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威尼斯日记 豆瓣
8.7 (41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7
2010年8月28日 已读
后半部分比前边好.写威尼斯之外的比写威尼斯的好.
中文 散文
我的图画书论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松居直 译者: 郭雯霞 / 徐小洁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 3
翻译这本书,源于从事着面向儿童的工作,源于在日本留学时曾被优美的图画书吸引,源于自己童心依然以及对儿童图画书的喜爱。在参加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举办的图画书推广活动中,作者遇到同事王林博士之后,他真正领作者走进了图画书这个精彩的世界。
借着喜欢图画书的机缘,作者接受了翻译松居直先生著作的建议。在学习着图画书界前辈们业已取得的硕果的基础上,带着一种不安和美好的愿望,作者走进了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世界。先生的文章,就像他本人给我的印象:菩良、真挚、亲切、自然、朴实、宽厚,正是在这种充满爱心的朴素中渗透着先生对图画书最本质的理解和主张。我们也就在感性的、鲜活的生活世界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图画书与人、社会乃至世界的关系,学习着如何真正地理解和关爱儿童的心灵和生命,如何真正地帮助一个个天使般生命的成长。
本书选译自松居直先生的三本著作:《图画书是什么》(1973年)、《走进图画书的森林》(1995年)、《我的图画书论》(1981年)。选择的篇目与先生已在中国出版的《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一书并不重复。
米娅,快跑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秦与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4
这是一部奇特有趣的女性职场小说,不陷入目前市场上任何一部职场小说的窠臼,不大惊小怪地描述外企优越感,不涉及耸人听闻的职场阴谋,不触碰自说自话的情感纠葛……
米娅,一个有点二百五,有点唠叨的姑娘,毕业于国内最高学府,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她经历了6个老板,每个老板的脾气和性格各不相同,有对她抵触和厌恶的,也有对她欣赏和保护的,她在和不同老板的既斗争也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从一个职场新人,成为一个心有城府的职业女性。但是唯有一点不变,米娅认为工作需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而聪明地“混”是最好的方式。米娅的两位女朋友各自拥有不同的职业态度和理想,能“混”的米娅和最没有事业心的朋友成为升职最快的人,而聪明勤奋、企图心强的另一位朋友则落于下风。这本书既有美剧六人行之幽默,也深含对企业与人、资本的秉性等诸多方面的矛盾有严肃的思考。
盗墓笔记: 七星鲁王宫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Bangumi
7.7 (360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 - 1 其它标题: 盗墓笔记 / 盗墓笔记1
《盗墓笔记》神秘莫测的上古神墓、海底船墓、天宫雪墓。传说中的血尸、粽子、海猴子现身千年古墓。盗墓世家传人与摸金校尉诡异奇骇的大斗法。南北各派盗墓术语秘技大揭密。首度展现深入海底神秘船葬古墓的盗墓小说。当前盗墓小说狂潮的始作俑者之一。
五十年前,一群长沙土夫子(盗墓贼)挖到一部战国帛书,残篇中记载了一座奇特的战国古墓的位置,但那群土夫子在地下碰上了诡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
五十年后,其中一个土夫子的孙子在先人笔记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纠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盗墓高手前去寻宝。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古墓中竟然有着这么多诡异的事物: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
这神秘的墓主人到底是谁,他们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棺椁?为什么墓中还有那么多谜团无法破解?
后来发现的海底诡异船墓、秦岭上的万年神木以及崇山峻岭中的天宫雪墓与这座古墓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千古之谜?
够胆量就看《盗墓笔记》。
2014年9月2日 已读
非常好看,中国版的圣战奇兵。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加上五湖四海的自然背景,比非洲的金字塔要热闹丰富多样的多得多!叹服!
中文 小说 魔幻
鬼吹灯Ⅱ之四巫峡棺山 豆瓣
7.6 (53 个评分) 作者: 天下霸唱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8 - 4
考古学家孙教授深夜潜入博物馆,被胡八一发现。无可奈何之下。孙教授逐渐表露心迹:他多年研究发现,四川的确有明代观山太保修筑的地仙墓。观山太保靠盗墓发家,将所盗之异宝悉数埋藏于地仙墓中,此墓就好比是一座“古墓博物馆”。孙教授一辈子怀才不遇,总想在考古界做出惊天之举,找到地仙墓一定能让他扬眉吐气。
既然地仙墓中藏尽天下异宝,一定有救人性命的丹鼎。众人正苦于无从下手,哪知孙教授酒后吐出一段关于地仙村的民谚:“好个大王,有身无首;娘子不来,群山不开;烧柴起锅,煮了肝肺;凿井伐曲,问鬼讨钱:鸟道纵横,百步九问:欲访地仙,先找乌羊……”
这段民谚就像一位向导,引导着孙教授和胡八一等人一步步地接近地仙古墓。
2014年9月20日 已读
很好看。盗墓小说中看到的最好的一个系列
中文 小说 探险
风流绝 豆瓣
作者: 北溟鱼 东方出版社 2010 - 1
“风流”这个词语,早在无数凡夫俗子的意淫下变得庸俗,甚至有些下流。想当年,“风流”是孔融让梨的风度,是阮籍赶着牛车直到穷途末路之际的泣血哭嚎,是嵇康临终回望落日的一曲《广陵散》,是曹丕在王粲坟前为亡友学的一声驴叫,是王徽之为弟弟献之最后调的一次琴弦。 弦音断,风流绝。 所幸,我们还有《世说新语》,我们还有《风流绝》。 本书可以看作是魏晋文人的风流志,亦可看成是另类青年的展览秀。他们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是历史上最“装”与最不“装”的那群人。 孔融装狂、阮籍装傻、刘伶装浑、谢安装镇定、王导装受气的小媳妇;卫玢不装,他不用装,他就是那么帅;桓温不装,他不用装,他就是那么拽;嵇康不装,他不用装,结果被自己的不装害死了。 但似乎,装与不装的人,都成了贴在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审美标本。
