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l
玄鹿 豆瓣
作者: [韩国] 韩江 译者: 金莲顺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 7
玄鹿是一种传说中生活在底层深处的动物,渴望阳光却始终与黑暗相伴,象征着现实生活中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说中的人物有矿工之女仪仙、报社记者仁英,仪仙的男友、仁英的学弟明润等。他们都经历过不愿提及的伤痛、绝望,内心都有黑暗的角落,正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玄鹿。小说描述了现代社会对普通人的忽视和侵夺,以及看不到生活希望的普通人的无奈和绝望。
2020年5月27日 想读
Novel
你的夏天还好吗?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飞行云“비행운”
8.7 (359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薛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累积五年的八段人生
《你的夏天还好吗?》是金爱烂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八篇作品。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面临绝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却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篇作品聚焦于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细腻地描摹了她们在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心理状态,或许会激起中国女性读者的共鸣。作为韩国文坛*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金爱烂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品主人公的力量。
2020年5月23日 已读
太喜欢了。读完一汪眼泪闷在心口流不出来。对细节和场景的把控能力惊人。
Feminism Novel
娃娃 豆瓣
La Poupée
作者: [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译者: 张雯琴 / 宋学智 花城出版社 2019 - 5
本书为卡达莱献给母亲的回忆之作。母亲在十七岁的花季之年嫁入卡达莱家族,住进这座祖宅,成了卡达莱夫人,而“娃娃”则是她的别称。小说里,卡达莱描绘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通过孩童的眼睛,透视女性在家族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灵魂作用,并展现了巴尔干半岛古老的家庭传统和家族文明。《娃娃》是卡达莱的最新一部中篇著作(发表于2015年),也是“蓝色东欧”系列截至目前唯一引进的卡达莱非虚构作品。
2020年5月17日 想读
Novel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豆瓣
The Moor's Last Sigh
7.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尔曼·鲁西迪 译者: 陆大鹏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7 - 5
“全球最有争议作家”、凭《午夜之子》史无前例“三获布克奖”的“王中王”天才作家鲁西迪(又译拉什迪)代表作。《时代周刊》杂志年度最佳书籍!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鲁西迪受追杀隐匿七年后的首部作品。这是一部气势宏大、文笔 汹涌、内容博杂、阅读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作品,与鲁西迪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深沉的反思之作:关于家国的反思、文化的反思、宗教信仰的反思、阶级地位的反思、政治政体政务的反思、艺术与思想的反思、财富与人生的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反思、父母与子女的反思……所有的反思都是思考、都是悬念、都是故事。
小说影射和讽刺了多位世界政治领袖,争议不断。不过,这部作品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获奖频频,斩获英国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获评《时代》杂志年度最佳书籍,入选《纽约时报书评》最佳书单!
——————————————————————————
一个逃亡者,带着耶稣、马丁•路德、但丁、摩尔人末世苏丹、“红色城堡”阿尔罕布拉宫、瓦斯科•达•伽马,还有列宁、尼赫鲁、印度香料巨商家族,以及被称为“美利坚”与“莫斯科”的母亲奥罗拉与情人乌玛,等等神秘信息站在垂死的门前,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家族史诗故事……
这个逃亡者,绰号“摩尔人”。当他出现在小说开始那一幕时,36岁,可是他的身体和内心却已经是历经世事沧桑的72岁了(他背负着一个恶毒的诅咒,生长速度是常人的两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谈到这个小说人物时说:“他是默罕默德十一世,或者是在地狱般乱世中的但丁;是在寻找张贴自己人生故事之门的马丁• 路德,还是在橄榄山上等待迫害者到来的耶稣!”
这个谜一样的人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座城市,或许整个国家,是一张被反复擦净重写的羊皮纸……隐形的现实如幽灵般在有形的虚构之下运行,颠覆了表层的所有意义。” 叩问:“我们如何能接触到底层已经迷失的母亲的全部的、感官的真相?我们如何能过货真价实的生活?我们如何能避免变得畸形?”
