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鱗嬌擺尾,青鬢膩沾唇 - 标记
唐语林校证(全二册) 豆瓣
作者: 王谠 译者: 周勋初 注解 中华书局 1987 - 7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唐语林校证(套装共2册)》是综采五十种书中的材料分门别类而编成的。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小说家类叙唐语林曰:「长安王谠正甫撰。以唐小说五十家,仿世说分门三十五,又益十七,为五十二门。」他所依据的五十种书,由于原序目还保存,因而给予后人的研究工作不少方便。按永乐大典所保留的原序目,仅存四十八种原书名字,遣佚的两种,四库全书馆臣以为印虬须客传和封氏闻见记,这或许符合事实。只是其中齐集一书,实乃炽齐集之误,玉堂闲话一书,当印庄仁裕的的开天宝遗事。这样,通过阅读原书和研究书目,可以了解这五十种书的情况。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扬州名园记 豆瓣
作者: 顾一平 编 广陵书社 2011 - 3
本书为扬州地方文化学者顾一平先生历时数年,多方搜讨抄录而成。共收录宋代以迄清代著名学者文人叙写扬州园林的散文115篇,分园记(43篇)、堂记(35篇)、楼记(8篇)、亭记(15篇)、馆记(3篇,附跋文3篇)、阁记(3篇)、台记(3篇)、庄记(4篇)、圃记(1篇),凡扬州著名园林及亭台楼阁之属,如影园、休园、九峰园、个园、纵棹园、平山堂、深柳堂、珠湖草堂、真赏楼、文选楼、竹西亭、小玲珑山馆、文游台等,均有涉及。文章来源,多数抄录自地方志书,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平山揽胜志》;部分抄自石刻及拓本;部分抄自原作者专著;还有部分抄自个人藏品,如《小玲珑山馆图跋》三篇,较为珍贵。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 豆瓣
作者: 公奴 等 海豚出版社 2016 - 1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念、旧习俗的对抗与博弈。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样相对完整的全景记录,在林林总总的出版史料中,显得尤为难得。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中国悲剧观念的现代转型 豆瓣
作者: 田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自西方“悲剧”概念引入中国,“中国悲剧”问题成为近百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国古典悲剧为何会遭遇“身份认定”问题?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传统悲剧之间,以及它们各自所蕴含的悲剧观念之间有何不同?中国古代悲剧观念是怎样孕育生成和发展演变的?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与古代悲剧观念有哪些区别与联系?中国悲剧观念是如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转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这种转型对于中国现代戏剧、文学以及民族精神有何意义?本书围绕中国悲剧观念的现代转型,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富有新意的解答。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商君书 豆瓣
7.8 (8 个评分) 译者: 石磊 译注 中华书局 2011 - 9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次译注对传世的《商君书》全本进行了注释翻译,在“中华经典藏书”丛书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和适当修订。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北梦琐言 豆瓣
作者: 孙光宪 / 校注 贾二强 中华书局 2002 - 6
《唐代史料笔记:北梦琐言》唐自广明乱离,袐籍亡散,武宗已后,寂寞无闻,朝野遗芳,莫得传播。仆生自岷峨,官于荆郢,咸京故事,每愧面墙,游处之间,专于博访。顷逢故凤翔杨玭少尹,多话秦中平时旧说,常记于心。他日渚宫见元澄中允,款狎笑语,多符其说。元公谓旧族一二子弟曰:[诸贤生在长安,闻事不迨富春,此则存好问之所宏益也。]厥后每聆一事,未敢孤信,三复参校,然始濡毫。非但垂之空言,亦欲因事劲戒。三纪收拾筐箧,爰因公退,咸取编连。先以唐朝达贤一言一行列於谈次,其有事类相近,自唐至后唐,梁、蜀、江南诸国所得闻知者,皆附其末,凡篡得事成三十卷。禹贡云[云士梦作乂]传有[畋於江南之梦],鄙从事於荆江之北,题曰北梦琐言,琐细形言,大即可知也。虽非经纬之作,庶勉后进子孙,俾希仰前事,亦丝麻中营蒯也。通方者幸勿多诮焉。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说文解字 豆瓣 Goodreads
9.2 (19 个评分) 作者: [汉] 许慎 撰 / [宋] 徐铉杨 校定 中华书局 1963 - 1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们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说文》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根据《说文》的说解,可以肯定在夏代已有“车”这种交通工具。又如“姓”字从“女”和诸如“姜”、“姬”、“姚”等一系列从“女”旁的姓,可以窥测到古代母系社会的痕迹。由此可见,《说文》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各种知识,有助于我们博古通今。
