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我的阴阳两界·革命时期的爱情 豆瓣
8.8 (2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 3
这本书包括《我的阴阳两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两部长中篇。插画由插画家小镇创作。
与此相似,我的生活也有硬软两个时期,浑如阴阳两界。
我知道,有很多理智健全、能够辨别善恶的人需要读小说,本书就是为他们而写。
——王小波
2013年4月10日 想读 via 燕仰。
奇特的一生 豆瓣 Goodreads
7.9 (66 个评分) 作者: [俄] 格拉宁 译者: 侯焕闳 / 唐其慈 海燕出版社 2001 - 3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没人能预计他在下一分钟里能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记得前一分钟我们做过什么。
这里是要讲述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叹自己因能力有限而导致一事无成。
2013年4月10日 想读 via 蘑菇豆丁。关于时间规划。
浪子回家集 豆瓣
Le Retour de l'Enfant Prodigue
8.3 (6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卞之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浪子回家集》共六篇文字:纳蕤思解说、恋爱试验、爱尔·阿虔、菲洛克但德、白莎佩、浪子回家,既像散文诗、像小说,又像戏剧,而作者却统称之为“专论”(Traités),译者卞之琳先生觉得译为“解说”算是差强人意。六篇文字的素材皆取自希腊和《圣经》中的神话、传说或者寓言,以象征诠解象征,书中有书,画中有画,层层叠叠,意味百出;充分体现出20世纪最复杂的文学大师纪德独特的美学观、艺术观、宗教观和道德观;六篇文字各有侧重而又交相辉映,可以视为纪德最艺术化的精神自传。
2013年4月9日 想读 纪德短篇,卞之琳译。
明天吹明天的風 豆瓣
作者: 張學岑 有鹿文化 2013 - 4
脫下白袍,今天不寫病歷。
談生活與無解的生命,分享醫師的面對與脆弱,
或許人生不完美,卻可以互相陪伴的一生。
謝謝她,這麼愉悅的分享!
我們怕的是,和我們不一樣的那一部分、或是我們心中無法面對的那一部分。
有時候,願意去聽,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門診國中小傢伙:「我的內心知道我是錯了,但是我就是沒有辦法要求自己跨出那一步。我就是做不到。」
「做不到會怎樣?」我問。
他張大了眼睛瞪了我一下, 「當然是很難過阿。ㄟ醫生,我是有良知的ㄟ,我沒進步媽媽會難過阿。我不想讓她失望。」
「那要不要努力想想你做不到的困難?」 我又問。
小傢伙又瞪了我一眼,不耐煩的說:「我想過了,我的罪惡感還沒有大到可以強迫自己做改變。」
2013年4月8日 想读 via gloaming sun.
我们悲惨的宇宙 豆瓣
Our Tragic Universe
作者: [英] 斯嘉丽·托马斯 译者: 金玲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 - 1
☆你是故事中的冰山,等待着你的泰坦尼克
☆一段多重结构的自我拯救,一本怜悯、温柔的心灵找寻之书
★ELLE杂志风格人物大奖最佳新作家
★《独立报》英国年轻作家20强
★柑橘奖入围作家
◆《安娜•卡列妮娜》、相对论、上下夸克、第二世界、达特穆尔“地狱恶犬”、瓶中船、塔罗牌……跟随主角进入文学、哲学、物理与魔法的世界。
◆给所有的文艺范儿、Geek和Cult们——我们创造了各种拟像,以致混淆了拟像与真实。
达特茅斯,达特摩尔东南部,是一片充满神秘传说的土地。靠做影子写手和写书评为生的科幻作家梅格,几年前与男友私奔到这里。几年下来,这段关系渐渐陷入无望,而她似乎爱上了一个上了年纪、有生活伴侣的历史学教授。梅格生活在各种“时间末点”中:截稿日期、账单截止日期、过期的情感关系,等等;而她最近评论的书告诉她,在世界末日,人们将凭借自己的双手制造出“第二世界”,在第二世界,她将获得幸福快乐,并且永远不会死去……在生活的迷宫中,梅格该如何选择?她的自我遗失在何处?她生命中的泰坦尼克是否已经到来?
2013年4月8日 想读 via 某位友邻。
The London Train 豆瓣
作者: Tessa Hadley Harper Perennial 2011 - 5
"The London Train" is a novel in two parts, separate but wound together around a single moment, examining in vivid detail two lives stretched between two cities.
