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八分鐘
地球 豆瓣
作者:
唐納德.布朗李,彼得.華德
译者:
薛良凱
/
尹曉梅
商周文化
2011
- 4
這是最具科學力量的末世論,既蒼涼又迷人。
從天文生物學的觀點,以史詩般的恢弘格局,審視並預言地球的後半生。
現在是西元七十億年,太陽已經處於紅巨星階段,直徑達一億英里。地球已被太陽的外殼吞噬……
地球已到達中年階段。雖然很難想像,但是地球的生命就如同植物及動物的一樣有限,行星、小行星、太陽系和銀河都是如此。有很長一段時間,科學界不斷在研究過去的時光,並建立宇宙和地球如何成形,以及生命如何出現和發展等論述;近年來,我們也開始注意到未來的演變方向。華德與布朗李分別是地質學家及天文學家,兩位都是天文生物學(astrobiology)研究領域的翹楚。結合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本書解開了地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撐系統如何運作,提供對星體及太陽系增長與改變的全新解讀;他們揭開了地球生命後半的真相。
這是一個行星進化、本質上徹底改變的過程,生命的形式即將退化至最簡單的生命形態,最後它們會消失。海洋會消失,空氣密度會下降,太陽逐漸擴張,地球最終來到燃燒的結局。
這是一本具備開創性研究結果和說服力的科學著作。在這本出色的合著中,對地球生命循環有廣泛的描寫,讓我們瞭解並正確評論今日的地球是如何維持的,並提供我們對宇宙秩序的必備概念。
從天文生物學的觀點,以史詩般的恢弘格局,審視並預言地球的後半生。
現在是西元七十億年,太陽已經處於紅巨星階段,直徑達一億英里。地球已被太陽的外殼吞噬……
地球已到達中年階段。雖然很難想像,但是地球的生命就如同植物及動物的一樣有限,行星、小行星、太陽系和銀河都是如此。有很長一段時間,科學界不斷在研究過去的時光,並建立宇宙和地球如何成形,以及生命如何出現和發展等論述;近年來,我們也開始注意到未來的演變方向。華德與布朗李分別是地質學家及天文學家,兩位都是天文生物學(astrobiology)研究領域的翹楚。結合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本書解開了地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撐系統如何運作,提供對星體及太陽系增長與改變的全新解讀;他們揭開了地球生命後半的真相。
這是一個行星進化、本質上徹底改變的過程,生命的形式即將退化至最簡單的生命形態,最後它們會消失。海洋會消失,空氣密度會下降,太陽逐漸擴張,地球最終來到燃燒的結局。
這是一本具備開創性研究結果和說服力的科學著作。在這本出色的合著中,對地球生命循環有廣泛的描寫,讓我們瞭解並正確評論今日的地球是如何維持的,並提供我們對宇宙秩序的必備概念。
華盛頓的假牙 豆瓣
George Washington’s False Teeth: An Unconventional Guide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
作者:
羅伯.丹屯(Robert Darnton)
译者:
楊孝敏
博雅書屋
2011
- 9
華盛頓在一七八九年就職美國首任總統時,整個口腔只剩一顆牙齒!
