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征服者 豆瓣
Conquerors: How Portugal Forged the First Global Empire
8.8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通过“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罗杰•克劳利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是我们这一代研究欧洲伟大航海帝国的卓越历史学家,也是十字军东征之后东西方冲突领域的专家。在《征服者》中,克劳利讲述了葡萄牙崛起的史诗故事。由于莫大的勇气和它的探险家们高超的航海技能——这种战术优势在当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个贫穷的小国在一个世纪里主宰了海上霸权。葡萄牙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道、对抗穆斯林统治者的帝国主义征服战争和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将永久性地扰乱地中海,并建立第一个全球经济体。
克劳利依赖书信与目击者证词来叙述蕞尔小国葡萄牙飞速而惊心动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现了葡萄牙帝国全副的光辉灿烂和凶狠残酷,将雄心勃勃而狂热奋进的阿维斯王朝的人物们描摹得栩栩如生。“幸运的”曼努埃尔一世国王、“完美君王”若昂二世、四处劫掠的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和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这些人物玩弄着他们个人的野心和帝国的公共目标,为了追寻全球的财富,往往要蒙受惨重损失。葡萄牙崛起的故事的另一个核心是,它努力要消灭伊斯兰文化,在印度洋建立一个基督教帝国。为了寻找神话中的基督教君主祭司王约翰,葡萄牙探险家深入非洲腹地;他们还残酷无情地攻打印度的港口城市,力图垄断贸易。
绕过非洲之角去往印度的航道的发现,是航海史上的伟大突破,但也预示着世界秩序被彻底打乱。在随后一个世纪里,没有一个欧洲帝国比葡萄牙更野心勃勃,没有一位君主比葡萄牙列王更掠夺成性。在这过程中,他们创建了第一个远程的航海帝国,释放出了如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全球化力量。在克劳利笔下,葡萄牙帝国的完整故事及其野心造成的人道代价,终于得到了讲述。
绝妙……克劳利的解读既精到又公正。
——《基督教箴言报》
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葡萄牙探险家的生活……对喜欢航海故事的人来说,再好不过。
——《出版商周刊》
在扣人心弦的叙述中,克劳利记载了葡萄牙从一个“穷困、边缘的”国家崛起成为欧洲强国的可怕、凶残的历史,葡萄牙与西班牙和威尼斯竞争,争夺香料贸易。
——《科克斯书评》
克劳利之前著作的读者对这个关于海战、陆战和海难的刺激故事一定不会失望。克劳利很好地为葡萄牙的重要性做了辩护,它建立了第一个全球帝国。
——《每日电讯报》
快节奏的、可读性极强的叙述史,涉及迪亚士和达伽马的航行、阿尔梅达和阿尔布开克的战役与征服……克劳利对事件的详细还原建立在对编年史家如巴罗斯和科雷亚的作品的细读之上,他们的作品是用骑士编年史的传统来写的。
——《今日历史》
在他之前的关于十五六世纪基督徒和奥斯曼帝国争夺地中海的研究里,克劳利已经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才华,即将令人手不释卷的叙述与细致到位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将人性与地缘政治平衡。在本书里,这种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但并不是每一位历史学家都能把这个故事讲得这么精彩。
——迈克尔•普罗杰,《金融时报》
2017年2月7日 想读
语言的第七功能 豆瓣
La septième fonction du langage
7.9 (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洛朗·比内 译者: 时利和 / 黄雅琴 海天出版社 2017 - 1
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特与密特朗总统用完午餐,刚走到大街,一辆卡车迎面而来,把他撞倒在地。光天化日之下,一场暗杀如是发生。
巴特身上有一份罗曼•雅各布森未公开的文件《语言的第七功能》。据说只要掌握了这种功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语言来控制和战胜他人。
警长巴雅尔请来了年轻的语言学家西蒙参与调查。正在进行总统竞选的吉斯卡尔给他们的任务是找到这种第七功能。这意味着要质疑知识界的一批精英:福柯、德勒兹、阿尔都塞……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神秘强大的罗格斯俱乐部浮出了水面,他们在博洛尼亚见到了翁贝托•埃科,在美国校园中遇到了正在经历生死对决的德里达与塞尔……
渐渐地,西蒙身上表现福尔摩斯和007的特质,而巴亚尔警长则对法国哲学、文学和社会学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他们也开始感到困扰:或许自己并非真实地存在,而只是小说中的角色?
