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太空漫游”四部曲 豆瓣
9.1 (2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瑟·克拉克 译者: 郝明义 / 张启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科幻殿堂的永恒经典, 太空时代的不朽史诗
全新修订精装典藏版
阿瑟•克拉克,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大师和太空预言家
“太空漫游”系列,世界科幻文学巅峰之作,全球畅销45年
“太空漫游”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四部作品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一部《2001:太空漫游》被誉为世界科幻文学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圣经,更成为流行文化的经典。
“太空漫游”四部曲(典藏版),是国内首次以精装套装的形式出版阿瑟•克拉克的这个经典科幻系列,不仅装帧设计精美,充分体现出这个系列的经典感,而且四本的内文全部重新校译,修订了许多之前2007年平装版本中的谬误。
四部曲的第一部《2001》初版于1968年,第二部《2010》初版于1982年,第三部《2061》初版于1987年,最后一部《3001》则初版于1997年。虽然每一部的故事情节都与上一部有一定关联,但实际上并不是之前的续篇,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发出全新的预见,讲述出更加复杂而新鲜的故事。克拉克本人对这四部曲的期望,是“让每本书自成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在今天读来仍然荡气回肠,并不仅是他作出了多少令人惊叹的预言;用克拉克的终生好友,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话说,是“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正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
正是因为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我们仰望星空的意义从此不同。
2013年6月22日 想读 太空漫游系列。
众生安眠 豆瓣
While Mortals Sleep: Unpublished Short Fiction
7.2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黄协安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 - 6
☆冯内古特生前未出版作品系列☆
冯内古特黑色幽默作品集:《看这儿,照相啦!》、《众生安眠》
※库尔特•冯内古特:幽默是一种远离残酷生活,从而保护自己的方法※
◆他是美国几代人的偶像,集黑色幽默、后现代主义、科幻为一体的文学大师
◆他是“没有国家的人”,是“五号屠场”的幸存灵魂,是悲观到骨子里的幽默大师,他以笑声应对灾难、荒诞、绝望。
本书是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未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16篇短篇小说。
《众生安眠》秉承冯内古特一贯的幽默,和他的其他小说一样,每个故事都是一则寓言,在工厂、酒吧等熟悉的场景,刻画了平常人的梦想、恐惧和激情,以及这个冷漠得有时让人啼笑皆非的世界。这些寓言式的故事优美耐读,充分体现了冯尼古特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给众生留下一个珍贵的礼物:关于世界现状和本质的沉痛反思,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2013年6月22日 想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 黑色幽默短篇集。via Far.
失落的一代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潘鸣啸 译者: 欧阳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 1
对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全方位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一章
本书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衰进行了最系统深刻的剖析。
