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天天躺 - 标记
星之继承者 豆瓣 Goodreads
Inherit the Stars
8.8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P.霍根 译者: [加] 仇春卉 新星出版社 2021 - 4
2027年,月球上发现一具五万年前的人类尸体。如果地球存在高科技史前文明,不可能没有任何遗迹;但若说他来自外星,则又违背进化论。同时,科研发现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土壤年份相差几十亿年,而从猿猴到智人的进化链上缺失的一环一直没有找到……这一切谜团,都指向五万年前太阳系的那场浩劫,人类创世的史诗大幕,已徐徐拉开。
本书能重新唤起我们生而为人的雄心与尊严:整个地球生物史上,从未出现过人类这样的狠角色!亿万年前驱使鱼爬上岸的那股动力,亿万年后推动我们奋斗一生。
…………………………………………………………………………………………………
纯正的科幻小说,阿瑟·克拉克得让点儿位置出来了!
——世界科幻巨头 艾萨克·阿西莫夫
虽然有些不愿承认,但阿西莫夫说得没错。詹姆斯,欢迎加入硬科幻俱乐部。
——世界科幻巨头、《2001:太空漫游》作者 阿瑟·克拉克
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星之继承者》。在我仔仔细细阅读之后,终于又找回了那种熟悉感。我和“我们的科幻”重逢了。
——《合金装备》《死亡搁浅》游戏监督 小岛秀夫
这本书虽然是科幻小说,但绝对也是独一无二且精彩绝伦的推理小说。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出这么多谜题的。这是此生必看的一本书。
——著名日本推理作家、《尸人庄谜案》作者 今村昌弘
…………………………………………………………………………………………………
荣获1981年第12届日本星云赏海外最佳长篇奖,提名1978年轨迹奖
入选Twitter网友票选“世界本格推理100强”
被漫画大师星野之宣在2011-2012年改编为同名漫画
人类进化史上的终极谜团!硬科幻与本格推理的完美融合,影响一代科幻迷与推理迷的不二神作!
2021年4月23日 想读
哈瓦那特派员 豆瓣
Our Man in Havana
8.9 (7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吴幸宜 译林出版社 2008 - 10
伍尔摩是一位旅居古巴哈瓦那的英国商人,经营一家吸尘器代理店,并独力扶着十七岁的女儿梅莉。女儿日渐成熟美丽,伍尔摩开始担心她的教育问题,却苦于力不足,无法替她安排好的出路。就在此时,一位神秘的英国情报人员出现了,他选中伍尔摩做为他的下线情报员,以搜集当地的情报。伍尔摩在金钱的诱惑下,开始用身边的事物“制造”情报。英国情报本部深信不疑:将吸尘器草图视为核子武器,衣舞娘当做卧底间谍;敌方的情报部门也跳进来反制,虚构的人物竟一一浮现,而伍摩也陷入危机……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衬托出情报世界的荒谬。
2021年4月20日 想读
规训革命 豆瓣
The Disciplinary Revolution: Calvinism and the Growth of State Pow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
9.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利普·S. 戈尔斯基 译者: 李钧鹏 / 李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2
作为一项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本书将历史个案并置比较,以阐明和提炼关于宏观社会变化的理论观点。大多数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以国家为个案,本书却讲教派作为个案,在作者看来,宗教改革引发了一场波及广泛的深刻规训过程,可以称之为规训革命。这场变革大大增强了近代早期国家的权力,其影响在信奉加尔文主义的若干欧洲地区最为深远和彻底。这一观点兼具福柯与韦伯的色彩,堪称对近代国家形构最富原创性和启发性的研究。
本书入选美国社会学会前会长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评选的2000—2012年十大社会学理论著作。
2021年4月15日 想读
愚者之毒 豆瓣
愚者の毒
7.5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宇佐美真琴 译者: 王唯斯 / 冷玉茹 新星出版社 2021 - 3
一九八五年,香川叶子和石川希美在上野职介所偶然相遇,两人虽然都对各自的过去有所隐瞒,但随着相处很快成为挚友。当时叶子背负着巨额债务,并独自抚养外甥达也,人生陷入了迷茫的死胡同。经希美介绍,叶子进入武藏野的一个豪门做帮佣,生活才逐渐安稳下来。然而,这家老主人的可疑身亡打破了平静,深藏的秘密被惊扰,二十年前发生在筑丰废矿聚落的罪恶也如冷酷的梦魇般再度浮现……
2021年4月12日 想读
浅田家 豆瓣 Goodreads
浅田家
8.6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浅田政志 译者: 王溯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5 - 10
如今,在拥挤、喧嚣、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的人们,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顿饭的机会都很难得,像浅田家那样拍个有趣且温馨的角色扮演家庭纪念照更是难能可贵!
