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什么事都叫我分心 豆瓣
7.9 (63 个评分) Tizzy Bac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Tra Music
Tizzy Bac最近在岛内很红火呢。他们的乐团构架比较不同,没有吉他,只有主唱/键盘、BASS、爵士鼓。主唱 陈惠婷 的声音挺有特点的,很有力量。
仅以键盘、贝斯、爵士鼓而没有吉他的编制,再加上键盘兼主唱慵懒而优美的女声,简单而又充满韵味的三人乐团,这就是Tizzy Bac。 他们的音乐无法简单地归类到摇滚、爵士、另类或电子,但是在流动的音韵下却巧妙地包含了上述的各种元素,谱出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风格。
Tizzy Bac是一个以钢琴摇滚为曲风走向的台湾创作乐团,由主唱兼Keyboard手陈惠婷、贝斯手哲毓,以及鼓手前源所组成,乐团成军至今五年多,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国、内外现场演唱活动的洗礼,可说表演经验丰富,而独树一格的曲风也使得他们在台湾乐团界占有一席之地。以曲风多样自许的他们,之前发行的一张EP作品“夏季热”,这张作品可说是开启了Tizzy Bac另一新时代的先声,全新的创作有别于过去作品的风格,虽仍保有Tizzy Bac识别性很高的音乐本质,但却加上了更强烈的摇滚力度,不同以往的音乐风格,从此张EP开始,将带给新、旧的Tizzy Bac歌迷一种新的感受。
阿淘和孩子一起下课啦 豆瓣
9.5 (12 个评分) 陈永淘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0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春水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春水工作室從北埔移居峨眉,準備一系列的出版工作,平日安靜的鄉間生活裡,最喧鬧的,除了幾隻天真爛漫的狗,就屬附近幾戶人家的小朋友,總是出其不意的為我們製造出一些驚奇和歡樂。

這一群孩子,當時最大的十歲,最小的三歲,總共約六、七個,在週六或週日,喜歡跑到我們三合院前面,大聲一起叫:「陳、永、淘,出、來、玩------,陳、永、淘,出、來、玩----」,接著就被我們幾隻迎賓狗追的落花四散,過一會兒再像軍隊一樣自動聚集回來。

然後,就會聽到他們再次大叫,「陳、永、淘------唱、歌、給、我、們、聽----」,看門裡沒什麼反應,他們馬上又改口,「陳、永、淘------我、們、唱、歌、給、你、聽------」,然後就聽到五音不全高高低低的「紅紅的鳳凰花,捱還記得……」飄盪在矮牆外,這時候,我和阿淘通常都在門裡幸福的偷笑著。

最後,還是等不到阿淘,他們就會小聲的數口令說「一、二、三」,然後大聲且快速的叫「陳永淘我們不愛你了」,就這麼一哄而散。

這群孩子很喜歡到工作室來玩,其中一對雙胞胎叫做婷婷和如如,今年十歲不到。如如的樣子較理智,有一天到工作室來幫忙包CD,裝外側標和收縮模,工作的很勤奮,沒有休息片刻,也不打混,我問他平常在家裡有沒有幫忙,原來是經常幫忙做檳榔所以手很巧。當天我送了一張阿淘的歌給她當謝酬,希望他們下次可以換首歌唱唱,沒想到有一天他三歲的弟弟打著赤腳留著鼻涕走三百公尺來跟我再要一張。

妹妹婷婷,跟姊姊完全不一樣,婷婷臉上老是掛著開心且天真的笑容,有一天黃昏,她來家裡玩,一邊摸石頭(上一張專輯封面那隻狗),然後很認真而且很專心的笑嘻嘻的對著石頭說,「石頭,我要回去洗澡洗香香,等一下來跟你結婚唷,你不要走開唷」,當場讓我們笑的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婷婷一個人跑來玩,又是笑嘻嘻的仰著頭問阿淘:「陳永淘,你知道我最喜歡上什麼課嗎?」,阿淘胡亂猜了一通,她很開心的說,「你都猜不到,我最喜歡的課就是---下---課---!」

我們覺得這個小孩實在太有智慧了,因此錄音完成,要為專輯取名字時,就想到婷婷這個快樂的孩子和這句快樂的名言。

自從遷居北埔,從事音樂工作,經常與阿淘往來的,除了朋友、歌迷,最讓他想要「交朋友」為伍的,就是一些孩子。比如說,他和廟坪演唱中總是自動「伴舞」的孩子古井然是「結拜」兄弟。有一次,古井然犯錯,他爸爸揮起拳頭要處罰他,他居然舉起手擋他爸爸說:「等一下,捱佬(我和)淘哥結拜唷」,當場讓他爹忍不住收拳笑了出來。

這兩三年來,阿淘前後寫了許多與小朋友有關的曲子,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做正式的發表與推動,雖然他經常表達,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利用,卻因為缺乏正式的製作出版而喪失推廣的機會。生活在客家庄,眼見孩子每天接觸的,無非是主流的商業音樂,或一些無厘頭的商品,而現下能提供給小朋友的客家音樂,可說少之又少,因此我們積極的想先推動這張作品,作為春水獻給孩子們的禮物。

在這裡面每一首歌曲,都有詳盡的背景說明,而這些唱歌的孩子的「來歷」,則要從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說起。

兩年前的冬天(九八年十二月),峨眉國小適逢百週年校慶,校長姜信淇先生來到工作室邀請阿淘為學校演出,我當時提議可以將阿淘為小朋友寫的客家畢業歌「捱還記得」教給小孩子唱,並在校慶演出,以紀念這特別的日子,相信許多老校友聽到一定會很感動,因為這是一首寫出許多人共同記憶的客家畢業歌。

熱心的校長拿著阿淘以吉他伴奏清唱的卡帶,自學校裡教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學唱,校慶當天,我在台下拍照,聽到小朋友熟練的唱著這首歌,心裡非常的感動,後來又聽學校圍牆外面賣檳榔的說,連他們都差點學會唱了,因為學校天天播,隔著圍牆還是很清楚。

過了幾個月,正好台北市政府的客家文化節邀請阿淘表演,我推薦峨眉國小一起演出,並參與紀念CD的出版,於是,與這些小朋友的接觸就這麼展開。

忙了一陣子「阿淘的歌」的出版及表演活動,在今年夏天暑假,我們請校長聯繫家長,徵得同意後,在我們剛修好的三合院工作室,展開了暑期的音樂班練唱。熱心的校長,每天接送小朋友到工作室,在拋開學校的制式壓力後,孩子們在阿淘玩樂式的教學下,與我們變成了朋友。

我們的音樂教室沒有課桌椅,只有一大片木製床板,和許多奇奇怪怪的樂器,是小朋友從來沒看過的。像彩色的拉丁鼓、水果形狀的搖玲、葫蘆與鐵釘做成的指琴、仙人掌做的沙漏……。我們除了在床板上上課,有時也在廚房,或是禾埕,總之,都是很自由的形式,除非小朋友太過不專心,否則通常是不容易因為坐姿或站姿而受到責罰的。

阿淘善於跟小孩子相處,應該說很會跟孩子玩,他們都叫他阿淘哥,在學唱「童年」那一首歌之前,他先帶小孩子玩摺紙飛機,沒想到這一代的孩子居然都不會摺了,摺完後比比看誰厲害,誰飛的高,玩得很高興。而唱「新竹風情」時,就帶他們到內灣線坐小火車,還帶他們到朋友的池塘划船;有時候唱的沒精神,就裁些卡紙畫畫圖,最後,練唱和錄音結束,我們送每個小朋友一把吉他當紀念。希望他們有一天能拿著吉他唱這些歌,或是創作自己的歌。

