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美国的悲剧 豆瓣
作者: [美国] 西奥多·德莱塞 译者: 许汝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 2
2023年1月18日 想读
西方正典 豆瓣
9.1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江宁康 译林出版社 2015
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品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2023年1月17日 想读
哈代研究史 豆瓣
作者: 何宁 译林出版社 2011 - 11
托马斯·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代表作有:《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等。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中西方都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哈代研究史》一书从生平研究入手,解析哈代的创作生涯和成就,以及他在东西方的接受与传播,不仅可以梳理近百年来西方文学研究的发展,更可以思考中国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批判和吸收。
本书包括三个方面:一、“作家哈代”从生平研 究入手,解析哈代的创作生涯和成就;二、“哈代作品的评论流变”对哈代的作品文本加以研究;三、“哈代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回顾和分析中国哈代研究的发展与成果。
1.哈代是在中国读者最多的英国小说家。---- 哈诺德•奥雷尔
2.托马斯•哈代的情感,他的直觉,他对美的掌握......是非常地博大精深。 ---- D. H. 劳伦斯
...(展开全部)
2023年1月17日 想读
鸡窝洼的人家 豆瓣
作者: 贾平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鸡窝洼的人家》作者贾平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相继涌现出一批生活积累丰厚、艺术准备充足、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和水平。这些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和影响力,不断地推出新作,超越自己。
2023年1月15日 想读 谢邀,兄弟换妻🌚
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豆瓣
19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
8.6 (5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略特.温伯格 / [墨西哥] 奥克塔维奥·帕斯 译者: 光哲 商务印书馆 2019 - 2
◆入选 豆瓣·2019年外国文学非小说类年度十佳
◆编辑推荐
有关汉语诗歌翻译的经典之作。
当今昔皆为汉语的一首诗,变成一首英语诗、一首西语诗、一首法语诗,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发生呢?
伟大的诗歌正是在不断的变形、不断的翻译之境中活着:诗作死于穷途末路。
◆名家推荐
温伯格如同一位古中国的琴师,在山间,寂寞地调音、眺望世间 。
——北岛
世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本书是最经典的标本。艾略特.温伯格让我们眼界大开。不同语言、不同思维方式所构造出的文化差异令人深叹翻译之难。但有意义的翻译总会带给我们诸多启发。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完成自己的方式超出我们的想象。
——西川
◆内容简介
温伯格逐一检点了王维的《鹿柴》这首五言绝句的十九种以及更多种译本。在这段文本的细读之旅中,一面在翻译的横向上挪移,一面在诗的纵向上深入,向我们展示翻译的艺术、存心的得失,展示诗的幽微迷人、难以把捉。当然,也展示了汉语以及英语、法语、德语、西语等每种语言的质地、特色,以及运用。
一部简短而深美的经典小册。
对所有喜欢汉语、英语,喜欢翻译、喜欢诗的人来说,将开启一段迷人的短旅,尤其对于那些爱诗的人,更将如此。而那些在古典诗歌与当代诗歌两地犹疑,甚至把彼此划为敌对阵营并投戈相向的人,也许,会在这次短旅中温和地走向彼此,走向更远。
◆媒体推荐
温伯格对文字的敏感以及清晰思考的天赋在本书处处可见……渊博而迷人……
——《纽约书评》
……有关翻译最好的一个微型读本……同样最有趣、最渴切。
——《巴黎评论》
任何一个对翻译感兴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一次阅读。
——Complete Review
2023年1月14日 想读
怀抱鲜花的女人 豆瓣
作者: 莫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10
《怀抱鲜花的女人》收入莫言创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篇小说《筑路》,和创作于九十年代初期的的中篇小说七部。这些小说不仅艺术风格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和爆发力。其中,《怀抱鲜花的女人》看似写男女情事,实则写人生窘境,象征的意味远大于对生活的描摹;《红耳朵》则以故乡传奇人物为模,赞赏一种看破的境界,讽喻时下膨胀的物欲;《战友重逢》则是莫言整个创作中仅有的一部军旅题材中篇小说,曾被翻译成越南文,出版之后,引起长达数月的争论。《白棉花》曾被两岸电影人搬上银幕。