浅田政志的《浅田家》堪称妙趣横生,这名年轻摄影师调动起全家人,共同发挥想象力,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一起来玩角色扮演,在不同的场景下构建一个又一个充满故事的画面:从消防员部队到街头黑帮,从摇滚乐队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一家人的表现可绝对让你忍俊不禁,不仅带给观者十足的乐趣,又从更深一层触及日本的传统文化,展示出日本社会当下的真实面貌,引人思考 ── 原来摄影还可以是这样的。
本写真集的拍摄和制作,得到了三重县当地各方面的支持。作为“纪念写真”,不仅体现了“角色扮演”的精彩和有趣,更体现出了家庭的和睦及温暖,是一本震撼心灵、展现摄影魅力的作品。
家住日本三重县的浅田政志与他的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来玩角色扮演自拍照,消防员、农夫、小偷、忍者、黑社会、记者、科学家......道具、场景、服装、化妆每个细节都像模像样。
照片中人物表情自然、真情流露,毫无造作之感,堪称是没有“匠气”的艺术作品。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家人同心协力搞创作的热情,是一家人亲情温暖的写照。
如今,在拥挤、喧嚣、快节奏的大都市生活的人们,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顿饭的机会都很难得,像浅田家那样拍个有趣且温馨的角色扮演家庭纪念照更是难能可贵!
《浅田家》,会引起了观者的愉快感,特别是爸爸妈妈两位老人,是不少笑点的来源。因为二老在拍摄时自由奔放、倾情投入,观者不由得会期盼着把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和亲情关系达成浅田家照片中的这样。浅田政志策划选择了日本社会的典型角色来扮演,反映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当代面貌。有些照片不仅是角色扮演,还具有相当的戏剧性,仿佛是一出电影里的某个场面,如醉酒父亲的暴力家庭、第一回大食王比赛、秘密战队偷懒等,让照片富有趣味和可读性。
另外,这辑照片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日本生活的典型印象。照片中的他们都是那么熟悉,大概这种典型都来自我们钟爱的日本剧集和电影:天台晾衫下的病人、下班醉酒的职业男、黑帮大佬和他满身纹身的手下。浅田政志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场景、角色和剧场,来填补了观者与照片中人物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回归到最基本的家庭中来,这也恰恰是浅田政志拍摄这系列的目的——“我的相片都是家庭纪念照。”
2021年4月10日 想读
我,里维耶,杀害了我的母亲、妹妹和弟弟 豆瓣
Moi, Pierre Rivière, ayant égorgé ma mère, ma sœur et mon frère
作者: [法]米歇尔 ·福柯(Michel Foucault) 译者: 王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4
案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里维耶就是那中心、那沉默,被卷入医学和法学的机器中。人们把他翻译到另一种语言,然后使他沉寂了。——米歇尔·福柯
1835年,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村庄里,一位20岁的青年皮埃尔·里维耶冷酷地杀害了他的母亲、18岁的妹妹和7岁的弟弟。然后,在狱中,他写了一本回忆录,为整个可怕的故事辩护。
米歇尔·福柯在研究19世纪精神病学与刑事司法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了这个案件。他收集案件的相关文件,包括医学和法律证词、警方记录和里维耶的回忆录,编辑出版并在书中做了精彩阐述。
他指出,里维耶案发生时,正值法国许多行业争夺地位和权力之际,医学权威在挑战法律,政府各部门在明争暗斗。法学和精神病学话语都试图将里维耶自己对其行为的描述笼罩在各种权力关系中,将他的声音边缘化为弒亲者或疯子的声音。
福柯对该案的重构,是一次对疯狂、正义和犯罪观点来源的精彩探索。
2021年4月9日 想读
音乐是怎么变成免费午餐的 豆瓣
How Music Got Free
8.8 (13 个评分) 作者: 斯蒂芬·维特 译者: 蔡哲轩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 - 1
《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时代》《福布斯》年度最佳图书奖
当整个世代犯下同一个罪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过去,我们听音乐需要购买磁带、CD,那时的音乐是要付费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音乐居然成了网络上点一下鼠标即可享用的免费午餐!
