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塗鴉人:轟炸台灣 豆瓣
作者: REACH 大辣 2008 - 8
★ART CRIMES(全球知名塗鴉網站)、CANTWO(德國荒野風格塗鴉大師)、DAIM(德國3D塗鴉大師)、DAVID ELLIS(紐約藝術集團Barnstormers首腦、藝術家)、LOOMIT(德國3D塗鴉大師)、TILT(法國泡泡字塗鴉大師)、MC仁(香港饒舌團體LMF主唱、NSBQ品牌主理人)、米原康正(日本情色攝影大師)、包益民(PPGROUP、PPaper創辦人)、洪裕淵(普騰電子董事、 Intermix創辦人)、張震嶽(歌手、WnP品牌主理人)、陳懷恩(《練習曲》導演)、方二(《塗鴉‧城市糖果地圖》作者、藝術家)、陳德政(音速青春部落格版主)聯合推薦!
★首刷隨書附贈九位塗鴉人「現場塗鴉DVD」及「塗鴉貼紙」(PVC材質)各一份
轟炸(Bomb),塗鴉術語,指上街去偷噴。
凡是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城市,一定會出現街頭塗鴉!像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巴塞隆納、柏林、東京、雪梨……,而這股全球化的藝術風潮,也在台灣發展中,有一群人,正用塗鴉這種無聲的語言,向全世界發聲。
本書由資深塗鴉人REACH主催,找來分踞台灣北、中、南三地的九位頂尖塗鴉人:CHEK、COLASA、DZUSONE、EASY、FOOCHI、 SAYM、RAYN、WINSTON,他們各個身懷絕技,從簽名、泡泡字、3D、狂野風格、中文塗鴉、板模塗鴉到貼紙、海報,都將本土的創作活力融入於作品中。書中收錄他們的精彩作品、深度訪談以及從未公開過的獨家照片,誠懇地與讀者分享他們的創作概念、生活態度和犯罪過程(包括跑給警察追的經驗),以及在如此艱難的塗鴉環境中持續創作至今的信念,當然,還有玩塗鴉不能不知道的街頭規則。
你對他們一定不陌生,可能曾在牆壁、電線杆、鐵捲門、電箱、橋墩、河堤上看過他們的作品,透過本書,你將了解,原來哪些圖是誰的作品?他們想傳達的什麼訊息?這麼巨幅的圖,到底是怎麼完成的?更會發現,台灣的塗鴉水準,絕對不輸給國外!
▍序/ 塗鴉,可以改變世界
▍text/ REACH
出這本書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台灣人了解塗鴉的意義與精神,讓外國人看到我們的努力及專業。
塗鴉,可以改變世界,次文化總有一天會變主流。如果你了解塗鴉,就會跟我有一樣的想法。不論是炸彈客還是塗鴉藝術家,塗鴉的自由度與冒險精神遠遠超過其他藝術形式,它的非法面永遠都存在著爭議性,而這也是它令人期待的地方。就像搖滾樂與嘻哈文化,一開始都被稱為所謂的次文化或地下音樂,但是,到最後有誰不聽搖滾,哪個主流歌手不碰嘻哈?
塗鴉對這世界有絕對的影響力,就像美國的Keith Haring對普普藝術後期的影響,或是英國的Banksy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以天價售出他的作品,還有法國的Blek Le Rat用塗鴉的感染力,救回前往戰地報導而遭俘虜的女記者,以及Futura對當今街頭時尚界的影響等等……
環顧整個世界,比起其他藝術文化,塗鴉到哪裡都看得到,而且街上就有,不需要走進美術館或畫廊,它這份轟炸世界的力量絕對沒有人可以取代!
