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王德威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以小说为重点,探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面向;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由“除魅”到“招魂”,《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名家专题精讲》借这一论式叩问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学间复杂的对话关系,如国家神话的生成、文类秩序与象征体系的重组、“史学正义”与“诗学正义”的辩证、群众与个人主体的还乡团动,还有更重要的,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
2022年7月4日 想读
怀悼集 豆瓣
作者: 无名寒士 新加坡南洋出版社 2021 - 1
紅學一片亂局中,總有些閃亮的火花出現
2022年7月3日 想读 猎奇。
苏格拉底的申辩 豆瓣
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 溥林 2021 - 8
希腊语-汉语对照本《柏拉图全集》。
本套《柏拉图全集》(希-汉对照本),是译者直接从希腊原文翻译而成的,不仅译文更精确,而且通过加入大量希腊词汇的分析和注解,使汉语文本更贴近原文的语境,包含了更丰富的意蕴,可以大大增进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另外,译者对一些希腊词语所做的精致地语法分析,也可以为学习古希腊文的读者提供帮助。
2022年7月2日 想读
统一与分裂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葛剑雄 商务印书馆 2013 - 8
本书是《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的修订版,包括作者的增订版自序和三篇约五万字的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的统一与分裂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一直思索的重点问题,作者以理性的思考来审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提出如何认识统一时期的消极因素和分裂时期的积极因素,并面向未来,提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 本书史料扎实,分析深入,视角鲜明,见解独特,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中国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22年7月1日 想读 提出了一个分裂政权的贡献的观点,一个统一王朝,尽管幅员广大,但是开发地区有限,只集中在条件优越和首都附近的地方,开发边区发展经济的贡献还不如分裂政权,并从五方面比较了统一与分裂的优劣。
君主论 豆瓣 Goodreads
Il Principe
8.5 (133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译者: 潘汉典 商务印书馆 1985 - 7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部,但也是最有名的,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
2022年6月27日 想读
靡不有初 豆瓣
作者: 张源 2022 - 1
柏拉图戏剧对话四十二篇,可分为四幕二十八场,构成了一部雅典帝国兴亡大剧。
《巴门尼德》就戏剧时序而言排在第一位。公元前454年夏天,雅典帝国悍然将提洛同盟的金库转移到了雅典,当年7-8月间,泛雅典娜大节胜利举行。远在意大利的爱利亚学派对如日中天的帝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派领袖巴门尼德与芝诺到访雅典却寄身城外,在朋友的私宅中向年轻的苏格拉底传授与雅典民主制帝国盛行的多元哲学相对立的一元哲学。在伯里克利治下雅典民主制帝国登峰造极的关键时刻,巴门尼德及其哲学的到来,为帝国日后深陷“一”与“多”之间的思想纷争埋下了伏笔,而苏格拉底身为柏拉图对话的主人公,第一次登台亮相便是作为巴门尼德与芝诺传法的对象,其后的命运亦可知矣。
《普罗泰戈拉》在全部柏拉图对话中列第二,与位列第一的《巴门尼德》恰成反对:随着雅典帝国中后期寡头派与民主派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同情贵族-寡头派政治立场的)哲人苏格拉底与(支持民主派意识形态的)智者普罗泰戈拉两相对峙,哲学一元论与多元论的斗争方兴未艾。
在爱利亚学派后人与苏格拉底的谈话中,巴门尼德被尊称为“我们的父亲”(《智者》241d),在雅典上流阶层的大聚会上,普罗泰戈拉向众人自称“论年纪可以做你们的父亲”(《普罗泰戈拉》317c)。这两位“父亲”的精神斗争,贯穿柏拉图戏剧对话始终,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生涯与政治生活的起点,也是柏拉图创造的世界的开端。
2022年6月20日 想读
小说的兴起 豆瓣
The Rise of the Novel: Studies in Defoe, Richardson and Fielding
作者: [美] 伊恩·瓦特 译者: 刘建刚 / 閻建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 7
《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研究》(The Rise of the Novel: Studies in Defoe, Richardson and Fielding)主要讲述文学领域最具独创性的一种“发明”即小说这一文学形式,阐述英国小说兴起的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社会语境、主要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它试图探讨为什么仅仅在时隔一代人的时间里,十八世纪英国的三位作家能够创造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小说。作者别具一格地剖析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的经典作品,探究这几位先锋作者能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的主要原因,解释他们如何创造性地反映当时英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迁,其中包括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女性读者群的形成。《小说的兴起》于1957年出版后,被公认为研究英国小说历史的滥觞之作,也是研究文学现实主义不可或缺的著作。
