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he Astronomer and the Witch 豆瓣
作者:
Ulinka Rublac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Popular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豆瓣
作者:
Peter Burke
Ashgate
2009
- 5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history has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come to the for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nto early modern Europe. Due in no small part to the pioneering work of Peter Burke, the tools of the cultural historian are now routinely brought to bear on every aspect of history, and have transform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First published in 197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broad sweep of pre-industrial Europe's popular culture. From the world of the professional entertainer to the songs, stories, rituals and plays of ordinary people, it shows how the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the otherwise inarticulate shaped - and were shaped by - the shifting social,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European society between 1500 and 1800. This third edition of Peter Burke's groundbreaking study has been published to mark the thir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book's publication in 1978. It provides a new introduction reflecting the growth of cultural history, and its increasing influence on 'mainstream' history, as well as an extensive supplementary bibliography which further adds to the information about new research in the area.
谈艺录(补订重排本) 豆瓣
作者:
钱钟书
三联书店
2001
- 4
Vermeer's Camera 豆瓣
作者:
Philip Stead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1
- 6
Over 100 years of speculation and controversy surround claims that the great 17th-century Dutch artist, Johannes Vermeer, used the camera obscura to create some of the most famous images in Western art. This intellectual detective story starts by exploring Vermeer's possible knowledge of 17th-century optical science, and outlines the history of this early version of the photographic camera, which projected an accurate image for artists to trace. However, it is Steadman's meticulous reconstruction of the artist's studio, complete with a camera obscura, which provides exciting new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view that Vermeer did indeed use the camera. These findings do not challenge Vermeer's genius but show how, like many artists, he experimented with new technology to develop his style and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The combination of detailed research and a wide range of contemporary illustrations offer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a time of great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in Europe.
艺术品如何定价 豆瓣
Talking Prices: Symbolic Meanings of Prices on the Market for Contemporary Art
作者:
(荷兰)奥拉夫·维尔苏斯
译者:
何国卿
译林出版社
2017
- 11
为艺术品定价,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艺术品的价格,不只是一个数字。
本书是首本从艺术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视角研究艺术品定价问题的著作。以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对纽约和阿姆斯特丹数十位艺术品商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奥拉夫·维尔苏斯在书中揭示:为艺术品这种看似难以确定金钱价值的特殊商品定价,亦有规律可循。
人们往往会对某些艺术品价签上的数字感到惊奇和不解,但比价格更值得探究的是制定它的过程。与其说它与作品本身相关,不如说它体现的是艺术家、画廊老板、拍卖行、收藏家等艺术交易参与者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从中可以窥见艺术市场特殊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艺术品避免按照质量定价,价格的变动不完全受供求关系影响,获取利润也不是艺术品商人的唯一诉求;在这里,简明的市场规律遇上了复杂的社会网络,艺术界守门人和生意人的身份相互融合,商业的逻辑和艺术的逻辑充满张力地并存。只有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为艺术品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
本书是首本从艺术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视角研究艺术品定价问题的著作。以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及对纽约和阿姆斯特丹数十位艺术品商人的深度访谈为基础,奥拉夫·维尔苏斯在书中揭示:为艺术品这种看似难以确定金钱价值的特殊商品定价,亦有规律可循。
人们往往会对某些艺术品价签上的数字感到惊奇和不解,但比价格更值得探究的是制定它的过程。与其说它与作品本身相关,不如说它体现的是艺术家、画廊老板、拍卖行、收藏家等艺术交易参与者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从中可以窥见艺术市场特殊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艺术品避免按照质量定价,价格的变动不完全受供求关系影响,获取利润也不是艺术品商人的唯一诉求;在这里,简明的市场规律遇上了复杂的社会网络,艺术界守门人和生意人的身份相互融合,商业的逻辑和艺术的逻辑充满张力地并存。只有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为艺术品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
Art as Therapy 豆瓣
作者:
Alain de Botton
/
John Armstrong
Phaidon Press
2013
- 10
观看之道 (1972)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Ways of Seeing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观看之道
9.3 (76 个评分)
导演:
John Berger
演员:
约翰·伯格
Ways of Seeing is a 1972 BBC four-part television series of 30-minute films created chiefly by writer John Berger and producer Mike Dibb. Berger's scripts were adapted into a book of the same name. The series and book criticize traditional Western cultural aesthetics by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hidden ideologies in visual images. The series is partially a response to Kenneth Clark's Civilisation series, which represents a more traditionalist view of the Western artistic and cultural canon.