這些歌和這張專輯,一開始的設定就不是維也納式的兒童美聲合唱表現,鄉下的教育資源不足,孩子們沒有機會接觸正規的音樂教育,沒有機會學發聲練習,沒有機會學看五線譜,我們的資源裡也缺乏這樣的教學條件,因此,秉持著這些歌曲發生的原始動機「自然」,我們希望孩子也在自然的狀況下學唱這些歌,不是被逼、被訓練,而是好玩、有感覺的,不是訓練有素的,卻是充滿感情的去學習並表達這些歌曲。

所以,在一種沒有歌譜式的教唱下,我們以錄音帶和現場教唱解說,讓孩子熟悉這些歌,並且以他們最原始自然的聲音表情傳達這些歌。我和阿淘沒有辦法以正規的學院方式指導,但我們相信,用這種生活學習的方法,孩子的表現將是最自然天真的。因此,這張專輯中,我們很容易聽到孩子的音準不準,或是唱歌的時候有抖音,或是不整齊,種種缺點是在現有環境條件下,盡了最大力量去避免,而當我們聽到最後混音完成的作品,只能說這些缺點仍有待努力改進,但孩子的表現已是瑕不掩瑜了。

這次有部份曲目未能入選,是一大遺憾,像「大戲」,我一直希望能讓小朋友來表現,因為這是一首很精彩的、屬於孩子的歌曲,但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演唱者,因此只好暫時放棄。希望有心的老師或家長,可以推動孩子學唱這首歌。

而製作過程中另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母語能力已經愈來愈薄弱,雖然這次唱歌的小朋友都會講客家話,但在發音上仍有許多地方受到國語的同化,使得教唱時花費許多時間矯正語音,這個問題應該正視。

總而言之,在很有限的條件下,我們完成了這張作品,感謝姜校長與學校老師大力支持這個計畫,感謝家長們放心的讓小朋友與我們共度不一樣的暑假,感謝編曲老師范宗沛,為我們用心編寫如此優美動聽的曲子,感謝錄音師蔡旭峰,為這張專輯加了許多分,並寬懷的忍受小朋友在錄音室裡無法無天的玩耍。特別謝謝峨眉的黃炎星夫婦,慷慨提供寬闊的日式建築,做為練唱的音樂教室空間。謝謝語言學者吳中杰為我們訂正文字,以及北埔sunnyside幼稚園提供美術圖片。

這張專輯有部份收益將回饋給學校,以推動客家音樂。

最後,要送給小朋友一句拾來的話:「快樂的時候若不唱歌,快樂就少了一半」,另外還有一句是「不快樂的時候唱歌,不快樂也會少一半」。

希望我們給孩子的,永遠像「下課啦」一樣,輕鬆、自在、美好。



鮮鮮河水

細人唔好相打 大人也唔好相打 (小孩子不要打架,大人也不要打架)
相打第一憨 唔係打到人 就分人打(打架最笨,不是打到人就是被人打)
阿公帶你去圓潭捉大鯉嬤 (阿公帶你去圓潭捉大鯉魚)

細人愛學泅水 到大來正唔會驚水 (小孩子要學游泳,長大了才不會怕水)
鮮鮮河水 阿舅帶頭學跳水 (清澈的河流啊,舅舅帶頭學跳水)
沙溜薑佬蝦公毛蟹 黏黏梭 (水裡有好多沙鰍、蝦子、螃蟹,不停的穿梭)

泅水愛先會漞水 會漞水正唔會驚水(游泳要先會潛水,會潛水才不會怕水)
鮮鮮河水 阿公教你學漞水 (清澈的河流啊,阿公教你學潛水)
一隻石牯丟到潭肚 搶等漞 (他把丟一個石頭到深潭,看誰先找到)

釣柄直直釣無食 釣柄彎彎釣石斑(直直的釣竿什麼都釣不到,彎彎的釣竿釣到了石斑)
阿伯釣潭頭 阿爸釣潭尾 (阿伯在潭頭釣,爸爸在潭尾釣)
係釣無鯽魚 就淺灘咻白哥(要是沒釣到鯽魚,就到淺灘用假餌釣溪哥)

鮮鮮河水 阿婆灶下切薑絲 (清澈的河流啊,阿婆已經在廚房裡切薑絲了)
阿公講佢險險捉到大鱸鰻 (阿公在旁邊說他差一點點就捉到大鱸鰻)

--------------------------------------------------------------------------------
此曲完成於1996年 三芝

這是一首對阿淘意義深遠的歌曲。也是他拿起吉他創作的第二首歌。這首歌,獻給祖父,和那個一去不復返的鮮鮮河水的年代。

祖父幾兄弟是早年在故鄉關西,很罕見的善於漁獵的農人。他們可以在溪流裡閉氣很久、潛的很深,並且很容易的徒手捉到大鯉魚、大鱸鰻,可說是當年帶點傳奇性的漁人。而教阿淘幾兄弟游泳、釣魚的,也就是這位溪流裡的高手。

面對這幾個調皮搗蛋愛鬧事的孫子,祖父經常帶著一點斥責的語氣說,「細人唔好相打」,阿淘幾兄弟就會頂嘴「大人也唔好相打」,祖父還喜歡說:「憨 ,相打第一憨,唔係打到人就分人打」,所以這首歌的第一段歌詞,幾乎就是祖父的名言。

在祖父的晚年,他經常述說一些年輕時與自然相處的經歷,為了安慰臥病在床的他,阿淘繼譜寫了第一首「頭擺的事情」後,首先想到要再創作的,就是這段與祖父共處的有關溪水的記憶。完成這首歌的那天晚上,阿淘唱著唱著,眼淚就掉了出來。