状元媒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叶广芩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4
《状元媒》著名作家叶广芩的最新长篇小说,是作者家族系列作品最精彩最具代表性之作,讲述了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做媒,促成了皇室后裔父亲金瑞祓与平民母亲陈美珍的婚姻,由此而引发了金家大宅门里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的故事。以小格格“我”的视角为轴线,冠以十一部京剧戏名而写成。 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跳跃性地写了背景百年的人物众生相,北京百姓的价值观念,北京社会的风土人情。对于北京的过去和现在,这类话题人们似乎总是说也说不完……那些个细节,那些个欢乐,那些个拾掇不起来的零碎,如同一瓶陈放多年的佳酿,夜静时慢慢品来悠远绵长,回味无穷。作者动用了她最独特、最难忘、最熟悉的生活素材,构思精巧、精心创作而成。叶广芩对传统文化的直接体验与研习和对世事交变的经历与敏锐感知,促成自身修养所具有的学识与胸襟,加之现实主义浪漫的艺术风格,都赋予了这部作品非比寻常的文字魅力。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作家家族系列小说的登顶之作。
2016年1月27日 已读
在听小说连续广播,老北京各种日常细节,好听
中文 北京 小说
采桑子 豆瓣
8.3 (23 个评分) 作者: 叶广芩 北京出版社 2009 - 1
《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  一个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造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015年5月9日 已读
好看!选的故事比状元媒更富有戏剧性,跌宕起伏。但是个人更喜欢状元媒,因为里面的小人物和老北京的生活日常的细节描写更细腻丰富。
中文 北京 历史 小说 文化
三体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三体
8.6 (1442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01 其它标题: 地球往事:三体 / The Three-Body Problem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2015年9月2日 已读
构思巧妙,设定磅礴,好看!
中文 科幻
三体Ⅲ 豆瓣 Goodreads
死神永生
8.8 (100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10 - 11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2015年9月2日 已读
看完黑暗森林很诧异还有什么可写的,那么完美的结局。结果发现原来还有更宏大的space opera 在后面!比第二稍差,比第一好。完美而且完整地三部曲,明显是作者事先构思好的。毫不牵强。文笔和人物要是好些可以展开来写成更多本。内容太丰富了。绚丽。
中文 科幻
庆熹纪事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红猪侠 中信出版社 2006 - 6
名列当今中国网络小说十五强、网络武侠排名第二江南做序,诛砂插图。
属于依托于历史但是架空在历史之外,更纯粹、更彻底、更真实、更细腻,秋水一样的人物,在萧瑟的皇庭中演绎的江湖故事。逼真的历史感、浓郁的宫院气、辗转的倾思纷争、凄冷的落日京城,那个原先叫颜久,后来更名辟 邪的少年,只露一回青衫的背影,就使人终生难忘。
《今古传奇·武侠版》、《今古传奇·奇幻版》、《幻王》杂志联袂推荐,新浪读书频道、九界文学网站、龙的天空文学网站,推荐阅读。
身为深宫中一介贱役的辟邪,却似乎有着辅佐皇帝撤回藩地、驱逐匈奴、平定天下的志愿和才华。隐藏在他背后的家庭仇恨,更令分他的行为琢磨不定。宫廷内外,大江南北,与藩王、父亲旧部周旋,上下纵横令他声名鹊起,实权渐握,不久就有青袍总管之称。渐渐聚集在他周围的,更是各类青年才俊。一切繁华说不尽的得意之际,他却依旧寂寞清冷,只有寒州相识的明珠令他心头温暖,只有离水中杀出的雷奇峰令他势血沸腾。
终于匈奴来犯,各路藩王各怀鬼胎,企图从中原与匈奴的战果中分得一杯羹,中原前途叵测。就在执钺的亲王与大将军之后,皇帝也即将亲征北疆。
然而在大军即将开拔的那一刻,依旧有无数的谜团将交织在未来的刀光血影中。藩王们甚至皇帝的亲兄弟成亲王无不蠢蠢欲动,而抚养辟邪长大的七宝、乃至辟邪本人,他们的目的还远远深藏在冰峰之下……
康熙大帝:夺宫 豆瓣
作者: 二月河 1999 - 4
《康熙大帝》是一部系列长篇小说。它的第一卷《夺宫》着重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以他聪慧的才智和政治品格,一生为国家民族创建了从衰败到鼎盛的伟业,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文韬武略最突出的一位君王被誉为“千古一帝”。《康熙大帝》,共分“夺宫”、“惊风密雨”、“玉宇成祥”、“乱起萧墙”四册,讲述了康熙大帝的丰功伟绩。他一生中除鳌拜、平三蕃、视察黄河、北定疆界、与蒙古诸王结盟、西徵葛而丹,汲取汉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推行富国强民的政策措施,完成统一中华、振兴中华的大业。
太子妃升职记 豆瓣
6.8 (12 个评分) 作者: 鲜橙 万卷出版公司 2012 - 4
为了弥补工作失误,司命星君将现代男人陈然的灵魂偷偷从地府带出,附身到“落水身亡”的南夏太子妃张芃芃身上。这天上掉下来的是馅饼还是陷阱?丈夫不喜,婆婆不爱,男人心女人身的张芃芃如何才能从“太子妃”一路顺利地升职为“太后”?这是一个“女人”在后宫的奋斗史…… 同时,也是一个“男人”在后宫的苦难史…… 谁人不知这太子妃乃是天下最不好做的行当:第一:升职前景不好,这太子妃、皇后、太后一步步升上去,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啊!你见过有几个太子妃能一直熬到太后的?第二:劳动没有保障,且不说没有三险一金,还随时可能被辞退,而且还不允许你再就业!第三:工作性质危险,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若是太子称不了帝吧,你得跟着一起倒霉,太子称了帝吧,你更得自己小心了!
