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语文杂记 豆瓣
作者: 吕叔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1
《语文杂记》针对许多常见的问题,以随笔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国古代有讲究用典的传统,但现代人对于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将无同”是什么意思?“莫须有”指的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一不作,二不休”意思是“不作不休”吗?为什么还要安上个“一”和“二”呢?我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了的一些说法是否就是正确的?报刊上经常能够见到的“情况基本属实”的说法对吗?口语表达与书面语有什么不同?文学和语言有什么样的关系……虽然每篇札记一般只有几百字,但涉及面广,包括语法、语义、修辞、正误等方面。吕叔湘先生在自序称“其中有些篇是仅仅起了个头,要深入下去还有大文章可做”。
本次出版的《语文杂记》,还收入吕叔湘先生的另一部“小书”——《未晚斋语文漫谈》(1991)。书中的文章,最初是为《中国语文》杂志所写,共计29篇。这些文章亦同《语文杂记》中的文章一样,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将二者置于一书,想必会得到读者的首肯吧。
2013年6月27日 想读 吕叔湘。三联这一套都不错。体例跟周有光的《语文闲谈》好像。@爱知书店
文心 豆瓣
9.2 (18 个评分) 作者: 夏丏尊 / 叶圣陶 三联书店 2008 - 11
这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最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曾多次重印。
全书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陈望道序语)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据“写在前面”整理)
2013年6月27日 想读 夏丏尊 / 叶圣陶 “专讲读和写的书,对象是中学生”
国文百八课 豆瓣
作者: 夏丏尊 / 叶绍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1
《国文百八课》的内容安排,用书前边的编辑大意里的话来说,就是“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其中文话是编排的纲领,文选配合文话,文法修辞又取材于文选,这样就不但是让每一课成为一个单元,并且让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部书全称《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是夏丐尊先生和叶绍钧(叶圣陶)先生1935年至1938年陆续编写,开明书店出版的。原拟定六册,每册十八课,共一百零八课;后两册因抗日战争爆发,没能继续编印,实际只有七十二课。因先期出版时已使用“百八课”名称,故以后出版仍沿用原名——也许有续完的想法吧。
2013年6月27日 想读 一定要买。@爱知书店。(原来是百八课啊……看成八百课了,怪不得搜不到
爱情伊妹儿 豆瓣
作者: 麦琪(英儿)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 1
本书为旅澳女作家麦琪因激流岛事件飘然隐居后,首次突破心理底线的桎梏,将她与著名诗人刘湛秋的纯情故事和盘托出之严肃力作。全书唯美、纯情、宽容,大胆突破爱情禁区,以事实证明物质时代的爱情并没有死亡,宽容的女人是最美的女人。书中交织着经典多角恋、跨国恋、跨文化恋等悲喜交加的情愫,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岁月锻造,苦难磨砺,刘湛秋和英儿,跨世纪纯情故事,还有才华横溢的顾城,震惊文坛的激流岛事件,以及……
2013年6月27日 想读 英儿。
神堂记忆 豆瓣
The Temple of Memories: History, Power and Morality in a Chinese Village
8.3 (13 个评分) 作者: 景军 译者: 吴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 7
本书在两个主题下对甘肃大川进行了精细的考察。第一个涉及人的受难,包括个人的遭遇和社区的挫败,第二个涉及对灾难的处理,以及在ZZ迫害、经济萧条、文化中断之后的复苏。
2013年6月26日 想读 我好像有作者自己译的中文版来着。
Great Expectations 豆瓣
作者: Charles Dickens Penguin Classics 2002
A terrifying encounter with an escaped convict in a graveyard on the wild Kent marshes; a summons to meet the bitter, decaying Miss Havisham and her beautiful, cold-hearted ward Estella; the sudden generosity of a mysterious benefactor - these form a series of events that change the orphaned Pip's life forever, and he eagerly abandons his humble origins to begin a new life as a gentleman. Dickens' haunting late novel depicts Pip's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adversity as he discovers thetrue nature of his 'great expectations'.
2013年6月26日 想读 via 校内荐书日志。
躺下去会舒服点 豆瓣
作者: 曹寇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6
《躺下去会舒服点》收录了曹寇的二十一个短篇小说,其中部分在网络刚刚流行的年代就已在文学BBS发表。这些以单纯的文学热情和严谨如工匠的态度琢磨出来的作品,一出手便即成熟,冷静狠雄,风格独具。相较于后来的作品,它们“更加曹寇”。
书里有高考后借对答案流连在漂亮女同学家的少年们,有一起糊里糊涂混日子打架找姑娘的兄弟。《赵清河》中的赵清河、李唐和我,活在最卑微普通的生活里,怀着有点美好又有点猥琐的对爱情的盼望,连死也死得寻常。《近猪者,吃》中流氓少年刘刚和老师女儿之间看似美好的情感,成年以后再看, 当年的江湖高手也不过是那样庸常猥琐;如退隐校园的大侠般的唐存厚,其实也只是个说着空洞无物的大道理、投稿不断失败的乡镇语文老师。
曹寇的小说正是这样一种“无聊现实主义”的书写。他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庸常世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庸常。他所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用诚实的笔,写出这庸常世界里的我们,卑微狂躁的欲望和动荡不安的心。
2013年6月26日 想读 曹寇21个短篇小说。“一种‘无聊现实主义’的书写”。
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豆瓣
作者: 潘绥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 2
性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如本书就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展开如此系统、全面、细致的论述,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作者潘绥铭教授,长期从事性社会学研究,有多部相关论著出版。此次由他负责的课题组首次运用严格的社会学规范的实证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进行大规模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本书即是在这些科学调查得出的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人性行为与性关系的整体情况所做的分析研究。书中所论问题,不仅涉及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往我们对这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采取回避态度,然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个别突出的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个人生活,甚至往往形成社会问题。因此,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些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其学术价值,也有普遍的社会价值。
2013年6月26日 想读 潘绥铭。via Kelly Caleche.
