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文学理论讲演录 豆瓣
作者:
王一川
2004
- 5
作者从修辞论诗学新视野去透视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及其他具体的文艺现象,联系中国当代的文艺实践(文学创作、影视创作等)来谈理论建设与理论把握,就全球化、视觉凸现性美学、后情感时代、杂体互渗、感兴修辞、语言轮转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独创性见解,洋溢着讲课现场特有的激情、风趣以及师生对话景观。
作者特别注意在讲课过程中分析诗歌、小说、电影等文艺个案,竭力寻求师生共赏艺术的那种现场效应。作者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具体文艺作者的实践能力,追求的是在体验中学习理论、在分析中增强实践素质的目标。
全书体例新颖,贴近现代和当代,个案丰富,表达浅易,使阅读变成了一种惬意的享受。
作者特别注意在讲课过程中分析诗歌、小说、电影等文艺个案,竭力寻求师生共赏艺术的那种现场效应。作者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具体文艺作者的实践能力,追求的是在体验中学习理论、在分析中增强实践素质的目标。
全书体例新颖,贴近现代和当代,个案丰富,表达浅易,使阅读变成了一种惬意的享受。
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热拉尔·热奈特
译者:
王文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中国现当代新诗文本细读 豆瓣
作者:
刘永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 6
拨云寻径 豆瓣
作者:
柯庆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21
- 4
《拨云寻径:古典中国实用文类美学》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实用文类”为主要书写对象,所谓“实用文类”,是指有实际功用的文体,如论说、序跋、书笺、表奏、碑铭等,在实用目的之外,它们各具美感潜能与性情表现,常常引发读者的文学兴味。
“晚清以降,整个东亚、华夏文明,以吸收效仿西欧、北美为务,积渐成习,我们渐渐忽略了“文学”与“Literature”不但分属两种语言系统,而且是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的产物。当西方人逐渐以Poetry、Fiction、Drama为Literature的指涉物时,我们亦理所当然地以为:文学指的就是诗歌、小说与戏剧。因而中国文学的领域,就不知不觉遭到大幅的删汰。这是利用别人的系统作自家的系谱时必然会有的张冠李戴、削足适履的现象。”——对近代以来仅以诗歌、小说、戏剧作为“文学”的现象,作者提出质疑,主张推扩“文学”的界义。
本书直指中国古典实用文类蕴含的美感特质,照见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容忽略的半壁江山,以补一般文学史之不足,正面迎向“文学”这个现代观念的挑战。作者柯庆明教授为台湾中文学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根底极为深厚,现当代文学美学以及西方文学理论也熟稔于心。他从诸多实用文类出发,探讨其文体规约,带领读者精读文本,解析古典实用文类之代表名作,以精辟细致的方式解剖诠释,旁征博引,将古文中的典故、来历以及写作者的人生抉择、实际处境等一一拆解阐明。作者深于古典传统,议论通畅而不板滞,极能启迪思考。
“晚清以降,整个东亚、华夏文明,以吸收效仿西欧、北美为务,积渐成习,我们渐渐忽略了“文学”与“Literature”不但分属两种语言系统,而且是两个不同文化传统的产物。当西方人逐渐以Poetry、Fiction、Drama为Literature的指涉物时,我们亦理所当然地以为:文学指的就是诗歌、小说与戏剧。因而中国文学的领域,就不知不觉遭到大幅的删汰。这是利用别人的系统作自家的系谱时必然会有的张冠李戴、削足适履的现象。”——对近代以来仅以诗歌、小说、戏剧作为“文学”的现象,作者提出质疑,主张推扩“文学”的界义。
本书直指中国古典实用文类蕴含的美感特质,照见了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容忽略的半壁江山,以补一般文学史之不足,正面迎向“文学”这个现代观念的挑战。作者柯庆明教授为台湾中文学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学根底极为深厚,现当代文学美学以及西方文学理论也熟稔于心。他从诸多实用文类出发,探讨其文体规约,带领读者精读文本,解析古典实用文类之代表名作,以精辟细致的方式解剖诠释,旁征博引,将古文中的典故、来历以及写作者的人生抉择、实际处境等一一拆解阐明。作者深于古典传统,议论通畅而不板滞,极能启迪思考。
禪讓與貳臣 豆瓣
作者:
林郁迢
輔大出版社
2022
- 4
本書記載宋、齊、梁、陳四朝歷史的四位史家沈約(441-513)、蕭子顯(487-537)、以及媱察(533-606)、媱思廉(557-637)父子,他們分別為《宋書》、《南齊書》、以及《梁》、《陳》二書的作者,這些史家皆有過身仕二朝、甚而三朝的履歷,彼此間有著極為巧合的生命經驗。無庸置疑,傳史活動其實是一位史家洞觀當代,照見自己如何通過歷史的心路歷程,史家個人的經歷往往會影響其歷史敘述。因此,雖說四位史家皆為貳臣,但入仕新朝的過程卻有其獨殊性。這些貳臣史官究竟各自如何在南朝四史中詮釋及評價貳臣行為,甚而如何記錄政權轉移、改朝換代,美其名謂之「禪代」的過程,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文史現象。
长安与河北之间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24 个评分)
作者:
仇鹿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其它标题:
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布罗代尔认为,“在谈到各个帝国和它们的兴衰的时侯,也许应该注意到促使这些国家诞生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要混淆时期,不要过早去察觉那些与日俱增后来变得强大的事物的巨大威势,也不要过早去预示那些随着岁月流逝后来不再强大的事物的衰落”,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本书的讨论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有所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稍具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 豆瓣
