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と快楽主義者 - 标记
濹东绮谭 豆瓣
作者: [日] 永井荷风 译者: 谭晶华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1
《永井荷风小说精选:濹东绮谭(套装共2册)》选录了《濹东绮谭》、《各显神通》、《隅田川》、《两个妻子》、《积雪消融》等5个中短篇小说,均为永井荷风的代表作,内容多描写艺妓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
2018年10月3日 想读
阳台 豆瓣
8.4 (30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热内 译者: 程小牧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 - 8
在一所名叫“大阳台俱乐部”的高级妓院里,顾客扮成自己最渴望成为的人物:主教、法官、将军等;穿上自选的戏服、念着自编自演的台词,对为自己配戏的扮成罪女、女贼、母马的妓女们大施淫威……妓院之外正在发生革命暴动,法院、教会、王宫被攻陷摧毁,在一片混乱中,妓院里的假法官、假将军、假主教被拥立为真的,而妓院老鸨伊尔玛夫人则摇身一变为女王。
2018年9月30日 想读
哲学研究 豆瓣
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8.8 (18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译者: 陈嘉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哲学研究》讲述了: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唯一创造了两种不同哲学而又各自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者则以《哲学研究》为象征。《哲学研究》告别了传统西方哲学以理想语言为基础、试图探索语言本质的静态逻辑构造论,重新将语言哲学捡回到日常语言中,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功能作用作为出发点。他所提出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类似”对语言哲学的发展贡献基本。《哲学研究》译者陈嘉映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译者。《哲学研究》直接译自维氏的德文原本,因而是迄今中国最贴切、最准确的这一哲学名著的译本。
2018年9月30日 想读
逻辑哲学论 豆瓣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9.1 (33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译者: 贺绍甲 商务印书馆 1996
《逻辑哲学论》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所有哲学史上争论的问题都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只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这种思想对后来分析哲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2018年9月30日 想读
小偷日记 豆瓣
作者: [法] 让·热内 译者: 李伟 / 杨伟 花城出版社 1992
2018年9月26日 想读
寺山修司少女诗集 豆瓣 谷歌图书
寺山修司少女詩集
7.5 (35 个评分) 作者: [日]寺山修司 译者: 彭永坚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寺山修司少女诗集
眼泪
是人类自己做出来的
最小的海
——寺山修司
————————
被遗忘的少女,住在港湾红色的小屋里。她所做的事,只是每日夕阳西下之时前往海边,录下海水的声音。寺山修司将映入这名“少女”眼眸与心底的景象,以爱之名撰写成诗。
《寺山修司少女诗集》是寺山修司的经典诗作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分别是《海》《我作的童谣》《猫》《我是男孩时》《恶魔的童谣》《人偶游戏》《爱》《花诗集》《时而如没有母亲的孩子》。每个篇章内含多首小诗及散文诗,延续了寺山修司一贯的独特想象力、无边知识量,集猎奇、幻想、实验、浪漫于一身。
2018年9月11日 想读
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 豆瓣
Sei Personaggi in Cerca d'Autore. Enrico IV
8.6 (28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路易吉·皮兰德娄 译者: 吴正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意大利伟大的戏剧家皮兰德娄因“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剧作既有心理深度,又富于哲理内涵,具有强烈的感官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刺激性。他不以人物的遭遇来说明人物性格的形成,而是截取人物生活中某一时刻的特殊处境,表现人物特有的感受和独特的思想,勾画出人物的灵魂。
