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黑色回声 豆瓣
作者: [美] 迈克尔·康奈利 译者: 陈静芳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8
◆一个关于战争创伤、司法正义与警察系统腐败的精彩故事——在法律难以触及的黑暗地带,谁来守护正义?
◆悬疑最高奖项“爱伦·坡奖”获奖作品,经典悬疑“警探博斯系列”开篇之作,畅销27年,全球销量突破7400万册。
◆豆瓣均分9.3分,口碑美剧《博斯》精彩原著。
◆康奈利属大师级作家……他驱策故事往前直奔,有如疾驰的火车头。—— 《今日美国》
【内容简介】
特立独行的警探哈里·博斯接到一起案子,一名男子死于郊外,警方初步断定是过量注射海洛因所致。博斯认出死者是曾与自己在越南战场上并肩作战的战友比利·梅多斯,那个时候他们一起负责在地道中排查危险,被称为“地鼠”。梅多斯死状诡异,半脱的衣服卡住了头部,且明显有被人注射药物的痕迹——博斯觉得他的死因并不简单。这时,一位干练且充满魅力的FBI女探员也加入调查,协同博斯一起办理此案,但似乎让情况变得更复杂。在经历银行劫案、证人被杀、内鬼恶斗、洗钱灭口等一系列事件后,博斯发现这一切的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他必须在正义与情感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还要面对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2020年10月16日 想读
生老病死的生意 豆瓣
Marketing Death : Culture and the Making of a Life Insurance Market in China
6.7 (9 个评分) 作者: 陈纯菁 译者: 魏海涛 / 符隆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 美国社会学会2013年度“亚洲研究最佳著作奖”
★ 社会研究协会2012年度“全球化研究最佳著作奖”
★ “玛丽·道格拉斯图书奖”提名
================================================
作者通过在上海等地进行的深入细致的民族志访谈,记录了中国人寿保险市场在避谈死亡的文化禁忌下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微观政治。书中提出的“文化多重互动模型”,对市场起源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文化解释,呈现了作为共享价值观的文化和作为工具箱的文化的精彩交互。本书同样面对学术圈外的读者,包括人寿保险公司、经理和代理人,计划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想要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员工,以及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读者。
================================================
学者推荐:
==============================================
陈纯菁教授的这部著作始于田野(field work),却又超越了田野(field site),为我们精湛呈现了中国寿险市场上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经济理性的碰撞交织、全球化与本土化力量的纵横博弈、历史形塑的当下现状与未来趋势之间的内在关联,堪称新兴市场形成史的一幅优美画卷,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中西学界之间的建设性对话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
——符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可以有把握地说,《生老病死的生意: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中译本的出版会给中国社会学,尤其给初创期的中国文化社会学,带来一缕清风。作者用其扎实而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简洁规范的行文方式,探讨了中国人寿保险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作用。这一基于“工具箱”视角的经验发现,拓展了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也为解释中国社会的关系特征注入了不少新解。同时,作为一本精良的社会学定性研究范本,相信在研究生及学者中一定能寻获知音、捕获佳碑。
——周怡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陈纯菁这部精彩的民族志研究,把文化与经济是否具有兼容性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精辟地剖析了与国际营销模式不兼容的中国本土文化(“死亡话题禁忌”)如何形塑了新营销模式的过程。《生老病死的生意》是一部富有理论创见的著作,选题新颖,资料详实,论证严密,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量级贡献。我相信,这将成为经济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
——王宁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20年10月16日 想读
规训与惩罚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9.7 (40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10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2020年10月15日 想读
词与物 豆瓣
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
9.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莫伟民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词与物》是西方文化考古学家福柯最要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新思想的伟大作品”(德勒兹语)。这不仅是因为《词物》对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世纪的整个西方文化和知识史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富有创见和深度的梳理和剖析,而且更因为它从根本上驱除了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决定性条件之上的人类学主体主义的迷雾,批判了自笛卡尔、尤其自康德以来200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
2020年10月15日 想读
坐观天下 豆瓣
作者: 资中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专门选录作者关于国际问题、中外关系问题的著述。写于80年代初到2010年,大体可以看作是作者近30年在上述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2020年10月15日 想读
保健教師安恩英 豆瓣
보건교사 안은영
作者: [韩] 鄭世朗 译者: 劉宛昀 台灣商務 2020 - 5
安恩英可不是一般的學校護士,更是驅魔師!