本书作者斯蒂芬•维特花费五年时间、飞越美 欧亚三大洲写成这本“盗版音乐发展史”,抽丝剥茧,探究数字音乐盗版的真正源头。
维特从德国开始,造访了发明MP3音频格式的声音工程师们;接着来到纽约,找到捧红美国“国民天后”泰勒•斯威夫特等流行歌手的唱片业大亨;再转向苏格兰场和美国联邦调查局,然后一路追查到北卡罗莱纳州西部小镇的一名CD制造厂员工,及其背后在11年时间里泄露超过两万张专辑的“音乐爱好者小组”;最后进入互联网的黑暗深处,挖掘出音乐产业从巅峰迅速没落的惊人真相。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音乐产业的故事,更是一段从未被讲述过的互联网历史。
2021年4月8日 想读
现代性的性别 豆瓣
The Gender of Modernity
9.1 (27 个评分) 作者: [美]芮塔·菲尔斯基 (Rita Felski) 译者: 陈琳 / 但汉松(校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6
本书对女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创新而激动人心的探索,挑战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理论,并大胆质疑了某些女性主义观点,这些观点或是将现代性妖魔化为内在的父权制的产物,或是假定了一个有关现代社会男性经验和女性经验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将文化历史和文化理论相结合,聚焦于19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怀旧、消费、女性书写、大众化的崇高、进化、革命和变态等概念进行了检视。她从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对来自英语、法语和德语传统的大量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涉及社会学理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颓废文学、政论文章和演讲、性学话语,以及通俗情感小说等多个领域,分析的男性和女性作家包括齐美尔、左拉、萨克-马索克、拉希尔德、玛丽•科雷利、王尔德和奥利芙•施赖纳等。
“得益于菲尔斯基开阔的批评视野和丰富的批评情感,该书提供了对性别和现代性的绝佳思考,而且菲尔斯基最终让我们相信,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书能具有这种兴趣的广度,以及对理论价值变化的警觉。可以说,菲尔斯基以出类拔萃的水准,用后结构主义的方法书写了一部翔实的历史唯物主义佳作。说这本书充满智慧毫不为过:它缜密公允,关注政治,兼收并蓄,又具有令人振奋的跨学科思维。”
——詹妮弗•维克(Jennifer Wicke), 纽约大学
“菲尔斯基向我们证明了性和性别对现代主义/现代性文化的核心意义,她的研究复杂而巧妙,既利用了当代理论,又借助了对手边材料的历史研究。与她先前的论著一样,菲尔斯基展现了扎实的、前沿的学者知识,同时对该领域一些过热的理论话语表现出了良好的冷静态度。她对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常见的理论观点的评论总是十分公正,她文笔清晰,论证中闪耀着洞见的火花。”
——安德烈亚斯•许森(Andreas Huyssen),哥伦比亚大学
2021年4月3日 想读
坏世界研究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赵汀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4
《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讨论了决定人们命运的制度、自由、权利和权力,这《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揭示了治国、治人、治事的秘密、策略和智慧!《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最适合读者:学者、政治家、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传媒工作者、学生以及关心政治的各界人士。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人手里,每个人都欠着别人的幸福和自由。人的命运是最大的哲学问题,而政治是命运的最大问题。虽然世界是个坏世界。但我们渴望一个好世界。马基雅维利教人制造坏世界,赵汀阳试图指出如何对付坏世界。
2021年4月1日 想读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Uses and Abuses of History
7.8 (35 个评分) 作者: [加]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译者: 孙唯瀚 一頁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历史学家罗新教授特别推荐。
.
当我们制造谎言或是只从单一视角出发书写历史时,我们就在滥用历史。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
★撷取近现代舞台上的知名人物与事件,解读历史如何被看不见的手所操纵
当今世界,对历史的操纵越来越普遍。独裁者可能会压制历史,以免失去威权统治的立基点。民族主义者可 能会讲述关于过去的虚假故事。政治领导人可能通过说谎来动员人民。
牛津大学教授麦克米伦撷取近现代人物史事,从罗伯斯庇尔、希特勒、丘吉尔到克林顿和小布什,皆是引领一时风骚的政治外交巨子,以各国政治及历史人物的大小故事与关键时刻借镜、立论,讲述了历史如何被扭曲、美化和政治化,反映史实理解的多重可能。
.
★顶级史学名家,非凡的国际视野
麦克米伦是当代西方史学界声誉卓著的大师级人物,主力研究领域为一战史事、国际关系及外交史,家承显赫,其曾外祖父即为主导一战后巴黎和会的英国一代名相劳合•乔治。
本书是其浸润在政治外交领域笔耕多年的心得集成,展现了她非一般历史学者所能及的国际视野。
.
