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盂兰变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孟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7
孟晖的《盂兰变》以武则天即位后的数年为背景,写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闱故事。武则天不是小说的主角,但女皇无所不在的权威阴影,成为启动叙事的契机。作者的兴趣是想象那样一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的、政治的,以及情欲的关系。外戚世族。王子公主、蕃将妖僧、佞幸男宠,还有无数的彩女侍从,勾心斗角,交织成极复杂的网络。这网络又以圣神女帝为辐辏点。天威难测,谁能预卜自己明日的命运?皇恩浩荡的排场下掩不住一波波的死亡斗争;骄奢淫逸之后,是无边荒凉的生命叹息。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37351/
2008年10月9日 想读 兄弟反目,互相残杀。。。我一不小心就鸡动鸟= =
中国 历史 小说
香艳丛书 豆瓣
作者: (清)虫天子 辑 国学公司研制
《香艳丛书》是一套大型专题性丛书,清·张廷华(虫天子)辑。全书二十集八十卷,共收书335种。该书打破作品形式的限制,以题材为主,搜罗了从隋代至晚清女性作者著作和有关女性的文言小说、诗词曲赋、野史笔记等,一些清人著作未见它书著录,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书分别于宣统元年至三年由上海国学扶轮社分三次排印出版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此影印,分五册出版,今据此标点整理。


目录

【第一集】
1 《鸳鸯牒》
2 《美人谱》
3 《花底拾遗》
4 《补花底拾遗》
5 《十眉谣》
6 《闲情十二怃》
7 《黛史》
8 《小星志》
9 《胭脂纪事》
10 《十美词纪》
11 《悦容编》
12 《香天谈薮》
13 《妇人集》
14 《妇人集补》
15 《艳体连珠》
16 《侍儿小名录拾遗》
17 《补侍儿小名录》
18 《续补侍儿小名录》
19 《妒律》
20 《三妇评牡丹亭杂记》
21 《龟台琬琰》
22 《潮嘉风月记》
【第二集】
23 《三风十愆记·记色荒》
24 《三风十愆记·记饮馔》
25 《艳囵二则》
26 《笔梦叙》
27 《附:顾仲恭讨钱岱檄》
28 《绛云楼遇》
29 《金姬小传》
30 《金姬传别记》
31 《滇黔土司婚礼记》
32 《衍琵琶行》
33 《西湖小史》
34 《十国宫词》
35 《启祯宫词》
36 《海鸥小谱》
37 《邵飞飞传》
38 《妇学》
39 《妇人鞋袜考》
40 《缠足谈》
41 《百花弹词》
42 《今列女传》
43 《李师师外传》
44 《红楼百美诗》
45 《百花扇序》
46 《闲余笔话》
【第三集】
47 《敝帚斋余谈节录》
48 《影梅庵艺语》
49 《王氏复仇记》
50 《曼华室女史新撰红楼叶戏谱》
51 《钗小志》
52 《妆台记》
53 《髻鬟品》
54 《汉杂事秘辛》
55 《大业拾遗记》
56 《元氏掖庭记》
57 《焚椒录》
58 《美人判》
59 《清闲供》
60 《看花述异记》
61 《新妇谱》
62 《新妇谱补》
63 《古体乐府》
64 《比红儿诗注》
65 《某中丞夫人》
66 《妖妇齐王氏传》
67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68 《宫词》
69 《天启宫词》
70 《启祯宫词》
【第四集】
71 《赵后遗事》
72 《金缕裙记》
73 《冥音录》
74 《三梦记》
75 《名香谱》
76 《清尊录》
77 《蜀锦谱》
78 《春梦录》
79 《牡丹荣辱志》
80 《芍药谱》
81 《花经》
82 《花九锡》
83 《瑶台片玉甲种》(上中下)
84 《闺律》
85 《续艳体连珠》
86 《胜朝彤史拾遗记》
【第五集】
87 《玉台书史》
88 《北里志》
89 《教坊记》
90 《青楼集》
91 《丽情集》
92 《荻楼杂抄》
93 《琵琶录》
94 《魏丰花木志》
95 《桂海花木志》
96 《楚辞芳草谱》
97 《瑶台片玉乙种》
98 《王翠翘传》
99 《拟合德谏飞燕书》
100 《金小品传》
101 《徐郎小传》
102 《顿子真小传》
103 《妓虎传》
104 《香本纪》
105 《杨娥传》
106 《黔苗竹枝词》
107 《黑美人别传》
108 《某中丞》
109 《女盗侠传》
110 《女侠翠云娘传》
111 《记某生为人唆事》
112 《记栗主杀贼事》
113 《女侠荆儿记》
114 《余墨偶谈节录》
【第六集】
115 《汉宫春色》
116 《黑心符》
117 《竹夫人传》
118 《汤媪传》
119 《周栎园奇缘记》
120 《彩云曲》
121 《苗妓诗》
122 《十国宫词》
123 《梵门绮语录》
124 《琴谱序》
125 《代少年谢狎妓书》
126 《小脚文》
127 《冷庐杂识节录》
128 《韵兰序》
129 《迷楼记》
130 《刘无双传》
131 《步非烟传》
132 《谭节妇祠堂记》
133 《月夜谈琴记》 附:《谭节妇对咏三十首》
134 《醋说》
135 《戏拟青年上政府请弛禁早婚书》
136 《自由女请禁婚嫁陋俗禀稿》
137 《妇女赞成禁止娶妾律之大会议》
138 《拟王之臣与其友绝交书》
139 《代某校书谢某狎客馈送局账启》
140 《忏船娘张润金疏》