她不只能看見青少年不純的思想,
更能在滿是鬼魂、邪靈的陰寒之地,進行驅魔任務。
這個詭異的校園充斥許多不成熟的情愛,與老師們之間的不滿,
整個學校環境也充滿某些暗黑的謎團,
精彩故事一觸即發……。
.Netflix簽下重量集影劇改編權,同名韓劇預計2020年度重量推出!
.由高人氣的南柱赫、鄭有美擔綱主演,作家鄭世朗作品改編!
奇幻、搞笑的驅魔劇,讓人不禁想窺看青春校園隱藏的秘密!
「一陣短暫地鳴發生的同時,走道上的孩子們暈厥了。他們的皮膚扎進了某種東西。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受到攻擊……昏倒了一陣後又起身的孩子,開始一起朝著頂樓走去,對他們說話也完全聽不見。而未受到攻擊的孩子看到這超乎尋常的景象相當驚愕,只能一邊阻攔正盲目踏上階梯的朋友,一邊跟著他們走上頂樓。」
這是一部充滿奇想又搞笑的小說!
校園護士一天的日常,於焉展開!
書中以南韓首爾一間私立M高中的保健教師安恩英為主角,雖然她的名字和職業平凡無奇,但她並非普通的保健教師,更是一位驅魔師,全力處理、驅趕、安慰只有她才看得見的存在。
在安恩英看似溫柔婉約的白袍下,竟藏著BB槍與彩虹劍,準備好隨時收拾校園裡潛伏的邪惡思想與眾人的心魔。她不只幫助學生也幫助老師,包括處理那些飄浮空中的色色念頭與傷人物質。
而M高中的漢文教師也是學校創始人後代洪仁杓,他身上的巨大能量,對幫助安恩英能完成馳騁人間的任務,能起必要的作用。為了補充能量及保衛學校和平,兩人齊心合力,面對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奇異怪物、被學生們目擊到的詭異現象、隱身於學校各處的怪異力量……
作者筆觸簡潔輕快,小說鋪陳了關於霸凌、單戀、沒能結交工作上的朋友等不同的故事背景,傳達出利用自身所擁有的一切力量為善而非為惡,並幫助他人,是多重要的事。
「妳是對著鬼開槍嗎?」
「不是,是一個不明生物的頭……你可以先抓住我的手嗎?」
「啊?」
「已經沒子彈了。」
恩英的嘴唇幾乎變得鐵青,她似乎連站立都很辛苦。仁杓儘管無法理解眼前的狀況,仍將其中一隻手疊在恩英握槍的手上。
「兩手都要。」
他二話不說加上了另一隻手。恩英感覺到一股非常強大的氣傳了過來。
2020年10月15日 想读
中世紀歐洲武術大全 豆瓣
中世ヨーロッパの武術
作者: 長田龍太 译者: 王書銘 奇幻基地 2014 - 4
中世紀歐洲武術一本就通教戰大全!
中世紀歐洲的戰鬥教本
長劍術、摔角術、西洋劍術
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劍術.格鬥術全圖解!
以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為主題背景,介紹西元1400年前後到1650年前後普遍使用的武術之理論以及實際技巧配合Step by Step進行圖解步驟說明。
以現今仍有記錄的四個武術流派為主軸,論述基本武術理念,詳實展演各類武器入門與變化的武技解說,包含近身搏擊、身穿鎧甲護具、馬背上、異種武器之間的戰鬥方法,介紹多達21個種類的各式武器戰術。
本書內容包含了許多現今仍然實際存在且附有實際測試數據的武器圖解說明。繪圖精細豐富,完整展示戰鬥的藝術,鉅細靡遺,理論和實務兼具,是第一本以中世紀歐洲武器和武術為主題的教戰聖典!
