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と快楽主義者 - 标记
俄罗斯的良心 豆瓣
作者: 乔治·尼瓦 译者: 孙超 新星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俄罗斯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的重量级传记,由欧美最重要的斯拉夫学者乔治·尼瓦花费三十年时间写成,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他孤身战斗的一生和思想的剧烈变化。
该书将索尔仁尼琴四十余年的创作融入到其充满斗争精神的人生历程中,不但向读者展示了作家坎坷而又不凡的一生,而且以俄罗斯文学传统为参照,详细地梳理了作家的艺术美学价值、独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017年1月7日 想读
豆瓣
作者: (波兰)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译者: 明书 接力出版社 2013 - 11
大家一拿到这本书就会被书页上的一对洞洞所吸引:这是什么?喔,是眼睛呢!但翻过页去,马上就会发现,眼睛的瞳仁原来是画面里的花蕊、衣服上的扣子、插座上的孔……
这本别出心裁的大奖绘本,画风精致,气质优雅,安静的叙述中蕴藏着作者对“眼”的意义的深刻思索。
原来,作者曾造访盲人朋友的家,发现盲人是“目盲心不盲”,照样行走自如,甚至涂上红色指甲油。作者深受触动。她希望能借这本书告诉读者,眼睛的能力并非只是看到事物,“灵魂的眼睛”应能穿透表象,看见事物深层的智慧,以及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书中简练而智慧的语句,更是鼓励我们打开慧眼,热爱、观察、思考每天看得见的生活,把眼中看得见的每一种美好,都视为珍贵的礼物。
不管是看得见的人,还是看不见的人,生命本身就是福祉。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唤醒你各种感知觉的美丽故事吧。
2016年12月30日 想读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Almost Nearly Perfect People: The Truth About The Nordic Miracle
8.7 (50 个评分) 作者: [英] 迈克尔·布斯 译者: 梁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
1539年,在奥拉斯 • 马格努斯绘制的《海图》中, 这里还是一片海上巨怪频出的边陲之境,沉睡近500年之后,一跃成为地球上幸福感最为强烈的地区,仅剩天堂可以与之媲美。
“北欧迷团”逐渐演变成为今日世界最令人沉醉的神话之一, 极光照耀之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秘密 ,连距离最近的邻居也未闻其详,据直线到达距离最短的欧洲人明确表示,其实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更了解亚马孙雨林。
终于, 一位自认幽默、 勇敢又较真的英国人, 大胆走入这块披着面纱的传奇地域,径自推开神秘芳邻的窗扉, 苛求真相,一探究竟,为卷裹全球的现象级“北欧热潮”还原一段最为忠于原貌的解读。
假如幸福背后真的有迹可寻,这将是一场再值得不过的旅行。
如果你还没听说过“詹代法则”,那么以下是在阅读本书前作者以丹麦语给出的提示:
“Slap af(放松)。”
“Rolig nu(放宽心)。”
“Deter lige meget(其实没关系的)。”
“Glem det(把它忘了吧)。”
-------------------------------------------------------------------------
随书附赠史上最早手绘北欧地图Carta Marina ——1539年拉丁文版《海图》
-------------------------------------------------------------------------
世界媒体评论
《纽约客》: 布斯这本书观察深刻;我们姑且把它归入带点漫景味道的欧洲幽默作品。这种体裁早在马克•吐温1869年出版《傻子出国记》(The Innocents Abroad )的时候便已成熟,又由S•J•皮尔曼和彼得•梅尔等作家一路把它传承到21世纪……在这个意义上,布斯这本书既写出了北欧方式,也写出了英美人的力度。
《书单》: 假如你和大家一样,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去丹麦、冰岛、挪威、芬兰或者瑞典,看这本书就对了,跟着布斯这位向导去走一趟吧。他好相处,爱尝新鲜,谈吐风趣,观察细致。而且,他讲的全是实情……
《沙龙》: 太有意思了……这五个国家就像一家人,外表惊人地相似,却各有各的性格,布斯真心想把他们彼此的差别讲给你听。《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这本书把趣味性和启迪性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