《貓大屠殺》的作者羅伯.丹屯,從華盛頓的牙病史深入考察再延伸,檢視其後種種更寬廣的十八世紀奇異景緻。
喬治.華盛頓於一七八九年正式就任美國總統時,口中僅剩一顆牙。他收集了種種材質的假牙,包括象牙、海象長牙、河馬長牙到一位同胞的牙齒。與他同時代的人對齒齦疼痛的憂慮,大概超過了對一七八七年新憲法的憂慮。
造訪十八世紀,你一定會頭暈目眩地,因為它沒完沒了地令人驚奇,不可抗拒地使人奇怪。薩德侯爵在一次交通阻塞中,狂怒下用劍刺穿一匹馬的肚子;德翁騎士宣稱他是一個女人,穿著女裝發起決鬥比賽;拉法葉侯爵和美國印第安人同穿土著服飾一起裝修巴黎的住宅;瑪麗-安東尼皇后在凡爾賽宮花園中化裝成擠奶女工。十八世紀總在服飾上偽裝並變裝。這個世紀也充滿公民教訓,頒佈許多宣言: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出版許多專著:《法律精神》、《民約論》。
以這樣特殊的角度切入和洞察,丹屯向我們展現出啟蒙時期也同樣有它的假牙。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膨脹的時代,有膨脹的貨幣、指數、推薦信、名望和思想。廣泛的吹噓影響了我們對近代的政治文化運動,即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理解,因為它也已誇大膨脹,乃至於連起初的創始者都無法辨認它。
本書是為普通讀者而寫的十八世紀指南,從一些最引人好奇的異常角落,關注啟蒙運動的成因。旨在為諸如這樣的當代問題提供歷史的觀點:採用歐元挑戰了歐洲既有的認同概念嗎?網際網路構築起一個新的資訊社會了嗎?糾纏在名人的私生活裡,能使政治文化中的錯誤路線曝光嗎?通過這些以十八世紀為背景的闡釋,除了可用新眼光來看待上述問題,與此同時,又可享受對十八世紀有創見的觀點之樂趣。
《貓大屠殺》的作者羅伯.丹屯,從華盛頓的牙病史深入考察再延伸,檢視其後種種更寬廣的十八世紀奇異景緻。
喬治.華盛頓於一七八九年正式就任美國總統時,口中僅剩一顆牙。他收集了種種材質的假牙,包括象牙、海象長牙、河馬長牙到一位同胞的牙齒。與他同時代的人對齒齦疼痛的憂慮,大概超過了對一七八七年新憲法的憂慮。
造訪十八世紀,你一定會頭暈目眩地,因為它沒完沒了地令人驚奇,不可抗拒地使人奇怪。薩德侯爵在一次交通阻塞中,狂怒下用劍刺穿一匹馬的肚子;德翁騎士宣稱他是一個女人,穿著女裝發起決鬥比賽;拉法葉侯爵和美國印第安人同穿土著服飾一起裝修巴黎的住宅;瑪麗-安東尼皇后在凡爾賽宮花園中化裝成擠奶女工。十八世紀總在服飾上偽裝並變裝。這個世紀也充滿公民教訓,頒佈許多宣言: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出版許多專著:《法律精神》、《民約論》。
以這樣特殊的角度切入和洞察,丹屯向我們展現出啟蒙時期也同樣有它的假牙。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膨脹的時代,有膨脹的貨幣、指數、推薦信、名望和思想。廣泛的吹噓影響了我們對近代的政治文化運動,即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理解,因為它也已誇大膨脹,乃至於連起初的創始者都無法辨認它。
本書是為普通讀者而寫的十八世紀指南,從一些最引人好奇的異常角落,關注啟蒙運動的成因。旨在為諸如這樣的當代問題提供歷史的觀點:採用歐元挑戰了歐洲既有的認同概念嗎?網際網路構築起一個新的資訊社會了嗎?糾纏在名人的私生活裡,能使政治文化中的錯誤路線曝光嗎?通過這些以十八世紀為背景的闡釋,除了可用新眼光來看待上述問題,與此同時,又可享受對十八世紀有創見的觀點之樂趣。
京劇六講 豆瓣
作者:
孔在齊
三聯書店(香港)
2012
- 10
2012年,本身只有二百多年歷史的京劇,入選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信報》前總編輯沈鑒治,生於上海,父親是京劇票友,令他在京劇唱片聲中長大,從三十年代起,在上海、在北京親身經歷了京劇在民國時期的黃金年代。因為生於戰亂時代,即使畢業於名校聖約翰大學,也只能離家來港謀生;在香 港少有機會看京劇,卻沒有妨礙他對京劇的熱愛,多年來他以筆名「孔在齊」撰寫了不少京劇評 論。
去年,沈鑒治應康文署之邀,在文化中心主講六場「京劇欣賞」講座。從現代人對京劇的陌生 感講起,講到京劇的舞台講究,演員的唱念做打內涵,京劇做為產生於民間卻又自然抽像的藝術形式之美,一直講到為什麼會愛上京劇。京劇的魔力在他的精彩講述 中復活。三聯書店將講座改編成《京劇六講》一書,以饗大眾。