本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知青史的精审之作。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遣送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一千七百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二十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本书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动因不仅在经济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者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国发表知青问题论文的西方学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从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学者,同时还是唯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研究知青问题为己任的西方学者。
刘小萌,知青史专家
作者是法国汉学家,却对中国当代历史有极为准确的洞察。作为同龄人,他对于中国知青的命运既有深切的同情理解,又有立足国际视角的冷静分析。我也是当年的知青,对此书颇为认同和喜爱。
丁东,书评人
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及充分的论据阐释了当年发生的令人心寒的历史事实。
Andre Laliberte, China Quarterly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为一重要事件,但却远不如红卫兵造反那么广为人知。如今,潘鸣啸终于为我们完成了一本含有确凿证据的学术论着。
Lucien Bianco, China Perspectives
眼前这本巨作汇集了曾经经历过那悲惨时期的各路英雄的面谈记录,对纷繁杂陈的中国资料抽丝剥茧寻根究底,经过长期酝酿,最终给我们清晰地勾画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侧面。
Marie-Claire Bergere, Vingtieme Siecle
2013年6月21日 想读 via 朱尔赫斯。上山下乡史研究。
迈克·弗雷恩戏剧集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迈克•弗雷恩 译者: 胡开奇 新星出版社 2007
作家和史学家同样面对的巨大挑战就是要进入人们的脑中,要站在他们曾经站立的地方并看到他们曾经看到的世界,要对他们的动机和意向做出合理的估量——而这恰恰是已有记载和将有记载的历史所不能企及的。即使当所有外在的实据已被掌握,进入角色们头脑之中的唯一途径仍然是想像。这确实属于戏剧的本质。
——迈克•弗雷恩
剧场和戏 丛书:
《迈克•弗雷恩戏剧集》 /[英]迈克•弗雷恩
《敞开的门:谈表演和戏剧》 /[英]彼得•布鲁克
《彼得•布鲁克谈话录》 /[英]彼得•布鲁克
《萨拉•凯恩戏剧集》 /[英]萨拉•凯恩
《中国独立戏剧档案》 /张献 编
2013年6月20日 想读 via 朱尔赫斯。
記憶所繫之處 豆瓣
Les Lieux de memoire
作者: Pierre Nora / Christian Amalvi 译者: 戴麗娟 行人文化實驗室 2012 - 8
《記憶所繫之處(全套3冊不分售)》Les Lieux de memoire
這是一個法國之所以成為法國的歷史。
原本艾菲爾鐵塔只是一座平凡的建築物、普魯斯特原本被視為一個三流作家,七月十四日能不能算是法國國慶也被質疑。但在歷史的變動與解釋中,模糊的法國 形象逐漸成形,不只在法國人心中,甚至在全世界人的心中,艾菲爾鐵塔拔地而起,伴隨著馬賽曲的伴奏、瑪德蓮的香氣、藍白紅的照耀,也隨著環法自行車賽一台台單車在地圖上一再畫出法國疆域,如今我們所認識的「法國」才終於出品問世。換句話說,這不是一本告訴你艾菲爾鐵塔多高,或者瑪德蓮蛋糕如何製作的書;這是一本試圖告訴我們,在歷史迷霧中,今日法國如何出現。
「記憶所繫之處」(lieu de memoire)這個詞彙為法國史學大師皮耶諾哈(Pierre Nora)所創,他將之定義成:一種物質或非物質實體,經由人類或時間轉變,而成為一個社群的象徵性遺產。就我們當代人而言,艾菲爾鐵塔、馬賽曲、普魯斯特便是這樣的「記憶所繫之處」。但皮耶諾哈不是要再次強調這些觀光景點的美好,而是要藉由這些令人魂牽夢縈的所在,追溯其歷史,傳達那背後豐富眩目的多線故事,如何在歷史與記憶的糾纏過程中,塵埃落定,成為現在的模樣、成為人們朗朗上口的典故。
在學者的眼中,《記憶所繫之處》是一種影響深遠的歷史觀念,但它也同時是一種最精采的故事寫法。它在毫不與事實妥協的狀況下,將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或地點,抽絲剝繭成千頭萬緒的離奇故事。例如,環法自行車賽如何在不同年代修改比賽路線,以符合不同年代的政治需求。普魯斯特對於法國小生活小日子的細緻描寫,如何曾經被視為墮落頹圮,而又翻案成法國最偉大的作品。這些充滿衝擊與張力的精采法國歷史,竟也同時是本世紀最偉大的史學著作。
