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你的眼泪是我看不见的那片海 豆瓣
4.5 (8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 刘年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6
七位实力派诗人新作精选
以日常细节呈现人世苍凉
“天边的北斗七星,是永远拉不直的问号”
◎每人精选 三十篇最新诗作+一篇随笔
◎寄诗心于日常,把诗歌写给距离诗歌最远的人
◎张执浩、雷平阳、陈先发、李元胜、朱零联袂推荐
“去了远方,能够再回来,就会离自己更近”
这是一本七位作者合著的诗歌随笔集,精心选取了每位作者的三十首最新诗歌作品和一篇随笔,他们从各自不同的独特角度,探讨时间、快乐、虚无、人性等等的意义和价值,以日常细节呈现人世苍凉。七位作者均为当代著名诗人,分别是:余秀华、刘年、王单单、张二棍、毛子、张常美、林东林。
2022年3月14日 已读
= =
扬州民俗 豆瓣
作者: 钱传仓 2003 - 1
本书对扬州人的岁时、生养、婚嫁、寿诞、丧葬、建房、饮食等方面的风俗习惯,进行了系统介绍,有的还进行了追根溯源。
2022年3月13日 已读
节气主打,这本清晰。
扬州风俗 豆瓣
作者: 曹永森 2001
《扬州文化丛书:扬州风俗》内容包括“起居撷趣”、“人生寻踪”、“岁时纪闻”、“娱玩采珍”四部分,详细介绍了扬州的民俗风情。《扬州文化丛书:扬州风俗》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扬州文化丛书:扬州风俗》,可对繁华之都——扬州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2022年3月13日 已读
不是我要的·
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 豆瓣
作者: 陈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022年3月12日 已读
阐述的非常非常好。晋中间都有那么一个蠢蛋,一个蠢蛋只关心自己,啪死了,还有一个蠢蛋把关心自己的给弄死了,你不死谁死?谢谢作者让后人知道蠢蛋之前还是有聪明蛋的, 四姓六辅中见北朝皇权,让我们说:谢谢作者😭
魏晋政治与皇权传递 豆瓣
作者: 权家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本书围绕曹魏与西晋两次皇权传递带来的政治变动,从皇权的交接之际入手,探讨短暂的君弱臣强局面为政治带来的不安。魏明帝托孤与晋惠帝为太子时面临的夺嫡之争,是魏晋南朝历史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皇权传递。魏明帝顾命改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曹魏正始局势的走向,甚至决定了曹魏最终为司马氏取代。西晋武帝时期的太子地位以及围绕皇储话题形成的夺嫡之争,旷日持久,直接影响到晋武帝对于权力结构的布局,对贾充的依仗与放弃和对杨骏的启用,使西晋最终形成了政治和军事上宗王与外戚结合的格局,而这恰成为西晋此后的变乱之由。
2022年3月12日 已读
多加了许昌地位转移和贾南风专政,其他无非是把仇的东西再说了一遍,这玩意定价怎么就能98,百思不得其解。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豆瓣
9.2 (44 个评分) 作者: 仇鹿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 6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2022年3月12日 已读
“由族到家”,天下姓b———换姓a成功——排除其他a1a2,只准自己有a。这段我怎么瞅着这么眼熟呢,有些party好像做过同样的事情,我是说,10w的白瓷盘,世界上本来有两个,砸碎另外一个,自己的就是独一无二的,坐地起价100w
明暗之间:鲁迅传 豆瓣
魯迅:花のため腐草となる
7.4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丸尾常喜 译者: 陈青庆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2021 - 9
◆ 内容简介——————————————————————————————————
同样的肉身,飘摇的世界,他如何从绝望中生出了言说的勇气?
无法踏进光明亦无法退回黑暗,如何于大时代的夹缝中艰难安放自身?
