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神经漫游者 豆瓣 谷歌图书
Neuromancer
8.0 (188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吉布森
译者:
Denovo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3
- 6
“1923年以来100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赛博朋克”圣经 • 史无前例的得奖记录:囊括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
这就是催生了《黑客帝国》的那部小说
它开启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类型,它给了我们“网络空间”这个词,它将这个世界带到了信息时代,它提供了无数灵感给《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以及所有最先锋的音乐、时尚、游戏……
而它仍然新鲜得仿佛昨天才刚刚写出来,仍然眩目得可以震撼到未来三十年的人类。
“这部小说问世十年后,我们才终于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 ——《纽约时报》
“这里有无数个大千世界,这是写给都市流浪人的歌,它如此耀眼,又如此颓靡……” ——《华盛顿邮报》
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他们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
他们是职业罪犯,同时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而他们的雇主,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
...(展开全部)
“赛博朋克”圣经 • 史无前例的得奖记录:囊括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
这就是催生了《黑客帝国》的那部小说
它开启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类型,它给了我们“网络空间”这个词,它将这个世界带到了信息时代,它提供了无数灵感给《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以及所有最先锋的音乐、时尚、游戏……
而它仍然新鲜得仿佛昨天才刚刚写出来,仍然眩目得可以震撼到未来三十年的人类。
“这部小说问世十年后,我们才终于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 ——《纽约时报》
“这里有无数个大千世界,这是写给都市流浪人的歌,它如此耀眼,又如此颓靡……” ——《华盛顿邮报》
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他们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
他们是职业罪犯,同时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而他们的雇主,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
...(展开全部)
台北謠言 豆瓣
作者:
阮义忠
行人文化实验室
2012
- 4
台北和所有現代化城市一樣,變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往往令人來不及捕捉,拍下來的景觀過不了多久,就成了褪色的過往。──阮義忠
1975年至1988年是台灣社會力逐漸爆發的年代,當時經濟急遽發展、政治開始鬆綁,台北正是其中變化得最快、最徹底的城市。攝影家阮義忠在台北街頭捕捉各種景象,希望呈現當時台灣在瘋狂追求經濟成長時,病態的面向。
這個計畫原本稱之為「台北」,但後來阮義忠覺得自己的照片無法替台北勾勒出完整的輪廓,一直到他想到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曾說的話:「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無止盡的事,如果開始嚐試去做,本身即是犯了自視過高的毛病……但它只不過是城市的一則謠言罷了;沒有意義,也不會流傳下去。」因為這句話,他放棄「自視過高」的「完整」構想,重新利用「謠言」的隱喻,選出一系列呈現台北真與虛的照片。
二十多年後,在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南方都市報》(169萬份)的邀請下,阮義忠拿出這批照片,為每一篇照片寫出背後的故事。於是許多曾經存在、如今已消逝的台北面貌重新出現:高檔消費場所美麗華飯店、被視為前衛設計的IBM大廈、西區的金像獎戲院、歇業重整前的統領百貨,西門町裡的相機老師傅、上街頭抗爭的老農民......。
這些過去可能為了呈現「病態」的照片,三十年後時移事往,成為讀者感受城市變化、城市歷史的重要線索。而阮義忠本人,也因為這些年來的心境變化,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台北。於是,台北不再是謠言,它或許有病態的過往、錯誤的發展,但都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所在。
1975年至1988年是台灣社會力逐漸爆發的年代,當時經濟急遽發展、政治開始鬆綁,台北正是其中變化得最快、最徹底的城市。攝影家阮義忠在台北街頭捕捉各種景象,希望呈現當時台灣在瘋狂追求經濟成長時,病態的面向。
這個計畫原本稱之為「台北」,但後來阮義忠覺得自己的照片無法替台北勾勒出完整的輪廓,一直到他想到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曾說的話:「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無止盡的事,如果開始嚐試去做,本身即是犯了自視過高的毛病……但它只不過是城市的一則謠言罷了;沒有意義,也不會流傳下去。」因為這句話,他放棄「自視過高」的「完整」構想,重新利用「謠言」的隱喻,選出一系列呈現台北真與虛的照片。
二十多年後,在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南方都市報》(169萬份)的邀請下,阮義忠拿出這批照片,為每一篇照片寫出背後的故事。於是許多曾經存在、如今已消逝的台北面貌重新出現:高檔消費場所美麗華飯店、被視為前衛設計的IBM大廈、西區的金像獎戲院、歇業重整前的統領百貨,西門町裡的相機老師傅、上街頭抗爭的老農民......。
這些過去可能為了呈現「病態」的照片,三十年後時移事往,成為讀者感受城市變化、城市歷史的重要線索。而阮義忠本人,也因為這些年來的心境變化,也開始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台北。於是,台北不再是謠言,它或許有病態的過往、錯誤的發展,但都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所在。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 豆瓣
作者:
【美】萧公权
译者:
汪荣祖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
- 9
