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卡繆札記 I 豆瓣
Carnets I, mai 1935-février 1942
作者: 卡繆 译者: 黃馨慧 麥田 2011 - 10
◎全新完整中譯本首度問世。
◎全面認識卡繆生活、創作、情感與最幽隱思緒的第一書。
.
書信和札記最能呈現一個人內心的諸貌,從卡繆的札記裡,我們更能了解這位被稱為「以睿智與熱誠,闡明了我們時代良知」的偉大心智與情感。
.
一九五七年,四十四歲的法國作家阿爾培.卡繆因「其作品的整體對當代人的良知所臨的題做了透徹的闡述」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和沙特一樣,以內涵深刻的著作和強有的人格在本世紀中葉的法國乃至世界文壇產生巨大影響。兩人因某些哲學命題的不謀而合,以及社會活動中的聯擊,通常同被歸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作家。但是,卡繆的思想是完全自成體系的「荒誕哲學」:人在宇宙中的處境,毫無任何個體的意義,人的處境只是荒謬而已。
.
誠然,人生荒誕的觀念以及表達這種觀念的文學並非卡繆首創,但是卡繆畢竟是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對現代人的荒誕感做了全面、系統、深入的論證和描繪,在他理論體系中,荒誕是「起點」,反抗。而他的一些著名的著作中也一再以荒誕做為主題。他並且在小說中創造出一種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樣深沈幽暗的氣氛,無情地揭示了現代人的心靈危機。
.
本書是卡繆自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一九四二年二月的札記,是了解卡繆其人和思想不可或缺的典籍,也是理解其作品的重要關鍵,他在札記中寫下他的讀書雜感以及寫作構思的方式,其中有動人的哲學的思維。
.
若要歸類,本札記大致可分三大類。第一類屬於哲學的思考、片段的描寫,以及四處偶爾聽來的談話記錄。札記中的許多片段幾乎都沒有更改的用到《異鄉人》、《婚禮》以及《非此非彼》中。第二類大致是他在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二年的讀書心得。影響他最大的作者有尼采、D.H.勞倫斯、H.梅爾維爾、馬爾等。《異鄉人》和《薛西弗斯神話》的各個主題──死亡的結局、肉體生活的價值、清醒的心智、無神論的觀點──也都出現在札記裡。第三類大部分都沒有用在發表的作品中,有些則改寫入早期的小說《快樂的死》
2013年5月13日 想读 via 思郁。
扶桑 豆瓣
7.4 (3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8 - 10
扶桑,一个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女子;克里斯,一个同时代的白人少年。他们在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相遇相识,发生了恋情。因为扶桑是个20岁的中国妓女,而克里斯是个家境殷实的白人少年,这爱情不仅凄迷,而且成了命运的挑战。
性格即命运,因为扶桑怪异的性格,也使得她在大起大落的命运波折中挣扎起来。从被卖为妓女,到被人轮奸,到与自己的丈夫失之交臂,这一切仿佛都无法在扶桑的内心印上烙印。她从从容容地听从本能的体认,以三寸金莲走过一个又一个灾难。扶桑的性格在作者如此刻画下,有了非同一般的现代意义。
2013年5月13日 想读 via Queenie. 严歌苓。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豆瓣
The cultural logic of the late capitalism
作者: [美] 詹明信 / 张旭东 编 译者: 陈清侨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本书辑选詹氏的九篇重要论文及三篇附录,反映了詹氏理论的框架和中心思想,在后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似乎互相排斥的领域、詹氏进行了结合的尝试,并据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在他看来,理论的深刻含义不在于其自成体系,而在于理论所揭示、所叙述的问题。他对资本主义的文化设置和逻辑进行了解构性的分析,并运用“辩证法”的叙事原则,重新审视人与环境及历史变化的无穷尽的搏斗。
2013年5月13日 想读 via Far.