反觀台灣,塗鴉對這塊寶島的影響力仍稍嫌不足……台灣塗鴉的歷史已經超過20年,發展的速度卻大大不如其他國家,就我了解,2000年初期是台灣塗鴉的轉捩點,許多人開始投入這個領域,塗鴉團體一個接一個出現,早期玩塗鴉的人也漸漸為人所知,後浪一代也拼命往前推進,但不到短短幾年,這片生氣勃勃的榮景就開始走下坡,流行性的精神便再次踐踏在這片土地上,一窩蜂的情形使塗鴉人在三年內消失了三分之二,團體也紛紛解散。2005年至今,台灣沒有新的塗鴉人加入,就算有,也只是曇花一現,全台灣只剩不到二十位塗鴉人仍在默默地耕耘並堅持著他們的信念。
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當所有人都不懂你在做什麼時,當這國家沒有足夠的環境讓你發揮時,你的朋友跟家人會很難諒解你的選擇。經濟上的壓力、生活失去重心、新聞的負面報導、社會輿論和認同度低落的情況下,別說想把塗鴉當成職業,連要單純的玩下去都很難,而夢想,也變得更加遙不可及,這就是台灣的塗鴉環境。
每次遇到海外來的塗鴉人,他們總是問:「台灣還有誰在玩塗鴉?」我說不出口,就算說出來也不見得知道。所以,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沒有一本介紹台灣塗鴉人的書?如果有,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就什麼都不用講,只要把這本書拿出來遞到他們手上就好,一切簡單明瞭。
然而事情的一開始並沒有想像中順利,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說服出版社的總編,請他支持這本在台灣出版界裡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的書籍。頭一年的情況讓人很失望,幾番討論之後可說是無疾而終;但後來我去了上海舉辦我人生中第一場海外個展,及代表台灣到法國與其他十個不同國家的塗鴉人一起聯展,回國後便立刻將所有過程與成果展現給他看,讓他了解台灣塗鴉在國際上是受到肯定的,最後他終於提起了信心答應製作此書。
接著,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收集資料,並開始規劃。九位塗鴉人有的要工作、有的要上課、有的在當兵,而且藝術家的個性本來就比一般人難搞,要將所有人聚集起來實在不容易,這也讓整個過程變得更加複雜,好在我總是秉持「有狀況才是正常」打不死的精神,盡力去完成每件事。
除了書的內容以外,為了完成書裡的影片,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場地及進行拍攝工作,跟夥伴們也因為長時間拍片而被晒傷、雨淋、蚊蟲咬得滿身。在整部影片完成一半時,卻還因為團結性不夠而導致要全部重拍。重新找到場地後,又被警察抓,迫使我們再度換地點拍攝,然後天公依然不作美,頻頻下雨。在時間不夠用,一切顯得很趕的情況下,我總是在思緒混亂與焦慮的叫罵天空中度過,經費狠狠破表,無法抽出時間接其他工作來賺錢,甚至還一度向朋友借錢繳交房租,買泡麵和白土司加草莓醬來填飽肚子,更別說每個月得寄錢回家這件事了……這些問題對我來說,都是事先無法預料的。
「台灣塗鴉不輸國外!」這句話常在我心裡打轉。或許是政府不信任,所以沒有好的塗鴉環境,或許是企業支持度不夠,所以相關活動不夠蓬勃,還是該說,是社會對塗鴉缺乏認同?不管怎樣,我想這些都是藉口,要自己肯跨出去才是重點,而不是選擇待在自己的世界裡稱王。
現在有了這本書,塗鴉人都不會再有理由,因為他可以簡單的讓全世界知道他的存在,他也必須為自己負責,持續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來證實這一點。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現,能讓大家了解我們的實力,也為台灣塗鴉帶來更多機會,讓台灣人感受到更不同的新視野。九位塗鴉人,九種生活方式,最自由的藝術,一切就從街頭開始。
城市,就是你的展覽場!期待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因為塗鴉,可以改變一切!
2009年3月8日 想读 最近愛屋及烏的很愛灣灣人民~
台湾
楊三郎台灣民謠交響樂章 豆瓣
8.2 (8 个评分) 陳芬蘭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吉馬唱片錄音帶有限公司
杨三郎1919年出身于台北,18岁前往东京拜音乐家清水茂雄为师,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1940年代曾在东北驻唱,但晚年被人遗忘,在桃园经营养猪场十余年,1989年因心脏病去世,晚景凄凉。1992年,在纪利男的奔走策划下,精心整理杨氏生平作品,力邀陈芬兰复出为本专辑演唱。
自彼次遇到妳 豆瓣
9.7 (7 个评分) 李泰祥
发布日期 2002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金革
爱情,一直放藏在他的灵魂深处
他的浪漫,是对音乐傻傻的执着
他的热情,紧紧拥抱了你和我!
