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承袭的权力 豆瓣
作者: [意]乔瓦尼·莱维 译者: 谢宏维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3
《承袭的权力:一个驱魔师的故事》以1697年都灵主教法庭的一桩轰动当时的非法驱魔案件为引子:桑泰纳的教区神父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他为民众驱魔治病,引发了众人狂热的追随,但并没有得到教廷的许可。
微观史学家乔瓦尼•莱维利用乔瓦•巴蒂斯塔•基耶萨神父留存的驱魔笔记和意大利萨沃伊公国的小村镇桑泰纳的各种文献资料,以桑泰纳一地为中心重构了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斗争,使欧洲现代早期的社会细节纤毫毕现,从中探讨欧洲现代性的起源。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沈从文的后半生 豆瓣
9.0 (26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6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别闹了,费曼先生 豆瓣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9.1 (96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费曼 译者: 吴程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费曼得过诺贝尔奖,是现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但他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偷偷打开放着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鼓手的科学家。他曾跟爱因斯坦和波尔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跟职业赌徒研究输赢机率。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阿拉伯的劳伦斯 豆瓣
Lawrence in Arabia: War, Deceit, Imperial Folly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8.7 (38 个评分) 作者: 【美】斯科特•安德森(Scott Anderson)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使其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书中描写了劳伦斯以气魄发动的长途奔袭亚喀巴、大马士革土耳其守军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阿拉伯枭雄费萨尔王子的友谊等诸多历史细节,突出剖析劳伦斯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内心对于英帝国中东政策的反抗与挣扎。为了突出劳伦斯的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壮举,作者还以并行线索叙述两位杰出的美国与德国情报人员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对劳伦斯的衬托。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传主充满魅力,传记本身也文笔优美流畅,情节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战东线史、英帝国外交政策、中东现代史的钥匙。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维特根斯坦传 豆瓣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9.3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瑞·蒙克 译者: 王宇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 6
内容简介:
维特根斯坦,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语言哲学的奠基人。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维特根斯坦传记,自出版以来广受赞誉。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描绘维特根斯坦独特的精神世界以及传奇的一生,堪称一流的思想传记。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少年凯歌 谷歌图书 豆瓣
9.4 (140 个评分) 作者: 陈凯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6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渴望生活 豆瓣
Lust for Life
8.6 (5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文·斯通 译者: 常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 - 4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昨日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Die Welt von Gestern
9.7 (47 个评分)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4
作者以饱满真挚的感情、平实顺畅的文字叙述了他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人物,他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感受,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2020年7月31日 想读
躁動的亡魂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What Remains: Coming to Terms with Civil War in 19th Century China
8.2 (5 个评分) 作者: Tobie Meyer-fong 梅爾清 译者: 蕭琪 / 蔡松穎 衛城 2020 - 6
日常中斷,死難兩千萬,熟悉世界毀於一旦
生而為人,如何面對史上最慘烈內戰?
掙脫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的太平天國
■■■ ■■
挑戰官方的歷史詮釋,第一本從民間視角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歷史著作
十九世紀中葉,大清帝國歷經長達十五年的太平天國戰爭,超過兩千萬人喪生、更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堪稱世界近代史上最慘烈內戰。
師承最會說故事的漢學家史景遷,本書作者梅爾清大膽跳脫傳統教科書裡的成王敗寇與民族主義,不再將焦點放在洪秀全、曾國藩和帝王將相背後的政軍角力,反而關注那些受到戰爭直接影響、其心聲卻被官方紀念與國家記憶所遺忘之人。
對地方上失去愛人、生計與生命的幾百萬老百姓來說,太平天國戰爭到底意味著什麼?
■■ ■■■
挖掘被遺忘的聲音,捕捉地方老百姓眼中的動盪時代
「世人做錯什麼,才得遭受天譴?」
當太平軍攻陷南京城,家鄉就在附近的一位慈善家發出了天問。他將眼前的殘酷戰爭,描寫成老天爺勸人為善的象徵。他振筆疾書、積極向鄉民佈道,為了替地方團練籌措經費,也為了導正世間的道德秩序。
除了這位以道德解釋災難的慈善家,本書還記載著一段段備受劫難的人生故事,包括用日記描述戰爭慘況的揚州詩人、被太平軍俘虜與剃頭的讀書人,以及透過書寫喪母之痛,學著與悲傷共處的孝順兒子。藉由從未揭露過的民間視角,讀者得以窺見長期被官方所遺忘或扭曲的故事,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實際影響。
■ ■■■■
透過躁動的亡魂,看見太平天國戰爭在人心中的刻痕
戰爭如何中斷日常?人們如何面對失序與動盪?如何處理遍地屍骨與紀念逝去親人?如何重拾內心的確定感,重建被戰爭粉碎的世界?
