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douban&Twitter - 标记
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豆瓣 Eggplant.place
9.4 (34 个评分)
作者:
陈海涛
/
陈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11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完整保存了自北凉到元代绵延一千余年的佛教石窟艺术,至今仍有492座洞窟存留壁画及彩塑。本书旨在以一座曾令张大千、常书鸿、董希文等艺术家为之动容、潜心临摹的北魏经典洞窟为例,引领普通观众去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
苏东坡传 豆瓣
8.2 (93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沈从文全集.32卷 豆瓣
作者:
沈从文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沈从文全集》编入迄今收集到的所有沈从文先生已发表的文学作品、学术性著作及通信等;未曾发表的各类作品、书信、日记及其他成文史料,亦尽可能广泛收集编入。全集收入文稿共1000多万字,其中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及书信等约440万字;另配插图1710余幅,内含作者不同时期的生活照、手迹和绘画速写等珍贵史料近200幅。全集按小说、散文、传记、杂文、诗歌、文论、书信、集外文存、物质文化史分类分卷编辑。曾出版过的作者自选集或单行本,按原书名和内容整体编入全集。其中,一选集内若有不同文体作品,以该集作品主体性质归类;不同选集若收有同一作品,该作品只编入全集的某一集内,其他选集仅存目备考。未曾结集出版的作品,依据文体归类,按发表或创作时间的先后,或按相关内容分编成若干新集,收入全集。全集收入的已发表作品、作品集或单行本,均尽可能采用早期发表的文本或初版文本;作者主持增订过的著作,按增订版本编入;因故用其他文本,均附说明。为保持作品原貌,全集编入的作品,除对显明的编校错误、笔误和个别错字作必要的订正及按规范采用简化字外,均按原文排版。全集共分32卷:第1~10卷,小说,其中第1、4卷含剧本等少量其他作品;第11~12卷,散文;第13卷,传记;第14卷,杂文;第15卷,诗歌;第16~17卷,文论;第18~26卷,书信,编入书信、废邮(即信稿)和零散日记,但1949年前已发表的书信、废邮,分别编入散文、杂文或文论卷;第27卷,集外文存,编入作者生前未发表的史料性、回忆性文字,及1949年后的文学创作试笔等;第28~32卷,物质文化史,其中第32卷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商周研究之批判 豆瓣
作者:
黄奇逸
巴蜀书社
2008
《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国古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是狭义的《历史的荒原》。书从中国文字发展的动态历史模式上来细审了甲、金文(短铭祭名金文),发现它们不是四堂及现行学术界所认为的商王(殷商君主应是用帝号,而不是用王号)活动的占卜辞,而应是古人祭祀前的一些日子里,为备办祭祀,卜问神意所得的祭祀时间、祭品祭程备忘录,也就是古籍中说的祭祀前的“卜牲与日”。殷墟小屯绝不是殷之国都,而是祭场与坟场。而整个现行甲骨学体系应是建立在约定的假相上的。那么这假相的体系又为何那么迷人呢?这应是甲文现行体系的许多文字的字形考释还是有其正确地方的。错就错在他们无历史动态感的把每个文字的字义,以《说文》作准作基础,死硬地沿时间无限上推,却不知道中国远古文字是专为古人祭祀备忘而发明的。周公才艰难地改造它用作日常事务。这种文字的日常事务能力沿西周历史发展而继续扩大。加之史籀,尤其是孔子、子夏的强力推动有重大贡献。中国远古就已有伏牺、仓颉。甲金(短铭祭祀金文)文字.但却存在一个“历史日常事务记载的黑洞”,原因就在——它们都是祭祀备忘文字而非日常事务文字。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 豆瓣 Goodreads
Dawn of Samarkand:Art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Sogdiana and China,Persia, India,and Byzantine
7.3 (6 个评分)
作者:
[意] 康马泰
译者:
毛铭
漓江出版社
2016
- 11
中国古籍中的“康国”,即指撒马尔罕;欧洲的粟特学家都希望能以“康”为姓,事实上 唯独康马泰因其名为Compareti而独享此荣耀,而年轻的康马泰也确实与撒马尔罕有着不解之缘。《唐风吹拂撒马尔罕》正是作者康马泰结合主持中亚布哈拉古城考古的挖掘实践及多年研究的心血之作。全书分为四卷——《粟特艺术与中国》《粟特艺术与波斯》《粟特艺术与印度》《粟特艺术与拜占庭》,关于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上的唐代端午节,中国北朝墓葬中的粟特艺术,粟特信仰与佛教、印度教神祇的关系等,书中都有精彩论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康马泰于1989年首先考证出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西墙内涵,本书对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中考证出的最新关于唐高宗、武则天以及佛教内容所做的分析研究,为揭示整个壁画主题以及更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思路。全书立论新颖,所配插图皆为最新的考古成果,用译者毛铭的话说,每篇都有国内学界前所未闻的惊人之语,足可供国内外学者研究参考。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为“丝路译丛”的一种。1999年到2007年间,联合国考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成果:数百尊佛造像,两万平米壁画,足以再造一个敦煌;同样的八年,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丝绸之路国际会议上,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分析,取得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粟特艺术与中国、波斯、印度、拜占庭》为“丝路译丛”的一种。1999年到2007年间,联合国考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成果:数百尊佛造像,两万平米壁画,足以再造一个敦煌;同样的八年,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丝绸之路国际会议上,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分析,取得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
春秋左传注(全四册) 豆瓣
10.0 (10 个评分)
作者:
杨伯峻
中华书局
2009
- 10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作者积数十年之力,对左氏《春秋》经、传作详细校勘、分段、注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近代考古资料,融会贯通,时出己见,是为当代《春秋左传》集大成之全注本。
见风 豆瓣
7.4 (10 个评分)
作者:
刘昊然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
- 11
《见风》是刘昊然首本图书作品,采用“八风”的概念,共分成八个章节来对应刘昊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扮演不同角色时遇到的人、经历的事。