图案人 豆瓣
The Illustrated Man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王瑞徽 法律出版社 2013 - 1
《图案人》中许多故事的起点是“如果”,如果外星球某座沉睡的城一夕间苏醒,启动一切科技化的感官,对人类展开复仇行动……如果火星入侵者战战兢兢登陆地球,才发现人类不过是群只会吃喝玩乐的家伙……如果男人可以订制一具完全复制自己基因的机器人,晚上出门鬼混时留它在家,不料它却真的爱上了自己的老婆……如果这家人没有钱一起上太空旅行,某天,后院却突然多了一艘废弃的火箭船……
十八篇描述人类未来的幻想佳构,在人体画布上逐一展开浮现,满是绚丽多彩、极具震撼效果的意象和声光气味。如果你未曾见识巅峰状态的雷•布拉德伯里,那就千万不能错过这部经典的短篇小说集——《图案人》!
2013年5月13日 想读 Ray Bradbury. 十八篇描述人类未来的幻想小说。
情欲、伦理与权力 豆瓣
作者: [中国香港]何式凝 / [加]曾家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 9
《情欲、伦理与权力:香港两性问题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报告和文章大部分最初都是以英文在学术期刊里发表,但许多研究对象却是香港的华人,这些议题更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作者将这些文章结集成书,以简体中文出版,期盼能创造更广阔、包容和开放的讨论空间。《情欲、伦理与权力:香港两性问题研究报告》结集了两位学者在回望自已曾走过的学术路程时,在不同阶段的转变和调整的反思。《情欲、伦理与权力:香港两性问题研究报告》共分四部分,包括导引、身份认同与权利、关系多元性及欲望。
2013年5月10日 想读 香港两性问题研究报告. via Nostos.
文明与野蛮 豆瓣
Are we civilized:Human Culture in Perspective(1929)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路威 译者: 吕叔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内容提要:
作为一本著名的人类学著作,本书对人类文明文化史的描绘和阐述可谓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吕叔湘先生之称为“外行内行都能欣赏的科普读物”。它从人最日常的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89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床,可谓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本书带给人的不只是有趣而已,读者还能由此认识到“所谓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有时候倒很文明,认识到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搀杂了许多渣滓,要时时提高警惕。”
推荐:
《文明与野蛮》一书介绍,早期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吃蜜糖,使一种像刮胡子时涂胰子用的刷子一般的东西,我舐一口递给你,你舐一口递给他。瓢里头有一堆捣烂了的果子,谁要吃,捞起来咂两口,咂过仍旧往瓢里一扔。何必要问有没有别人的唾沫呢?东非洲的乌乾达的吃饭礼节在野蛮人里头算是顶考究的了。吃饭之前之后,全得洗手。但没有刀叉,一堆人围着一口大锅,用大拇指把食物捏一块下来,拈成一个小球往嘴里送。尤其是喝汤时,要求很严格,既不能把手指烫伤,还不能将汤水往四下里溅。最早的医学也很有趣,巴黎医学院博士论文的题目有:①空气是否较饮食更为必需;②清水是否较酒有益;③害相思病的女子应否放血;④每月醉酒一次是否有益;⑤女子貌美者是否多产;⑥女子是否较男子淫荡;⑦是否女子秉性愈淫者子息愈繁?据另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一书记载,文学在意大利繁荣起来后,君主们去听诗歌朗诵会才不感到耻辱。但在德国,君主们更关心的是马和狗,而不是诗人和作家。因此,君主们不懂文学,他们死的时候也像自己的牲口一般,几乎没留下什么值得回忆的东西。
2013年5月9日 想读 内容好有趣!人类学。
工厂女孩 豆瓣
6.9 (10 个评分) 作者: 丁燕 外文出版社 2013 - 5
讲述80后、90后打工女孩的寻梦历程
追问现代工业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在东莞,这个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数百万女孩从乡村奔赴这里,固定在流水线旁,日夜重复着机械的劳动。
在工厂,女孩们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
