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危机与重构 豆瓣 Goodreads
9.1 (30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 豆瓣
9.1 (22 个评分) 作者: 胡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本書從政治體視角出發,嘗試為理解古代華夏提供一條新路徑。無論是商末西土聯盟還是春秋戰國的諸夏,以及與秦漢帝國政治體系綁定的華夏,都是一種由政治關係維繫的人群集團。華夏帝國通過開疆拓土將一些非華夏族群納入統治,也利用文化霸權創造了華夷符號秩序以及關於周邊異族的經史知識體系。魏晉以下帝國分裂,北方五胡政權顛覆了華夷秩序,南方山地諸族在局部地區也獲得了優勢,但隨著兩者的政治體演進,殊途同歸地走上了華夏化的道路。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薛海波 中华书局 2020 - 4
本书通过对北边六镇豪帅群体社会地位在北朝演变的考察,就北边六镇暴动,尔朱荣集团崩溃,北魏分裂与灭亡,西魏北周关陇集团、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内部关系,杨坚建隋等北朝后期政治史的重要问题,均提出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创新性的观点。为学界深入认识北魏离散部落、孝文帝汉化改革影响、六镇暴动的原因与性质等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 豆瓣
作者: 韩树峰 2003 - 7
西晋永嘉(307~313)年间,五胡乱华,中原民众为躲避这场灾难性的战乱,以大族为核心,波浪般地涌向南方,从而拉开了流民南渡的序幕。至宋明帝泰始(465~471)年间,除小规模的南迁始终络绎不绝地进行着之外,相继出现了数次流民南迁的高潮。永嘉之乱后的流民迁徙,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据谭其骧先生统计,南渡人口占北方总人口的1/8强,而在流民最多的南徐州,侨口已过全州人口的半数。其迁徙范围则遍及今江苏、山东、安徽、四川、湖北、陕西、河南、江西、湖南诸省,甚至远及福建。流民迁徙时间不同,经历各异,从而造成际遇有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大族为核心的流民集团都先后走上了东晋、宋、齐、梁四朝政治舞台。文化士族始终把持中央高位,次等士族即本文所论的边境豪族构成南朝武装力量的主干是四朝政权的共同特色。许多学者将东晋南朝政权称为侨人政权,不无道理。不过,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侨人政权不仅指南迁的王、谢等文化高门在政治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也包含了南迁的次等士族这一武力集团成为南方政权的军事支柱这一重要内容。从南北政权的对立及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及内部斗争分析,拥有一定军事力量的次等士族比文化士族显得尤其重要。正是由于他们的竭力支持,南方政权才得以生存下来,并与北方政权对峙达两个半世纪之久;随着这些豪族的衰颓或北归,南方政权也渐渐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走向穷途末路。至于南方政权的内部斗争,也莫不与次等士族密切相关。每一个新政权都是在次等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即使宫廷政变也不例外。从某个角度说,南朝历史实际就是以次等士族为主体的历史。至于北归的次等土族,在北方政权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基于次等士族在南北政权中所起的这种重要作用,对这一特殊阶层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遂成为必要,这也是理解南北政权互动性的必要条件。
最早对次等士族进行研究的是陈寅恪先生,他在《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以勇武善战见长的“次等士族”这一概念,对这一武力集团做出了概括性论述,指出此集团南迁后分别居于长江下游的京口与上游的襄阳这一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陈先生对次等士族与东晋、宋、齐、梁四朝政权的关系虽没有做出具体论证,但其高屋建瓴的史学眼光和境界对以后研究次等士族的学者不无深刻的启发作用,这篇论文也因此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之后,田余庆先生的《北府兵始末》一文,对居于京口的武力集团出现的时代背景、兴衰过程及其在东晋、刘宋早期所起的历史作用进行了深入而又详尽细致的分析,清晰地勾勒出北府兵的发展脉络。唐长孺先生的《北魏的青齐土民》一文,则对徙自河北居于青齐的地方流民集团进行研究,翔实地论证了青齐豪族随南燕政权南下,以后又成为刘宋臣民,扎根青齐,及北魏献文帝时沦为平齐民,迁徙平城,并在孝文帝太和(477~499)年间“例得还乡”,重新在青齐得到发展的历史事实。罗新先生的《青徐豪族与宋齐政治》一文,对徙自河北居于青齐的豪族集团续有探讨,论述了青齐二州沦陷后迁徙郁洲(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的青齐豪族在宋齐禅代之际所起的重要作用。