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 豆瓣
作者: 潘洪林 2007
《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方法论上始终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并揭示了西方学界普遍采用的抽象方法的局限性。自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他们对其现代化的方案进行反思。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对西方社会展开了批判,得出的结论是西方社会的危机就是理性的危机,是科技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的危机。“技术统治”、“知识霸权”、“工具理性”、“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等成为流行话语,交织而成了一股相当强大的反科技理性思潮。西方学界在这一论题上处于全球话语霸权的地位,其反科技理性的论调对我国学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为事实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梳理了中、西方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对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关系进行了学理性的解读,吸收了西方文化批判理论的合理要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主干上的两大枝干,是人类把握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两种能力,两者统一于入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西方学界不仅片面强调了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对立性,而且设置一个前提性错误,是在赋予西方价值理性具有先天合理性的前提下,对科技理性进行批判,从而得出了科技理性就是工具理性的结论。《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摆脱了西方话语的控制,提出了价值理性工具化的观点,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际,以价值理性为工具实施侵略和扩张的事实;提出了中国科技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建构策略,一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是营造精神家园;三是建设生态文明。
2018年6月9日 已读
「许多学者把价值理性的过失记在科技理性名下,甚至把功利主义也说成是科技理性的必然产物,而功利主义明显是一种价值观。9」
「由于科学对生态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核毁灭的危险技术的滥用人们开始谴责科学。这种谴责是不公平的,因为科学主要是一种认识方法,技术是科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运用,技术受政治军事经济的控制。35」
伦理学 技术哲学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
科学视野中的文艺学 豆瓣
作者: 冯毓云 / 刘文波 2013 - 4
本书是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叉融合的视野,重新解读、阐释文艺学的某些元理论,挖掘科学和文艺学之间潜在的科学与审美的因子及其相互融通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期打破学科壁垒,更新学术思维,扩大学术视野,促使文艺学走出纯文学的疆域,建构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前沿性和跨学科性的多维、多元的文艺学知识结构。
让科学回归人文 豆瓣
作者: 吴国盛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 4
《让科学回归人文》收录的是作者发表的16篇文章。全书分两部分,前7篇是学术论文,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的人文基础做了一些学理上的探讨;后9篇是散文、讲演和访谈,对现实中一些现代性的问题和现象发表了看法。
2018年6月9日 已读 反对科学和理性,实际是技术和功利。屠杀犹太人能归咎于科学?科学能控制支配自然?人文不计利害,理性计利害?恰恰相反人文才最多的诉诸价值判断。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
伦理学原理-第三版 豆瓣
作者: 王海明 2009
一直到19世纪末,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几乎还是同一概念。l903年摩尔发表《伦理学原理》,宣告了另一种伦理学——元伦理学——的诞生。尔后半个多世纪,元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领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脱离规范伦理学而企图独撑伦理学大厦的元伦理学开始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一方面是规范伦理学的复兴,另一方面则是否定规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的崛起。本教材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伦理学成果,从而使相互排斥的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结合起来而成为伦理学体系结构的三部分: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制定方法的科学;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制定过程的科学;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科学。总之,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
目录
绪论
一 伦理学界说: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
二 伦理学对象:伦理学公理
三伦理学意义:价值最大的科学之一
上卷 元伦理学原理
第一章元伦理范畴:伦理学初始概念
一价值