在流水线上,人是固定的螺丝钉,每个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都被清晰而准确地规定好。一个简单的动作,一百次地重复,一万次地重复 ,一万次乘以一万次地重复。一切围绕着机器旋转,人成为无意识的附庸。
2011年,为深入理解东莞工厂女孩的生活,诗人丁燕先后在两家电子厂、一家注塑厂打工,经历了200天最真实、最深刻的工厂生活,记录下这些工厂女孩青春、爱情与梦想的萌生与破灭,也是对裹挟了无数人命运的现代工业洪流的追问。
只有亲历过工厂生活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细致、敏感、真实的记录。
2013年5月9日 想读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豆瓣
作者: (法) 艾利·福尔 译者: 付众 2010 - 8
《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内容简介:当历史的长流进入文艺复兴阶段之时,我们在意大利驻足的时间最为长久。佛罗伦萨亮起了人文主义的最初曙光。马萨乔、达芬奇、波提切利……这里艺术家云集,各种艺术门类充分发展。在地中海沿岸,我们于威尼斯放慢脚步,安静地感受着这里的阳光与缤纷的色彩,这个城市的魅力完全反映到艺术家的画作中,无论提香、乔尔乔内还是丁托列托,他们对色彩极为敏感,热衷表现眼前的自然风光与享乐情调。而罗马地区的艺术则布满宗教色彩。在法国,肖像画十分繁荣,凡尔赛宫与枫丹白露宫的装饰复杂精美。佛兰德斯地区的凡·艾克兄弟与勃鲁盖尔,德国的丢勒与荷尔拜因,都在文艺复兴的这场洪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3年5月9日 想读 西方艺术史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 豆瓣
7.6 (10 个评分) 作者: 沈奇岚 中信出版社 2009 - 5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是沈奇岚在《女友》三年的专栏文章合集。文字漂亮、温暖,亲切,富有感染力。作者注重是一个人的内心和精神的成长和富足,而立足点又是写平常具体的琐事,比如读书,考研,恋爱,明星崇拜,出国留学等等。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上,她从不生硬地给予意见,而是将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的事情代入,以自己和朋友对自我、幸福、梦想的追求感染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读她的文字常有一种激动人心之感。
1、 一个女孩的心灵成长书,慢慢理顺自己,慢慢地贴近大地
给所有女孩子温情的贴己读物,关于梦想,自我,恋爱,善待周遭的一切,以及寻找一种幸福。
2、《女友》杂志超人气情感专栏
3、著名作家洁尘、《希望》杂志资深编辑黄佟佟、《女友》副总编袁倩、出版人陈垦 联合力荐
4、《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格言》、《意林》、《视野》杂志广泛转载推荐。
序一 沈奇岚和她的文字 洁尘
序二 强势青春,让日子发亮 袁倩
一 写给才华横溢热爱生活的你
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勤劳勇敢
你要学会生活,你要学会不因为困难就失去生活。你始终都要保护和创造自己的快乐,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勤劳勇敢”,缺一不可,否则都不够过瘾。也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er。
自由很贵很重很坚硬
自由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而是直面自己和生活。自由是一种能力,需要你比一般的人更坚强,更温柔。当你觉得自由很脆弱很轻很薄,那种自由,只能叫做任性或者放纵。
去,给这个世界瞧瞧
上天给人才华的同时必然给她使命——去,给这个世界瞧瞧,什么是美丽的。心里有一个真正世界的人,才可能绘出一个真正的世界。不断成长和吸收的创作者,才拥有真正的生活。
别放过自己,要对自己够狠
如果你有梦想,我建议你试试看跳高一些,再高一些。把那杠子放在两米的线上吧。你未必能跨过,但是你一定会为此全神贯注,使出全部的力气。然后,飞身一跃。你敢不敢去试一试这样的过瘾滋味?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相信自己的才华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相信自己的才华。可是人所有的成就,都要抵抗懦弱和懒惰的侵蚀。很多事情能不能做好,和天赋无关,只看是否诚心诚意。也就是,心灵的纯度。
二 写给恋爱中的你