康有为的名字,既象征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包孕着亟待发掘的丰富内涵。他忧患多思的情怀,使之在实践层面上居为疾呼改革的活动家;他超迈磅礴的才气,又使之在精神向度上成为富于创意的思想家。上述双重因素构成了有机的张力,激励他既在儒家价值范式之导引下渴望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以期当今世界能走向变法图强的中国,更在外缘文化的刺激下憧憬儒家思想的自我递进,以期其命维新的中国能走向未来的世界。然而,无论在国内学术界,还是在国际汉学界,对于康有为的研究成果,似都难与其显要的地位相称。正因此,萧公权先生晚年的这部平心之作,才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萧先生在大批的康氏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了解和细密的笔触,既凸显了这位“南海圣人”特重人际关系的问题意识,也还原了他纵笔代圣贤立言的畅想过程。由是,《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通过对一位“儒家修正主义者”的追述,提示了一种激发古代思想生机的哲学式态度,和一条活泼的传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思路。
我的涼山兄弟 : 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豆瓣 Goodreads
Passage to Manhood: Youth Migration, Heroin, 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
8.5 (23 个评分)
作者:
劉紹華
群學
2013
- 1
其它标题:
我的涼山兄弟
歷經十年、長達二十個月的田野調查
一位年輕女性人類學者,勇敢跨入海洛因與愛滋病蔓延的偏遠山區
紀錄涼山諾蘇族兄弟在現代化浪潮中,輝煌又慘烈的青春探險
見證了現代與傳統、全球與在地、生命與死亡的交織辯證
一位年輕女性人類學者,勇敢跨入海洛因與愛滋病蔓延的偏遠山區
紀錄涼山諾蘇族兄弟在現代化浪潮中,輝煌又慘烈的青春探險
見證了現代與傳統、全球與在地、生命與死亡的交織辯證
闺塾师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美)高彦颐
译者:
李志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的要旨是改写五四史观对传统妇女史的论述。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促进了“才女文化”的繁荣。其中最突出的是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名妓文化能见度的提升、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及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因此,本书认为,明末清初的江南闺秀远不是受压和无声的。这些妇女在男性支配的儒家体系中,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存方式。作者通过儒家理想化理论、生活实践和女性视角的交叉互动,重构了这些妇女的社交、情感和智力世界,透过妇女生活。本书提出了一种考察历史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具体了解妇女是如何生活为前提的。 作者简介: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近作有(步步生莲:绣鞋与缠足文化)(Every Step a Lotus; Shoes for Bound Fee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及(灰姑娘的姐妹:缠足的修正历史)(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等书。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近作有(步步生莲:绣鞋与缠足文化)(Every Step a Lotus; Shoes for Bound Fee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1)及(灰姑娘的姐妹:缠足的修正历史)(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等书。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豆瓣 Goodreads
9.3 (38 个评分)
作者:
[俄]契诃夫
译者:
汝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契诃夫的显著特色是他能够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他高度淡化情节,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但他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恰恰相反,他的深刻的现实主义形象常常升华为富有哲理的象征。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契诃夫不重于细致交待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只求从人物的行为举止中看出其内心活动和变化。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而多样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及赞扬,对堕落者的否定和厌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抨击,而且浓郁的抒情意味常以“客观”而含蓄的叙述笔法为载体。契诃夫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基于所描绘的人物和事件的性质各异,他巧妙地发出有着微细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笑声,淡淡的幽默往往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练,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的社会一艺术价值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契诃夫是人民的作家,他的优秀作品是人民的宝贵财富。
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契诃夫的成长和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的社会一艺术价值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契诃夫是人民的作家,他的优秀作品是人民的宝贵财富。
番石榴飘香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门多萨
/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林一安
三联书店