《芝加哥论坛报》: 布斯涉猎民族志研究,结果写出了这本别有见地、娱乐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书。布斯正好也成了北欧人的出色的使节——北欧人通常略嫌孤立保守,他们的做派有时令人费解……民族志研究还没见过有这么好玩的。
《观察家报》 : 我大笑起来……生动而亲切地描绘了我们北方的朋友,他们完美平衡的社会为全世界称道,可是到头来却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至少只是近乎完美罢了。
《娱乐周刊》: 迈克尔•布斯这本书半是游记,半是文化史,他讲述的北欧各国的奇闻异事让人大开眼界。
《出版商周刊》 : (布斯)不动声色的冷幽默贯穿全书……他切身体验了一种奇特的文化,并对它做了独具慧眼的、有时颇为诙谐的审视和描绘。
《赫芬顿邮报》: 据说多数人分不清这几个北欧国家。或许吧。不过,人们却都知道,这几个国家很特殊。它们共同的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迈克尔•布斯这本书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他用风雅的文笔,虽然讽刺、但终归饱含着深情描写了他的第二故乡丹麦。
2016年12月30日 想读
电灯光 豆瓣
Electric Light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译者: 杨铁军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7
《电灯光》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第11部诗集,2001年出版,主要收集的是他1995年获诺贝尔奖之后几年的作品。薄薄一本诗集几乎包括了所有诗歌体裁:抒情诗、哀歌、十四行、歌谣、史诗、翻译、沉思性的组诗等,贯穿始终的主题则是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在或明或暗的光照下,显现奇迹和质感。希尼用他一贯的个人视角,咀嚼生活中喜悦或哀痛的片段,点点滴滴,亲切感人,毫无姿态。在个人生活的坚实基础上,更把视野拓宽到爱尔兰的泥沼、政治现实和文学传统的广阔天地之间,在诗艺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开启了他晚期诗歌的新气象。
2016年12月30日 想读
守望者(上) 豆瓣
Watchmen
9.7 (78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摩尔 编剧 / [英] 戴夫·吉本斯 原画 译者: 王周凌 翻译 / PatientPatient 校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 - 7
《守望者》不论在漫画界与主流媒体都备受赞誉,被视为漫画中的经典作品。《守望者》是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评选出的“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同时它以漫画这种作品形式获得了雨果奖(有“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之称)。它的情节错综复杂,画面华丽优美,具备史诗般宏大 的主题,称得上是图画小说的里程碑。
作者阿兰•摩尔在《守望者》中反映出了对于冷战时期美国公众焦虑的深思,并对传统的超级英雄观念进行了批判。《守望者》描绘了一段美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的虚构历史,此时的美国正处于与苏联爆发核战争的危机边缘。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虽然超级英雄曾帮助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但自发性的蒙面英雄已被法律明文禁止,蒙面英雄被宣布为不法分子,他们的一切侠义行为都成了不法行为。因此,大多数超级英雄纷纷退休,少数则继续为政府工作。漫画中的故事聚焦于几位主人公的个人挣扎与奋斗,他们因为一起前任同僚的被害案件而不得不再次出山,然而,调查显示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谋杀案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阴谋……最终,他们将不得不做出一个关于正义,关于拯救,关于未来的决定。
编辑推荐
蒙面英雄中的一员被谋杀,背后隐藏着天大的阴谋,下一个目标又是谁?末日将至,冷战即将升级为核战,谁能力挽狂澜?超级英雄对于世人究竟是福还是祸?守望者监管世人,又有谁来监管守望者?
☆获得科幻艺术界的至高荣誉——雨果奖(此前从未有漫画获得此项大奖)。
☆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评选出的“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世界顶尖艺术家的巅峰之作,图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彻底颠覆超级英雄的漫画,美国漫画新时代开端的标志!
☆“DC漫画必读25部经典”之一!
☆大开本,铜版纸,全彩印刷!
