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我的观看之道 豆瓣
That's the Way I See It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霍克尼 / 尼科斯·斯坦戈斯 (编) 译者: 万木春 / 张俊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 - 1
从1978年起,自然主义式的再现艺术越来越让霍克尼感到束手束脚,其限制性和诸多缺陷越来越让他不耐烦。霍克尼总是抵制把艺术分为具象和抽象这种愚蠢的二分法,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抽象艺术”,再现从来就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复制,一切再现,尽管风格有差异,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设与惯例为基础。与此同时,霍克尼痛恨自己的风格被模式化,虽然他的风格大受欢迎,他却不愿意重复可预测的霍克尼式图像。他挑战了过去被误以为真实的摄影(摄影虽然是机械记录,但它也不能摆脱对空间感知的特定预设,而且其
含义并非绝对客观中立),并对各种不同的空间再现方式,对采用新技术“复制”艺术的丰富可能性,都兴趣盎然,为之兴奋。他对空间再现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对之反复实验,因为空间是一切再现形式的精髓。作为这种好奇心的补充,霍克尼越来越频繁地从事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将制造错觉与三维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
霍克尼的脾气是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他天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相信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任何事他都必须亲自探索。他对空间再现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其涉及到的更广泛的意义,以及他对复制的含义等问题的关注,都不是哲学家会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位工作中的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的探索具有儿童般纯真的好奇。他对艺术界狭隘、多变、时髦的风气毫无兴趣,只顾走自己的路,这倒不是因为他刻意要摆出一副原创性的姿态,而是因为他总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对“更广阔的视角”,对未知的宇宙,满怀真挚的兴趣和热爱。因为这个原因,本书不仅按年代编排了霍克尼的作品,同时也追溯了他创作中的道德和智性思考,它们当然和作品分不开。
哗众取宠 豆瓣
6.6 (7 个评分) 作者: [英]格雷森·佩里 译者: 祝小兔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8
《哗众取宠》是英国十分受欢迎的当代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为对艺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写的一本当代艺术入门指南。他曾受邀在2013年英国BBC第四频道
《里斯讲座》中介绍艺术品如何进入市场,演讲内容广受好评。
全书文笔幽默生动,语言简练。作为身处当代艺术世界多年的权威人士,格雷森·佩里反而希望带领大众打破权威,力图让没有足够学术和历史知识的普通人也能欣赏艺术,在艺术中生活。书中涉及内容广泛,从什么是艺术、如何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属于艺术,到艺术与金钱的关系、艺术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方式,再到如何客观看待艺术家、评论家、媒体对艺术的态度,最后对艺术爱好者、艺术院校学生提出了关于“如何在艺术世界中找到自我”的建议,既介绍了扎实的知识背景,也在犀利的观点之余提供了“平凡人怎样进入艺术世界“的关键指导。
2019年2月6日 想读
Art W
Take a Closer Look 豆瓣
On n'y voit rien
作者: Arasse, Daniel 译者: Waters, Alyson 2013 - 9
What happens when we look at a painting? What do we think about? What do we imagine? How can we explain, even to ourselves, what we see or think we see? And how can art historians interpret with any seriousness what they observe? In six engaging, short narrative "fictions," each richly illustrated in color, Daniel Arasse,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art historians of our time, cleverly and gracefully guides readers through a variety of adventures in seeing, from Velazquez to Titian, Bruegel to Tintoretto. By demonstrating that we don't really see what these paintings are trying to show us, Arasse makes it clear that we need to take a closer look. In chapters that each have a different form, including a letter, an interview, and an animated conversation with a colleague, the book explores how these pictures teach us about ways of seeing across the centuries. In the process, Arasse freshly lays bare the dazzling power of painting. Fast-paced and full of humor as well as insight, this is a book for anyone who cares about really looking at, seeing, and understanding paintings.