亲临李泰祥最浪漫的创作年代~
第一首亲自演唱的闽南语情诗《自彼次遇到你》
第一首原住民情歌《这是一个秘密》
第一次重新演唱《一条日光大道》
第一次与儿女演唱民歌经典《春天的故事》
《自彼次遇到你》是李泰祥首次以室内乐表现的「流行」演唱作品,已届耳顺之年的音乐大师,在创作上回归到最简约的表现形式,以钢琴弦乐三重奏搭配人声演唱诗的作品。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的室内乐演奏,是李泰祥以生命感动刻画的室内乐,每个器乐声部都有其独立而精彩的演奏,可以说,若除去演唱声部,器乐演奏依然是独立的作品。
在演唱人选方面,李泰祥刻意挑选具专业声乐背景的男女演唱林文俊、徐芊君担任,可想见此次演唱的要求有多高了,因为在《自彼次遇到你》专辑里的每一首曲子,都将人声演唱设定为器乐的一项,对于演唱者的发声、转音、歌声动态等等有更高的要求标准,绝非一般歌唱技巧可以胜任,也因此透过林文俊、徐芊君的声乐演唱底子,将诗的意境更艺术化了,浪漫的气氛因演唱者的高度诠释而更加浓郁。
主打曲《自彼次遇到你》以两个版本表现,一个是由林文俊个人演唱,呈现雅致、柔情特色,另一则是李泰祥与林文俊合唱的版本,后一个版本为了呼应李泰祥更为豪放的音色,特别加入了南洋风情的吉他伴奏,也让本曲更显得如民谣般清新隽永;尤其是在录音的处理,李泰祥与林文俊合唱的《自彼次遇到你》这个版本,细心的乐迷会发现李泰祥的歌声和林文俊的空间感如此不同,而这便是李大师刻意安排的「效果」:由李泰祥诠释「梦想」的一端,高亢缥缈;林文俊则是「现实」的一面,热切温柔,两股力量在曲中交缠,激荡出令人回味的情感张力。
《这是一个秘密》 相信听过的这首曲子的人都会好奇,是什么样的秘密能让李泰祥谱写出这首气势磅礡的曲子?曲中林文俊低吟的 La Mu Na 是一位美丽的边疆女子,当时她正和李泰祥一同在北京合作灌录《中国交响世纪》,从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秘密本身,然而事实上我们又明白了多少?
这首情歌大胆采用阿美族母语和歌曲呼应,一段不必说清楚的情韵,勾引出另一个辽阔的浪漫奇想。李泰祥的情歌总是能够在我们赤裸裸的爱恨世界里保留了一块想象的天空。
此外这张专辑的录音方式,也回归到最传统的形式,选择在「十方乐集」表演厅采取室内乐现场演奏同步录音,这在国内录音工程上少有人轻易尝试,因为录音师需全副设备进驻现场多日,演奏者则需将默契培养到最佳状态,需付出的心力、成本都太高了,而对于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吴庭毓等这些国内第一把好手而言,仍然觉得李泰祥的曲子是高难度的挑战,因此每一首曲子可说演练不下数百遍,才能在录音过程中一气呵成,却仍然难以达到大师高标准的要求,对于这些音乐家而言,录音常是从深夜到凌晨,挑战的不仅是演奏技巧,更是情感诠释力!当然,这样的录音过程对于李泰祥的健康而言,更是吃力的考验,大师为心中那份美丽的执着熬夜奋战,而终于有这张作品面世。
整张专辑处处可见惊奇,拿最耳熟能详的《你是我所有回忆》来看,这次诠释便多加了女性情感的积极色彩,将「死亡之舞」的探戈节奏如调味般淡淡加入,情感便有了烈焰的光彩,而一开始由吉他将探戈曲式引向结束,却代表着结束是另一个开始。在这次的编曲上,李泰祥更希望大家注意每首曲子的前奏、间奏、尾奏部分,因为这些都是演奏与演唱互相应答的精彩表现。
演唱者林文俊的歌声令人想起年轻的李泰祥,却更显温柔,徐芊君则适切掌握了此次李泰祥要求的多种风味:清纯、风韵、成熟、淡雅;他们反应这次最难的诠释层面,即是要在内敛的演唱风味,中透露心里最强大的热情,而这个层面,也就是李泰祥生命的厚度吧!