Paul lives in the Welsh countryside with his wife Elise, and their two young children. The day after his mother dies he learns that his eldest daughter Pia, who was living with his ex-wife in London, has moved out from home and gone missing. He sets out in search of Pia, and when he eventually finds her, living with her lover in a chaotic flat in a tower block in King's Cross, he thinks at first he wants to rescue her. But the search for his daughter begins a period of unrest and indecision for Paul: he is drawn closer to the hub of London, to the excitements of a life lived in jeopardy, to Pia's fragile new family. Paul's a pessimist; when a heat wave scorches the capital week after week he fears that they are all 'sleep-walking to the edge of a great pit, like spoiled trusting childre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Cora is moving back to Cardiff, to the house she has inherited from her parents. She is escaping her marriage, and the constrictions and disappointments of her life in London. At work in the local library, she is interrupted by a telephone call from her sister-in-law and best friend, to say that her husband has disappeared. Connecting both stories is the London train, and a chance meeting that will have immediate and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for both Paul and for Cora.
"The London Train" is a vivid and absorbing account of the impulses and accidents that can shape our lives, alongside our ideas; about loyalty, love, sex and the complicated bonds of friends and family. Penetrating, perceptive, and wholly absorbing, it is an extraordinary new novel from one of the best writers working in Britain today.
2013年4月7日 想读 Tessa Hadley. via the New Yorker <Valentine>.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D·H·劳伦斯 译者: 饶述一 海南人民出版社 1993 - 2
2013年4月6日 想读 via 玑衡。好的译本。
陈垣史源学杂文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陈智超编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陈垣史源学杂文》是作者结合自己从事史学研究的经验,创设的史源学实习课的范文。书中举例考订《廿二史劄记》、《鲒埼亭集》、《日知录》等史学名著,用以指导学生读史冶史,训练考证辨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此次增订,补充了各篇考订文章的史著原文,还增加了与教授这门课程相关的备课资料和手迹等。
2013年4月3日 想读 via 蘑菇豆丁。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豆瓣
作者: Arthur H. Smith Telegraph Books 1980 - 7
Written by a highly observant British missionary after living fifteen years in the country,and first published in 1890 in China, this book presents the social life and personal character traits of the typical Chinese. In spite of th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past 110 years, the patterns of behavior and social mores of the people is probably much the same as when this book was written.
2013年4月2日 想读 Arthur H. Smith
中国的乡村生活 豆瓣
作者: [美] 明恩溥(Arthur H. Smith) 译者: 陈午晴 / 唐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 6
提到中国,农村注定是无法逾越的话题,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长时间将农村置于中心地位,致使最能体现国人本性的视角也被农村“霸占”,即使城市奔驰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亦无所更改。 本书继承和发展了这个题材,并呈现出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对中国农村的切身体会与观察眼光。作为一个生于“异社会”、长于“他文化”的局外人,作者对中国人国民性的剖析,常常令我们产生如芒刺在背的感觉,使我们不得不叹服为洞见。他的观察和思考为我们回溯中国的过往、规划中国的未来提供了一面难得的镜子。
2013年4月2日 想读 Arthur Henderson Smith。美国公理会。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豆瓣
作者: 【英】麦嘉湖(又译作麦高温) 译者: 秦传安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 9
本书初版于1909年,正值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行将崩溃之际。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几乎与各阶层的人都有过交往。他从当时英国传教士的角度对中国和中国人进行了描写,表明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些用文字织成的记忆,如照片般将三教九流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尽管作者站在曾经高高在上的大英帝国的角度,看着封闭的古中国文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伤感与同情。在这个友善而又自以为是的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完全拥有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品质。
2013年4月2日 想读 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
人间椅子 豆瓣
人間椅子
8.0 (100 个评分) 作者: [日] 江户川乱步 译者: 王华懋 新星出版社 2011 - 7
《人间椅子》为《江户川乱步作品集》第三卷。一共收录江户川乱步所撰写的变格推理短篇十五篇。《人间椅子》是乱步的第二十一则短篇。写一位有名的女性作家,收到一个沉甸甸的信封,打开看到一封很厚的书信。内容是一名椅子工匠的告白,他说曾经躲进亲自制作的豪华椅子里,最初被送到饭店,观察并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几个月后椅子易主,变为一位富裕的外交官座椅,其夫人是有名的作家,工匠爱上了作家……是一篇异想天开的猎奇小说杰作。
2013年4月2日 想读 via 豆瓣菜。
康复的家庭 豆瓣
作者: (日)大江健三郎 著 / (日)大江由佳里 插画 译者: 杨珍珍 2012 - 2
《康复的家庭(彩插本)》收集了作者的多篇散文随笔,内容以家庭生活为主,涉及朋友、工作、旅行等等,还有对人生和文学问题的思考。在大江健三郎的笔下,儿子光的智力障碍虽然会让家人苦恼,但光的天真又时时给家庭带来微笑与感动。残疾孩子光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重压,更是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扶持。在逐渐接受现实之后,一家人凝聚起并肩前行的力量,这个康复的家庭让人肃然起敬。
2013年4月1日 想读 大江健三郎随笔散文集。
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 豆瓣
作者: 李孝悌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 11
本書主要是利用報紙等資料,勾勒出二十世紀初期的一個文化、思想與社會運動。全書除了從一個比較不同的角度重新觀察「舊王朝」末年的一些新興事物與現象外,也試圖說明世紀初「啟蒙志士」的主張、作法和日後中國歷史發展的關係。
2013年3月31日 想读 重要重要重要!via 迪龇牙咧嘴。
新月王子 豆瓣
作者: (印度)戴博诃利 译者: 许地山 2012 - 9
戴博诃利的《孟加拉民间故事》出版于1883年,是东印度民间故事的小集子。本书是许地山根据1912年麦美伦公司的英译本翻译的,共收录了《死新郎》、《骊龙珠》、《三宝罐》、《罗刹国》、《鲛人泪》、《吉祥子》、《七母子》、《宝扇缘》、《阿芙蓉》、《三王子》、《二窃贼》、《鬼夫》、《荒林乞士》、《鬼妻》、《鬼友》、《绿珠》、《红宝石》、《豺媒》、《新月王子》、《鬼役》、《骨原》、《秃妻》等22个小故事,故事非常生动有趣,文笔非常优美,非常适合大众阅读,可读性很强。
2013年3月31日 想读 via nostos.
