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野草 豆瓣
9.5 (236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2020年11月8日 想读
朝花夕拾 豆瓣
9.2 (385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2 - 4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2020年11月8日 想读
故事新编 豆瓣
9.4 (223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其中,《补天》写于1922年冬天,原题《不周山》,收录于《呐喊》初版,后改名《补天》并抽出;《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和1927年,《铸剑》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名《眉间尺》;《补天》、《理水》、《非攻》、《采薇》、《起死》写于1934至1935年。
2020年11月8日 想读
彷徨 豆瓣
9.5 (25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同。
书的扉页,有作者的题记: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 “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彷徨》目录: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2020年11月8日 想读
呐喊 豆瓣
9.5 (45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020年11月8日 想读
魏玛宪法 豆瓣
作者: 张君劢 商务印书馆 2020 - 8
《魏玛宪法》(又称《德意志国宪法》)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的宪法,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规定了民主制度的宪法。它建立了一个兼具议会民主制、联邦制的共和国。《魏玛宪法》中包含着很多进步的因素,如对社会权利的规定,等等。
本书收录的是张君劢先生的译本,并附上德语原文。张氏译本是《魏玛宪法》最早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中文译本之一。同时,本次出版还附上张君劢的《德国新共和宪法评》与《德国革命记》,以便读者全面地了解《魏玛宪法》。
2020年11月8日 想读
迫害与写作艺术 豆瓣
作者: [美] 列奥·施特劳斯 译者: 刘锋 华夏出版社 2020 - 6
本书是列奥·施特劳斯的一本文集。作者试图从一些众所周知的政治现象出发来阐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本书的主题是重新发现显白写作,即极尽所能对苏格拉底谈话方式所进行的写作模仿。它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哲学必须讲究“写作艺术”吗?如果必须,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哲学的写作艺术关系问题至关重要?这本书会为我们作出解答。
施特劳斯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具有思想史上的标志性意义,而本书更是具有特别的标志性意义:它提醒我们古老的西方哲人一直没有忘记的苏格拉底问题。
2020年11月7日 想读
亡命异邦 豆瓣
作者: 李必雨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 - 3
这是一部用十年的生命历程写就的纪实文学,作者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他的传奇经历,记录了缅共东北根据地的消长盛衰,描写了缅甸多民族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从侧面反映出东方共产主义运动中某些沉痛的历史教训。
2020年11月7日 想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 豆瓣
The Chinese Language: An Essay on its Nature and History
9.4 (21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高本汉 译者: 聂鸿飞 商务印书馆 2010
本书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名著之一,是为欧洲大学生写的汉语入门读物。作者充分运用历史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了汉语的本质,举例精当、深入浅出。
2020年11月5日 想读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豆瓣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2nd edition)
9.7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2020年11月5日 想读
南北史掇琐 豆瓣
作者: 高敏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3 - 1
唐人李延寿撰《南史》与《北史》合称 《南北史》。《南史》合正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而成南朝史,《北史》合《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成北朝史。李延寿的《南北史》实际是在当时早已流布的魏收《魏书》、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姚思廉《梁书》与《陈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 魏征等的《隋书》、魏收《魏书》、王劭《齐志》的基础上修成,但有所删节与增补,引起史学界的疑义。该书为作者对《南史》、《北史》同8书比照阅读的笔记,同时参照吸收赵翼、钱大听、王鸣盛等研究成果,列举出其删削增补8 书之处。删削部分分为4种类型:即当删、删之不当、因删致误、因删致疑。增补部分除个别条外大都录出原文,并有所说明。
2020年11月5日 想读
美国怎么了 豆瓣
Deaths of Despair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作者: [美]安妮·凯斯(Anne Case) / [美]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 译者: 杨静娴 中信出版社 2020 - 9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关于绝望的死亡、病痛、成瘾、酗酒和自杀的故事,开创性地记述了资本主义的缺陷如何对美国工人阶级造成致命伤害。
曾经让人生充满意义的支柱——一份好工作,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以及在社会中的一席之地——已经统统被削弱了。
安妮·凯斯和安格斯·迪顿研究发现,在25~40岁年龄段的美国白人中,大约一半的死亡要归咎于自杀、酒精性肝病和药物过量使用;在40岁左右的白人中,这些原因导致的死亡约占1/3;在50岁出头的白人中,这一比例则为20%左右。
这三大原因而导致的死亡,被他们称为“绝望的死亡”。
他们指出,这不仅是一次公共健康危机,还是一场经济危机:美国工资增长缓慢,而医保费用负担沉重,工人阶级在经济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美国的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已经不再服务于那些没有学士学位的人口。
然而,富裕国家都面对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影响,是什么让美国的变化如此迥异?是什么样的绝望,才会导致这样的死亡?究竟是经济上的、社会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因素?背后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美国怎么了?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根据大量的数据和材料,分析了自杀、酒精性肝病和药物过量使用引起的绝望的死亡,探究了这种死亡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并从美国的医疗制度、税收与福利政策、收入分配制度、教育、企业治理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解决收入不平等和健康不平等的可能性。
2020年11月5日 想读
美术、神话与祭祀 豆瓣
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
8.7 (13 个评分) 作者: 张光直 译者: 郭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作者一向主张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要跨出传统的专业局限,从史学、考古、美术史、古地理学、思想理论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的整合,而此书正是他本人所做的一次最彻底的试验。本书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可以看作是作者一生研究古代中国的综合性成果。近三十年来,先后有英、中、日三种文字的译本在世界各地流传。
2020年11月4日 想读
身分政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
8.0 (9 个评分) 作者: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译者: 洪世民 時報文化 2020 - 11 其它标题: 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
膚色、性別、族群、性向、宗教、反移民等日益激化的衝突,
已然成為現今世界的一種症狀,並嚴重威脅到了民主與自由!