1.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亦即自主性
2.价值:客体事实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
3.效用论价值定义的困境:商品价值不足商品的效用
二善
1.善:内在善与手段善
2.恶:纯粹恶与必要恶
3.善与恶
三 应该与正当
1.应该:行为的善
2.正当:行为的道德善
3.正当、应该和善的关系
四 事实与是
1.事实:广义的事实概念
2.是:狭义的事实概念
3.结论:两种事实概念
第二章元伦理确证:伦理学公理与公设
一伦理学公理与公设
1.伦理学的价值存在公理与道德价值存在公设
2.伦理学的价值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推导公设
3.伦理学的价值判断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推导公设
4.伦理学的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设
5.伦理学的优良规范推导公理和优良道德规范推导公设
二关于伦理学公理和公设的理论
1.自然主义
2.直觉主义
3.情感主义
4.规定主义
5.描述主义
中卷 规范伦理学原理
第一篇道德价值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
第三章道德概念
一道德界说
1.道德与伦理
2.道德与应该
3.道德与法
二道德结构
1.道德基本结构
2.道德完整结构
3.道德深层结构
……
下卷 美德伦理学原理
后现代论 豆瓣
作者: 高宣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7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最流行的社会文化思潮之一,也是各种新型社会理论和当代艺术创造的哲学基础。它以多样表达形式和不确定的概念游戏,一方面对启蒙以来的现代性进行尖刻的批判和反省,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的深厚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同时提出别出心裁的创造性思路,主张否定传统价值和道德,把“解构”当成创新本身的重要途径,从而为新社会埋下潜在的危机种子。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悖论性,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流畅文字,一方面对后现代主义基本概念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又结合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现实意义及其潜在矛盾性。
《后现代论》是作者根据自身亲历并在西方国家就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它有利于高等院校师生、研究人员及一般读者从新的角度全面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
后现代理论 豆瓣
Postmodern Theory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道格拉斯·凯尔纳 / [美] 斯蒂文·贝斯特 译者: 张志斌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10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介绍并分析了福柯、鲍德里亚、哈贝马斯、利奥塔、德勒兹、杰姆逊等一批思想大师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系统阐释后现代理论的极好读本.尤为可贵的是,他以相当的篇幅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间既对立又亲和的关系。
西方后现代哲学 豆瓣
作者: 朱新民 2007 - 8
《西方后现代哲学:西方民主理论批判》通过分析西方哲学史和西方后现代哲学对人类历史,对西方民主理论进行反思与批判,从典范转型与不可度量的角度指出了西方民主的非普遍性,并对中西文化作了独到的论述。当今世界的最大理论课题之一是西方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讨论。
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 豆瓣
作者: 赵光武 编 2000 - 3
《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是在“后现代主义哲学”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集中群众的智慧,由集体撰写而成的。该书具有基础性研究与前沿性探索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与评析当代西方思潮紧密结合的特点。它既有助于我们从意识形态层面深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特点,又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该书对哲学工作者、各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广大干部和群众研究当代西方思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8年6月4日 已读 「卡琳考斯认为新中产阶级是后现代主义的阶级基础。15」
后现代 西方哲学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 豆瓣
2008 - 8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所收录的文章可大致划为下列四个主题:其一,科学哲学部分,共有七篇文章;其二,技术哲学部分,收录了五篇文章;其三,科学、技术与文化部分,收录了七篇论文;其四,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收录了七篇文章。
技术哲学 豆瓣
作者: 费雷德里克·费雷 译者: 陈凡 / 朱春艳 2015 - 4
费雷德里克·费雷著的《技术哲学》系统阐述了技术哲学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全书从重新界定技术开始反思技术,进而分别阐述了技术与实践智慧、技术与理论智慧、技术与现代存在、伦理学与技术评估、技术与宗教、技术与形而上学等问题。本书被米切姆评价为具有“技术哲学的简明教材”的意义。
技术哲学 豆瓣