2020年5月14日 想读
Novel
隐痛 豆瓣
Le malheur du bas
7.5 (8 个评分) 作者: [法]伊内丝·巴亚尔 译者: 焦君怡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编辑推荐】
★ 《隐痛》在法国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入围2018 龚古尔文学奖、龚古尔中学生奖、法国南锡市书店文学奖、法国花神文学奖、法国处女作奖、法国邮局发送奖等,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 伊内丝·巴亚尔以冷静、冷峻的笔法,向我们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除了女主人公心理上难以言说的痛苦,作者首先注重的是探讨女性的身体所遭遇的暴力,女性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的伤害。在性侵这一议题上,我们或多或少更注重受害者心灵上的伤口,相较之下对身体所受的伤害有所忽略,这本《隐痛》正是要呼吁我们关注女性的身体,尤其是遭遇性侵后女性身体所受创伤。
★ 这部小说写作手法独特,故事和语言都充满西方式的直白和残酷,既是对遭遇性侵后女性身心所承受痛苦的揭示,也是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主义式悲剧的写照。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当代女作家伊内丝•巴亚尔的处女作,入围2018年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以直面现实的笔法和勇气,撕开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三十岁的女主人公玛丽美丽优雅、魅力四射,在巴黎有着体面的工作、相爱的丈夫、幸福的婚姻,正下定决心要一个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成了她命运的分水岭。玛丽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心理上的苦痛,但她的家人和朋友无一人施以援手。她一次次努力尝试自救,却只是陷入更深的深渊,最终不得不以极端的方式“拯救”一家三口。
本书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了女性在被性侵后,身心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伤害和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女性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待性侵的可悲态度。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隐痛》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悲剧,不仅仅有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还有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存在主义式悲剧,乃至人(受害者)对自我和他人存在意义的认知变化。
伊内丝•巴亚尔以冷峻到近乎残酷、惊悚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2020年5月14日 想读
Novel
鞋带 豆瓣
Lacci
7.8 (90 个评分) 作者: [意] 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译者: 陈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5
“对我们的父母来说,把他们绑在一起的是让他们可以一辈子互相折磨的纽带。”
-
意大利重量级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
对婚姻、忠贞、诚实、真相的犀利审视
意大利版《婚姻故事》
-
★意大利畅销书,被译成三十三种文字行销全球
★普利策小说奖得主、美国著名作家裘帕·拉希莉为《鞋带》英文版译者
★《纽约时报》年度关注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科克斯评论》年度最佳小说
★“那不勒斯四部曲”译者陈英最新译作
-
一个炎热的夏季,人到暮年的阿尔多和婉妲从海边度假回到家,发现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连爱猫都不见了。是谁干的?
每个家庭都隐藏着一些过去的秘密,阿尔多的秘密是他年轻时曾经抛妻弃子,与一个叫莉迪娅的女人同居。经历紧张、摩擦和平淡生活的重压,婚姻维持下来,但裂痕早已存在。如果细细打量,就会发现裂痕显而易见,就像一只早已有裂缝的花瓶,一触就碎,只是无人愿意承认。
意大利著名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不但是展示暮年生活的高手,他的笔触犀利、深刻,也揭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错综复杂。
2020年5月12日 已读
the jilted and the betrayer
Novel
微小的命运 豆瓣
7.6 (19 个评分) 作者: 李静睿 鹭江出版社 2016 - 7
三十岁那一年,林微微和男友分手,决定离开北京。从此开始,她分裂为两个自己,平行生活在纽约和自贡,在两个有巨大落差的城市里,两个林微微却遇到相似的人,拥有相似的命运,“城市和际遇带来不同,却并没有那么不同,因为人心的相似带来更多相似,犹疑,软弱,动摇,勇气,决心,是它们带领我们,走向命运的结局”。
这是一个探讨命运与选择的故事。很多时候,当人生展开的方式偏离预想,我们总习惯偷懒,把一切归于命运,但在这个故事里,命运有一半由你自己亲手写就——起码一半。惰于做出选择的人,将在命运中无法修正方向,无终点循环,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却也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因为爱情如是,人生如是,一切如是。
2020年5月12日 已读
如果能忍受行文里的自恋的话,算是可以读的网文吧
Novel
屡次想起的人 豆瓣
8.1 (20 个评分) 作者: 沈大成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 - 6
⊙ 《屡次想起的人》收录15篇短篇小说,踏足真假两界,同时把玩恐怖、推理和想象。
⊙ 沈大成有时创建一个城邦,有时改造人体器官,有时发明某种职业,有时捏造不存在的动物,有时重塑一套社会规则。在诡谲之中涌现合理的故事,又在合理之中惊人地转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阁楼小说家》:小说家住进出版社阁楼,和社长、编辑朝夕相对,除非写出一部人生作品否则不会离开。
《圆都》:“赘肉和橘皮组织”是一个恐怖组织,它攻击谁,谁就会发胖。然而胖的人懂得一些瘦子不知道的事。
《分裂前》:当你四十岁了,假如不想活下去,可以分裂成两个二十岁的别人。
……
2020年5月11日 已读