谁来许你一个白马王子
恋爱中,少想一些,就能幸福一些。事实是满地都是青蛙,从来没有现成的王子。王子是自己创造的。
开水和白面包,别问应该选哪个
谈恋爱就像吃自助餐一样的,你先得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口味。如果拿多了不吃,那是浪费。辜负了菜,也辜负了人。
他走了带不走你的天堂
坏男孩都是课堂,妹妹,下课后总是要回家的。无论学校多么好玩,无论同学多么有趣,无论你多么眷恋这学校的一切,你总要毕业的。否则你就选择不停地留级,被那些迷人的坏小子们一再一再伤害。
你不是谁的花儿
你做自己的时候,才是最美的。你要寻着属于自己的丰盛。做一棵树,你会有妩媚的花,可没有人可以主宰你的盛开。爱是最好的养分,可若没有,你依然年年有风景。当你为了某一个人盛放的时候,整个春天都会来临。
总有人离开,总有人到来
成长就是:渐渐温柔,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安静中渐渐体会生命盛大。
想报复,请活得光彩动人
让他看看,如今没有他的你,美丽无比。你那样美好那样丰盛,他不过是你的一小段人生的一小个注脚而已。亲爱的,最好的报复,是让他变成配角,让他黯淡下去,让他自觉在你眼前低下头去心中暗悔。而你,虽然这未必是你要的,至少你光彩动人。
三 写给追求梦想的你
如果几十年后一事无成
当你真的确定了自己要为之全力以赴的事情之后,你肯定不会去找星座书来印证,那时你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这双手虽然小
有好的策略,你还是可以拿到你要的糖果。可是你要清楚,你放弃了哪些糖果,而且那些确实是你不要的,不要心存遗憾和埋怨,那本就是你的选择,而我们的手其实就是这样小。
人生变成一场愉快的沉溺
人在诱惑面前,自制不堪一击。普通的沉溺是一种消耗,让你黯淡,变成庸人。而那种可以让你激发才能的沉溺,却是让你发光的,像一场一见钟情厮守到老的爱恋。
路漫漫兮其修远,我们不能没有钱
钱是好东西,就像树上的苹果。你现在还不够高,即使跳啊跳啊,能抓到的不过是些青果子。你需要些耐心,用自己的能耐搭个梯子,然后你会看到那些在等你的果子,又大又红。
年龄不是界限
听从心的方向,去做到最好。没有什么外界的规范可以让心灵强大的女子停止对自己生活的追求。
多走一段弯路就是多看一段风景
高考失利,或许上天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早早开始觉悟,开始选择你要的人生。要你早早接受生活的试验,想清楚,你到底要怎样的生活。这是一份沉重的馈赠,你不得不慢慢接受。
向未来的自己说Hello
面对困境的时刻,视野可以开阔一些,不要掉进那个叫做“当下”的陷阱。你的人生远远大于这个当下。
四 写给还在读书的你
无聊不是你的借口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如果有老师把知识变得无聊,那是他的无能他的错。可他的错不应该影响你对知识的爱好,也不该成为你偷懒的借口。或许他们想偷懒,可是我们不可以,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对我们负责,而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如果你看的书够多,你就有资格甩开教材。
你的兴趣变成你的前途
最具有自我意识的大学生,应该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就把自己所感兴趣的所有方向相关的学科都细细考察了一遍,给自己好好制定一份“知识的营养大餐”。
当文科遇到理科,当傲慢遇上偏见——我们是立体的
谁都不用羡慕谁,获得快乐和幸福的道路和学科无关,只和你的意志相关——你眼界是否足够开阔,你心灵是否足够强大,你能否和这个世界和平地周旋。
勇气让每个人能飞翔
亲爱的,和自己和解,和当下和解吧。你的痛苦和迷茫都是不必要的,多些勇气就好。
节约时间是为了有质量地浪费
节约为琐事浪费的时间,才可能在以后做到有质量的浪费——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让自己生活在从容之中,而不是被动地去应付一些事情。
愉快地自制,就是和自己玩一场游戏
我们来发明一种适合我们这些懒人的方法吧。我了解自己是个需要糖果奖励才会乖乖做事的孩子,那么我就给自己准备好足够的糖果。
跟踪自己一周
You are what you read。你对自己的塑造,就在于你如何使用每一分钟上。你和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你自己。
出国是一部成长励志剧
了解和体会他人的立场是我们走向成人世界的必经之地。国外留学只是戏剧化了这个成长的情境:一个人如何进入和面对一个她没有任何经验的世界。
人家对你没有什么要求
我们长年累月的教育习惯,都是被分数衡量,被给定的规则束缚,被这样那样的老师要求。以至于我们对读书这件事情的理解,变成了“人家对你有什么要求”。亲爱的,读书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人家”的程序需要尊重,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五、写给珍视爱和友情的你
