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短歌行 豆瓣
作者: 锺文音 2013 - 5
台湾百年物语三部曲《艳歌行》、《短歌行》、《伤歌行》,锺文音最具野心的恢弘巨作。
兵荒马乱中时局变了,物欲横流中时局又变了,平淡如腐水的日子里时局又偷偷变了……小人物终究还是小人物啊。
台湾百年家族物语三部曲(《伤歌行》《短歌行》《艳歌行》)以“锺小娜”为线索人物,作者笔下的台北都会女子的情欲癫狂与纠结,落魄愤青的壮志未酬,沧桑阿嬷的欷歔凋落,一一诉说这些小人物与命运的挣扎。这是一次无力的控诉:这些小人物,在时代的变迁中,有人来了,又走了,终归是渺小的甚至腐朽的,可是,她们又是曾经有血有肉的,活得鲜亮如晴天的……
世上所有的病,都是欲望的表现,不管得病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族……《短歌行》这个故事从1940年代台湾光复后,锺氏家族一个回到故土台湾云林乡下的留学生锺声的故事说起……
2013年6月1日 想读 鍾文音。“台湾百年家族物语三部曲(《伤歌行》《短歌行》《艳歌行》)以“锺小娜”为线索人物,作者笔下的台北都会女子的情欲癫狂与纠结,落魄愤青的壮志未酬,沧桑阿嬷的欷歔凋落,一一诉说这些小人物与命运的挣扎。” 目录像诗!
当历史可以观看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冯克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5
2013年5月出第一版,此次新版增订3篇访谈录,分享老照片的19个专辑,冯克力主编《老照片》100辑同步亮相——多年来征集、编辑老照片的亲历亲闻,“照片遭遇之种种”,老照片被抄检、被藏匿、被销毁、被涂改的历史。从影像中“观看历史”,以历史的维度重新“观看照片”,感知存留在照片中个体生命的温度,丰富我们 共同的集体记忆。
收入图片112幅,蔚为大观的“家国”影像——有颠覆了历史教科书中已有叙述的、“让历史成见尴尬的照片”,有新华社的档案图册里当年被批示为“不宜发表”的照片,有原本由国外教会拍摄保存、后被归于“敌伪档案”的老照片,有属于市井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日常民国”。
2013年6月1日 想读 冯克力征集老照片的故事。
冰菓 豆瓣
氷菓
7.9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米泽穗信 译者: 方宁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 - 6
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变成了密室的教室,每周必定会被借走的书,坚称本应存在的文集并不存在的少年。以及在名为《冰菓》的文集中所隐藏的,33年前的真实——
尽量不让自己与任何事情扯上关系的“节能”少年折木奉太郎,因为诸多原因而不得已加入了古籍研究社。之后,受同个社团的成员所托,他接连解开了潜藏在日常中的不可思议谜团。爽朗但又带有一丝苦涩的青春推理“冰菓”系列(又名“古籍研究社”系列)开幕!纪念碑一般的出道作!!
2013年6月1日 想读 [日] 米泽穗信 . 冰果的小说。
时时刻刻 豆瓣
The Hours
8.1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坎宁安 译者: 王家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弗吉尼亚•伍尔夫,受严重的精神衰弱症影响,正在构思她的新作《达洛维夫人》;
克拉丽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纽约的出版编辑,被诗人好友托马斯称为“达洛维夫人”,她为托马斯举办了一场晚会,当晚却目睹了托马斯跳楼自杀;
布朗太太,二战后住在加州的家庭主妇,《达洛维夫人》的读者,渴 望摆脱索然寡味的生活。
三个女人的一天,构织成一部关于人的失落、绝望、恐惧、憧憬和爱的作品。坎宁安凭借三人之间的微妙联系,将三个时代的并置于同一时间维度里,通过平行叙述来思考女性的价值、生活的本质。
————————————————————
一位美国作家展现美国生活的杰作。——普利策奖颁奖词
丰富、优美的场景相互连接……这是一部精湛的成功之作。这本书另一个巨大的成功还在于,他让读者相信,深刻共享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思想是可能的,文学能向人们展示如何生活,以及应该向生活要求些什么。——《出版人周刊》
《时时刻刻》是一本能提升境界的书,坎宁安的写作精彩绝伦。——《星期日独立报》
引人入胜,充满想象力和人性的关怀。——《观察者》
2013年5月31日 想读 “三个女人的一天,构织成一部关于人的失落、绝望、恐惧、憧憬和爱的作品。坎宁安凭借三人之间的微妙联系,将三个时代的并置于同一时间维度里,通过平行叙述来思考女性的价值、生活的本质。”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豆瓣
作者: 葛兆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这里集结了自2003年后七八年间,葛兆光先生在北京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给博士生讲的“思想史著作选读与研究”一课的录音整理稿。据听过这门课并且参与讨论的一些博士生说,这样的阅读和讨论对他们很有用,葛先生借几位海外学者,如包弼德、余英时、沟口雄三、艾尔曼等有关中国思想史或文化史著作的阅读,对海外中国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通过并不多的若干个案,参悟了海外中国研究的一些特别的背景和理论,经过对这些论著的批评性考察,让学生看到了中国学界的不足和长处。更主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2013年5月31日 想读 葛兆光讲座集。
虚言少年 豆瓣
虚言少年
6.8 (8 个评分) 作者: 京极夏彦 译者: 中森 新星出版社 2013 - 5
人生中无与伦比的、光辉灿烂的、充满无限美好回忆的时代被称为青春——开什么玩笑,那种东西怎么可能存在!