《信報》前總編輯沈鑒治,生於上海,父親是京劇票友,令他在京劇唱片聲中長大,從三十年代起,在上海、在北京親身經歷了京劇在民國時期的黃金年代。因為生於戰亂時代,即使畢業於名校聖約翰大學,也只能離家來港謀生;在香 港少有機會看京劇,卻沒有妨礙他對京劇的熱愛,多年來他以筆名「孔在齊」撰寫了不少京劇評 論。
去年,沈鑒治應康文署之邀,在文化中心主講六場「京劇欣賞」講座。從現代人對京劇的陌生 感講起,講到京劇的舞台講究,演員的唱念做打內涵,京劇做為產生於民間卻又自然抽像的藝術形式之美,一直講到為什麼會愛上京劇。京劇的魔力在他的精彩講述 中復活。三聯書店將講座改編成《京劇六講》一書,以饗大眾。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豆瓣
顾随
9.1 (16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
叶嘉莹(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6
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的巅峰之作。本书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珍藏60多年,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本书作者站在较高的人生境界,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文化艺术学术文化融会贯通,把人生社会文学融为一体,感悟中国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传统的大智慧。给大众人群提供人生的智慧、生活的启迪是做人治学、为官经商、出世入世等不可或缺的宝典。作者以沉稳舒缓、优美凝炼的语言,讲述以其博学、锐感、深思所体会到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真正的精华妙义。他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他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微妙理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具有真正的启迪感发作用。他讲述的方法是飞扬变化、一片神行,使读者在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极富启发的讲解中,学到最可贵的诗词及人生的妙理。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他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谈出不同凡响之处。本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引譬連類 豆瓣
作者:
鄭毓瑜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 9
本書以上古以來極為重要的「引譬連類」這個概念為核心,
透過詩經、楚辭、漢賦乃至於晚清仍創作不斷的舊體詩,
體現一個「文─類─物─詞」相互聯繫的譬喻框架,而在現代語境下,
重新活化與詮釋這個在天人、身心與言物之間不斷越界與引生的人文傳統。
鄭毓瑜教授的《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探討傳統抒情詩學「引譬連類」的特徵和在文學、文化史中深遠的影響,藉著「引譬連類」的研究,再次提醒中國「文」學渾厚綿延的體系:記號──樣式──文飾──文化──學問──著作──文學。她尤其強調「情」與「物」兩者之間的交錯關係,從體氣到感通,從興發到格物,千絲萬縷,相互融成。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以「文」「明」發端,為「譬類」世界追溯其建構的最根源;繼而詳細論述中國上古書寫中包含身/心、言(文)/物的跨類連繫,以及言詞、句式與段落組塊的重複圖示式,以說明兩個甚或多元類域間,如何跨越或相互貫通的蹤跡;再者,透過「替代」與「類推」,來呈現上古文學傳統如何在「比興對應」以及「類聚輻輳」上交互編織,從而被認定、評述,而為後代所謂「文學(史)」、「文類」以及「文學評論」等建構出關鍵性的第一步;最後,以「類物(或類應)」體系作為古典詩文最具交集性而得以超越時間的「物」背景,並選取晚清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為例,由其中反覆牽引與融合的傳統神話、月令物候與政治象徵,說明傳統並不專屬於「古代」,而往往具有對應處境的「現代」意義;同時,正是由於典故成詞所在的認知或思考框架也進行了「重複」之外的「重設」,基於古典類應體系的舊體詩因此竟也可以被挪借翻轉而為新世界代言。