这张于2002年1月推出的新专辑,传达出清新、深刻,隽永的力量,这是李泰祥对「希望」的礼赞,更让人见到一位音乐家执着艺术生命的温馨传承,也因为有你最温暖的鼓励,李泰祥终于将一生的的浪漫淬炼成一首首动人的情歌。
错误 豆瓣
9.5 (8 个评分) 李泰祥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李泰祥的个人作品以器乐居多,象76年《乡》就是对中国民谣的重新编曲,轰动了当时的台湾音乐界。85年的《美丽与哀愁》与荷兰阿姆斯特丹乐团合作,完美的构架了东方与西方的音乐的融合。李泰祥也出版了一张个人演唱专辑《错误》。
诗是诗歌,原本是可以唱的。所以李泰祥弹着琴唱起了郑愁予的诗句,低吟长歌间:天地人、你我他混沌为晴空阴雨,也无所谓时空交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放歌千万里!李泰祥,1939年出生,台东马兰人,阿美族。开始他师从陈菁滢先生学习小提琴,由于少时家里比较贫困,陈老师不要他缴学费,(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少年,而且天赋过人),后来果然不负师望,李泰祥考上了国立艺专……据说:在校中曾为了一个女孩子,他发奋练琴……大师年轻也这样啊。在“民歌年代”李泰祥是一树鲜明的旗帜,直到今天,他的很多精彩之创作及制作仍无人可以超越。
郑愁予第一次听到李泰祥为他的《牧羊女》作的曲时,就对他很有信心,而李泰祥的朴拙和田园气息的歌声更适合唱他的早期作品。于是,李泰祥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始了《错误》之旅……郑愁予原名文韬,河北人,1931年生,在台湾新竹长大,毕业于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口工作多年,了解水手及下层人民的生活。诗集有《梦土上》、《窗外的女奴》、《雪的可能》等。许多人都认为郑愁予的诗中间有着音乐,将有音乐感的诗谱成曲应该是比较容易的,那么,李泰祥怎么认为呢?“……郑先生的诗基本上很容易谱曲,但也容易滥用,郑先生的诗有很多层次,一般人常注意表象而忽略他深沉的一面,一个作曲家如果不能体会诗中更深一层的含意,作品就会太浮躁了。”李泰祥在音乐上深受了哥仔戏(台湾地方戏)、贝多芬、山地音乐等的影响,从一开始他就在意识上融入本土音乐的理念,心中也一直生存着为自己的民族歌唱的强烈渴望,之所以为中国诗歌作曲,应是这种意识所驱使。李泰祥在作歌的同时也教授着声乐课,所以在声音的表现上,他更明白音色的重要性。
在《错误》专辑中他努力的尝试着让自己用一种完美的形式来表达……
专辑中还有《野店》、《牧羊女》、《边界酒店》、《天窗》、《雨丝》无不是李泰祥的心血之作。本来专辑中还有已经谱好曲的《小站之站》和《梦土上》,由于唱片容纳不下,只好牺牲了。
《错误》专辑的作曲、编曲由李泰祥一个人完成。在乐器的运用上,他分别使用了小、中、大低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吉他、钢琴、琵琶及笛、巴乌和箫。他没有按照西洋民谣的形式去表达,因为西洋民谣根本违背了郑愁予诗作浓厚的中国韵味。但是他把西洋的明亮、深沉取了过来,与中国的内敛、遥思胶合在了一起。
那些 天地人 豆瓣
李泰祥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8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PHILIPS
《那些 天地人》专辑简介
李泰祥,台湾人,1964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1974年赴美深造,曾担任台北市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及台湾省立交响乐团指挥等职。
李泰祥的音乐创作以横跨学院派音乐与流行音乐而闻名,1976年他以现代节奏重编中国传统民歌的演奏曲《乡》之系列,获得空前成功,震撼了台湾唱片业。随后,李泰祥作曲、编曲、制作的《橄榄树》专辑掀起了台湾70年代民歌运动的最高潮,演唱者齐豫也从此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歌手之一。《橄榄树》被法国知名轻音乐团保尔·莫利亚重新改编成演奏曲,收录在他们的最畅销唱片之中。
多年来,李泰祥一直矢志制作多种类、多元化的大众音乐唱片,成绩斐然。重要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乡》系列唱片、《橄榄树》,还包括:《祝福》、《你是我所有的回忆》、《有一个人》、《蹈》、《黄山》等。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交响乐团创立于1888年,历史悠久,享誉全球,被公认为是欧洲三大交响乐团之一。曾经和该团合作过的音乐家包括:史特拉文斯基、马勒、理查·斯特劳斯、德彪西、拉威尔等。从这些音乐史上闪耀的名字,不难了解阿姆斯特丹交响乐团的重要地位。
这张唱片是李泰祥与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交响乐团的合作成果。李氏充任指挥、编曲和制作人。
=======================================
出品:环球国际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1989 Universal Music Ltd.Taiwan
编曲:李泰祥
演奏:荷兰阿姆斯特丹大会堂交响乐团
感觉之约 豆瓣
梁弘志
发布日期 2006年8月31日 出版发行: 喜马拉雅音乐
1985 年,梁弘志出版了个人第二张专辑「感觉之约」,亦开始担任警广电台「感觉之约」节目主持人,同时也自己弹唱片头曲,歌词唱的是:「看我听我感觉我,为你唱首未央歌,过去现在和以后。」
假如我真能驾片云毡,凌空俯瞰这大千世界、跨越这时空隔碍,自可搜尽毕生不穷的创作泉源,而我只是个活的像自己的凡夫,活得坦白的俗子。所以,在这段艰苦的日子之后,算是又一次低飞吧!我交出的,是生活的、与你我有关的感受;也是像半僧似的淡泊,也许有年少时的触动......,不想离你太远。
飞时,别以为就是自由浪漫,看清楚太多的人事,反而是负担原罪压力的开始,不如让我们沉淀红尘纷端,一起翻腾在似曾相识的以往中,或许,最后再一起归于感谢的平静。
我何其幸运,拥有诸多友谊,在此合掌感谢所有给我关怀和帮助的朋友们,谢谢!