作者: 许良 2004 -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正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渗透着技术的力量。与之相应,对技术的思考与研究也正成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技术哲学便是其中从哲学的高度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新的学科。《技术哲学》对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技术本质论、技术价值论、技术发展模式论、技术与社会,以及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技术哲学》可作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研究者和科学技术政策决策部门工作者的参考书,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科学究竟是什么 豆瓣
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
作者: A.F.查尔默斯 译者: 鲁旭东 商务印书馆 2007 - 11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提起查尔默斯,相信许多读者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1982年,他这部著作第一版的中文版首次在我国出版,是当时国内最早全面而系统地介绍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的重要著作,它对科学哲学在学术复兴后的中国的传播、对我国科学哲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开展,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正是读着《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走人科学哲学的殿堂的。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一部优秀的科学哲学教科书。作者在书中介绍了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
2018年6月3日 已读 「科学家本人是最有能力从事科学的实践者而且不需要哲学家的建议,但不善于进行科学本质和地位的争论。本书不打算对科学甚至集中讨论的物理学有所贡献,相反很大程度上试图通过历史澄清物理学是什么。292」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
法哲学:价值与事实-牛津通识读本 豆瓣
The Philosophy of Law
8.0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雷蒙德•瓦克斯 译者: 谭宇生 译林出版社 2013 - 5
法律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我们的文化并反映出我们的价值标准。如果对法律没有一种清晰连贯的观念,任何社会都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或者解释。但是,什么是法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何作用?法律与我们的权利如何相关?本书对诸如此类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所吸引的不仅仅是法学家和哲学家,还包括所有思索法律与正义、与道德以及与民主之间关系的人们。
作者长期在非西方社会执教,对异文化间的语言沟通和相互理解颇有心得,无论行文还是释义都做到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其中很多比较、分析、点评于平白处见奇崛,散发着让读者欲释卷而不能的魅力。
——季卫东 日本神户大学法学教授
艺术学通论 豆瓣
作者: 彭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艺术学通论》试图对艺术学理论的系统和问题做出全面勾勒和初步研究,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学理论的知识体系。全书分学科、问题和门类三个部分,共33章:在学科部分,分章梳理与艺术研究有关的各分支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如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形态学等。在问题部分,分章选择与艺术研究有关的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如艺术的定义、艺术创造、艺术解释、艺术风格等进行研究,梳理问题的历史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解答。在门类部分,分章分析和介绍有关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的理论研究,突显不同艺术门类研究所共有的问题。
2018年5月30日 已读
「艺术在根本上是文化事务而非科学事务,艺术的概念与共识和科学的概念与标准的确立方式和传播方式都不相同:艺术靠约定来确立,科学靠发现来确立;艺术在文化间传播需要解释,科学无需解释。艺术没有标准,批评才有用武之地。任何有明确标准的地方,都没有任何批评存在的余地。正因如此科学批评无法构成科学真理,艺术批评却可以构成艺术价值。127」
艺术 西方哲学
科学哲学读本 豆瓣
作者: 李建会 / 李亚明 2014 - 8
科学是什么?特异功能科学吗?占星术是科学吗?创世论是不是科学?这些表面上看似乎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却非常难以回答。科学哲学就是一门从整体上回答科学是什么的一门哲学学问。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哲学经历了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无政府主义方法论、自然化认识论、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后现代科学哲学等几个发展阶段。逻辑实证主义把科学的本质理解为可证实的知识系统;批判理性主义把科学看做是可证伪的知识体系;范式理论则把科学理解为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又把科学说成是进步的研究纲领;自然化认识论把科学看做是可靠的知识系统;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真理体系,反实在论则把科学看做是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实用工具;后现代主义又把科学看做是一种与人文文化平权的一种文化活动。本书系统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哲学的主要思想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可供大学生、研究生、党政干部以及对科学的本质感兴趣的一般社会公众学习和参考使用。