怪诞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是使剧作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扛鼎之作,作品运用“戏中戏”的形式,平行地展开了两个主题:“角色”的故事是主要主题,这个主题不是为了讲述一个陈旧的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而是为了对造成“角色”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最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人本身的存在。另外一个主题即对于戏剧本质的探讨,一举澄清了舞台与真实、形式与本质的关系。
悲剧《亨利四世》是皮兰德娄的另一部杰作,它并非一部记述那位伟大的罗马皇帝丰功伟绩的雄伟历史剧,而是描写一位只能隐身于一个历史假面之后的现代青年的灵魂悲剧,深刻地揭示出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个人为寻求自我价值所作的痛苦挣扎。
“皮兰德娄对戏剧的贡献可以同乔伊斯对小说或毕加索对绘画的贡献相媲美。”
——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
“皮兰德娄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思考的一代,不仅是他本国的,而且是整个西方世界思考的一代。这一代是受弗洛伊德影响的第一代人,是开始重新估价现代环境中的个性之谜的一代人。”
——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诺里斯·霍顿
2018年9月9日 想读
黑暗的心 吉姆爷 豆瓣
Heart of Darkness Lord Jim
作者: [英]康拉德 译者: 黄雨石 / 熊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4
在《黑暗的心》中,海员马洛讲述了他早年在非洲刚果河流域行船时的一段经历。讲述的核心是一个叫库尔茨的白人殖民者的故事,一个矢志将“文明进步”带入野蛮的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故事。在接近库尔茨的过程中,作者借马洛之口向我们描述了一副令人感到压抑的浓墨重彩的非洲大陆腹地的图景。
在《吉姆爷》中,年轻有为的“帕特纳号”大副相信自己能够为了海员的职责和荣誉献出生命,这份坚持在确认船马上就要沉没的那一刻被本能打败了,他纵身跳进了他所鄙视的同事们准备好的小船。背负着这个道德重负,他顶着“吉姆”这个假名字沿着海岸线流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马来人的居住地,凭借自己的才干成了当地人口中的“吉姆爷”。然而,关于荣誉和责任的难题并没有放过他,这一次,他如愿把自己的生命供在了祭台上。
2018年9月5日 想读
电影书写札记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贝尔·布烈松 译者: 谭家雄 / 徐昌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9
《电影书写札记》是布烈松唯一的著作,是作者二十余年对“电影书写”进行的点点滴滴思考的集结。作者认为“电影书写”与时下的电影不同。电影是一种舞台剧的再现,抹杀了摄影机的独特性。而摄影机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复制舞台剧,而在于它严格捕捉到肉眼见不到而又为电影作者提供了极具潜力的组合要素,让电影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及声音的组合,令镜头所捕捉的现实片从现实的层面转化为真的层次。所以,作者视演员为模特,他们的作用不是演活某个角色,而是让人们通过他们的不露痕迹的言行进入他们的内心存在状态,这远比实际的戏剧冲突更能感动人。与其说影像再现了某种现实,倒不如说它们激发了某种想像。因此看似平谈的影像在适当的组合下就会造出神奇。作者不困于电影题材,更揭示了其他创作活动。其反思由技进手道,阐述预知、等待、诱导、亲近等艺术,颇具电影伦理学之论。
2018年9月3日 想读
服バカ至福本 豆瓣
作者: 香取慎吾 集英社 2014 - 1
こよなくファッションを愛し、芸能界一、二を争う“服バカ"として有名な香取慎吾。
このたびはその膨大な数の私服アーカイブをすべて紹介する、豪華ファッションブックが完成。
本人出演のオール私服によるファッションストーリーに加え、スタイリスト祐真朋樹との“服バカ"対談も収録。
【服バカ3大特典】
1 香取慎吾×MAISON KITSUN オリジナルコラボTシャツ
慎吾の書いた絵がプリントされた、パリブランドメゾンキツネとのアートコラボT
2 ファッションスペシャルDVD「慎吾の2880ミニッツ」
撮影2日間の慎吾に密着お宝DVD
3 慎吾の私物プレゼント応募券
慎吾が選んだ、10点を、プレゼント
【初回入荷限定2大特典】
★慎吾に密着、お宝メイキングフォトポストカード
★慎吾のファッショントークイベント応募券
2018年8月9日 想读
恶棍来访 豆瓣
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
5.9 (8 个评分) 作者: (美)珍妮弗·伊根 译者: 张竝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 5
●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双料作品。
●珍妮弗•伊根凭本书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妮弗•伊根,对“时间、命 运与情感”的透析、嘲讽和感悟。
●如果当初珍妮弗•伊根没有选择对乔布斯放手,今天的结局又会怎样?