在求学的分叉口上,意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从此多了一重从未想过的身份。身为演员,他经历了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初次,初次试镜、初次拍戏,初次陷进角色里哭到崩溃,初次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没有底气……但同样身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也经历了跟很多人一样的初次,初次离家外出求学,初次备战高考,初次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一种什么样感觉……
如果能在20岁的时候,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还能有时间去弥补,将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所谓见风,是见到了风的速度,风的影响,风决定的方向。风是变化,是外界带给人的变化;见风之后,就是见到了被带动的自己,被推动的自己,被带到了某种环境和状态的自己,然后在风中定下来,接着融入风中,成为风的一部分,*终形成影响万物的结果。
在求学的分叉口上,意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从此多了一重从未想过的身份。身为演员,他经历了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初次,初次试镜、初次拍戏,初次陷进角色里哭到崩溃,初次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没有底气……但同样身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也经历了跟很多人一样的初次,初次离家外出求学,初次备战高考,初次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一种什么样感觉……
如果能在20岁的时候,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还能有时间去弥补,将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所谓见风,是见到了风的速度,风的影响,风决定的方向。风是变化,是外界带给人的变化;见风之后,就是见到了被带动的自己,被推动的自己,被带到了某种环境和状态的自己,然后在风中定下来,接着融入风中,成为风的一部分,*终形成影响万物的结果。
危机与重构 豆瓣 Goodreads
9.1 (3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我口袋里的星辰如沙砾 豆瓣
作者:
韩松落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
- 6
全书由50余篇散文组成,按时间脉络分为五个部分,描述了一个小城青年的成长历程。从昆仑山下的绿洲,到祁连山下的小城;从青翠的少年,到沧桑的中年;从最初的狂喜,到经历病痛、死亡、离别、内心的磨砺,直到最后在平静的生活中找到欣悦……这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生命之轻,他每每轻轻带过,却在人们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和无尽想象。
正如韩松落所说,写得越多,隐藏得也越多。其实是,隐藏得越多,袒露得也越多。本书是一部心灵突围史,在书中,我们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和作者同悲同喜,那些困顿、悲伤、欣喜、茫然、突围、拯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必经之途。
正如韩松落所说,写得越多,隐藏得也越多。其实是,隐藏得越多,袒露得也越多。本书是一部心灵突围史,在书中,我们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和作者同悲同喜,那些困顿、悲伤、欣喜、茫然、突围、拯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必经之途。
The Lost Books of the Odyssey. by Zachary Mason 豆瓣
作者:
Zachary Mason
Vintage Books
2011
- 5
After ten years' journeying Odysseus returns, again and again, to Ithaca. Each time he finds something different: his patient wife Penelope has betrayed him and married; his arrival accelerates time and he watches his family age and die in front of him; he walks into an empty house in ruins; he returns but is so bored he sets sail again to repeat his voyage; he comes back to find Penelope is dead. In these forty-four retellings of passages from Homer's "Odyssey," Zachary Mason uses Homer's linear narrative and explodes it: presenting alternative and contradictory fragments of familiar stories - "The Trojan Horse," "The Cyclops Circe," and "The Sirens" - allowing us to see Homer's masterpiece afresh. Elegant, provocative and utterly fascinating, "The Lost Books of the Odyssey" seems destined to become a modern classic.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 豆瓣 Goodreads
Die Kultur der Renaissance in Italien: ein Versuch
作者:
Jacob Burckhardt
译者:
S. G. C. Middlemore
Penguin Classics
1990
- 6
For nineteenth-century Swiss historian Jacob Burckhardt,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was nothing less than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world - a world in which flourishing individualism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fame radically transformed science, the arts, and politics. In this landmark work he depicts the Italian city-states of Florence, Venice and Rome as providing the seeds of a new form of society, and traces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individual, from Dante to Michelangelo. A fascinating description of an era of cultural transition, this nineteenth-century masterpiece was to become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and anticipated ideas such as Nietzsche's concept of the 'Ubermensch' in its portrayal of an age of genius.
