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douban&Twitter - 标记
迦陵讲赋 豆瓣
作者: [加拿大]叶嘉莹 2019 - 7
本书将叶嘉莹先生在《文史知识》上刊登的讲赋的内容集结于一册。叶先生讲诗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有关赋的讲解,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是头一次与大家见面,所以具有新颖性。叶先生讲解了赋体大家鲍照的《芜城赋》,庾信的《小园赋》《哀江南赋序》,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既梳理了赋这种文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又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地讲解了各篇文中涉及的作者生平、历史背景、典故、语言常识等。读者可以在一种娓娓道来的氛围中,对赋这种文体及其*负盛名的作家的几篇名作有一个生动鲜活的认知。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豆瓣
作者: Hannah Arendt Penguin Books 2006 - 9
From the author of Eichmann in Jerusalem and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a book to think with through the political impasses and cultural confusions of our day” (Harper’s Magazine)
Hannah Arendt’s insightful observations of the modern world, based on a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e past, constitute an impassioned contribu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Arendt describes the perplexing crises modern society faces as a result of the loss of meaning of the traditional key words of politics: justice, reason, responsibility, virtue, and glory. Through a series of eight exercises, she shows how we can redistill the vital essence of these concepts and use them to regain a frame of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o participate in these exercises is to associate, in action, with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and fruitful mind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2019年9月9日 想读
宋代开封研究 豆瓣
作者: (日)久保田和男 译者: 郭万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人们心目中的古代开封,一般都来自《东京繁华录》和《清明上河图》所反映出的景况;而较真实记录开封的《东京记》和《汴都志》,现均已亡佚。本书搜集大量史料,作者历经实地考察二十年,详尽地论述了北宋开封的城市构造和城市社会的演变,当时的城市景观、军营变迁与人口变化,治安制度与居民生活,皇宫的修筑和皇帝的行幸等等。论文观点平实中允,叙述细致绵密,内容翔实可信。可资宋史研究者,以及社会学研究者和城市规划建设者等参考。文史爱好者和广大社会读者,可以从此书获知:《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并不是当时开封的全貌和真实景况。
唐代基层文官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赖瑞和 中华书局 2008 - 5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唐代最常见的几种基层文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全书共分七章。前五章分别探讨了校书郎、正字、县尉、参军、判司、巡官、推官和掌书记等若干种唐代基层文官,第六章则综合讨论这几种文官的共同课题,诸如俸钱、任期、办公时间与假期等,最后一章描绘出两幅唐代基层文官的“理念型”,可与史书所见真是唐史人物做比较。
本书虽为研究官制的专著,然征引了大量唐史人物作为例证,读来生动有趣,既可为研究唐代基层文官制度之工具书,又对理解唐代士人之仕宦生活大有助益。
埃及和努比亚的遗迹 豆瓣
作者: [法]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 译者: 高伟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7
“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手稿
五百余幅遗迹绘图及商博良注释手稿
构筑“可以观看”的古埃及文明
◎编辑推荐
☆“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手稿
商博良是埃及学研究的奠基性人物,他是第一位破解古埃及圣书体文字结构并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
☆“可以观看”的古埃及文明
500余幅遗迹绘图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缩影。一幅幅精确复制的绘图对古埃及的祭祀、丧葬、战争、家庭生活、手工制造等方方面面进行了逼真的还原和再现。
☆兼具研究与收藏价值的古埃及基础知识合集
没有长篇大论的论述,也不是通俗的旅行游记,但不乏专业深度和阅读乐趣。导读注释代表着埃及学初建期商博良对圣书体铭文的解读和对古埃及文化的相关认知。
◎ 内容简介
