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元年 - 标记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 豆瓣
作者: 范希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是一本比较文学研究专著。第一部分追溯了赵氏孤儿本事的演变,探讨了纪君祥为影射时事,抒写当时反元复宋的共同意识而作此剧的命意所在,进而对《赵氏孤儿》和《中国孤儿》两剧的背景和艺术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比较。第二部分是作者精心翻译的伏尔泰《中国孤儿》的中译本。
2022年10月23日 想读
戏剧与影视评论 豆瓣
《戏剧与影视评论》是中国戏剧出版社《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部与南京大学文学院合作创办的双月期刊,主要发表针对戏剧与影视作品的评论文章。本刊创办于2014年7月。目前,杂志已出版六期。
2022年10月23日 想读
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 豆瓣
作者: 经君健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清代等级制度史
开创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研究范式
著名中国社会史、经济史研究学者经君健教授
从等级视角探讨清代贱民等级问题的代表性专著
本书以清代律例为考察依据
融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学等学科知识
系统探讨了贱民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贱民等级内的等第划分
深刻揭示了清代社会等级制度的结构状况、发展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内容简介】
在专制时代的等级体系和社会关系中,贵贱之分,十分重要。所谓的“贱”,在古代的文献中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含义是官民关系,以官为贵,以民为贱,以强调名器之尊;另一种含义,是指在社会上处于特别低下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没有独立人格的个人,以及由这些人构成的等级。而贱民的存在,也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为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清代等级制度史,《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可谓开创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研究范式,作者融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学等学科知识,首次从等级视角系统探讨了贱民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贱民等级内的等第划分,深刻揭示了清代社会等级制度的结构状况、发展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本书对清代的奴婢、堕民、丐户、九姓渔户、疍户、乐户、佃仆等各类贱民的来源、身份特征、法律地位、社会地位,以及法律身份解放的过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前人未曾论及的问题以及不同于前人的见解。本书的诸多论述,对读者了解清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固化深有裨益。
2022年10月22日 想读
谁家有女初长成 豆瓣
作者: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022年10月20日 想读 这本情节让我想起晋江有个作者,男主是个太监,为了表现太监那啥不能搞的痛苦,他把女主初夜给了手下能干活的。。。。女主爱他……爱……😅🙉
杀夫 豆瓣
7.9 (44 个评分) 作者: 李昂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
白先勇:“杀夫”这篇小说非常复杂,写人性的不可捉摸,人兽之间剃刀边缘的情形,写得相当大胆,相当的不留情。写没有开放的农业社会中,中国人的阴暗面,把故事架构在原始性的社会里来研究人兽之间的一线之隔,这是篇突破的作品,打破了中国小说很多禁忌,不留情地把人性最深处挖掘出来。
2022年10月20日 想读 我好喜欢她
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 豆瓣
作者: 彭兆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本书从人类学仪式理论、仪式的文学人类学解释、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酒神系谱、酒神的美学发生学原理及酒神的文学原型叙事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笔者试图说明:像“日神/酒神”这样的纯粹具有西学伦理和哲学美学发生学意义的叙事范式其实充满着“东方叙事”的因子;它是一个“东学西渐”的历史变迁过程。它可以说明:在“西方文学”的“我者叙事”当中,事实上存在着许多东方文化的“他者叙事”。如果说比较文化(文学)的学术反思在今天有什么特质的话,其中之一便是所谓“西方”的文学叙事范式(假定为“同质性文学”)本身同样值得我们进行“比较”,包括“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因为连“西方文学”这样的概念都是“想像”和“制造”出来的。由于一个标志着帝国隐喻权力范式的作用,许多历史因素或经过选择,或经过排斥,或经过变形,或经过转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共谋”(Complicity)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例证。
2022年10月12日 想读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豆瓣
作者: 罗新 2022 - 11
★北大教授罗新有关异域旅行的学术随笔初次结集
★在当下世界发现过去的踪迹,从日常细节进入宏大历史
★从美国印第安纳到复活节岛、从德黑兰到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以学者笔触书写远行的澎湃诗意