---梁弘志
我们 豆瓣
Various Artist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8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可登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这一张唱片
或许,你曾经好奇—一支支悦耳动听的歌曲,是出自怎样一颗丰富而易感的心灵?
或许,你这么想—那颗善感的心,是否与我一样经历了百般滋味的生活?
如果,转换你我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仔细体味过后,也许能了然彼此间最原始、相似的性情了。
所以「我们」—成为情感交融一起时的腻称;表示共同担代生命重量的情结。
因为经过这段岁月的静思,独伫空茫茫之后,自然回过头来想,何不就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与音乐的同伴彼此交集,以热爱的音符将心灵间的默契和情谊,串连、组合成一张我们的唱片。唱给所有与我们一样咀嚼悲欢、终能洒脱开怀的朋友听。
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声音,跳开演唱者或作曲家的「隔」,直接与一颗颗抚触音乐的心灵对谈,盼望能有更深一层的流露与感动。
由于五个人创作音乐的历程不同,性格回异,对音乐诠释的观点大相迳庭,表达的手法,方式也各有专好,因此,共同努力地将五种声音、五种故事,在这张定名「我们」的空间里找到理想的共鸣位置。也因为如此,在互相合作创作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困难变成一种可喜的历练与回忆。
是不是属于一张独创风格的专辑,并不是最在意的事,只希望能把生命中的故事,真挚亲切地为你娓娓道来……
天天盛开的花 豆瓣
梁弘志 / 童安格
发布日期 198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一张公益唱片。梁弘志制作。
牧歌 豆瓣
李建复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又是一张奇货可居的唱片,它是诗人郑愁予作词,建筑师张世豪作曲,企业家李建复演唱,加上美国交响乐团伴奏的文学音乐大碟。
李建复,他是《龙的传人》的原唱,他是雅虎大中华地区的总裁,他是上海“爱播吧”网站的老板,他二十年前当红的时候人们对他的狂热不亚于今天的孩子们对F4的膜拜。
这张《旅梦系列一 牧歌》出于95年,是郑愁予诗作系列唱片《旅梦》里的第一张,另外一张是陈俪玲的《相思》,这一套唱片里还有郑愁予自己解说诗歌的DVD,现已绝版,当古文物一样稀罕。作曲张世豪喜欢郑愁予的诗,他把郑愁予的作品很多谱了曲,因而有了《旅梦》系列,出版《旅梦》是他的一个心愿。张世豪是很懂诗的,李建复是很爱诗的,都不是专业音乐人了,却在还原一个音乐文学的人文气息,没有功利,没有商业。
95年的李建复已经淡出歌坛,并且在商界里大展身手,俨然一副成功企业家的风范。这时的他,已经不是八十年代唱《龙的传人》时期的青涩学生样,满是成熟大气的男人形象。李建复天生一副有民族气概的好嗓子,和齐豫蔡琴一样,一听就是比较声乐的正统声音。一直希望他这种有磁性的民族唱腔性的唱法能有一种庞大的交响诗式的音乐来演绎,但等了整整一个辉煌的80年代,刚刚听到《柴拉可汗》这样的大气磅礴的民歌却宣告民歌年代结束了,而且《柴拉可汗》还只是个简单的尝试啊,真这样断了岂不是太遗憾了。这张《旅梦》圆了一个交响的梦,艺术性强得我都不敢相信是九十年代的台湾作品。
“那有姑娘不戴花 那有少年不驰马 姑娘戴花等出嫁 少年驰马访亲家 哎──那有花儿不残凋 那有马儿不过桥 残凋的花儿随地葬 过桥的马儿不回头 当你唱起这支歌的时候 我的心懒了 啊 我的马累了 那时黄昏已重了 酒囊已尽了”这是郑愁予的《牧歌》,第一段看来,姑娘等出嫁,少年仿亲家,似乎是情诗一首。再看第二段,花儿残凋了,马儿走远了,不会回头了,时光错过不中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成了第三段,酒囊尽了,马跑不动了,黄昏逼近,机会不再来。原来齐豫也唱过另一个版本,叫《牧羊女》,李泰祥写的是民歌小调曲风,而张世豪则用交响编织了一个塞外风光。这不是洒脱,而是另一种豪迈,是中国式的仙风道骨。