2017年2月3日 想读 搞笑néi~
依存与自立 豆瓣
作者: [日] 黑川雅之 译者: 张颖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4 - 5
《依存与自立》是黑川雅之继《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后又一部关于人与自然,个体与世界的著作,首次披露作者人生亲身经历, 道出潜存于心的重要主题。
依存的终极使自我的实现成为可能,人姑且依存于自然,其后逐步自立。真正的自立并非以自立为目的,自我的实现则存在于依存之后。 --- 黑川雅之
2017年1月27日 想读 黑川雅之在日本八个审美意识之后的一本。
大裂 豆瓣
7.7 (163 个评分) 作者: 胡迁 九州出版社 2017 - 1
王小帅 骆以军 黄丽群 陈雪 小野 联袂推荐
华语世界实力名家力荐 新生代写作者中头角峥嵘的一支笔
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胡迁
迷人、离奇、惊奇、爆裂、令人惊叹的中短篇小说集
他的故事和文字竟散发出一股迷人和离奇的氛围,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失落和伤感不用影像,文字已经抖落了出来。
——王小帅(先锋导演、柏林银熊奖、戛纳评审团奖得主)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版的威廉·高汀的《苍蝇王》,但空间不是被大人遗弃的小岛,整篇小说充满哥雅画作般暗色调的油彩,作者掌握文字、调度光影与运镜的能力都极具水准。
——骆以军(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中每一抹淡到几近透明的草灰蛇线都有繁复意象,语言平静,一丝滥情自溺的赘肉都没有,落在地上,望似滚珠,若去拈起,才发现是水银,凝重荒暴能让人从头裂开到脚,剥掉了一身的皮。
——黄丽群(台湾小说家、散文家、媒体人)
对生活意味天生敏感,熔风趣和决绝于一炉,行文不羁,收放自如,胡迁是个手艺高超的家伙。
——李师江(诗人、小说家、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
整部小说的生命是活的,站上竞技擂台上,是有实力直接KO对手,而不只是用情节、写作技术来积分取胜。青春残酷,配合荒漠意向,以及满满的荷尔蒙,情境诡异却合情入理,虽然多有象征,但放到中国这块广袤苍老而醋栗的土地上,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林靖杰(台湾导演、编剧、演员)
我要看清楚那头大象为什么要一直坐在那儿,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困惑。/《大象席地而坐》
上帝经常会让你一无所有,再给你一点甜头,这点甜头就是在闭上眼睛的一瞬间,让你错觉拥有了很多东西。/《漫长地闭眼》
我们始终坚信荒原上的藏宝图,能指引我们挖出黄金,走向黄金的大道,那个 入口感人肺腑,低吟浅唱着通向云层的歌谣。/《大裂》
……
《大裂》书如其名,彻底是一本伤害之书。
15个中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怀抱同样一个任何人无从回避的问题:“我们还要活(被伤害)多久?”
2017年1月25日 想读 想读。大陆导演专业的胡迁。
萎靡不振 豆瓣
作者: 顾前 海天出版社 1999 - 4
《萎靡不振》通过描述一些平凡卑微的小人物,反映了现代知识分
于在日益膨胀的物欲面前无所适从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描绘了现代人在没
有信仰的失重状态下所产生的心理及行为,强调了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人
类中心说和各种文化中心说的湮灭。
2017年1月25日 想读 点着点着浏览到。
白日之梦 豆瓣
作者: 袁琼琼 九州出版社 2016 - 10
《白日之梦》是由袁琼琼主编,四十位散文名家共同执笔的《九歌一〇四年散文选》,用文字编织出一场富丽流荡的梦境,邀你我同游。除了香港作家西西描绘玩具的生活随笔,王定国的家族书写,还涵盖人物、亲情、日常生活等丰富内容。而以旅行为题材的文章不再只是往“外”描述地貌的游记,林怀民的《阿桃去旅行》于生死行旅中有向“内”思索的心灵风景。不论是多么微小的物,或是多么深刻的情,均有涉及。像周芬伶写午后茶屋、傅月庵谈禁忌之书,简媜说:“爱情是我在这世上唯一懂得的事情”。
2017年1月25日 想读 九歌一〇四年散文选。
大笑的警察 豆瓣
Den skrattande polisen
7.2 (10 个评分) 作者: (瑞典)马伊·舍瓦尔 / 佩尔·瓦勒 译者: 丁世佳 新星出版社 2007 - 2
斯德哥尔摩发生一件集体谋杀案,九名乘客在公交车上遭到乱枪扫射,结果无人生还,新闻一曝光便造成社会震惊。奇怪的是,死者之一是一名年轻警察,传媒揣测他是在查案过程中遭到歹徒暗算。不过,他的上司马丁?贝克探长明白事情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探长知道他的手下在那个时间不应该出现在那辆公交车上面。他奉命展开一连串调查活动,不料却让贝克探长遭逢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危机,因为最大的困难是在于线索居然扯上一桩多年前未破的悬案……