●被美国书评界誉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
●最具实验性的魔方体“Magic cube”后后现代 “post-post modern”小说。
●最具脑力、逻辑、时空转换想象力的小说。
●一本由13个精彩短篇错位组合而成的长篇伤感之作。
●针对本书最具实验性的第十二章,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横扫欧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这是一本“探讨情感、时间与科技之谜”的人性之作。它分为Part A 和Part B两个部分,Part A 由六章组成,Part B由七章组成。A、B两个部分犹如一张音乐唱片的两面,其中的十三章犹如唱片中的不同曲目,它们相互独立,描写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同时又以音乐为主线将不同的人物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音乐产业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突出了在时间的流逝中理想的幻灭、情感的起落与音乐产业的兴衰等主题。这一些在小说书名中似乎难见端倪,相反,这个书名倒让我们感到更加困惑。但是,倘若读完小说,这种困惑就会顿时消散,并不得不佩服作家的独具匠心。
全书用13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片段13个“曲目”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位身染盗窃癖的女秘书;一位在采访时试图非礼女明星而为此坐牢数年的八卦杂志记者;一位事业上遭受挫败之后铤而走险的前公关经理;一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唱片公司监制;还有这位监制的老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业老大;此外还有当年那群中学生中的摇滚明星、如今却落魄成一位清洁工的不得志中年人;一群迷恋摇滚乐的70年代中学生;两个热衷于研究摇滚乐和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零零后)少年………这些看似独立而又个性化的人物故事犹如各个精彩曲目散落在全书的十三个章节之中,作者用音乐这条主线巧妙地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的辛酸流变、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一代摇滚青年的青春与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兴衰、起落与幻灭。所有人的生命,情感,梦想无不刻上了时间“恶棍”的无情烙印。
伊根用《恶棍来访》向读者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展开全部)
2018年7月23日 想读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豆瓣
作者: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译者: 王希苏 / 常晖 漓江出版社 1990
本书选择了布罗茨基的前期、近期短诗、组诗、长诗84篇,反映他个人生平和文艺思想的散文、评论、演讲8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完整的布氏选本,展现了这位经历坎坷终成大业的诗人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的奋斗历程。
2018年5月30日 想读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四十一首 豆瓣
作者: [美国]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译者: 黄灿然 副本制作 2008 - 6
布罗茨基是用头脑写作,这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写作是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和冲突的,后者在最好的时候,就是原创性爆发,是诗歌的根本。可是原创性何其难得,有一点小经验,哪怕大经验,并不意味着有原创性,甚至可能与原创性背道而驰。只有原,而无创,那是低级散文。布罗茨基是用头脑写作的最高级别者,他表现得最好的时候,其创新和发明直抵原创性——这是他令人精神振奋的核心,其难度之高,岂止是一般原创性诗歌可以匹比的。