本書原本共有三大卷,七大部,收錄一百三十多篇文章,編撰者皮耶諾哈本人與本書譯者戴麗娟兩人一同討論,選出九篇對於台灣讀者特別有意義的文章,希望能經由這些經典論述,為我們打開真正理解法國迷人文化的第一扇窗戶。
裝訂特色:本套書共三冊,選用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作為封面底色,在書盒內依序排列成法國國旗。封面封底皆採用打凸設計,三冊分別打上:馬賽曲樂譜、艾菲爾鐵塔以及普魯斯特,運用法國為人熟知的文化象徵,表現法國文化的低調與細緻,更添經典收藏價值。
本譯作榮獲法國在台協會、法國國立圖書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Livre)之翻譯與出版獎助
專業推薦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中研院副院長 王汎森
政大歷史系教授 呂紹理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吳叡人
前清華大學副教授 陳傳興
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作為一部後民族主義的民族史傑作,《記憶所繫之處》中文選譯本的問世,無疑將會為缺乏理論意識的臺灣史學界帶來衝擊與啟示。」-吳叡人(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各方好評
「一本具有權威的鉅作,定義了法國的樣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一部非凡的成就……(書中收錄的文章)如鑽石般閃爍。」《新共和雜誌》
「《記憶所繫之處》的出版,讓我們終於能擁有為了解析、詮釋和頌揚法國魅力及其歷史最重要、最具野心的作品。書中收錄的長篇論文,詳細又發人省思,讓讀者獲得愉快的閱讀經驗。」《洛杉磯時報週日書評》
「這本迷人又獨特的作品,幾乎談論了法國的所有事物,從法國國歌「馬賽曲」的由來,到聖女貞德在法國集體記憶中如何改變她的地位,都是談論的對象。甚至連巴黎鐵塔也閃耀出令人驚奇的新面貌。」《芝加哥論壇報》
2013年6月13日 想读 法国史。 via 陶乐。
道德语言 豆瓣
The Language of Morals
作者: [英] 理查德·麦尔文·黑尔 译者: 万俊人 商务印书馆 1999 - 1
《道德语言》一书在现代西方伦理学,特别是现代元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中,确乎享有关键性的学术地位。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本书,进而深入了解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递嬗演变,译者拟就黑尔教授有关道德语言学方面的理论观点作为一简略导述,以求抛砾石引玉璞。《道德语言》一书,基本上代表了黑尔伦理思想的主要方面。黑尔不单就价值语言和道德语言以及它们的使用“语境”分析了道德语言、道德言谈或谈论秘具有的描述性与评价性双重特征,而且还就历史文化和教育学等方面分析了这特征的相关变化。
2013年6月13日 想读 黑尔,伦理学。via waits.
韦伯:法律与价值 豆瓣
作者: 李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 7
这本书以马克思·韦伯的理论为基点,探讨了西方法律、社会、宗教的理性化、司法理性、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等一系列问题,全书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个部分。
2013年6月11日 想读 via Sarcophagus.
幻世浮生 豆瓣
Mildred Pierce
作者: (美)詹姆斯·M·凯恩 译者: 李育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6
与《邮差总按两遍铃》一样,《幻世浮生》也是美国出版史上的超级畅销书,对于美国“黑色文学/电影”的传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在这种类型中,也很难找到真正超越它们的作品。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获1945年奥斯卡奖六项提名,由琼•克劳馥摘取最佳女主角奖,张爱玲的《小团圆》中也提到过这部当时引起轰动的电影。。根据本书改编的电视剧获2011年艾美奖二十一项提名,由凯特•温丝莱特摘取最佳女主角奖。
故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开始。中产主妇米尔德里德与丈夫伯特之间的婚姻危机因为经济形势的陡然紧张而加剧,不得不黯然分手。米尔德里德独自抚养两个女儿,屡次因为失业而几乎山穷水尽。支撑着她的动力是大女儿维妲漂亮聪颖的天资、过人的音乐才华和某种似乎超越她现有阶层的傲人气质。为了维妲,米尔德里德点燃了自己所有的能量——无论是当侍应还是开店,抑或利用自己的美貌勾引男人,最终都是为了成全维妲的野心。然而,米尔德里德渐渐发现自己一步步走进了自挖的陷阱。维妲究竟是亟需一双翅膀的天使,还是回过头就会咬恩人一口的毒蛇?抑或,她两者都是?