本書以六章專論作為六種探討的門徑。第一章討論「體氣」與「抒情」,指出抒情的修辭功能會意形聲,與身體鬱悶或舒緩、充盈或匱乏形成微妙的震蕩。其他各章更討論諷誦的愉悅、勸誡、乃至醫療功能;《詩經》以降的「重複短語」所投射的風土地理經驗與延伸譬喻;「替代」與「類推」所置換排比、堆疊輻輳而成的歷史、倫理關係網絡;「類」與「物」構造的知識論。本書的第六章則以黃遵憲詩歌為例,討論晚清知識分子如何援用、變化「舊詩語」以為理解甚至掌握「新世界」的方法。從抒情傳統的兩端──遠古與近代,本書勾勒千百年來「引譬連類」如何在身體、文化、知識等層次,不斷重塑也延伸讀者感時觀物的現象。
透過詩經、楚辭、漢賦乃至於晚清仍創作不斷的舊體詩,
體現一個「文─類─物─詞」相互聯繫的譬喻框架,而在現代語境下,
重新活化與詮釋這個在天人、身心與言物之間不斷越界與引生的人文傳統。
鄭毓瑜教授的《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探討傳統抒情詩學「引譬連類」的特徵和在文學、文化史中深遠的影響,藉著「引譬連類」的研究,再次提醒中國「文」學渾厚綿延的體系:記號──樣式──文飾──文化──學問──著作──文學。她尤其強調「情」與「物」兩者之間的交錯關係,從體氣到感通,從興發到格物,千絲萬縷,相互融成。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以「文」「明」發端,為「譬類」世界追溯其建構的最根源;繼而詳細論述中國上古書寫中包含身/心、言(文)/物的跨類連繫,以及言詞、句式與段落組塊的重複圖示式,以說明兩個甚或多元類域間,如何跨越或相互貫通的蹤跡;再者,透過「替代」與「類推」,來呈現上古文學傳統如何在「比興對應」以及「類聚輻輳」上交互編織,從而被認定、評述,而為後代所謂「文學(史)」、「文類」以及「文學評論」等建構出關鍵性的第一步;最後,以「類物(或類應)」體系作為古典詩文最具交集性而得以超越時間的「物」背景,並選取晚清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為例,由其中反覆牽引與融合的傳統神話、月令物候與政治象徵,說明傳統並不專屬於「古代」,而往往具有對應處境的「現代」意義;同時,正是由於典故成詞所在的認知或思考框架也進行了「重複」之外的「重設」,基於古典類應體系的舊體詩因此竟也可以被挪借翻轉而為新世界代言。
本書以六章專論作為六種探討的門徑。第一章討論「體氣」與「抒情」,指出抒情的修辭功能會意形聲,與身體鬱悶或舒緩、充盈或匱乏形成微妙的震蕩。其他各章更討論諷誦的愉悅、勸誡、乃至醫療功能;《詩經》以降的「重複短語」所投射的風土地理經驗與延伸譬喻;「替代」與「類推」所置換排比、堆疊輻輳而成的歷史、倫理關係網絡;「類」與「物」構造的知識論。本書的第六章則以黃遵憲詩歌為例,討論晚清知識分子如何援用、變化「舊詩語」以為理解甚至掌握「新世界」的方法。從抒情傳統的兩端──遠古與近代,本書勾勒千百年來「引譬連類」如何在身體、文化、知識等層次,不斷重塑也延伸讀者感時觀物的現象。
亞洲視野 豆瓣
作者:
汪晖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
2010
- 4
本書收錄了6篇由作者汪暉於近10年間寫成的論文。各論文圍繞著「如何詮釋中國及其現代」展開,有着很強的連貫性。其中重頭文章《東西之間的「西藏問題」》初稿於2008年5月完成,後幾經修改,至本書付印前幾天才定稿。作者的觀點也許被視為激進,但卻是甚具參考價值的分析西藏問題論文。
在1990年代後期,中國知識界的分化和論辯正在展開。作者對「西藏問題」的思考事也是對發展主義、市場擴張和社會分化及其後果的分析,與許多人在「3.14」西藏騷亂事件後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社會主義歷史不同。作者更多地是在社會主義的歷史性退潮、新的市場擴張及發展主義邏輯中來分析「西藏問題」。對作者來說,「西藏問題」是獨特的,但也是與整個中國與世界正在經歷的巨變密切相關的。
西方社會到底怎麽看待中國的興起,中國人到底怎麽自我理解這個興起,成了新的衝突的焦點﹖無可否認,在過去這些年到未來,不論有沒有西藏、新疆問題,在其他任何一個問題上都可能爆發另一個衝突。到底我們怎麽看待這個衝突?如何重新建立相互理解? 此書將會為您帶來啟示。
