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鱗嬌擺尾,青鬢膩沾唇 - 标记
洛基启示录 豆瓣
The gospel of loki
7.0 (8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安妮·M.哈里斯
译者:
尤里
重庆出版社
2015
- 6
“唯恐棍棒,何惧人言”,中庭的神祇们是这么说的。
如果语言运用得当,任何人都能凭空创造一个世界。
如尼符文如何落入奥丁之手,雷神的武器怎样失而复得,一根树枝为什么会让光明神丧命?
这些故事已经有许多人讲过,这次就换个花样,从鄙人开始吧。
鄙人是天庭诸事的见证者,也是诸神黄昏的导火线。
是八足马、魔狼和巨蛇的父亲,也是众神之父的兄弟。
鄙人——洛基,混沌的野火,饱受误解之人,神秘莫测,英俊而谦逊的主人公。
迄今为止,历史总是让鄙人扮演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但现在,诸位,仔细聆听,您将听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北欧神话……
如果语言运用得当,任何人都能凭空创造一个世界。
如尼符文如何落入奥丁之手,雷神的武器怎样失而复得,一根树枝为什么会让光明神丧命?
这些故事已经有许多人讲过,这次就换个花样,从鄙人开始吧。
鄙人是天庭诸事的见证者,也是诸神黄昏的导火线。
是八足马、魔狼和巨蛇的父亲,也是众神之父的兄弟。
鄙人——洛基,混沌的野火,饱受误解之人,神秘莫测,英俊而谦逊的主人公。
迄今为止,历史总是让鄙人扮演吃力不讨好的角色。
但现在,诸位,仔细聆听,您将听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北欧神话……
弹指词笺注 豆瓣
作者:
[清] 顾贞观 撰
/
张秉戍 笺注
文津出版社
2017
- 6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
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贞观作词主张“舒写性灵”,其词极情之至、质朴自然、雄于学养而又能创新出变。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论顾贞观曰:“顾华峰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著处”。
《弹指词笺注》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秉戍为顾贞观词作的笺注本。共收贞观全部词作245首,且一一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和说明,而且书后还辑录了这些词的相关词评和作者的生平资料。对想了解弹指词的读者无疑有莫大的帮助。
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贞观作词主张“舒写性灵”,其词极情之至、质朴自然、雄于学养而又能创新出变。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论顾贞观曰:“顾华峰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著处”。
《弹指词笺注》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秉戍为顾贞观词作的笺注本。共收贞观全部词作245首,且一一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和说明,而且书后还辑录了这些词的相关词评和作者的生平资料。对想了解弹指词的读者无疑有莫大的帮助。
魏晋之际司马氏与礼法之士政治思想研究 豆瓣
作者:
李毅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司马氏家族与魏晋礼法之士的政治思想对魏晋官方儒学影响颇深,但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中却很少人关注。本书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及政治斗争三个层面系统地分析该利益集团的政治思想,指出杂糅道、法之学的儒学思想主导了他们在政治实践中的思想特征,从而更为全面地揭示官方儒学在这一时期的理论特点、演变过程与历史意义。
晚明思潮 豆瓣
作者:
龚鹏程
商务印书馆
2008
- 6
《晚明思潮》(增订版)一九九四年曾由里仁书局徐秀荣兄刊印。岁月如矢,转瞬书亦售罄,因补续作数篇,改由学校发行,爰志感言数语曰:晚明,是个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代,近八十年来也极受学界重视,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上是一堆错误,不仅无甚价值,抑且误导后昆,贻祸无穷。这些研究者认为:晚明社会上弥漫着反传统、反礼教、反权威的思潮,注重个体生命,肯定情欲,强调儒学应落实于现实生活;而造成这种思想的,则是整个社会的资产阶级意识勃兴、资本主义萌芽、王阳明学说之流行等等。《晚明思潮》(增订版)对晚明思潮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细致的分析。作者一反前人对晚明思潮的研究成果,认为,从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来看晚明时期阳明学并非主潮,以王学发展及公安泰州为线索来观察晚明更不妥。因此,作者呼吁调整策略,扩大视野,重新理解这个时代。《晚明思潮》(增订版)内容就是作者对这个时代的全新理解。
何处是“江南”?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杨念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7
“江南”在哪里?不同时期指不同的地域。而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江南”有着特殊的涵义,地理上是指相邻的经济上最富庶的地区,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之地,而文化意义上,在文人心目中更像是一幅色泽不变的心灵地图,是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南明小王朝就在这个地域与大清对峙。满清入主中国,并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核心文化区域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本书探研了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和内容,考察了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全的过程中,如何从“道统”的拥有者,最终成为“大一统”的协从者。
山河表里 豆瓣
7.9 (39 个评分)
作者:
Priest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15
- 3
前特工褚桓追击贩毒集团头目“大鬼”,狙击成功后跌下山崖,带着重伤一路跌跌撞撞地抵达一个小县城,小县城里,他遇到了两个奇人,二人为他疗伤后,将他带回深山,并请他为深山中的孩童们教书。褚桓发现,孩童们力大无穷,并骁勇善战,而这座山也另有蹊跷。
以南山为首的族人们,名为“守山人”,一年之内的大部分时间,他们无法踏出“河”的界限去常人生活的世界。
守山人们守的山,更是有一年一次的山门倒转,而“门”的周围,更有名为“守门人”的神秘族群,镇守着神山与圣水。