田余庆、滕昭宗二先生合著的《南北对峙时期的彭城丛亭里刘氏》一文则另辟新径,将彭城丛亭里刘氏这一地方豪族放在南北对峙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讨论了刘氏凭借其可南可北的地理条件,反复于南北之间,以求保护和发展其宗族势力的历史事实,揭示了不同于王、谢高门的另一类型士族的特殊发展历程。本书对边境豪族的研究是在上述诸学者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上述文章均有所借鉴。而书中所讨论的边境豪族也大都有自北人南、复自南人北的历史,情况与彭城丛亭里刘氏有些类似,所以本书也尽量将边境豪族放在南北对立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
这里有必要对本书边境所涵盖的地域范围做一解释。从历史上看,南北政权的对立多以江淮地区为缓冲地带。刘宋何承天在谈到三国对峙的情况时说: “曹、孙之霸,才均智敌,江、淮之间,不居各数百里。魏舍合肥,退保新城,吴城江陵,移民南涣,濡须之戍,家停羡溪。”可见,辽阔的江淮地区基本上是作为边境线而存在的。但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对立却比较特殊,南北政权之间可以说几乎没有一条较为固定的边境线。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如石赵、苻秦固然可以做到胡马临江,东晋政权也曾数次收复旧都洛阳。而且南北政权在这一地区基本上都是倏忽来去,其所占领的地区也因此很难巩固,这就使得南北政权之间的边境线变得更加难以确定。由于江淮地区经常遭到军事威胁,边境豪族很难在这一地区立足并发展起来,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边境豪族此时并不存在。而且其时胡汉矛盾尖锐,即使有豪族存在,南北政权也不会允许其反复于南北之间,因此,东晋十六国对立时期的边境情况基本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东晋末年,刘裕灭南燕,亡后秦,收复青齐和关中地区,但关中旋复即失,南北政权东以三齐为界,由此往西,则以淮北、沔北地区作为缓冲地带。此时,北方已统一在北魏政权之下,而南方东晋政权则由刘宋代替。宋魏对峙时期,南北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双方均无力向前推进。崔浩所说的刘宋不能守河南,北魏无力定江东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这为强宗豪族在这一地区扎根并发展起来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本书所指的边境地区就是处于这种均衡状态下的缓冲地带,包括了刘宋泰始以前的青、冀、徐、兖、豫、雍等州。所论述的豪族强宗则是自宋魏对峙开始,在这一缓冲地带发展起来的地方家族,包括了清河崔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等北方旧族。
魏太武帝太平真君(440~450)末年以后,北魏政权力量有所增强,遂采取逐渐南进的蚕食政策,将本来是缓冲地带的地区逐步纳入自己的疆域范围。献文帝皇兴(467~470)年间,北魏攻克淮北四州及淮西七郡;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北魏占领沔北五郡;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北魏又将豫州纳为已有。南方政权的防线则步步退缩,由防河退而防淮,由防淮退而防江。北魏向南推进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北方疆域的扩大和南方疆域的缩小,更深层的影响在于,随着北方政权的南进,许多居于缓冲地带的边境豪族人北,成为北方政权的臣民。即使仍旧效命南朝的豪族,由于家乡沦陷,也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根基,不得不四处漂泊。因此,北方政权向南推进的过程,实际就是逐渐消灭南朝有生力量的过程。当隋政权南下灭陈之际,在江淮及襄阳一带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的边境豪族已不复存在。这样,以边境豪族为支柱的南朝政权随着边境豪族的衰落,在难以寻找到也不可能寻找到新的支撑点的情况下,其灭亡也就成为势所必然了。
本书自东到西选取了在南北对立时期较有代表意义的三个地区,即青冀二州、豫州、雍州。居于这些地方的边境豪族势力较为强大,他们在不同时期分别支撑过南朝不同政权。以后,这些豪族相继人北。而且崔、裴、柳等家族在北方又上升为名门大族,不像王、谢等侨姓高门那样,人北后便寂而无闻。这些边境豪族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这是本书将这些豪族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本书共分六章,前五章对青齐、豫、雍等豪族武力集团做个案研究:一、三、四章分别把这三个地区的豪族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论证,探讨他们在南北政权尤其在南方政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五章则抽取这些豪族集团中较有代表性的家族清河崔氏和河东柳氏进行个案研究,以进一步加深对边境豪族的理解。第六章作为后论,对边境豪族进行综合论述,讨论他们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在南北方的门第,并对其在南北政权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论证。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北魏政治史(五) 豆瓣