141 《冶游自忏文》
142 《二问苏小小郑孝女秋瑾松风和尚何以同葬于西泠桥试研究其命意所在》
143 《冶游赋》
144 《闺中十二曲》
145 《盘珠词》
146 《曼华室诗选》
【第七集】
147 《梵门绮语录》
148 《恨冢铭》
149 《七夕夜游记》
150 《俞三姑传》
151 《过墟志感》
152 《文海报沙摘录》
153 《叙怀小序》
154 《河东君传》
155 《惧内供状》
156 《灵应传》
157 《神山引曲》
158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159 《张灵崔莹合传》
160 《菊谱》(一二)
161 《小螺庵病榻忆语》 附:《越畹女史小传》
162 《梦游录》
163 《歌者叶记》
【第八集】
164 《香莲品藻》
165 《金园杂纂》
166 《贯月查》
167 《采莲船》
168 《响屐谱》
169 《冯燕传》
170 《女官传》
171 《书叶氏女事》
172 《贞妇屠应姑传》
173 《虎邱吊真娘墓文》
174 《玉钩斜哀隋宫人文》
175 《玉梅后词》
176 《双头牡丹灯记》
177 《玫瑰花女魅》
178 《织女》
179 《苏四郎传》
180 《庐山二女》
181 《洞萧记》
182 《五石瓠节录》
183 《洛阳牡丹记》
184 《王娇传》
185 《记某生为人雪冤事》
186 《菽园赘谈节录》
187 《香咳集选存》
【第九集】
188 《五代花月》
189 《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
190 《忄蠡母传》
191 《十八娘传》
192 《真真曲》
193 《至正妓人行》
194 《圆圆传》
195 《温柔乡记》
196 《金漳兰谱》
197 《王氏兰谱》
198 《断袖篇》
199 《郁轮传》
200 《杜秋传》
201 《妙女传》
202 《烈女李三行》
203 《苏小小考》
204 《甲癸议》
205 《悼亡词》
206 《夏闺晚景琐说》
207 《茯苓仙传奇》
208 《香咳集选存》
【第十集】
209 《玉台画史》
210 《古镜记》
211 《太恨生传》
212 《春人赋》
213 《广东火劫记》
214 《姗姗传》
215 《虞美人传》
216 《黄竹子传》
217 《春娘传》
218 《金华神记》
219 《贞烈婢黄翠花传》
220 《花仙传》
221 《薄命曲》
222 《猗觉寮杂记》
223 《徐娘自述诗记》
224 《物妖志》
225 《梅谱》
226 《梅品》
227 《洛阳牡丹记》
228 《陈州牡丹记》
229 《天彭牡丹谱》
230 《海棠谱》
【第十一集】
231 《梵门绮语录》
232 《灵物志》
233 《花鸟春秋》
234 《一岁芳华》
235 《太曼生传》
236 《黄九烟和楚女诗》
237 《千春一恨集唐诗六十首》
238 《武宗外记》
239 《明制女官考》
240 《闺墨萃珍》
241 《婚启》
242 《辽阳海神传》
243 《巫娥志》
244 《志许生奇遇》
245 《志舒生遇异》
246 《集美人名诗》
247 《女危女画封》
248 《玄妙洞天记》
249 《西湖游幸记》
250 《西湖六桥桃评》
251 《续髻鬟品》
252 《琼花集》
【第十二集】
253 《淞滨琐话》(1~12)
254 《湘烟小录》
255 《竹西花事小录》
256 《燕台花事录》
257 《喟庵丛录》
258 《课婢约》
259 《妇德四箴》
260 《桂枝香》
261 《梦粱香》
262 《金钏记》
263 《侠女希光传》
264 《百花园梦记》
【第十三集】
265 《冬青馆古宫词》
266 《板桥杂记》
267 《珠江名花小传》
268 《金粟闺词百首》
269 《梅喜缘》
270 《沈警遇神女记》
271 《娟娟传》
【第十四集】
272 《石头记评赞》
273 《石头记评花》
274 《读红楼梦杂记》
275 《红楼梦竹枝词》
276 《红楼梦题词》
277 《红楼梦赋》
278 《秦淮画舫录》(上、下)
【第十五集】
279 《帝城花样》
280 《花烛闲谈》
281 《南涧行》
282 《十洲春语》
283 《十二月花神议》
284 《林下诗谈》
285 《清溪惆怅集》
【第十六集】
286 《闽川闺秀诗话》
287 《对山余墨》
288 《银瓶征》
289 《吴绛雪年谱》
290 《明宫词》
291 《十美诗》
292 《节录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293 《菊谱》
【第十七集】
294 《绿珠传》 附:《儇羽风小传》
295 《陈张贵妃传》
296 《碧线传》
297 《秋迁会记》
298 《张老传》
299 《瑶台片玉甲种补录》
300 《吴门画舫录》
301 《吴门画舫续录》
302 《粉墨丛谈》
【第十八集】
303 《续板桥杂记》
304 《画舫余谈》
305 《白门新柳记》
306 《白门新柳补记》
307 《白门衰柳附记》
308 《怀芳记》
309 《青冢志》
310 《青冢志》
【第十九集】
311 《花国剧谈》
312 《雪鸿小记》
313 《珠江梅柳记》
314 《泛湖偶记》
315 《珠江奇遇记》
316 《沈秀英传》
317 《南宋宫闺杂咏》
318 《石头记评赞》两种
【第二十集】
319 《笠翁偶集摘录》
320 《寄园寄所寄摘录》
321 《海陬冶游录》
322 《海陬冶游附录》
323 《纪唐六如轶事》
324 《西泠闺咏后序》
325 《六忆词》
326 《春闺杂咏》
327 《秀华续咏》
灰色地带 (200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he Grey Zone
