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
沙之书 豆瓣 Goodreads
El libro de arena 所属 作品: 沙之书
9.0 (164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小说集,一九七五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三篇,博尔赫斯写作后期的顶尖之作。面对一本页码无穷尽的“沙之书”,先开始是据为己有的幸福感,最终领悟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这本书,是博尔赫斯书籍崇拜情结的体现,象征具有无限性的宇宙、世界。人竭力突破未知,最终却体验到无限而确证自我的渺小无力。“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无限性、可能性、死亡、记忆与时间等概念哲学、玄学层面的思考蕴含在各篇当中。
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 豆瓣
作者:
张伯伟 编著
凤凰出版社
2019
- 8
本书为17世纪至19世纪的日本人对于《世说新语》所作的笺注和解释,共24种;同时附录日本人摹仿《世说新语》的汉文著作5种。具体作品包括冈白驹《世说新语补觽》、释文雄《世说新语补鸡肋》、林榴岗《本朝世说》等。每种作品前附有详细解题,对了解书原作者生平、书本身内容特点、地位价值等非常有帮助。
四库全书总目稿钞本丛刊 豆瓣
作者:
[清]纪昀 等纂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1
- 6
作爲編纂《四庫全書》最重要的“副産品”之一,《四庫全書總目》(以下簡稱《總目》)堪稱我國古代目録學的集大成之作。自乾隆三十八年四庫開館分纂官開始撰寫提要稿,到乾隆六十年浙本、殿本《總目》先後刊行,二十多年間四庫提要始終處於一個動態的纂修過程之中。據《纂修四庫全書檔案》記載,《總目》至少曾於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參第一七一檔)、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參第七五七至七六〇檔)、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參第八九六、八九七檔)三次進呈御覽。又於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奏請趕繕四份分陳北四閣(參第八九七檔),至乾隆四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抄成第一份(參第九六二檔)。《總目》編纂的過程脉絡依稀可尋。理論上,編纂的每一階段《總目》都應存在相對應的稿抄本,但留存至今者并不多見,這也是導致人們無法認清《總目》編纂具體過程的重要原因。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歷次全國性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爲契機,庋藏各館的稿抄本《總目》得以發掘現世。就目前所知,上海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二十四册一百二十二卷;天津圖書館藏有殘稿本六十册七十卷(未計卷首)、文溯閣殘抄本八十八册一百三十八卷(未計卷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殘稿本四十八册六十四卷、文溯閣殘抄本一册二卷;遼寧省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一册一卷、文溯閣殘抄本八册十六卷;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殘稿本六册十六卷;臺灣圖書館藏有《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四十八册不分卷、殘稿本一册五卷;浙江圖書館藏有文瀾閣殘抄本十五册二十七卷;南京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三册三卷。
近年來,“四庫學”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在《總目》稿抄本研究、《總目》編纂史研究等多個方面湧現出一批極有價值的成果。值得肯定的是,天津圖書館藏殘稿本、臺灣圖書館藏《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浙江圖書館藏文瀾閣殘抄本等珍貴文獻的公開出版,在其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有鑒於此,我們彙輯了上海圖書館藏殘稿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殘稿本及文溯閣殘抄本、遼寧省圖書館藏殘稿本及文溯閣殘抄本、南京圖書館藏殘稿本等四家圖書館的六部稿抄本,編爲《四庫全書總目稿鈔本叢刊》,分作二十册,影印出版。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歷次全國性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爲契機,庋藏各館的稿抄本《總目》得以發掘現世。就目前所知,上海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二十四册一百二十二卷;天津圖書館藏有殘稿本六十册七十卷(未計卷首)、文溯閣殘抄本八十八册一百三十八卷(未計卷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殘稿本四十八册六十四卷、文溯閣殘抄本一册二卷;遼寧省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一册一卷、文溯閣殘抄本八册十六卷;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殘稿本六册十六卷;臺灣圖書館藏有《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四十八册不分卷、殘稿本一册五卷;浙江圖書館藏有文瀾閣殘抄本十五册二十七卷;南京圖書館藏有殘稿本三册三卷。