作者: 张金龙 2008 - 9
《北魏政治史5》是一部详尽地展示北魏一代历史全貌的著作。它在学术界第一次运用了现代史学方法对北魏王朝从创建、兴盛到衰亡的历史全程进行了系统翔实的描述。《北魏政治史5》以君主在位的时代先后为序,涉及的问题至为广泛,举凡与北魏政治历史进程有关的事项诸如战争、外交、法律、经济政策、民众叛乱等等内容,都在论述之列。北魏历史上不曾为学界所注意的许多重大的抑或细微而又不可或缺的问题,在《北魏政治史5》中都有明确交待;对于学界已做过较多论述的问题,在全面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阐释。除了利用以《魏书》为主的传世文献进行研究外,还特别重视运用相关的墓志碑刻资料及非文字性的考古资料。《北魏政治史5》为该套书之第六、第七卷。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王化与山险 豆瓣
作者: 罗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7
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所撰关于中古时期边疆族裔问题的论文二十九篇,充分结合简牍、石刻与传统史料,分“边裔与中心”“发现与想象”“名号与传统”“墓志与历史”四个主题,对于汉唐游牧地理、中古南方族群的历史变迁、十六国北朝时期内入北族的政治发展与文化转型、北朝碑刻墓志的调查与研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精当的论说。全书材料充实,论述明晰,既有对于史料的深入挖掘、严谨考证,也有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合理想象,展示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动人的史家情怀。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两汉魏晋南北朝史探幽 豆瓣
作者: 陈苏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3
本书所收文章,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发表的主要作品,内容涉及两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史、制度史和思想史,讨论较为集中的是汉代《春秋》学、东汉政治、西汉王国和侯国制度、南北朝散官制度等问题。作者从政治文化角度切入政治史、制度史和思想史领域,既重史实层面的发掘考证,也努力探求各领域间的深层关联。故其文章不仅在观点和结论上有新意,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也有所创新。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地域性与南朝政局 豆瓣
作者: 权家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9
本书围绕南朝政权的建康化和南朝军镇的独立化展开,从政治、经济等领域考察作为政治中心的建康与军事区域的都督区在实力上的此消彼长,并对个中缘由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探讨南朝政权的建康化,下编主要论述南朝军镇的独立化,史论结合,旁征博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南朝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一部佳作。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史讳举例 豆瓣
作者: 陈垣 中华书局 2012 - 8
《史讳举例》讲述了避讳学是学习、理解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知识。陈垣编著的此书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著作,举了八十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史讳举例》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是一本较好的普及性读物。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豆瓣
作者: 宋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 4
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读懂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重磅经典!
著名历史军事地理学者宋杰详解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巨作!