2019年1月12日 在读
Art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2016) 豆瓣
8.4 (351 个评分) 导演: 凯文·麦克唐纳 演员: 蔡国强 / 吴红虹
其它标题: 蔡国强:天梯 /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艺术家之一蔡国强的首部电影纪录片。既是一个从中国出发、成为具国际影响力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也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追求和精神。
本片由奥斯卡金奖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耗时两年,从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海、北京、浏阳到家乡泉州,遍访艺术家的工作现场及其亲友、工作伙伴和专家,无限度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并从数千小时的珍贵历史影像素材撷取精华,讲述蔡国强 80 年代从泉州出发,30 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并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爆破艺术家。纪录片中也揭露他壮观艺术背后的另一个真实—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和对家人、故乡、祖国土地深厚内敛的家国情怀。
影片主线《天梯》—— 一座500米高的金色焰火梯子嘶吼着拔地而起,与无垠宇宙对话。这是蔡国强少年时代仰望天空、摸云摘星的梦想,二十多年来在世界不同地方屡试屡败,却从未放弃。2015年6月黎明,泉州小渔村惠屿岛海边,在国内技术专家和当地数百村民的帮助和见证下,他再次一搏,把《天梯》作为献给百岁奶奶和家乡的礼物……
The Judgement of Paris 豆瓣
作者: King, Ross 2007 - 5
In 1863, the French painter Ernest Meissonier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rtists in the world. The darling of the 'Salon' - that all important public art exhibition held biannually in Paris - he painted historical subjects in meticulous detail and sold his works for astronomical sums to collectors who included Napoleon III himself. Manet, on the other hand, was struggling in obscurity. Famous today as the father of Impressionism, when this books opens he was known only as the sloppy painter of a few much-derided canvases depicting absinthe-drinking beggars and bourgeois gentlemen in top hats. With his usual narrative brilliance and eye for telling detail, Ross King has taken the parallel careers of Meissonier and Manet and used them as a lens for their times. Beginning with the year that Manet exhibited his ground-breaking Dejeuner sur l'herbe and ending in 1874 with the first 'Impressionist' exhibition, King plunges us into Parisian life - on the streets and in the corridors of power - during a ten-year period ful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ferment. These were the years in which Napoleon III's autocratic and pleasure-seeking Second Empire fell from its heights into the ignominy of the Franco-Prussian war and the ensuing Paris Commune of 1871. But it was also a period in which a group of artists, with Manet in the vanguard began to challenge the establishment by refusing to paint classical or historical subjects and, instead, turning to the landscapes and ordinary people they saw around them. Benign as such paintings might seem today, they helped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 struggle between Meissonier and Manet to get their paintings exhibited in pride of place at the Salon was not just about art, it was about how to see the world.
2019年1月5日 想读
Art
艺术哲学 豆瓣
作者: (法)丹纳 译者: 傅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0
《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最后一编“艺术中的理想”,为丹纳的美学。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
《艺术哲学》插图珍藏本分图本与文本两卷,图本共精选五百二十二幅,其中彩图四百八十四幅,全部由老一辈摄影家,八十高龄的陈渊先生精心翻拍而成。
2019年1月3日 已读
Art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 豆瓣
作者: (日) 中野京子 译者: 王健波 2018 - 4
本书是日本艺术史畅销书作家中野京子的又一部精彩作品。《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精选了23幅美术作品,每一幅画,都是改变画家人生、定格命运转折的那一瞬间——热恋情侣难以自已的爱情,英雄人物的纠葛和永无休止的战争,享尽荣华的人物走上的截然不同的道路……无论是画中人,还是 画家自己,都共同上演了一出命运的大戏!