祖父聽了阿淘的歌,露出難得的笑容,但不久,就離開大家了。他所留下的智慧言語,和他所曾經創造的生活情境,教我們對這樣一位老人以及舊時的環境,懷念不已。
如果轻启这扇窗 豆瓣
石磊原乡美声合唱团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喜玛拉雅
合唱团成立1995年3月,主要成员是石磊部落妇女及爱唱歌的人。合唱团曾被邀约前往国外表演例如:赛班岛、日本、韩国等地方,也参加本乡 (尖石乡) 所举办的合唱比赛并获第一名。
石磊部落位于台湾新竹县尖石乡玉峰村后山海拔约8百公尺处,终年云雾袅袅,山景朦朦胧胧,总让走入山谷里的人心神迷惑。石磊教会妇女团契因为对部落存在同样的感情,因此成立的“石磊原乡美声合唱团”。这个合唱团年龄最长的56岁,已经做祖母了,却是担任合唱团的高音部,唱歌的时候两眼炯炯有神。
“石磊原乡美声合唱团”成员年龄可以相差30岁,但是歌声中没有代沟,可能是因为歌唱的对象、甚至到生活的价值观,都相当一致:踏实的活在当下,不多思考无谓的期望;事事满足,即便困厄,亦能以感恩的心情看待。这般态度,极微小又极庞大,极简单又极困难。他们出版了《原乡活泉-石磊部落音乐专辑》,用泰雅族的诗歌,对泰雅族的祖先与所有的族人,唱出的祝福的歌。这些诗歌,你可以用听的,也可以用心灵的眼睛看。
文艺民歌时代 豆瓣
李建复 / 齐豫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
我知道再一次听见你的歌,不是一种巧合早在十七岁那年,我就预约了,今天的重逢。重逢民歌手精选辑。
民歌史上最完整民歌手精选辑全纪录以当年民歌时期最知名的“民歌手”之所有经典作品汇整成一套史上最完整且珍贵之民歌历程之经典巨作 。
一次重逢最具代表性14位民歌手
关不住的歌声 豆瓣
9.7 (14 个评分) 楊祖珺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大大树
楊祖珺是七零年代「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的重要旗手,她與胡德夫為了紀念傳奇吟遊詩人朋友李雙澤,錄製了「美麗島」、「少年中國」等傳唱一時的歌曲,開啟了台灣民歌全盛的時代。然而其歌聲中對台灣土地、與人民澎湃的熱情,卻觸犯了當時政治噤聲的禁忌,隨之而來的政治壓迫使楊祖珺一度放棄她的歌唱生涯,憤而轉投入「黨外」運動,但也因此更強化她對台灣社會文化以及政治運動的參與動機,以個人生命印證台灣蛻變轉型的軌跡。專輯【關不住的歌聲】由大大樹整理,首度以CD形式重新發行。
這張光碟中收錄的歌曲,除了1977年的「美麗島」,是楊祖珺與胡德夫為了李雙澤的喪禮臨時錄製之外,其餘清一色地來自楊祖珺在黨外時期,在各個不同的選舉期間所錄製的錄音帶。1970年代中期以後黨外政治力量的出現,一方面由於台灣社會中產階級興起,加上當初中國國民黨為了爭取美國政府支持,刻意表現民主化而定期舉辦的選舉政治有關;另方面也與國民黨政府實質上「去中國化」、「去台灣化」,而全盤美國化的政策息息相關。當時多數的年輕人在沒察覺到的肅殺社會氣氛中,在不解左派思想長年累月受到壓抑的環境下,跟著政府配合美國政策的腳步,60年代中期以後順著美國唱片工業的發展,美國流行排行榜歌曲因而進入了台灣年輕學子的生命中。雖然,在當年成長的路上,從小學到高中每週僅有的一、兩堂音樂課中,學生必需使用自己也搞不清楚的西洋美聲唱法,扯著脖子高唱著「美哉中華 」或「沙里洪巴」等幾十首歌曲;到了大學後,美術系的學生不准使用紅色為主的色調作畫,音樂系的學生不准使用中西樂器合奏,但是,問題不大!因為,年輕的學生可以毫無忌憚地跟隨著收音機中播放由「美軍電台」(即美軍撤退後改為今日的ICRT)工作人員在市面盜版販售的美國流行歌曲放聲高歌。除了擔心父母或老師責罵我們跟著音樂搖頭擺腦,或責怪我們不會唸書只會唱歌之外,60、70年代的反戰、反叛、與反權威的「動念」,就跟著1960年代的美國排行榜的流行,在台灣的文化沙漠中埋下了綠意。「唱自己的歌」運動也就在前述美國流行文化的啟蒙下逐漸醞釀成形。
1970年代中期出現「鄉土文學論戰」,在美國學習現代舞的林懷民組「雲門舞集」演出「渡海」,繼有台大學生楊弦在「中國現代民歌」的演唱會中,譜唱出了外省老一代因戰亂流離,而揮之不去的鄉愁。與「夏潮雜誌」相關的文化人、加上極少數廣播人(如陶曉清、凌晨、李文等)和唱片製作人有心正視年輕人的創作而在商業文化中大力推廣,台灣年輕人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出現了不再因為使用自己語言唱歌而感覺「沒有水準」的風潮。
這張光碟的版稅收入,楊祖珺將全數捐給「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邹之春神(音乐·史诗·歌) 豆瓣
8.8 (5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6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喜瑪拉雅
為了瞭解鄒族音樂家─高一生的作品,高英傑老師(高一生長子),他唱著父親創作的歌曲,帶著我們回到史詩之歌的起點─嘉義鄒族達邦部落,順著蜿蜒的山路,巨大的山巒疊嶂,在一路升高的海拔中,高一生的作品如泣如訴的道出他為愛、為人道、為鄒族所歌頌的音符。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五月十九日(周五)晚上七點三十分,在台北紅樓劇場舉辦『鄒之春神 高一生 音樂.史詩.歌』音樂會,音樂會中將以高一生家族人士演唱,其中高一生的孫女,高慧君 演唱祖父的作品「長春花」,還邀請到:胡德夫、鄭捷任、姜聖民、陳永龍、小美、嘉義市管樂團、山美國小合唱團、鄒族茶山歌詠隊...等音樂人共襄盛舉,為高一生的樂章,歌詠傳唱,對一代國民音樂家致上最深的敬意
高一生,是早期台灣難能可貴的一位思想家,大多數了解他背景的人,深受他對於族群關懷的人道精神所影響,不容易理解他個人更以『音樂創作』,表達了他對於「親情」、「愛情」,尤其是「族群情感」上的一個付出。
他生於1908,為台灣鄒族最早的知識精英,青少年時期即因品學兼優進入台南師範學校,後來更擔任阿里山鄉鄉長,為族人爭取更好的生活環境,1952年因白色恐怖迫害入獄,1954年遭到處分。
高一生在讀書期間,開始接觸現代音樂教育,他不僅是一位欣賞者,同時也是表演者與創作者,因為受到日本殖民文化的影響,高一生所創作的歌曲,在旋律上聽來具有濃厚的東洋風。高一生從學校畢業後,回到鄒族,當時的阿里山達邦部落的教育所任教,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了抱負,他的創作歌曲,常常流露出他心繫家鄉與族群間發展的關懷。
高一生所創作之音樂,如同史詩般地娓娓訴說一個族群與個人理想花開花落的故事,在他的音樂鋪陳中,可以看見一個早期台灣精英份子的藝術造詣與理想堅持,他雖然於日治時期受日本教育成長,卻為自己的族群創作了如史詩般的作品,其中更見他的人文思想與族群遠見。
『高一生』畢生所創作之音樂作品計有:春之佐保姬(一)、春之佐保姬(二) 、長春花、杜鵑山、狩獵歌、古道、登山列車、古道、移民之歌(一) 、移民之歌(二) 、移民之歌之想念親友 、塔山之歌、安魂曲『Pasu-Hohcubu』等十餘首創作歌曲。
临暗 豆瓣
9.0 (26 个评分) 生祥与瓦窑坑3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大大樹
過去吟唱台灣勞工的生活和心聲的曲目,多以閩南語來表現,《臨暗》則是以客家農民的觀點和語言,來敘述離鄉背景到都市打天下的農村青年的生活。

為了突破「本土」的侷限,在樂曲的音樂質素與編曲上,嘗試了不同以往的操作模式,結合閩南歌謠與都市文化情境,並與國際樂手合作,展現另一種「傳統與現代」、「客家與閩南」、「農村與都市」、「東方與西方」的多重結合可能性。


在新的時代裡,林生祥/鍾永豐試圖找尋客家新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並且不管是在樂曲表現或是歌詞內容上,都堅持著本土化與國際化與時並進的信念,挑戰客家新民謠的藝術境界。



關於生祥與瓦窯坑3

交工樂隊解散後,生祥仍與永豐搭檔創作詞曲,並找到口琴手彭家熙(小彭)、無琴格貝斯手陸家駿(小六)、三弦-月琴-琵琶手鍾玉鳳等樂手,合作「臨暗」專輯。每到練團,樂手們駕車奔向淡水山區,尋水源里小路,至盡頭的瓦窯坑三合院,展開編曲的工作。音樂在三合院暈開,蟬唧鳥囀在山坡林間協奏,大冠鷲在夏日天空盤旋喧鳴……。