《埃及和努比亚的遗迹——商博良埃及考古图册》(上下卷)根据“埃及学之父”商博良的手稿编辑而成,共分为上、下两卷,其中图画部分为法国考古团队在商博良指导下,对埃及和努比亚的遗迹实地复制的绘图,文字部分为图画注释。与法文版一致, 本书严格遵从作者手稿,原样呈现,一一说明了图画的时代背景、内容主题、原图像地理位置及圣书体铭文等信息。全书按照从努比亚到埃及的顺序,将各个遗迹的图文材料以地点信息加以编排,图画精美细致,皆出自艺术家之手,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丧葬、祭祀、战争、天文等题材, 也不乏手工制作及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描绘。
全书五百余幅遗迹绘图及作者对每幅图画精炼的注释,汇成了一部古埃及的基础知识合集。其内容比严肃的学术文章更易阅读,比通俗的旅行游记更为可信,非常适合初学者了解古埃及。神秘的埃及遗迹在此纷纷现出身影、焕发光彩,历经百年,其中一些已不复存在,读者却能在本书中一睹旧貌。
商博良考察期间坚持抄写大量的铭文段落,并做了详细周全的描述笔记,原计划根据相关历史事件重建埃及史,作者的英年早逝使这项宏大计划定格于此。商博良的不懈努力拉开了埃及学研究的帷幕,解开了沉寂数千年的古埃及文字之谜。
2019年8月22日 想读
六朝文絜笺注 豆瓣
作者: [清]许梿 评选 / [清]黎经诰 笺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7
仰观魏晋士人风骨,含咀六朝文章英华
◎ 编辑推荐
☆骈文合集,选注精良
六朝是骈文发展的鼎盛时期。骈文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走向,并于乾嘉时代再次达到兴盛。顺应乾嘉时代的骈文复兴潮流,许梿编选了《六朝文絜》,选取72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含《昭明文选》未选篇目。清末黎经诰为此书作注,是为《六朝文絜笺注》。其注释精审,为人称道。
☆增补序言,修正错误
《六朝文絜笺注》首次以繁体横排的面貌问世,保留原书眉批,并增补黎经诰序,修正过往版本的点校错误。在适应现代排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原刻本风貌。
☆胸有丘壑,傲骨嶙峋
护封以陶渊明轮廓的山林剪影为主要设计元素,陶渊明是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亦与书中的《陶征士诔》遥相呼应。桧柏风姿,山林气象,跃然纸上。
◎ 内容简介
《六朝文絜》是广受欢迎的骈文选本,后有黎经诰为之笺注。本书收录自晋至隋36位作者的72篇骈文作品,选文清新隽永,注释审慎细密,亦能补充《文选》之不足。
鲁迅与博物学 豆瓣
作者: 涂昕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 - 4
鲁迅一生都保持了对“博物学”的浓厚兴趣。本书在细致梳理鲁迅一生涉及“博物学”方方面面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追问,层层推进论述,深入探讨鲁迅的“博物学”爱好如何产生、发展,对他个人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他的文学呈现出哪些独特性。希望借由这样的讨论,触摸到鲁迅心灵的更多面向。
2019年8月16日 想读
给商界精英的西方美术史 豆瓣
作者: 【日】木村泰司 译者: 于晓菁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9
一本包打天下的极简艺术史,
浓缩2500多年西方艺术史非常必要和最低限度的知识。
2019年8月16日 想读
陈寅恪诗笺释 豆瓣
作者: 胡文辉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5
陈寅恪的著述乃至诗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陈寅恪研究亦成为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显学。《陈寅恪诗笺释》是目前为止唯一的陈寅恪诗笺注本,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初版出版后备受各方极高评价,是陈寅恪研究史上的代表作之一。陈寅恪的诗作享誉全国以至海外,向为学术界和读者所推崇。今修订出繁体字版,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意义。
2019年8月13日 想读
诗人十四个 豆瓣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黄晓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7
十四位古代诗人和一个现代闯入者
一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
·
七堂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的文学课,
以现代心理学解读古代诗人,
诗与心灵自由飞动,
抵达诗歌中那些恍兮惚兮的微妙细节,
让古代心灵中幽微隐秘的部分重见天日,
成为与现代生命体验共情的丰富资源。
·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2019年8月10日 想读
亭长小武 豆瓣
作者: 史杰鹏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8
一个西汉小吏的奋斗史
用小说重写《汉书》的恢宏长篇
梁惠王迄今再版次数最多,印数最多的一本书
------------------------------------------------------------------------------------------------
【编辑推荐】
★ 本书是梁惠王成名之作,亦是他最受欢迎的历史小说。梁惠王是网络写作的高手,故事编织精彩,文字水平高超,其古文字学博士的专业学养、史识,使得这部小说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网络热帖。
★王蒙、冯唐、吴思、陈凯歌等著名作家、学者、导演热情撰文推荐。茅盾文学奖得主柳建伟称赞这部小说是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新高峰。
★ 与传统的历史小说不同,《亭长小武》从一片片汉简、一条条典章进入到汉代,全面展现了强汉风骨、苍凉雄放的时代风貌,浓烈狂野的男女之爱,以及凌厉雄劲的战阵兵锋、市井闾里的日常生活等汉代社会的原生态,被业内权威评价为“用小说重写《汉书》”的恢宏长篇。