了解了画中人物的故事和画家的境遇,才会对绘画有更深的理解,提升鉴赏的乐趣。天方夜谭的跌宕命运,一瞬间的转折……疯狂之后会怎样!?中野京子对人类敏锐的洞察力和幽默的文笔,让直击人心的剧情更为震撼。
--------
中野京子作品:
“胆小别看画”系列
《胆小别看画1:方块A的作弊者》
《胆小别看画2:哭泣的女人》
《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
《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
《胆小别看画5:意外归来》
---
“名画之谜”系列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
《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上)》
《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
《桥的故事》
《初见卢浮宫》
《画框里的男人装》
《艺术品中的绝代艳后》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
《王朝物语》
----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家中野京子精选23幅美术作品,每一幅,竟都是改变画家人生、定格画中人命运转折的那一瞬间!热恋情侣难以自已的爱情,英雄们的纠葛和永无休止的战争,一个个轮回的开始……疯狂之后会怎样!?
----
▶中野京子是谁?
——日本艺术史畅销书作家!学院派背景的她,却用一颗八卦的心,一支吐槽的笔,将看似高高在上的西方经典绘画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解读。同时,中野京子还活跃日本多档艺术类电视节目中,向大众传递着历史和艺术的魅力。
----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在讲什么?
——《倒竖拇指》里蕴含的罗马帝国的荣光与邪恶、让人一见难忘的《呐喊》、标志着风景画诞生的《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布罗纳血淋淋的《自画像》……23幅作品,记录了画家与画中人命运转折的瞬间!
----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有多好看?
——你可曾想到王室时髦婚姻背后的没落?你可曾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实翻版,被画家安格尔和谢弗定格在了悲剧的那一刻?一切都不知是意外,还是宿命……学院派作家中野京子将为你揭开名画背后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为什么值得拥有?
▶精致的装帧工艺,高清名画图片,具收藏价值。了解了画中人物的故事和画家的境遇,再逛美术馆时,你将有不一样的感受!
胆小别看画 4 豆瓣
作者: [日] 中野京子 译者: 曾雯丝 中信出版社 2016 - 6
【内容简介】
《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是日本艺术史畅销书作家中野京子的代表作品《胆小别看画》系列第四卷,也是集前三卷之精华、内容最丰富的一卷。作者中野京子具有深厚的艺术史学院派背景,但她却用一颗八卦的心,一支吐槽的笔,将看似高高在上的西方经典绘画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分析解读,被读者誉为逛美术馆、博物馆的必备指南。《胆小别看画1:方块A的作弊者》、《胆小别看画2:哭泣的女人》、《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全部上榜日本亚马逊艺术类畅销书。
在第四卷中,作者围绕命运、咒缚、憎恶、疯狂、失落、愤怒、凌辱、救赎八个人类心理上的“恐怖”元素,解读了40幅传世名画中暴露出的复杂人性。
如果说这世上真的存在倾国倾城之美,那么德国画家温德尔哈尔特笔下的《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一定不负盛名。高贵精致的面容,纤细的腰肢,不只在哈布斯堡王朝,伊丽莎白皇后在整个欧洲史上都称得上数一数二的美女。然而仔细审视,肖像画中的这位美人眼中却毫无笑意,饱含忧郁的视线游移不定,无处可落。华丽优雅的白色裙摆上,蛰伏着一片令人不安的暗影。与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看似浪漫的一见钟情式爱情,与“大国王妃”的沉重使命,给天性自由的茜茜公主的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压力和痛苦,与皇太后苏菲的婆媳之争,无法养育自己儿女的无奈,让她一段又一段异国他乡的旅行看起来像是一场悲壮的流浪。
当你为画中人绝美的容颜心动不已时,也许你并不知道,画家用尽毕生功力凝固在画布上的,除了人物、光影、色彩,还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和漫长历史,甚至包含着画家复杂的隐喻和心机,充满了刻意隐藏的象征符号。而这些奥秘,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感性,实在是难以参透。
想要充分领略名画之美,除了欣赏与感受,更重要的就是去“解读”。日本学者中野京子,从40幅传世名画中寻找蛛丝马迹,层层剥茧,以极富魅力的语言揭开每一幅名画作品背后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当你了解了画布背后的真相,察觉到人性之恶的存在时,便会由衷感到后背发凉,“细思恐极”。
------------------------
中野京子作品:
《胆小别看画》系列
《胆小别看画1:方块A的作弊者》
《胆小别看画2:哭泣的女人》
《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
《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
------------------------
《名画之谜》系列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
【编辑推荐】
继《小顾聊绘画》之后另一部有趣的艺术史大作,中野京子揭秘传世名画中隐藏的历史真相,画布背后的人心险恶让你细思恐极!全系列4卷,珍贵高清大图全彩印刷,逛博物馆、美术馆之必备神器!
