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水流云在 豆瓣
Voices carry,behind bars and backstage during China's revolution and reform
作者: 英若诚 / 康开丽 译者: 张放 中信出版社 2016 - 2
【内容简介】
《水流云在》是英若诚的自传。
英若诚(1929—2003),满族人,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祖父叫英敛之,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他的父亲叫英千里,是辅仁大学的教务长,在北京沦陷时期因为从事抗日活动,两次被捕入狱。他的儿子叫英达,是著名的演员、导演。
他自己上学时先后被三所学校开除,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翻译家和演员,他把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翻译成中文,并和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还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在话剧《茶馆》《雷雨》《龙须沟》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革中,他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做书、给别人画像、做泥瓦匠,为了生存,他学会了种葡萄、孵小鸡、做酱菜,甚至是发电和做鸦片。出狱后他在电影《末代皇帝》《马可·波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文化部副部长。
通过《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你可以看到英若诚跌宕起伏、有趣又艰辛的一生,也可以窥见英若诚背后充满动荡的20世纪的中国。
------------------------------------
【编辑推荐】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由英达、朱旭作序,蓝天野、林兆华、濮存昕、杨立新推荐。
1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记述了著名演员、导演英若诚一生的经历。英若诚生于1929年,2003年去世,读此书,可以读到一位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在人民共和国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2 书中并记述了整个英氏家族自《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以来的历史。读此书,可以读到一个家族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延续。
3 英若诚一生经历坎坷,但他一直保持着尊严与幽默感,即便在监狱时也是如此。读此书,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能有所观照。
4 本书译文准确流畅,多有北京话风格,给人以阅读上的享受。
SARS调查 豆瓣
作者: 财经杂志编辑部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1
《财经》杂志记者南下广东,西入山西,遍访北京医院,采写披露SARS疫情真相第一人蒋彦永,探查灾难根源,同步报道全球疫情,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于是有了这本凝聚了中国最优秀的经济新闻杂志编辑记者们的心血、勇气和职业技巧的书。
晚菊 豆瓣
作者: [日本] 林芙美子 译者: 刘小俊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最钟情的作家,先后六度改编其作品
“日本的萧红”,郁达夫、谢冰莹、林海音、桐野夏生均推崇备至
“能如此感叹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见”(川端康成)
“我所期盼的作品,是寂静的观照、素材的纯化以及孤独的境地”(林芙美子)
本卷收录了十余篇林芙美子不同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这些作品质朴真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疾苦。其中《风琴与鱼町》以少女的视角,描写了一家人走街串巷、以卖药为生的艰难生活。《牡蛎》的主角为谋生从四国的高知跑到东京,辛勤劳作,却被现实所逼,精神分裂。《杜鹃》中女性追求金钱与幸福的坎坷命运,《晚菊》中年老色衰的旧日艺伎的心理活动,都引人唏嘘。《河虾虎》则通过一位因战争与丈夫分离四年的女人令人同情的遭遇,从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而在《作家手记》中,作者大声疾呼“我们不能忘记这场战争”,表现了鲜明的反战思想。
田园诗与狂想曲 豆瓣
9.2 (20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 金雁 语文出版社 2010 - 1
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羊呆住了 豆瓣
5.8 (19 个评分) 作者: 李盆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0 - 11
“无文体写作”横空出世
八十九篇作品实验又好玩
不写诗的广告人不是好小说家
知乎鬼才李盆作品首次结集出版
🐑编辑推荐
作者远离文坛、远离名利场、远离小圈子、远离对历代大师的迷信、远离道德制高点、远离各式桥段与套路、远离颠倒梦想,得以留存天真与纯粹,得以达成诗性与实验性。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入的小说多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却以一种高度自由的、超现实的手法加以表现。内容涉及童 年回忆、日常观察、社会学思考、科学幻想、古代传奇等。语言灵活多变,叙事充满诗性,往往在极短的篇幅内,提供一个看待周围世界的全新视角。作者以其强大的想象力与精简、清奇的语言风格,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中文写作的又一新的可能。
🐑名人推荐
李盆的作品有着奇妙的叙事角度,这个角度是一种在主人公内部的远观,就像你胃部的一粒电子,对整个的你的那种远观。一种微观的宏大。对这样的写作天分感到嫉妒。
——多抓鱼CEO 猫助
李盆发明了一种新的修辞,那就是按摩。锤击着读者的语感和思维方式,直到它们发热、翻身,并自愿舒展成另一个样子。
——编剧 梁边妖
李盆,李盆的关键,是他捅到了极少有人用笔尖能够抵达的物种起源。野生蒜,文字谷物,城中村个人调查,现代蕨类,老树上刷下一个新号码,咬不断的社会学,当代贴吧艺术,响铛铛是凭自己用手打了这些个,很多作家,记者,学者,艺术家都想啃但啃不到的,块状不明文学物体。实属罕见,而且,在我看来——非,常,绝。
——广告人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