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倾向于智力写作和欣赏,或倾向于经验写作和欣赏,即是说,无论你是技巧派或生活派,布罗茨基都可能有与你重叠之处——当然,这要看你是否够得着去重叠。我们尤其不要忘记,布罗茨基本人的生活基础,比大多数人都要坚实得多。(黄灿然)
这个小集子,是黄灿然先生拟整理过去所译外国诗人作品的计划的第一本。他分三个阶段来译布罗茨基,顺序刚好是倒转的:最早译他后期作品,第二次译他中间作品,最后译他早期作品。在整理过程中,译者又一边重读一边补译了他各时期的一些诗,其中两首诗有两个版本。因此,《诗四十一首》(布著的)也可以称为《诗四十三首》(黄译的)。
2018年5月30日 想读
屈服 豆瓣
Soumission
作者: 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 译者: 嚴慧瑩 麥田出版公司 2017 - 9
龔固爾文學獎得主韋勒貝克震撼全法之作
「一個新的機會在我面前展開,這將是開創第二生命的機會。」
上市數小時後即發生「查理週刊」槍擊事件
巫師預知式手筆再現╳戳破「伊斯蘭恐慌」
一週內狂售12萬冊的騷動之書
是小說家的虛構,也是成像於文字的現實倒影。
是有待印證的預言,也是朝未來無盡延伸的現在進行式。
政治與藝術的巧妙同步
當今最具爭議性,繼卡繆、沙特之後最誠實質問生存意義之文學大家。
2022年,伊斯蘭政黨在法國總理大選中獲勝──
反抗者們,和解的時候到了,
迷途者們,第二段生命即將啟程……
楊凱麟|專文導讀、嚴慧瑩|譯序
麥田「litterateur」新書系第一波
▍內容簡介
他沒有牽絆,沒有家累,只有幾張帳單和一份教職標記他在城市裡的位置。
父母死了,女孩們在他的床邊來去,即便如此,生命也好像沒有什麼值得挽留。
他似乎離自殺不遠了,但又還未墜落至深淵的底端。
只不過是活著的欲望開始漸漸衰退,漸漸抵抗不了這個世界──
這個為選戰沸騰昂揚、為立場喋喋不休、為戰爭全力以赴的世界。
二○二二年,伊斯蘭教首領當選法國總統,
世界就要變了,他的生命也隨之震盪……
法國文壇最惹人議論的「壞痞子」韋勒貝克再度出擊,依舊占據媒體版面。這一回新書出版才過幾個小時,就發生震驚全球的「查理週刊」事件,韋勒貝克巫師式的預知寫作再度勾勒出法國人不敢直言的「伊斯蘭恐慌」。書名隱含「何不和解」的訊息彷彿戳破了沒有人願意承認的憂慮。除此之外,還有他始終勇於直視的難題──生之意義的淡出、反英雄的掙扎。在本書中我們將在起伏不定的政局擺盪中,看見文明根系之虛無,生存意義之輕微,在茫茫荒漠中了無方向地打轉。
2018年5月25日 想读
加缪和萨特 豆瓣
作者: (美)罗纳德·阿隆森 译者: 章乐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4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无从读到一个叙述阿尔贝·加缪和让-保尔·萨特之间的关系的完整故事。他们在冷战进入高潮时期戏剧性的决裂,就像冷战冲突本身,要求那些追踪其来龙去脉的人选择立场,而不去梳理其悲剧性的错综复杂。现在,罗纳德·阿隆森利用新的资料来源,以长达一本书的篇幅,写出了有关这段20世纪最著名的友谊及其终结的第一部长篇记录。
阿尔贝·加缪和让-保尔·萨特于德占法国期间的1943年第一次见面,很快成了朋友。他们结成了思想和政治的盟友,随巴黎的解放一夜之间名满天下。作为剧作家、小说家、哲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编辑,两人似乎无所不在,战后每一家法国媒体惟其马首是瞻。然而,东两方关系给他们的友谊注入了紧张,两人的成长路径遂渐对立,开始在哲学、知识分子的责任以及有必要或有可能进行何种政治变革的问题上产生分歧。
当加缪和萨特先后接掌了本方公众代言人的权柄,一场历史性的摊牌即成势所必然。萨特信奉暴力为一条变革之路,而加缪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最终导致了1952年残酷而极其公开的决裂他们从此断绝了交往,只是继续间接地相互攻讦,直到1960年加缪逝世。
在一份以细致入微、持论公允见长的报告中,阿隆森川编年体叙述了这个迷人的故事,表现了加缪和萨特如何从一见钟情到反目成仇,并在决裂以后继续关注对方。《加缪和萨特》熔传记和思想史、哲学激情和政治热情于一炉,将使每一位对两位伟大作家或令他们一刀两断的世界—历史命题感兴趣的读者心醉神迷。
2018年5月16日 想读
只是孩子 豆瓣 Goodreads
Just Kids
9.2 (86 个评分) 作者: [美] 帕蒂·史密斯 译者: 刘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这是爱的夏天,也是躁动的夏天,一次在布鲁克林的偶遇,将两个年轻人引向了艺术、奉献和启蒙的道路。