本书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丸尾常喜面向大众读者撰写的鲁迅全传。全书分为9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鲁迅生活过的城市(绍兴—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为线索展开论述。
作者旨在以具体生活场景揭示文学作品的诞生秘密,通过对大时代氛围的捕捉还原鲁迅的内心变化,从而品鉴名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野草》《两地书》)的背后故事。作者语言风格明白晓畅,描绘出鲁迅面对原生家庭的束缚、留学生活的寂寞、职业生涯的苦闷、朋友的离世、兄弟的反目、包办婚姻与真切爱情的纠结时,所拥有活生生的软弱和痛苦。在“斗士鲁迅”的形象背后描绘出生而为人的种种具体困境,以及从这种困境中生长出的悲壮勇气。
◆ 学者推荐——————————————————————————————————
读丸尾先生的书有一种亲切感,他的鲁迅研究专著给人以思路、观点、方法上的启示,而这本《明暗之间——鲁迅传》则是面向大众写作的,简洁描绘了鲁迅的生平与文学,也深入触达了鲁迅的思维结构和精神世界。我们在进行鲁迅研究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神话鲁迅”的包袱,而外国学者没有这样的包袱。鲁迅是需要隔开一定的距离去看他的,丸尾先生的这本传记,提供了你我中间的鲁迅这个伟大“普通人”的心灵肖像。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
每个热爱鲁迅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鲁迅。鲁迅活在人们心中,就意味着他有无数个分身。丸尾心中的鲁迅拥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与你心目中的鲁迅有哪些不同?这位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我相信,在这本鲁迅传里,你将与一位有些陌生的鲁迅相遇,而在相遇之后,你对鲁迅的理解将会有所加深;同时,你也会结识一位温厚的异国长者,借助他的眼光,进入我们的一段历史。
——孙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书原版乃是一本面向日本大众普及中国思想人物的传记。
丸尾常喜先生一生致力于鲁迅研究,留下了“丸尾鲁迅”的美誉。他紧贴大历史深度阐发鲁迅文学的思想意蕴,从社会史和民俗视角瞭望小说世界的奥妙,关注历史中人的命运,由此得以照见深深浸透在中国民间土俗世界里的鲁迅之存在。他的观察方法和研究姿态独树一帜而备受中日两国学界赞誉。
本书虽为作者的早年著作,但一样体现了上述风格。以鲁迅的历史中间物意识和寂寞而呐喊反抗的精神为主线,基于确凿详实的传记资料,用简约内敛的文字镂刻鲁迅的文学生涯,实乃一本出自专家之手而足可信赖的普及读物。
——赵京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无论彷徨于明暗之间,或者往复在鲜花和腐土,丸尾常喜先生笔下的鲁迅虽然“仿佛心里有鬼似的”,不时“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但“地火”依然在运行,“夜正长,路也正长”,他的心最终还是指向了“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编辑推荐——————————————————————————————————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沉浸式闯入觉醒年代,跟随大先生遍历2国9城
★域外视角呈现世界的鲁迅,放下既定标签,瞩目真实人性
★大家小书,东大教授面向大众读者描绘鲁迅肖像,重识我们“最熟悉的 陌生人”
★评叙兼顾,追溯名作诞生的秘辛,分析作者的隐晦深意,重温经典文学的魅力
★深入展现生活细节,完整呈现多面而矛盾的大人物,反观我们自己生而为人的困境与突围
2022年3月10日 已读
昨天读丁玲,🐱在大会上嘲讽她,她不得已承认party>个人,才得以继续。读沈从文,他被迫用发疯掩饰自己,“呓语”从服饰考获得新生,今天是鲁迅,以寂寞麻痹自己,埋首于古籍金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读现代史真的非常愤怒,这种愤怒会让人产生奇怪的共鸣。痛苦中挣扎,然后美其名曰,浴火重生,好讽刺好不讲武德啊。
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贺桂梅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3
本书分四个时段,从文学、批评、大众文化等三种形态出发,历时性地探讨了女性书写与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变迁。第一个时段是1920~1940年代,以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为核心研究对象,探讨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与中国革命的复杂互动关系;第二个时段是1940~1980年代,主要是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话语的反思,特别是其中的性别与阶级话语的关系问题;第三个时段是1990年代,探讨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热”现象中的作家作品与文化现象;第三个时段分析新世纪以来的大众文化文本,以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社会文化想象的性别修辞与女性问题的呈现方式。
2022年3月9日 已读
那个时候在搞贫富阶级,今天仍然在搞。女性面临的gender尴尬只有女性作者能写出来,如何点名道姓的以马理论批判当年种种,并且出版社允许出版,这或许是一种叙述技巧(……)
沈从文九讲 豆瓣
作者: 张新颖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 “沈从文精读课”二十周年精装纪念版
☆ 鲁迅文学奖、文津图书奖得主张新颖“从沈从文来理解沈从文”的典范之作
☆ 从家乡的长河到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
☆ “有情的文学”到艰难中的“抒情考古学”