冬牧场 豆瓣
8.8 (17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2016年1月26日 已读
还好。很喜欢开头几篇,后来慢慢有点审美疲劳,内容也略显寡淡
中文 散文
眼前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2
像是安排一趟远行,设定的目标是《左传》,想办法在那里生活一整年,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话语,不一样的周遭世界及其经常处境,不一样的忧烦和希望……远游回来,就是这本《眼前》了,我的读《左传》之书。
我设想每个人的视线都是一道道光、一次次的直线,孤独的,能穿透也会被遮挡,能照 亮开来某个点、某条路径却也总是迷途于广漠的幽深暗黑空间里时间里——春秋时日那些人的眼前,《左传》作者的眼前,我的眼前,我希望能把它们叠放一起;我想象这些纵横四散的直线能相交驳,这样我们就可望得到一个一个珍罕的定点,知道自己身在何时何处,这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定位”方式。
《左传》这样一部破旧沉厚的阖上之书,仍让我感觉蓄着风雷,有我还不知道以及永远不可能知道的某些东西,好像还听得到远方隐隐滚动的雷声。
——唐诺
唐诺反复出入《左传》的世界,一次次试图走入子产、赵武、申公巫臣乃至孔子、左丘明等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春秋时代最杰出的头脑在其时其地究竟看到、想到了什么,他们某一言行究竟有着何种深远的积淀与思考,从而认出藏在历史缝隙里最好的人最好的事,也让春秋时代呈现出一个更为复杂深邃、立体可感的世界。情欲之事、鬼神之说、弭兵之会、小国家的大灵魂、两千多年前的梦、春秋战国的繁花般思维……由此出发,作者旁征博引,以文学的视角,围绕八个问题进行叩问和延伸,令人惊叹地将实然历史变成哲学思索的场域,陈旧的千年文本开始荡漾进此时此刻,是为《眼前》。
此岸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马曳 中信出版社 2016 - 4
踏上美国国土的时候,王微想,美国总是被称为大洋彼岸,现在她是在大洋此岸了。
中文系毕业的王微一举考入哈佛法学院,这真是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样的开头。然而这世界毕竟是公平的,命运给王微打开一扇通往光明前途的门,便也顺手结束了她少年时的恋情。
多年以后王微回想起她和陈正浩的分分合合,确如萧世伯所说:既不单纯,也不勇敢。
从波士顿到纽约,再从律所到投行,王微慢慢从初来乍到的国际学生成长为纽约中城众多金融才俊里的一员。她在此岸收获了事业,友情和相濡以沫的伴侣,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只是当经济下行的周期到来,每个人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方向。王微发现,历史仿佛又在重演……
————————————————————————————————————
编辑推荐:
☆《此岸》是一部未出先火的长篇小说。小说仅凭最初几个章节,便在精英人群高度集中关注的公众号“奴隶社会”一炮而红,成为周末黄金档热门,数万读者每周疯狂追看。
☆《此岸》取材于作者在哈佛法学院求学和中美两地工作的见闻,记录了中美金融圈的生活,以及身为留学生的情感经历。小说在细节上见微知著,情感细腻丰富,让每一个曾经有过海外生活经历,或是曾经面临过与主人公类似的职业与感情冲突的读者,都能产生深深的共鸣。
☆30万字的篇幅,通过讲述主人公王微从北京高中生到美国投行精英的人生经历,她的朋友们各自不同的人生选择,全景呈现大时代背景下一代年轻人的成长,他们的迷惘和困惑,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问和寻求。
☆美国律师的职业身份赋予作者犀利又不乏细腻的语言风格。叙事干脆,直击要害,却又总能在寥寥数语中,让人读出起承转合、风清云淡的慈悲心肠。
————————————————————————————————————
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种渡,有人越过小溪,有人越过海洋。
2016年5月11日 已读
还不错,留学爱情故事是主线,反倒是作为背景的法学院,投行,律所和法院的职场细节很吸引人。
中文 小说
活著為了見證 豆瓣
作者: 野夫 南方家園出版社
在這個世界裡,我們看到磨難,看到隱忍,也看到見證,看到希望。
本書由一篇篇散文組成,分為上下部。上部「我們的江湖」,如同《世說新語》,以情感豐沛的文筆,刻劃出周遭的奇人奇事,他們延續江湖精神,決不小隱隱於野,以生命見證歷史。下部「我們的時代」,記錄荒謬魔幻的事件,爬梳童年回憶與生命歷程,寫下對這時代的深刻體悟。
本書特色
◎曾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獎、當代漢語貢獻獎等多項大獎的作家野夫,帶來《看不見的江湖》續篇。
◎設計師何佳興操刀全書裝幀設計
射雕英雄传 豆瓣 Goodreads
射雕英雄传
8.9 (137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代表作之一,作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五九年,在《香港商报》连载。《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 被拍成各种语种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热播。