樂手們喜歡瓦窯坑三合院裡做音樂的感覺,於是,「生祥與瓦窯坑3」出現了。


在《臨暗》專輯裡,有永豐流浪的詩意、生祥植於民謠的曲格、小彭瘋狂卻收斂的口琴、小六凝鍊沈吟的貝斯、玉鳳傳統韻味的彈撥,以及生活與自然奏和的色調。
山与田 豆瓣
谢宇威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1月30日 出版发行: 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謝宇威的客家新民謠
唱一幅山與田,譜一曲現代山歌調
2006年創作音樂人謝宇威最新作品「山與田」
收錄謝宇威演唱音樂大師-李泰祥首支客語大作「山與田」
收錄客家電視年度大戲-「魯冰花」片尾曲「送別」
收錄金曲歌手「謝宇威」金曲歌后「許景淳」國語客語深情對唱「看著你」
客家歌謠喜新唱「知足常樂歌」「病子歌」「挑柴歌」「禾畢仔」
聆聽「謝宇威」,徜徉「山與田」,凝視歲月的春去秋來 純粹、真情、渲染如畫的音樂謝宇威,一個在都會長大,一個始終在生活裡想要尋覓生命本質體驗無常的客家大漢。深受客家文化熏陶的他,在1992年以一首客語創作歌曲,摘下第九屆大學城全國創作音樂大賽第一名,並獲得最佳作曲及最佳演唱人獎。自此埋首音樂創作,不斷深入客家音樂與現代文化,從而創作出深具個人風格的現代客家音樂,並廣受樂界及巿場肯定。聆聽謝宇威的歌曲一開始會以為是法文歌,終於明白原來客家歌也可以這麼優美、抒情。
勇士与稻穗 豆瓣 Spotify
8.5 (21 个评分) 陈建年 / 巴奈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20日 出版发行: 角头音乐
一场原住民音乐创作的盛宴,荟萃原住民音乐现场演出的经典代表作海洋之子VS悲情女王 感受现场强烈的音乐反差产生的惊奇效应!
“台湾金曲奖最佳男演唱者”——陈建年、“中国时报年度十大专辑”得主——巴奈领衔十余名原住民创作歌手及乐手共同演出二十 余首民谣创作、原住民传统歌谣,演出内容丰盛精彩!
生涯一蠹鱼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傅月庵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7
本书精选傅月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阅读与写作”有关文章。全书内容按张潮《幽梦影》所言,依春夏秋冬分篇。“春”之篇,追述包括《带子狼》、《堂吉诃德》、《独白下的传统》、《围城》、《宫本武藏》、《长夜漫漫路迢迢》等经典作品,通俗小说、漫画书、剧本背后种种曲折故事与深刻的阅读心情;“夏”之篇为书缘回顾,包括书店、旧书店、师友追忆等,以阅读身世,为时代显影,点缀若梦浮生;“秋”之篇专谈作家,从老舍之死、周梦蝶之诚、司马辽太郎之博,一直谈到葛林之感情轨迹、卡波提之玩世不恭、村上春树之文学面向等,游走评论与札记之间,听作家之言而观作家之行;“冬”之篇,泛论笔名、作家、八卦、读诗、抄书、网路书店、作家与死亡、作家与城市、旅行与阅读等等,所见广,所论远,撩人遐想,发人深思。
目录:
春[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堂吉诃德
鲁拜集
湖滨散记
大亨小传
拉特兰农庄上的老鼠
长夜漫漫路迢迢
爱情万岁
呐喊
吴宓与陈寅属
围城
文学杂志
传统下的独白
带子狼
小拳王
宫本武藏
河的星尘往事
夏[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我馆风雨飘摇之中
书人一日·阅读一天
四月的马修·史卡德
纽约的秋天
我的老师和他的书
天末彤云黯四垂
秋[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
老舍印象
向守礼仙致敬
书本有情--周梦蝶的人与字
写作就是我的生活
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我就是我的书
这些人不需要奖赏!
关于村上春树
欲回天地入扁舟的白发欧吉桑
走在推理与历史的道路上
入魂时代身世的宫尾文学
冬[读经宜冬,其神专也]
关于作家这种动物
焦虑的笔名,笔名的焦虑
求求你,不要再写了啦!
临终的眼!死亡的脸
抄书
作家的地图!文学的城市
四月读诗天,人间好光景
五月的浪如云
关于网络书店的一些胡思乱想
快雨时晴札记
后记
千峰映月 豆瓣
作者: 林谷芳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4
《千峰映月:中国人生命中的禅与诗》讲述中国人的生命困境、心灵牢笼,并不需要用西方的精神舶来品来化解,它自有一种中国式的解决方式。禅宗作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一道风景,它成为许多古代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和心灵归宿,在当今社会,在中国人面对人生藩篱时,禅依然能能够引领我们发现从容淡定的生命境界,为生命找寻到真正的解脱。
2008年12月22日 已读
憑白浪費了一眾好詩詞。
台湾 宗教
松涛 豆瓣
王俊雄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亚洲唱片有限公司
松为长绿乔木,高可十余丈
挺拔玉立,不畏霜雪,
每长于峻岭重岩,鸟道绝迹处,自古为文人雅士所好悦。
书香音乐(四)─松涛
以音乐呈现松木的孤傲及其坚贞刚正。
与您一起置身幽然绝境
一起体会古代文人避隐山野的惆怅心情
四季乐色(音乐画廊系列4) 豆瓣
史志有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4日 出版发行: 风潮唱片
如果您听过西方乔治·温斯顿的四季之美,那么您也该来听听东方史志有的四季乐色,品味一分真正属于东方人的四季闲情。

这辑由风靡欧洲坎城唱片大展的作曲家史志有,以中国历代四季名画为创作主题的专辑,结合了自然音响,把画中“小桥、流水,高山、峻岭,秋月、枫红,寒林、古寺”等,充满东方色彩的画意,巧妙的融入乐音之中。

从第一个音符开始,您便能在瞬间跳脱现代都市丛林,隐身到中国历代名画,在自然四季的天地间游走,笑看几度夕阳红,在东方的四季闲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洒脱。