☆文后附加译者解读,便于读者理解漫画中大量的典故、引用、比喻、讽刺和暗示等。
这是一部改变了整个行业,挑战了漫画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的著作。如果你从未接触过图画小说,《守望者》是一个最佳的开端。如果你已经读过本书,是时候再细细品味一遍了。
2016年12月30日 想读
思家小馆的晚餐 豆瓣
Dinner at the Homesick Restaurant
作者: [美国] 安·泰勒 译者: 刘韶方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6 - 10
《思家小馆的晚餐》是普利策奖得主安•泰勒的代表作,入围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福克纳文学奖。
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天,贝克•图尔离家出走了。从此,图尔太太只得独立抚养三个孩子。她没有告诉孩子们父亲出走的消息,希望有一天贝克还能回来,继续原来的生活。
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心中都疑问重重:父亲为何离家?母亲为何隐瞒?如何面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婚姻与家庭又意味着什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家的渴望。小儿子埃兹拉开了一家名叫思家小馆的餐馆,梦想着全家人能一起在这里享用一顿晚餐。然而,家人的聚会却屡屡不欢而散。
直至临终,图尔太太才道出心愿:她希望丈夫来参加自己的葬礼……
安•泰勒着眼于婚姻和家庭,亲情与疏离,笔调机敏而开放,语言看似朴实却极富张力。《思家小馆的晚餐》应该被添加到“每个能读书的人都要看一看的书”的行列。生活有时是无尽的疼痛,坐在同一张餐桌边的家人,却往往隔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他们爱着彼此,却无法互相取暖。来思家小馆吧,这里会给你温暖和答案。
2016年12月30日 想读
身為職業小說家 豆瓣
職業としての小説家
9.2 (5 个评分) 作者: 村上春樹 译者: 賴明珠 時報 2016 - 1
村上春樹的自傳性隨筆,首度面對全世界
「本書是村上春樹自述如何寫小說的書。幾乎等於他的生活自述。」
──知名文學翻譯.評論家柴田元幸
一個人,三十五年,十三部長篇小說
為誰寫?
如何寫?為什麼繼續寫?
寫小說心要多強?
村上春樹第一次真正面對全世界讀者,深入思考、詳盡敘述自己所寫小說的現場,和背後文學涵養。出乎讀者預期的一本書,終於出現!
雖然擁有享譽全世界的高知名度,但許多事情始終包覆在神秘的面紗中,全書十二章變化豐富的結構,滿載自傳性故事,伴隨趣味幽默,坦誠揭開秘密。
村上的讀者是誰,男女各半,還是美女居多呢?收到多少讀者來信?芥川獎、諾貝爾獎等時常圍繞作家身邊的「文學獎」,村上怎麼想?為什麼,以什麼形式,從什麼時候開始離開日本,經過什麼樣的惡戰苦鬥之後,朝世界出走?一度視為「可逃場所不足」的學校,如今如何看待求學?對於經歷過311福島核災的日本,看出什麼樣的問題?當初為什麼選擇小說家這樣不可思議的職業,此後,近四十年漫長歲月,如何能以不衰退的創造力直到現在繼續寫下去?
上述一切問題,關於「作家-村上春樹」的種種,誠實而強壯的思考軌跡,盡在於此。村上說:「寫小說時最重要的寶藏,就是具體細節的豐富收藏。」寫作像人生一樣,不要失去健全的野心。
2016年12月29日 想读
金牧场 豆瓣
作者: 张承志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5 - 1
小说穿插叙述几条线索的故事:红卫兵重走长征路、牧民重返家园的大迁徒、主人公在日本做学术交流等。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阿尔伯特·卡埃罗 豆瓣
8.8 (23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闵雪飞 商务印书馆 2013 - 7
必须将佩索阿的名字列入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世界级艺术家这个群体:毕加索、乔伊斯、勃拉克、斯特拉文斯基、赫列勃尼科夫、勒•柯布西埃……
——罗曼•雅各布森(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
佩索阿是本世纪最具决定意义的诗人之一 ,如果我们把他看作一种哲学上的可能性的话就尤为如此。 ——阿兰•巴丟
我们相信阿尔伯特•卡埃罗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落寞地生活,无名地死去。在神秘主义者看来,这是导师的特征。
——里卡多•雷耶斯(佩索阿异名之一)
根据研究者统计,佩索阿一生共创造了72个不同的异名。这72个异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活跃程度不尽相同,最主要的异名有三个:阿尔伯特•卡埃罗,阿尔瓦罗•德•冈波斯与里卡多•雷耶斯,他们与本名的费尔南多•佩索阿共同构成了一个书写的“家族”。《阿尔伯特•卡埃罗》所收作品即是佩索阿以这个异名写作的诗歌和散文。
本书中第一部分呈现了阿尔伯特•卡埃罗的组诗《守羊人》,这是一部具有奠基性质的作品。组诗共有49首,但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首诗,或者一句话:世界是部分,而非整体。以基督一神论为信仰基础的理性精神要求现代人把“自然”作为整体来认识,而不是石头、河流与树木无休无止的相加。而佩索阿认为这种理性阻碍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因此,为了重建异教,或者建立新异教,首先要通过消灭绝对理性与拒绝形而上学重现异教的本质。
《恋爱中的牧羊人》,是一组阿尔伯特•卡埃罗诗陷入爱情时的诗作,是恋爱中的阿尔伯特•卡埃罗对待爱情的自然而然的方式。
《未结之诗》,阿尔伯特•卡埃罗的早期诗作,并与其他所有诗作归并在一起出版,这些诗中的最后几首(从(……)号起)是卡埃罗临终之前回到里斯本写出的。由于疾病的侵袭,诗人最后的诗作呈现出某种新奇,无论性质还是方向上,都与作品的总体特征有所区别。
最后还有《断章》、《归属不明的诗》三首,以及散文部分的《阿尔伯特•卡埃罗访谈》及一篇论及诗歌和散文区别的小品。并附有费尔南多•佩索阿大事年谱。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始有集 豆瓣