近年來,“四庫學”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在《總目》稿抄本研究、《總目》編纂史研究等多個方面湧現出一批極有價值的成果。值得肯定的是,天津圖書館藏殘稿本、臺灣圖書館藏《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浙江圖書館藏文瀾閣殘抄本等珍貴文獻的公開出版,在其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有鑒於此,我們彙輯了上海圖書館藏殘稿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殘稿本及文溯閣殘抄本、遼寧省圖書館藏殘稿本及文溯閣殘抄本、南京圖書館藏殘稿本等四家圖書館的六部稿抄本,編爲《四庫全書總目稿鈔本叢刊》,分作二十册,影印出版。
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经部 豆瓣
1996
- 4
上海市行政区划变迁图集(1949-2019) 豆瓣
作者:
上海市测绘院
中华地图学社
2019
- 9
中医治法与方剂 豆瓣
作者:
陈潮祖
人民卫生
2009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内容简介:《中医治法与方剂》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倾力近50年完成的专著,自197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来,历经30余年,总印数达40余万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几代中医学者必备参考书之一。本次修订是在2003年第4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分导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
导论为中医学理释疑,是在第4版基础上新增的,将陈潮祖教授晚年所撰中医学术感悟文章分成12章,明确了中医学术界部分晦而不明、争论不休的问题,剖析了中医学理的特色。上篇为总论,所列3章分别论述了病机、治法、方剂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揭示了病机、治法、方剂的共性,论述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下篇为各论,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系统,每一系统成为一章,加上两脏同病,共计6章。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结构分节,探讨发生病变时的致病机理;再据病机探讨治法,并举成方为例,使治法成为有形可征的实体;每方均按据证析理、据理立法、依法释方的顺序阐述方义,突出理法方药问的联系。全书包括148条病机、148种治法、623首正方、190首附方(含作者晚年新制临床效验方,如五通汤),虽未囊括一切病机和展示一切治法与方剂的结构,但已大体反映了五脏生理发生病变以后的病机和治法梗概。书后另附方剂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立论新颖,条理井然,理法周详,方药实用,并附验案,广泛适用于各层次中医临床工作者、教师、学生参考使用。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分导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
导论为中医学理释疑,是在第4版基础上新增的,将陈潮祖教授晚年所撰中医学术感悟文章分成12章,明确了中医学术界部分晦而不明、争论不休的问题,剖析了中医学理的特色。上篇为总论,所列3章分别论述了病机、治法、方剂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揭示了病机、治法、方剂的共性,论述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下篇为各论,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系统,每一系统成为一章,加上两脏同病,共计6章。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结构分节,探讨发生病变时的致病机理;再据病机探讨治法,并举成方为例,使治法成为有形可征的实体;每方均按据证析理、据理立法、依法释方的顺序阐述方义,突出理法方药问的联系。全书包括148条病机、148种治法、623首正方、190首附方(含作者晚年新制临床效验方,如五通汤),虽未囊括一切病机和展示一切治法与方剂的结构,但已大体反映了五脏生理发生病变以后的病机和治法梗概。书后另附方剂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立论新颖,条理井然,理法周详,方药实用,并附验案,广泛适用于各层次中医临床工作者、教师、学生参考使用。
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豆瓣
作者:
湖南省博物馆 编
岳麓书社
2016
- 10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豆瓣
所属 作品: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4版)》内容简介:《黄帝内经素问》一书是中医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之一。全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脏象、经络、病机、诊法、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
为了便于读者对《黄帝内经素问》原著的阅读和掌握,《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4版)》对原文进行了校勘、注释、语译,并对每篇增加题解、本篇要点等内容,对于原文中重要理论和主要论点则增补按语,提示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4版)》使文简义深的《黄帝内经素问》原文通俗易懂、浅显明了,易为读者掌握和运用,是阅读和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参考书。
为了便于读者对《黄帝内经素问》原著的阅读和掌握,《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4版)》对原文进行了校勘、注释、语译,并对每篇增加题解、本篇要点等内容,对于原文中重要理论和主要论点则增补按语,提示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4版)》使文简义深的《黄帝内经素问》原文通俗易懂、浅显明了,易为读者掌握和运用,是阅读和研究《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