第一部 基本概念
·中世至近世戰鬥模式之變遷
·歐洲武術的基本理念
·架式、攻擊線、防禦、劍刃的握法、步法
·流派介紹
第二部 武技解說
·長劍、摔角、短劍、半劍、殺擊、武裝格鬥術、槍
·長柄大斧、圓月砍刀、單手劍與小型圓盾、騎乘戰鬥
·短棍、長棍、四角棍、威爾斯鉤矛、直刀、瑞士戟
·西洋劍、雙手大劍、鐮刀與大鐮刀、棍棒與連枷、異種武器戰鬥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 豆瓣
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 I: De l’âge de la pierre aux mystères d’Eleusis
作者: Mircea Eliade 默西亞‧埃里亞德 译者: 吳靜宜 / 陳錦書 商周 2015 - 6
人類的生活本身就是宗教的行為,因為飲食、性愛和工作都有類似聖事的價值。換句話,作為一個人,或更好說是成為一個人,都意味著有宗教信仰。——埃里亞德——
這是一部雄渾沉鬱、氣勢磅礡的世界宗教史著作,世界宗教史權威埃里亞德歷經十年始寫成,主要是依據他在布加勒斯特大學、索邦高等研究院和芝加哥大學任教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彙整成為這部空前絕後的作品。他以文化史發展為經緯,以及比較宗教的研究方法,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到近代的宗教改革,探討各個民族的宗教思想之生成源流和遞嬗。
一方面,埃里亞德提醒我們在比較世界宗教史研究可能發現的一致性線索,另一方面,他也告訴我們現代世界正如何地摧殘人類最寶貴的存在根柢。本書以文明出現的年代先後為脈絡,著成三卷,分別是《卷一:從石器時代到埃勒烏西斯神祕宗教》、《卷二:從釋迦牟尼到基督教的興起》、《卷三:從穆罕默德到宗教改革》。
透過這位博學的導覽者所駕駛的列車路線,遊歷古今中外、琳瑯滿目的主流與非主流宗教現象類型……或許當你以看《哈利波特》、看《一千零一夜》、或者看《封神演義》的心情閱讀《世界宗教理念史》時,你會獲得一種閱讀上的速度感,鑽進內在的想像世界,像乘著時光的魔毯,穿梭宇宙:上下四方、古往今來。——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王鏡玲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通稿2003 豆瓣 Goodreads
7.2 (84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作家出版社 2003 - 9
《通稿2003》是韩寒的杂文作品集,是对第一部小说问世后的四年里的学校、课程、家庭生活、写作、性格与压力问题的回顾与总结。书中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他的看法,观点鲜明尖锐,文笔幽默老辣,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彭剑斌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11
彭剑斌小说代表作
当代中国文学最动人的篇章
*
十四篇小说,紧贴生活的尘土,触及皮肤的温度
回忆最细微的历史,个人的历史,动作的历史
相遇的历史,以及离别的历史,沉默和无意中打破沉默的那些往事
*
以梦一般的叙事技巧,超乎生存的耐心与冷静
书写人生中微小的感受,刹那的不安,倏忽的出神,永恒的嗡鸣……
漂泊的异乡人,终于将身心的承受,减少至无声
*
这是我梦想中的中国南方语言的一次梦想中的胜利。这些小说,对情节的安排,对应该展开的细节的选择,对应该摈弃的事物的摈弃,都是由语言决定的。那些虚构的事件可能或不可能在现实里发生,从来不是我写小说时应该或不应该这样去写的依据,应不应该写,语言说了算。我创作小说,其实就是虚构一群用文学的语言说话的人民,并梦想着他们在语言上过着无比优越的生活。(彭剑斌)
*
彭剑斌的小说以其自有的别致格调娓娓道来,能把熟视无睹的事物写得令人向往,字朴言智,悬疑天成,没有煽动性。——章明 [导演]
*
在文学世界里,他似乎有意(或者是嗜好)要化解“意义”,试图把外界的客观事物,纳入心灵漩涡,溶解消化,转为一种没有存在的且又不容置疑的永恒的嗡鸣。当然,这个过程是无声的,是无声的劳作。我信任和羡慕这种劳作,因为它呈现的虚无是如此的纯粹,可以说,虚无在彭剑斌的句子里现身,与句子融为一体。——金特 [小说家]
*
彭剑斌的作品,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似乎永远暗藏着一幅肖像,一个敏感,善于自嘲,不甘堕落的青年作家的肖像。类似的肖像,在乔伊斯或加缪式的文本里也能找到,但彭剑斌的作品是中文织就的,是那种不追求时髦,纯正,自省而高贵的中文。单凭这一点,他的作品就已经是当代中文写作的最上品,必须品读和收藏。——王梆 [作家]
*
最近几年,彭剑斌是我最喜欢的汉语作家。有时我都舍不得看,我想他写个说明书都会很动人的。——谢丁 [作家]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第七天 豆瓣 Goodreads
第七天