▶中野京子是谁?
——日本艺术史畅销书作家!幽默的语言风格不输小顾,深厚的艺术修养堪比蒋勋!艺术史学院派背景的她,却用一颗八卦的心,一支吐槽的笔,将看似高高在上的西方经典绘画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解读。同时,中野京子还活跃日本多档艺术类电视节目中,向大众传递着历史和艺术的魅力。
▶《胆小别看画》在讲什么?
——揭秘传世艺术品光鲜外表下的“黑历史”,教科书上不讲的血腥真相。作者中野京子极富魅力的语言文字,讲述22幅传世名画背后的隐秘往事。这也是本系列作品名为《胆小别看画》的意趣所在。日本读者评论道:看过中野京子的《胆小别看画》系列后,才真正找到逛美术馆的乐趣!
▶《胆小别看画》有多好看?
——22个故事,就是22篇精彩绝伦的短篇小说。阴谋、宫斗、死亡、无果之恋……传世名作的光鲜背后竟是一幕幕悲惨的现实与丑恶的人性,让你背后发凉,细思恐极!正如“罪恶”会散发出强烈魅力一样,恐怖也拥有令人难以抵抗的吸引力。只有感受过死亡般的恐怖,才能了解活着是多么可贵。请读者静静感受每一幅画的恐怖魅力。
▶《胆小别看画》为什么值得拥有?
——精致的装帧工艺,高清名画图片,极具收藏价值。《胆小别看画》是你逛美术馆、艺术馆的必备利器!
---------------------------------------------
【评论】
▶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这本书除了让人感受到获得新知识的快感,文章的文笔也非常好。让读者“阅读名画”这种方式看似浅显易懂,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阅读”,让人沉醉于文字,而不仅是绘画。这种感觉在本书中俯拾皆是,文笔之优美让人惊讶。个人最钟爱赫诺普夫的《被遗忘的城市》。这幅画传达出的那种“无果之恋”的哀伤,深深感染了我。——日本亚马逊读者Yurarin
▶作者的文笔很有功力
这本书对于美术造诣比较高的人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对于我这种“对绘画有点兴趣,有时去美术馆逛逛”的一般爱好者来说特别适合,就像跟着讲解员在逛美术馆一般。作者的文笔很有功力。她的解读中包含了时代背景、画家的人生经历等多种视角,同时对比了与作品类似的其他相关画作,所谓“恐怖”并不是画面本身的恐怖,而是有着多重含义的“恐怖”。
如果没有读这本书,看画时大概只是惊叹于画家高超的技巧。不过反过来说,以后再看到这些画作,也无法怀着一张白纸的心态去欣赏了。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日本亚马逊读者St.Anger
▶让你不再“一张白纸”地去看画
“什么都不懂,反而能看懂名画”——这种鉴赏方式根本就是幻想。这对于具备基本艺术史知识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看画的方式,然而我是那种进了美术馆才去读里面牵强附会的几句介绍的那种人。这本书的确是讲了一些普通人所应该了解的艺术常识。其中哈布斯堡家族和俄国沙皇的几段格外有意思!——日本亚马逊读者(未留名)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日]中野京子(Nakano Kyoko) 译者: 俞隽 中信出版社 2015 - 11
本书是艺术入门畅销书《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的续作,在本书中,中野老师将目光投向古典艺术绘画三大题材之一的历史故事,通过精选了17个主题、33幅艺术作品,以轻松易读的描述展现出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风俗。相比较大段大段地介绍历史知识,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艺术中刻意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历史细节上,在叙述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细节的剖析,指导读者如何欣赏艺术,让你体会到解读艺术作品的乐趣。
-----------------------------------------------------
【编辑推荐】
一幅绘画作品像是凌乱的犯案现场,虽然让人疑惑,却总会留下线索等待你去参透,找出暗藏的故事。
了解西方古典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有了相关的背景故事储备,亦一样也可以成为“名画侦探”,读出线索背后的“真相”!