本书曾获得美国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爱伦坡奖」,被誉为一九七0年最佳推理小说.亦获得瑞典福尔摩斯奖之最佳悬疑小说奖及意大利的「天主教城推理小说首奖」。
这本小说一九七三年被福斯影业公司拍成电影,不过场景搬到旧金山,角色换成美国警察由华特˙马修、布鲁斯˙邓(Bruce Dern)、娄˙高思(Lou Gossett)主演。
2017年1月20日 想读 via 没。不故弄玄虚的侦探小说。真实的警察办案与等待与推理……
凶年 豆瓣
HOMICIDE: A YEAR ON THE KILLING STREETS
9.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西蒙 译者: 徐展雄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7
《凶年》(HOMICIDE: A YEAR ON THE KILLING STREETS)是以巴尔的摩城为描写对象。巴尔的摩是全美犯罪率X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个人死于非命。这让该城警局重案组成为了政治、新闻、腐败和善恶的漩涡中心。大卫*西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允许无限制跟踪报道巴尔的摩警局重案组的新闻记者。该书便是根据他于1988年跟踪报道写作而成,后被改编成美剧《火线》。据说奥巴马非常欣赏此剧。
2017年1月20日 想读 via 没、voldemort。非常好看。哇原来是火线的原作。
背对世界 豆瓣
Der Welt den Rücken
8.2 (9 个评分) 作者: [德] 埃尔克·海登莱希 译者: 丁娜 / 杜新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1
★ 德国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埃尔克·海登莱希 的畅销代表作!新近跻身【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在「2月热门图书」夺得“榜眼”位置。
★ 令整个西方社会陷入反思,让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家庭与社会。
★ 作家李修文)、《世界文学》主编高兴、作家韩松落、作家张悦然、译者陆大鹏、书评人俞耕耘等激赏力荐!
~~~~~~~~~~~~~
内容简介
“幸福的爱情。是正常的吗?/是严肃的 吗?是有益的 吗?/两个 存活 于自己世界的人/会带给 世界什么好处?”——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因为一对恋人的幸福总是背对世界的。”——罗曼·加里
“你的心别有留恋的地方。”——英格博格·巴赫曼
------
《背对世界》收录了《最美丽的岁月》《银婚》《鲍里斯·贝克尔挂拍时》《一家广播电视台的庆典活动》《卡尔、鲍勃·迪伦和我》《香肠与爱情》《背对世界》等七篇小说。
抛开特定的政治社会背景,小说中的人物和普通人一般无二,挣扎于亲情与家庭、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之中,历经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母女之间的误解与愤懑,夫妻之间激情的褪去,对衰老、疾病的无力抗争,爱情中的得而复失、柳暗花明,信仰的挫败与自我背弃,“丰满”理想与“骨感”现实的矛盾,以及关于一往无前的岁月的唏嘘。海登莱希以自己的理解,为主人公和读者设想了一种突破僵局的可能。
~~~~~~~~~~~
精彩点评
⊙李修文( 《山河袈裟》作者):
这是十年来我读过最迷人的小说集,这里不仅有冷静的事实和克制的伤感,更有埋伏在层冰之下的热情以及充满怜悯的指认,阅读它几乎是我的秘密节日,它也使我确信:小说大师们所创造的道路依然充满光荣和尊严,严肃的写作依然充满光荣和尊严。是的,埃尔克·海登莱希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 高兴(《世界文学》主编):
在普通人的悲喜间隙中,瞥见世界真实的影子。
------
基本上是自嘲,而不是嘲笑别人,这令埃尔克·海登莱希的长篇大论总是显得很人性。 ——《法兰克福汇报》
这些故事充满人生阅历,却绝不仅仅是些趣闻八卦。 ——《时代》
埃尔克·海登莱希的故事多是“对爱情流放地之细腻、无意,但却敏感的观察”,其中不乏幽默。 ——《法兰克福评论报》
2017年1月19日 想读 via 陆大鹏。
芦花瑟瑟 豆瓣
作者: 胡鹏池 深圳市海天出版社 2016 - 4
《芦花瑟瑟》是作者胡鹏池回忆少时故乡的散文集。作者用细腻的笔调追溯了故乡的人与事,描写了1958年前后故乡各色人等的命运,以及截然不同的生活氛围,家常般的故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感人至深。全书文字平实质朴,感情深沉饱满,有从土地里长出来一般的生命力。过去是过不去的,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令岁月回首,至1958年前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芦花白,芦花飘,时代的钟声在一个个角落鸣响,发散着震撼力。
2017年1月16日 想读 67岁之后的人生方向,via 插画家胡晓江。
小说的兴起 豆瓣
The Rise of the Novel