撒马尔罕的金桃 豆瓣 Goodreads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ang Exotics
9.1 (43 个评分) 作者: [美] 薛爱华 译者: 吴玉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4
本书是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最新修订译本,内含24页彩色图片,另保留原书风格20幅黑白题图。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本书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在研究中国方面资料最翔实、最博学精深,并且写得最赏心悦目的著作。
——《亚洲研究杂志》
完全是赏心乐事……薛爱华先生几乎没有漏掉唐代生活的任何一个方 面,以至于一点一滴地为整个文明建立起一幅合情合理的全景画卷……谢弗先生文笔优雅,睿智。他喜欢这些 天方夜谭式的故事,而且把它们讲得非常好。
——《星期六评论》
对唐代文化一次令人着迷的考察,这可以从唐代对舶来品的使用和需要中反映出来……我们很难得看到这么一本令人愉快而内容丰富翔实的书。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
美国学者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著作。……从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何等的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品对中国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很多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天的中国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中国文化既包含汉族的,也包含其他兄弟民族的;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成分。
——陈高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2018年3月25日 已读
看得我心花怒放。。。好好看。
看的方式有一点奇特。从镇上的公立图书馆拿到英文原版,摊开在桌上看,旁边有自己Kindle上下载的中文新译版。英文原文文笔流畅优美,但是中文版的人名地名和古文原文也是必不可少。尤其喜欢中文版把校注引用都放在正文每页下面,对照查看比英文版的统统放在书后要方便多了。
2018年3月26日 评论 盛大阅读 (完) - 零。缘起 最近因缘巧合摸到这本书。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作者是加大伯克来的汉学教授Edward H. Schafer,中文名字薛爱华(这名字起得,真是淳朴!)主要内容就是从所有唐代外来物品这个角度来讲述唐代的物质文明。这书简直好玩极了。先看看目录就超级让人兴奋。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好玩的书!历史书原来可以这么写! “。。。 第五章 飞禽 鹰与鹘 孔雀 鹦鹉 鸵鸟 频伽鸟 第六章 毛皮和羽毛 鹿皮 马皮 海豹皮 貂及貂类动物皮 豹皮 狮皮 其它兽皮 鲨鱼皮 兽尾 羽毛 孔雀尾 羽衣 虫饰 第七章 植物 保鲜与传播 枣椰树 菩提树 娑罗树 郁金香 那伽花 佛土叶 水仙 莲花 青睡莲 第八章 木材 紫檀 榈木 檀香 乌木 第九章 食物 葡萄与葡萄酒 诃子 蔬菜 珍馐美味 海味 调味品 糖 第十章 香料 焚香与香炉 沉香 紫藤香 榄香 樟脑 苏合香 安息香与爪哇香 乳香 没药 丁香青木香 广藿香 茉莉油 玫瑰香水 阿末香 甲香 。。。" 让我对这书有兴趣的引子之一是这篇古老的博客,作者当时19岁,写出了让我惊为天人的网络历史小说(耽美) 《有所思》 (以曹操和荀彧为蓝本) "翡翠屠苏鹦鹉杯 太阳出来,天气大好,但是却没什么去处,就窝在房间里看旧书。谢弗的《撒马尔罕的金桃》虽然一直(也理当)被归在学术著作里面,但是文笔实在是绮丽,说的人和事更绮丽,简直比小说和笔记都要好看。。。。 。。。里面的内容始终是好玩的。这次重读食物,香料,颜料三章,尤其是香料,看书中文字,简直有香味扑面而来。 这次顺带读了宝石一章,专列一目天青石。作者在文中提到,唐时诗文中一再出现的“瑟瑟”,即是蓝色的宝石,应该是天青石。但是看作者的形容,好像又是青金石,甚至其他各种各样的蓝色的宝石……汗,难道唐代人自己都糊涂了?" 一。翻译 最早的版本是1963年加州大学出版的英文版。整整400页,其中120页是注释!我一查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就有货,虽然只有纸质书也立刻订了。 九十年代中国翻译过一版,但是不知道译者怎么想的,放着这么煽情美妙的原名不用,非得中规中矩的改叫“唐代的外来文明”。2016年又出了新版,终于改回了这个美丽的名字《撒马尔罕的金桃》。豆瓣上有人说新旧版对照新版的插页比旧版少了。所以我巴巴的下了新旧两版的中文版,想拿到英文版后对照一下少了哪些插页。 一开始本没有打算读英文原版。但是开看以后才发现中文翻译偏颇太大。几乎看不了几页就会看得一头雾水“这作者在说什么鬼?!”然后去看英文才发现译者理解错了或者干脆跳过不翻承上启下的句子。中文译者肯定是个学者,认真考古搜索(九十年代初互联网尚未有今日的规模,真的需要真书真文去翻),所有的人名地名古文古诗都还原,功夫做到了家。最好的是中文新版把所有注释都搬到每一页的下面(英文原版注释都在最后),对照查起来方便多了。另一面薛爱华老师的英文流畅优美,常暗戳戳的来点不动声色的幽古人一默的把戏,读着很享受。