(当然啦,案件的真相只有一个,但是艺术作品的解读却是多种多样的)
1 顾爷、意外艺术等自媒体账号鼎力推荐
2 故事性强:
☉ 将比较受大众关注的话题“历史八卦”作为切入点,讨喜
☉ 故事性强,读着不枯燥
3 解读画面细节,读故事的同时达到欣赏目的
4 文字风趣幽默,轻松易读(翻译之后更接地气)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中野京子 中信出版社 2015 - 6
西方古典油画入门仪式,解开艺术观赏终极谜题:看画时,你到底在看什么?
~~~~~~~~~~~~~~~~~~~~~~~~~
内容简介:
日本最畅销的艺术作家中野京子,凭借深厚的艺术史学院派背景与日本御宅族特有的吐槽精神,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精选24幅最具代表性的以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从画面细枝末节中寻找蛛丝马迹,为你揭开艺术作品的层层面纱,为读者还原一段荡气回肠又混乱不堪笑料百出的诸神世界。
~~~~~~~~~~~~~~~~~~~~~~~~~
编辑推荐:
一幅绘画作品像是凌乱的犯案现场,虽然让人疑惑,却总会留下线索等待你去参透,找出暗藏的故事。
西方古典艺术创作的绝大多数灵感来源于三大传统题材——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历史故事,了解了相关的背景,就掌握了解读的钥匙,你也一样可以成为“名画侦探”,读出线索背后的“真相”!
(当然啦,案件的真相只有一个,但是艺术作品的解读却是多种多样的)
文艺复兴是什么 豆瓣
ルネサンスとは何であったのか
6.9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盐野七生 译者: 计丽屏 中信出版社 2016 - 1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发——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作者虚拟的徘徊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三个城市的两位旅人的对话描述了依次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展示了以雷奥纳多•达•芬奇、腓特烈二世、圣弗朗西斯、切萨雷•波吉亚等为时代增添光彩的人们的魅力所在,热情洋溢地描写了长达40年的文艺复兴,当属了解这段历史最为精彩的入门书。
-----------------------------
【编辑推荐】
1、盐野七生,日本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其前作《罗马人的故事》得到俞敏洪、王石、王巍等人倾力推荐,全套十五册累积印量已超百万册。
2、轻松易懂,在作者优美的语言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代,做一天文艺复兴人。
3、装帧精美,内文纸采用进口轻型纸,质优量轻,不含荧光增白剂,便于读者携带和阅读,具有天然特性。封面采用仿布纹纸,圆脊精装,典雅大方。用文艺复兴时代气质的载体承载这段历史。
-----------------------------
【各方评价】
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历史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历史在她笔下如同缓缓展开的色彩斑斓的巨幅油画,栩栩如生又冷静透彻。盐野七生的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我去过意大利四次,也自驾游过西西里岛两次。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故居。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传统 豆瓣
作者: 罗伯特·罗森布卢 译者: 刘云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1
时代在发展,艺术观念也不断随之更新。20世纪以来的西方绘画艺术,与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部分画家在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的基础上继续革新创造外,更多的画家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各种流派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其中影响最大的,且成为西方现代美术主要潮流的是现代主义美术(或称现代派美术)。
历经无数蜕变,西方现代绘画大师们,已然在现代艺术史上创造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精美图文彰显一个关于上帝、超自然和神秘主义的艺术家谱系。作者罗伯特·罗森布卢姆排除了从莫奈到马蒂斯的法国伊壁鸠鲁主义者,也放弃了高更,并仔细地在凡·高与莫奈、霍德勒与塞尚之间作了区分。于是,就像阅读《先知书》或《保罗书信》一样,我们站在了弗里德里希、凡·高或蒙德里安的画前。“北方浪漫主义”也随之被定义:在世俗中追求神圣,并在经验中找寻超验。
2018年12月20日 想读
Art
为什么那是艺术? 豆瓣
Why Is That Art? Aesthetics and Criticism of Contemporary Art
作者: [美] 特里·巴雷特(Terry Barrett) 译者: 徐文涛 / 邓峻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7 - 9
为什么那是艺术?