编辑推荐:
○历史军事地理学领域经典之作,《中国史研究动态》专文推荐,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断版十余年,二手书炒至近千元。
○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汉中、寿春、襄阳等10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20余幅手绘地图,50万字精辟阐释,继承并发展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理念,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演变。
○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纵横舆地间,解析军事地理中的帝国文明;洞悉成败事,演绎冷兵器时代的权力游戏。
○战荥阳,楚汉战争中的刘邦何以获得先手? 述地理枢纽如何决定战争走向;失汉中,姜维的战略失误终导致蜀汉灭亡? 论哪些地区方为兵家必争之地;守襄阳,南宋王朝的存亡竟系于一城一地? 揭山川形势如何影响天下兴替。
内容简介: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媒体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枢纽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而近年最突出的,就是宋杰先生集二十年之力所撰成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该书洋洋六十万言,除“导言”“附录”“后记”外,共分为十七章,不仅详细论述了从夏商到南宋末年的军事地理枢纽,而且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诚可谓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研究的一部精品之作。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唐代财政史稿(共五册) 豆瓣
作者: 李锦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 6
《唐代财政史稿(套装全5册)》内容简介:第一册描述了唐前期财务行政运转过程,财政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唐前期的诸种收入(赋税、特种、公产公业)、支出(供国、供军、供御等)详加论考,展示了唐前期的收支特色。接着,探索了唐后期财政机构的演变历程,利用石刻墓志及史籍,将新财政 机构的职能、财政使职及使下机构逐级恢复。《唐代财政史稿(套装全5册)》还细致分析了度支、盐铁、户部、内库,地方及其他诸种收支的构成、特色及演变,通过对收支估算,探讨了唐后期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及财政特色。此外,还对货币,物价以及唐后期财政与政治、商品经济的影响等逐一探讨,概括了唐代财政在中国财政史上的地位。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南北朝那些事儿 豆瓣
作者: 云海孤月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 - 7
《南北朝那些事儿》正是描绘了这203年神秘而又辉煌的历史。本卷从拓跋珪写起.至刘裕去世.讲述了南北朝前期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情景。鲜卑、匈奴争霸草原;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角逐中原;羌人和氏人浴血关中;大英雄吕光远征西域;名士桓玄篡夺东晋皇位;皇帝杀手刘裕浮海渡河灭孙恩、破卢循.气吞万里,挥师北伐,斩首鲜卑,砍羌头,兵围广固城.大摆却月阵。一路读来荡气回肠,意犹未尽;一册在手,南北朝英雄传奇尽在其中。云海孤月本名滕涛,喜爱并多年用力于魏晋南北朝历史,著有《鲜卑帝国》等。南北朝诸文网络连載后,天涯、新浪、搜狐历史论坛反响强烈,兴起一股探秘南北朝的写作热潮。公元386年,代国遗腹王子拓跋珪走马草原、横戈塞上,建立鲜卑魏国,揭开北朝大幕。公元420年,东晋名将刘裕接受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帝位,建立南朝刘宋,定都建康,相伴滚滚长江的六朝古都开始见证南朝的风雨沧桑。公元589年.北方五十万铁骑踏过长江,陈朝风流后主陈叔宝藏身景阳宫井,南北朝落下帷幕。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王氏之死 豆瓣 Goodreads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7.3 (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史景迁 译者: 李孝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9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
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治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2022年7月25日 想读
六朝的城市与社会 豆瓣
作者: 刘淑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1
本书系台湾著名学者刘淑芬先生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本书是在原书基础上的一次重要修订。作者首先以六朝建康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建康城的经济、社会、城市空间、居民、寺院等,并对比与洛阳城的差异,进而研究六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中古都城坊制,是一部研究六朝都城史和城市史的力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2022年7月24日 想读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豆瓣
9.2 (9 个评分) 作者: 川胜义雄 译者: 徐谷梵 / 李济沧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1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川胜义雄(1922-1984)的代表作。川胜在对后汉及魏晋南朝的历史进行精细的分析之后,认为中国六朝是个贵族制的社会,而如何思考六朝贵族制与封建制的关系,则是川胜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中世,是皇帝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当时的豪族阶级的势力,具有领主制倾斜的性质,他称之为豪族的领主化倾向,但中国社会以舆论,也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乡论“为基本手段,阻止了领主化倾向,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中世社会。本书以不同于中国学者的视角研究中国史。现徐谷梵先生将其译成中文,以俾中国读者共享。
2022年7月24日 想读
可能性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8.8 (250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内容简介」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
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
……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名人推荐」
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来到多样性的“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
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刘瑜
以比较的视野辨析相似与差异,从妙趣横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逻辑推论,澄清认知的盲点和误区,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抵达高深的学理分析,最终揭示政治世界的种种奥秘。刘瑜的写作天赋与学术训练功力都已为人所知,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几近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呈现出真正深入浅出的典范。
——刘擎
什么叫“可能性的艺术”?在这个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整套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日常社会行为的政治制度,还有什么可能吗?