对于任何想要了解正确理解历史的重要性的人来说,这部雄辩、高度可读,且极具说服力的作品,是一本必读书。
——《出版人周刊》
.
麦克米伦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她讨论的话题从1919年“巴黎和会”到伊拉克战争。她也是一位有天赋的作家,对历史各种用途的描述信手拈来。她告诉我们,当我们试图塑造未来时,我们不能不唤起过去,但是应该以应有的谨慎和谦逊来使用它。
——约翰·格雷,《卫报》
.
【内容简介】
政治领袖压制真相;民族主义者虚构神话;历史学者试图总结模式;谁真正拥有历史?
.
牛津大学史学名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从历史和集体记忆、个人认同、国族主义、记忆与遗忘、专业史家的职责等面向切入,剖析人们如何利用历史来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和想象未来。她提醒我们,历史往往是一个陌生的国家,重新审视对历史的理解,避免在思维上落入太过常见的陷阱,甚至成为牺牲品。
.
麦克米伦是以研究国际关系史著称的史学名家,她在本书中撷取近现代人物史事,从罗伯斯庇尔、希特勒、丘吉尔到克林顿和小布什,皆是引领一时风骚的政治外交巨子,本书是其浸润在政治外交领域笔耕多年的心得集成,展现了她非一般历史学者所能及的国际视野。其文字精辟、诙谐、雄辩有力,本书可说是一份历史如何被扭曲、美化和政治化的最佳总结。
2021年3月28日 想读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Mensonge Romantique et Verite Romanesque
8.8 (8 个评分) 作者: [法]勒内·基拉尔 译者: 罗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1
编辑推荐
֎ 呼唤已久的学术经典再版
֎ 一部让人看透“爱情本质”的文学批评读本,一堂西方文学名著课。
֎ 一本为“羡慕嫉妒恨”正名的书,条分缕析讲道理,哲学家向你证明,没有虚荣,就没有爱情。
什么是人的欲望?欲望源于“浪漫”的本能,还是与他人欲望的攀比?通过对《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小说的分析,本书为读者展示出一种欲望模式的“同构性”—主体的欲望无法自发生成,主体始终摹仿着第三者的欲望。这个第三者可以置身小说行动之外,如堂吉诃德幻想中的骑士爱情,或诱导包法利夫人的浪漫小说;亦可内化于小说行动之中,如斯丹达尔和普鲁斯特的主人公,他们的欲望对象本身也是小说的人物之一。在主体和他的第三者之间,混杂着羡慕、嫉恨与竞争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基拉尔的欲望理论及其附属概念“攀附”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实验心理学所证实,成为一种影响深远并得到公认的人类心理学模型。
本书集中于对塞万提斯、斯丹达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五人的探讨。这五位伟大的欧洲小说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使用不同的语言写作,拥有不同的风格,并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学传统之中,然而“欲望的摹仿”的结构将他们的作品集合在了一起,在这一共同的结构之上,他们呈现出超越任何差异性的极为有趣的相似。
— 勒内·基拉尔
2021年3月22日 想读
从马尔克斯到略萨 豆瓣
De Gabo a Mario: La estirpe del boom
8.7 (6 个评分) 作者: 【西】A.埃斯特万 / 【西】A.G.奎尼亚斯 译者: 侯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3
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叙事文学领域的“文学爆炸”,将拉丁美洲文学推向了世界。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吉列莫·卡布雷拉·因凡特、何塞·多诺索、胡里奥·科塔萨尔等极富创造力的作家,以及诸如卡洛斯·巴拉尔和卡门·巴塞尔斯这样的文学编辑和代理人在“文学爆炸”的舞台上一一登场。
作者以其记者的敏锐洞察力和生动的文字,梳理了“文学爆炸”的起始、高潮和尾声的重要时刻,展示了“文学爆炸”与古巴革命之间的深刻渊源、文学与政治不可剪断的联系、拉美作家群彼此交往的生动日常、马尔克斯与略萨这两位“文学爆炸”主将从互相欣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始末等细节。
本书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梳理那段历史,为此,作者既采访作家,也采访作家的朋友、与他们共同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书中引用的资料还包括出版物和作家之间的往来信件、个人陈词等文字资料。很多资料都是新挖掘出来的,或是之前从未发表过的。
2021年3月18日 想读
张枣诗文集 豆瓣
作者: 张枣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3
●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 梅花便落了下来”
● 张枣逝世十一周年后,迄今全部诗文首次结集
● 全新收录张枣书信、佚作等大量珍贵文字
● 附《张枣年谱简编》,可做张枣研究重要材料
——————————
诗人张枣迄今发现的全部诗文,共五卷:《诗歌卷》《诗论卷1·现代 性的追寻》《诗论卷2·讲稿随笔》《书信访谈卷》《译作卷》。
《诗歌卷》:迄今发现的张枣诗作全收录,包括近年新发现的《拉丁黑门》《北京城的碎片》等13首首版《张枣的诗》中未收录的新诗;
《诗论卷1·现代性的追寻》:张枣在留德期间的博士论文,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
《诗论卷2·讲稿随笔》:收录张枣的讲稿和文章,讲稿部分是极其精彩的现代诗歌课,其中新收入张枣关于卞之琳、闻一多的比较文学讲稿数万字,以及《雪花》等数篇短文;
《书信访谈卷》:张枣书信内容首次出版,萃集张枣写给友人、同行和学生的六十余通信件,收信人均为当年书信的背景和缘由作了笺释;
《译作卷》:张枣的译诗、译文合集,卷末附有编者颜炼军编纂的《张枣年谱简编》。
2021年3月3日 想读 wow!