但是光看英文我的中文底子又不够厚,做不到看着英文译文就可以猜到中文原文的地步,所以还要常常打开中文版再读一遍才满意。所以这几天抱着两本大书啃,书桌上摊开也是一大片,数字化久了,很久没经历过这样的阅读排场了。 豆瓣上中文版评分8.9可见虽然翻译有种种不足(哇!读完了书评分涨到9.0了!),内容够结实,布局够有趣,读来依然享受。只是翻译要是像原文一样流畅优美就更好了。很可惜。 二。城市和外国人 我一直对古代多元大都市和繁华港口抗拒无能。以前记忆深刻的一段一战前的希腊港口城市士麦那(Smyrna,后来归属了土耳其,改名叫伊斯密尔) 的描写,百看不厌。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士麦那的夏天里,街道两旁摆满了装着玫瑰花瓣的篮子?城市里的每个人都会讲法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土耳其语,英语,和荷兰语?我有没有告诉过你那些盛名远扬的无花果,被骆驼商队驮进城。。。混合在杏树,扶桑,月桂,桃子的香味里?狂欢节的时候大家都戴着面具,在三桅帆船甲板上享受丰盛晚餐?我想告诉你这些因为所有这一切曾经发生在这个无法定义的城市,发生在这个无法归属国界的地方,因为它属于全世界。我想告诉你这些因为如果现在你来到这里,你会看到现代化的高楼,没有时间痕迹的宽阔马路,大大小小的工场,一个北约总部,和一个写着伊兹密尔的牌子。” -Jean 译自 Jeffrey Eugenides的英文小说《Middlesex》, 一直以为这些城市属于地中海和爱琴海岸,没想到八世纪的中国不仅也有这样的城市,而且有至少四个:广州,扬州,洛阳,长安。那时的中国沿海从北到南挤满了来去五湖四海的船只,载着世界各地的物品。水手们也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都讲阿拉伯(中国古时叫大食)话。西安城里的酒馆会雇佣金发碧眼的侍女来招揽生意。市场上有卖各种“胡糕”。多么让人惊喜的大唐盛世!而且那时候(七八九世纪)好像欧洲处于罗马帝国粉碎后黑暗的中世纪。 书中描述大唐时(七八世纪)的扬州就是十四世纪的威尼斯: ”扬州的富庶与壮美,首先要归功于它处于长江与大运河的结合部的优越地理位置。。。由唐朝和外国商船运来的各种货物都要在扬州换船,装入北上的运河船只。所以这里也是亚洲各地商贾的聚集之所。从广州运来的盐(这是人人必需的消费品),茶(当时北方饮茶已近相当普遍),宝石,香料和药材,从四川沿着长江航道运来的珍贵的锦缎以及织花罩毯等,都集中在了扬州,然后再转输到各地。作为重要商品集散地的居民,扬州人的生活在当时也很富足。而且扬州还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扬州是一座钱货流畅,熙熙攘攘的中产阶级城市。扬州还是一座工业城市,扬州以精美的金属制品(尤其是青铜镜),毡帽,丝织物,刺绣,苎麻布织品,精制蔗糖,造船,精良的细木工家具等特产而著称于世。扬州的毡帽当时在长安的年轻人中曾盛行一时。著名的扬州蔗糖是在七世纪以后根据从摩揭陀传入的工艺制作的。” 对接下来的翻译有意见,所以自己来翻。 “Yang-chou was a gay city, a city of well-dressed people, a city where the best entertainment was always available, a city of parks and gardens, a very Venice, traversed by waterways, where the boats outnumbered the carriages. It was a city of moonlight and lanterns, a city of song and dance, a city of courtesans. "Yang is first and I is second," went the epigram, placing the reputed elegance and bright frivolity of Ch'eng-tu in Szechwan, along with its solid prosperity, in an inferior position." “扬州是一座乐天的城,人们衣冠楚楚,娱乐节目昼夜不断;扬州是一座花园之城,像今天的威尼斯一样遍布水道,船数胜于车马。扬州是一座月光与灯笼交映之城,歌舞升平,艺妓云集。有道是”扬一益二“,素来以优雅和奢华著称的四川成都也只能居于扬州之后。” 北方的洛阳和长安一样繁华多元。洛阳这里说的波斯拜火教好像也跟权力游戏里窄海对面的宗教有些相似。 “洛阳是武则天的’神都’--到了十一世纪,它会发展成中国最辉煌美丽的城市。这种繁华在唐代洛阳已经初露倪端。宫殿园林和大批的官员已经处处可见。还以水果花卉彩锦丝绉瓷器这些特产而出名。南市是洛阳著名的市场,占了整整两个街区(坊),其中包含一百二十分类市场街区,上千的摊位和货栈。因商务而留驻的外国人,在洛阳可以去供奉外国神祈的寺院,其中三座是波斯的拜火寺,证明了当时洛阳的波斯移民之众。“ 北边的都城跟今天的帝都有点像,外来人口构成跟南方的港口城市不同。我注意到另一个有趣的细节。Uigher 现在叫维吾尔,古文叫回鹘(念hu2), Tibetan现在叫西藏,古文叫吐蕃(念bo2). 古文跟英文都是更相似(注:下面回复里有 豆友 指出很可能Tibet是译自吐蕃),很奇怪为什么现代称呼要改。。。 大食前面说了是阿拉伯,林邑是越南,天竺是印度,粟特是伊朗。 “……与长安的人口相适应,居住在长安的外来居民的数量也相当庞大。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成分也与广州港的外来居民有较大的差异。长安的外来居民主要是北方人和西方人,即突厥人、回鹘人、吐火罗人和粟特人等,而聚集在广州城里的外来居民则主要是林邑人、爪哇人和僧伽罗人。