一念之间,海阔天空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你的友谊,可是如果一开始你就不真诚,那么你会失去更多的好朋友。我相信日久见人心,也信——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匮乏,所以不快乐。这种匮乏其实人人都会有,你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是你可以用积极的行动提前结束这种匮乏的状态,你可以尽量把不快乐的时间缩短。
生命中的喜欢和讨厌
人长大的一个小小标志,就是不怕喜欢人,也不怕被人喜欢,不怕讨厌人,也不怕被人讨厌。那些感觉寒冷的时刻,请相信前面有光。
趁来得及说爱你
你进门之前,把你积累了一周的脏衣服丢给了她,你自己从来不洗。你砰地关门之后,你妈妈走到阳台上去,开始洗你的衣服。她在给一个骂她的人洗衣服,那个人是你。
如果我有魔法,愿爱与你同在
真正的幸福来自对彼此人生的理解和承担,真正的成长是用自己的双脚完成自己的路。如果你真的喜欢他,请成全他的自由和完整,爱他的骄傲和他的努力。
六、写给美丽时尚的你
没有人可以抄袭你的Style
当你有style的时候,你就是让人过目不忘的那一个。你不必去和别人比眼睛大小,也不用去和别人比皮肤黑白。你依然可以很白很瘦,你依然可以眼影妖娆,你可以长发飘飘,可是你心里知道,Without them, you’re still charming。
不要简单地拜倒在他的牛仔裤下
偶像和你一样,是个普通人。他们不是你所缺失的,而是你要成为的,因为他们可以在我们的前面走着,所以这个世界看起来更美好更有希望。
和你的身体更好地相处
这个世界太重视外貌,太忽略身体。身体的自信并不是化妆可以代替的。化妆当然可以给人带来一个更深刻的印象,但是化妆不能代替你的表情,你的举止,你的谈吐,你的仪态。面膜当然是要敷的,更重要的却是卸去面膜之后的你的表情和你的眼神。
七 写给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亲爱的,生日快乐
你心里那个善感的相信人世美好的小女孩还是在那里,她没有变,她是你。你所学到的一切关于和人生周旋的技巧,都是为了保护她,让她好好地住在你的心里,不被遗忘。
寻找一种深刻的幸福感
在人生和世界的森林里迷茫,是人生经常发生的一种状态。这种时刻你才会发现生活的诗意和多样性,你会停下脚步,观看周围,观察自己,问自己的内心:“你到底想去哪里,你到底需要什么。”
找到那个你喜欢的自己
开始喜欢现在的这个自己,你看她多么努力,那样需要爱和包容。不要苛刻她,曾经的她不知如何是好;不要纵容她,你知道她热爱拥抱和鼓励。
给自己的生命寻找营养
谢谢你年轻又温暖的心,你现在就已经开始对自己在世界中的责任有了觉醒。
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有选择权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幸福。只是每个选择都有代价,就是放弃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
后记 那个姐姐教我的事
2013年5月9日 想读 鸡汤书。
温莎的树林 豆瓣
作者: 吴越 2011 - 1
六位性格各异的年轻人,三次不能抗拒的命运邂逅,两个恩怨纠缠的家庭,一段爱而不能的缘分。
2011纯爱读本,抒写最酸涩的青春回忆。
2013年5月8日 想读 吴越。
明天是舞会 豆瓣
作者: [日]鹿岛茂 译者: 吴怡文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编辑推荐:
少女的启程,从舞会开始。
离开学校,穿上华服,踏上马车,落座歌剧院,进入舞池……
法国时尚文化教主、《巴黎文学散步》作者鹿岛茂力作。
本书带您重抵巴黎,还原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生活原貌。
收录天才绘画大师保罗•加瓦尔尼时尚画卡。
小鹿:明天,是的,就是明天晚上,我就要被介绍给社交界了!——路易斯•修律
路易斯,请告诉我舞会和庆典的情形,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在美丽的金发上插了什么花,然后,还有男人们的话语和言行举止,也请都让我知道。当你倾听、跳舞、被握住的指尖有任何感觉时,我都与你同在。——小鹿
舞会是解读十九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最大密码,也是少女一生梦想的起点和终点。本书用巴尔扎克小说《两个新嫁娘》中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女孩的经历为主线,辅以《包法利夫人》、《高老头》、《悲惨世界》等文学作品,书写出法国社会风俗习惯,详述了彼时社交界与时尚圈的风貌。
2013年5月7日 想读 法国19世纪上流社会生活原貌。via Deetz.