古典音乐说明书 豆瓣
クラシック音楽のトリセツ
7.1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饭尾洋一
译者:
刘雨轩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6
具有可实践性的古典音乐入门说明书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读物。语言清新流畅,内容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视野开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全书解答问题细致亲切,通篇浸透着对古典音乐的热爱。用作者的话讲,是“为了音乐迷,或者说即将成为音乐迷的人而编写的 ,具有可实践性的说明书”。
除了传统的CD等实体媒介以外,书中还介绍了可从网上购买并下载的高清音频,并且推荐了通过网络在线收听及下载的各种专业站点,例如柏林爱乐的“电子音乐厅”服务,为爱乐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音乐欣赏渠道,并没有同类书中常见的偏好传统媒介、推崇高保真音响设备的倾向,在对信息的选择上走在了时代前列。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轻松易读的入门读物,为希望认识古典音乐的人打开一扇窗。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去听古典音乐会的准备、需要注意的细节、入门者常有的问题、管弦乐团与指挥、欣赏歌剧、音乐史、经典名曲介绍等方面。前六章通过提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解答了有兴趣聆听而又茫然无措者常有的疑问。第七章选择了25首极受欢迎的名曲详细介绍,融入了作者个人的理解,并附有在线欣赏地址。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读物。语言清新流畅,内容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视野开阔,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全书解答问题细致亲切,通篇浸透着对古典音乐的热爱。用作者的话讲,是“为了音乐迷,或者说即将成为音乐迷的人而编写的 ,具有可实践性的说明书”。
除了传统的CD等实体媒介以外,书中还介绍了可从网上购买并下载的高清音频,并且推荐了通过网络在线收听及下载的各种专业站点,例如柏林爱乐的“电子音乐厅”服务,为爱乐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音乐欣赏渠道,并没有同类书中常见的偏好传统媒介、推崇高保真音响设备的倾向,在对信息的选择上走在了时代前列。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轻松易读的入门读物,为希望认识古典音乐的人打开一扇窗。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去听古典音乐会的准备、需要注意的细节、入门者常有的问题、管弦乐团与指挥、欣赏歌剧、音乐史、经典名曲介绍等方面。前六章通过提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解答了有兴趣聆听而又茫然无措者常有的疑问。第七章选择了25首极受欢迎的名曲详细介绍,融入了作者个人的理解,并附有在线欣赏地址。
艺术与文化 豆瓣
作者:
(美) 格林伯格
译者:
沈语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5
格林伯格在此书中悖论性地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与前卫艺术理论交织起来,提出了他的现代主义艺术理念——一种自主艺术,亦即以自身为主题的艺术。通过重述始于莫奈的法国现代艺术史,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参与在美国现代艺术的进程中,格林伯格不仅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欧美现代艺术的基本路线图,而且也为我们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真正本质与秘密核心:“现代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规矩的特有方式反对规矩本身。”在眼下这个似乎没有游戏规则可言、一切皆可、一切皆得为艺术的时代,格林伯格事实上代表了对人性和美学价值的某种最为基本的尊重。因此,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艺术界,他本人也早已位于那些塑造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整个20世纪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少数杰出知识分子之列。
纽约艺术朝圣指南 豆瓣
作者:
竹霓
鹭江出版社
2017
- 9
作为世界现当代艺术的中心,纽约可以说是所有艺术爱好者的天堂:精致、典雅宛如贵妇的殿堂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大大小小的画廊和艺术场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们都疯狂不已。然而对于初来乍到的游客们来说,在偌大的纽约城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享受一场艺术盛宴,确实是个问题。