我叫内本健吾,是个身材微胖、不想受欢迎、没什么干劲儿、形同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一般、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少年。我没有上天入地的惊人壮举,也没有志在四方的雄才大略,只有两个极为合拍的损友,整天也只是坦然享受着平凡的日常生活。硬要举出我的特长的话,那就是——
我,会说谎。
没错,我就是毁掉青春纯美假象的,虚言少年。
日本当红作家京极夏彦的最新小说集。《三万米》:教室中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同班同学的哥哥居然从三万米高的悬崖上坠落……《向着月亮咆哮》:班级联欢会召开在即,作为压轴节目的短剧还没有确定要演什么,看起来模仿当红的电视剧最个不错的选择……《狐偶狸》:新的占卜游戏流行开来,当然这 是不被允许的,禁令一出,大家的烦恼该找谁倾诉呢……等等,七个色彩各异的短篇故事,珠玉的作品集!
2013年5月30日 想读 京极夏彦 :“没错,我就是毁掉青春纯美假象的,虚言少年。”
来日方长 豆瓣
The Future Lasts Forever: A Memoir
8.6 (1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路易·阿尔都塞 译者: 蔡鸿滨 / 陈越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5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十六日,早上八九点,一个身穿睡衣的男子冲出房间,跑进巴黎高师的庭院,发狂地叫喊着:“我扼死了埃莱娜,我扼死了我的妻子。”
这出荒诞悲剧的主角即是名满天下的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他是法国最具原初思想也最受争议的知识分子之一,亦是“二战”后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他是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旗手,被誉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奠基人。
然而,所有的名誉与成就在这一天崩坍了——“阿尔都塞主义随着阿尔都塞一起死了”!而法院“不予起诉”的判决更引起了舆论的愤怒与声讨……
从悲剧发生到辞世的十年,阿尔都塞的晚年罕为人知。这部自传不仅深刻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更是凝结了哲学家整个人生的精粹: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试图从内部记录、反思自己的疯狂,既详析了自己的成长、学习与研究经历,亦描述了当时的巴黎高师与整个时代的精神氛围。
这是一部自传,也是一部编年学术史,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与罪责的惊世忏悔录。
2013年5月30日 想读 路易·阿尔都塞自传。
百器徒然袋 : 雨 豆瓣
8.4 (17 个评分) 作者: 京极夏彦 译者: 王华懋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6
《百器徒然袋--雨》,是以正传中的主角之一榎木津礼二郎为核心人物展开的三个中篇故事。榎木津在正传中,凭借能够看见他人记忆的特殊能力,与京极堂一起破除迷障,祛除妖邪;而在这部以他为主角的中篇里,京极堂则退居二线,配合榎木津异想天开的破案思路,完成了"鸣釜"、"瓶长"与"山颪"三个推理故事。榎木津在本作中的表现更加恣意奔放,令人既感痛快,又觉治愈。
2013年5月30日 想读 能看见他人记忆的榎木津与京极堂一起推理破案的故事。
希腊思想的起源 豆瓣
作者: [法] 让-皮埃尔·韦尔南 译者: 秦海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本书描绘了从迈锡尼王国到民主城邦、从神话的没落到理性知识的诞生的演进历史,并对这一思想变革提出了一种总体分析、阐释。
2013年5月30日 想读 via Lise。
黄河青山 豆瓣
7.6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译者: 张逸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2
《黄河青山》是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本书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
2013年5月30日 想读
裸体午餐 豆瓣
7.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威廉·巴勒斯 译者: 马爱农 作家出版社 2013 - 5
●一个混乱而迷幻的世界,“垮掉一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毒品文学”的最高境界。大卫•柯南伯格经典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译者马爱农,《哈利•波特》系列的译者之一。
【内容简介】
《裸体午餐》被文学史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书名来自凯鲁亚克的 一个提议,意为在正午凝固的时刻,每个人都看见每把餐刀尖上插着什么。它不仅重新界定了文学的定义,也重新界定了美国文化。《裸体午餐》描述一个毒瘾者漫游纽约、墨西哥、摩洛哥的丹吉尔等城市的令人胆寒的故事,可以 把它看做一段关于堕落、暴力、残酷和妄想的游记。将这些碎片汇集在一起的是成瘾这一主题,巴 勒斯称之为“需求的代数”,他用对海洛因越来越强的需求来比喻各种对控制的需求,无论是性、政治还是社会性的控制。
作者使用了一种称为“剪裁法”的写作手法,风格新颖独特,并夹杂了大量典故、方言、俚语、黑话、双关语、文字游戏等,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该书被评为《时代周刊》英文百大小说,并于1991年被大卫•柯南伯格翻拍成同名电影。
2013年5月29日 想读 via 豆瓣菜。
人类学入门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约翰·奥莫亨德罗 译者: 张经纬 / 任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4
在现今这个多元世界中,学习文化人类学能让所有学生洞悉、探索我们置身其中的千差万别的世界。本书将人类学家的思考方式归结为11个问题,每章都以作者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亲身经历开篇,并在文中进行详细剖析,生动地讲述了人类学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人类学研究人类行为和观念的 方法,学会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本激动人心的新书引出了文化人类学思考方式的核心方式,并通过十一个问题让它们浅显易懂,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每个简短章节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并附有练习和课堂演示,是一本上佳的人类学通识教科书。
2013年5月29日 想读 via 蘑菇豆丁。
Rethinking the Human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豆瓣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rld Religions 2010 - 6