褚桓下定决心要从守山人居住地离开的那一天,正好遇上了山门倒转的日子,“门”的那一头,许多的未知阴影正准备倾巢而出。褚桓与南山为了守护守山人与守门人,联合守门人族长鲁格与褚桓的旧识袁平,闯入门中,在门中的世界展开了一场奇异的冒险。
以南山为首的族人们,名为“守山人”,一年之内的大部分时间,他们无法踏出“河”的界限去常人生活的世界。
守山人们守的山,更是有一年一次的山门倒转,而“门”的周围,更有名为“守门人”的神秘族群,镇守着神山与圣水。
褚桓下定决心要从守山人居住地离开的那一天,正好遇上了山门倒转的日子,“门”的那一头,许多的未知阴影正准备倾巢而出。褚桓与南山为了守护守山人与守门人,联合守门人族长鲁格与褚桓的旧识袁平,闯入门中,在门中的世界展开了一场奇异的冒险。
迷楼 豆瓣
Mi-Lou Poetry and the Labyrinth of Desire
作者:
[美国] 宇文所安
译者:
程章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3
“迷楼” 原指隋炀帝在七世纪初建造的一座供其恣意享乐的宫殿,其本义就是“让人迷失的宫殿”,无论是谁,只要进入迷楼,就会迷而忘返。本书模仿迷楼的架构,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深入探讨,由此论述中西诗歌中的爱欲问题。
作为一种比较诗学,本书不拘限于欧洲传统中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是突破常规,将经典的与陌生的、古代的与当代的作品结合起来,以形成一种奇妙的指涉关联。本书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提出了什么观念结构,而在于这些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以及当我们放慢脚步沉思这些诗作时感到的快乐。
作为一种比较诗学,本书不拘限于欧洲传统中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而是突破常规,将经典的与陌生的、古代的与当代的作品结合起来,以形成一种奇妙的指涉关联。本书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提出了什么观念结构,而在于这些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以及当我们放慢脚步沉思这些诗作时感到的快乐。
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豆瓣
作者:
陈宝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通过思想与社会交互为用的研究,亦即从历史与社会的脉络去阐明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知识与行动。这无疑与以往的研究过于偏向“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不同,而是希望在政治史、教育史、地域研究等领域的相互关联之下,重新诠释明代思想史的实际动 态。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精神史(Intellectual History)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考察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游乐生活、人格志趣、借助清议而对朝政的批判精神、安身立命的人生态度以及人格上自我之拓展诸方面的探讨,揭示明代士大夫别具一格的精神世界,以及士大夫精神的近代转型,藉此总结士人风骨的精神源头及其历史传承。
美的焦虑 豆瓣
The Problem of Beauty: Aesthetic Thought and Pursuit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ina
8.1 (9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朗诺
译者:
杜斐然
/
刘鹏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
- 4
北宋时期的士大夫对美的追求空前地热烈,在许多领域的活动都跨出以往的范围,冲破以前认为不可逾越的界线,突出表现在可堪代表北宋文化特征的艺术品鉴赏与收藏、诗话、花谱、宋词等领域。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伴随着焦虑,他们必须面对传统儒家对其追求美的活动的诸种成见,必须开辟新的视野,敢于摆脱教条的束缚,挣扎出一个自辩说法。事实上,他们努力的成果是辉煌夺目而影响深远的。
斯文 豆瓣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作者:
包弼德
译者:
刘宁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 9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宠 豆瓣
8.1 (13 个评分)
作者:
侯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中国古代帝国持续存在的君臣关系可细分为礼仪型与信-任型两类,后者亦是历史中“结构性的存在”,围绕它反复出现的言行构成历史中最为活跃与能动的力量。本文以西汉为例,具体到每个皇帝统治考察围绕此关系产生的建立、维持、废止与重构的过程,解释了此关系长存的背景与动因、来源与根基,以及此关系所激发的君臣言行如何引领西汉历史。文中力图围绕日常互动中呈现的君臣关系,重返历史现场,捕捉当时人的不同感觉,重新梳理西汉历史。尝试从“关系过程”与“关系的关系”两个角度增加一种认识中国历史的新思路,为超越史学中碎片化的实证研究与抽象的结构分析及两者间的疏离与对立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这是一项参照社会学、人类学展开的具体历史研究。
民国衣冠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岱峻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
- 9
★余英时、王汎森、王明珂、罗志田 热诚推荐
★许倬云 感慨作序:读了岱峻先生的大作,既感亲切,又多感慨。这本书中的故事,在我而言,犹如家乘。
★百余幅珍稀照片再现学人风采,第一手资料讲述家常琐事、私情恩怨,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为山坳上的学术殿堂立碑 为凄风苦雨中的学人塑像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
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
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许倬云 感慨作序:读了岱峻先生的大作,既感亲切,又多感慨。这本书中的故事,在我而言,犹如家乘。
★百余幅珍稀照片再现学人风采,第一手资料讲述家常琐事、私情恩怨,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为山坳上的学术殿堂立碑 为凄风苦雨中的学人塑像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
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
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