☆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
【内容简介】
把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巨大变动的历史过程中,重新理解他的文学,理解一个“得其自”的文学家,如何转变为一个痛苦的思想者,又如何在精神的严酷磨砺下身处时代边缘却成为深入历史文化深处的实践者。
本书沿着沈从文的作品展开,透过字里行间,剖析他在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想、实践,贯穿起三种形象,勾连成一条变化的、丰富的生命轨迹,并进而探讨他身后形成的绵延不绝的“沈从文传统”在当代的回响。
·
【推荐语】
这是一本从细读出发的文学导读、赏鉴类的书,但里面有更大、更丰富、更沉郁的东西。套用沈从文喜欢的说法,这条长流不尽的河,漫溢过文字、文学……比如生命本源、生活遭际、个人事业,它们以何种方式发生关联,彼此渗透,包融。又如,人在自然、社会现实与历史中的位置及处身方式……这些问题看似虚阔无边,其实对每一个人都有迫切的意义。
——金理
·
《九讲》让年青的,甚至是业余的读者能“看见”完整的沈从文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沈从文的形象呈现的过程;而对一个好的研究对象的好的研究与理解,是必须也必将有益于自身的。
——钟希
·
《沈从文九讲》却有这种力量:它让你随讲述者一起静下来,屏息倾听;你仿佛可以听到沈从文如何由这种种有声与无声所引领,触及有情众生的情感与求生向上的意志。
——夏小雨
2022年3月9日 已读
材料太多,观点太少。文本分析更像是抄书。总体是和贺桂梅丁玲那一篇对比看的,相较起来似有保守。黑魇一篇我愿意称为全场最佳。
从平城到洛阳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逯耀东 中华书局 2006 - 9
讨论近代以前的中国历史,边疆民族与汉民族以长城为基线所发生的冲突与调和,对彼此的历史与文化所形成的激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永嘉风暴中,拓跋氏部族最后进入长城,收拾黄河流域边疆民族破坏的残局,建立起较长期的统治政权,接纳东汉以来渗入长城的其他边疆民族。然后以此为基础,和汉民族作一次彻底的融合而孕育了新的血统与新的文化因子,成为后来隋唐帝国建国的基础。 逯耀东教授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与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与分析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见解精辟,体系自成。
本书以拓跋魏进入长城建立的首都平城及孝文帝迁都后的洛阳为基点,讨论拓跋魏进入长城后近一个世纪文化变迁的历程,对两种异质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边际”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魏晋处于汉唐之间,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时代,儒家思想失去其原有的权威地位,经学笼罩下的学术纷纷脱离经学的羁绊而走向独立。
2022年3月3日 已读
其实这是我读的第二遍了,可能天生抵触孝文,平城走完了,后面洛阳部分不想看了。 ૮₍ ˃ ⤙ ˂ ₎ა
地下室手记 Goodreads 豆瓣
Записки из подполья
9.2 (181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曾思艺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5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室人是名年约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他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一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
《地下室手记》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预视了他后来5本重要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该书也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认为:"这部小说是他写作生涯的顶峰,是他的扛鼎之作,或者,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说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
2022年3月1日 已读
替我发声,替我写下我的罪恶,替我谴责我自己……怎么会有这种好人存在?
如何阅读一本书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Read a Book
8.2 (372 个评分)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译者: 郝明义 / 朱衣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2022年2月28日 已读
红树林 豆瓣
作者: 莫言 作家出版社 2012 - 10
《红树林》是莫言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挑战。 故事发生在有着大面积红树林的小渔村和南海海滨一座新兴的小城里。渔家姑娘珍珠进城打工,珍珠公司总经理大虎对她一见钟情,珍珠不为所动。大虎企图强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红树林。大虎在另两个干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轮奸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进行报复,欲杀大虎的母亲、副市长林岚,却刺伤了检察官马叔。大虎又与二虎、三虎轮奸了女工小云,被当场抓获。林岚救子心切,落入了刑侦科长金大川手里。马叔与牛晋顶住压力,使案件终于重审,三个虎被绳之以法。
2022年2月24日 已读
官场文学来来回回也就这点事情了。。最后一章……在写大纲吗?