2018年5月28日 已读 「起初波普尔认为“达尔文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因为是不可验证的。”后来他承认自己把达尔文进化论当做形而上学是错误的,进化论是可检验的。80」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
科学哲学 豆瓣
作者: 刘大椿 2006 - 10
本书是“科学哲学基本著作丛书”之一,是国内科学哲学的基础性读物。它涉及科学哲学的历史演变、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框架、科学哲学的目的与方法、中国科学哲学的特殊问题等内容。在行文中,这几部分内容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有交叉。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在每章之首,均列出了该章的主要问题。本书力求反映中西方科学思想的独特性和思维的深邃性,并在把握科学哲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传介现代科学哲学思想。
科学哲学植根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其构架,其内涵、其外延虽有通例,但无定规。随着科学在当今世界日趋重要,日趋复杂,日趋多面,科学哲学将获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甚至更为吊诡的发展可能性,人们也有理由期待各类观点相左,意趣迥异的诠释。
2018年5月27日 已读 「自然科学家对自然哲学是反感的。洪堡把当时德国科学远落后于英法的原因归咎于谢林黑格尔自然哲学的流行。在颜色理论问题上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用了很大篇幅,根据思辨的理由,竭力反对牛顿的物理光学。他认为白光不是复合的而是单纯的,引起颜色的是光明与黑暗的结合,从这种结合关系中产生了黄蓝红三种基本颜色。他也反对牛顿用光学仪器分析光谱的实验,指责这是把主观因素从颜色视觉中排除出去的行径,而颜色离不开主观因素,颜色正是由眼睛变幻出来的,是为有感觉能力的生物而存在的。李比希年轻时曾热烈拥护自然哲学,但后来回顾这个阶段时却说:“我也经历过这个时期,它充满空话和幻想,但就是缺乏真正的知识和切实可靠的研究,它浪费了我两年宝费的生命。当我从这个陶醉状态清醒过来以后,我真无法形容我所感到的厌恶。”4」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
科学价值论 豆瓣
作者: 费多益 2005 - 4
奉献给读者的这套丛书,将分别讨论人类生活中的经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法律、知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军事、生态等领域的问题,也谈论人和人的生活本身。
话题如此宽泛,是否要编一套世界知识大全、社会科学大全,或人生知识宝典呢?不是的。话题虽然广泛,却有一个共同的视角,或共同的层面,这就是人的价值的生活实践。
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举凡不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是因为有了人才发生的,一切事物对人的意义,用人的立场和眼光来看有好坏之分,并且总是要人们费尽心思去判断、权衡、取舍的一切现象,就都属于价值。价值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尽度描绘出来的天地,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入化和为人的世界。
如果价值就是意义,那么这一切方面的意义究竟如何?应有的意义如何实现?
如果价值就是好坏,那么好坏从何而来?为了人类的光明幸福,我们如何是好?
这就是整套丛书要与读者共同思考的共同主题。
科学哲学 豆瓣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8 (29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米尔·奥卡沙 译者: 韩广忠 译林出版社 2013 - 6
《科学哲学》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哲学教授、哲学系主任萨米尔•奥卡沙撰写,为当代科学哲学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一幅清晰准确的鸟瞰图。国内著名科学哲学学者李醒民作序推荐。
何为科学?科学是否客观?科学能否解释一切?本书《科学哲学》为当代科学哲学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一幅清晰准确的鸟瞰图。萨米尔·奥卡沙开篇扼要介绍科学发展的历程,继尔探讨科学推理的本质、科学领域的革命以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理论问题。《科学哲学》作者还审视了专门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和宗教之间的争端,以及科学作为双刃剑的利与弊。
2018年5月27日 已读 「实证主义者会说假说最初是如何获得的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怎样去检验它,正是这一点使科学成为一种理性的活动。凯库勒如何获得他的假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证明这一假说。」
科学哲学 西方哲学
世界哲学史 豆瓣
作者: (德)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 译者: 吕叔君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 11
本书叙述了东西方哲学发展通史,内容涵盖古代印度哲学、古代中国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阿拉伯哲学和犹太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哲学、19世纪哲学以及20世纪世界哲学思想的主流。该书初版于1950年,后经多次修订和增补。1999年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重新撰写了涉及当代世界哲学的第七部分,是为本书第17版。本书德文版的销售量迄今已超过60万册,被翻译成8种语言文字,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好评,成为德国学术著作通俗化、公众化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