《纽约艺术朝圣指南》一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基本囊括了纽约所有知名的博物馆、画廊及其他相关艺术场所,按照所在地区和所代表的艺术特点分章,以博物馆、画廊的建立与发展、馆藏特点及重点馆藏作品为基本写作结构,同时融入艺术史常识、历史文化背景、纽约城市规划以及艺术圈和“纽约客”关注的热点话题,让全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希望使读者对纽约这个城市及其艺术地位拥有比观光客更深刻的见解。对于对纽约充满向往的艺术爱好者们来说,这本书具有很好地指导性和参考性。
《纽约艺术朝圣指南》一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基本囊括了纽约所有知名的博物馆、画廊及其他相关艺术场所,按照所在地区和所代表的艺术特点分章,以博物馆、画廊的建立与发展、馆藏特点及重点馆藏作品为基本写作结构,同时融入艺术史常识、历史文化背景、纽约城市规划以及艺术圈和“纽约客”关注的热点话题,让全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希望使读者对纽约这个城市及其艺术地位拥有比观光客更深刻的见解。对于对纽约充满向往的艺术爱好者们来说,这本书具有很好地指导性和参考性。
与艺术相伴 豆瓣
Living with Art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克·盖特雷恩
译者:
王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8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第二部分则按照年代顺序,简要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这种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近700幅, 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第二部分则按照年代顺序,简要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这种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近700幅, 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艺术与错觉 豆瓣 Goodreads
Art & Illusion
9.5 (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
校注 邵宏
译者:
杨成凯
/
李本正
…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2
- 6
被肯尼思•克拉克描述为“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的《艺术与错觉》,是一部有关制像的经典研究。它试图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这个问题也许简单,却很难回答。贡布里希教授对图画再现的心理学及历史的探索,充满睿智而包罗万象,从而引领他进入许多重要领域。在说明肖像制作远比它看起来要困难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贡布里希对许多新老看法作出了考证、质疑与再评价,那些新老观点包括模仿自然、传统的功能、抽象问题、透视的有效性,以及对表现的解释。
本书虽然出版于40多年前,至今仍不失其活力与重要性。贡布里希为理解艺术和处理复杂的观点与理论问题提供了缜密的科学发现。他对人类大脑无穷无尽的能力,对人类观看世界与制作和观看艺术时的微妙关系始终抱有探究之心。当验证各种假说时,他以他深厚的学识和与生俱来的清晰的表达能力,提出了符合科学精神的论辩。再现是艺术史最基本的问题,而《艺术与错觉》是任何对理解艺术有兴趣的人的必读书。《艺术与错觉》第六版包括最新增加的序言,作者在其中讨论了图像与符号的关键差别。
本书虽然出版于40多年前,至今仍不失其活力与重要性。贡布里希为理解艺术和处理复杂的观点与理论问题提供了缜密的科学发现。他对人类大脑无穷无尽的能力,对人类观看世界与制作和观看艺术时的微妙关系始终抱有探究之心。当验证各种假说时,他以他深厚的学识和与生俱来的清晰的表达能力,提出了符合科学精神的论辩。再现是艺术史最基本的问题,而《艺术与错觉》是任何对理解艺术有兴趣的人的必读书。《艺术与错觉》第六版包括最新增加的序言,作者在其中讨论了图像与符号的关键差别。
观看的技艺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里尔克
译者:
光哲
商务印书馆
2019
- 7
里尔克看到塞尚的画作,大为震动,之后的着魔与入迷,以及他的震撼与心得,诗与思的狂喜,俱化入一封封书信里。海德格尔见到后,大为赞叹,并多方推动,终于1952年得以出版。这些书信,其实是大诗人与大画家的心印。
◆◆◆
这些书信萃取出了绘画的真正本质⋯⋯塞尚的伟大,唯有经一个等量级的大诗人方道得尽。
—— 《纽约客》
在通往圣威克多山的朝圣路上,塞尚所作的探索抵得上西方所有艺术博物馆、所有哲学博物馆的一切研究。
—— 海德格尔
我在写《艺术家》那首诗的时候,正在读里尔克描述自己狂迷塞尚的那些书信,于是,他的一些词句就被引入了诗中⋯⋯塞尚画出了那些无可争议的画作,那些画作如此安稳,乃至让你安稳,让世界安稳,让你在这世间安稳。