历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版本可谓汗牛充栋。本书以陈昌治刻本为底本,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遵循“存真可靠,方便实用”的校订原则,在每个小篆字形下一次排列出甲骨文、金文、简帛文、货币文、石刻等材料中能够反映该单位汉字演进序列的有代表性的字形,并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今音,便于使用者比较研究。同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便于读者检索使用。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豆瓣
6.2 (9 个评分) 作者: 苏缨 / 毛晓雯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
极端渴望自由的六世达赖喇嘛传奇人生,藏传佛教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上师情歌。  仓央嘉措之所以被世人珍爱,不仅仅缘于他的六世达赖之尊位,更缘于他自身洋溢着活灵活现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恰恰在他的诗歌里获得了忧伤而又得体的表达。
在本书中,作者用传记与诗词结合的方式,对仓央嘉措的生平进行了梳理和评价,这些梳理与重译的基础,只能是历史,只能是还原仓央嘉措作为一位领袖的身份,只能是他的诗歌原本传达的内容。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唐朝穿越指南 豆瓣 Goodreads
7.8 (82 个评分) 作者: 森林鹿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 1
天涯头条推荐,“考据派”眼中的唐朝真相。
如果有一天,您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来,拿起这本《唐朝穿越指南》:
先过了语言关,学几句中古汉语、唐朝国骂,再混进官府食堂开开小灶,品茶喝酒。记住,像穿越小说中那样大大咧咧走在街上,随手拿出纹银几两是会悲剧的,户口簿暂住证一个也不能少。可随旅行团游览长安城最热门的五大景点,顺便逛逛青楼,看看马球,带上豹子去户外狩猎。更可入乡随俗,像个唐朝人一样过端午、春节、七夕情人节。想洋气一点也没问题,圣诞节唐朝就已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受邀去别人家里做个客,唱K跳舞,乐不思蜀,最后买套占地十亩限价房。
如果您是女士,这本指南能使您掌握长安最潮时尚衣饰。万一落地生根,嫁给唐朝人,也能了解婚礼细节,及婚后各种斗小三秘笈。
如果您有心混入政界,本书也提供唐朝公务员薪资、法律和政治制度以供参考;无论您想做文官,做武将,还是想穿越成外国来的留学生,攻略都已为您备好。
穿越无限好,乐活在唐朝。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唐朝定居指南 豆瓣
8.1 (17 个评分) 作者: 森林鹿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7
《唐朝定居指南》是《唐朝穿越指南》的姊妹篇。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 豆瓣
6.8 (32 个评分) 作者: 陈谌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8
《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是一个App人气作家陈谌首部短篇小说集,由23个故事组成,主打“成人童话”的概念。主打篇目《冰箱里的企鹅》讲述了一个单身独居的男人在冰箱里发现了一只企鹅,由一开始的惊讶排斥,到后面与企鹅相依相伴,渐渐感情深厚,然而就在他习惯企鹅的存在的时候,企鹅却突然消失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实际上却体现了大都市中那些独自打拼的年轻人们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此外,《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收录了陈谌在《一个》书系中发表的《南极姑娘》、《时光若刻》和《莉莉安公主的烦恼》等人气篇目,且三分之二的文章均为首发新作,篇篇引人入胜,精彩不容错过。
整本书的语言有趣幽默,行文风格多变,时而奇幻时而温情,充满90后写作者的青春活力,鲜活反映了时下年轻人对校园、都市、情感、生活的奇思妙想,怪诞而不怪异,惊奇而不惊悚,处处彰显了90后的特立独行。
她就这样没有道理地从我的冰箱里消失了,就像她当时出现在我的冰箱里一样。——《冰箱里的企鹅》
她有时候也盼望着哪天被什么恶魔给绑了去,有个王子来救她,这样自己的终生大事就算解决了。——《莉莉安公主的烦恼》
既然你已经在世界的最北方,那么无论未来你朝哪个方向走,都注定是南方。——《南极姑娘》
那是2006年9月14日,她穿着一袭碎花连衣裙走到我的身旁,问我是不是那个什么事情都知道的人。——《时光若刻》
他是一个记忆力不错的人,因此能够预知绝大部分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比如自己将在二十六岁结束婚姻,二十三岁离开工作,二十二岁回到大学进行高等遗忘课程,十九岁重回初恋,十八岁回到中学,再在十二岁回到小学遗忘初级知识。——《逆行的钟》
韩寒监制,「一个」App人气作者陈谌首部短篇小说集。
什么是成人童话?欢迎来到陈谌的不科学不靠谱不可能世界。