为什么它会被放在艺术博物馆里?
谁说这是艺术?
为什么说这是一件佳作?
对待艺术,到底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有益、最具批判性的?
打开《为什么那是艺术》,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本书通俗全面,广泛适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作品,可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和理性论证的全新鉴赏能力。英文原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首版以来已风行欧美十余年,是美学、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课程的理想教科书,也是大众读者的当代艺术入门津梁。
2018年12月17日 想读
Art W
寂静的深度 豆瓣
Hopper
8.2 (4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马克·斯特兰德 译者: 光哲 全本书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4
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大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他似曾相识的世界:“ 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经历过的”,总是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最后却只见“自己与自己相遇” 。为寻求这迷魅所在,他选取霍珀的三十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进行解读。
“所有那些因霍珀而激发的书写中,没有一部能比马克.斯特兰德这本小书更冷静、更细致入微地描述出我们是如何为画作中的形式元素而感动、而惶然的。” 约翰.厄普代克说。
此译本由全本书店提供翻译校对,有别于先前的杂志版。
2018年12月14日 想读
Art W
众妙之门 豆瓣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 Heaven and Hell
7.2 (1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陈苍多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7 - 4
★西方世界的“迷幻圣经”,全译无删节中文简体版初次出版,精装插图版。
★《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亲试迷幻药物、经历神秘体验的真实记录,也是一部影响广泛的现代艺术评论集,同时还是探索人生极限以及通往天堂、地狱或炼狱等神秘经验法门的先锋之作。
★与荣格的《回忆•梦•思考》、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等同列现代50部灵性经典。
★深刻影响垮掉的一代、摇滚乐、嬉皮士、雅皮士、杰克•凯鲁亚克、约翰•肯尼迪、艾伦•金斯伯格、威廉•博罗斯、史蒂夫•乔布斯、鲍勃•迪伦等,是20世纪西方世界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20世纪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颇负争议的摇滚乐团——“大门”乐队,名字就源自《众妙之门》。
本书包括阿道司•赫胥黎的两部经典作品:《众妙之门》和《天堂与地狱》。
《众妙之门》书名源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句:“如果我们将知觉之门洗涤致净,万物便会以其无限的原貌出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若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只能从洞穴的狭窄细缝中窥探事物。” 也与《老子》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众妙之门》是赫胥黎记录自己服用一种从美洲仙人掌中提取的麦司卡林后的视幻体验,以及一些神秘经验造成的影响:“我想,我见证了亚当被造出来那个清晨所见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有奇迹,以赤裸裸的方式显现。”是其亲临天堂、地狱般神秘领域的第一手经验记录,开启了现代知觉、灵性、极限探索的先河,深刻影响了西方当代文化。《天堂与地狱》是《众妙之门》的续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艺术经验的感官极限与非常态的心智体验。
【评价】
他是融科学家与艺术家于一身的人,也是这支离破碎的世界最最需要的人。这世界是一面砸碎了的大镜子,我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小块变形的碎片。他的责任就是把这些碎片重新拼凑起来,至少在他努力之下,人类又成为一个整体。