追溯民粹主義病灶,提供治療當代政治困境的解方
★《週日泰晤士報》2018年度政治類好書
★《金融時報》2018年度好書
法蘭西斯.福山早在2014年就察覺美國和全球制度已陷入混亂,衰弱到無法阻止國家被強大的利益團體攫奪。兩年後的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讓福山的預言成真:政治圈外人崛起,他們的經濟民族主義和獨裁主義,正在顛覆國際秩序。
【內容說明】
身分認同的需求看似界定了今天的世界政治。反移民的民粹思想、政治化伊斯蘭高漲,以及白人民族主義捲土重來,這些全都對自由民主的基礎構成艱鉅的挑戰。《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指出:當代世界許多被誤認為源起於經濟動機的鬥爭,實則根植於對於承認的需求,無法單純靠經濟手段滿足之,因而現今有太多人受到基於民族、宗教、派別、種族或族群的狹義承認吸引。
福山以扎實的考據與淺顯的論述,從柏拉圖、馬丁.路德、盧梭、康德、民族主義到現代的性別政治,追溯了身分認同概念的發展,他一針見血地提出警告:除非我們能對人性尊嚴建構普遍的理解,否則注定承受接連不斷的衝突。
【名人推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葉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兼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及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副主任,亦曾出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
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The Great Disruption)、《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Our Posthuman Future)、《強國論》(State Building)、《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及《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等書。
2020年11月4日 想读
和比戰難?(增訂版) 豆瓣
作者: 邵銘煌 政大出版社 2019 - 6
古今中外,凡遇戰爭,和談應運而生,抗日八年戰爭也不例外。日本以和談為謀略,輔成侵略目的。中華民國本於大義,視和談為畏途,對於言和者依法究辦。其實開戰以來,上自達官顯要,下至升斗小民,想望和談者大有人在。惟在抗戰浪頭之下,言和形同賣國漢奸,誰敢公開倡議?
縱使如此,仍有操慮國家前途人士,暗地與敵方代表試探和談,包括黨、政、軍、特要員及民間意見領袖。最顯目的就是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出走國境之外,公然倡和,終走向和平建國的不歸路。從公開檔案中,還可知蔣中正、孔祥熙、何應欽、張羣、陳布雷、戴笠、張季鸞等要人,也都直間接涉及祕密和談活動。
在反侵略爭戰中,抗戰乃是一道洪潮,和談則為一股潛伏的暗流。然而不分順逆,都構成抗戰史的一環。本書根據中日珍貴文獻,首見較完整地揭開這一幕和談祕史的真相。
2020年11月4日 想读
文明的进程 豆瓣
Über den Prozeß der Zivilisation
作者: [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译者: 王佩莉 / 袁志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2020年11月4日 想读
美国独行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马克·斯坦恩 译者: 姚遥 新星出版社 2020 - 7
◎一部引起巨大争议,屡遭围剿的书
西方文明是否就此终结?英国脱欧后世界格局如何变化?
◎新黑暗时代,如何重启光明?
◎对未来世界秩序的精准前瞻
特朗普现象、ISIS崛起、难民危机,暴恐,已一一应验
◎中国前外长李肇星做序推荐
------------------------------------------------
★内容介绍
英国脱欧后,当下的西方眼睁睁看着末日降临?