在1990年代後期,中國知識界的分化和論辯正在展開。作者對「西藏問題」的思考事也是對發展主義、市場擴張和社會分化及其後果的分析,與許多人在「3.14」西藏騷亂事件後將批判的矛頭指向社會主義歷史不同。作者更多地是在社會主義的歷史性退潮、新的市場擴張及發展主義邏輯中來分析「西藏問題」。對作者來說,「西藏問題」是獨特的,但也是與整個中國與世界正在經歷的巨變密切相關的。
西方社會到底怎麽看待中國的興起,中國人到底怎麽自我理解這個興起,成了新的衝突的焦點﹖無可否認,在過去這些年到未來,不論有沒有西藏、新疆問題,在其他任何一個問題上都可能爆發另一個衝突。到底我們怎麽看待這個衝突?如何重新建立相互理解? 此書將會為您帶來啟示。
Autonomy and Trust in Bioethics 豆瓣
作者:
Onora O'Nei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6
Why has autonomy been a leading idea in philosophical writing on bioethics, and why has trust been marginal? In this important book, Onora O'Neill suggests that the conceptions of individual autonomy so widely relied on in bioethics are philosophically and ethically inadequate, and that they undermine rather than support relations of trust. She shows how Kant's non-individualistic view of autonomy provides a stronger basis for an approach to medicin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and does not marginalize untrustworthiness, while also explaining why trustworthy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are often undeservingly mistrusted. Her arguments are illustrated with issues raised by practices such as the use of genetic information by the police or insurers, research using human tissues, uses of new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nd media practices for reporting on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tonomy and Trust in Bioethics will appeal to a wide range of readers in ethics, bioethic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 豆瓣
作者:
岑朗天
2006
- 4
每一代思考的人,在其生命某一个路口,难免跟虚无照面一次以至多次,陷入迷失。不过,虚无很快便会被打成一种主义,俨然一个反派,然后我们的英雄或圣人会教导种种克服和超越它的方法;很快以至过快,我们又能站起来,重新做人了。
会否太过轻易?会否,我们其实借理性和意志的力量遮盖了问题?
在村上春树、尼采、加缪、卡尔维诺、梭罗等的文本中,让我们重新和虚无对话,重新在流浪者和影子的生活处境中跟虚无狠狠而深深地接一次吻。因为我们努力活过来,实实在在,情愿做一个凡人。
目录
写在前面
决定推石上山之后
浪人
疯狂是一种浪荡
浪荡是一种坚持
浪人之“游”
浪人之“浪漫”
浪人之“历史”
逍遥游
心灵之游
冒险游
英雄游
圣人游:无何有之乡
圣人游:大小之辨与三重“逍遥”
圣人游:游必有方
由“游”至“游”的考古学
地狱为懒散的浪人预备
入口
村上式处境
村上式孤独
忽然失落
失落的两重世界
“那边”就是内边,也是下边
人口在哪
出口
有入口,便有出口
出口一:电话亭的呼唤
出口二:舞舞舞吧
面对“那个”的双面性
第三个出口:从死导引出来的活法
心灵之舞
后地震和后地下铁
虚无
作为哲学考察的虚无
作为人生体验的虚无
虚无的表象......