8.6 (13 个评分) 作者: 刘铮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是作者的文化评论和书评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人作品。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 ,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中国现代小说史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8.0 (16 个评分) 作者: 夏志清 译者: 刘绍铭 / 李欧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 7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有相当影响、也是有相当争议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学术著作,可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还的治中国现代文学的专家、学者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这部著作的影响。当然,由于该书作者系美籍华人,长期在美国工作,其理论立场、观点、思想倾向和我们不尽相同,因而该书的观念和批评标准也与我们不同。为了繁荣学术研究,扩大学术交流,出版一些不同思想、不同观点、不同倾向的学术论著是很有意义的。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恶棍来访 豆瓣
A Visit from the Goon Squad
作者: [美国] 珍妮弗·伊根 译者: 张竝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2 - 5
●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双料作品。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妮弗•伊根,对“时间、命运与情感”的透析、嘲讽和感悟。
●如果当初伊根没有选择对乔布斯放手,今天的结局又会怎样?
●被美国书评界誉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
●最具实验性的魔方体“ Magic cube”后后现代 “post-post modern” 小说。
●最具脑力、逻辑、时空转换想象力的小说。
●一本由13个精彩短篇错位组合而成的长篇伤感之作。
●针对本书最具实验性的第十二章,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和国家书评奖双料得主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的获奖作品——《恶棍来访》一书犹如一张音乐唱片,由Part A 和Part B两个部分组成。全书用13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片段13个“曲目”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位身染盗窃癖的女秘书;一位在采访时试图非礼女明星而为此坐牢数年的八卦杂志记者;一位事业上遭受挫败之后铤而走险的前公关经理;一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唱片公司监制;还有这位监制的老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业老大;此外还有当年那群中学生中的摇滚明星、如今却落魄成一位清洁工的不得志中年人;一群迷恋摇滚乐的70年代中学生;两个热衷于研究摇滚乐和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零零后)少年………这些看似独立而又个性化的人物故事犹如各个精彩曲目散落在全书的十三个章节之中,作者用音乐这条主线巧妙地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一代摇滚青年的青春与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兴衰、起落与幻灭。音乐产业的辛酸流变,科技的突飞猛进,情感的起起落落,无不刻上了时间“恶棍”的无情烙印。
该书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横扫欧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作者凭本书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美国国家书评奖
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Time Magazin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时代》最佳图书
Galaxy National Book Award 2011年美国国家杰出图书奖
ALA Notable Book 201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奖
The 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国际笔会/福克纳奖决选作品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柑橘奖入围作品
Amazon.UK#2 Book of 2011 2011年英国亚马逊总榜第二名
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2010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of the Year 2010年《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作品
Publishers Weekly’s Top 10 Best Books 2010年《出版人周刊》十佳图书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2010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Salon Book Award 2010年美国沙龙图书奖