一开场就是庞大的交响乐序曲,钢琴和二胡的交错,让人联想到李泰祥,但这里的制作人不是他而是张世豪。也许李泰祥习惯运用古典巴洛克,写的作品大家都是飞在天上唱的;而张世豪的《旅梦系列一 牧歌》则是隐士飘逸于平川,时而放浪形骸,时而深沉回望。这是一个主题,运用了诗人郑愁予的佳作,将郑愁予的情怀用交响诗串联起来,是一场关于乡愁关于生活关于自然关于相思的主题。
偏爱《一碟诗话》《小河》和《相思》,《一碟诗话》的二胡响起,带来了一声声大合唱的宏伟气势。让我想到苏轼,年迈的体魄还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狂的是醉卧山川闲话当年,深情的却又是清风明月千古情话,忘不了却是一碟相思梦。《小河》里说“你自人生来,要走回人生去,你自遥远来,要走回遥远去”,这里的钢琴也像河水一样在流淌着,李建复唱着唱着,竟然听到了一种如同僧侣唱经般深遂的“禅意”,似乎是普渡众生。
《相思》又是继《牧羊女》之后爱不释手的力作,大有《柴拉可汗》的延续,但音乐技术更成熟,不要以为它只是一首情歌,人说相思小调是含蓄小家碧玉的,无非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迷离,但李建复唱出了大气执着的向往。这是首两地分居的情诗,很有浓郁的塞外胡地风格。除了爱的分别,还有亲人的分别,还有民族的分离。一想到这些,于是,歌也变得大气开阔了。天各一方,你一半我一半。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沉醉在李建复高亢的嗓音里,弦乐如泪水一样哗然而下,钢琴像钻石一样耀眼迷人,在碟海里我一直寻找那个深情的主,而爱的主题是永不过时永不说明的含蓄。我也听着这马蹄声,一直等下去。当然,我也听到了一首诗,梦还在爱里。
浮云游子 豆瓣
陈明韶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3日 出版发行: 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刺青 豆瓣 Spotify
9.1 (36 个评分) 昆蟲白 / 陳建騏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25日 出版发行: 喜马拉雅
琴歌漫舞 豆瓣
阮丹青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9年1月5日 出版发行: 喜玛拉雅
睽违歌坛七年
2007年九月阮丹青首度以独立製作发行了钢琴演奏专辑~阳光海岸,
这是一张记录著山居岁月沉繾心灵的生活独白,
同时也是对大自然与爱的感谢
阳光般的温暖力量一直是丹青渴望亦乐於分享的,
潜藏於人内心裡的情感也像流动的海洋般
复杂多变却又无限宽广..
2008年以阳光海岸入围金曲奖最佳作曲与製作人的阮丹青,
此次将与Sunshine Costa的团员们
重新以重奏形式来詮释专辑中的独奏作品;
同时也会演唱久未发表&第一首福音探戈创作曲’’迷雾月亮’’..
融合著流行,古典,拉丁爵士,新印象等跨界风格,
持续以音乐传递心中美好的祝福
也希望喜爱丹青与阳光海岸的朋友与我们共同珍藏曾经走过的美好时刻-
CD加赠【法兰瓷音乐会实况DVD】
特别收录阮丹青现场演唱曲【迷雾月亮】&【L’amour】
※ DVD收录法兰瓷音乐会实况
在非洲这块黑色大陆,无论是布吉纳还是马利,当雨季还没有到来,大地最为乾渴的时候,总会先飘起一阵阵的小雨,这像针般纤细、像羽毛般轻盈,非洲人称为『芒果雨』,多了,芒果吸饱了水汁液却不甜,少了,芒果便会乾枯无法结果。阮丹青键盘下的音符,就像这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可或缺的小雨,用自己沉重的生命化成轻盈的音乐,滋润著都市丛林角落裡不愿屈服的芒果树,在眾多钢铁杂音中得以结出甜美的果实,即使一颗也就足够。而她自己则如芒果雨一般,看看脕际的手錶,时间到了,收起花洒,关上琴盖,婆娑隐入幕后,静悄悄只在阳光满佈的湿润细沙上留下几个足印。『我们下次再见。』她说。 ~旅行作家褚士莹 诗情推荐
製作.词曲.编曲&piano&vocal :阮丹青( Denise)
Guitar:谢华洲(Joe) Cello:张道文(Annie)
Double bass:卢欣民(Minco) / Drums&Percussion :方翊(瑋Wayne)
【热情推荐曲】
【迷雾月亮】阮丹青演唱,自创作以来首度写下的福音探戈
【L’amour】阮丹青演唱,为爱祝福的伤情歌谣
【阳光海岸】以3种不同版本完全温暖蔓延…
【早安咖啡】幸福滋养的补给必需品
【雨的香颂】诗情记忆的异国之旅...