作者:
范學輝
中华书局
2015
- 4
全书共130万字,从《宋会要辑稿》等一手史料出发,对两宋三衙管军制度的产生与演变,三衙的建置与职能及其与地方军马的关系,三衙所部编制、兵力变动与马政,三衙诸军与宋代战事,三衙管军的地位与任职资格、选任及其素质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宋代的仕女与庶民女性 豆瓣
作者:
程郁
大象出版社
妇女史研究,在本世纪初逐渐由冷变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从宋代的女德教育入手展示笔记内外所见的妇女生活。靖康之难中女性所遭受的性暴力,对南宋以後女德教育的苛刻化有重大影响。以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分析的主要工具,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笔记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作者又尝试利用地下發掘的墓葬壁畫等图像史料,作为文献资料的参照。尝试将图像史料与文献资料相对照为本書的特色之二。依据宋代的文献资料,其中妇女史研究方面,学界有重于精英妇女的倾向, 对于庶民妇女群体的研究最为薄弱。本书选取妾与乳母这两个群体作为观察的重点,由於她们具有由下層向上層流動的特點,此为本书的特色之三。
唐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 豆瓣
作者:
刘琴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 6
《唐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选取了研究相对薄弱、但又非常重要的唐代武官选任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选题上,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作者不仅全面、熟练地掌握了传统文献史料,而且在新史料尤其是在石刻的发掘上下了很深的功夫,大大丰富了学界对于唐代武举的认识。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行文规范,通顺,提出了不少很有学术价值的看法,使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是一部较全面系统论述唐代武官选任制度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著。
李德裕年谱 豆瓣
作者:
傅璇琮
中华书局
2013
- 1
李德裕是唐代历史上的枢纽式人物,既是牛李党争的首脑,又被称为古往今来得帝眷最专者,对于中晚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对李德裕进行研究的有分量的成果,精通唐代文史的傅璇琮先生可谓首屈一指。
本书有两个版本,曾在学界引起过广泛反响(参见题记所引的学者评论):初版问世于八十年代,由齐鲁书社出版;此后,作者又对李德裕的文集进行了校笺、编年、考订,以文集整理为基础,对年谱进行了大量修订,是为河北教育出版社本。十年后,傅璇琮先生又经过不断打磨,将此书进一步完善,改正错讹、补充史料达数十处。第三版质量更进一步,可作为今人撰写年谱的示范性著作,值得出版。
本书有两个版本,曾在学界引起过广泛反响(参见题记所引的学者评论):初版问世于八十年代,由齐鲁书社出版;此后,作者又对李德裕的文集进行了校笺、编年、考订,以文集整理为基础,对年谱进行了大量修订,是为河北教育出版社本。十年后,傅璇琮先生又经过不断打磨,将此书进一步完善,改正错讹、补充史料达数十处。第三版质量更进一步,可作为今人撰写年谱的示范性著作,值得出版。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基于“品位—职位”视角,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参考价值。
南北战争三百年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6 (22 个评分)
作者:
李硕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
其它标题: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冷兵器战争究竟怎么打?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 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揭六朝更迭种种真相 述血与剑的纷争乱世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 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 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揭六朝更迭种种真相 述血与剑的纷争乱世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 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魏晋南北朝霸府与霸府政治研究 豆瓣
作者:
陶贤都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 3
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霸府政治的开启一曹操、曹丕霸
府与汉魏易代,第二章:魏末两晋时期的霸府与霸府政治,第三章:南北
朝霸府述论,第四章:霸府与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第五章:霸府与霸
府政治形态特征,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透视。
府与汉魏易代,第二章:魏末两晋时期的霸府与霸府政治,第三章:南北
朝霸府述论,第四章:霸府与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第五章:霸府与霸
府政治形态特征,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