Novel
烧纸 豆瓣 Goodreads
소지
8.6 (230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金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 - 5
♦韩国电影大师、作家型导演李沧东小说代表作。
♦心怀悲悯的现实主义写作,李沧东的一切电影创作的源头。
♦琐碎的生活暗藏汹涌洪流,直指生命深处的被掩藏、遗忘的一切。
"生命的意义不在天上,而是在现实当中,虽然它很丑陋。"
“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 根 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李沧东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李沧东的小说处女作《战利品》及其他短篇小说共十一篇。这些作品都是以城市边缘人和小人物为关注点,聚焦于两类题材,一类是朝鲜战争及南北分裂、光州事件等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伤痛,一类是韩国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他的小说不以大事件为线索,而往往围绕着生活的细节,如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夫妻之间或婆媳之间的家庭矛盾、大巴车上的风波等等,他拙朴的笔触下隐藏的是这些细小的事件背后巨大的悲剧感。他的作品有一种逼真的写实感,如同他的电影那样深刻地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寻找被生活隐藏的真实。
无论是电影叙事,还是小说叙事,李沧东手中都握着一把极为锐利的手术刀,他深层剖开韩国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将其经受的历史创伤、人性的残酷、个体命运遭受侵害等问题连根拔起。在这部小说集里,他不止是人文主义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心怀悲悯的作家。
2020年5月10日 想读
Novel
Where Reasons End 豆瓣 Goodreads
Where Reasons End
8.6 (36 个评分) 作者: Yiyun Li Random House 2019 - 2
A brilliant writer imagines a fictional conversation between a mother and the teenage son she lost to suicide. Yiyun Li confronts grief and transforms it into art, in a book of surprising beauty and love.
The narrator writes, "I had but one delusion, which I held onto with all my willpower: we once gave Nikolai a life of flesh and blood; and I'm doing it over again, this time by words."
Written in the months after the author lost a child to suicide and composed as a story cycle, this conversation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 unfolds in a timeless world. Deeply intimate, poignant, and moving, these conversations portray the love and complexity in a relationship across generations, even as they capture the pain of sadness, longing, and loss.
In writing this book, Yiyun Li was inspired by a line from Proust's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Ideas come to us as the successors to griefs, and griefs, at the moment when they change into ideas, lose some part of their power to injure the heart; the transformation itself, even, for an instant, releases suddenly a little joy."
Meeting life's deepest sorrow with originality, precision and poise, Where Reasons End is suffused with intimacy, inescapable pain, and fierce love.
2020年5月9日 已读
Novel
沧浪之水 豆瓣 Goodreads
8.2 (41 个评分) 作者: 阎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10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一一解开。
2020年4月28日 已读
Novel
Mr Salary 豆瓣 Goodreads
8.0 (10 个评分) 作者: Sally Rooney Faber & Faber 2019 - 1 其它标题: Mr Salary
My love for him felt so total and so annihilating that it was often impossible for me to see him clearly at all. Years ago, Sukie moved in with Nathan because her mother was dead and her father was difficult, and she had nowhere else to go.
2020年4月24日 已读
Novel
Infinite Jest 豆瓣 Goodreads
Infinite Jest
作者: David Foster Wallace Back Bay Books 1997 - 2
Infinite Jest is a 1996 novel by David Foster Wallace. The lengthy and complex work takes place in a semi-parodic future version of North America, and touches on substance addiction recovery programs, depression, child abuse, family relationships, advertising, popular entertainment, film theory, Quebec separatism, and tennis, among other topics.