——小提琴大师 梅纽因
当我大约十八岁的时候,《众妙之门》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有一段,赫胥黎谈到能够在布料的褶皱中看到无限和涉及它的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绘画,令我终生难忘。
——美国画家 汤姆•休厄尔
……大脑是禁锢者。它会收束我们的知识,然而一旦我们的大脑被迷幻药炸得粉碎,那些禁锢便消失了。我们固然都得生活于此时此地,局限于我们的特殊观点,然我们若想成为类似托马斯‧曼、乔伊斯、保罗‧克利与毕加索那样的艺术家,就须进入其他观点,进入总体的全局幅度。这是一个极深刻的挑战。
——神话学大师 约瑟夫•坎贝尔
2018年12月12日 想读
Art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豆瓣
作者: 达尼埃尔•阿拉斯 译者: 何蒨 / 董强 审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9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史家之一,本书六篇长文风格多样,每篇探讨一幅世界名画或一个绘画主题,从15世纪文艺复兴到19世纪现代派的诞生,质疑惯常的解读方式,带领读者追踪画家们“埋藏”在画作中的线索,重新发掘创作者的深意。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己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让-菲利普•于泽尔,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2018年12月12日 想读
Art
神话 豆瓣
9.2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 译者: 刘一南 / 陈嘉映 主编 华夏出版社 2014 - 1
本书是美国女作家依迪丝•汉密尔顿关于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独特解读。
神话是早期的科学,也是早期的文学。作者通过相关文学作品全面系统地对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做了细致分析。本书娓娓道来,一个个神话人物栩栩如生,是我们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也是了解神话知识的必然读物。
编辑推荐
我们在奥林匹斯山与希腊诸神相遇,在瓦尔哈拉殿堂与北欧诸神相逢;
我们演绎特洛伊战争和俄底修斯历险的戏剧;
我们听伊阿宋与金羊毛、丘比特与普叙刻、弥达斯国王的故事;
我们发现星座名字的起源……
《神话》是汉密尔顿的伟大杰作,所有关于神话的书都以它为标尺。
名人推荐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1867—1963)出身学问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古典教育。成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55岁退休后开始写作。1930年出版的《希腊精神》(The Greek Way)让她蜚声读书界。此后陆续出版了《罗马精神》(The Roman Way,1932),《以色列的先知》(The Prophets of Israel,1936),《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Witness to the Truth:Christ and His Interpreters,1949),《神话》(Mythology,1942),《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The Great Age of Greek Literature,1943),《上帝的代言人》(Spokesmen for God,1949)等。每一部都基于深厚的研究,写作则面对普通读书人,行文流畅易读,让人读后受益甚丰。她还翻译了几部希腊悲剧和柏拉图的对话,也成为希腊经典英译的名篇。汉密尔顿出版最后一部主要著作《希腊的回声》(The Echo of Greece)时,已90高龄,文字仍青春蓬勃。
西方文明主要由希腊、罗马、希伯莱、基督教汇流发展而来。希腊、罗马代表此岸理性,希伯莱、基督教代表信仰。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精神领域,希腊人创造了无尽的奇观。在政治组织的艺术方面,在世俗生活的文明方面,罗马则为后世提供了辉煌的典范。汉密尔顿说到希腊、罗马,如数家珍。对希伯莱、基督教传统,汉密尔顿也有深入研究。在《上帝的代言人》序言中,她提到自己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我觉得这也是个优点。宗教首先要求信仰,不过,我们不能什么都信仰,我们早已生活在多种精神传统的融会之中;心怀景慕,从多种精神传统中汲取心的光华与智的能量,是现代人,尤其现代的中国人当行之道。更多了解,更多赏慕,不宥于粗陋框架中的中西之争,岂不善哉!