但是在长安和广州两地都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在入居唐朝的外来居民中,来自伊朗的居民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政府甚至专门为伊朗居民设置了「萨宝」这个官职来监管他们的利益*。萨宝(Sārthavāk)的字面意思是「商队首领」。” 一直以为冰火之歌里面窄海对岸的城市都是仿照中东或者非洲或者南地中海等地的城市写的。看了金桃才发现,大叔的灵感也许来自远东。比方这里的黑皮肤“骨论人”就非常像冰火里面说的Summer Islanders. 时俗语便,亦称骨论(Kurung), 南海洲岛中人也。其黑裸形,能驯伏猛兽,犀象等。种类数般,即有僧袛(Zanji), 突弥(Turmi), 故堂(Kurdang), 阁蔑(Khmer) 等,。。。善入水,竟日不死。 水性好,薛老师猜是因为从小训练下海捞珍珠的缘故(Pearl divers). 三。大唐时的亚洲地图 从下到上从右到左逆时针: Bnam/Chinrap - 扶南/真腊,古时的柬埔寨,Chinrap就是“被中国人征服”的意思 Champa-占城,现代位于南越南的一批独立小国,之前叫林邑 Annam/Chiao chou - 安南交州, 现代的越南 Canton - 广州 Nan-Chao - 南诏 当年段王爷的地盘!琅琊榜里穆王府镇守的。现在的云南 Yang-chou - 扬州 相当于中唐时的上海,因为位于水路交通要道,扬子江和大运河的接口处 Lo-Yang - 洛阳,唐朝的东都 Paekche - 百济(朝鲜半岛上三古国之一) Silla - 新罗(朝鲜半岛上三古国之二) P'o-hai Mo-Ho - 渤海靺鞨 (朝鲜半岛上三古国之三) Chiang -an - 长安,唐朝的帝都 Liang-chou - 凉州,边城要塞,葡萄美酒夜光杯那个凉州 Tun-huang - 敦煌! Qoco (Turfan) - (Q卡在地图边上)高昌,吐鲁番地区大唐重镇,唐朝官方也叫它“西州”,其他民族叫它“Cinanckan" (汉城) Uighurs - 回鹘 Serindia - 西域 Rome (Syria) - 拂林(叙利亚) Islam (Persia) - 大食(波斯) Lion Country - 斯里兰卡 四。崇洋媚外 “一片冰心在玉壶”真的是玉作的壶里面放着冰。并不仅仅是比喻。 某李小编 书评 里的片段,都是我看得开心的段落 要理解唐代文明,就绕不开理解唐代外国人:侍臣、僧侣和商人等,他们是当时亚洲各国政治、宗教和商业方面的代表。然而,并不是所有外来者都有好运。被解送到岭南的吐蕃和回鹘战俘、受到排挤的吐火罗国摩尼教徒、身在宫廷却地位低下的龟兹乐工、名为高官实为人质的萨珊朝王子……有别于政客和商人,他们的共性在于,“由于命乖运蹇,或是由于唐朝皇室成员一时的古怪念头”导致被迫来到了大唐。 外来人口的风俗习惯或多或少地为大唐的文化注入了新鲜与活力,甚至在两京文人中兴起对“胡风”的推崇——效仿突厥人和东伊朗人的服饰与生活起居,从穿着到打扮到饮食习惯。诗人白居易在自己的庭院里搭了两顶天蓝色的帐篷会客,唐太宗之子李承乾甚至宁愿说突厥语、坐在帐篷前用佩刀割吃羊肉以模仿游牧民族首领。当然,即便是富豪的餐桌上利用昂贵进口配料制成的菜肴,其烹饪方式也没有完全复制国外;文人一时仿效“胡风”的举动并没有乱了中华之纲纪,奇风异俗最终也都被唐文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所融汇、成为唐文明的补充。 五。各种长知识 接下来各种小章节细腻又有趣。学到很多新知识。比方说, - 汗血宝马的汗血其实是源自某种寄生虫! - 菩提树其实是无花果的一种。 菩提的果子就是一种小号的无花果,叶子是心形的。湾区常见的无花果叶子都像梧桐叶子,有分叉。 而古诗中频频提到的“郁金香”其实是现代的藏红花(saffron crocus)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李白(这里的郁金香是指用saffron调过味的酒)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卢照(这里是指用saffron熏过香的衣服和帘帏) 轻幌芳烟郁金馥,绮檐花簟桃李枝。-陈陶 (同上,熏香)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李白(这里李白已经把郁金这个词从味道扩展到“浓重而明快的一种淡黄红色的黄色色调”) 藏红花的花型是有点像现代的郁金香。 -菠菜原名波斯草 -中国本土的“椒”叫秦椒,现在叫日本椒,跟花椒(蜀椒)是近亲。水路和陆路从东南亚或者丝路送过来的是“胡椒”(英文就是Pepper)。 这是秦椒(Zanthoxylum piperitum),也叫Japanese Pepper. 书中提到八世纪末的德宗曾经在茶里加凝乳(猪油?)和椒,而八世纪一个唐朝僧人寒山写过首诗提到“椒”:“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 那时的僧人是不是也不忌荤腥,要不怎么对猪和鸭的吃法如此门儿清?至少也是一枚吃货僧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肉香到客船。” :D -食物,动物植物这些章节都很短。说到大唐时的食物貌似很像现在的日餐,大多清淡,很多生吃。如今的中餐规模好像是唐朝以后发展起来的。也许跟大唐时进口的大批调料食材有关,激励了中国厨师们的想象力?