躁動的亡魂,反映出躁動的人心。太平天國戰爭讓成千上萬人成為亡魂,並在無數生者心中烙下刻痕。
本書透過方志、傳記、詩集、外交文獻與傳教士報告,帶領讀者看見這些刻痕,看見當時人們最切身的經歷:失親之痛、對官府失能的憤怒,以及摻雜腐臭氣息與夢魘畫面的可怖回憶。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雄性衰落 豆瓣
Man (Dis)connected
6.0 (9 个评分) 作者: [美]菲利普·津巴多 / [美]尼基塔·库隆布 译者: 徐卓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4
● 心理学家津巴多和库隆布在书中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雄性正在衰落,男孩面临危机。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学业成绩下降、社交技能匮乏、药物滥用、沉迷游戏和色情片等现象在男孩身上屡见不鲜。
● 作者分析了这一当代困境背后的原因,为政府、媒体、学校、家长提供了可能 的解决方案。
● 本书提出的问题值得公众关注和讨论,视角独特,引人深思,给人当头一棒,让大家直面将要面临的危机。
[编辑推荐]
●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作者、“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菲利普•津巴多振聋发聩之作。
●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联袂推荐。
● 源自震撼人心的TED演讲,揭露高科技时代下,一代男性的群体性孤独。
● 两万人参与调查,八年潜心研究,深入探索当下男性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 化解男性衰落危机,重振一代雄风!
● 湛庐文化出品。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香港六七暴動內情 豆瓣
作者: 張家偉 太平洋世紀出版社 2000
六七暴动,亦称六七左派工会暴动、五月风暴,当时参与者称之为反英抗暴,1967年5月于香港爆发。香港亲共的左派在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对抗英国殖民政府的暴动。事件由最初的罢工、示威,发展至后期的暗杀、放置炸弹。结果51人直接在暴动中丧失性命,另外超过800人受伤
这几年第一本敢捅这个马蜂窝的书,是张家伟2000年着的《香港六七暴动内情》。 張家偉是個記者,屬於香港土生土長年青一代,應該未親身經歷“六七年暴動”,他重新編排的有關歷史,是通過舊報章和訪問輯成的。张家伟是个记者,属于香港土生土长年青一代,应该未亲身经历“六七年暴动”,他重新编排的有关历史,是通过旧报章和访问辑成的。 《香港六七暴動內情》著筆客觀,翻查資料努力,但整體成績並不能完全滿足讀者要求,出來的結果顯然較表面化,與書名強調的‘內情’距離甚遠。《香港六七暴动内情》着笔客观,翻查资料努力,但整体成绩并不能完全满足读者要求,出来的结果显然较表面化,与书名强调的‘内情’距离甚远。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无法回答的问题 豆瓣
作者: 约阿希姆·费斯特 译者: 任翔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 1
阿尔伯特施佩尔是整个纳粹高层最难以捉摸的人物。他是第三帝国的首席建筑师、希特勒的宠臣、最亲密的伙伴施佩尔设计了帝国新总理府,发明了“灯光大会堂”,1942年他被任命为装备部部长但是。施佩尔本人却一直声明他是“不懂政治”的,他痛恨对犹太人的迫害,当希特勒下令毁灭柏林等德国城市的时候,他拒绝执行他的命令尽管如此,他仍然站在了纽伦堡的被告席上。
施佩尔生前身后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他的经历、他的性格、他的思想,他和希特勒的交往和决裂使他成了所有研究第三帝国史的专家学者最关注的人物。本书的作者Joactlim Fest,是德国著名的第三帝国史专家,他于1973年撰写的希特勒传记是迄今为止史料最全面、最翔实、最权威的传记,Joachh Fest从1966-1981年一直帮助施佩尔整,理个人回忆录,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施佩尔个人的要求,在最后出版的回忆录中他有意回避了一些话题。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死神的镰刀 豆瓣
作者: 董旻杰 同济大学 2005 - 5
1940年,德国入侵低地国家,而后迅速击溃英法联军,迫使宿敌法国投降。这场耗时6个星期的战争数十年来为世界各国的军事迷津津乐道,德国闪电战术的光芒历经岁月的变迁至今亦有其吸引无数拥趸的魅力。半个多世纪来,已经有许多著作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叙述,然而我们每一次掀开尘封的历史总能发掘出前人没有用心着墨之处。例如对于我们中国的读者来说,马奇诺防线更多的是一个“迂腐、保守、落后”的历史名词,好象很少有中国人详细研究过这条防线究竟是如何修建起来,其建成后的面貌究竟如何,其历史地位的真的象我们以前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笑话吗?再例如对这场战争的整个过程真的就如很多军事爱好者自诩的那样熟知?我想知兵堂工作室编著的本书会给你带来许多新的感受!