6.5 (228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新星出版社 2013 - 6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余华最新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开篇,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悬念,一个走向殡仪馆、将被火化的人,在死亡之后还能留给读者什么呢?这次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讲述了一个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寒冬腊月被囚禁于积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种剧烈拉锯式切肤的疼痛和虐心,一种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无着无落的绝望。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希腊精神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 译者: 葛海滨 华夏出版社 2014 - 1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时光。在谈论希腊的著作中,《希腊精神》极具吸引力的一本。本书介绍了希腊鼎盛时期的作家,如品达,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如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等。汉密尔顿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希腊最辉煌时代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著名学者陈嘉映教授主编并推荐: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1867—1963)出身学问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古典教育。成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55岁退休后开始写作。1930年出版的《希腊精神》(The Greek Way)让她蜚声读书界。此后陆续出版了《罗马精神》(The Roman Way,1932),《以色列的先知》(The Prophets of Israel,1936),《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Witness to the Truth:Christ and HisInterpreters,1949),《神话》(Mythology,1942),《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The Great Age of GreekLiterature,1943),《上帝的代言人》(Spokesmen for God,1949)等。每一部都基于深厚的研究,写作则面对普通读书人,行文流畅易读,让人读后受益甚丰。她还翻译了几部希腊悲剧和柏拉图的对话,也成为希腊经典英译的名篇。汉密尔顿出版最后一部主要著作《希腊的回声》(The Echo of Greece)时,已90高龄,文字仍青春蓬勃。
西方文明主要由希腊、罗马、希伯莱、基督教汇流发展而来。希腊、罗马代表此岸理性,希伯莱、基督教代表信仰。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精神领域,希腊人创造了无尽的奇观。在政治组织的艺术方面,在世俗生活的文明方面,罗马则为后世提供了辉煌的典范。汉密尔顿说到希腊、罗马,如数家珍。对希伯莱、基督教传统,汉密尔顿也有深入研究。在《上帝的代言人》序言中,她提到自己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我觉得这也是个优点。宗教首先要求信仰,不过,我们不能什么都信仰,我们早已生活在多种精神传统的融会之中;心怀景慕,从多种精神传统中汲取心的光华与智的能量,是现代人,尤其现代的中国人当行之道。更多了解,更多赏慕,不宥于粗陋框架中的中西之争,岂不善哉!
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在旧书摊上买到汉密尔顿的几部书,都是一口气读完,尤喜爱《希腊精神》,读了不止一遍。后来,年轻友人葛海滨有意读一点儿希腊,我就推荐他读这本书作为入门,他读得高兴,就断断续续把它翻译出来,作为翻译练习,有些难译的句子,我也曾与他切磋。现在,华夏出版社又行一桩功德,推出这套“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丛书,包括译文经过修订的《希腊精神》。这些书,博学、明达、丰满、优雅,我相信,必有益于滋养我们的心智,必为读书人所喜。(陈嘉映)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五十岁,我辞职了 豆瓣
魂の退社
6.7 (6 个评分) 作者: [日]稻垣惠美子 译者: 郭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0
★ 日本家喻户晓的爆炸头姐姐、原《朝日新闻》编辑委员稻垣惠美子引发热烈反响之作
★ 单身,告别大公司,没孩子——五十岁的我,现在充满希望
★ 我的目标是建立“没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五十岁,无夫,无子,无业。
一点也不年轻了,每天都感受到“衰老”这件事,
即使如此,我还是决定离开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公司,
离开庞大的组织,放弃高薪、社会地位和退休金,
重新以一个人的身份,
思考所谓的“生活”是什么?“在公司工作”又是什么?