本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以大量数据和事实指出,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包大揽的高福利民主制度已经不堪其累,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必须依靠移民来支持;移民的到来和增加,因其文化和信仰的差异,不仅改变了欧洲的人口结构,而且凭借民主制度改变了政治版图,因而产生所谓欧洲伊斯兰化和欧洲人逃离欧洲的现象。作者焦虑的是,不久的将来,西方将因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传统西方文明最终将败于伊斯兰文明之手。故此,作者对西方的高福利民主制度、“政治正确”、文化多元主义和大政府主义展开了极为犀利和调皮的批判和嘲讽。难道西方文明最终需要寄希望于美国,指望美国拯救于水火?《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将给你一个看世界的窗口、一个审视西方文明复杂困局的答案。
本书出版后,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争议,并屡遭主流人士抨击,作者甚至在加拿大遭到起诉,一些机构甚至要求查禁此书;但《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也得到保守主义者的支持,比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的不少预判在图书出版后屡屡被现实证明,比如特朗普现象、恐怖主义势力ISIS的兴起,欧盟的不稳定等。
西方世界的政治精英们也把此书作为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2020年11月4日 想读
超级武器与假想敌 豆瓣
作者: [澳]史蒂芬•戴德曼 译者: 李相影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9
★梳理科幻小说与美军发展相互纠缠、相互影响的历史
科幻小说和影视从诞生之初,就与美军产生了解不开的关系,从新式武器装备的构想、研发、命名,到军队利用科幻漫画英雄来征兵、鼓舞士气,再到军方投资科幻作品来展示自身形象,科幻小说和影视一直与美军相互作用。
★讲述DC、漫威等著名漫画公司与美军相伴随的发展历程
DC、漫威这些漫画公司,伴随着美军在二战和越战中的军事行动,不断开发新的漫画人物,又派漫画人物随美军“参与”一系列军事行动,将漫画英雄与美军紧紧捆绑在一起,作为流行文化推广到世界上任何有美军的地方。
★展示超人、蝙蝠侠、美国队长等漫画英雄是如何为美国军方服务的
从二战开始,超人、美国队长就开始“参军”或协助征兵了,协助美军打击纳粹或一切被美国视为“邪恶”的敌人。
★表现阿西莫夫、海因莱茵、斯坦•李等美国漫画殿堂级人物对美军的态度
几十位超重量级的漫画作家对美军各有态度,或支持,或反对,或参军,或抗议,他们的创作或多或少受到了其对美军态度的影响。
内容简介
科幻小说和影视从诞生之初,就与美军产生了解不开的关系,从新式武器装备的构想、研发、命名,到军队利用科幻漫画英雄来征兵、鼓舞士气,再到军方投资科幻作品来展示自身形象,科幻小说和影视一直与美军相互作用。本书梳理了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科幻小说、漫画、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与美军发展相互纠缠、相互影响的历史。特别是对于众多知名科幻作家的立场及其与美军关系的介绍,勾勒出一条被人忽视的科幻小说发展线索。
2020年11月3日 想读
1970, 박정희 모더니즘 豆瓣
作者: 권보드래 / 천정환 천년의상상 2015 - 4
보수에게 유신 시대는 근대화의 기틀을 마련한 영광의 시기다. 반면 진보에게는 1948년 제헌헌법이 규정한 민주주의가 압살당한 오욕의 시기다. 두 입장은 1970년대 한국 사회가 경험한 근대화를 긍정하느냐 부정하느냐의 차이가 있지만, 모두 정치.경제 영역에 중심을 두고 유신 시대를 파악하는 한계를 안고 있다. 1970년대의 일상을 구성했던 구체적인 장면과 이야기에 초점을 맞추어 보면 어떤 일이 벌어질까?
이 책은 박정희부터 이름 없는 장삼이사에 이르기까지 다양한 사람들의 말과 삶을 통해 유신 시대에 대한 기존 해석이 그동안 조명하지 않았거나 소홀히 다뤘던 부분에 주목하여 문화와 문학, 그리고 역사와 정치학의 사유로 1970년대를 입체적으로 재조명하고 있다.
2020年11月3日 想读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8.9 (166 个评分) 作者: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译者: 章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文学界的厌女症传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
言辞犀利、精彩至极!
——《纽约书评》
如果还没读过这本小书,你真应该找来看看:它依然惊人地紧贴当下......拉斯告诉我们,如果不先问问是谁在评判,基于何种标准,我们就没法明智地讨论哪些作品最重要、质量最高。如果我们不先思考是什么价值主导了文学,以及几百年来文学准则的形成,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文学价值。
——《卫报》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的作品,它蔑视传统,打破成见。书中罗列了所有会导致我们漠视甚至抛弃女性艺术作品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拉斯如此清晰简洁地界定了这些模式,如同将一面镜子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安妮特·克洛德内,美国文学评论家
···
【编辑推荐】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义宣言、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新增由美国批评家、《我才不是女性主义者: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者杰莎·克里斯宾(Jessa Crispin)撰写的导言。
◆后Metoo时代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乔安娜·拉斯带领读者在书中重拾一种被埋葬的文学传统,她那深具独创性与反思性的文字今时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丝毫不过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关照当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重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重思那些充斥偏见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边缘群体的激励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同志作家、“地方主义小说家”,等等。拉斯真诚地指出,“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金牌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艳翻译。文字流畅优美,最大程度还原拉斯原作的锐利与愤怒、幽默与力量。
◆本书英文版于2018年再版上市后,封面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中文版封面延续原版的创意思路,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通过罗列那些充满敌意的陈词滥调,直面女性写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2020年11月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