生存与体验 豆瓣 Goodreads
9.1 (13 个评分) 作者: 潘绥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 8
1997年,潘绥铭教授深入珠江三角州的B镇、中南腹地某工业城市旁边的开发区和湘黔交界处的某个私人云集开采的小金矿,对这三地的地下“红灯区”进行社区调查,写出了《存在与荒谬―一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一书。在接下来的1998年里,他又三次来到B镇和它所属的S区,以“入住式”的方式对这里的地下“红灯区”进行了总计46天的追踪考察。本书就是这三次社区调查的总结,也是《存在与荒谬》的续篇。
在本书里,潘教授仍然沿用《存在与荒谬》中的视角和技术路线,主要是研究“红灯区”的发展脉络,形成原因、运作机制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同时,更注意尽量多地收集个案,更多地了解那些参入或者涉及“性产业”的形形色色的个人,用他们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一些更加深入或者更加具体的问题。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潘教授用访谈实录的形式记录了不同类型的41个“卖淫女”。“鸡头”及“老板”的个案。如果您对“虚的”不感兴趣,尽可以只看这41个个案,或许她(他)们的个人情况和人生经历比理论分析更能说明问题。
2013年6月26日 想读 潘绥铭教授对珠三角一小红灯区的研究。《存在与荒谬》续集,via Kelly Caleche。
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韦伯作品集V 豆瓣
作者: 韦伯 译者: 康乐/简惠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虽以“宗教”为名,《中国的宗教》实集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思想等诸层面的问题的探讨于一炉而冶之,即称之为一部“整体史”也不为过。但韦伯所描绘的这一幅大不同于我们惯常所见的中国的“历史图像”,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与思考?!
《宗教与世界》所集论文是韦伯为基督新教、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以及古犹太教等研究所写的序言。他分析了近代西方文明“理性化”的现象、神义论与世界诸大宗教担纲者的“心态”、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等等问题。换言之,《宗教与世界》实乃理解韦伯之宗教社会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读本。
2013年6月24日 想读 俩本合一本,价格比一本便宜。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豆瓣
作者: 唐君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0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乃唐君毅先生通论中国文化之佳构。唐氏以西方文化思想中之异于中国者为背景,借引申中国哲学之智能,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神髓予以宏观描述,亦析疏百年来中西文化之纠结,并昭示中国文化末来之远景,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故自《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所含义理之深远,并连及问题之丰富,而于富启发性言,唐氏亦自觉此书有优于前此著述者。
2013年6月24日 想读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乃唐君毅先生通论中国文化之佳构。via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莱布尼茨不是黄油饼干 豆瓣
Leibniz war kein Butterkeks
作者: [德] 米歇尔·施密特-所罗门 / [德] 莱亚·所罗门 译者: 朱刘华 重庆出版社 2013 - 7
哲学就是“尽管如此,你还是会思考”。
万事万物是否如我们所见?
死后还有没有生命?
生命的意义何在?
性为什么带来快乐,而死亡却不能?
神是否存在?
宽容是不是让我们更幸福?
怎样才能保有自由和公正?
……
追问的人很多,迷失在皇皇巨著中的人也有很多,哲学因其“严肃”和“庄重”而吓退了不少人——人生好玩的事情已经少之又少,我为什么自己跳入哲学的圈套呢?