而这一切,就从我突发奇想地烫了一个非洲爆炸头始——
于是,我真的辞职了。那么,结果如何呢?为了请读者朋友们继续往下读,在此我只说一句话,那就是“出乎意料,我能行(难道不是吗)”。
《五十岁,我辞职了》描述了作者稻垣惠美子将五十岁作为人生转折点,辞职后开始新的人生旅程的前后经过,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稻垣惠美子从没有怀疑过“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的黄金方程式,她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丰厚的退休金,但她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五十岁的时候辞职”的想法。
萌生这一想法后,她开始重新思考“金钱”“工作”与人生的关系,最终在五十岁的时候,稻垣女士在周围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脱离公司体制之后,稻垣女士得以以一个自由人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与工作,开始尝试每月只花200日元电费的节电生活,反思“公司型社会”的日本对个体带来的限制、“黑心员工所建立的日本”等等她以前没有注意到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实。
因为辞职,站在公司、甚至是国家机构的对立面,稻垣女士看到了以前根本不会注意到的事情。“公司型社会”的日本、泡沫经济后日本公司的挣扎、趋于欺诈化的消费经济、老年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种种不便、存在不需要金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吗……每一点都引发了她的思考。
本书加上前言、后记共有八个章节,循序渐进地讲述了自己从生出辞职的念头到辞职后的日常生活,稻垣惠美子的写作励志又充满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又深省。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限隔山海 豆瓣
作者: 陈博翼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9 - 1
南海东北隅作为一个地理范围,大致包括粤东和福建沿海、台湾海峡、台澎诸岛以及吕宋岛到台湾南部海域。本书从全球、国家与地方等层面入手,探讨了该区域在近代早期的联动及一些相应的变化。全书共七章,可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于本来就有的地方社会秩序,殖民势力的影响,以及王朝易代和社会重组。大致而言,前三章讲述“寇”的本质并揭示地方或区域秩序的本源,四至五章反映西班牙与荷兰殖民势力的扩张及其作为一种变量对闽粤到菲律宾海域秩序的影响,六至七章论述产生“寇乱”的滨海社会重组以及王朝国家联合殖民势力进行征伐的努力。作者强调,区域本身即有自己的秩序,并会基于这种秩序因应外界变化而演化出既带有“特殊性”又与更广泛区域共享“普遍性”的新的自在性秩序。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 豆瓣
Is Medicine Still Good for Us?
作者: [英] 朱利安·希瑟 著 / [英] 马修·泰勒 编 译者: 李海燕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9
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
先进的现代医疗让大部分人受益,但医疗的进步是有代价的:抗生素耐药性、超级细菌、医用鸦片制剂成瘾……每一个代价都可能是未来的隐患。先进的现代医疗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平均寿命,但费用高昂的临终积极治疗也延长了生命的痛苦。美容手术、减肥药物、补品与健康补剂……医疗服务与药品商致力于扩大医疗的范围,将服务与产品卖给每个健康人。
在我们为每种病痛寻求医药疗法时,自然的生命体验是否被过度“医疗化”了呢?
发达国家天文数字的医疗开销是否进一步拉大了全球的不平等?
我们要如何应对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生活方式类疾病?
日渐长寿的我们要如何面对死亡?
本书紧密贴合医疗领域的热点新闻事件,如今年的新冠大流行、近年来的医患关系紧张、减肥医美养生热潮等,具有广泛讨论价值与深远影响力。
医学为人类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逐步攀升的财务与伦理成本。《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一书提出了一个看似不用思索的问题,却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在人口增长、人均寿命增长的今天,每个人都会面临医疗、过度医疗、临终抉择等诸多两难问题。这本书将会是启发思考、做出改变的一个不错的起点。
The Big Idea系列
★性别酷儿、无性别者、暗能量、气泡宇宙、过度医疗、反精神病学、元学习者、全脑仿真……
别慌!本系列已将21世纪前沿问题相关的关键概念和关键节点一网打尽,让你在加入讨论前获得充分的装备,在纷繁的话题丛林中不再迷路。本系列特别采用分层排版,请以适合你的任意方式开始探索吧!
★由点及面搭建系统性知识结构:针对话题事件延申出的学科概念,提供基础注释,降低阅读难度。清晰梳理学科从古至今的要点事件,帮助读者快速建立学科系统认知。
★特色洋葱式分层阅读:内容由深到浅,策展式排版。内容重点分明,适合碎片化阅读场景。可满足不同喜好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不同难度的文本间自由跳接。
★装帧设计新潮时尚:入围英国图书设计与制作奖,全彩印刷。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风声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麦家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11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代表作《风声》,2020年全新修订版本
.
风声大作,震撼上市!
