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吉祥系列纹样·吉祥鸟 豆瓣
作者: 郑银河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5 - 7
吉祥鸟,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态,在世界各国都有其特有的具体形象,而在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象和内存意蕴,它突出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观念。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步步深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然而,具有物质形象和观念形态双重属性的吉祥鸟,仍保持其永恒的审美魅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审美魅力。
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首先在于吉祥鸟的社会心理功用。从历史发展过程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辟邪和驱邪、祈求与祝贺。
透过吉祥鸟审美发展的规律,其审美意义的本质特征在于“象征”。吉祥鸟的审美意义,更重要的还在于社会进入了高度文明和发达的今天,不但没有因为文明的发展而逊色,恰恰相反,吉祥鸟这一传统文化的张力和魅力,在现代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仍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
吉祥鸟——真、美、美的化身。
中国纹样史 豆瓣
作者: 田自秉 / 吴淑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1
《中国纹样史》是一部关于我国古代传统纹样的著作,共分十二章,为原始时代的纹样、夏商的纹样、西周的纹样、春秋战国的纹样、秦汉的纹样、魏晋南北朝的纹样、隋唐的纹样、宋代的纹样、元代的纹样、明代的纹样以及清代的纹样,按历史发展顺序,系统叙述了纹样的产生和发展衍变、各个时代的代表纹样、其释义以及民俗含义等各方面的内容,使读者能了解纹样的发展概貌和艺术特点,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对弘扬祖国传统工艺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提供了大量纹样的形象资料,可为当代美术工作者在新的设计中,提供创作参考。本书可供高师本专科生及同等学力教育美术爱好者使用。
孽海花 豆瓣
作者: (清)曾朴 / 冷时峻(校点) 译者: 曾朴|,,清, 注解 上海古籍 2005 - 7
《孽海花》以苏州状元金沟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和其他三部谴责小说相比,《孽海花》突出的特点是所写大都影射真人真事,书中的人物可以和近代一些名人一一对应,如金沟指洪钧,傅彩云指赛金花,翁叔平指翁同穌,粱超如指梁启超等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其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加之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为求民族生存,国家富强,有识之士或思维新,或谋革命,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可悲可感的活剧。中国近代文坛出现的社会谴责小说,就是这场社会变革引发的文学潮流,它们以文学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
100个理由 豆瓣
作者: 胡平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 10
中国知识界对中日关系最富激情、理性和震撼力的思考
战争是各种关系最为激烈而又集中的呈现。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邻邦国家,在近二百年间,日本却数次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日本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伤害,都使我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为什么?
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一百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直面中日关系,深刻反思历史,全面剖析了战争的深层原因——一百个理由——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一百个或者更多的理由!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各种纪念活动、“央视的一系列节目,都使我们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战争的伤痛和残忍之上。
胡平的书却引领我们进一步深入到日本人的心灵、日本的民族性、中日文化差异等深层结构之中,一起去探求人类悲剧出现的深层原因。”(著名经济学家 赵晓)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庆典的讲话中说到那样“回忆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一百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对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罪性,避免悲剧的发生是更加重要的。”
《一百个理由———给日本也给中国》,将使我们更加 接 近 真 相 !
这本书全面展现了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在文化和地缘上相亲相近的两个国家长达千年的交往历史、现状及未来的走向,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众多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全面揭示了日本文化的复杂面貌,一方面,日本的侵略、扩张意识、武士道精神、残暴、偏执、心理阴暗是一种全民族的,根深蒂固的,是一种民族性;另外一方面,日本人忠诚、隐忍、坚韧、勤劳、自信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无比热爱。作者由此也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日本,甚至被日本侵略的深刻原因,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皇权造就的封闭、狭隘严重影响了变革与发展,这使得虽然中国和日本差不多同时进行"维新运动",但日本明治维新一下就将日本带入现代化的轨道,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无法避免地失败,随后的"辛亥革命"也没有取得成功;另外一方面,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国家观念的缺失也使得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几年。日本侵华期间,虽然,中国组织了大规模的抵抗,但"伪军"、"汉奸"多如牛毛,日本在中国先后扶持了五个比较大的"伪政权":伪满洲国、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华北临时政府、伪德王蒙疆政权和伪汪精卫政权,组织了治安军、兴亚同盟军、蒙古军、剿共军、皇协军、防共军、绥靖自治军、联防救国军、和平建国军、绥蒙联军等等,甚至出现了像汪精卫、周作人这样的"卖国贼"。