唐诗杂论 豆瓣
8.8 (19 个评分) 作者: 闻一多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卓见颇多。书中的文章大多发表在20-30年代的报章杂志上,后来汇编成册。闻一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湛的研究,《唐诗杂论》就是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作为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为此,我们重新出版了此书,并请著名学者傅璇琮为此书撰写了“导读”,着重于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计了闻一多唐诗研究的个性特点与开创作用,这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学术史,促进唐诗研究在大有裨益。
他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唐诗的发展变化,冲破了传统学术方法的某种狭隘性和封闭性。这是闻先生唐诗研究的极其宝贵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吸取。
2022年2月16日 已读
🤔
从诗经到红楼梦 豆瓣
作者: 一条课堂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 - 8
十位复旦大学名家,以中国文化史十大经典主题为脉络,解读3000人文经典,讲述3000文化传承:邵毅平讲《诗经》,傅杰讲《论语》和《孟子》,陈引驰讲《老子》和《庄子》,陈正宏讲《史记》,仇鹿鸣讲《世说新语》,汪涌豪讲“唐诗”,侯体健讲“宋词”,姜鹏讲《资治通鉴》,吴震讲《传习录》,郜元宝讲《红楼梦》。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为你打开经典之门,带你领略3000年人文经典之美。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每一个人认真了解和感受。
2022年2月16日 已读
铁屋中的呐喊 豆瓣
作者: 李欧梵 译者: 尹慧珉 岳麓书社 1999 - 9
《铁屋中的呐喊》是海外研究鲁迅的一部名著。它吸收和发展了西方汉学界鲁迅研究中的 前人成果,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全面研究,从心理 上对鲁迅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书中所描写的鲁迅不仅仅是高声呐喊的斗士,也是一个 活生生的人,他有着丰富复杂感情内涵,有爱也有恨,有希望也有绝望,对中国传统有继承 也有“抗”,并在这些悖论与矛盾中抗争前进。�
2022年2月15日 已读
这样完美的人居然不能活到21世纪,太难过了
想象中国的方法 豆瓣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6 - 5
《想象中国的方法》是哈佛大学学者王德威颇具代表性和开拓性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论文集。他从狎邪、科幻、公案、谴责、翻译等晚清小说谈起,探讨晚清文学的开创性,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著名论断;通过合观鲁迅、沈从文的作品以展现中国写实文学的美学与道德尺度之间的对话,通过《骆驼祥子》颠覆性的闹剧手法来展示“人道主义写实作家”老舍对现实主义的对抗,借此研究现代小说名家与现实主义的关联;同时以张爱玲为引,呈现了女作家以写实为基础却又独创一“鬼蜮世界”的独特想象。二十世纪以来,小说记录并反映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现象。小说中的涕泪飘零、嬉笑怒骂,看似与中国命运无甚攸关,却往往反映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少为人注意的真切现实。本书将叙事理论与历史议题相连接,希望借此扩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
2022年2月15日 已读
一概而过不深入,作者不常见的文为啥不讲下去?甚至还有几篇和被压抑的现代性那本书重复的,有时候怀疑许是不是从这来的灵感,选篇都一样,角度差不多_(:з」∠)_
如此繁华 豆瓣 谷歌图书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王德威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 4 其它标题: 如此繁华

北京篇
荒谬的喜剧?——《骆驼祥子》的颠覆性
世俗的技艺——阿城伦
再见《青春之歌》,再见
北京梦华录:北京人到台湾
京剧的粉丝,站出来

上海篇
文学的上海,1931
从“海派”到“张派”——张爱玲小说的渊源与传承
张爱玲再生缘——重复、回旋与衍生的叙事学
海派文学,又见传人——王安忆的小说
四读王安忆

香港篇
香港——一座城市的故事
暴烈的温柔——黄碧云论
腐巧的期待——钟晓阳论
香港,我的香港——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
香港情与爱——回归后的小说叙事与欲望

台北篇
华丽的世纪末——台湾·女作家·边缘诗学
跨世纪·小说台北
冷酷异境里的火种
陈映真相《归乡》及其他
命运的经济,末世的清算
2022年2月15日 已读
怎么还能越讲越没激情。。繁华的地方,王提了洛阳扬州台北,诶没有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