1987
马尔克斯同另一个哥伦比亚作家、新闻记者门多萨的谈话录。书中详尽叙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创作实践及社会活动,他最初的文学训练,所受的文学影响,对自己作品的剖析,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解释。
作家将书名命为《番石榴飘香》,亦颇具匠心。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话录中说,精选素材有可能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殊的比喻:番石榴是拉丁美洲一常绿灌木,其果实程球形或卵形,香味浓郁,可供鲜实或制果汁、果冻、果酱。文学作品亦然,只有经过加工,文学素材才能成为艺术品。
作家将书名命为《番石榴飘香》,亦颇具匠心。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话录中说,精选素材有可能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这是一个极富拉丁美洲特殊的比喻:番石榴是拉丁美洲一常绿灌木,其果实程球形或卵形,香味浓郁,可供鲜实或制果汁、果冻、果酱。文学作品亦然,只有经过加工,文学素材才能成为艺术品。
非洲的假面剧 豆瓣
THE MASQUE OF AFRICA
作者:
[英国] V.S.奈保尔
译者:
郑云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7
★ V.S.奈保尔最新作品
★ 21世纪最无可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像福楼拜和海明威一样,奈保尔善于用最简单的词汇去表达最深刻的含义,世间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他的探寻之路中的朦胧使得它更加鲜明。奈保尔做了最好的展示,让人对他的非洲之旅身临其境。——《时代周刊》
★ 一个灾难的摄影师,一个历史的聆听者。——《独立报》
《非洲的假面剧》内容简介:《非洲的假面剧》记录了作者奈保尔2009年至2010年间在非洲乌干达等国家的游历见闻。奈保尔从非洲的中心乌干达出发,先后经过加纳、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加蓬,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奈保尔以一个旁观记录者的身份,将位高权重的国王、普通的贩夫走卒、外来宗教的皈依者、古老非洲信仰的追随者的百样形态一一记于笔下。
在非洲的各个角落,都有神秘的占卜师抛下石头,倾听神谕,与死者通灵,预测未来吉凶。这些神秘的仪式,将人带回到生命源起之时。无论异质文明怎样入侵非洲,非洲戴上怎样的假面,那些古老的文化依然在丛林里固执地存在着。"
★ 21世纪最无可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像福楼拜和海明威一样,奈保尔善于用最简单的词汇去表达最深刻的含义,世间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他的探寻之路中的朦胧使得它更加鲜明。奈保尔做了最好的展示,让人对他的非洲之旅身临其境。——《时代周刊》
★ 一个灾难的摄影师,一个历史的聆听者。——《独立报》
《非洲的假面剧》内容简介:《非洲的假面剧》记录了作者奈保尔2009年至2010年间在非洲乌干达等国家的游历见闻。奈保尔从非洲的中心乌干达出发,先后经过加纳、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加蓬,以及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奈保尔以一个旁观记录者的身份,将位高权重的国王、普通的贩夫走卒、外来宗教的皈依者、古老非洲信仰的追随者的百样形态一一记于笔下。
在非洲的各个角落,都有神秘的占卜师抛下石头,倾听神谕,与死者通灵,预测未来吉凶。这些神秘的仪式,将人带回到生命源起之时。无论异质文明怎样入侵非洲,非洲戴上怎样的假面,那些古老的文化依然在丛林里固执地存在着。"
洛尔迦的诗 豆瓣
8.9 (11 个评分)
作者: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
译者:
戴望舒
/
陈实
花城出版社
2012
- 6
洛尔迦诗集。主要包括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生前所译洛尔迦的诗作及著名西班牙文翻译家陈实补译的洛尔迦的几乎全部诗作。囊括《诗篇》(1921)、《深歌集》(1921)、《最初的歌》(1922)、《歌集》(1921—1924)、《吉卜赛谣曲集》(1924—1927)、《诗人在纽约》(1929—1930)、《伊涅修.桑契斯.梅希亚思挽歌》(1935)、《塔马里特诗集》(1936)等多个诗集的诗篇。 陈实翻译的洛尔迦的诗作为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唯一版本。译者及戴望舒的长女戴詠素授权花城出版社独家出版。
水之乡 豆瓣
作者:
[英国]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译者:
郭国良
译林出版社
2009
- 10
金色的黄昏,在河边一架旧风车下,十五岁的汤姆和恋人玛丽互相偎依,啜饮着青春期的欢愉。
一天清晨,河里漂来伙伴弗雷迪的溺尸。此刻,他们深知自己正在被“真实的历史”吞噬。
许多年后,人到中年的历史教师汤姆人生陷入困境:妻子玛丽变成精神崩溃的窃婴者;他自己也将被学校辞退。为了找出人生何处出了差错,他开始追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命历程。
在他最后几堂历史课上,面对学生们对历史的质疑,他抛开宏大叙事的历史,讲起了自己活生生的个人史,讲述自己现下的危机是如何植根于他的¬¬青春期经历、他的家族史、芬斯区的沧桑乃至整个人类史,讲述一个人如何被时间攫住,成为历史的俘虏。
一天清晨,河里漂来伙伴弗雷迪的溺尸。此刻,他们深知自己正在被“真实的历史”吞噬。
许多年后,人到中年的历史教师汤姆人生陷入困境:妻子玛丽变成精神崩溃的窃婴者;他自己也将被学校辞退。为了找出人生何处出了差错,他开始追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命历程。
在他最后几堂历史课上,面对学生们对历史的质疑,他抛开宏大叙事的历史,讲起了自己活生生的个人史,讲述自己现下的危机是如何植根于他的¬¬青春期经历、他的家族史、芬斯区的沧桑乃至整个人类史,讲述一个人如何被时间攫住,成为历史的俘虏。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 豆瓣
作者:
沈国威
中华书局
2010
- 2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是讨论语言接触、词汇交流的著作,但著者把语词的问题放在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去分析。西学东渐、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留日热潮……历史的潮涌与新词译词的诞生得到了明确的阐述。历史学可以通过时代关键词的形成透视出近代的脉动;词汇学亦可从近代新知识在欧中日三方的环流中把握概念的引介和语词借贷的关系,并进而审视“新国语”形成的历史。大处着眼,细处着笔,此书之胜人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