作者: [美] 伊恩·P. 瓦特 译者: 高原 / 董红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2 - 6
小说作为一种文字形式,它的产生、发展、完善,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而其中的哲学、宗教、经济、社会阶段、科学技术诸种因素都对这种文学形式的定型,起着或多或少,甚或是关键性的作用。认清个中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对了解文学的发展规律,了解某种文字形式的形成过程,是十分有趣而又有益的。我们这里译介的学术专著《小说的兴起》,就是这样一项有趣且有益的研究。
本书的脚注均为译者所加,原注附于每章的附尾。全书的人名、书名中英文对照索引附于书末,以便查阅。
作者把“小说的兴起”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类型置于十八世纪的社会关系之中,并突出了当时占优势的中产阶段级的特征。著名的美国《星斯六评论》说:“本书的力度不止表现在某一种方法或观点上……,瓦特教授不仅使我们对作为主要社会趋势的文献或反映的小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
2017年1月15日 想读 via Deetz.
禁色 豆瓣
禁色
9.1 (4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老作家桧俊辅藐视道德和凡俗,崇尚极端的唯美主义。因生来貌丑,为先后三个妻子不爱,他遇到英俊的同性恋青年悠一后,决定将悠一塑造成艺术品,向他得不到的女人展开报复……
2017年1月14日 想读 三岛28岁的作品,via 沁云。
公开的秘密 豆瓣 Goodreads
Open secrets
8.4 (3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邢楠 / 陈笑黎 译林出版社 2013 - 10
艾丽丝·门罗首部荣耀国际文坛的代表作
【秘密,就是我们想逃离的回忆】
8个闪着生命之光、语言之美的惊人短篇(含村上春树翻译成日文版的《蓝花楹旅馆》)
“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艾丽丝•门罗以她的短篇创作最为著名,但是她在每一个短篇小说中呈现的深度、智慧和精准比得上很多长篇小说家穷极一生的书写。每读门罗,便知生命中未曾想到之事。——布克国际奖评委会
★这是少有的一年,没人抱怨诺贝尔委员会的选择。门罗是当我说“小说是我的信仰”时,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少有的作家之一。——乔纳森•弗兰岑
★艾丽丝•门罗是“作家中的作家”,读她的作品会感到愉悦。对我们这些热爱短篇小说的人来说,阅读这些现实主义、契诃夫般的杰作让人深感荣幸。——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A.S.拜厄特
★她的小说有种独一无二的现实感。——村上春树
★她将为全世界的读者提供一份完全不同的书单。——苏童
★门罗的女性写作方式是非个人性的。她会描写她熟悉的生活,但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远远是在国界以外的。——陆建德
★我爱她的真实和沉重,沉重中的那种真挚的温柔。她的小说很重,一本书要慢慢看完。——陈丹燕
在这八篇关于“秘密”的故事里,艾丽丝•门罗唤起了旧爱突然重生的毁灭性力量。忘情于书信欢爱的图书管理员、流连在荒野的孤女、破坏邻居家宅的女基督徒……门罗笔下的女子都有一个“秘密”,她们保持着与真相的模糊距离。《公开的秘密》曾获加拿大总督奖提名,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并为门罗斩获了首个国外文学奖项——WH.史密斯文学奖,自此,门罗作品日益受到国际文坛广泛关注。
2016年12月17日 想读 想读。via Zoe & SWX。“长篇作者几乎能从短篇小说里学到一切必要技巧。”
金瓯缺(全四册)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徐兴业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7
金瓯缺:第一卷
本书描写的是十二世纪初、中叶中国内部宋、辽、金之间长达数年的民族战争,分四卷出版。
本卷写宋徽宗年间,北宋与金达成共同夹击残辽的“海上之盟”后,宋朝统治集团盲目乐观地以为只要勤兵巡边,就可逼辽纳土称臣收复燕京。以徽宗为首的东京臣民们早已习惯于歌舞升平的盛世繁华生活,朝中诸多权臣如蔡京、童贯等人,只知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对边防之事漠不关心。徽宗终日沉浸在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名妓李师师的爱恋中,对战争并不具备足够的认识。
朝中老将种师道迫于皇命仓促出征,新一代的青年武将刘铸、马扩等人敏感地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马扩毅然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军人之女亸娘告别,投身到守卫边疆、收复国土的队列之中。
金瓯缺:第二卷