雨停了之后? 豆瓣
7.6 (25 个评分) Selfkill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小白兔橘子
成军四年,selfkill在台湾乐团圈一直是个安静深沉的存在,往往连团名都没听过,却在大大小小的表演场合惊鸿一瞥地发现他们--正认真地制造着大块吉他音墙。相较于音乐上的气魄,他们私底下总是不太多话、青涩害羞。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沉默的selfkill,在音乐上展现同类型乐团难得一见的沉稳风范,双吉他各自带着独特的音色奔驰,默契十足地铺陈丰富旋律,高低起伏的音压窜流耳畔,爽朗的鼓击带着令人振奋的弹跳力道,情绪从不流于过度铺陈。

自从甜梅号、Explosions in the Sky、Mogwai走红,后摇滚/吉他交响曲式渐渐受到听众喜爱,selfkill在这样的风潮中,仍然不急不徐按着自己的步调前进,他们没有强大的企图心,也不在乎被类型化的标签拘束。利用课余时间,以有限的器材完成专辑的录音混音,朴质不加修饰的音色有一份自在与安稳。

以充满空间感的“Atonia”开场,前三曲抑郁窒闷的声音质感,像夏季雨夜特有的潮躁;第四首歌,直接、乾烈的声音,仿佛突然抓起望远镜头把远方的景物硬塞到眼前,在专辑的中段突然安插这样回异编曲音色,实为非常有意思的转折。;“太空号列车”的人声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人声”作为一项乐器的角色。在“妈妈 我考试考100分”中,转为绝望的呐喊。

selfkill的初试啼声之作,稳健地展现了独特的协调性和旋律性。雨停了之后?问号之中充满期待。
是不是少了什麽 豆瓣
8.2 (57 个评分) 甜梅号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8月15日 出版发行: 水晶唱片
甜梅號成軍於1998年3月,三位成員分別是黃建勳(小白;主唱兼吉他手)、李柏曄(葉子;低音吉他手)和林佑青(佑子;鼓手);三人目前分別就讀於世新、實踐和台大的學生。
甜梅號的樂風融合90年代西方另類搖滾興起的三個重要類型概念──緩飆﹝slowcore﹞、低傳真﹝lo-fi﹞和後搖滾﹝post- rock﹞,令人想起Yo La Tengo、Sonic Youth、Seam、Mogwai等樂團。
音樂簡單而自溺,在甜美的旋律下,往往在同一首歌裡,表現時而沉靜飄渺,時而吵雜激亢,藉著樂曲的累積和堆砌,將聽者內心最深沈的情緒牽引出來,繼而爆發開來。三年多來經過多張合輯和數十場現場演唱的歷練,甜梅號已經成為目前台灣最具風格和號召力的樂團之一。
實幹文化製作的首張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在八月二十五日正式發行。
如果看見地獄, 我就不怕魔鬼 豆瓣 Spotify
8.2 (119 个评分) Tizzy Bac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9年2月13日 出版发行: 2009 Wonder Music Co. Ltd. / 2009 Wonder Music Co. Ltd.
Tizzy Bac第三张全新专辑【如果看见地狱,我就不怕魔鬼】
暌违两年 12/5起 开始全面预购
如果再能有机会 说说眼前的生活 我还能怎么说呢?
如果再能有机会 听你说说你的故事 我还能怎么为你呢?
如果再能有机会 去看远方的风景 我又该往哪儿呢?