2023年1月10日 想读 别再跟我重题目,求求了!我要疯了
转型期的北魏财政研究 豆瓣
作者: 王万盈 光明日报 2007 - 1
《光明学术文库》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范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历时400年左右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蕴涵极为丰富的一段重要时期。其间社会的统一与分裂,政权的并存与更迭,民族的冲突与融合,经济的衰退与复兴,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升降,国家制度的沿革与转型,思想学术的激扬与嬗变,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风云人物的神骨与际会,如此等等,历来为史家文人所瞩目,史论文章,精彩纷呈。
2023年1月7日 想读
賢妃嬖寵 豆瓣
作者: 陳麗萍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 - 10
后妃制度是一项涵盖内容极广的国家制度,而唐代后妃制度在整个古代后妃制度中有着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贤妃嬖宠:唐代后妃史事考》首先将诸帝后妃、追封皇帝皇后、太子后妃与宫人作为完整的“内命妇群体”加以研究;其次从正史编修传统的角度,简析了历代正史《后妃传》书写模式的变化;再次对两《唐书·后妃传》及其他史料中有关记载的错漏混淆进行辨析补充,同时对已知内命妇的个人史事、亲族、子女婚姻等内容进行全面考补,兼及对各项后妃制度的源流和运行规律详备考证。
2022年12月18日 想读
观鹤笔记 豆瓣
东厂观察笔记
7.3 (6 个评分) 作者: 她与灯 2022 - 8
《观鹤笔记》记录了一场跨越600年光阴的“近距离观察”,被揉皱的历史纸张,展开了它错综复杂的纹理,也填充了其中的情感褶皱,呈现了古今相通的“文心”。
2022年12月17日 想读 其实我喜欢为妃三十年。
🤔可惜雍正没什么市场了
安娜·卡列尼娜 豆瓣
Anna karenina
9.2 (66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8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 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 ——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揭露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2022年12月1日 想读
鼠疫 Goodreads 豆瓣
La Peste
9.1 (436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2022年11月26日 想读
加缪手记 豆瓣
Carnets
8.9 (9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黄馨慧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 - 8
这套加缪手记共三卷,加缪在其中记录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写作构思。第一卷包含加缪1935年5月到1942年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第二卷是作者自1942年1月至1951年3月的手记,在这卷中,读者可以看到加缪如何面对《局外人》所遭逢的社会议论,《反抗者》出版后引起的激烈笔战,同时他也完成了《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重要作品,堪称加缪人生的精华时期。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正是第三卷的内容。加缪在最后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笔记刚开始只是加缪的写作工具,到后来却更像是他的日记。
2022年11月26日 想读 sy造成了分离。而那些还没被拆散的,只不过是个持续的偶然罢了。sy才是一切的准则。

1943年9月1日
因事件而绝望者为懦夫,但对人类处境有信心的则是疯子。
清代诗学史(第二卷) 豆瓣
作者: 蒋寅 2019 - 11
本卷论述乾隆一朝诗学的流变,以诗坛对王渔洋神韵诗学的反拨与对叶燮诗学的接受为逻辑起点,按时序展开六十年间诗学思潮的更替和消长,依次论述了沈德潜新格调诗学、纪晓岚试帖诗学、袁枚性灵诗学、翁方纲学人诗学、桐城派诗学和高密派诗学的基本观念、理论创新、批评成就及其交互影响,在学问·性情的冲突、融合主题下辨认其主张的异同及对后来诗学的影响。全书秉持“进入过程”的学术理念,力求在历时性的观照中展开各派诗学的内部差异,使乾隆朝的诗学史在呈现其空前丰富性的同时,更显出清晰的脉络和整体格局。总之,无论是对乾隆诗学的总体认知,还是对各家诗学的具体阐释和评价,本卷都提出了不同于学界定论的全新论断。
2022年11月6日 想读
唐宋词史 豆瓣
作者: 杨海明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唐宋词史:杨海明词学文集》内容主要包括:总序、卷三唐宋词史、第一章绪论:唐宋词——我国古典诗苑中的秀花奇葩、第一节对唐宋词的整体观、第二节唐宋词的发展轨迹、第二章词的原始和朴素的形态——唐宋民间词、第一节词的起源:诗与音乐“第三次合作”的新产品、第二节词的原始和朴素形态——唐五代民间词、第三节两宋词坛的一股潜流——宋代民间词、第三章展苞初放的唐五代文人词、第一节中唐文人词:文人词的尝试、小品阶段、第二节“词为艳科”局面的形成——《花间》词和第三节南唐词——忧患意识的潜入和勃发等等。
2022年10月27日 想读
伤离别与共春风:至情至性唐宋词 豆瓣
作者: 刘少雄 2021 - 8
像看电影一样,读懂唐宋词!