2022年6月20日 想读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罗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0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同意标准”不止简单的YES OR NO,向读者传递自我保护的法律力量。
◇“ 不等于不”标准、肯定性同意标准、性同意年龄、强制手段、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易中天、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必要的时候,勇敢说“不”,也学会尊重她人的“不”,维护她人的“不”,不要试图读懂她的心,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
有的男性认为女性穿着暴露、与男性单独共处一室、在男性面前喝醉酒、双方有亲密肢体接触等等行为就是女性暗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些“我以为”真的意味着“她同意”吗?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对“性同意”的讨论,不止于性行为发生需要得到许可,还包括围绕着“性”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审视,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心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心与盼望。
2022年6月17日 想读
法律与书商 豆瓣
Circulating the Code: Print Media and Legal Knowledge in Qing China
作者: (美) 张婷 译者: 张田田 2022 - 4
张婷结合出版史和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收集了131种不同版本的《大清律例》、65种讼师秘本,以及诸多圣谕宣讲时涉及法律知识的宣讲底本,深入而生动地分析了清代法律知识的商业出版与传播,及其对司法体系和法律文化的冲击。她认为商业出版不但影响了法律书籍在司法系统内的传播与阅读,扩大了法律知识的读者群,而且加强了成案和私家律注的权威性。商业出版还通过《讼师秘本》等通俗读物影响了民间法律知识的构成与运用。除了文字传播,法律知识还通过口头传播,尤其是在圣谕宣讲时涉及大量民间常用的户律和刑律条款。
2022年6月12日 想读
东大女子 豆瓣
ルポ 東大女子
6.2 (12 个评分) 作者: [日]太田敏正 译者: 应婧超 2022 - 4
东京大学是全球大学排名最高的亚洲学校,然而在东大每年入学的3000人新生中,只有不到两成是女性。
“东大女子”在日本社会中是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标签,一方面意味着这些拥有日本最高学历的精英女性在智商、能力上的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高冷、强硬、缺少女性魅力等固化形象,暗示着她们背离了日本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道路,闯入男性主宰的社会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
本书将揭开这些被视为“男强女弱”社会的异类的高学历女性在求学过程,工作,生活与家庭所面临的进退两难的真实情况,以及她们对抗社会偏见、追求性别平等和自我实现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成就。
正如有识之士指出,如果这群比其他人更有能力、本应更有选择余地的女性都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社会多样化的实现更是无从期待。可以说,东大女子的生活状态正是日本未来社会的先兆。因此,“只有当东大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1之时,才是日本真正变革之际。”(中屋健一)
2022年6月10日 想读
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上) 豆瓣
作者: 歐麗娟 聯經出版 2021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靜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獸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發展出變形神話,以再生和對抗意識將恐懼昇華;《詩經》中先上車後補票、心靈出軌,丈夫移情別戀而被拋棄的種種婚戀苦惱,原來也可以如此面對;他人在歲月中逐漸質變、遺忘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或善良,當我們不得不身處於這樣的職場之中時,幸好我們總有比同樣遭遇的屈原更多一點的選擇……
現實縱然空虛疏離,相距千百年前的字句,卻反而深刻觸動著心靈:原來我們從不孤獨。
2022年6月10日 想读
天光雲影共徘徊:歐麗娟品讀古詩詞(下) 豆瓣
作者: 歐麗娟 聯經出版 2021
當你覺得文學離生活很遙遠時,歐麗娟是名引渡的說書人。
她旁徵博引,上溯神話、下至唐宋詩,跨越七個時代、涵蓋四十七位詩人,梳理典故意象在文化長河中的流變,串起《詩經》、張九齡、卞之琳的月亮,以及我們夜深人靜時沒來由的孤寂。在她的述說中,我們總能從古人的故事裡,辨認出自己的心事。
當你覺得自己離文學很近時,歐麗娟又是個偵探。
她看見了你沒留意到的蛛絲馬跡,以實事求是的考究精神探尋字句真意,還原一個更撼動人心的詩歌世界:悠然形象深植人心的陶淵明,在他生活的時代裡貧窮、孤獨而邊緣,他的超脫之下是怎樣的掙扎與智慧?現代看來浪漫的楓樹,在古代為何成為鬼魂出沒常見的背景?