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在旧书摊上买到汉密尔顿的几部书,都是一口气读完,尤喜爱《希腊精神》,读了不止一遍。后来,年轻友人葛海滨有意读一点儿希腊,我就推荐他读这本书作为入门,他读得高兴,就断断续续把它翻译出来,作为翻译练习,有些难译的句子,我也曾与他切磋。现在,华夏出版社又行一桩功德,推出这套“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丛书,包括译文经过修订的《希腊精神》。这些书,博学、明达、丰满、优雅,我相信,必有益于滋养我们的心智,必为读书人所喜。(陈嘉映)
媒体推荐
伊迪丝•汉密尔顿——“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导师和学者之一。”
——《华尔街日报》
《神话》“既可供查阅,又提供阅读的兴奋和愉悦。”
——《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世界知名的经典,令无数读者着迷而欣喜的作品,包含着超越时间的神与英雄们的故事。
伊迪丝•汉密尔顿的《神话》是空前的成功,作为西方文化基石的希腊、罗马以及北欧神话——那些从古至今激发着人类创造力的神和英雄们的故事——在书中变得栩栩如生。我们于奥林波斯山与希腊诸神遭遇,于瓦尔哈拉殿堂与北欧诸神相逢。我们追随演绎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漫游的戏剧。我们听伊阿宋与金羊毛、丘比特与赛姬、大力王迈达斯的故事。我们发现星辰名字的起源。我们又发现数不清的艺术、文学和文化探究作品争相引证的要点——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到瓦格纳的“指环四联剧”,再到奥尼尔的《伊莱克特拉戴孝》。《神话》的权威性和晓畅受到全世界好评,是汉密尔顿的伟大杰作——所有关于神话的书都以它为标尺。
“伊迪丝•汉密尔顿重述希腊、罗马以及北欧神话,具有可靠的品味和学术性,让这些有关人性——包括我们自己——的故事依然经久不衰却又耳目一新。”
——《纽约客》
“现时代还没有一个人像伊迪丝•汉密尔顿那样,如此生动地展现了‘希腊的荣耀与罗马的壮阔’。她从枝繁叶茂的古典文学丛中,筛选出灿烂的精华,向我们证实,两千多年以前的幽默与智慧依然适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
——《纽约时报》
2018年12月8日 想读
Art
Astrology, Magic, and Alchemy in Art 豆瓣
作者: Battistini Getty Publications 2008 - 2
From antiquity to the Enlightenment, astrology, magic, and alchemy have always been considered important tools in unravelling the mysteries of nature and human destiny. As a result of the West's exposure to the astrological beliefs of Arab philosophers and the mystical writings of late antiquity, these occult traditions became rich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estern artists.This latest volume in the "Guide to Imagery" series, presents an intelligent analysis of occult iconography in many of the great masterpieces of Western art - from the astrological symbols that decorated churches and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through the work of a wide range of Renaissance artists, including Bosch, Brueghel, Durer and Caravaggio, to the visionary works of nineteenth-century artists, such as Fuseli and Blake, as well as in the creative output of the Surrealists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艺术力 豆瓣
Art Power
作者: [德] 鲍里斯·格洛伊斯 译者: 杜可柯 / 胡新宇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 4
在这个世界上,艺术有自己的力量,它在今天全球政治中发挥的力量和曾经冷战时期政治舞台上具有同样的力量。著名理论家鲍里斯·格洛伊斯提出:艺术几乎是无力的商品,受到艺术市场上接纳和排除命运的影响。在《艺术力》这本书中,格洛伊斯根据艺术意识形态的功能审视了现代和当代艺术。格洛伊斯写道:艺术品以两种方式生产并呈现在公众面前:作为商品的艺术和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艺术。在当代艺术界里,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艺术功能很少受到关注。
作者在论证在当代艺术话语中,接纳有政治目的的艺术时,他认为艺术在集权主义、社会主义和后共产主义统治下制作出来。他也认为:今天主流的西方艺术,在众多的国际展览、双年展和艺术节上,产生和展示出来,根据意识形态的宣传规则,他发现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格洛伊斯论证:当代艺术通过直接反抗挪用偶像破坏的姿态来展示它的力量,同时通过图像和批判的图像定位。在《艺术力》中,作者审视了这种根本的挪用,现代艺术品中自相矛盾的作品生产出来。
2018年12月6日 想读
Ar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