2013年6月9日 想读 影史经典又超级畅销什么的……大萧条时期母亲为了漂亮大女儿奋斗却发现……的故事。
社会性动物 豆瓣 Goodreads
The Social Animal
9.0 (63 个评分) 作者: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 译者: 邢占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2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评价),“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2013年6月7日 想读 via 韧勉。美国社会心理学。
模糊性的道德 豆瓣
Pour une morale de l'ambiguïté
7.8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 张新木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2013年6月7日 想读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皮洛士和齐纳斯》一文讨论人类行动的尺度、行动的目的和价值。”
爱哭鬼小隼 豆瓣
泣き虫ハァちゃん
作者: [日本] 河合隼雄 / 绘者 [日] 冈田知子 译者: 蔡鸣雁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 1
《爱哭鬼小隼》是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最后遗著。
河合隼雄在《爱哭鬼小隼》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故乡兵库县波筱山为舞台,讲述了以儿时的河合隼雄为原型的“爱哭鬼小隼”,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的成长故事。《爱哭鬼小隼》一书中不仅展现了那个父母疼爱的、有众多兄弟照顾的自己,那个爱哭的、快乐的、害羞的自己,还描绘出那段有趣的、敏感的、任性的、脆弱的童年时代。
《爱哭鬼小隼》中,河合隼雄以平静的笔调来勾勒温馨的日常生活,让人感动。书中51幅淡彩插画,更为图书增添了趣味。
2013年6月6日 想读 成长故事。心理学家河合隼雄。
在无尽无序的汪洋里,紧挨着你 豆瓣
爸啊……
作者: 叶扬(独眼)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5
★偶尔坚持,常常妥协
★纵然已将整颗心随世情放逐,总还是要牢牢守住一个角落,不容置疑,于事无补
★讲述平凡人内心的坚持与妥协,知名专栏作家胡续冬作序推荐,给透明的、沉默的、厌倦的、怅惘的你。
本书是独眼的最新长篇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生于60年代的“我”,独自抚养儿子核桃 的日常生活。核桃的母亲真雅在核桃出生后不久赴美,而“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留了下来,变成一个研究 所里的小职员。他的日常生活里,与父母家人彼此挑剔又彼此包容,与真雅的感情互相纠缠却再不靠近。丝丝 缕缕的温情像温热的水蒸汽,将全书烘得柔软熨帖,被时代所嘲弄的人的命运,反而在这温情里显得愈发冰冷沉重,不可抗拒。
我第一次感觉到,当代的小说家已经有能力通过笑呵呵的人、苍凉凉的事、咔嚓咔嚓的虐心和啪嗒啪嗒的泪去正面质询那段“不能说的秘密”。
——胡续冬
2013年6月6日 想读 中年男人独自抚养儿子的日常生活。独眼著。
立春 豆瓣
作者: 李樯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5
李樯作品集首次公开出版,《孔雀》、《立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时上市,将陆续推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黄金时代》、《放浪记》等作品。这次的文字结集出版,恢复了作者未删节的版本,呈现的是最完整的故事。他的文字、故事,总是能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在他的笔下,所有的人 物都在逼仄的宿命中尽情修持他们有如天赋的含有个人光芒的革命浪漫主义,他们坚决不愿意与自己内心最深的那个意念或理想相忘于江湖,因而大多与生活争个鱼死网破,但这还不尽是全部的华彩。在李樯文字的到达里,你还能看到凡夫的一个个他们,终极一生,不问结果,在尘劳中始终孜孜以持,自己做了自己的解脱舟或轮回锚……看李樯的文本,每一个人或许都能找到自己的体味,和那些阅历、往事、人性等等,暗度陈仓一把,风霜满面但心潮激荡。
2013年6月6日 想读 李樯编剧作品第一辑. via 门灿。
爱情故事 豆瓣
Love Story
6.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里奇·西格尔 译者: 舒心 / 鄂以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在传世爱情经典《爱情故事》里,名门之后奥利弗撞上他的“刁蛮女友”詹尼,两人一见钟情,口角不断却又愈爱愈深,但这深情的爱,却因詹尼魂归天国而陷入无限凄凉……小说谱写了一曲纯如秋水的爱情,有如一棵清嫩的小草,触动了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拨动了埋藏最深的心弦,令人刻骨铭心。图书甫一出版,立刻被千百万美国人争相传诵,连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也感动得向全国人民倾情推荐。该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41周,精装本在一年内重印21次;以30种文字在全球出版,累计销量超过3000万册,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0世纪10大经典爱情”之一。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美国全球奖和奥斯卡大奖,亦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2013年6月6日 想读 畅销小说。via RED.