★ 近年最优秀的历史小说之一,书里的故事介于史实与虚构之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关系复杂,命运诡谲多变。作品从汉代律法切入,把这样的历史题材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本真正雅俗共赏的历史小说。
★ 本次再版采用高品质纯质纸印刷,并加以锁线装订,品质大幅提升,展开阅读也极为舒适。
------------------------------------------------------------------------------------------------
【内容简介】
汉武帝时期,南昌县的一个叫小武的亭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因为文弱无力,无法管束治下的流氓少年,长期被长官、同僚蔑视。此时县里突发了一件劫掠案,在别人束手无策时,小武凭借他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对律法案例的丰富知识,顺利侦破此案。但这件发生在偏远地区的普通案件,却牵涉到宫中的太子、宰相,地方的诸侯王,以及名扬天下的长安豪侠。小武不得已走上逃亡之路,却意外获得诸侯王公主的爱情。此后小武一路高升,从手持金斧的钦差直到京兆尹,最后参与到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宫廷巫蛊政变中。
------------------------------------------------------------------------------------------------
【各界评论】
《亭长小武》让人知道历史小说可以这样写,并将会开启一个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新时代。原来中国的历史并不像正史或者野史记载的样子,要远比那个丰富、有意思。其价值是以前写帝王将相的历史小说所不个备的。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柳建伟
史杰鹏沿着历史的毛细血管,一路进入到历史的主动脉,从一片片汉简、一条条典章进入到汉代。如果他凭依着汉简中繁细的律令继续酿制故事的话,那么他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法律演义小说的系列。
——原《小说选刊》主编 贺绍俊
史杰鹏是个怪才,一边在大学里钻研古文字训诂学,一边在小说里快意恩仇。他的故事骨架全靠虚构,但皮肉毛发又分明有文物史料佐证。
——罗辑思维创始人 罗振宇
《亭长小武》正是这样一个表现历史通灵术的话本。……其间夹杂着恩爱情仇、铁血争斗,大部分地方都是根据历史故事演绎而来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部“自下而上”的历史,一个小人物从低级职位爬上高级职位的奋斗史,这便决定了这个小说铁定好看。
——前《新周刊》总主笔 胡赳赳
2019年8月5日 想读
The Adams-Jefferson Letters 豆瓣
作者: John Adams (Author) / Lester J. Cappon (Editor)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8 - 9
An intellectual dialogue of the highest plane achieved in America,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John Adams and Thomas Jefferson spanned half a century and embraced government, philosophy, religion, quotidiana, and family griefs and joys. First meeting as delegates to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in 1775, they initiated correspondence in 1777, negotiated jointly as ministers in Europe in the 1780s, and served the early Republic—each, ultimately, in its highest office. At Jefferson's defeat of Adams for the presidency in 1800, they became estranged, and the correspondence lapses from 1801 to 1812, then is renewed until the death of both in 1826, fifty years to the day after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Lester J. Cappon's edition, first published in 1959 in two volumes, provides the complet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se two men and include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bigail Adams and Jefferson. Many of these letter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no other modern edition, nor does any other edition devote itself exclusively to the exchange between Jefferson and the Adamses. Introduction, headnotes, and footnotes inform the reader without interrupting the speakers. This reissue of The Adams-Jefferson Letters in a one-volume unabridged edition brings to a broader audience one of the monuments of American scholarship and, to quote C. Vann Woodward, 'a major treasure of national literature.'
