境作了先知般的预言。
◆哈罗德•布鲁姆:
“我所知的仍在写作的美国作家中,有四位配得我们的赞颂,他们写出了我们时代的风格,每个人都留下了载入史册的作品。他们是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科马克•麦卡锡,还有唐•德里罗。”
◆乔纳森•弗兰岑:
德里罗以人难以想象的力度,深入解剖了我们的人性之谜,无人能及。
◆《星期天泰晤士报》:
《白噪音》写就于1984年,虽然那时我们已经让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所做的预言得以安歇,但是唐•德里罗这部精彩的小说却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告诉我们并未摆脱危险。事实上,德里罗所描述的那个噩梦般的世界,可能连奥威尔都会不禁战栗。
◆《出版人周刊》:
这部小说所描述的世界带有凄凉、讽刺的意味,对历史的态度不仅仅是悲剧的,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纽约时报》
尽管书里尽是末日的噪音,但德里罗对现实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喜剧的,这更让它显得可怕。他从没忘记提醒我们,骷髅头的脸上可是一个咧嘴大笑的表情。
2021年6月30日 想读
深时之旅 豆瓣
UNDERLAND:A Deep Time Journey
8.5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译者: 王如菲 文汇出版社 2021 - 7
“深时”是地质时间概念,是地下世界的计时单位。在萨米族传说中,地下世界像是人世的颠倒镜像,地面就是镜面,“生者直立,而逝者行走时上下颠倒,二者的脚彼此接触”。本书讲述的是黑暗之旅,是对地下世界的求知之行。从中石器 时代藏骸所、深海实验室、森林菌根网络,到双生地下城、地下无星河、战时万人冢,再到洞穴岩壁、冰臼、核废料处置库… 我见到了一些希望自己永远铭记之物,也见到了一些宁愿从未目睹之事。我们脚下的世界,不只安顿着黑暗和死亡,也珍藏着隐秘的人性、漫长的文明。
2021年6月30日 想读
知识考古学 豆瓣
L'Archéologie du savoir
9.3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董树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9
《知识考古学》此次推出的,是新的中译本。
《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念史,通过对话语形成与陈述进行分析,呈现作为主体的“人”和知识在话语实践中被建构的过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题,最终建构一种基于“话语实践—知识—科学”的考古学。
2021年6月28日 想读
一颗简单的心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李健吾 / 胡宗泰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5
《一颗简单的心》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中篇小说《狂人回忆》《秋之韵》和短篇小说《一颗简单的心》。《狂人回忆》和《秋之韵》是他的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写了一个默默单恋少年对爱情痴迷的激情与忧郁的情怀。《秋之韵》讲述一个孤独、苦闷的年轻人急切地渴望领略爱情的滋味,结果却为爱情忧郁而死。《一颗简单的心》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朴实动人的劳动妇女形象,展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勇敢机智的品质。
2021年6月2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