作者由此深入分析了至今日本仍然对其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闪烁其辞的深刻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抗战的宣传与评价,以及相应的对日本侵华罪行的调查与清算,总显得有些低调与游移"。"中国从来没有对日本在华战争罪行进行过系统、全面、彻底的调查,以致时至今日还有许多日军暴行未被曝光,许多暴行虽有记载也不够详尽确凿。中国人也从未像犹太人对纳粹那样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和手段将中国受害者的悲惨遭遇和日本兽行的残暴有效地曝露于世界面前。"书中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至今死亡人数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在西方的一些有关"二战"的著作中,很少提及这场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屠杀,更谈不上对相关的资料和整个日本侵华的历史进行全面的清算。正因为这样,"便为日本的右翼势力日后不断地跳出来否定侵略战争提供了某种口实"。在相关的纪念活动上,"中国似乎从来没有像法国在去年6月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像俄罗斯今年5月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那样,请来世界有关各国元首参加恢宏气势的纪念活动,并隆重宣传我们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周年",大张旗鼓地对国民进行"胜利教育";也没有像犹太民族一样,从"二战"结束迄今,一刻都未曾停止过对纳粹德国罪行的揭露、控诉、索赔以及对纳粹罪犯的追缉。
作者还就中日关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针对国内发生的"抵制日货"和一些过激的游行活动,作者指出,真正的爱国,不是或不仅仅是网上、街头的激愤的宣泄,更应是冷静地将国内的事情做得更好,作者痛陈这些偏激的爱国主义情绪实际上是一种"伪悲情",并称他们为"爱国贼"。作者认为,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和日本都必须跨过对方这道门槛,所以"中国能找到100个理由谴责日本,中国更能找到100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
本书得到了思想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评价本书"既充满激愤,又富有理性,是理性与激情的'完美组合'。"《凤凰周刊》执行主编评价本书为我们找到"接近日本真相的一把钥匙"。著名的经济学家赵晓认为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对战争的伤痛和残忍的展示,而是"深入到日本人的心灵、日本的民族性、中日文化差异等深层结构之中,一起去探求人类悲剧出现的最深层的原因"。"这对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罪性,避免悲剧的重演是更加重要的。"
本书作者胡平为知名作家,曾有报告文学《中国的眸子》《千年沉重》和《禅机:苦难的祭坛》等作品较有影响,其写作以思辩性、思想性见长。现居南昌。

来源:搜狐读书
中国方术续考 豆瓣
作者: 李零 东方出版社 2001 - 8
《中国方术续考》是讨论中国方术。中国以外,语言不灵,知识贫乏,作者不敢做比较研究。但作者研究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没有比较,那也不是。粗糙的想法还是有一点。早就应该告别方术。只是为了弥补《中国方术考》留下的各种遗憾,只是为了追论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在等待再版的同时,作者又写了这本《中国方术续考》。《中国方术续考》怀它的前身一样,也是以考古材料为主,也是讨论早期方术,但不同点是,结构比较松散,思路比较开阔。作者自己的感觉是,它比前书更接近作者想讨论的“绝地天通”(作者在《中国方术考》再版前言中计划要写的三个题目之一)。
在《中国方术续考》中,作者想贯穿作者对“现代化”的古代思考,一个可能会被视为荒诞的念头。首先,读者不难发现,在《中国方术续考》中,作者的“时间观念”很差,差到常常淆乱古今,竟把考古学家才关心的时段和我们正在要“走向富强”的时代相担并论。作者并不相信历史学家告诉他的基本常识:“现代”和“古代”绝不可同日而语。作者不但怀疑“现代化”的高贵出身,也怀疑“现代化”的绝对优势。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豆瓣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楼庆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9
这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作者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这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花间一壶酒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同心出版社 2005 - 6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民国那些人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徐百柯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7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书为中国《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故去的名校校长,铁肩辣手的报人,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你可以看到那些熟识的名字:梅汝璈、陈望道,你也可以忆起那些或许淡忘的名字:蒋南翔、蒋百里……围绕着他们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轶事,通过本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中国厨子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萨苏 同心出版社 2005 - 4
民以食为天,而这[食]之品质,就得看掂勺的厨子用心如何。