In our globalized world, differing conceptions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values raise questions as to whether universal and partisan claims and perspectives can be reconciled, whether interreligious and intercultural conversations can help build human community, and whether a pluralistic ethos can transcend uncompromising notions as to what is true, good, and just. In this volume, world-class scholars from religious studies, the humanitie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explore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through a multiplicity of lives in time and place as different as fourth-century BCE China and the world of an Alzheimer patient today. Refusing the binary, these essays go beyond description to theories of aging and acceptance, ethics in caregiving, and the role of ritual in healing the inevitable divide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ideal.
2013年5月28日 想读 Arthur Kleinman, "Caregiving: The Divided Meaning of Being Human." via 人类学课堂阅读righteous doperiend 论文。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8.7 (305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魏然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6
★马尔克斯自认为掌控得最好的作品。
★这是一个残忍的犯罪故事,一部极具张力的小说,为此我写了三十年。——加西亚•马尔克斯
★它综合了我以往所有作品的元素,我希望写的东西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
“凶手千方百计找人阻止他们行凶,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漠视、旁观。”
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我如此急切地想要讲述这桩案件,也许是它最终确定了我的作家生涯。”
1981年,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马尔克斯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
此时的马尔克斯,为抗议独裁统治,已经进行了5年文学罢工。然而为完成这一作品,他打破誓言,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次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3年5月28日 想读 马尔克斯1981年作品。“30年对一宗命案的调查与思考。”
天狗面具 豆瓣
天狗の面
作者: [日本] 土屋隆夫 译者: 张剑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 6
所谓宗教,究竟是灵魂的救赎之道,还是别有用心者掩饰恶行的最佳借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民风淳朴的伏牛村惊现“神迹”——天狗堂的孤女阿铃,突然获得超乎人类智慧的巨大灵力,变成真正的天狗大人!更有人以亲身经历,证明她确有“登天下瞰”之术!新到该村上任的土田巡查对此事无比好奇,忍不住跑去天狗堂一窥究竟,哪知竟撞上一宗命案。近来和村长不睦的村议员池内市助,正一动不动地躺在阿铃脚边,半边脸上沾满了血。
以天狗堂命案开端的三起连环杀人案件、自称“天皇”且随意任命“内阁大臣”的疯癫男子,还有“天狗大人”阿铃那神秘莫测的异能,让众人陷进无法回头的魔障。
狂热的宗教信仰结合对政治利益的热切渴望,致使普通人沦为一旦利用后便再无价值的可遗弃道具。而这个染满鲜血的复仇故事,正是始自道具被遗弃后的深深哀怨。
2013年5月28日 想读 宗教与推理。
今昔物语集(全两册) 豆瓣
译者: 北京编译社 译 / 张龙妹 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4
《今昔物语集(本朝部插图本)(上下)》是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共三十一卷。因每卷开头皆有“今昔”之字,故书名称“今昔物语集”。内容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与因果报应之思想,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
此物语系相对于当时广泛流传有关贵族社会生活之物语及正统王朝文学之日记类而撰,故为了解当时逐渐抬头的武士与庶民生活、思想之重要资料,且为后世镰仓时代之宇治拾遗物语与古今著闻集等说话文学之创作源泉。《今昔物语集(本朝部插图本)(上下)》对于后世文学之流传,具有极重要之地位,若以其集说话文学之大成的性质而言,则更具世界文学之价值,故被视为文学素材之宝库。
2013年5月27日 想读 via 亦晨。
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 豆瓣
作者: 盖伦 译者: 何兆武 / 何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 - 4
《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问题:工业社会的社会心理问题》中,德国著名哲学家阿诺德·盖伦以社会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独创性地提出了一套社会心理学理论,并把他的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当前社会,透彻分析了人类当前所处的立场。他认为,以往几千年的传统社会是一种稳态的农业社会,具有各种各样的稳定制度,但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类告别了那种宁静的常规社会,打破了那种稳定的制度,步入了一个节奏快、变化大的现代社会,而人类的精神、思想、伦理等都将在这种未定型的社会中被迫迎接这一巨大挑战。人类在挑战这一巨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冲突,因此也产生了各种心灵危机。现代文明的内在矛盾及其所造成的人类心理失调,并不是人类文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危机,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坐标系的危机。对于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期待任何一部著作能够给出最后的回答,但盖伦在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的同时,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独特见解,相信他的这些见解定会给我们以启发。