会否太过轻易?会否,我们其实借理性和意志的力量遮盖了问题?
在村上春树、尼采、加缪、卡尔维诺、梭罗等的文本中,让我们重新和虚无对话,重新在流浪者和影子的生活处境中跟虚无狠狠而深深地接一次吻。因为我们努力活过来,实实在在,情愿做一个凡人。
目录
写在前面
决定推石上山之后
浪人
疯狂是一种浪荡
浪荡是一种坚持
浪人之“游”
浪人之“浪漫”
浪人之“历史”
逍遥游
心灵之游
冒险游
英雄游
圣人游:无何有之乡
圣人游:大小之辨与三重“逍遥”
圣人游:游必有方
由“游”至“游”的考古学
地狱为懒散的浪人预备
入口
村上式处境
村上式孤独
忽然失落
失落的两重世界
“那边”就是内边,也是下边
人口在哪
出口
有入口,便有出口
出口一:电话亭的呼唤
出口二:舞舞舞吧
面对“那个”的双面性
第三个出口:从死导引出来的活法
心灵之舞
后地震和后地下铁
虚无
作为哲学考察的虚无
作为人生体验的虚无
虚无的表象......
无声无光集 豆瓣 Goodreads
8.0 (12 个评分)
作者:
张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2
《六合丛书:无声无光集》系“六合丛书”第一辑的最后一本,是作者张晖近年撰写的中国文史随笔,在其自序中这样介绍:“在嘈杂的市声与闪烁的霓虹中,面对无声无光的石塔,我日复一日地读书写作,只为辑录文字世界中的吉光片羽……正是书中这些有声有光的人与文,陪我度过了无声无光的夜与昼。”
全书分四辑。第一辑写唐诗宋词中的掌故,如唐朝酒价、南明秘史、姜白石的爱情、元缜的梦。第二辑谈近代学者的处事与治学,如怎样理解黄侃、俞平伯的淑世情怀。第三辑是评论文字,如书院的知识生产与清代人文图景、唐诗的传承等。
最后一辑为作者对陈国球、吴庚舜、徐公持三位先生的访谈,以谈代论,识见透脱。作者博学丰瞻,文笔雅洁,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学术价值。
全书分四辑。第一辑写唐诗宋词中的掌故,如唐朝酒价、南明秘史、姜白石的爱情、元缜的梦。第二辑谈近代学者的处事与治学,如怎样理解黄侃、俞平伯的淑世情怀。第三辑是评论文字,如书院的知识生产与清代人文图景、唐诗的传承等。
最后一辑为作者对陈国球、吴庚舜、徐公持三位先生的访谈,以谈代论,识见透脱。作者博学丰瞻,文笔雅洁,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学术价值。
Legacy of Ashes 豆瓣
作者:
Tim Weiner
Anchor
2008
- 5
With shocking revelations that made headlines in papers across the country, Pulitzer-Prize-winner Tim Weiner gets at the truth behind the CIA and uncovers here why nearly every CIA Director has left the agency in worse shape than when he found it; and how these profound failures jeopardize our national security.
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 豆瓣
作者:
中村哲
/
石田浩
…
博揚
本書旨在探究臺、日、韓等東亞國家近代經濟發展的歷史背景和過程,以長期發展的視角,把握亞洲近代經濟發展過程和特色;透過比較研究,究明上述地區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由臺、日、韓三國研究者所組成的跨國研究計畫,可說是東亞近代經濟史首次的綜合研究成果。一方面究明日本殖民政策的共通特質,以及在殖民統治下臺、韓兩地的工業化和生產力之發展;一方面一定程度闡明近代東亞社會和產業發展之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