Tizzy Bac乐团焠炼两年,即将于2009年年初发行最新专辑【如果看见地狱,我就不怕魔鬼】,此张专辑收录十三首乐团创作,所有人生与音乐经历的成长均显现其中,曲风更见成熟、明亮,也更贴近你我的生活。
水路 豆瓣
陈永淘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春水出版社
陈永淘的生命弹唱.范宗沛的美感诠释

「水路是一条让我们在梦里会笑的路。水路像梦境,但绝非虚幻。这不是新的路,但它是回归自然回归本性、能找到快乐根源的一条长路。」~阿淘

●美、壮阔、深度都不足以形容阿淘的音乐;抚慰与疗伤,则是阿淘之歌的另一种神奇能量,编曲家范宗沛的鼎力加入,更增添这张作品的美感与深度。

●每一首歌都是灵魂的低语。数百年来客家先民的「天问」、梦境与真实交错的「水路、顺风歌」、感伤飞天「糖ㄅㄅ」、神秘无言的「老井」、美浓「花树下」、平埔噶玛兰语发声之咏叹调「高山花红」......,组成了超乎想象的杰出诗篇。

●整张专辑以客语海陆腔发音为主,部份使用四县腔,诚挚动人的内容和歌声,跨越族群和语言界限,有如自由微风,轻拂着这个岛上的种种、以及我们无暇顾及的内在。
水路是一条缓慢、温柔的路,水路是一条救赎的路。回头看过往,看周遭,看到的总是追求速度的天罗,看到了一条欲求、暴力无尽的地网。

或许因为小时候的家是亲水的环境,河,就在家门前,屋前的清澈小沟,能满足小孩,再长大一点,走过田间一百公尺,就衔接一条生命丰富的大河,凤山溪。

不管是大人小孩,多么燥热,都可以在那里获得冷却,从没有看过在水里面发脾气打架你死我活的人,脱离那环境,人变燥了,战争就层出不穷,人,真的是离自然太远了。

或许是,人在追求发展、或叫文明的过程中,水龙头篡了那个叫河的母亲,矿泉水、冰箱取代了那个叫大自然的妈妈,所以,我们会在乎,我们花的钱,是不是买到最好质量的矿泉水,或逆渗透过滤水,我们贪图方便,我们被豢养成性,不知不觉忽略了那条河,我们的乳水源头,我们的母亲。

水路是一条让我们在梦里会笑的路。水路像梦境,但绝非虚幻。

我似乎又回到童年时,环境的美好,水的清澈,让心灵不再混浊。人跟人之间是平和的,只有欢笑,没有斗争。就算在水里不小心受了伤,回忆起来还是有点甜美,因为肉体上的痛通常是短暂的,心灵的痛总是药石难求。

但我一直相信水有一种奇妙难喻的疗伤效果,就像多年后飘到了北埔,泡在有游鱼走虾的清澈水里,偶而划个船在上漂,用最自然轻松的速度去细看这个万物都需要被水孕育的世界,混浊的心开始透澈,进入宁静......,眼睛亮了,小小峨眉突然也丰富起来。

水路是回归自然回归本性、能找到快乐根源的一条宽阔的长路。水路不是一条新的路,水路一直都在等我们,只不过是被我们遗忘了吧。 ~阿淘
数叶集 豆瓣
8.4 (5 个评分) 叶树茵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8866
以飘渺动人的新世纪民谣风吹入乐迷心坎的叶树茵,在沉寂了六年后,终于推出了她的新歌加精选辑,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叶树茵开始学写词、学作曲、学编曲、学录音、学唱歌,以及学习了解自己。在这张专辑中,叶树茵交出了两首全新创作‘下雨天’,以及‘哭泣是没有用的’,另外还重唱了出道时的第一首歌曲‘伤心无话’,叶树茵如天籁般的嗓音依然没变,但随着对人生的体验,叶树茵将这首悲歌转而唱出生命的豁达。精选辑中还收录了‘数羊’、‘去听美人鱼唱歌’、‘情歌’、‘非常属于我’…等令人怀念的歌曲,不管您认不认识叶树茵,这张动人的精选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今山古道/ 漁唱 豆瓣
黃大城
出版发行: 滾石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今山古道/漁唱】專輯出版於1980年,是黃大城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專輯同名歌曲之一《今山古道》是陳雲山的創作。編曲陳揚以大編制的弦樂及管樂,襯以定音鼓及龐大的合聲氣勢,將對自然風物的感懷,以磅礴開闊之勢表現,極受聽眾的喜愛,日後也成為民歌演唱會帶動氣氛的必備曲目。而另一首靳鐵章詞曲的《漁唱》,則是創作者對天地寄情的悠然感懷,編曲巧妙地在歌曲開始前加入水聲的音效,更加添了空間的想像感。
和其它民歌手的個人專輯最大的不同點是,新格唱片音樂製作課在專輯選曲上為求符合黃大城個人音色的發揮,挑選了許多地方民謠,從而在專輯風貌的型塑上構成重要的元素。包括雲南民歌《大河漲水沙浪沙》、陜西民歌《盼卿卿》、古琴曲《秋風詞》及華北民歌《龍船調》,透過多樣化的曲風,將黃大城的音色作多面向的呈現與發揮。而新創作的民謠風歌曲如陳真詞、陳揚曲的《牛郎牛女》及洛曉湘詞、慈恆曲的《江邊吟》,在陳揚充滿創意的手法下,跳脫我們對傳統民謠的刻版印象。無論是《牛郎牛女》仿彈唱詞的作法,或是《江邊吟》中強化的貝斯及電吉他,以及節奏樂器的特殊安排,均鋪陳出傳統民謠的現代與前衛感,是當時很大膽的編曲手法。
黃大城在專輯中也有三首創作歌曲的發表,分別是《寄》、《林梢月影》以及《歌唱在春天》。其中與鍾麗莉合作的《寄》,以自然寄情,將相思之苦以淡而哀傷的旋律表現,是專輯中的小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