7.0 (6 个评分) 导演: 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演员: David Arquette / Steve Buscemi
其它标题: The Grey Zone / 그레이 존
1944年10月,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在焚化炉工作的波兰犹太人和匈牙利犹太人正密谋暴乱,捣毁焚尸炉,由绰号“海什”的波兰人(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 饰)负责联络。匈牙利犹太医生米卡洛斯(阿兰·柯德勒 Allan Corduner 饰)因在双胞胎繁殖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被狱警慕斯菲尔德(哈威·凯特尔 Harvey Keitel 饰)特别优待,他不愿眼看匈牙利人霍夫曼(大卫·阿奎特 David Arquette 饰)用枕头捂死一位自杀失败的狱友,与其产生矛盾。附近女子监狱向焚化炉偷偷运送火药的行迹暴露,蒂娜(米拉·索维诺 Mira Sorvino 饰)和洛萨(娜塔莎·雷昂 Natasha Lyonn 饰)被折磨致死。就在霍夫曼心急如焚等待暴乱时机到来的时候,他在毒气室的尸堆里发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少女。要不要救人?会不会打乱暴乱计划?霍夫曼和狱友无所适从……
本片获美国电影评议协会自由言论奖。
大明王朝1566 (2007) 豆瓣 Eggplant.place TMDB
大明王朝1566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大明王朝1566
9.6 (479 个评分) 导演: 张黎 演员: 陈宝国 / 黄志忠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倪大红 饰)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黄志忠 饰)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市井文化也算繁荣,但社会各阶层矛盾突出,国家大面积实施的土地兼并使千百万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严嵩的专权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倒严”之声甚嚣尘上,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忠臣良将与乱臣贼子纷纷登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
侠的精神文化史论 豆瓣
作者: 龚鹏程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 - 5
《游的精神文化史论》一书的姊妹篇,着重将“侠”作为中华文化另一种特殊形态,从秦汉直到今天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都涉猎在内,这是该书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面。虽然是学术路数,行文依然非常注意可读性,对侠文化史的建构也超出寻常视野
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 3 其它标题: 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
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历史上有过长期的友好交往历史,但也曾有过兵戎相向的时期,尤其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严重地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新中国建立后,两国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并最终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然而在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始终存在一些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日两国间的某些不和谐之处越发突显,尽管两国经济关系不断加深,人员往来有增无减,但两国民众间存在的误解越发严重,不利于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事件时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中日间不少学者就此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试图对此有所解说,寻找原因,找出破解之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2003年学术年会专门确定了“中国与日本的他者认识”主题,邀约中日两国有关学者,如张蕴岭、滨下武志、天儿慧等,从“他者”的角度对中日关系及中日两国各自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对方,认识自己,从而在思考两国关系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无根、无据、脱离实际的认识,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意见。