Washington Post-Top 10 2010年《华盛顿邮报》十佳图书
People Magazine-Top 10 2010年《人物》十佳图书
Chicago Tribune-Top 10 2010年《芝加哥论坛报》十大畅销小说
Slate.com-Top 10 2010年 微软在线杂志Slate.com十佳图书Booklist-#1 Fiction 2010年《书单》杂志小说榜排名第一
San Francisco Chronicle-Top 10 2010年《旧金山纪事报》十佳图书
New York Newsday-Top 10 2010年《纽约新闻》十佳图书
Village Voice-Top 10 2010年《村声》十佳图书
Oprah Magazine-Top 10 2010年《奥普拉》十佳图书
WNYC Soundcheck-Top Five Books About Music 2010年WNYC Soundcheck音乐十佳图书
NPR-Lynn Neary’s Favorite Book of 2010 2010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佳图书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龙头凤尾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7.6 (71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 10
·《亚洲周刊》2016年十大小说
·《人民日报》2016年度50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新浪好书榜2016年度人气奖
·“腾讯·商报华文好书”2016年度文学类好书
他们是互不靠近的船舶,却在同一个江湖。
在这样的时局里,每个人都背负着世界的混乱,以及混乱里的怨怼。
跟你对赌的并非其他,而是命运,只是命运。
一九三六年的中国,时局纷乱不明,内战外战一触即发,本是广东乡下一个木匠的陆北才被抛进时代的浪涛里,揉搓、碾压,沉沉浮浮。
离家 去陈济棠部队当兵,无意间窥知兄弟的秘密,差点丢了性命;偷渡到香港卖苦力讨生活,又卷入一场洋人的命案;无奈之下逃到广州,经弟弟引介加入洪门……在 跟命运的对赌里,陆北才似乎总有化险为夷的运气。再次回到香港的他,改名北为南,搖身一变成为孙兴社龙头,江湖尊称的“南爷”。
但历史的赌局从来不按牌理出牌,日本人的威胁一天天迫近,上海青帮来了,汪精卫的人来了,江湖翻江倒海,而南爷心底的秘密炸弹也仿佛随时会引爆……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米格尔街 豆瓣 Goodreads
Miguel Street
8.2 (93 个评分) 作者: V.S.奈保尔 (V.S.Naipaul) 译者: 张琪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7
☆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 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人,都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 S. 奈保尔成名作,获毛姆文学奖 / 《米格尔街》糅合了契诃夫式的幽默和特立尼达岛居民即兴编唱的小调,确立了奈保尔作为幽默家和街头生活作家的地位。——诺贝尔奖授奖辞
《米格尔街》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诺奖得主奈保尔的作品。由17个平行展开的短篇小说精心编织而成,各篇小说相对独立,但小说与小说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穿插,形成在纵横两个维度彼此交互的结构。
主要内容:
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有脾气、有盼头的小人物:“哲学家”波普,要做一样叫不出名字的东西;“艺术家”摩根,扬言美国国王会来买他的花炮;“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在写一首全世界最伟大的诗;“疯子”曼曼,频频参加议员竞选;“机械天才”巴库,百折不挠地改造一辆辆进口汽车……
他们兴高采烈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九栋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邹静之 法律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是诗人、作家、剧作家邹静之的一部文学力作。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九栋》描绘了作者少年时期在北京某机关大院的成长历程,第二部分《风中沙粒》则讲述了作者作为知青在北大荒的青春岁月,整个作品情感深厚,笔触精湛,同时折射出那个年代中国大陆独特的时代气息。
2016年12月28日 想读
桤木王 豆瓣
Le Roi des Aulnes
9.1 (7 个评分) 作者: (法)米歇尔·图尔尼埃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4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经营汽车修理库的法国人迪弗热在整个二战八年中的经历与感受。作品虽明确以二战为背景,却又完全避开了对战争的正面描写,集中描写的是主人公在此期间的种种直觉、感觉和感受,而且将这一切称之为“征兆”,“征兆”又被刻意处理为一则则寓言,
2016年12月27日 想读
巫术师 豆瓣
The Magus
作者: (英)约翰·福尔斯 译者: 陈安全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本书是当代英国文坛超重量级大师约翰·福尔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不但被选为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经典,也是英美各大学英语系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课程的必读作品。