【编辑推荐】
相信许多读者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的时候,读到杨过念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也曾跟着主角黯然神伤;听见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李莫愁反复吟诵元好问的《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也曾一时语塞。
在我们年轻的岁月里,读到这样的情节,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有着某种莫名的感动。宋词之所以容易触动人心,因为作者缘情兴感、真诚为文。
我们喜欢读词、听词,不仅因为它的文辞声色之美,还因为它的真情实意打动了我们。词所诉说的是“常人的境界”,平常的人生。
作家填词主要是借着创作词篇,以梳理一己的所感所思。我们读词,面对自己的情绪,除了认同词人的体验,也可从中得到启发,以纾解心中的愁怨。而读写之间,成就的是彼此最美的心灵交流,以及不忍任其荒芜的情意世界。
词学名家刘少雄教授在台湾大学开设了唐宋词品鉴通识课,每次开课,座无虚席。他的讲解充满想象力,情绪饱满,听他讲每阙词就像在看一部画面感十足的电影。邂逅一阙好词,就像走进了一场真实的穿越。40位词人,115阙词,你总能在其中找到疗愈你的那一首。
-----------------------------------
【内容提要】
欧阳修的词有着意欲向悲哀反扑的振奋精神;
温庭筠的词常以感觉和印象中的片段组合意象来呈现;
晏几道的词擅写高堂华烛、酒阑人散的空虚;
李清照《声声慢》其实是一种生命意志的展现;
白居易《忆江南》树立了回忆书写的正面典范;
东坡生命的底层一直充满着时间推移的焦虑感
……
词中有画,走进千年真实画境;
字中有情,倾听古人浅歌低吟。
2022年10月27日 想读 这俩评分怎么这么高。。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 豆瓣
作者: 劉少雄 麥田 2019 - 1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一代才子蘇東坡,因詞而識情、悟理;宋詞,亦因東坡而體尊、境闊!
中國文學長空裡,最明亮的巨星——蘇東坡,他的一生與他的詞情與才情。
台大傑出課程獎、華人世界最受歡迎的東坡詞權威名師——劉少雄,精闢解讀與賞析
全書以優美好讀的文字,精闢豐富的解讀,為讀者呈現一代才子多情跌宕、波瀾曲折卻又傲然不屈的一生及其精采詞作。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濃、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他一直捲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苟苟營營的政治勾當之上……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林語堂
詞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獨特的抒情文體。它融合了美麗與哀愁,具有獨特的情韻。
詞長於言情,在宋代詞人中,最能表達深摯又多種情意與最具啟發意義的作家,就是蘇東坡。
東坡詞,是宋詞的奇葩,也是東坡文學中最動人心弦的一體。東坡以其才情、學問為詞,融入了詩的技法與意境,擴大並提升了詞的內容與境界,使詞體得以脫離小道末技,進而取得與詩文同等的地位,成為文人抒情寫志之新體裁,不但影響南渡詞壇,並開南宋辛棄疾一派,合稱蘇辛,允稱詞史巨宗。
我們為何要讀詞,讀古人的詞?詞裡抒寫的「情」,只有傷春悲秋、相思怨別?這些古代作品有何現代意義?負面情緒化為傷感文學,能否提供正向能量?本書編著者劉少雄,透過精闢立論,以東坡詞為引,一一談述,希望帶領讀者進入東坡詞的情感世界,學習面對情感的方式與態度。這是一本感動人心之鑰、值得珍藏的療癒好書。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蘇軾與蘇轍兄弟兩人隨父出川赴京,第二年皆中進士,東坡時年二十一,子由十八,名動京師;蘇東坡爾後進入官場,一場王安石改革變法的政治風暴阻斷他難伸的大志,他為了年少時的「范滂之志」,為了「致君堯舜」的儒家理想,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但在苦難中,他的詞作依舊表現曠達的懷抱,以及在規律裡轉化出創新的妙理。