在朝中畏战派权奸童贯的错误领导下,北宋军队在前线白白坐失良机,最终不得不发动一场仓促的攻辽战争。在契丹辽国大将耶律大石的猛烈抗击和掩杀下,宋朝军队遭遇惨烈失败,北部边关防卫全线崩溃。
金国乘胜灭辽,并挟灭辽之威,背弃盟约,向宋朝统治者索要重金以归还燕京。宋朝君臣为粉饰太平,被迫接受金国勒索,最后只从狡猾的金朝贵族手中赎回一座被大肆洗劫过的空城。
马扩看透女真人的贪婪与野心,预料金人迟早会南下侵犯北宋,力谏宋朝统治者未果之后,决心联合一批军民抗金力量,挽救危亡。
金瓯缺:第三卷
本书前二册写到宋辽战争结束后,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北宋君臣仍不改变文恬武嬉的沓泄作风。本册开始,风云突变,金军两路南下,直趋东京。东京军民展开气壮山河的东京保卫战。九个月中,金军先后二度攻打东京,汴京终告陷落。书中还穿插写抗战派将领马扩一家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父、侄战死;爱妻亸娘经历了流产、早产、难产三重灾难,反得不死;马扩本人尽心殚力以图救亡,却遭陷系狱。作品笔势凌厉,大气磅礴,犹如群山万壑,直奔荆门。读来令人时而血沸气促,义愤填膺;时而潸然泪下,慨叹再三。
金瓯缺:第四卷
本卷写东京陷落后,北宋灭亡,徽、钦二宗及宗室被俘北迁。北行道上,徽宗感赋《宴山亭》,恰好成为他本人及其王朝的挽歌。
本书正文以马扩留下老母、爱妻为人质,率随从奔五马山抗金为结束。尾声则概述了此后十多年中的政局和战局,最后写马扩潜入金军占领区,探望身为女奴、已病入膏肓的妻子亸娘。诀别之情,令人潸然。亸娘临终前犹以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瓯无缺而抱恨终天。面临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爱国志士不惜断头沥血奏出历史上悲壮的乐曲。无耻官僚或觍颜事仇,或为虎作伥。两者形成强烈的对照。
全书在悲愤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2016年12月8日 想读 via 羊踹御兔。
奇幻大師教你寫小說 豆瓣
Steering the Craft: A Twenty-First-Century Guide to Sailing the Sea of Story
作者: 娥蘇拉‧勒瑰恩 译者: 齊若蘭 木馬文化 2016 - 11
.這本寫作指南出自一位重量級小說家的經驗濃縮。她從多年寫作經驗提煉出關於虛構故事寫作最重要的十件事。
.全書分成十章,每章探討一個重要課題,以範例來闡述重點。每章章末提供練習題,供讀者獨自練習,也可以在寫作團體裡一同進行。
.所探討的主題包括:
1. 語言的聲音
2. 標點符號與文法
3. 句子的長度與結構
4. 節奏和重複
5. 形容詞與副詞
6. 動詞與實態
7. 敘事觀點與聲音
8. 改變敘述觀點
9. 間接敘事
10. 飽滿與留白
書中引用的範例大多取自較古老的小說。一來因為引用現代文學作品的授權通常不易取得。二來因為勒瑰恩熱愛也熟悉這些老作品。想寫出好作品,就必須閱讀偉大的作品。如果不能廣泛閱讀,那麼對於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也不會有太多想法。
此外還有延伸閱讀,提出許多例子和建議,啟發讀者去思考:作者那樣寫是在做什麼、他如何做到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喜不喜歡他的做法?等等。
書末附錄了所摘用的十餘個範例的原文英文段落,供讀者參考。
.本書原文的初版在1998年問世,出版後市場反應熱烈,十年來穩定銷售。幾年前勒瑰恩見到出版業的局勢大幅改變,於是興起重新寫作這本書的念頭。她把書中的素材與範例更新,把書從頭到尾改寫一遍。
.新版本的目標讀者:已有寫作經驗、想進一步鍛鍊故事書寫功夫的寫作者。
2016年12月3日 想读 冲这奇妙的作者名翻译。
The Origi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Bicameral Mind 豆瓣 Goodreads
The Origi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eakdown of the Bicameral Mind
作者: Julian Jaynes Houghton Mifflin 2000 - 8
At the heart of this classic, seminal book is Julian Jaynes's still-controversial thesis that human consciousness did not begin far back in animal evolution but instead is a learned process that came about only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and is still develop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revolutionary scientific paradigm extend into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our psychology, our history and culture, our religion -- and indeed our future.