—— 谢默斯• 希尼
◆◆◆
在塞尚无数次凝望、无数次变奏的《圣维克多山》前, 里尔克说,自摩西之后,再无人能见一座山,见得如此伟大。
1907年秋天,巴黎的“秋季沙龙”画展上,里尔克见到塞尚的画作,惊为天人。他惊呼自己简直是盲的,自出生以来至今简直一无所见。而只有遇到这位大画家,才算开了眼。他从此处开始学习观看。于是,他着了迷般地,几乎天天去看那些画作,发了狂一般地,几乎是天天写着书信,记录他在那些画作里的大发现,记录自己的所得所见,记录自己在画前的失魂落魄与嗒然若失,记录那些视与思的狂喜。
这些书信,是他的观画记,也是观看记 :他日渐明亮的眼睛对周边万物的观照记录。此外,更有诗人的谈艺录⋯⋯
大诗人里尔克与绘画大宗师塞尚的相遇里,
有诗、有画、有思,也将有燃烧与迷醉。
◆◆◆
这些书信萃取出了绘画的真正本质⋯⋯塞尚的伟大,唯有经一个等量级的大诗人方道得尽。
—— 《纽约客》
在通往圣威克多山的朝圣路上,塞尚所作的探索抵得上西方所有艺术博物馆、所有哲学博物馆的一切研究。
—— 海德格尔
我在写《艺术家》那首诗的时候,正在读里尔克描述自己狂迷塞尚的那些书信,于是,他的一些词句就被引入了诗中⋯⋯塞尚画出了那些无可争议的画作,那些画作如此安稳,乃至让你安稳,让世界安稳,让你在这世间安稳。
—— 谢默斯• 希尼
◆◆◆
在塞尚无数次凝望、无数次变奏的《圣维克多山》前, 里尔克说,自摩西之后,再无人能见一座山,见得如此伟大。
1907年秋天,巴黎的“秋季沙龙”画展上,里尔克见到塞尚的画作,惊为天人。他惊呼自己简直是盲的,自出生以来至今简直一无所见。而只有遇到这位大画家,才算开了眼。他从此处开始学习观看。于是,他着了迷般地,几乎天天去看那些画作,发了狂一般地,几乎是天天写着书信,记录他在那些画作里的大发现,记录自己的所得所见,记录自己在画前的失魂落魄与嗒然若失,记录那些视与思的狂喜。
这些书信,是他的观画记,也是观看记 :他日渐明亮的眼睛对周边万物的观照记录。此外,更有诗人的谈艺录⋯⋯
大诗人里尔克与绘画大宗师塞尚的相遇里,
有诗、有画、有思,也将有燃烧与迷醉。
无限的清单 豆瓣 Goodreads
VERTIGINE DELLA LISTA
9.2 (14 个评分)
作者:
翁贝托·艾柯
/
UMBERTO ECO
译者:
彭淮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10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著。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著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著。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著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看懂了!超简单有趣的现代艺术指南 豆瓣
作者:
塞兰特
/
基特尔
译者:
庄仲黎
2010
本书绝对是一件独一无二的奇书!几乎所有的现代艺术工作者都不会喜欢这本书的来到,因为《看懂了:超简单有趣的现代艺术指南》无情地揭穿许多不为艺术圈外的人所明了的秘密。
本书不是一本寻常所见的现代艺术史或现代艺术赏析的书。两位作者摆脱了惯常的陈词滥调,以长期身处艺术圈的经验与阅历,用嘲弄的口吻谴责了现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拉近了人们与艺术的“距离”感,让普通读者能够与艺术家、拍卖行、画廊、博览会近距离接触,爆料了很多不为认知的艺术家与艺术圈 “内幕”,突破了人们对艺术的崇敬心理。
本书通过质疑和解构的方式,给外行人讲高深莫测的现代艺术,直击艺术的幕后,让外行人恍然明白,原来艺术也是可以轻松看懂的。风格幽默,好读好用。
本书不是一本寻常所见的现代艺术史或现代艺术赏析的书。两位作者摆脱了惯常的陈词滥调,以长期身处艺术圈的经验与阅历,用嘲弄的口吻谴责了现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拉近了人们与艺术的“距离”感,让普通读者能够与艺术家、拍卖行、画廊、博览会近距离接触,爆料了很多不为认知的艺术家与艺术圈 “内幕”,突破了人们对艺术的崇敬心理。
本书通过质疑和解构的方式,给外行人讲高深莫测的现代艺术,直击艺术的幕后,让外行人恍然明白,原来艺术也是可以轻松看懂的。风格幽默,好读好用。
名画中的女人 豆瓣
作者:
[日] 高阶秀尔
译者:
钱一晶
中信出版社
2017
- 10
被野心和欲望扭曲了内心的蛇蝎美人,被政治利益裹挟身不由己的王室女性,美德与勇气兼备的名门之后,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沙龙女主人,名画之下除了美貌,还有勇气、智慧、欲望、阴谋、爱而不得……《名画中的女人》详细解读24位历史上的传奇女性,撷取相关的历史著作、人物传记、戏剧、诗作,还原画作的历史背景,解读名画背后的阴谋、背叛、爱而不得、生离死别……
戈雅为西班牙王室绘制的《卡洛斯四世和家人》中,王后站在中央傲视众人,身为国王的卡洛斯四世却退居右侧,这是为何?被拿破仑加冕后的约瑟芬正值人生巅峰,而在当时的肖像画中,约瑟芬周身却弥漫着一种清冷寂静的忧郁氛围……高阶秀尔从画面中的表情、环境、铭文和配角等细节,将画家的巧妙构思和创作意图娓娓道来。
戈雅为西班牙王室绘制的《卡洛斯四世和家人》中,王后站在中央傲视众人,身为国王的卡洛斯四世却退居右侧,这是为何?被拿破仑加冕后的约瑟芬正值人生巅峰,而在当时的肖像画中,约瑟芬周身却弥漫着一种清冷寂静的忧郁氛围……高阶秀尔从画面中的表情、环境、铭文和配角等细节,将画家的巧妙构思和创作意图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