《中国厨子》,在古雅而富有民间智慧的行文里,展出出中华美食文化和烹饪技法的最高境界。却又囿于饮食,一篇篇故事在新中国外交事务的大背景下展开,宴会上谐趣横生的斗智斗勇,当然少不了厨子们幕后的一份功劳。
国破山河在 豆瓣
8.3 (12 个评分) 作者: 萨苏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 - 7
在外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于我们眼前。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
江湖丛谈 豆瓣 Goodreads
8.1 (17 个评分) 作者: 连阔如 著 / 贾建国 连丽如 整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 - 8
本书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
作者连阔如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他同江湖上的一些人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能透彻地了解江湖内幕,并勇敢地将它书写出来,公之于众,且该书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因而颇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八旗子弟 (1987) 豆瓣
7.8 (24 个评分) 导演: 李翰祥 演员: 陈道明 / 王昌三
其它标题: 烟壶 / Snuff Bottle
清朝末年,世道纷乱。八旗子弟乌世保(陈道明 饰)没能袭得爵位,终日走街串巷,游手好闲。某天在天桥一带,他遇见当年府上的旗奴徐焕章(马和平 饰)。徐小人得志,趾高气扬,被世保当街训斥,从此种下祸端。及至八国联军杀入北京城,徐因会说几句日语当上侦缉队队长,遂公报私仇,将世保定下死罪。乌妻四处奔走,令世保暂脱一死。坐牢期间,世保结识古月轩鼻烟儿壶制造名家聂小轩。聂为免手艺失传,将一身绝学过给世保。不久,世保重获自由,却得知妻子受辱自尽,家破人亡。最终他住进师傅家中,与师妹柳娘(李殿馨 饰)共同继承了古月轩的手艺……
本片根据邓友梅的小说《烟壶》改编。
田野的回声 豆瓣
作者: 萧梅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
《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田野的回声——一种别无选择的生存,寻找传承与变迁中的文化主题——一次纳西“祭天”仪式的叙事与引申,陕北龙眼沟的求雨仪式与音乐,音响的记忆——田野录音与民间音乐档案,森林的启示——鄂伦春、鄂温克民间音乐考察,今日摩梭人的音乐生活(永宁日记1991),苗岭踏歌行——黔东南、黔西北苗族音乐考察,南高洛三天——音乐人类学笔记之一等等。
目击世界100年 全六册 豆瓣
作者: 成勇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2 - 1
从总体上说,人类以往的历史是一部深藏于典籍的丛林之中的历史,说像一条在黑夜之中流动着的巨大河流那样,它依赖于各种文字和给画的复杂记录,并且需要通过人们非凡的想像力才能被我们依稀辨认出来,这种状况持续了数千年之久,以致于当我们回溯这段漫长的历史时,就像在黑夜下艰难地航行,这便是我们将一个世纪以来重要的事件照片汇集在一起,编著这样一部大型图书的目的。
发现汉字2 豆瓣
作者: 唐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发现汉字2:图说六书甲骨文》是迄今已知最早的汉字。从1899年重见天日,1903年《铁云藏龟》出版。整个20世纪,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塑汉字学的世纪百年。各家学说风起云涌,仅标名“汉字学”的著作便不下一二十本。然而,这又是一个“六书说”遭到歪曲和摧残的世纪。从清末戴震、段玉裁等一批训诂学者人为阉割,变六书为“四书说”到唐兰、陈梦家、裘锡圭等一批古文字学者攻讦“六书说不能范围一切汉字”,“无法穷源”,从而倡导“三书说”为止。汉字“六书说”成了20世纪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两汉以前中国学人极具天才发现 书说,似乎已经盖馆定论,可以寿终正寝,成为一件历史古董了。
康熙王朝 (2001) 豆瓣
8.6 (334 个评分) 导演: 陈家林 / 刘大印 演员: 斯琴高娃 / 陈道明
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危急之际,孝庄太后(斯琴高娃 饰)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为皇室继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康熙(陈道明 饰)即位以后,手握兵权的鳌拜以权相逼,孝庄太后为了大局也只好暂时放权让鳌拜亲政。鳌拜的野心并不止亲政,他最终目标是图谋改朝换代,少年康熙机智过人,先以终日和一班少年嬉戏放松鳌拜警惕,随后邀约鳌拜进宫而乘机将其软禁,终于为大清除了一大隐患,保住了江山。随后,康熙更是励精图治,向隐忧以久的三藩开刀,开始一段除乱安内的康熙之治!
女巫 豆瓣
作者: (法)Jean Michel Sallmann 译者: 马振聘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
从15世纪到17世纪,有数以千计的女巫遭到追捕、检举、起诉、步入烈火熊熊的火刑架 ,本著者认为,巫术并非来自洪荒时代的信仰,也非迷信。它是对世界和推动世界无形力量 的一种阐述。巫魔会、黑色弥撒、宗教法庭的重大审判、火刑架、这种种情景,至今还是令 人思潮起伏。本书叙述了它的起源与终结。�
纹章学 豆瓣
7.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巴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 译者: 谢军瑞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 9
纹章在12世纪诞生于战场上,主要是为了识别因披挂甲胃而无法辩的骑士。认为纹章是贵族专利的普遍观点就源自于此。然而,从13世纪起,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遵守纹章术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和使用纹章。至今,纹章已经融入识别标志,它无所不在。
这本书分“纹章的历史”、“纹章的图案与色彩”、“纹章学,鲜为人知的学科”三章,介绍了这种象征标志的文化的发展历史。
洛阳伽蓝记校笺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北魏)杨衒之 /杨勇 校笺 中华书局 2006 - 2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加之杨衒之叙事简括,文笔优 美,又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洛阳伽蓝记》原有正文子注之别,但自赵宋以后,文注便混为一色,读者苦之。后虽屡有学者为之分别注解,但终因不谙此书体例所自,不能恢复本来面目。香港中文大学杨勇先生,专治中古文学,于此功力颇深,穷多年心力,朝夕批阅,为此书校笺,不仅使正文子注分别了然,且注解整齐,校对详密,是近世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