The novel includes 388 numbered endnotes (some of which have footnotes of their own) that explain or expand on points in the story. In an interview with Charlie Rose, Wallace characterized them as a method of disrupting the linearity of the text while maintaining some sense of narrative cohesion.[1]
The novel was included by Time magazine in its list of the 100 best English-language novels published since 1923.[2]
As of 2006 (ten years after its publication), 150,000 copies of Infinite Jest had been sold and the book has continued to sell steadily.[3]
Wallace was 33 when the novel was published.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Novel
那不勒斯的萤火 豆瓣
5.9 (8 个评分) 作者: [意]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 译者: 武苏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8 - 5
在那不勒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代表着这片地区最强大的生命力,却默默无闻,被这座城市的黑暗淹没,迷失在无为的生活里。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无视绚丽的霓虹,在这片黑暗中追寻着希望的萤火。
马尔切罗是银行职员的儿子,性格乖顺温和,一次偶然,使他的人生与黑手党的儿子利奥有了交集。利奥桀骜、叛逆、无畏而又自由,他们彼此吸引着,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然而在利奥十六岁那年,父亲在一次追杀中丧命,利奥和马尔切罗也开始渐行渐远。马尔切罗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少年,利奥则开始了抢劫、贩毒的浑噩生活,仿佛在一步步沿着父亲的轨迹走下去。
三年后,利奥离开了那不勒斯去往美国,在那里娶妻生子,生活渐渐恢复正常。此时的马尔切罗也一步步按照计划好的人生平顺地生活着,他们的人生好似再没了交集。然而一通电话,利奥再次回到那不勒斯,并意外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囚徒生活,而马尔切罗看似风光优秀的人生也是暗潮涌动……
2020年4月19日 已读
Novel
叔本华的治疗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文·亚龙 译者: 易之新 希望出版社 2008
当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疗师朱利斯,见到多年没联络的老病人菲利普时,心里大吃一惊。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严重的性上瘾症,每天沉溺於猎艳行动,直到呕吐为止。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目中无人,却取得「哲学谘商师」执照,全心推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认为它可以解答一切困惑。
朱利斯不喜欢菲利普,却答应要督导他,条件是他必须先参与团体治疗。这个团体里,有遇见婚姻难题的小儿科医师、哀叹年华老去的美丽女律师、成天跟人打架的水电工、对前夫和情人满怀愤恨的文学教授、无法表达情绪的经理人、缺乏自信的图书馆员……。当疏离冷漠的菲利普走进团体治疗室,两眼瞪著天花板,不与人目光接触,口中却不断冒出犀利而绝望的哲学经典,他的加入,宛若一颗特殊的石子,在团体里激荡出一阵阵不断扩大的涟漪,伴随著朱利斯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 豆瓣
LAST LOVE IN CONSTANTINOPLE
8.5 (13 个评分) 作者: [塞尔维亚]米洛拉德·帕维奇 译者: 曹元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9
如果说,《哈扎尔辞典》是沉浸在欧洲的宗教传统,利用了一定神秘主义源流来构建故事的话,那么《最后之恋》则深入到欧洲的现实和历史中,在历史的脉络里寻找到一个与现实类似的断片,来放置作者的思想。这个断片就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明的)拿破仑战争和(暗的)塞尔维亚起义。《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发生的时间,处于公元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陷落,到公元1813年拿破仑帝国解体之前。平行的事件(在本书中极少反应)则是从1804年开始到1814年结束的塞尔维亚第一次起义。
在书中,作者写了两个塞尔维亚家庭的遭遇,这两个家庭分别在为拿破仑的法国和反拿破仑的奥地利卖命,代表了塞尔维亚在东西方两种势力之间的选择。只是,不管是哪一方,他们都并不是为了塞尔维亚的未来在奋斗,而是为了与本民族无关的事情在拼杀。就在拿破仑战争的同时,塞尔维亚争取脱离土耳其统治的革命也在进行之中,但这个事件却被作者有意忽略了,在书中几乎没有提及,以此彰显了书中人物对本民族的冷漠,以及战争的荒诞。
2020年4月15日 已读
Novel
小团圆 豆瓣
7.9 (15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4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
《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
2020年4月12日 已读