The House of Medici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Christopher Hibbert
William Morrow Paperbacks
1999
- 5
It was a dynasty with more wealth, passion, and power than the houses of Windsor, Kennedy, and Rockefeller combined. It shaped all of Europe and controlled politics, scientists, artists, and even popes, for three hundred years. It was the house of Medici, patrons of Botticelli, Michelangelo and Galileo, benefactors who turned Florence into a global power center, and then lost it all. The House of Medici picks up where Barbara Tuchman's Hibbert delves into the lives of the Medici family, whose legacy of increasing self-indulgence and sexual dalliance eventually led to its self-destruction. With twenty-four pages of black-and-white illustrations, this timeless saga is one of Quill's strongest-selling paperbacks.
从历史中醒来 豆瓣
作者:
孙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8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者孙机新作
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叙谈古代文物,唤醒沉睡在博物馆中的千 年古物,讲述古代社会生活,把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大众。
作者在文物研究、鉴定方面造诣深湛,擅长运用文物与文献相互契合的方式和晓畅的文笔,一器一物,揭示起源与演变;既有宏观的鸟瞰,更有细节的发明。举凡历史时期的动物、饮食、武备、科技、佛教艺术,乃至杂项等中国古文物,一一复原岁月侵蚀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通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本书以饶有兴味的专题立篇,考证得出的结论固然令人信服,剀切从容、剖肌析理的过程,也同样引人入胜。雍容平易之文,而时挟攻坚折锐之风。书中用到的数百幅线图,皆出自作者手绘,严整精细,画面生动,图文相辅,涉笔成趣。
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叙谈古代文物,唤醒沉睡在博物馆中的千 年古物,讲述古代社会生活,把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大众。
作者在文物研究、鉴定方面造诣深湛,擅长运用文物与文献相互契合的方式和晓畅的文笔,一器一物,揭示起源与演变;既有宏观的鸟瞰,更有细节的发明。举凡历史时期的动物、饮食、武备、科技、佛教艺术,乃至杂项等中国古文物,一一复原岁月侵蚀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通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本书以饶有兴味的专题立篇,考证得出的结论固然令人信服,剀切从容、剖肌析理的过程,也同样引人入胜。雍容平易之文,而时挟攻坚折锐之风。书中用到的数百幅线图,皆出自作者手绘,严整精细,画面生动,图文相辅,涉笔成趣。
A Visit to Don Otavio 豆瓣
作者:
Sybille Bedford
NYRB Classics
2016
- 6
山中的糖果 豆瓣
7.9 (27 个评分)
作者:
邓安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6
《山中的糖果》通过“亲人记”“世间记”“回乡记”三个部分,集结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师友,对身边那些人那些事的记录与怀念。作者邓安庆生长在农村,曾游荡于多个城市之间,从事过广告策划、内刊编辑、企业培训、木材加工、图书编辑、互联网等不同职业,阅历丰富,天性敏感细腻,对乡村,对城市,对社会底层的人和事,都有独到而细致入微的体察。作者文笔细腻,语言纯净克制,用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将人间烟火娓娓道来,对人物的举止投足和心理刻画生动,性格描述细致入微,使得读者如见其人,如入其境,读来亲切有加。他的文字接地气,带有温度,能够俘获人心。
插画家 “星星的插图”根据书中内容作插图20余幅,画风细腻、生动,乡趣十足,与邓安庆的文字十分契合,相映成辉。
插画家 “星星的插图”根据书中内容作插图20余幅,画风细腻、生动,乡趣十足,与邓安庆的文字十分契合,相映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