中国方术正考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中华书局 2006 - 5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作了全面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中国方术续考 豆瓣
作者: 李零 中华书局 2006 - 5
本书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之一,第一次结合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新版,李零教授作了全面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新版还特地收入他在写完二考之后的感想,即演讲稿《绝地天通》。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
心印 豆瓣
作者: 方闻 译者: 李维琨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 2
《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既是一部论述精要的中国书画发展史的专著,又是一次关于中国书画研究方法的教学示范。作者方闻先生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国际著名的美术史家和文化史学家。在《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中,作者采用“视象结构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从绘画语汇及风格造型与图绘内容表现的关系入手,重点讨论分析了唐宋雄伟山水的图绘性表现、作为“心画”的北宋书法艺术的形成、元代文人画家自我表现意识的崛起、明代的复古主义的出现以及明末清初对五代宋元传统之“集大成”等。与此同时,他又密切联系与书画家和作品相关的社会背景材料,旁征博引地从当时政治、哲学、文学思潮中寻绎书画风格变化的历史依据。《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供美术史和文化史研究人员、书画创作和书画鉴定人员、美术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豆瓣
作者: 熊秉明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 - 1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试图寻找中国书法的审美哲学基础,把中国书法理论分为:喻物派、纯造型派、缘情派、天然派、禅意派六个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研究。
武梁祠 豆瓣
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9.0 (6 个评分) 作者: 巫鸿 译者: 岑河 / 柳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8
本书的研究回应从以往武梁祠研究中生发出来的四个主要方面,每一方面对于未来学术的进展都极为重要。第一方面是对武氏家族墓地的遗存进行清点和著录。尽管这些遗存对研究东汉图像艺术是极重要的资料,但相互矛盾的断代、祠堂归属以及编目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如错录铭文等问题更使人迷惑。通过重新检验发掘记录、以往著录以及复原设计等材料,本书希望为武梁祠和它原本所处的环境,即武氏家族墓地,提供更完全、准确的信息。
美术、神话与祭祀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张光直 译者: 郭净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 2
古代中国的艺术与神话同政治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已经相当习惯于把政治看做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决定因素,然而,认识到它对古代中国也具有同样重要性的人却并不多。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将得之于考古学的,以及文学和艺术的材料与观点结合起来,对此作一番论证。《美术、神话与祭祀》提供一个基本的视界,从性质与结构两个方面对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古代中国文明进行观察;同时力求证明:如果我们能跨出传统的专业局限,这对于古代文明,至少对古代中国文明的研究会大有裨益。这是这部专著的双重目的。