七つの海を照らす星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七河迦南 東京創元社 2008 - 10
様々な事情から、家庭では暮らせない子どもたちが生活する児童養護施設「七海学園」。ここでは「学園七不思議」と称される怪異が生徒たちの間で言い伝えられ、今でも学園で起きる新たな事件に不可思議な謎を投げかけていた。孤独な少女の心を支える“死から蘇った先輩”。非常階段の行き止まりから、夏の幻のように消えた新入生。女の子が六人揃うと、いるはずのない“七人目”が囁く暗闇のトンネル…七人の少女をめぐるそれぞれの謎は、“真実”の糸によってつながり、美しい円環を描いて、希望の物語となる。繊細な技巧が紡ぐ短編群が「大きな物語」を創り上げる、第十八回鮎川哲也賞受賞作。
夏の幻のように消えた少女、トンネルから聞こえる天使の声。児童養護施設の子どもたちが出会う謎を爽やかに描く、鮎川賞受賞作。
2021年3月2日 想读
权力的眼睛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米歇尔·福柯 译者: 严锋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1
◎福柯被布罗代尔誉为“法国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各种时代思潮。
◎福柯的思想深邃、多变,他的著作也晦涩、难懂,《权力的眼睛》一书通过选编福柯生前发表的19篇对话、访谈、演讲,生动呈现了福柯的思想肖像。揭开概念迷雾,我们可以更真实地触摸福柯。
福柯不是一位学院派哲学家,因为他关注的对象——疯人院、监狱、妇女、儿童等——初看起来不那么“哲学”。然而正是由此,福柯发现了笼罩在世人身上的隐形的权力之网。当下,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都被记录、分析,以便精准化营销。权力之眼不仅仅是圆形监狱、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还是不断迭代的大数据。人人都是透明人。
福柯并未远去,他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反复咀嚼。通过他生前留下的大量访谈和演讲,我们可以更便捷地了解他在《癫狂的历史》《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性史》等著作中表达的深邃哲思。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
2021年2月26日 想读
茶室交易 豆瓣
Tearoom Trade: Impersonal Sex in Public Places
作者: 洛德.韓菲瑞斯(Laud Humphreys) 译者: 高穎超 群學 2016 - 8
歧視與污名年代下的幽微抵抗
顛覆護家盟們迷思的深刻書寫
「好,讓我們這麼說吧,沒有一個自尊自愛、腦袋清楚的同性戀會寬貸公共場所裡的性。但,承認吧,那真的很爽。……危險挾著冒險、狩獵、釣人、幽會的一場美妙的小遊戲。然後,往往來場『即時性愛』。就是這樣。」~同性愛戀雜誌《Vector》
一九六〇年代,恐同氛圍瀰漫的美國,男男性愛於「茶室」中,正如火如荼展開。不少男人冒著遭到逮捕、名聲敗壞的風險,來到人煙稀少的公共廁所「交易」,只為求得毋須承諾的性愉悅。
針對這類高度私密的活動,學者韓菲瑞斯偽裝成茶室成員以貼身觀察。韓菲瑞斯的深入調查,打破衛道人士對同性戀的誤解,榮獲C. Wright Mills獎的肯定;然而,他隱瞞身分,蒐集參與者的個資,也引發輿論抨擊。50年後的今天,這場「隱私vs.知的權利」的爭議,仍是人們熱烈討論的焦點。
本書特色
●社會學家化身性愛現場把風者,窺視同性情慾活動上演的第一手觀察
●戳破保守派的家庭、婚姻及性別迷思──像是,原來已婚男性才是茶室交易的主要客戶!?