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塞尔·莫斯 译者: 杨渝东 / 梁永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巫术的一般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代表人马塞尔•莫斯的代表作。《献祭的性质与功能》一书则是莫斯与昂利•于贝尔合作的一部书,莫斯就是利用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积累资料和获得的启发写成《巫术的一般理论》的。
此二书对于我们理解莫斯提出的“整体社会事实”,认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理解观念、行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作者在法国社会学中的地位,是人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我们将其合出,以便读者比照阅读,窥年鉴派学术思想之一斑。祭祀是典型的宗教行为,它所确立的关于“神圣性”的观念,不仅是一套飘渺的幻象体系,而且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体系。确立这种观念的,不仅有宗教行为,而且有非宗教行为,其代表是巫术。巫术,表面上是由单个巫师实施的,往往表现为个体行为,但本书却发现了它的社会的属性。莫斯先陈述了巫术的各种基本表象,再从逻辑上将这些表象与它们的整体性本原联系起来,并指出它才是产生这些表象的决定性力量。
2013年5月7日 想读 Mauss. via Sarcophagus.
社会学与人类学 豆瓣
作者: (法)马塞尔・毛斯 译者: 佘碧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11
马塞尔・毛斯(1872.5-1950.2)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对交换形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曾作出高度创造性的比较研究,他的有关人种学理论和方法的观点也对许多社会学家产生影响。毛斯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外甥,曾协助舅父编写过许多著作。本论文集编入了他的第一流的内容最丰富的社会学专题论文。他的“论礼物”是很有影响的著作,着重论述了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北美洲西北部等地土著民族的交换和契约形式,并对赠与、接受及偿报等行为的宗教、法律、经济、神话和其他方面予以探讨。该论文集的出版为社会学研究人员的学习、查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013年5月7日 想读 Mauss. via Sarcophagus.