铁门关究竟在何处?《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椰枣为何被称为“千年枣”?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罗新的旅途总是与这些问题紧密相关。
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美国、复活节岛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
罗新熟知纸上的中国,但更加珍惜自己用脚丈量过的真实大地。他以行旅者的谦卑,印证着一种古老的沧桑、悠远的荒凉,而那些细碎的往事、陌生的见闻,不断闪现在一花一草、山河旧梦之中,又为文明写下了个人的刻度。
——2019年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词
从书斋到田野,罗新的行走和写作,为读者奉献了一份回溯历史、观照现实的难得的文本。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0月6日 想读
一个女人的故事 Goodreads 豆瓣
Une Femme
8.8 (95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 郭玉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0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己的人类学家”、女性主义代表作家 安妮·埃尔诺
◇献给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简短而痛苦的“安魂曲”
◇简体中文版全新修订上市,译稿精心打磨,展现原著的写作风格
◇成千上万的男人和(特别是)女人,在她的毫不妥协的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重磅推荐
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出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
安妮·埃尔诺是新自传文学的女王。
——《时代周刊》
让人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经典回忆录《安详辞世》。
埃尔诺对她母亲的回忆如同一个极简主义的启示,简洁而犀利,以外科医生手术刀的精准度直刺心脏。
——《洛杉矶读者周报》
这部自传体小说既涉及一个特定的女人,也涉及每个女人。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曾经充满活力和独立的女人在老年时的残酷现实。从不感情用事,始终保持克制,这是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青春和岁月、梦想和现实的深刻动人的故事。
——《柯克斯书评》
◆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2022年10月6日 想读
一个女人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安尼・埃尔诺 译者: 郭玉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 - 1
法国当代女性小说系列。 本书精选了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妮·德莱斯·布朗什·埃尔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 作品用细腻、伤感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出身贫寒的父母如何为使自己及下一代摆脱社会最底层的卑贱地位所进行的充满失落、绝望、希冀、梦想的奋斗过程,准确、客观地再现了法国当代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心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别,同时也以极其痛苦和矛盾的心情,真切表达了对父母及故乡爱恨交加
2022年10月6日 想读
悠悠岁月 豆瓣
Les années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妮·埃尔诺 译者: 吴岳添 2021 - 6
《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靠前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内容和很清晰的记忆。
2022年10月6日 想读
丑陋的中国人 豆瓣 Goodreads
7.6 (86 个评分) 作者: 柏杨 古吴轩出版社 2005 - 3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2022年10月4日 想读 道听途说觉得这个人很夸张,课上读了另外一首诗,又觉得很同情。果然让人改观实在是太容易了╭( ̄▽ ̄)╮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 豆瓣
作者: 樊洛平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 1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从特定的小说角度深入观照台湾女性文学,通过对当代台湾女性小说流变历程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其女性书写价值的凸显,融入一种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构建视角和学术原创性。
2022年10月4日 想读 社会并没有因为女性在时局动荡当中的负重,而减轻版权话语对她们的沉重压迫。
我教过的苦孩子 豆瓣
作者: 艾苓 2022 - 9
【内容介绍】
1999年,大学扩招;2000年,大学全面取消分配制度。
出身寒门的人,是否还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本书作者艾苓任教于黑龙江绥化学院 ,学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生,从中选出56个出身贫困的孩子,追踪了他们从出生到上学,从毕业求职到结婚买房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更充分地挖掘自身潜力?
贫困会留下哪些持久的心理烙印,又如何突破?
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本书不仅试图以当事人的口述回答上述问题,更以动情的笔触,记录了他们在泥泞中的艰辛摸爬。没有奇迹,只有一点一滴地层层突破,不断累积确定的幸福和成就。作者将其称之为“摸爬式努力”。几乎每个故事都直戳人心,催人泪下!