在古筝、琵琶、笙的新世纪乐风中,品赏中国历代四季名画。东方新世纪闲情音乐代表作。
柴拉可汗&一千個春天 (天水樂集復刻版) 豆瓣
8.7 (9 个评分) 蔡琴 Tsai Chin / 李建复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5年5月20日 出版发行: 喜瑪拉雅
絕版二十餘年,兩張傳說中的經典專輯,終於再度問世!
◎天水樂集策劃/李壽全製作/陳揚、陳志遠編曲
◎民歌末期「力挽狂瀾」的經典鉅作
◎1981年原始母帶32bit/96k Remaster,發燒級爆棚音質
◎收錄全新出土「謝幕曲」珍貴demo與伴奏版本
◎精心重現原始專輯內容,收錄珍貴歷史圖文資料
◎天水樂集成員親撰回顧感言、樂評人馬世芳8000字專文導聆
天水樂集的時代背景
1980年冬,幾個搞音樂的年輕人,經常在新生南路的「紫藤廬」煮茶清談。其中有寫歌的、有唱歌的、也有搞製作的,都是二十歲出頭的熱血青年。聊到唱片公司如何「欺負」年輕人,不禁同仇敵愾、愈談愈激動。最後,大家決定一起豁出去、乾脆脫離唱片公司體制,以獨立創作人的身分「大幹一票」,「天水樂集」就此誕生。
他們年紀雖小,卻個個大有來頭:蔡琴和李建復是當時最受歡迎、備受景仰的民歌手,李壽全是「新格」旗下最搶手的製作人,蘇來、許乃勝、靳鐵章都是才華橫溢的詞曲作者。他們信心滿滿,以為光憑這群人的才華、誠意和勇氣,就一定能夠橫掃樂壇、再造新氣象。
對於當時唱片界不合理的情況,蘇來寫道:「著作權賣斷,歌者因公司門戶不能自由演唱喜愛的歌,是一種阻礙進步的行為。欲求突破,只有從根本上入手。那就是組成團體,從創作到演唱一以貫之,不假他人,不受商業箝制,完完全全,對自己,對大眾負責。」這段豪氣干雲的宣言,當年竟被視為「離經叛道」、「忘恩負義」。如今詞曲版權不賣斷、唱片公司用「版稅」方式和音樂人拆帳,都早已成為「常識」,然而回首當年,著作權法還沒通過,侯德健寫「龍的傳人」只拿了三千塊,李建復錄一張專輯也只有兩三萬的酬勞,唱片賣得再好,也與他們無關。對照暢銷專輯動輒創下十幾萬張的市場紀錄,難怪他們悒鬱不平。
那是「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先後在舞台上掀起熱潮的時代,出版界「漢聲雜誌」崛起,高信疆主編「人間副刊」,報導文學方興未艾,鄉土論戰餘溫未退。新的啟蒙年代,彷彿就在伸手可及之處。也是在那陣子,台美斷交,人心惶惶,「莊敬自強」口號震天價響。「美麗島事件」之後的大逮捕和軍法大審吸引著全國的注目,政治氣氛悄悄開始鬆動。台灣經濟持續「起飛」,服務業人口漸漸追上製造業人口。而到了1980這一年,台灣人聽得最多的歌是費玉清的「中華民國頌」,和李建復的「龍的傳人」。
從七○年代中期,楊弦創作「中國現代民歌」、李雙澤喊出「唱自己的歌」口號以來,「西學中用」、「文化傳承」一直都是青年創作歌謠的重要課題??「唱自己的歌」這個口號背後,原本就有著強烈的國族意識。而七○年代「鄉土意識」的萌芽,又讓這樣的思考有了更豐富的樣貌。「天水樂集」的作品充滿故土中國的文化意象,音樂形式則揉合了西洋搖滾、古典音樂和傳統戲曲的風格,或可視為「中國現代民歌」這個脈絡經過數年洗禮,吸收了豐富的製作、創作與市場實戰經驗之後,形式與內容臻於圓熟的典範。這反映了那個世代知識青年的思惟,也和「雲門」、「蘭陵」呼應,在「橫的移植」與「縱的繼承」之間努力尋找新的出路。
幸或不幸,「一千個春天」和「柴拉可汗」竟也成為「民歌」風潮末期,企圖「挽狂瀾於既倒」的最後經典。這場轟轟烈烈的音樂大夢,許是「走得太快太遠」,聽眾不如想像中捧場。他們原本打算出三張系列專輯,分別是李建復個人專輯、李建復和蔡琴的合輯、以及蔡琴個人專輯。但前兩張的銷量不如預期,規劃中的第三張也就一直沒做出來。加上李建復入伍服役、許乃勝赴日留學,大家意興闌珊,「天水」僅僅維持了一年多便結束了。這兩張專輯總共花掉了240萬的製作費,在當時是相當驚人的規格。投資發行的「四海唱片」,最後並沒有回本:「專輯賣得不夠好,害四海沒賺到錢,所以第三張我們也不好意思再做了。」李壽全苦笑著說。
「天水」解散不久,金韻獎停辦、海山唱片結束營業,市面上跟風抄襲、粗製濫造、標榜「民歌」的作品到處氾濫,「民歌沒落」之說甚囂塵上。新生代的滾石唱片與飛碟唱片相繼成立,以強勁的「企劃導向」方式替唱片界帶來一番新氣象,開展了台灣流行音樂的「後民歌」時代。「天水」的起落,正好處在「前浪」待退、「後浪」初興的交匯點。「天水」集結音樂人才獨立製作專輯、先爭取「百分之百的音樂製作自主權」,再找發行公司合作出版的模式,替八○年代末期林立的「音樂工作室」樹立了最早的榜樣。這樣的合作方式,讓音樂人的想法得以不受唱片公司的無謂干預,也間接促成了後來台灣流行音樂百花齊放的榮景。而版權和版稅的觀念,之後也透過許多音樂人奔走串連而成為共識,「強迫賣斷」的劣習不再,證明「天水」當初的堅持確實值得。
天水樂集的音樂:細聽這兩張專輯
「天水」這兩張專輯的精神內涵或許承襲著「中國現代民歌」的脈絡,但就音樂形式而言,它們骨子裡是不折不扣的搖滾樂。李壽全早在新格時期替王海玲、李建復製作專輯的時候,就「偷渡」過一些搖滾的元素到民歌專輯裡,但直到加入「天水」,他才真正能夠擺脫羈絆、大展身手。
李壽全迷戀的是七○年代Alan Parsons Project、Moody Blues、Yes、Supertramp、Pink Floyd等等「前衛搖滾」樂團的「概念式專輯」(concept album),當年一般的專輯只是把一堆歌曲湊在一起,很少有人思考整張專輯內在的聆聽邏輯或者概念的連貫,音樂製作人也很少和編曲溝通。李壽全算是當時第一個以「整張專輯」的規格去思考,並且對編曲很有想法的製作人。他在「龍的傳人」專輯與陳志遠初步嘗試這種製作/?編曲配合的方式,到了「天水」的兩張專輯,李壽全終於可以再把這樣的理想向前推進一大步:這兩張唱片的核心,分別是「柴拉可汗」和「細說從頭」這兩個「組曲」。兩者風格殊異,但同樣大膽。
長達十一分鐘的「柴拉可汗」交響詩組曲,是李壽全受到Chris de Burgh的"Crusader"專輯啟發,乃決定做一首結合演奏曲與口白橋段的長篇敘事詩,並且把故事背景設定在11世紀的蒙古平原。當時才22歲的靳鐵章發揮想像力,把李壽全的故事寫成六段式的長曲,並且特意用了一些中東式的音階來表現塞外風情。陳揚一口氣擔下了這樁史無前例的編曲「大工程」??據蘇來回憶,陳揚必須「先用鋼琴編出一個模型,再把整個架構建立起來,根本是在創作交響樂。現在你再叫陳揚做這樣的事,我想他也不願意幹了。」同樣才22歲的李建復,聲嗓正是巔峰狀態,標題曲「柴拉可汗」的高音完全難不倒他,清亮的歌喉幾乎壓過了戰鼓喧天的器樂。一曲「別離」唱得盪氣迴腸、卻絕無半分匠氣流氣,真是一整個時代的絕響。
「一千個春天」專輯中的「細說從頭」組曲,則是和「柴拉可汗」相呼應的嘗試。「柴拉可汗」是一氣呵成的長曲,「細說從頭」則刻意讓六首歌各自有獨立的面貌,分散在唱片的AB兩面。這套由蘇來和許乃勝合作的組曲,在精神上與雲門的「薪傳」呼應,企圖用六首歌描繪出先民渡海來台、落地生根、世代傳承的歷史。六首作品曲勢起伏、風格殊異,又要能夠創造內在的連貫性。李壽全說,這其實也帶著"Rock Opera"(搖滾歌劇)的味道。