2019年7月24日 想读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 第五卷 五代宋元 豆瓣
作者: 刘俊文 译者: 索介然 1993 - 9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5卷)》共收论文16篇,其内容涉及五代、宋、辽、金、元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经济制度、州县制度、科举制度、宋代的官僚制和大土地占有等等。
2019年7月22日 想读
松漠之间 豆瓣
作者: 刘浦江 中华书局 2008 - 7
长期以来,辽金契丹女真史学界与民族语文学界彼此十分隔膜:一方面,辽金史研究者大都不能掌握利用契丹、女真文字资料;别一方面,民族语文学家又未能向历史学家充分展示这些资料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以至于有不少历史学家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民族语文资料对于辽金契丹史研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其实,就契丹大小字石刻对字史、契丹研究的潜在价值而言,如果能够对它们加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其重要性将不亚于突厥语史、蒙古语文之于蒙元史。
本书收录了刘浦江先生于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方面的17篇论文,记录了其近十年来的学术轨迹,体现了其着力于新材料与新问题的研究取向,为其于辽金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对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9年7月18日 想读
辽金史论 豆瓣
作者: 刘浦江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 5
目录
自序
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
金代的一桩文字狱——宇文虚中案发覆
试论辽朝的民族政策
金朝的民族政策与民族歧视
渤海世家与女真皇室的联姻——兼论金代渤海人的政治地位
说“汉人”——辽金时代民族融合的一个侧面
关于契丹、党项与女真遗裔问题
金代户口研究
金代猛安谋克人口状况研究
金代户籍制度刍论
金代土地问题的一个侧面——女真人与汉人的土地争端
金代“通检推排”探微
论金代的物力与物力钱
金代杂税论略
辽金的佛教政策及其社会影响
关于《契丹国志》的若干问题
再论《大金国志》的真伪——兼评《<大金国志>校证》
《契丹国志》与《大金国志》关系试探
《三朝北盟会编》研究
范成大《揽辔录》佚文真伪辨析
附录一 本书征引史料版本备览
附录二 本书作者学术档案
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 豆瓣
Power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Identities in Imperial China:Civil and Military Power from Late Tang to Early Song Dynasties (A.D.875-1063)
作者: 方震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内容简介】
本书从描述文官与武官政治权力自唐末至北宋中期的消长过程入手,分析导致双方在文化认同上由模糊转变为严重对立的因素。权力争夺是导致文、武官之间关系紧张的主因。为了争取君主的重视,文士将武人描述为贪婪无知,而强调自身具有学养、道德的重要性。随着文官权力自后周、北宋逐步扩张,文士对武官的歧视日益加深,并透过制度的规范,阻止文、武官身份的转换。文、武官对立因而成为宋代政治上无解的难题。
【编辑推荐】
作者用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论,对安史之乱后唐代文、武势力的消长,以及文士对军队、战争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权力结构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唐宋之际的文武关系做了深入分析。
The Goldfinch 豆瓣
7.6 (12 个评分) 作者: Donna Tartt Little, Brown 2013 - 10
It begins with a boy. Theo Decker, a thirteen-year-old New Yorker, miraculously survives an accident that kills his mother. Abandoned by his father, Theo is taken in by the family of a wealthy friend. Bewildered by his strange new home on Park Avenue, disturbed by schoolmates who don't know how to talk to him, and tormented above all by his unbearable longing for his mother, he clings to one thing that reminds him of her: a small, mysteriously captivating painting that ultimately draws Theo into the underworld of art.
As an adult, Theo moves silkily between the drawing rooms of the rich and the dusty labyrinth of an antiques store where he works. He is alienated and in love-and at the center of a narrowing, ever more dangerous circle.
The Goldfinch combines vivid characters, mesmerizing language, and suspense, while plumbing with a philosopher's calm the deepest mysteries of love, identity, and art. It is an old-fashioned story of loss and obsession, survival and self-invention, and the ruthless machinations of fate.
2019年6月2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