【编辑推荐】
1.56个寒门学子的阶层跨越,催人泪下的“摸爬式努力”。
2.一位教授的20年追踪记录。作者采访了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毕业 生,追踪记录他们从出生、求学,到结、婚工作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3.北大教授林小英作序推荐。
在大数据时代讨论教育、贫困、阶层等话题,很多时候会忽略鲜活的个体故事,而艾苓老师选择用当事人口述形式,让我们看到社会、制度、人心的细微肌理。
4.以当事人口述形式,回答“寒门为何再出贵子”。
贫困如何耽误了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出身不同的人,在认知和决策上有哪些差异?
为什么说穷孩子和富孩子的脑电波都不一样?
5.催人泪下,平均每页1个泪点。
艾苓教授:其他阶层孩子是“直升机式成长”,寒门学子则是“摸爬式努力”,正如广为流传的那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但他们从没放弃,他们说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跑。
【摘要】
上大学前那个晚上,大哥让大嫂炒了四个菜,请来叔叔、 姐姐和姐夫,一家人为我送行。端起第一盅白酒,大哥泪眼模糊, 四下环顾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咱家终于 有大学生了!”
那天晚上,那些离开的亲人好像就在身边,特别是帮我上学的奶奶,他们都参加了这次团圆饭。我对所有的亲人说:“谢谢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不负众望!”
——摘自《13章:如果重新开始》
我天生对痛苦后知后觉,对快乐却数倍放大。小时候打完疫苗,可以领到一粒糖豆。我把糖豆放到嘴里,感觉好甜。那时候也没啥零食,为了再领一粒糖豆,我赶紧到后面排队,再打一次疫苗。
——摘自《45章:向温暖靠近》
2022年9月26日 想读
西方文化概论 豆瓣
作者: 方汉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1
《西方文化概论(第2版)》从西方文化的滥觞写起,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况,民族与种族成分;历数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分析其文化的主要成就,其社会政治经济的特点,它的历史走向与前途。重点则在于介绍和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它的自然科学、教育、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的历史与成就。《西方文化概论(第2版)》从古到今,条分缕析,意在从中体悟历史的规律。
西方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与伟大的东方文明双峰并峙,共同谱写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
2022年9月1日 想读
角儿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严歌苓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7
《角儿》是当代著名作家严歌苓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身兼作家与编剧,且曾为文艺女兵、在大江南北的舞台上饰演过多种角色的严歌苓,深知人生如戏的况味。我们阅读和体味书中每个“角儿”的故事,也许能为扮演好自己在如戏人生中的“角儿”加一道筹码。
《角儿》中收录有《小顾艳传》《角儿》《青柠檬色的鸟》《乖乖贝比》《老囚》《谁家有女初长成》等十部严歌苓精选的中短篇小说。
作者以女性视角投放到浩荡的历史记忆中,以悲悯的情怀和不失犀利的笔触书写大时代中小人物的人性边界。命途坎坷的朱依锦、贤妻良母的小顾、聪明漂亮的潘巧巧……她们虽努力呼喊、拼命挣扎,但*终还是不可逆转地走向毁灭,展现了人性的残酷漠然、命运的坎坷无助,揭示了人生的沉重和苦痛。
2022年8月30日 想读 儿童视角观察特殊年代的历史。
大陆所谓“血泪史”被她强调为失真、滥情,冷静。
南朝贵族制研究 豆瓣
作者: [日]川合安 译者: 柴栋 2022 - 9
自内藤湖南以来,“ 贵族制”研究就成了日本六朝隋唐史研究中最为重 要的课题之一,大家辈出,成果丰硕。本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极为出色的学术史梳理,继而聚焦于5--6世纪江南地区的政治社会体制即南朝贵族制,从政治史和社会身份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考察,展现了作为官僚的贵族在南朝社会中的丰富面相。作者是日本六朝史领域的中坚学者,在批判性继承贵族制研究传统的同时,也开拓出史书文本、墓志书写等新课题,启迪后学,影响广泛。
2022年8月2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