全书在心理描写上极为细腻深入,结构奇巧,故事在历史和现实间不断切换,扑朔迷离,更揉合了文学、哲学、绘画、音乐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带领读者体验一场难以置信的阅读魔法冒险。
用性解放之前的标准衡量,就我的年龄而论,我想我的性行为算是很多的。姑娘们喜欢我,或者说是某一类型的姑娘。我有一辆汽车——这在当时的本科生中并不多见——我有些钱。我长得不丑。更重要的是,我寂寞难耐,每个粗俗男子都知道,这是对付女人的致命武器。我的“技术”是表现出不可捉摸、玩世不恭、故作冷淡。然后,像玩白兔的魔术师一样,我掏出一颗孤独寂寞的心。
2016年12月27日 想读
校园秘史 豆瓣
The Secret History
8.1 (2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唐娜·塔特 译者: 胡金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8
•西方文艺青年的文学圣经。美是可怕的,令人战栗。精雕细琢至的文字中,绽放出纯粹的暴力
•普利策小说家得主、全球超级畅销书《金翅雀》作者畅销数十年经典成名作
•直面人性罪恶,与《蝇王》《罪与罚》遥相呼应的当代经典
•心理惊悚经典,荒废而堕落的青春编年史。在暴烈而冲动的青春 期,我们本以为自己做过什么事都会被原谅,但“邦尼死了几个星期后,我们才意识到事情有多么严重”……
•本书首个中文译本由程虹教授等翻译
•美国亚马逊人生100本必读书之一
•美国亚马逊人生100部必读推理作品之一
•美国亚马逊人生100部必读青少年作品之一
•《休斯顿纪事报》:一道文学大餐,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露丝•兰德尔为主料,以伊夫林•沃、狄更斯、萧伯纳、菲茨杰拉德、莎士比亚为佐料。
•《卫报》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之一
•BBC英国读者最喜爱的100本书之一
•《泰晤士报》61年里的61本佳作之一
•美国中学生暑期指定读物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每月一书”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
•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推荐书目
•詹姆斯•弗兰科推荐书目
——————
美国汉普顿大学里有一群古怪的学生,他们与学校里的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他们受魅力非凡的老师的影响,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以为可以借此摆脱单调平庸的当代生活。但他们突破界限后,生活天翻地覆。他们这才发现,真正地活着是多么难,而杀戮又是多么容易……
《校园秘史》融合文学和惊悚小说写法,哥特氛围浓厚,是唐娜•塔特成名作,畅销数十年,已成经典。
——————
唐娜•塔特是个极好的作家。她的作品厚重但又很吸引人。她是个了不起的讲故事者。
——斯蒂芬•金
让我无法呼吸。
——露丝•伦德尔
一部优美的小说。精致,有趣,悲伤,恐怖。不读完根本就没法把它丢开。多么了不起的首作。
——约翰•格里森姆
《校园秘史》在田园风光中邀请读者参与一场密谋,读者必须跟着走向最终必定会发生的结局——才华或勇气不够的作家无法想象到那样复杂的结局。
——杰伊•麦金纳尼
塔特的首作《校园秘史》颇受欢迎,时而沉重,时而很有娱乐性。《校园秘史》一部分是心理惊悚作品,一部分是荒废而堕落的青春编年史。
——《出版人周刊》
《校园秘史》异常成功……一部非常有力量的小说,情节也引人入胜……残忍,强悍,理智,节制,无懈可击。
——《纽约时报》
一部完成度极高的心理惊悚作品……氛围骇人……塔特文笔璀璨。
——《村声》
睿智,精致,真诚,感人。
——《时代》
文笔优美,从头至尾都悬疑。
——Vogue
一部引人入胜、难以忘怀的杰作。
——《泰晤士报》
《校园秘史》是本非常迷人的书,是一场回顾我们读书岁月暴烈而冲动的友谊的旅程,那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能对神施魔法,以为我们不管犯下什么罪,都会被原谅。
——《费城问询报》
一次酣畅淋漓、影响深远的阅读体验……文采粲然,可以一刻不停地从头读到底。
——《名利场》
《校园秘史》是一部哲思惊悚小说,继承了威廉•戈尔登经典之作《蝇王》邪恶的气质,和我们已知的任何一出希腊悲剧同样冷酷,恐怖。
——《纽约今日新闻》
塔特和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作家都不一样。美丽的语言,复杂的情节,迷人的人物,和智慧的能量,让她这部首作成为同时代作品中迄今最有意思的一本。
——《波士顿环球报》
这部杰作复杂、技巧娴熟……故事哥特,绵密,惊悚。
——《时尚Cosmopolitan》
唐娜•塔特在简单但悬疑的情节中融入哥特氛围和哲学思考,她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作家。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一道文学大餐,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露丝•兰德尔为主料,以伊夫林•沃、狄更斯、萧伯纳、菲茨杰拉德、莎士比亚为佐料。
——《休斯顿纪事报》
唐娜•塔特是个很有天分的作家……她的句子的节奏,她对写一部500多页惊悚小说的自信(也的确引人入胜)表明她已经把同年纪的作家甩在了后面。这本书达到了希腊经典悲剧的高度。
——《迈阿密先驱报》
唐娜•塔特是当代埃特加•爱伦•坡,《校园秘史》令人血脉喷张,就像类固醇。
——Glamour
一部引人入胜、萦绕于心的杰作。
——《卫报》
技艺高超,令人着迷。
——《标准晚报》
一部真的读了就停不下来的书。
——《独立报》
2016年12月27日 想读
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 豆瓣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ANNE FRANK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内森•英格兰德 / Nathan Englander 译者: 李天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6
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菲利普•罗斯、乔纳森•弗兰岑等15位名家共同推荐
大师级的叙述,短篇小说艺术的巅峰!