2013年5月27日 想读
正义的理念 豆瓣
The Idea of Justice
作者: [印度] 阿马蒂亚·森 译者: 王磊 / 李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 6
《正义的理念》是自《正义论》(约翰•罗尔斯著)问世以来,有关正义的最重要的论著。我们为什么需要正义的理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正义理论?阿马蒂亚•森认为:我们需要超越,而不只是停留在对于不公正的直观感受上;我们必须通过理智的审思来对我们日常感受到的不公正进行批判性考察,才能确定我们目睹的悲剧是否可以成为谴责的依据,才能将不可抗阻的灾害与本可预防而未能阻止的人祸区分开来,才能将我们的视野由对于惨状的单纯观察和施救,转向对于其中不公正现象的深刻分析和解剖。 森还明确指出,研究正义问题,需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的探讨上;需要关注如何减少不公正,而不是局限于寻找绝对的公正;我们的视野可以遍布全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的边界范围以内。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把正义以及与此相关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思想贴上西方世界的标签。
阿马蒂亚•森的正义理念:
● 我们需要寻找的并非是绝对的正义,而是致力于减少明显的非正义。
● 正义需要关注实际的生活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制度和规则上
● 正义需要允许多种不同的正义缘由的同时存在,而不是只允许一种正义缘由的存在。
● 正义应强调公共理性和反思,而不是寻找一成不变的公理性答案。
● 正义需要“开放的中立性”,需要超越地方、国家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评价一国内部的公正。
2013年5月23日 想读 《正义的理念》是自《正义论》(约翰•罗尔斯著)问世以来,有关正义的最重要的论著。 阿玛蒂亚·森 :98年诺奖经济学获得者。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Becoming an Ex 豆瓣
作者: Helen Rose Fuchs Ebaug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 6
The experience of becoming an ex is common to most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Unlike individuals in earlier cultures who usually spent their entire lives in one marriage, one career, one religion, one geographic locality, people living in today's world tend to move in and out of many roles in the course of a lifetime. During the p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persistent interest in these "passages" or "turning points," but very little research has dealt with what it means to leave behind a major role or incorporate it into a new identity. Helen Rose Fuchs Ebaugh's pathbreaking inquiry into the phenomenon of becoming an ex reveals the profundity of this basic aspect of establishing an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life.
Ebaugh is herself an ex, having left the life of a Catholic nun to become a wife, mother, and professor of sociology. Drawing on interviews with 185 people, Ebaugh explores a wide range of role changes, including ex-convicts, ex-alcoholics, divorced people, mothers without custody of their children, ex-doctors, ex-cops, retirees, ex-nuns, and--perhaps most dramatically--transsexuals. As this diverse sample reveals, Ebaugh focuses on voluntary exits from significant roles. What emerges are common stages of the role exit process--from disillusionment with a particular identity, to searching for alternative roles, to turning points that trigger a final decision to exit, and finally to the creation of an identify as an ex.
"Becoming an Ex" is a challenging and influential study that will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sociologists,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members of self-help groups such as Alcoholics Anonymous and Parents Without Partners, those in corporate settings where turnover has widespread implications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for anyone struggling through a role exit who is trying to establish a new sense of self.
2013年5月22日 想读 好有趣啊!去图书馆搞本!
卑微的套套 豆瓣
The Humble Little Condom: A History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科利尔 译者: 姜玢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4
《卑微的套套:安全套进化史》作者安妮·科利尔采撷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安全套这个小玩意儿的无数性感片段,以一种不露声色的幽默,展现了人类自古至今对于使用安全套的种种纠结心理,她通过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历史文本、民间段子、小说诗歌、政治斗争、法律诉讼、道德辩论、商业贸易等不同切面,对这个小小的套套的历史做了全时空的建构。
2013年5月22日 想读 ha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