【中文翻译不尽满意,自己来】 The monkish traveler, I-ching, who had much experience with the cookery of Indonesia and India, reported, with evident relish, on the richly prepared fare available in those lands, as contrasted with his own: “...in China, people of the present time eat fish and vegetables mostly uncooked; no Indians do this. All vegetables are to be well cooked and to be eaten after mixing with the asafoetida, clarified butter, oil, or any spice.”{1197} Probably we should accept this account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cuisine in the seventh century, since it is given by an excellent observer. But it goes against contemporary opinions of Chinese cooking, especially that of the south. I-ching’s description makes T’ang cookery sound like modern Japanese cookery—plain food, sometimes raw, with few savory mixtures or interesting sauces, we would guess. If so, the best of modern Chinese cooking has developed in relatively recent times, and we easily suppose, if that is so, that the rich character we find in it was only beginning to appear in T’ang times, undoubted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taste and custom in foods, in particular those of India and the Indianized lands of the Desert and the Isles. 唐朝行僧义净对印尼和印度烹调有过切身体会,十分热情的报告了这些异乡烹饪的浓郁丰盛跟当时中国烹饪方式大相径庭:“冬夏时人,鱼菜多并生食,此乃西国咸悉不餐。凡是菜茹,皆经烂煮,如阿魏,酥油及诸香合,然后方啖。” 义净是个很可信的观察者,所以他笔下的七世纪中国烹饪特色应该是可靠的。但是这又和现代人所知的中国烹饪,尤其是中国南方烹饪相违。义净笔下的唐代饮食跟现代日本烹饪方式非常相近--清淡,有时生食,只用很少的调料或者简单的咸味提味。如此说来,享誉世界的中国烹饪很可能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产物,而且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如今中国烹饪中各种丰富调料也许是从唐代才开始初露倪端,都要归功于唐代大量进口的外来口味和特色食物,尤其是受印度影响的各种沙漠和海岛之国的食材。 看看这些土贡外贡单很让人流口水。 食物一章里葡萄和葡萄酒占了很大篇幅。最早的葡萄是汉朝张骞从西域带来的,朋友戏言“汉武帝为了卫青爱吃葡萄干赶紧发兵西域”,听得我直乐。如果是真的,汉唐在这一点上居然有点相似。金桃这书里真的说了唐太宗李二凤把高昌给征服,其中一个好事就是把他们的葡萄酒技术搬到太原去了!“吃货征服世界啊!” 六。香料 食物的篇幅小,香料这章就是洋洋洒洒了。说不完道不尽的各种妙香。看这个,唐朝时大家得有多香啊!见面就给熏一个跟头。 今天读到瑞龙脑香。是稀罕金贵的不得了的一种贡品,玄宗统统送给心爱的杨贵妃专用。可是。。。居然。。。就是樟脑!这是什么审美啊?!还是说此樟脑非彼樟脑,味道不同?! 这里讲的男士们斗香很有意思。翻译有点问题。原文其实是:"Men were as competitive in their perfumery as ladies nowadays with their cakes and jellies: at an elegant party of Chung Tsung's reign the choicest aromatics of his courtiers were displayed, and a kind of fagara paste took the prize."这里得了头筹的fagara paste 貌似是一种椒膏,因为fagara也是秦椒的称谓。 但是最后那段关于花香配熏香挺有趣的。木犀是桂花,龙脑是樟脑,酴醾是蔷薇(荼靡),沉水是沉香(木),含笑是玉兰,薝匐是白兰(Michelia). 红楼梦里出现过的百和香和安息香,书里也有讲到。 混合香料的成份有沉香一两半,白檀香五两,苏和香一两,甲香一两,龙脑半两,麝香半两,将各种配料“细挫捣为末,用马尾筛罗烁蜜溲和,得所用之”。这种混合香料在诗歌中通常称作“百和香”。。。杜甫有“花气浑如百和香”的诗句。 还有一种“香钟”,我以前没听说过,听上去很精致有趣。 “香钟”。。。用法是事先在一个平面上刻好用以区分不同时间的字样,然后将香末撒在平面上,形成精细的花格,细长的香末线将不同的时间标志连接起来。。。。随着香末一路燃烧过去,便可以读出时间。。。。王建就曾经做过这样一种用来消磨孤寂长夜的计时工具: 闲坐烧香印,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 尽,已是黎明时分,诗人也就能够辨认园中碑上刻的字了。。。铺撒,焚烧香末的底盘一般都用木范。。。据记载:“用香末布篆文木范仲,急覆之,是为‘曲水香’ 。”(Jean注: 急覆之:就是快速把木板倒过来,勾勒出篆字的香末就被倒扣出来,变成用香写的字)但有些香钟用的底板是石范。