剧院风情 豆瓣
8.8 (2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俞亢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2
朱莉娅·兰伯特正值盛年,英格兰一代红伶。台上,她是拿捏情感的行家里手;台下,她却厌倦了她的丈夫,不服克制她的行为。她先是为一个羞涩又野心勃勃的年轻戏迷的殷勤而欢欣,又因其执著而激颤,狂热而危险地陷入爱河,最终却被年轻的情人抛弃而陷入痛苦的深渊……待她从梦魇中醒来,终于在舞台上找到了她真正的归宿。毛姆用戏谑和嘲讽,“无情地解剖感情,不加怜悯地描述他所看到的这个没有怜悯的世界”。正如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恩所说,这是一部“尖刻的悲喜剧”。
2013年6月6日 想读 毛姆。via RED.
萌萌文集 豆瓣
作者: 萌萌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11
《萌萌文集》编者张志扬是萌萌生前的学术挚友。他这样描述萌萌“萌萌在令人惊奇的一生中形成了她本人堪称高贵而又幽雅的悲剧品格与悲剧人生。为此,他分“哲学”、“文学艺术”、“书信及未完成稿”三部选编成《萌萌文集》,谨以此书纪念缅怀萌萌。《萌萌文集》是为纪念、缅怀、铭记萌萌而编辑的学术专集。其中大部分都是萌萌生前发表过的著作和文章精选,只有少部分文字是从未发表过的。在一个毫不吝啬命名的炫目时代,我们倒也省得用心去为萌萌和萌萌的“文集”立一个什么名称。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她带走了太多的故事与记忆,她写出来的只是她没写出来的经历之“冰山一角”。但这“一角” 毕竟像葬礼一样指引着那埋葬了的东西,因而特别牵动着时代正在遗忘着的记忆。萌萌用她的文字终于把自己道成了她为之喜爱的“人是无意指的指号”,即指引着她“深藏不露的叹息”:一是,萌萌在培尔·金特满世界的“奢华如白昼”的绚烂色彩背后“ 惊吓的是索尔薇格没有声色的瞎眼如洞穴的死寂”;二是,历来学习西方滋生着一种现象:别人把特殊的说成是普遍的,如黑格尔,我们信;别人把特殊的说成是怪诞的,如卡夫卡,我们也信;别人说人类只存在一本大写的书——《圣经》——“地球之法”,其他的书写,从人文到科学都不过是对这本缺席之大书的模仿与拼接的碎片,我们仍然信。不仅信,还要用自己的模仿把自己的信当成真去验证,去支撑,以致一百多年来,模仿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由此构成我们的西学界,甚至学术界;它同时反过来还担当着自我裁判的职能:“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萌萌如黑夜隐藏的叹息是多余的吗?
2013年6月5日 想读 啊久远的回忆……
东京日和 豆瓣
東京日和
7.9 (39 个评分) 作者: [日] 荒木经惟 / [日] 荒木阳子 译者: 罗嘉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 - 1
《东京日和》一书,最初连载于日本《思想科学》杂志1989年7月期,按先前的惯例,阳子撰文,荒木配图;但三期过后,阳子因患子宫癌入院,1990年1月27日,阳子离开了人世。整整一年的时间中,荒木沉浸在巨大的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最终决定独自完成《东京日和》。在本书的后半部中,透过忧郁的写真和感伤的文字,荒木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达了对妻子永远的思念。
2013年6月4日 想读 via RED.
4周掌握日语能力考试文字·词汇·语法中级 豆瓣
作者: (日)松本纪子//佐佐木仁子 2010 - 8
《4周掌握日语能力考试文字·词汇·语法中级(对应N2-N3级)》从初级开始复习,逐渐掌握进军中级的能力。日语中有“熟能生巧”的说法。让我们逐渐解决各种问题,掌握好日语吧!
理想丈夫与不可儿戏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余光中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2013年6月2日 想读 王尔德戏剧。《不可儿戏》。余光中译。
中国史学入门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顾颉刚 著 / 何启君 整理 北京出版社 2002 - 1
《中国史学入门》由顾颉刚的史学讲义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史概要、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杂史、经学、汉学等。
2013年6月1日 想读 via D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