2016年12月3日 想读 via PEER读书会-刘泓。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James C. Scot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 9
For two thousand years the disparate groups that now reside in Zomia (a mountainous region the size of Europe that consists of portions of seven Asian countries) have fled the projects of the organized state societies that surround them?slavery, conscription, taxes, corvée labor, epidemics, and warfare. This book, essentially an ?anarchist history,? is the first-ever examination of the huge literature on state-making whose author evaluates why people would deliberately and reactively remain stateless. Among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people of Zomia to remain stateless are physical dispersion in rugged terrai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at enhance mobility; pliable ethnic identities; devotion to prophetic, millenarian leaders; and maintenance of a largely oral culture that allows them to reinvent their histories and genealogies as they move between and around states.
In accessible language, James Scott, recognized worldwide as an eminent authority in Southeast Asian, peasant, and agrarian studies, tells the story of the peoples of Zomia and their unlikely odyssey in search of self-determination. He redefines our views on Asian politics, history, demographics, and even our fundamental ideas about what constitutes civilization, and challenges us with a radically different approach to history that presents ev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less peoples and redefines state-making as a form of ?internal colonialism.? This new perspective requires a radical reevaluation of the civilizational narratives of the lowland states. Scott?s work on Zomia represents a new way to think of area studies that will be applicable to other runaway, fugitive, and marooned communities, be they Gypsies, Cossacks, tribes fleeing slave raiders, Marsh Arabs, or San-Bushmen.
2016年12月3日 想读 via PEER读书会 via 任超。
契诃夫手记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契诃夫 译者: 贾植芳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 4
2016年12月1日 想读 via 庄牧羊
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 豆瓣
作者: [古罗马]卡图卢斯 译者: 李永毅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 11
卡图卢斯的《歌集》共辑录了113首诗(最初有116首,学术界已认定第18首、19首、20首不是卡图卢斯的作品,但仍沿袭原来的编号)。这些诗按编排顺序可划分为三部分。 第1—60首是一些短诗,采用了多种格律(所以被称为polymetricpoems)。这些诗抒情性很强,语言高度口语化,鲜活生动,许多都是欧洲文学史上的名作。 第61—68首是七首较长的诗。第61首和第62首是两首风格迥异的婚歌。第63首和第64首代表了卡图卢斯的最高成就,继承了古希腊的史诗风格和素材,却以自己独特的领悟颠覆了神话传统,反映出罗马共和国晚期动荡的精神气候。第65首和第68首奠定了古罗马哀歌体的基础。第66首则带有明显的泛希腊时期亚历山大诗歌的风味。 第69—116首都采用了哀歌双行体的格律,主要是爱情诗和讽刺诗。这一部分的爱情诗与第一部分的相比,抒情性较弱,分析性较强,不以情趣见长,而更具内敛的张力。
2016年11月30日 想读 via carine “贾卢斯的两位弟弟”截图,实在搞笑。
两访中国茶乡 豆瓣
作者: 福琼 译者: 敖雪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 - 7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华,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中国植物资源。回英国后,他写了几本颇具价值的著作,介绍其中国之行。本书对1843年和1848年的两次中国之行作了详细记录。书中对中国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也多有着墨,但大部分描写的还是其在中国的奇妙经历及见闻感受。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其对中国了解的深入,福琼表达了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最早进入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
2016年11月30日 想读 茶叶大盗 Robert Fortune,把茶叶介绍到印度的人。via 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