——————————
这是一部勇敢挑战传统之书。会让一些人不安但必将永存。八个故事,有些是喜剧经典,有些呈现了你可能会见到的最黑暗图景,抓住了现代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但作者在悲剧和喜剧之间取得了美丽的平衡,凭一己惊天才华,将美国短篇小说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
内森•英格兰德这些优雅、滑稽和刨根问底的虚构作品,定义了现代短篇小说可以写成什么样子。
——乔纳森•勒瑟姆
睿智、有趣、勇敢、美丽的书。充溢着启示,布满了闪闪发光的宝石。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
这本书清晰地展现了幽默和繁复,英格兰德的小说回荡着历史的声音,生机勃勃。
——《恶棍来访》作者 珍妮弗•伊根
短篇小说力量的有力见证。
——《老虎的妻子》作者 迪亚•奥布莱特
英格兰德的最新短篇集,讲述了生活芜杂纠结的真相,文笔一如既往,有种饱经风霜之美……当代短篇小说艺术当之无愧的杰作。
——迈克尔•夏邦
展示了英格兰德先生作为作家的非凡才华。
——角谷美智子
极好……每一页都满溢一种难得的智慧。
——《埃及艳后》作者 斯泰西•希夫
英格兰德写了一部优秀的小说集,如长篇般繁复。
——罗伯特•麦克法兰
内森是个伟大的天才。
——菲利普•罗斯
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新的声音出现,让短篇小说重焕生机。从前是理查德•福特、丹尼斯•约翰逊,现在内森•英格兰德来了。他的故事精准、有趣、心碎、节制,但永远不强赋新词,他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原本不知道其存在的迷人图景。
——安•贝蒂
勇敢挑战传统之书。会让一些人不安但必将永存。在英格兰德手中,讲故事成了一种具备革新力量的行为。可以把他和辛格、卡佛及门罗放在一起。简单来说,英格兰德是我们最好的作家之一。
——科伦•麦凯恩
英格兰德情感的深度,让他和其他所有人都不同。在本书的每一页,你都能听到他心脏的狂跳。
——戴夫•艾格斯
英格兰德就像福克纳,他们看似褊狭和执着的想法,因为足够特别,所以也就更加普世,这种作家不多。我想,正是这个纯粹的小伎俩,让他这部最新短篇集那么令人难忘。
——理查德•拉索
英格兰德的这些短篇小说,正是我苦苦寻找、希望读到的那种。这些故事把你带到他人的生活和梦境之中。这部作品灵巧、引人入胜、令人满足。我觉得,英格兰德是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的当代大师。这部小说集,是精品中的精品。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
道德谦恭和道德自信的一次成功的结合,既是一部纹理细致的喜剧,又是一部大尺度的悲剧。内森•英格兰德胆子够大的。
——乔纳森•弗兰岑
2016年12月27日 想读
国王的人马 豆瓣
作者: [美]罗·佩·沃伦 译者: 陶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6
《国王的人马》是他的代表作,曾获普利策奖,并被搬上银幕。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休伊·斯的生平为基础,描写主人公威利。斯塔克,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怀着改革政治,造福于民的美好愿望,一步步走上州长的位子。但此后却大搞独裁政治,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在贪污腐败的泥坑里越陷越深,最后遭到一个医生莫名其妙的枪杀……尽管作者声称无意创作政治小说,但是因其对美国社会种种不公正现象的无情揭露,对美国腐败政治的有力抨击,《国王的人马》仍然成为一部寓意深远的政治小说和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美国现实的社会小说,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活动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2016年12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