When God Talks Back 豆瓣
作者: T.M. Luhrmann Vintage 2012 - 11
A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A Kirkus Reviews Best Book of 2012

A bold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American evangelical experience from an anthrop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by one of the country's most prominent anthropologists.
Through a series of intimate, illuminating interviews with various members of the Vineyard, an evangelical church with hundreds of congrega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Tanya Luhrmann leaps into the heart of evangelical faith.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that studies the effect that intensely practiced prayer can have on the mind, When God Talks Back examines how normal, sensible people—from college students to accountants to housewives, all functioning perfectly well within our society—can attest to having the signs and wonders of the supernatural become as quotidian and as ordinary as laundry. Astute, sensitive, and extraordinarily measured in its approach 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Luhrmann's book is sure to generate as much conversation as it will praise.
2013年3月30日 想读 via Nostos. The Evangelical faith. Examine how normal, sensible people can have quotidian supernatural experience. the interface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To Take Place 豆瓣
作者: Jonathan Z. Smit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 11
In this broad-ranging inquiry into ritual and its relation to place, Jonathan Z. Smith prepares the way for a new approach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n.
Smith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lace--in particular, constructed ritual environments--to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s in which "empty" actions become rituals. He structures his argument around the territories of the Tjilpa aborigines in Australia and two sites in Jerusalem--the temple envisioned by Ezekiel and 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The first of these locales--the focus of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religious ritual--allows Smith to raise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enterprise of comparison. His close examination of Eliade's influent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jilpa tradition leads to a powerful critique of the approach to religion, myth, and ritual that begins with cosmology and the category of "The Sacred."
In substance and in method, "To Take Place"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 toward a theory of ritual. It is of great value not only to historians of religion and students of ritual, but to all, whether social scientists or humanists, who are concerned with the nature of place.
"This book is extraordinarily stimulating in prompting one to think about the ways in which space, or place, is perceived, marked, and utilized religiously. . . . A provocative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at "takes place" in religion."--Dale Goldsmith, " Interpretation
"
2013年3月27日 想读 ritual & their place. via Ying & nostos.
The History Man 豆瓣
作者: Malcolm Bradbury Picador 2000 - 4
全书只顾叙述,不作议论,英文时态的破格破得新鲜,英国南部红砖学院那位社会学讲师Howard Kirk让他一刀一刀雕活了:睡学生睡同事睡学术睡得荒谬,他妻子只好跑去跟伦敦一个年轻男演员睡周末睡到月冷!
2013年3月26日 想读 历史人。
女に 豆瓣
作者: 谷川俊太郎 / 絵:佐野洋子 译者: 英訳:W・I・エリオット/川村山夫 集英社 2012
切りのない二つの旋律のようにからみあう詩とエッチングの織りなす愛の物語。
1991年に3月にマガジンハウスより刊行された『女に』を底本とし、新たな英訳を付したものです。
2013年3月26日 想读 via 虚坻:尚未出生。
春的臨終 豆瓣
作者: [日] 谷川俊太郎 译者: 田原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0 - 9
《春的臨終》收錄了谷川俊太郎五十餘首作品,精選自詩人一九五二年出版的詩集《二十億光年的孤獨》到二○○九年出版的詩集《特隆姆瑟拼貼畫》等數十部詩集和詩選集。日語漢語對照,書中並附有譯者田原的序言,詩人簡介和詩人創作年表。 詩意地棲居於香港,是所望焉。
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系列叢書,為每位來訪的國際詩人出版一本詩人母語與漢語雙語對照詩集。我們相信這套叢書具有經典性意義,對香港以至漢語世界會產生深遠影響。叢書編選原則如下:一、第一流國際性詩人的代表作;二、深諳原文與詩歌的優秀譯者;三、母語與譯文的嚴格對照。
2013年3月26日 想读 谷川俊太郎。via 虚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