本书可能含有诱惑性内容,部分情节过分刺激,睡前饭后请谨慎阅读;有些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选个舒服的姿势,若有不适,不负责哦;另外,本书可能让你心碎不已,可能让你乐不思蜀,可能让你心驰神往,可能让你若有所思,成年人请在未成年人的陪同下阅读。
童话已过期,且看且珍惜。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幽梦影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张潮 中国青年 2008 - 1
《幽梦影(图文本)》一书210多则格言妙语,涉及范围颇广,诸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读书论文、世态人情等等方面,无不将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以格言体形式挥洒自地抒写出来或立言精警,使人思而得之;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或精新隽永,令人耳目一新;或情致盎然,读来耐人寻味。一则则格言妙语,无不凝聚着张潮对人生深刻的感悟,包含着丰富的哲理,闪着智慧的火花。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桃花扇 豆瓣
8.5 (16 个评分) 作者: (清)孔尚任 著;王季思,苏寰中 评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仕前阶段: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二、出仕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三、隐居阶段: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西厢记 豆瓣
8.2 (20 个评分) 作者: 王实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牡丹亭 豆瓣
8.9 (31 个评分) 作者: 徐朔方 / 汤显祖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洛阳伽蓝记校释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宋) 杨衒之 译者: 周祖谟 注释 中华书局 2010 - 10
《洛阳伽蓝记校释》主要讲了:永宁寺、建中寺、长秋寺、瑶光寺、景乐寺、昭仪尼寺、胡统寺、修梵寺、景林寺、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明悬尼寺、龙华寺、璎珞寺、宗圣寺、崇真寺、魏昌尼寺、景兴尼寺、庄严寺、秦太上君寺、正始寺、平等寺、景宁寺等内容。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洛阳伽蓝记 豆瓣
8.9 (14 个评分) 作者: 尚荣 译注 译者: 尚荣 中华书局 2012 - 1
本书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北魏杨炫之撰写,又称《伽蓝记》。梳理了洛阳各寺庙的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极富文学色彩,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为一身的经典名著,历来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被称作北魏文学史上的双璧。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吴文英 / 吴蓓 笺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7
蓴客 《 書〈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後 》
右《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宋四明吳文英君特著,吳蓓牋校。夢窗身丁季世,沈淪下僚,家國之憂,身世之感悉發于倚聲,前賢論之詳矣。當其世,尹惟曉敍其詞,曰“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一時作手如周草窗、張玉田,雖論詞旨歸不同,咸有題其詞集之作。沈義父《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元明之世,雅正之音無聞焉,故夢窗詞晦之者五百年。至清末周濟標擧四家,以“夢窗奇思壯采,騰天潛淵,反南宋之清泚,為北宋之穠摯”,領袖一代。而陳洵更“立周吳為師,退辛王爲友”。推尊夢窗至此極矣。加之以半唐、彊邨、大鶴諸公手斠夢窗詞不輟,千年之覆一旦發之,嘉惠後學寔多。彊翁中年學作倚聲,專攻夢窗一路,其詞爲有清冠冕。雖其天分,亦不可謂非夢窗之力也。然夢窗詞綿密藻麗,當時玉田力主清空,已稍致不滿。所謂“七寳樓臺”云云,耳食者遂起而攻之。國初以來推尊蘓辛,風氣所移,所謂學者若胡雲翼、劉大傑、吳世昌輩,醜詆之無所不至,要亦蜉蚍撼樹耳,于夢窗何有哉。夢窗詞素號難治,夏瞿禪先生所謂“才秀人微,行事不彰”、“隱辭幽思,陳喻多歧”者是也。前輩學人,如朱彊邨、鄭大鶴、夏瞿禪諸公,惟斠其字句,攷其行事而已。階青、海綃、誦帚諸公乃稍稍牋釋之,至香山楊鐵夫先生,始牋釋全集,洵四明之功臣,然穿鑿之病或不免焉。本書牋校者吳蓓博士,師從吳熊和先生治夢窗詞凡廿餘年,有鑒于此,乃創為新說。若集中送行諸作,頗涉男女之事,鐵夫先生指為贈妾者,皆以“騷體造境”法釋之。所謂騷體造境法者,蓋以男女之情喻親友之愛,以比附于屈騷香草美人之思。雖未盡合於前賢,然自成一說,篳路藍縷之功不可廢也。每題之下皆繫以舊說,凡前賢之評註略該之,庶免專輙之弊,備讀者取擇焉,故又曰集評。凡有志于倚聲者,宜人手一編,或可窺宋賢閫奧,異日所得,豈有涯涘哉。歲在彊圉大淵獻仲秋錢之江子南識于仁和之演坣。
2018年5月26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