全书以20万文章和500张珍贵历史图片,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详尽介绍了这场耳熟能详的战役名称下鲜为人知的细节。
本书对西欧战役的整个决策过程、战争经过和重要战斗都做了相当详细的描述。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纳粹德国 豆瓣
Nazi Germany
作者: 【美国】克劳斯·费舍尔 译者: 佘江涛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深入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这使得《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成为研究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豆瓣
作者: 古德里安 译者: 戴耀先 解放军出版社 2013 - 1
《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原名《一个军人的回忆》,作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6—1954.5)是纳粹德国陆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他的建军思想、作战理论是德国法西斯“闪击战”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曾任德国陆军运输兵监察部和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装甲师师长和快速部队司令。1938年率部参加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任军长,装甲集团军和装甲集团军群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他提出装甲兵是陆军中的“决定性角色”,其他兵种处于辅助地位,以及成建制地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全新思想,从而构成了“闪击战”思想的核心。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被美军俘瞄;1948年获释。思想的核心。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被美军俘虏;1948年获释。在书中,他以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创建过程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运用及其经验教训,阐明了他对装甲兵运用的观点,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构进行了评论。本战争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古德里安“闪击战”理论不可多得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作者在书中顽固坚持纳粹主义立场,诬陷被侵略国家涂炭德国生灵,美化法西斯德军的侵略罪行,竭力为纳粹的罪行开脱和辩解。希望读得在阅读时注意认真鉴别。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失去的胜利 豆瓣
作者: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译者: 钮先钟 台湾星光出版社 2001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隆美尔战时文件 豆瓣
作者: [英] B. H. 李德哈特 译者: 钮先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5
二战历史上德军最著名的三大文件。沙漠之狐作战理念的完美体现。
他们曾横扫欧洲,震动了整个世界,他们都无愧于“名将”的称号;然而他们都是战败者,最终沧为“战犯”;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却为战胜国的军事专家们所重视。他们就是——德国装甲之父“闪电英雄”古德里安、扬威北非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因“曼斯坦因计划”留名战史的“战略天才”曼斯坦因。
读他们的作战回忆录,就如同亲身坐在他们的指挥车中一样,看他们纵横沙场,体验迅猛追击的刺激。
看他们讲述自己与希特勒等纳粹党魁在战略上发生争执,每每与胜利近在咫尺,却又因最高统帅的“亲自指挥”而功败垂成——不知是该为他们扼腕叹息,还是要为整个世界因此逃过一劫而暗自庆幸?
研究敌人,是战胜敌人的前提,希望本书中阐述的一些军事见解,能为爱好和平者磨砺手中的正义之剑!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德国青年运动 豆瓣
Die deutsche Jugendbewegung
作者: 曹卫东 主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候鸟们
谁赠于你们
在陆上,在海上
自如驾驭翅膀的学问?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年崇拜”席卷整个欧洲,在德国,浪漫主义的后裔们,发起了一场回击现代社会的青年群体运动——“候鸟运动”。自譬为候鸟的青年,漫游在德意志的广袤大地,他们寻找着未经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以行动追求对德意志民族生活方式的重构。面对扑面而来的现代世界,候鸟们正在寻求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有机共同体。
德国青年运动于1900年代以候鸟运动的形式在德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一场全国性的青年运动。由于德意志民族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后发性质,德意志青年运动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继承德意志知识人的漫游传统,德国青年运动以漫游山川的“候鸟运动”而兴起,从柏林旁边的小城施特格利茨肇始,短短三五年时间就发展成全德意志青年有组织的普遍运动;在精神上,当其他国家的青年热切地奔向现代性的地平线地,德国青年却返身走向前现代的自然和农业社会。运动中的青年们希望通过漫游,寻找尚未受到现代性侵染的民间文化中重构德意志民族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构出一种区别于“西方”社会模式的共同体。
这场运动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其一,从最初的候鸟运动,到后来的希特勒青年团、青年抵抗运动,德国青年运动与纳粹关系复杂;其二,许多著名的德国现代思想家都参与到德国青年运动之中,包括本雅明、容格尔、冯特、瑙曼,等等。这些思想家对德国现代思想影响至深,可称为现代德意志文化的形塑者。
德国青年运动不仅是时代现象,也不仅是人性现象,它是一种“原德意志现象”,这场运动构成了20世纪德国保守主义的开端。
《德国学术》以德国现代思想史为脉络,延展思路,格局包容,细挖穷考,触类广泛,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阔的思想史视野,深入到德国思想的内里和细部,为国内广大的德国思想研究者提供详实的思想资料和新鲜的学术观点。
2020年7月30日 想读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豆瓣 Goodreads
9.2 (8 个评分) 作者: 朱维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 11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2020年7月3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