而當人世紛亂擾攘,讓你憂傷無奈時,歐麗娟看見文學如何照進人心最複雜幽深之處:遠古人類面對流行疫病、毒蛇猛獸所帶來的無所不在的死亡恐懼,發展出變形神話,以再生和對抗意識將恐懼昇華;《詩經》中先上車後補票、心靈出軌,丈夫移情別戀而被拋棄的種種婚戀苦惱,原來也可以如此面對;他人在歲月中逐漸質變、遺忘自己年輕時的理想或善良,當我們不得不身處於這樣的職場之中時,幸好我們總有比同樣遭遇的屈原更多一點的選擇……
現實縱然空虛疏離,相距千百年前的字句,卻反而深刻觸動著心靈:原來我們從不孤獨。
2022年6月10日 想读
鸳鸯蝴蝶派文学与早期中国电影的创作 豆瓣
作者: 张巍 2014 - 3
张巍所著的《鸳鸯蝴蝶派文学与早期中国电影的创作》通过梳理“鸳鸯蝴蝶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中的流变的过程,探寻了“鸳鸯蝴蝶派”电影的历史渊源及文学渊源。试图勾勒出投身早期中国电影创作中的“鸳鸯蝴蝶派”文人是如何通过自己在同类型文学创作中的经验,尽快形成了一种早期电影的文学叙事模式,并有效地改变了早期中国电影叙事单薄、幼稚、粗糙乃至低劣的原有状况。其所采用的类型观念及情节剧的叙事方式不仅确立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也成为百年中国电影创作中不断被承袭并衍进发展的重要传统。
2022年6月5日 想读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 豆瓣
作者: 缪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10
汉代画像研究是中国美术史中的显学。武氏祠及其所属的孝堂山祠—武梁祠派画像,同时也是汉代研究的显学。
缪哲教授近年的研究集中于利用考古出土的墓葬材料,重建西汉中后期及东汉早期的汉代帝国艺术,对现存汉代画像艺术进行了全新的历史诠释,本书是其集成之作。
书中在集中探讨了《天帝图》《祥瑞—灾异图》《孔子师老子》《周公辅成王》《楼阁拜谒图》与《车马(卤薄)图》等一系列核心主题之后,更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早期艺术史上,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的转折,完成于两汉之交;转折的外部动力,是汉帝国的意识形态构建与传播。此后以人物叙事为主要内容的状物性绘画,成为统治近千年的新艺术传统。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是一个未被讲述的故事。本书是作者计划中的“中国绘画传统的诞生”三部曲之第一部。它所呈现的,是这故事的高潮: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作者对汉代新兴的帝国艺术的基本轮廓,作了可信的复原,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政治、礼仪及意识形态动力。
2022年6月1日 想读
对镜 豆瓣
作者: 张莉 2022 - 3
本书由“自我、困境、关系”三个与女性切身相关的维度入手,从鲁迅、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冯骥才、铁凝、王安忆、苏童、毕飞宇、迟子建、东西等多位名家作品里挑选出二十多个典型的文学形象,映照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存。
怎样做才是真正尊重女性?谁来定义女性美?何为女人的体面?怎样理解女性情谊和互相嫉妒?金钱能否真正衡量爱情?离婚就是被抛弃吗?母亲是否也会被孩子的期待绑架?……以文学为镜,可以跨越性别,连接历史,解释当下,今日女性的困惑可以在此书找到答案。
2022年5月28日 想读
唐诗洛阳记 豆瓣
作者: 马鸣谦 2022 - 4
本书将时段定于隋唐,将空间定于洛阳,是一部体例独特的唐代文学史话,试图描绘一幅洛阳诗歌文学的全景图。从引言开始,对洛阳都城史做了一次“速写”,继而转入城市史、文学史、制度史的横向轴线,尝试破解唐诗得以繁荣的原因,回溯诗歌文学在隋唐之际的演变轨迹,探寻古都洛阳隐藏的文化密码。后半部分落脚于具体的人与事,将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与历史事件穿插叙述,以诗人生活行迹与地理空间彼此印证,使读者宛如梦回大唐洛阳,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游赏之旅。
2022年5月27日 想读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豆瓣
作者: 黄楼 中华书局 2019 - 10
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而新颖的探讨。
本书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表现。中晚唐“宦官政治”是继东晋“门阀政治”之后,皇权政治的另一种变态形式,也是永贞革新、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演进发展的逻辑主线。它由皇权政治中来,最终又回归到皇权政治中去,对五代及宋初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2022年5月24日 想读 想起一个前几天打的游戏,小梁铲除完吴元济之后居然把皇位还给了李家
那你当年的躁动是为啥啊,真是无鸡之谈
漫长的余生 豆瓣 Goodreads
8.2 (106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 - 7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卷入了这场战争,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入平城皇宫成了一名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身处权力斗争漩涡中的她,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看到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绝望……随着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

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2022年5月21日 想读
山青卷白云:女翻译与王维(全2册) 豆瓣
作者: 青溪客 2022 - 6
★媲美侧侧轻寒《簪中录》的大唐穿越小说
★哥大历史学硕士历时两年潜心力作,考证严谨、文笔细腻、构思精巧,一页看遍长安花,一书读懂唐文化
★趣味语言梗频出,将中古汉语发音玩出新花样,深入浅出普及丝绸之路上的器物和诗歌
★历史学专家学者、畅销书作者赞誉有加!
————————————【内容简介】————————————
通晓波斯语的现代女学生郁妍穿越到盛唐。偶然被崔颢认作表妹后,郁妍见到她自幼倾慕的诗人王维,最终与之相恋。机缘巧合之下,她得以近距离参与数位盛唐诗人、名人的生活,在唐代收获了爱情和亲情。她亲眼看过唐代的敦煌石窟和黄鹤楼,也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战火。全文以一个熟谙波斯语和唐诗的现代女孩的视角和经历为引,书写开元、天宝年间的大唐盛世,重新呈现盛唐诗歌的魅力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2022年5月19日 想读
雍正帝 豆瓣
雍正帝―中国の独裁君主
7.6 (2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孙晓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9
《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与君臣关系问题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同时生动立体地勾画出雍正帝勤勉与好胜、辛辣暴躁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2022年5月1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