基督教的本质 豆瓣
作者: 费尔巴哈 译者: 荣震华 商务印书馆 1984 - 10
现在,在《基督教的本质》中,宗教影像既不被当作思想——至少不是思辨宗教哲学的意义上的那种思想——,也不被当作事物,而是就被当作影像来加以讨论。这就是说,在这本著作中,既不像基督教神话学那样把神学看作神秘的行为论(Pragmatologie),也不像思辨宗教哲学那样把神学看作本体论,而是把神学看作精神病理学。
作者在《基督教的本质》中所遵循的方法,是完全客观的方法——分析化学的方法。因而,在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地方,他都援引了文件(部分在正文底下,部分放在专门的《附录》之中),以便使由分析而得的结论合法化,也就是说,证明这些结论是有客观上的根由的。所以,如果人们觉得从他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怪诞的、非法的,那末,秉公而断,罪过并不在于他,而是在于对象。
2013年5月7日 想读 via 半个黑色。
宗教的本质 豆瓣
作者: [德国]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译者: 王太庆 2011 - 5
该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一部著作。书中,作者从其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宗教的产生、宗教的基础、宗教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认为,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该书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5月7日 想读 via 半个黑色。
只是孩子 豆瓣
Just Kids
8.5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帕蒂·史密斯 译者: 刘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2010年美国最高图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帕蒂•史密斯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二十世纪纽约最传奇、最美好的爱情。他们共同的人生,她以此书回忆。
1967年,他们在布鲁克林偶遇,她是离家流浪的女孩,他是荒废学业的男孩;
1969年,他们在切尔西酒店蜗居,她是爱写诗的书店店员,他是爱画画的午夜牛郎;
1971年,在摇滚乐中她越陷越深,在前卫摄影中他逐渐发现自我;
1973年,在CBGB舞台,在摄影暗房,他们于不同的领域各自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1989年,她已成一代朋克摇滚女王,他却因艾滋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1968年的夏天,那是柯川去世的夏天,是爱与骚乱的夏天,也正是在那个夏天,两个刚刚踏上艺术之路的热血青年相遇在布鲁克林。
帕蒂•史密斯会成长为诗人和音乐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会将他高度挑衅的个人风格瞄准摄影艺术。他们单纯而热忱,从科尼岛到第42街,最终到“马克斯的堪萨斯城”著名的圆桌、安迪•沃霍尔王朝听政的地方。他们的足迹遍及纽约。1969年,这对情侣在切尔西酒店驻扎下来,迅速融入了那个赫赫有名也声名狼藉者的团体――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千奇百怪各色族群。那是一个意识格外敏锐的时代,诗歌、摇滚、美术和性政治的世界,相互碰撞、爆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两个孩子般的青年立下了相濡以沫的约定。他们的生活混乱而浪漫,他们献身创作,被共同的梦想所推动,在那段如饥似渴的年月里彼此激励、相互扶持。
《只是孩子》像爱情故事一样开始,如挽歌一般结束。它是向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纽约,向它的贫与富、它的牛郎与恶棍的一次致敬。这是一个真实的神话,两个青年艺术家共同奋斗的写照,一段成名前的序曲。
2013年5月6日 想读 帕蒂•史密斯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被压抑的现代性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译者: 宋伟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5
在中国叙事文学的研究里,晚清小说一向不受重视。但不论从历史、美学、意识形态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看,此一时期的小说所显现的尖力及复杂面向,都足以让人大开眼界。尤其对治现代文学者而言,晚清小说岂止仅代表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它的出现,还是它的被忽视,本身就已经见证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端。
本书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撷取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作为欲望、正义、价值、真理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通过这四种话语的重新定与域辩难,呈现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及建构的主要关怀。本书通过对晚清文学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建构,对被阻碍的晚清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现代性的挖掘,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众生喧哗的起源,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2013年5月6日 想读 王德威论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
假想的"满大人" 豆瓣
The Hypothetical Mandarin: Sympathy, Modernity, and Chinese Pain
作者: 韩瑞 译者: 袁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4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假想的“满大人”: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通过对小说、医案、游记、照片、绘画的解读,揭示出西方同情与人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这种西方式对华“同情”的来龙去脉,并力图通过这些分析展现出关于“中国”的整体印象。作者在该书中的这种分析开启了思考西方过去与当今对华关系的新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同情、受苦、经济交流以及再现式交换这四个术语的专门论述,进而建立起分析中国历史话语、同情与现代性的新网络。在结合了文化研究、亚洲研究、美国研究以及医疗史观念的基础上,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中西方关系的独特视角。
2013年5月6日 想读 身体,疾病。via Deetz.
Love and Friendship 豆瓣
作者: Allan Bloom Simon & Schuster 1993 - 6
The author of the national bestseller 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offers a provocative indictment of the devaluing of love and intimacy in today's culture. Allan Bloom explores the language of love from the Bible to Freud, shedding penetrating light on the true nature of our most basic human connections. "(A) rich mine of a book".--New York Daily News.
2013年5月6日 想读 Allan Bloom. via Adieudu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