陳揚再度接下這樁編曲的大工程,並且用了跟「柴拉可汗」完全不同的風格:且聽「古厝」開場那段一分多鐘的鋼琴前奏,一絲腥氣也無,沈鬱悠遠,層層遞進,再徐徐引入李建復和蔡琴的歌聲,不愧大師手筆。「陳揚在學校主修鋼琴和打擊樂器,對這兩種樂器有很獨到的想法,」李壽全回憶道:「當時『天水』有幾首比較實驗性、比較『怪』的歌,我就交給陳揚去編,其他想做出某些特定風格的歌,就讓陳志遠來處理。他們兩個人的工作習慣很不一樣,但是都非常有才華!」
我們在「細說從頭」組曲確實可以感受到陳揚的野心:「我的鋤頭扛在肩」瀟灑如雨珠的鋼琴、「搖搖童謠」晶瑩剔透的鍵盤前奏,都是不落俗套的示範。「白浪滔滔向前航」拳拳到肉的大鼓打得漂亮,「歡喜慶豐年」後段的鑼鼓鐃鈸則是把「武松打虎」最末的那段實驗更進一步,整曲管弦齊鳴、電吉他熱火朝天,堪稱台灣搖滾樂錄音的里程碑。放眼當時樂壇,恐怕只有次年羅大佑遠赴日本錄製的「之乎者也」堪與並論。
李建復在「武松打虎」中把他的聲腔潛力發揮到極限,演唱表情之豐富、之「戲劇化」,恐怕是他演唱生涯空前絕後的嘗試。作曲的蘇來在這首歌用了驚人的14度音階,恐怕也只有李建復能夠駕馭這樣難唱的作品。陳揚的編曲更是令人咋舌:先是用琵琶和木吉他密密交疊、模擬林裡風聲,繼而引進京劇武場的鑼鼓,象徵「打虎」的橋段,再以熱烈的搖滾吉他作結,最後更神來一筆,拉進一段民間喜慶音樂的嗩吶鐃鈸,創造英雄凱旋的熱鬧情境。李壽全說:「我們那時候對於要如何呈現『打虎』傷透腦筋,後來想到京戲裡抽象的舞台,也會用音樂去象徵一些東西,就請樂師來錄一段武場的鑼鼓,完全保留京戲的元素,只有陳揚墊了一點鋼琴。曲子最後的節慶音樂,表示武松凱旋歸來。錄音的時候我們幾個都下去一起敲敲打打,很熱鬧。」這首歌徹底實現了「百分之百創作自主權」的理想,前衛勇猛的曲式,如今聆聽,仍然足以讓後輩汗顏。
光從「柴拉可汗」開場曲「漁樵問答」就能感受到「天水」不受拘限的才情:游正彥行雲流水的藍調吉他和梆笛呼應交響,象徵漁夫和樵夫的對話。中國式的旋律竟然和藍調吉他搭得天衣無縫,值得向編曲的陳志遠脫帽致敬。「你可以想像樵夫砍竹子做了一支笛子,那漁夫的釣魚線就是吉他弦吧!」李壽全笑著說:「陳志遠自己也是練吉他出身,很想玩玩看blues的東西,於是由他告訴Masa(游正彥)自己想要的彈法,兩個人合作,才能把它錄得這麼好。」
在那個沒有電腦取樣技術的年代,陳志遠在「寒山斜陽」的前奏用電子合成器手工「創造」出撞鐘的聲效,並且做出了李壽全想要的類似Alan Parsons Project的鍵盤音色和空間縱深:「陳志遠全憑想像,用Roland JP-8先做出『金屬』的音色,再做出『木頭』的音色,然後把兩種混在一起,就是『木槌撞鐘』的聲音,結果非常逼真,實在很厲害!」
又如「傻子的理想」,是一首New Wave風格的搖滾樂,恐怕很多人都不記得李建復竟然唱過這種「搖滾巨星」風格的歌。李壽全說:「那時候很少人做這種搖滾的東西,陳志遠用sequencer(編曲機)去做了一段鋪底的音色,但當年還沒有數位的sequencer可以設定,只有類比式的,你得一直跟著拍子按按按,才能做出這種效果。」蘇來和李壽全合作的歌詞,就是當時「天水」的自許:「大家不肯做的/?我們來擔當」,這股理直氣壯的熱情和勇氣,驅動著這些「傻子」,做出了動人的成績。
此外,當然不能忘記「天水流長」這首「主題曲」。當初大家就是因為聽到靳鐵章寫的這首歌,才決定採用「天水樂集」這個名字,多少也有「尋根以明志」的意味。靳鐵章的作品多半有著雄渾的風格,這首歌細膩中不失壯闊,短短的篇幅中,李建復高亢的聲嗓和壯麗的弦樂,把格局拉得極為開闊,使這首短歌一點都不顯得「小」,功力了得,堪稱極品。
「一千個春天」雖然比「柴拉可汗」晚了三個多月出版,兩張專輯的錄製卻是同時進行的,工作團隊也都是同一批人。如今重聽,最令人難忘的,當然是蔡琴的聲嗓。時年24歲的她,聲腔儘管不像後來雍容洗鍊,卻自有一股虔誠敬謹的青春氣味,極是動人。而李建復和蔡琴的合唱,更是民歌史上絕無僅有的璀璨組合。專輯標題曲「一千個春天」是陳香梅自傳的書名,她在抗戰時期和美國飛官陳納德的愛情故事膾炙人口,許乃勝讀罷大為傾倒,而有了這首歌。聽蔡琴和李建復對唱,「年輕得像神話」的兩人,歌喉如此清澈,我們簡直要幸福得歎氣了。
梁弘志的「跟我說愛我」是「天水」兩張專輯中唯一不是由六位成員創作的歌曲。這首歌是當時同名電影的主題曲,李壽全取得同意,把它收錄在新專輯的開場。梁弘志的第一首作品「恰似你的溫柔」在前一年由蔡琴唱紅,開創了兩人的音樂生命。他們合作的「讀你」、「抉擇」,也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許是上一張故意把主打歌「天水流長」放在B面的作法證明「行不通」,這次他們做了一點點妥協,把「賣相最好」的歌推到最前面來。「跟我說愛我」果然大受歡迎,成為「天水」兩張專輯中最紅的歌,專輯也跟著沾光,銷售成績略勝一籌。
「意映卿卿」從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發展出來,用另一種角度重寫每個人都在課本裡讀過的故事,悽惻悲壯,是當年「大時代」精神的又一展現,也可看作蔡琴「秋瑾」的姊妹篇。平心而論,當年那些充滿國族意識的歌曲如「龍的傳人」、「中華之愛」、「天水流長」,儘管事過境遷,仍然有著澄澈動人的力量,並不像當年欽定的「淨化歌曲」與時代同朽,關鍵就在這些青年創作人誠摯、純良的用心。有趣的是,當時這首歌數度送審、皆未獲新聞局通過,理由大約是「革命先烈家屬故事,他人不宜妄作文章」云云,令人哭笑不得。
「長途旅行」的編曲只用了鍵盤和電吉他作骨幹,貝斯輕輕鋪底,李壽全幽幽吹著口琴,完全沒有用到節奏樂器,創造出氤氳朦朧的空間感,很有「城市民謠」的味道,在當時是十分新鮮的嘗試,不禁讓人聯想到五年後李壽全在個人專輯「八又二分之一」的編曲方式。
專輯結束曲「謝幕曲」一語成讖,結果真的變成「天水」的最後一首歌。「謝幕曲」旋律非常美麗,當時大家都認為它有主打歌的實力,可惜這麼美的歌,當年並沒有傳唱開來。蘇來回憶「謝幕曲」是「命題作文」,原本就打算放在專輯的最後:「這首歌是為蔡琴量身打造的,寫的時候一邊想像她會怎麼唱,配合她的音域來寫旋律。」
在這次復刻版的製作過程中,蘇來找到塵封多年的兩捲盤帶:一捲是「謝幕曲」的伴奏帶,一捲是他在1980年10月27日自彈自唱的demo,包括若干至今未曾發表的作品。「當時我的工作習慣是,只要作好一批歌,就會去敦化南路的三雅錄音室,花一個下午把它們錄下來。」蘇來說:「後來蔡琴在錄音間唱『謝幕曲』的時候,我們又做了一些調整,所以唱片裡的版本和demo的旋律有一點不同。」這兩捲母帶都是用7.5吋電臺專用盤帶錄製。我們從母帶轉錄成數位格式之後,選出「謝幕曲」的兩種版本,重做母帶後期處理,放在「一千個春天」專輯最後,作為珍貴的史料參考。它們都是初次發表的「新出土」版本。
撫今追昔,回顧天水樂集
就「替音樂人爭取版稅權益、替創作爭取自由空間」的理想來說,「天水」這兩張專輯確實達成了目標。可惜環境險惡,這群年輕人也沒想到進一步成立什麼正式組織,「天水樂集」既非公司、亦非人民團體,一旦成員星散,便形同解散了。回顧那段歷史,他們是這麼說的:
靳鐵章:「天水樂集對樂界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工作室』的發軔,那在當時被視為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唱片公司認為我們忘恩負義,但是『版稅』的概念從這裡開始,我想這是個里程碑。其實當初是有點不自量力,但那時候嘗試組曲的東西,背後的精神是希望流行音樂能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試著想做一些有深度和廣度的作品,雖然青澀,但我們的的確確做了嘗試。」
蘇來:「我們當時想的是『放到世界樂壇上,什麼是代表我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們走的是一個中國風的路線??可惜的是做了兩張唱片之後就無以為繼,理想還是不敵現實。可是現在再看那時候做的事,還是很開心。因為我們大概是台灣流行音樂裡面第一個敢用production house的型態去跟唱片公司談、勇於打破原來的規範、原來的惡勢力。」
李建復:「坦白講我和蔡琴當時都算滿紅的,我們希望藉著在歌壇上的地位來突破一些現況,所以透過『天水樂集』這個工作室形態的組合做出一些作品來,再跟唱片公司談條件。除此之外,也希望能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東西,不受商業的影響。這當然是很理想化的,事實上有點不知天高地厚??我們可能忽略掉我們畢竟還是在做流行音樂,一般的聽眾,尤其是跟我們一起長大、聽民歌的聽眾,可能還沒有脫離聽民歌的習慣,而新成長的青少年可能沒有辦法一下子接受這麼新的東西,所以坦白講,那時候要不是有一兩首很好聽的歌的話,那兩張唱片不容易賣得很好。」
李壽全:「我們最初的動機、理想都沒有錯,只是時間比較早,理念沒有辦法繼續下去,可能我們裡面還是少一個生意人。當時太年輕了,覺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考慮很多跟商業上的配合。不過我們也沒有後悔,或者懷疑當初做這些東西值不值得,至少現在有人提到這兩張唱片,都覺得我們做得很好。那時候的精神,是沒有辦法再去尋找回來的??。」
蔡琴在1981年底「天水」成軍將近周年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幾句話,或許可以作為這樁「傻子的理想」最好的註腳:
為什麼不把一切留給時間來證明呢?
不能長久留傳的就是無法長存,它自然會有個分曉的。
我們只是想找尋自己的根啊!
關於2005年復刻版母帶
為了這次復刻版的發行,我們輾轉連絡上「四海」唱片的廖乾元先生,並且得知1981年混音完成的四捲1/4吋母帶都還完整留存,外盒上,李壽全24年前的筆跡歷歷在目。感謝廖先生慷慨出借這批母帶,我們在錄音室用所能找到最好的類比式盤帶機,把原始母帶輸出轉換成32-bit/96kz的數位格式,並且參考1981年的原版黑膠唱片,替整張專輯的音場、聲頻、音量、乃至歌曲播放的轉速,都做了憚精竭慮的校正與調整,李壽全本人也親自參與了這次復刻版母帶的重新處理,希望能讓這批歷史錄音,呈現出最細緻、最完整的聲效。我們相信,其中的用心,您會聽得到。
The Best Of Lily Lee/又名:爱不释手/李丽芬的东西 豆瓣 Spotify
9.3 (23 个评分) 李丽芬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4年10月10日 出版发行: 台湾滚石唱片
生命里的东西:
那只十六岁时的恋人送的玻璃戒指还在,昨天的垃圾早就扔了.......
那张母亲的画像还在,去年迷恋的明星照片已经不见了.......
那首过时的老歌还在,上个月街上播的流行歌曲已经不记得了.......。
生命里有些东西会被留下来,有些东西存活的时间比制造的时间还短,
这张唱片里的东西呢?
是玻璃戒指、是画像,有一天会成为你柜子里的老歌,在你大扫除时被留下来或抛弃?
到时候记得告诉我们答案.......。
因为有着一付特别的嗓子,所以她总是唱一些特别的歌曲,这就是李丽芬。
她的嗓音有近似男声那样的磁性,于是她有时甚至以很男人的口吻唱着一些“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歌曲,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她早期的专辑已很难买到,这是一张精选辑。收录的歌曲都很不错。除了几首广为流传的歌曲《爱不释手》、《爱江山更爱美人》、《得意的笑》之外,《愈挫愈勇/上等兵》也很有深度。
范宗沛与孽子 豆瓣
9.2 (51 个评分) 范宗沛 / 林海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3年2月14日 出版发行: 風潮音樂
●關於孽子:
「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白先勇
「將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劇」-法國書評家 雨果‧馬爾桑(Hugo Marsan)
「在打破對孽子只是同志題材的想法,抽掉這層令人模糊的紗網之後,我看到的是親情、友情,還有因為特殊而產生的掙扎壓抑的情感!」-范宗沛
●「配樂鬼才」范宗沛:
范宗沛與配樂的淵源,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開始,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李立群主演的「我愛瑪麗」。范宗沛製作過的配樂超過20部,從電影、電視到廣播,從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亞太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到多屆的金鐘獎最佳音效獎入圍。電影「超級大國民」、「超級公民」;廣播劇「夕陽山外山」及多齣熱門電視劇,如「曾經」、「汪洋中的一條船」、「將軍碑」,劇中感人肺腑的配樂都出自其手,國際獎項肯定的光環,更奠定他「配樂鬼才」的形象。
◎1996年---「超級大國民」榮獲第32屆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
◎1997年---「慾望的聲音」榮獲第八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唱片獎。
◎1998年---以萬仁電影的「超級公民」榮獲亞太影展最佳電影配樂獎。