人类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现、形成、演变的空间何在?很多时候要透过比较才看得到,而由刘瑜老师来讲述,则是再精彩不过了。
——梁文道
「编辑推荐」
★ 学者刘瑜比较政治学新著。继《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后,政治学者刘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清晰而缜密的逻辑叙述的基础上,这一次,她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
★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较视野。围绕比较政治学两个核心维度——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将不同国家、地区、古今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比较。同时,书中不仅有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有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在分析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时,也会剖析失败案例,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形成看问题的比例感,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 政治在社会中,从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转型、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以及韩国的观念变迁等,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途径,理解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制衡关系、政治选择与政治行动的可能。
★ 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化为通俗的讲述。本书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频节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讲述风格,同时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优秀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现实的敏锐分析,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以易懂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 对多变的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思考,形成社会洞察力。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政治的多变与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它的思考很难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不断重返基本的道德问题和历史经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时时刻”和无数的“他时他刻”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明晰的社会洞察力。
★ 于差异中寻找规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每个国家编织在同一网络下,以此理解他国,也照见自身,于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理解我们自身。
2022年7月22日 想读
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豆瓣
作者: 付建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 3
《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以《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为依托,从小说界革命发生与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期刊小说的生产与小说期刊的传播、小说界革命的开拓者、晚清小说理论与批评、晚清小说的主要类型、小说界革命语境中的近代戏剧以及小说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关系等七个方面展开,从表层到深层,从文学运动的外部环境到文学的内部因素,逐层逐层地探讨分析,企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这场文学运动的面貌和一些重要特点,以便总结一些规律,为进一步认识晚清文学做出新的贡献。
2022年7月18日 想读
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 豆瓣
作者: 荣维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本教材从背景理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策略、基本原则等理论方面,结合主要文类、主要名家、重要名篇作为实践部分,多维度多层面展开。既要让一线语文教师懂得语文文本解读的目的宗旨,为什么这样解读的理论依据,更要让教师掌握如何去解读文本的实用策略和方法。这基本依循一个"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的编写思路。具有明显的三个特色:
更新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知识理论;实现文艺理论领域学术知识向语文教育理论的转化;凸显实用性和操作性。通过分析名师、名课的案例,具体展示理论运用的具体情形,便于教师模仿运用。
2022年7月16日 想读
伟大的捕风 豆瓣
作者: 朱晓江 2015 - 1
《伟大的捕风:周作人散文反抗性研究》讨论抗战以前周作人散文写作中的反抗性特征。周作人散文写作中的“反抗”特性,具有双重内涵:它既指向中国传统的礼教,以及在此一礼教笼罩下的人的生活;同时也指向现代资本主义物的文明,以及以此为核心的别一种偏枯的生活。在这种种反抗的背后,周的目的,是要以“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来“建造中国的新文明”。
2022年7月7日 想读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豆瓣
作者: 李开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
编辑推荐:方法的明快考究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应是本书的特点。作者首先用详尽的考证,建立起立论的基础;又用精当的分析、洞察历史的幽隐;再用归纳抽象,建立新说新论。十四年前,作者曾经自创包含基层,中层、高层的史学层次模式理论。时至今日,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本书乃是实践该理论的结果。
2022年7月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