日后,帕蒂·史密斯会成为一名诗人和表演者,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则将自己极具挑衅的风格对准摄影。而此时,他们只是两个饥肠辘辘的年轻人,在城市中穿行,被纯真和热情所裹挟。从科尼岛到 第四十二街,他们感受着城市的脉搏,并最终来到“马克斯的堪萨斯城”。——在那著名的圆桌旁,“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已身影不再,但他的王室成员们仍在此接受朝拜。
1969年,人类登月之年,他们驻扎进了切尔西旅馆,并很快融入这个由声名狼藉者和名声显赫者所组成的社群,结识了当时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和各式各样的边缘异客。
这是一个各种意识都分外高涨的时代,诗歌、摇滚、艺术和性别政治的不同世界,在彼此碰撞、炸裂。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两个孩子约定,要看顾彼此。他们是斗志昂扬的浪漫主义者,将自己完全献身于创作,并被对方的梦想和渴望所点燃。在饥饿的年月里,他们轮流为对方提供着激励和养料。
《只是孩子》以爱情故事开始,以挽歌结尾。它是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纽约的一次礼赞,那时,这座城市正在逐渐发展为西方世界的文化之都。这本书记述了它的富庶和贫穷,也描摹了它的混混和恶棍。它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神话,勾勒出一幅正在向上攀登的年轻艺术家的画像,而预示着名望降临的序曲也随之奏响。
2018年5月9日 想读
悶悶不樂的漱石 豆瓣
作者: 作 / 關川夏央 / 畫 / 谷口治郎 译者: 方承易 尖端 2000 - 8
這是由關口夏央 , 谷口治郎兩位大師耗費十一年的時間用心考據 , 細心堆砌 , 榮獲日本手塚治虫文化賞的不朽之作 . 全書共分五部 , 描繪日本凜冽的近代生命多彩多姿的明治人生活 , 把夏目漱石 , 森鷗外 , 石川啄木 , 幸德秋水 , 這些近代的先驅 , 以最鮮明的表現方式 , 呈現給全世界的讀者 !
2018年4月11日 想读
福楼拜小说全集(上中下) 豆瓣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李健吾 / 何友齐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9
《福楼拜小说全集(上中下)》的主要内容是:福楼拜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本套书是他的小说全集,《全集》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收《包法利夫人》及《萨朗波》;中卷收《情感教育》及《圣安东尼的诱惑》;下卷收《三故事》及《布瓦尔和佩库歇》。
2018年3月15日 想读
南十字星共和国 豆瓣
8.7 (21 个评分) 作者: 费·索洛古勃 / 瓦·勃留索夫 译者: 刘开华 / 周启超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2
俄国象征派中短篇小说的精华结集,收入费·索洛古勃、瓦·勃留索夫和安德列·别雷三位著名诗人、小说家的作品十九篇。
费·索洛古勃在其小说创作中将梦幻、魔幻的层面与现实、自然的层面糅合得水乳交融,将文学的假定性痕迹、虚构性品质深深地掩藏起来,使小说的叙述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 中不动声色地过渡。
瓦·勃留索夫“写情境的短篇小说”,其关注点集中在事件的“奇特性”上面,作者不关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不是独立自主,人物形象随情节而动。
安德列·别雷在西方被看作20世纪俄国小说家中最杰出的天才,他的小说甚至被视为“划时代”的现象。
索洛古勃“用平稳而带有教训味道的语调讲述最恐怖和最荒诞的事物”。——霍尔索森
勃留索夫是“俄罗斯最有文化修养的作家”。——高尔基
别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家”。——雅·尚达
2018年3月9日 想读
未完成的肖像 豆瓣
Unfinished Portrait
7.2 (5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黄芳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7
作品阐述的是某些破坏力最强、最激烈的爱的形式──露莎琳/克莉丝蒂的独生女。人心险峻不限于谋杀,光是家庭里、情人间的心里波澜就足以让任何一个故事惊心动魄,让你像读谋杀故事一样屏息以待。克莉丝蒂留给世人仅有的,也是她自称"非写不可"的六个爱的故事之一,是公认的克莉丝蒂前半生自传/私小说。
2018年2月13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