◎1999年---公共電視第一齣戲劇「曾經」配樂;公視年度大戲「汪洋中的一條船」、「將軍碑」配樂,並以「將軍碑」入圍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2000年---中廣廣播劇「夕陽山外山」配樂。
◎2001年---公視人生劇展-「活得像個人樣」配樂,入圍金鐘獎最佳音效。
◎2002年---公視文學劇場「寒夜」配樂編曲,入圍金鐘獎最佳音效。
◎2002年---金馬獎最佳短片入圍「那年夏天的浪聲」配樂。
◎2003年---公視文學大戲,白先勇唯一長篇小說「孽子」配樂。
信仰 豆瓣
8.7 (19 个评分) 张信哲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新力唱片
介质为1CD!内附中文歌词!
与歌迷阔别已久的情歌王子张信哲这次终于推出了他的新专辑。这次在媒体上频频造势的他在萤光幕前谈到他拍浪漫MTV的过程表示:“就是因为音乐要表达的感觉特别深刻,因此才会到必须在萤幕上献出热吻女主角的戏码嘛!”也难怪他会称这张专辑是“爱得相当深刻”的作品。
这张新专辑也是阿哲自认历年来最有“感觉”的一张作品。这张作品保留了他一贯简单清新的音乐风格,让人想起他的那张《直觉》,一张令人低回不已的专辑。这张《信仰》专辑里的情歌大多以简单的空心吉他和小提琴为主,更邀来了名制作人陈耀川、李宗盛、思菘等人为这张专辑跨刀。其中李宗盛可说是塑造张信哲情歌王子形象的最大功臣。从阿哲红透半边天的《爱如潮水》、《别怕我伤心》到这张专辑,李宗盛的词曲总能抓住阿哲深情的特质和表现他清亮的嗓音。而阿哲的这种返璞归真、没有太多激情式的呐喊及唱腔实在是独树一帜。难得的是,他的歌曲不但有质感,而且是那种可以在KTV里让你唱得很过瘾,展现你歌唱功力的那种歌。
世界变化无常,只有爱情值得信仰,亚洲乐坛唯一信仰的声音!流行天王制作人李宗盛,继“爱如潮水”再度高峰合作,纽约·加拿大·新加坡·台湾·五地国际级,音乐人跨界联手打造!
01 我能相信 I CAN BELIEVE
02 爱不留 LOVE WON’T STAY
03 一定可以 YOU DEFINITELY CAN
04 疑问句 DOUBT
05 珍惜 CHERISH
06 信仰 FAITH
07 王子公主 PRINCE PRINCESS
08 阿福 LEFF’S MAP
09 撩拨 AROUSE
10 美丽地平线 BEAUTIFUL HORIZON
稻草人 豆瓣
7.4 (7 个评分) 林志颖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丰华唱片
99年,林志颖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绝代双骄”,扮演“小鱼儿”这个角色。同时,小志包揽了其中的主题曲和片尾曲“快乐至上”,“稻草人”。电视剧上演的同时,新专辑“稻草人”也和大家见面了。
他的音乐令人感动,他的歌声令人心动…他是绝代双骄的小鱼儿-林志颖
99年最新专辑《稻草人》要令你耳目一新!!!
绝代双骄的小鱼儿林志颖发新片了,林志颖最新专辑‘稻草人’,以捍卫爱情的音乐使者现身,十首歌曲十种情愫,淋漓尽致的发挥,让
整张专辑弥漫着一股爱情的浪漫情思与忧郁气质。展现出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林志颖和音乐质感,那属于沉稳而内敛的情感回应,和自我心
灵的情境揭露,感觉成熟却又不失青春性格所荡漾出来的清新。
经过戏剧一再洗炼的林志颖,在歌唱和情感的诠释显然更加开放投入,‘稻草人’专辑听来痛快淋漓又倍感贴心共鸣。
这次主打歌“快乐至上”搭配台视“绝代双骄”提早曝光,相信戏剧观众早已耳熟能详;另一首歌曲“稻草人”,也为该戏剧插曲,正陆续在节目中播出;但更令人期待的,莫不是小志全新专辑《稻草人》的推出……
‘稻草人’专辑的音乐风格,可谓意象鲜明性格强烈,流畅动听的旋律,坦荡明快的节奏;不论快歌亦或慢歌,小志诚恳多情的唱腔,都
能紧紧扣住听者的心丝。
这次专辑的制作人,只邀请了两位老师;除了邀请向来合作无间,对志颖极为熟悉了解,在音乐上有绝大助益和启发的王治平老师操刀外
,更首度邀请音乐制作表现出色的新锐制作人陈国华老师,共同为‘稻草人’担任制作人。
这张专辑乐风偏重抒情慢歌,在编曲上,并大量采用真人的乐器弹奏,减少midi的运用。以中慢板抒情乐风为主要架构,间以轻快的情歌
和舞曲为辅。透过志颖丰沛忠实的情感,激情的胸怀,所释放出来的歌声和情绪转化,让人可以轻易地感应到,他那仿佛初恋般的热情与执着,和心底那股最直接的声音,透过一首首歌曲的音乐意境散发出来。
主打歌“快乐至上”由谢明训词,潘协庆曲;豪放的音乐气势加上洒脱自在的情境,给人一种逍遥无拘的感动,以及天高地阔的舒坦;所
以,连音乐录影带的拍摄,都开拔到合欢山取景,以期充分传达歌曲的磅礴与大器。
而“稻草人”由邬裕康词,陈国华曲;是志颖最喜欢也最满意的歌曲;深情动容的抒情曲风,随着钢琴乐声缓缓滑进词意中,以至流泄的
音符贯穿整首歌曲,并穿插小提琴悠悠清扬的释出情绪,将志颖的歌声和情感交融在一起,蕴酿出一股伤感的气氛,牵动着听者;向告解所承受的感情煎熬,渴望从深深的心底呐喊出来,却又无可奈何的无力感。
“专情”与“到海边转转”则呈现舞曲的畅快与动感,愉快轻松的节奏,让人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并想身历一场甜美与新鲜的恋爱的冲
动。
另外,“两个人”、“结婚进行曲”和“真的真的”,林志颖尝试以偏中低的音色诠释,透过低沉而显得冷静的嗓音,让人不知不觉,向
掉进无边无际的荒原中,有种无可措手的感情奔涌和挣脱的企图。
壁花小姐 豆瓣
阿雅 / 环球音乐
发布日期 1999年10月1日
在经过上一张专辑之后,阿雅对唱片制作有了更深的了解,音乐制作上也更能够掌握阿雅声音表情的特长,快歌开心唱,RAP尽情飙,专辑中收录绝大部份节奏强烈的快歌舞曲,更设计了许多让她能够尽情发挥的的念唱段子,精彩之处令人莞尔开怀。
「疯狂大请客」是阿雅特别向台湾无厘头之父陶大伟、孙越致敬的翻唱作品,在阿雅重新填词之后,充分表现时下年轻人的新兴饮食观;曾经在上张专辑「如果你爱上我」一曲中惊鸿一瞥的「壁花小姐」,在阿雅的构思下再闯江湖,一场舞会里的黑色喜剧爆笑展开;「减肥拳」则是在舞蹈上结合有氧舞蹈与泰国拳的另一首趣味带动唱,穿插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用减肥隐喻改造命运舍我其谁的积极人生观;在「世界无限大」这首歌曲中,阿雅则化身为电台DJ首次尝试抒情R&B的饶舌唱法,编曲上则巧妙的结合同门师姊艾蜜莉亚的畅销金曲「BIGBI GWORLD」,是一首创意十足的翻唱曲。
其它如「当哈利遇上HONEY」、「八卦啊呀呀」、「咕叽咕叽咕」、…等十首升级版的游戏音乐,一气喝成串联一整张的狂欢嘉年华,较之「剉冰进行曲」的一枝独秀,反而来的更为风格统一与定位清楚。
阿雅不拼歌喉、不懂美声,却是诠释「游戏音乐」的第一人选,她兼具戏感与喜感的饶舌功力与对节奏感的掌握度,尤其让制作人赞不绝口,标榜她可以成为台湾的第一位女饶舌艺人。