本書詳述囊括蘇東坡仕途的四個時期,每一個時期的詞作皆砭人肺腑、令讀低迴。作者條理分明而細膩的解析,自箇中我們閱讀吟哦時,更能深刻體會蘇東坡或遣情抒懷、或人生飄忽的心境。
一、 此生飄蕩何時歇——杭州時期:時任職杭州,杭州的風光與杭州的人情,和東坡詞情的興發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二、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密徐湖時期:此期作品,注入了詩的特質,自成一家;兼豪放與婉約,既深情又清曠;抒懷感事如見其人,贈妓酬唱別有風味,掀開了東坡文學新的一頁,乃其詞之成熟階段。
三、 也無風雨也無晴——黃州時期:東坡黃州詞充分反映其在貶謫生涯中生命情懷如何由餘悸猶存到隨緣自適的轉變歷程,其中有現實的挫折、生命的無常感嘆,也能呈現出曠達的胸襟、歸耕的閒情,由沉痛悲涼變為清遠曠達,東坡生命境界的提升於焉可見。
四、 此心安處是吾鄉——黃州以後:東坡此期的詞,如其詩一般,也有相同的特色——信筆直抒,不求文字之工,任情揮灑,但得自然之妙。這時期的詞,最大的特色就是,即事遣興,率爾成章,其佳作以淡遠為主;如或感慨不深,出語直率,則淡乎寡味,有如遊戲之作。
多情與思辨;抒情與意境;展現多樣跌宕情懷;充滿感動力量;勇於面對生命的態度;自由的意志和創新的精神……這是我們閱讀東坡詞時所能感悟到的特點。作者書寫的「悅讀東坡詞」一章,精選〈水調歌頭〉、〈江城子〉、〈永遇樂〉、〈定風波〉與〈念奴嬌〉等讀者熟稔的作品,不但增添東坡詞的可讀性與崇高價值,更讓人愛不釋卷,它也提點我們如何在人情世界中尋得心靈的安頓。
我們跟著東坡走一段詞情之旅,隨緣悲喜,自可感受到一個偉大心靈的躍動,而在其文辭多變,情意跌宕間,更可體會他以情作依歸的不變信念,並不斷嘗試於時空流變中讓騷動的靈魂得以歇息的生命智慧。
東坡詞並非只是供人傳唱的歌詞,而是可以表現抒情自我的文體,烙印著東坡的生涯體驗,自成一段特殊而深刻的生命歷程。
=書名緣起=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
詞句出自東坡〈八聲甘州〉。原句寫錢塘江潮。天地遼闊,江水滔滔,氣勢滂礡的浪潮翻騰,似是清風多情,為人萬里推擁翻捲而來——東坡詞清麗舒徐、舒朗曠達,內有人間情誼、現實困境、生命省思,無一不是源自東坡的多情。多情令東坡珍惜人世相遇的種種情緣,也使他在挫敗顛簸時不致耽溺於悲憤自憐。而經由自我省思而來的堅定與坦然,更成就了東坡文學海闊天空的境界。
書名因此選擇這句「有情風萬里卷潮來」,一則點明東坡「多情」之本質;再則呈現東坡詞清朗舒闊之境界;三則突顯東坡以不世出之才情人格寫就的詞篇,在詞壇上有如江風海濤,翻騰出文學與生命的動人篇章。
2022年10月27日 想读 选修开的书单
苏轼词八讲 豆瓣
作者: 刘少雄 著 / 林玟玲 整理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6
林语堂认为,东坡是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词学大家刘少雄亦同此论。
苏东坡是位生气淋漓、放任不羁的天才。
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成尖酸刻薄。
东坡一生多情,因为多情,故溢而为词;
他的词之好之美,就美好在,他有温厚的入世情怀和超旷的俊逸才思。
如何在“人生有别”“岁月飘忽”的感伤中,觅得心灵的依归,
在时空变幻里寻得生命的安顿,是东坡一生的课题。
在人生的行旅中,且让我们跟着东坡走一趟回家的路。
2022年10月27日 想读
苏辛词说 豆瓣
9.5 (13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译者: 陈均 校 北京出版社 2015 - 7
2022年10月2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