●人文學科研究方法、研究倫理爭議的必讀經典
2021年2月25日 想读
间谍与叛徒 豆瓣
The Spy and the Traitor: The Greatest Espionage Story of the Cold War
8.8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本·麦金泰尔 译者: 袁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1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最好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 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顶峰,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最高级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最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央情报局官员阿尔德里奇·埃姆斯,正是一名暗中为克格勃服务的线人。
通过揭露美国、英国和苏联三方互相扰乱的故事,戈尔季耶夫斯基戏剧化的生涯故事在他1985年从莫斯科逃亡时到达高潮。麦金泰尔*的这部作品可能也是他最好的一部。
2021年2月22日 想读
我的渡世日记 豆瓣 Goodreads
わたしの渡世日記
作者: [日]高峰秀子 译者: 吴伟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7
本书是昭和年代日本国民级女电影明星高峰秀子的自传,她几乎与日本所有的著名导演合作,主演了众多影史经典,在本书中她无保留地倾述了自己的从影经历。
《浮云》、《二十四只眼睛》、《女人步上楼梯时》、《宗方姐妹》、《无法松的一生》、《卡门归乡》……她出演过如此之多的电影杰作。
五岁就开始拍电影,拥有“三个父亲三个母亲”,与黑泽明的短暂恋情,松竹与东宝两大电影公司的争夺目标……她的人生充满话题。
三十岁后才学会使用字典, 却 写出了畅销几十年的作品,朋友圈里是日本杰出的作家、辞典编撰家、画家……她的人生充满传奇。
2021年2月20日 想读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 豆瓣
There Is Simply Too Much to Think About: Collected Non-fiction of Saul Bellow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索尔•贝娄 译者: 李纯一 / 索马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3
从芝加哥到纽约、巴黎、马德里、托斯卡纳……从经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少年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散文精选首次出版,讲述自己奇妙的人生旅程
————————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散文精选,见证二十世纪美国的繁荣与衰落
★ 收录索尔•贝娄最知名的散文,同时精选他的游记、书评、影评、访谈、演讲和回忆录等五十七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
★ 菲利普•罗斯、角谷美智子盛情推荐
————————
本书由《贝娄书信集》的编选者本杰明•泰勒编选,既收录了贝娄最知名的散文,又精选了他的游记、书评、影评、访谈、演讲和回忆录等五十七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作家的创作轨迹——这是一位见证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作家,他记录了战后美国人经历的精神危机。如何从现代社会突围成功,贝娄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1年2月20日 想读
中国超级传媒工厂的形成 豆瓣
作者: 周翼虎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 - 10
和其他公共服務部門相比,中國新聞傳媒業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實現了年均增速超過40%的增長。如今,中國的宣傳事業,無論是報紙、刊物還是廣播電視,都在國家意志的調控下合奏出一致的旋律,在市場化改革的浪潮中形成了一個超級傳媒工廠。政治與市場,一向被認為是相互衝突的變數,它們居然能奇妙地結合出一個雙方皆大歡喜的局面,這種奇蹟是怎樣產生的?各種事實表明,將中國新聞傳媒在近三十年的崛起壯大歸結為「市場化」,並非是答案的全部,甚至離事實的真相甚遠。中國新聞傳媒業從宣傳走向傳媒的新聞業發展史是一個充滿偶然性和複雜性的演化過程。它不完全是國家意志的制度設計結果,而是各種利益集團相互博弈的結局。本書試圖對中國新聞業的發展脈絡給出一個演進觀點的解釋。認為中國新聞業發展的核心邏輯,就是國家試圖保持對新聞業的控制能力。1978年以來中國在新的環境下不斷摸索話語控制技術,孵化出一個行政監控和壟斷經營合一的新聞體制,它既為中國新聞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也使新聞業治理的結構性衝突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產生突變,最終形成一個同時滿足國家、新聞記者與公眾需求三方次優需求的結構平衡。這個三元次優結構是當代新聞業總體特徵的體制性根源。
本書的另一個關注點是,中國當代知識菁英的一個亞群體——新聞記者與國家關係的演變,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人類自由意志與市場經濟轉型交織的當代語境下菁英思潮的演變。
2021年2月14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