重读。“她觉得过了童年就没有这样平安过。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她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
Novel
莱博维茨的赞歌 豆瓣
A Canticle for Leibowitz
8.8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小沃尔特·M·米勒 译者: 栾杰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5
《莱博维茨的赞歌》是美国科幻作家、雨果奖获得者小沃尔特•M.米勒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毁灭-重生-毁灭的轮回史诗,赞美了人类渴求知识、渴望文明的伟大精神。全篇由三个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故事组成,聚焦于信仰与科学、宗教与世俗信仰之间的冲突,思想性对话精彩紧张,人物刻画夸张而细腻,堪称后启示录科幻中的经典。
一部伟大到不需要续集的文明史诗
这本书里,地球毁灭了两次
只有对文明不灭的信仰,才能抵御一次次的沦亡
“雨果奖”获奖作品,全球超过110个版本
•入选100位哈佛教授推荐有影响力的书
•入选英国《卫报》必读科幻小说名单
•《时代周刊》赞誉“具有伟大文学价值的小说”
•《轨迹》杂志票选20世纪科幻长篇小说名单
“非同一般……非常震撼人心。”——《时代》
“愤怒而又优雅……非常精彩的故事。”——《纽约时报》
“一个让人兴奋和充满想象的故事……无条件推荐。”——《图书馆杂志》
“想象丰富,妙趣横生,又让人觉得恐怖,让人对人类的道德和理性陷入深思……但首先,它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读过的人一定会记住很多年。”——《芝加哥论坛报》
可能是科幻作品中独一一部被认可的文学经典——大卫•N.萨缪尔森
2020年4月10日 想读
Novel
我将独自前行 豆瓣 Goodreads
おらおらでひとりいぐも
7.2 (19 个评分) 作者: [日] 若竹千佐子 译者: 杜海玲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3
24岁那年,桃子被东京奥运所吸引,抛下了婚事、离开了故乡,一个人前往陌生的东京。来到东京后,桃子努力工作、结婚成家、又经历了儿女独立、丈夫早逝,一眨眼竟是匆匆五十年。在日复一日的独居生活中,原本认为年老等于失去、等于忍耐寂寞的桃子,开始了解到一个人才能体会的乐趣。在迟暮 之年里,她感受到了全然的自由,和最热闹的孤独。她决定放下过去,“有一个自己所不了解的世界,我要去看看,我将独自前行。”
~~~~~~~~~~~~~~~~~~
★出版2个月销量超过50万册,第158届芥川奖获奖作品
日本全媒体热议之书,标志着日本“玄冬文学”诞生的里程碑式作品,一经出版登上日本亚马逊畅销书榜,创造日本图书销售奇迹。
★惊艳日本文坛的高龄文学新人,以本书见证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作者若竹千佐子在独居生活中、迟暮之年 里,与自己共处、对话,63岁以这部自传性作品出道,成为日本目前ZUI年长的文学新人。
★另类老人的“东京女子图鉴”,幽默书写人之老境中的勇敢心灵
充满魅力的“大龄”女主人公桃子,讲述人生风浪后的坦然,让我们明白即使老了也可以战斗、冒险,而且无所畏惧。
★从按部就班地承担社会、家庭角色,到为自己而活,写给想在孤独中得到重生的每一个人
这是一部向死而生的心灵絮语,一个孤独者的道别与出走,一个女人的觉醒和重生,也是我们每个人真实的后半生:面对回不去的故乡、回不来的亲人爱人,是忍耐还是重新开始?
★改编电影2020年即将上映,《横道世之介》《南极料理人》导演冲田修一执导,演技派田中裕子和苍井优出演女主人公的老年与青年。
★特邀知名插画师绘制女主人公桃子生命的难忘场景,全彩印制,随书附赠2张日本人偶形书签
~~~~~~~~~~~~~~~~~~
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浓缩了战后日本女性的形象,一定会有很多读者觉得《我将独自前行》是在写自己的事情、自己母亲的事情,或者从中看到自己老后的身影。
——文艺评论家 斋藤美奈子
小说中由内而外迸发出的方言非常具有活力和气势,令读者感受到随着年老而滋生的朝气与明朗的活力。
——芥川奖评委 堀江敏幸
读者好评
“才20多岁的我彷佛看到自己未来的模样,并深深感到共鸣。”
“听得见声音,也看得见时间流逝的一部作品,也是一个能感受人生深度的故事,更会让人为自己的老去感到欣喜。”
“在这个故事底层流动的,正是生命的温暖所在。”
“真心让人觉得“一个人真好”。邂逅时觉得欣喜,死别时也觉得解放。用乡音表达的女性心声展露无遗!”
……
“没想到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我身上还能发生这样令人高兴的事。”
——若竹千佐子获芥川奖的感言
2020年4月9日 想读
Novel
Love's Executioner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Irvin Yalom Basic Books 2012 - 6
The collection of ten absorbing tales by master psychotherapist Irvin D. Yalom uncovers the mysteries, frustrations, pathos, and humor at the heart of the therapeutic encounter. In recounting his patients' dilemmas, Yalom not only gives us a rare and enthralling glimpse into their personal desires and motivations but also tells us his own story as he struggles to reconcile his all-too human responses with his sensibility as a psychiatrist. Not since Freud has an author done so much to clarify what goes on between a psychotherapist and a pat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