礼仪中的美术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巫鸿 译者: 郑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8
本书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学界中,这些文章对近年中国古代美术的研究已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是国内首次对巫鸿教授学术成果的系统介绍。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史前至先秦美术、汉代美术、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及古代美术沿革。书后附有访谈录、论文出处。书中插配古代美术品照片、拓片、线图,地图等图像600余帧。
铄古铸今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本书源于作者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举办的专题讲座,随后将讲座的内容整理成了这本书。从内容上说,本书是对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复古倾向问题所做的专题讨论。
珠还记幸 豆瓣
作者: 黄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黄裳开始有意识收集师友辈作家、学人的手书墨迹。积之既久,渐具规模。张元济、沈尹默、马叙伦、邓之诚、周作人、许寿裳、沈从文、废名、茅盾、朱自清、巴金、冰心、曹禺、叶圣陶、俞平伯、钱锺书、杨绛等数十位现代名家皆应其约请题赠。十年浩劫期间,这批手迹与作者藏书一样难厄运,悉数籍没。“文革”后,这批私藏得以部分“珠”还,于是有了这组三十余篇“记幸”文字:随笔以作家、学人的手迹为缘起,或散记作者与其交游因缘,或述评其生平、创作、研究大端,或品藻其收艺风格,类乎师友记风神,而又兼具人物评传路数。而今,这些现代名家大多先后谢世,纸上烟云也化作历史遗存,于犹存的墨迹中重晤前贤,想见其道德文章,不无兴感。
天光云影 豆瓣
作者: 宗白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1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本书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此次出版,又新增宗先生每个时期真实照片和题词,使之更显大方、素洁、高雅。
东亚乐器考 豆瓣
作者: (日)林谦三 译者: 钱稻孙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 8
本书作者就东亚各国――主要是中国,以及日本、印度、朝鲜、缅甸、柬埔寨诸国的古乐器著述考据论文共四十篇及附论四篇。作者采用乐器分类法的四大纲目,针对前人之所未致,论述了“体鸣乐器”、“皮乐器”、“弦乐器”、“气乐器”中各种乐器的起源、沿革、乐律以及乐器的名称的语源等问题。可供研究东方各民族音乐及东方文化史者作参考。
據几曾看 豆瓣
作者: 葛康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据几曾看》是葛康俞先生四十年代在四川江津撰写的著作,九万余字,著录古代书画一百九十九件。先生既精于绘事,亦深具文史修养,故立论切实,行文典雅,或辩析源流,或印证技法,或阐发画理,多具卓见,又以工楷腾写,精微超妙,殊为难得。本书由郑超麟,王世襄,范用,吴孟明诸位先生鼎力推介,葛季曾先生提供珍贵资料。书中附录作者的有关文章,系范用先生托友人辗转收集得来,王世先生不辞辛劳,亲笔善写读后记,吴孟明先生楷书作者小传,并校堪过录《中国绘画回顾与前瞻》长文。
书到玩时方恨少 豆瓣
作者: 龚鹏程 黄山书社 2008 - 5
在本书中,读者在欣赏他的旅游观之余,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的两岸情怀,同时也不免忧心台湾原先在文化艺术上的优势,已渐渐地丧失。他说,台湾最以为成就的民主,大陆却并不苟同;而“台湾钱,淹脚目”,近年来大陆沿海及重点城市的经济发展,他们也不觉得了。早些年影响大陆甚深的台湾流行文化,现在大陆的发展,已经赶上了。
故宫退食录(上下) 豆瓣
作者: 朱家溍 北京出版社 2000 - 1
《故宫退食录》一书按性质归类分为十二组,大致是:一、在故宫工作与碑版书画等的鉴定,二、珐琅、牙角、雕漆、书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遗泽,四、书序,五、清宫礼俗,六、有关宫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误,七、宫庭和贵胃演戏情况,八、四时府邸园林,九、记先贤,十、有关故宫博物院诸事,十一、京剧及一些名演员,十二、方言及饮食。内容多,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记琐闻于备掌故之外,还多有风趣,是这本《故宫退食录》一书的一大特点。书中涉及的门类很多:书法、名画、碑帖、法琅、瓷器、掐丝法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装修陈设、园治、明清历史、戏曲史、饮食等等,篇篇开卷有益,非常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