=========
【编辑推荐】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2020年全新修订!新增717处修订,万字麦家创作谈,6幅原创插画。
◆麦家,继鲁迅、钱锺书、张爱玲后作品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的当代作家。
◆麦家作品已被翻译成30几种语言,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出版发行。
◆《风声》是麦家的重要代表作,作品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同名改编电影《风声》由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主演,豆瓣8.2,掀起谍战影视的狂潮,影响巨大。
◆麦家:《风声》中有大孤独,也有大绝望、大坚韧,恰如我当时的心境。
◆翻开《风声》,获得直面困境的坚韧与智慧。
.
【内容介绍】
.
日伪时期,西子湖畔。
昔日歌舞升平的裘庄里,
五名伪政府的军事要员被囚禁于此,
潜伏在他们中间的共党卧底“老鬼”
身份即将暴露,危在旦夕。
老鬼到底是谁?
Ta要如何渡过这命悬一线的险境?
又将如何传出那断无可能走漏的“风声”?
.
【名人推荐】
.
☆ 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茅盾文学奖授奖词
☆ 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也是人类意志的悲歌;他的写作既是在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也是在重温一种英雄哲学。他凭借丰盛的想像、坚固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演进的严密线索,塑造、表彰了一个人如何在信念的重压下,在内心的旷野里,为自己的命运和职责有所行动、承担甚至牺牲。——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授奖词
☆ 在尽可能小的氛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但并不因此而损失事物的生动性,因为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麦家就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这是一条狭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为狭,于是直向纵深处,就像刀锋。——王安忆
☆ 有人说,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经典文学的直线距离只差三步。但走不完的也正是这三步。麦家的了不起在于他走完了这三步,且步伐坚定,缓慢有力,留下的脚印竟成了一幅精巧诡秘的地图。——王家卫
☆ 麦家颠覆了我们对中国作家的传统印象,他写作的题材和价值是世界性的。——英国“企鹅经典”书系总监Alexis
☆ 麦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他把一些世界性的主题带进了中国文学,比如人类智力的荒谬和意志的傲慢。他把中国人所经历的战争与革命、阴谋与暴力化为了人类境遇的幽暗传奇。——李敬泽
☆ 早知道麦家的小说好看,但不知道好看到了这种程度。——倪匡
☆ 《风声》是部尖锐的小说,吸纳着发自骨髓的精气,也散发着血腥的味道,有正义与恐惧相伴的惊悚,也有智慧与胆魄相融的力量。这是一部写法干净利落,意味丰蕴绵长的小说。——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
☆《风声》是一部有是非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小说。——评论家孟繁华
☆ 麦家创作出了一个博尔赫斯式的既精细又复杂的故事。——《纽约客》
☆ 麦家所写的不仅是关于中国的,更是关于这个世界的。——《纽约时报》
.
=========
.
看似我写了一群无情之人,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麦家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
《星际争霸》动画影像艺术 豆瓣
The Cinematic Art of StarCraft
作者: [美]罗伯特·布鲁克斯 译者: 流河 新星出版社 2020
自1998年暴雪娱乐推出《星际争霸》初代起,人类、异虫、星灵三方在科普卢星区的征战便从未停息。这一经典即时战略游戏系列不仅掀起职业电子竞技大潮,也以划时代的超高水准过场影片,不断突破电子游戏视觉表现力的上限。从初代中普通一兵悲惨的炮灰命运,到《母巢之战》资料片中短暂登场的主角,暴雪的动画影像团队持续探索着过场影片制作的关键技巧。
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在《星际争霸Ⅱ》三部曲中结出硕果,系列众多主角逐一惊艳亮相,前作的关键场景也得到完整再现。不论《自由之翼》中精细又肮脏的陆战队员护甲装配间、《虫群之心》开场闪电般撕碎人类防线的狂暴异虫大军,还是《虚空之遗》中高阶圣堂武士引领星灵残存部队发起的背水一战,都在述说这段宏伟史诗的同时,带给玩家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星际争霸Ⅱ》发售十周年之际,御宅学获得暴雪官方授权,正式引进《〈星际争霸〉动画影像艺术》一书。本书是对《星际争霸》全系列动画影像创作历程的一次详尽回顾,包含《星际争霸》全系列过场影片设定。书中不仅满载草稿、概念图、角色建模、高清渲染图、分镜头脚本等海量画作,亦包含诸多未能进入成品,或仅仅一掠而过,却得到详尽设定的细节。此外,亦配有大量开发者笔记,详细讲述幕后创作理念、手法技巧,揭开成片背后开发团队付出的艰辛努力。
2020年10月14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