正仓院。。。有一件石范为圆形的石板,石板镶嵌在一朵精雕细刻的木莲花之中,莲花花瓣上镀了金色,还绘有神话中的人物。。。刻的是天城体梵文。 七。药,工业矿石,纺织品,颜料,宝石 当当当,“郁金”这个词又出现了,少了一个香字就变成了药材,就是“姜黄”(turmeric),跟诗经里出现过的“蓬莪术”(zedoary)混着用. 工业矿石里面最有趣的是“钻石”那一节。中国古代对钻石无感,觉得它唯一的用途是用来刻玉,是工具算不得宝石。哈! 纺织品那章里面提到一种叫“朝霞”的红色棉布,来自东南亚。听上去很美丽。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朝霞。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王勃 颜料那章读起来更美,主要是这些词太美了。青黛,苏方,雌黄,等。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猩猩血” Gibbon's Blood. 我们小朋友网上下的一堆中文有声书里有个赤毛猴的故事,我以前没听过。讲有一种猴子的血被当作颜料进贡,所以每年都要去抓猴子放血。猴子贪嘴喜欢酒,于是猎人就用酒坛来诱惑猴子进陷阱。听上去生动有趣,故事里赤毛猴也会说话,每次喝醉被抓醒来后都后悔莫及,但是下次依然耐不住酒香的诱惑。这次看书才知道这故事在古书里记录甚广,“全唐文”“湘潭记”都有它,历史悠久了。全唐文里的猴子也会说话。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几分真。金桃书中最后说动物血液为颜料的红色可能是真的,因为西方(德国波兰)古代有一种红颜料来自一种“胭脂虫”(Kermes insect dye)。唐代书中指的“猩猩红”都是关于外来材料的一种红,本土没有,所以也许传播路途中演绎成了赤毛猴/猩猩血的故事,很有可能。这也是红楼梦里宝玉猩红斗篷的颜色名字来源吧。 宝石也是很长很有意思的一章。让我觉得又被古人骗了的是这一段,"蓝田美玉"原来只是大理石?! 八。世俗器具,书籍 正月十五用的灯树很像西方的圣诞树啊!“灯树”是七世纪中期来自吐火罗国的贡品(维基说吐火罗是Tocharians,曾经聚居于塔里木盆地的印欧人一支,高鼻蓝眼睛大胡子,后来消失了,有怀疑被维吾尔族同化了)。下文中玄宗被“坐地日行三百里”的故事很有科幻味道哦(teleporting!)! 网上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书里提到的敦煌壁画里的灯树,大概是这个样子。 本子控膜拜一下那时候各国的新奇纸张 九,盛世挽歌 全书第一章“大唐盛世”结尾一节标题是 Exotic Literature。整章不过32页,最后这一节占了七页,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作者用了这么大篇幅讲了什么些呢?讲的大多是酉(you3)阳杂俎(zu3)和杜阳杂编这些书里提到的段子。也就是大唐盛世急速衰败之后那个世纪里,人们已经看不到真实的盛世景象,只能自己编出一个想象的盛世。 书里引用了民国学者吴经熊的一段话, 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我们已置身于梦境之中,灵魂像蜡烛之光,在梦境中微微闪烁。自然景致变成了一种“内在的特征”。世界淹没在了无边无际,朦朦胧胧的海洋之中,留下来的只有“一缕香魂“。 我更喜欢这段话的英文翻译, We are no longer in the world of flesh and blood. We are in the Dreamland in which the soul glimmers like the flame of a candle. The landscape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n "inscape." The world is drowned in the immeasurable ocean of Darkness, and there remains only "an odorous shade." 接下来薛老师自己的一段话看得我大哭。 Many of the stories pretend to tell of the reign of Hsuan Tsung, the fabulous king, most glorious monarch of a cosmopolitan age, himself a connoisseur of the exotic, and a symbol of everything romantic even before his own death. In his day, one could hear the lutes of Kucha(龟兹的琵琶)! in the next century one might only dream of them. 很多故事讲述的都是想象中的唐玄宗治理的唐朝。玄宗本人幻化成了完美的帝王,建造了一个辉煌的多元时代,他成为一个精通于外来物事的专家,成为浪漫的代名词。在玄宗的时代,人们至少曾经亲耳听到龟兹的琵琶!玄宗后下一个世纪人们只能靠想象了。
中国历史 中文 唐史 海外汉学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7 - 3
本书是叶嘉莹讲解陶渊明的《饮酒》诗和《拟古》诗的讲课记录。叶嘉莹对陶诗的解读深入诗之骨髓,对帮助理解陶诗非常有价值。
2018年5月18日 已读
很喜欢,很好读。尤其喜欢下半部的闲情赋和拟古诗。陶渊明虽然身后有昭明太子,苏东坡,辛弃疾,龚自珍这些大牌粉丝。但是生前是何等的寂寞!55555
中国文学 中文 古典 古典文学 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