可就是在那么一些追问和思考的时刻,让你的人生不落窠臼、不循规蹈矩、不闭目塞听、不因循守旧……不被日常生活的琐碎湮没。所以,哲学就是“尽管如此,你还是会思考”。
这是一本幽默对话版《苏菲的世界》——德国知名哲学家和女儿将哲学追问到底。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都曾被天性的追问深深驱动,并深赋理性的光辉——无论此刻你是什么身份的人。
2013年6月24日 想读 像《苏菲的世界》一样的畅销哲学对话集。
B级小说 豆瓣
Nocturnes
7.0 (8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约翰·康奈利 译者: 潘智丹 / 周雪 新星出版社 2013 - 6
恐惧是残忍的根源。
最让我们渴望的反而使我们恐惧。
《失物之书》作者约翰•康奈利首部短篇小说集。二十个把民间传说与当代生活和自然场景相结合的故事,将当代人对疾病、权利、欲望、自然、女性力量……的恐惧具象化,表现出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收录有:
《新女儿》——改编为同名电影,凯文•科斯特纳主演。
《一些无意间走失的孩子》——改编为同名电影短片。
《吸血鬼弗鲁姆小姐》——入围英国犯罪作家协会最佳短篇小说奖。
《中国猴子》、《流动的黑沙》……
由BBC邀请艾伦•阿姆斯特朗、伊恩•麦克迪阿梅德、弗雷迪•琼斯等戏骨级莎剧演员朗诵录制的深夜故事。
尽在《B级小说》
2013年6月24日 想读 约翰·康奈利 短篇悬疑惊险小说集。
Power 豆瓣
作者: Michel Foucault / James D. Faubion (editor) 译者: Robert J. Hurley New Press 2001 - 10
The definitive edition of Foucault's articles, interviews, and seminars.
.
Few philosophers have had as strong an influence o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Michel Foucault. His work has affected the teaching of any number of disciplines and remains, twenty years after his death, critically important. This newly available edition is drawn from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all of Foucault's courses, articles, and interviews, and brings his most important work to a new generation of readers.
.
Power (edited by James D. Faubion) draws together Foucault's contributions to what he saw as the still-underdeveloped practice of political analysis. It covers the domains Foucault helped to make part of the core agenda of Western political culture—medicine, psychiatry, the penal system, and sexuality.
2013年6月23日 想读 Foucault selected.
Ethics 豆瓣
作者: Michel Foucault / Paul Rabinow (editor) 译者: Robert J. Hurley New Press, The 1998 - 5
The definitive edition of Foucault's articles, interviews, and seminars.
.
Few philosophers have had as strong an influence o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s Michel Foucault. His work has affected the teaching of any number of disciplines and remains, twenty years after his death, critically important. This newly available edition is drawn from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all of Foucault's courses, articles, and interviews, and brings his most important work to a new generation of readers.
.
Ethics (edited by Paul Rabinow) contains the summaries of Foucault's renowned courses at the Collège de France, paired with key writings and interviews on friendship, sexuality, and the care of the self and others.
.
Annotatio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series contains the famous course summaries which Foucault submitted to the College de France each year from 1970 to 1982. Never before available in English, these writings provide a lucid and accessible overview of Foucault's work in progress during this time, including his groundbreaking analyses of penal institutions, psychiatry, "bio-politics, " and the status of the modern subject. 320 pp. 15,000 print.
2013年6月23日 想读 Foucault selected.
福柯读本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 汪民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福柯(1926—1984)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当代学院中的地位无人能及。福柯试图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体是如何在历史过程中逐渐获得今日的形象的。对现代主体所作的谱系学探究,使得西方的历史和文化道路以一种我们不熟悉但又是令人惊异的方式铺展开来。他的著作也由此对哲学、社会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改变了这些学科的既定面貌。这个读本精选了福柯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论文二十四篇(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翻译成中文出版),可以清晰地看出福柯的思想轨迹。
2013年6月23日 想读 Foucault Reader的中文版。
中国古代房内考 豆瓣
8.5 (12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高罗佩 译者: 李零 / 郭晓惠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 11
“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最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述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
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一页。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中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科学、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首部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秘戏图的精美读物。
2013年6月23日 想读
长夜行 豆瓣
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
作者: (法)路易・费迪南・赛利纳 译者: 徐和瑾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 1
《长夜行》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2013年6月23日 想读 看书摘觉得不错。 via withinbeyond.
The Foucault Reader 豆瓣 Goodreads
The Foucault Reader: An Introduction to Foucault's Thought
作者: Michel Foucault Pantheon 1984 - 11
Michel Foucault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inker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meone whose work has affected the teaching of half a dozen disciplines ranging from literary criticism to the history of criminology. But of his many books, not one offers a satisfactory introduction to the entire complex body of his work. The Foucault Reader was commissioned precisely to serve that purpose.
The Reader contains selections from each area of Foucault's work as well as a wealth of previously unpublished writings, including important material written especially for this volume, the preface to the long-awaited second volume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and interviews with Foucault himself, in the course of which he discussed his philosophy at first hand and with unprecedented candor.
This philosophy comprises an astonishing intellectual enterprise: a minute and ongo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ure of power in society. Foucault's analyses of this power as it manifests itself in society, schools, hospitals, factories, homes, families, and other forms of organized society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The Foucault Reader to create an overview of this theme and of the broad social and political vision that underlies it.
2013年6月23日 想读 via 松鼠逻各斯。
宗教情感 豆瓣
Religious Affections
作者: 乔纳森·爱德华兹 译者: 杨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写于18世纪美国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当时的宗教复兴出现了种种虚假的现象,许多所谓的信徒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宗教情感,作者爱德华兹在《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中详细描述了大觉醒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了敏锐的辨析,同时阐述了真宗教情感的十二种特征,指出真宗教的本质在于拥有“圣洁的情感”或“恩典的情感”。
2013年6月22日 想读 基督教经典译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